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合集下载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设置厂卫;八股取士等加强君权的基本史实;初步理解明朝君权的强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讨论、微视频、图片解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和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加强君权的措施三、教学难点:废丞相、八股取士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书接上回,咱说道宋末纷争,蒙古北起大漠,一统天下,舆图广超前代;然元朝末年,奸佞当权,开河变钞,惹红巾万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在万千红巾队伍中出现了一位年轻的和尚,足智多谋,作战勇敢,逐渐成长为起义军的首领,他带领起义军南征北战,灭掉大元,建立了大明王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太祖朱元璋。

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走近明朝,学习《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来解读朱元璋和明朝那些事,明朝那些事,有你更精彩!(二)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明白本课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

(三)前置性作业——即时游两京:清明时节雨纷纷,晴日暖风游两京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内容P90-93,根据下面提纲预习新课。

1.从南京到北京——应天至顺天(1)1368年初,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就是。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明太祖死后,继位,他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下令实行。

北平的燕王,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

朱棣就是。

年,明成祖迁都,改北平为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明朝前期君权的强化(1)改革行政机构:地方废,设;中央废,撤,权分,六部直接对负责。

(2)司法上:设、,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联系比较: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相比,概括出明朝的特点在于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从而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历史事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明朝科举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

但是,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也束缚了考生思想。

形成史识:通过启发,使学生从探索活动中和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说明,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经趋向衰落。

【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

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教学引入:通过观看影片,了解元朝末年的社会情况,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明朝的建立1.教师通过幻灯片提问,了解元朝后期的情况,让学生回答。

元朝后期统治情况如何?导致了怎样的后果?2.明朝的建立要点,通过学生自主归纳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在这里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朱元璋如何来加强自己权利的。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你认为为什么会留下两幅相貌截然不同的朱元璋画像?
一、1)、明朝建立的背 景
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 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 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朱元璋强化皇权 的原因、目的、从地 方到中央改革官制的 措施?
在地方
材料一:行省长官:“凡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 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历史上还有哪些朝代 实行过分封诸王?
在中央
材料二:明初大案—诛杀胡惟庸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 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 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 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 “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 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 构。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丞相胡惟 庸?
胡惟庸 我是最后一个丞相
以使有才学的人由此参政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 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 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文治局面,积极影响为主
明朝的科举考 试标准化、规 范化,是一种 选拔人材的好 办法。
明朝的科举制度 束缚了人们的思 想,扼杀人们的 聪明才智,危害 极大。
你有什么看法?
甚焚 抨明
于 咸 阳 之 郊
书 , 而 败 坏 人 材 有
八 股 文 之 害 等 于
击 过 八 股 文 :
代 著 名 学 者 顾 炎 武 曾
……
三、明朝经济的发展
四、本课小结
五、达标问效
做问效卷14课
1、2000年10月,在江苏苏州一家国有企业以锦衣
卫命名,很多人对这种命名提出批评。锦衣卫一词 所反映的实质是
明朝的统治安徽民谣安徽民谣据档案记载南薰殿旧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据档案记载南薰殿旧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画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大多数皇帝都只皇后画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大多数皇帝都只有一幅画像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一幅画像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画像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小结: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废丞相,撤中 书省,设六部
士人 中央 地方
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皇族
皇 帝
八股取士
群臣 百姓
削 藩
厂卫特务机构
明朝君权的加强
迁都北京 废丞相,撤销中 书省设六部
中央 士人 北方 地方
废除行中书 省,设三司
皇帝
臣民
皇族
八股取士
削藩
厂卫特务机构
小结: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 强化的时期。 明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措施具有不同于 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 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 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 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国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4)材料中所说的机构变化对封建专制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加强了君主专制的集权制度
3、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C)
A、废除行中书省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废除丞相
D、八股取士
4、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 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A )
• 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 C 修建的( ) A.朱元璋 B.朱棣 C.建文帝 D.崇祯帝
B
5.后世人朝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 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 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 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 晦气!”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2)造成材料所说的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 有人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 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 治。”有人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 有甚于咸阳之效……”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两种观 点的评价。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另据《明史》本传记载:朱元璋“姿貌 雄伟,奇骨贯顶”。应说这是一副奇特古怪, 长相不雅的容貌
都司 (军政)
活动与探究: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 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 出了一身冷汗。 问:①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 坐,却知天下事”? ②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你收集到的故
事。
2 、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对臣民监视、侦查。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稗史汇编》
明 朝 君 权 的 加 强
锦衣卫印 明代锦衣卫
3、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 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
南京
“说凤阳,道凤阳,凤 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 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花鼓》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 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 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 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 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 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不但形似而且神似:黑黑的大脸,额头和太阳穴 高高隆起,颧骨突出,宽阔的下巴要比上颚长出 好几分。大鼻子,粗眉毛, 一对眼晴鼓鼓的,放射出冷酷凶狠的光芒。朱元 璋看后,龙颜大怒,双手将腰间的玉带直往下按, 据说这是朱皇帝要杀人的习惯性动作。画师吓得 魂不附体,也不知出了什么差错,跪倒在地不停 地磕头,口中连声说:“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只听得朱元璋大吼一声:“来人,给我拖出去!” 就这样,画师被砍掉了脑袋。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场景二:已是年迈老臣宋讷,有一天上朝,朱 职责: 侍卫亲军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元璋问他为什么昨天晚上不高兴,宋讷大吃一 特点:它由皇帝直接指挥 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表 情的画像。 说明: 明朝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能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分封藩王
建文削藩
燕王称帝
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 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
消极影响
……

积极影响
一、应天受命强君权
3、善于监管
场景一:宋濂与几个朋友饮酒叙旧。第二天, 根据视频和教材分析:明太祖设立特务 朱元璋便问宋濂昨天饮酒没饮酒,客人是谁, 机构——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锦衣卫的 上得些什么好菜?宋濂均据实回答。朱元璋笑 特点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 着说:“诚实啊,卿不欺骗朕。”
靖难之役
二、顺天承运续辉煌
二、顺天承运续辉煌
1、迁都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 1421年迁都北京。
2、削藩
强化君权
3、设厂 宦官统领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 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故 宫
三、挑战自我
1.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间是( A.1356 B.1368 ) D.1646 ) C.1644
A.秦朝 明朝B.西汉 唐朝 C.秦朝 北宋 D.战国 明朝 5.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 A.健全地方职能 C.监视官吏百姓 )

B.厉行思想控制 D.强化君主专制 ( )
6.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 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 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② ④D. ① ② ③ ④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3.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 (1)目的: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四书五经 范围内命题。 (2)命题:只许在_________ (3)答题。
①只能根据指定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八股文 ②答卷的文体必须使用“_______”。
(4)危害: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 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 们的聪明才智。 三、靖难之役
内容的狭窄,束缚了思想。尤其许多读书人为了中
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
问,最终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③这对中国的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④说明了科举 制度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这是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君 权的重要表现。
【探究延伸点】 1.中央加强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秦朝实行郡县制,西 汉颁布推恩令,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设立三司。 2.明朝君主集权的强化,起到巩固明朝专制统治的作
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
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微阅读】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 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解读】材料的意思是八股的危害相当于秦始皇的焚 书,而摧残人材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要严重得 多。材料抨击了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明朝的八股取士这 两件大事。焚书坑儒和八股取士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控
情景1 材料一
“胡惟庸案”——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 明朝初年,胡惟庸做宰相后,权倾朝野。他
生杀予夺,骄恣擅权。他不仅毒死了明太祖器重的谋 士刘基,还僭用皇帝专有的装饰,连呈送给皇帝的奏
章,他也要先过目。凡是对自己不利的奏章,他都一
律扣留。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废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习目标1.识记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通过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3.认识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一、温故知新1、司马光编写的《》,是一部的通史巨著。

这部书叙述了从到的历史。

2、宋代词人中豪放派的代表是、,婉约派的代表是。

3、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描绘了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4、导入:以凤阳民歌开头导入。

二、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一)明朝的建立年以应天为都城,改称,称皇帝,建立明朝。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和。

在中央,废除,撤销,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太祖还授权侍卫亲军,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他们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机构。

在思想文化上实行。

(三)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成祖于1421年迁都,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继续执行政策。

增设特务机构。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四)小组竞赛:(就知识扫描相互提问,问题提得好和回答完整正确的加分)三、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小军、小红在学完《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小明: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非常有效……从此以后,大臣们忠于皇帝,臣民们安分守己,社会出现稳定局面。

小军:这些措施对明朝来讲,有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

但锦衣卫、东厂不受法律制约,致使社会没有法制、民主可言,到后期,还导致了宦官专权,又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小红:八股取士虽然培养出了忠于皇帝的官吏,但却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限制了读书人的眼界,他们不关心世界发展,不关心科技发展。

这是我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一个原因。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2)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的科举制发展到明朝有何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3)从他们的讨论中,你认为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还预示了什么?(4)探究:讨论你如何看待今天的考试制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5)明朝加强君主权力的这些措施对明朝的统治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四、反馈训练(细心造就成功!)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A.努尔哈赤B.朱元璋C.皇太极D.李世民2.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是在()A.1365年B.1367年C.1368年D.1369年3.朱元璋不放心百官和京城百姓,为侦缉官民言行,特意设立了()A.军机处B.东厂C.西厂D.锦衣卫4.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对北方的控制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解决藩王问题5.位于北京西郊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那么,你知道他的陵墓在哪个城市郊外?()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6.如果你是右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A.熟读四书五经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7.明成祖时期设立的特务机构是()A.锦衣卫B.西厂C.东厂D.军机处8.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科目:初一历史课型:新授班级: 6—10 姓名:张晓颖
一.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及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通过概括加强君权的措施,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二、自预主习,自我提高
1、明朝的建立:______年,______以应天为都城,后改为_______,建立明朝。

他就
是__________。

★2.君权的强化措施
政治上(明太祖)
(1)在地方,废除________,设立________,分管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央,废______,由_______分理朝政,即------、-------、--------、--------、--------、--------。

又设立--------,为自己的侍从顾问。

(3)为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控制设--------,对臣民进行监视。

这是一个-------机构。

司法上:(1)明成祖:又设另一个特务机构--------;
(2)明宪宗:增设-------,由宦官统管;
思想上:八股取士(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______________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按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观点,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
部分,称为“___________”)
●问题归纳:概括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三、共同学习,合作提高
(1)合作探究一
阅读下列史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

……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①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这些措施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②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
③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④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官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合作探究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①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唐朝
对这一制度是善的?
②材料一、二中,唐太宗和顾炎武为什么会对这一制度得出不同的结论?
③随着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
四、巩固反馈
1、下列对明太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因此明朝是农民政权
B、废丞相,设六部
C、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D、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
2、明朝时,直接指挥锦衣卫的是()
A、皇帝
B、内阁
C、六部
D、三司
3、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
A、摆脱南方大地主的控制
B、喜欢北京城
C、加强北京的防御力量
D、寻找建文帝
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说明()
A、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封建制度有很大的优越性
5、“靖难之役”的性质是()
A、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B、统治阶级内部的夺权斗争
C、农民反封建斗争
D、两个名族之间的夺权斗争
6、明代的科举考试与唐代的科举制最大的差异是()
A、考试的目的不同
B、考试内容不同
C、考试方法不同
D、考试管理不同
7.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整的历史。

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
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8.明朝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的主要做法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
9.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A.废除丞相
B.设立东厂
C.分封藩王
D.迁都北京
五、课堂小结
(1)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2)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说明了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点拨: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理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