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导入:《明朝那些事儿》: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八八)、朱国瑞、兴宗。
性别:男民族:汉血型:?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历史上的一位平民皇帝。
他建立明朝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下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看看他给当时和后人留下了什么?新课讲授一、明朝建立:1638年,明太祖朱元璋,都城南京。
朱元璋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或者说元朝为何会灭亡?(政治腐败,灾害频繁,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直接原因: “开河”“变钞”(2)根本原因: 元朝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题外话:朱重八家族的名字: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朱重八父亲名字:朱五四。
朱重八(17岁)悲惨家事儿:四月初六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朱重八转运了:17岁当和尚,25岁时,寺庙遭焚毁;他走投无路,参加抗元的起义军;依靠自己的勇敢、智慧、运气,朱元璋在义军中脱颖而出。
本来的朱元璋不叫朱元璋,叫做朱重八。
也可以叫朱八八。
而朱元璋这个名字就是在投靠郭子兴的起义军时取的新名字,这个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杀元朝的璋,把自己比如成诛灭元朝的利器。
大家看看课本第88页的明太祖像,虽然这个朱元璋相貌奇丑,弯月脸,上下突。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6.明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 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分权于六部 C.设殿阁大学士 D.设厂卫特务机构
D
7.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解决藩王问题
B
8.科举考试开始采取“八股文” 的形式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思想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目的: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范围: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内命题 要求: 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 己 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 称为“八股文”。 危害: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专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 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吏、户、礼、兵、刑、工
(3)材料中所说的机构变化有什么作用?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 (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B
2.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是在 ( ) A.1365年 B.1367年 C.1368年 D.1369年
C
9.我国的宰相制度开始和结束的 时间是( ) A.秦——明 B.秦——清 C.汉——明 D.汉——清
A
B.北京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
围是( D ) A.诗赋 C.前四史 B.三通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D.内阁
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 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 修建的( )
B
A.朱元璋 B.朱棣 C.建文帝 D.崇祯帝
1、靖难之役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ppt

3、改革科举:八股取士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 十余人也。 ——顾炎武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 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甲: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 乙: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 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 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 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 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 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明朝的建立
二、明 太 祖 加 强 君 权 的 措 施
1、改革行政机构: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思考: (1)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2)三司的职责是什么?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①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三司 分散了 地方官 的权力
提刑按察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给六部.
材料一:“不用交 手,胡惟庸已经明白自己 上错了擂台,他跟朱元璋 皇帝 根本不是一个公斤级的选 手。” ——《明朝那些事儿》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1421年迁都北京
目的: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继续削藩
目的:消除藩王对中央的威胁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目的: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明代的北京 城有三重,最里 面的宫城,又叫 紫禁城,今称故 宫,是给皇帝居 住的地方,高达 而庄严。外面是 皇城,皇城外是 京城。北京城布 局严整,建筑壮 丽,也充分显示 出皇权的至高无 上。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明朝建立概况。
了解明太祖明成祖巩固政权的措施和靖难之役,迁都等基本事实。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对比﹑讨论﹑总结等方法,全面引导学生归纳并总结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及其影响,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内 容
设计与反思
板书设计: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建立
时间:1368 都城:某某 建立者:朱元璋
二、加强君权的措施
:地方与中央
思想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
教 学 内 容
设计与反思
一、复习导入:
教师(回顾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这单元将进入初一中国古代史最后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我国封建社会分为5个阶段。
学生:回答。教师:没错,自秦朝设置宰相以来,与皇权的矛盾就一直存在。并且胡惟庸和蓝玉结为亲家,一个是文官之首,一个是武官之首,两个一联合权利大大威胁到皇权,这是朱元璋所不允许的,他借机撤销了中书省,废除了延续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原来丞相统辖的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但是宰相废除之后,朱元璋就忙得不可开交,每天要处理国事400多件,处理奏章200多件,怎么办呢?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5.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A )
A、废除行中书省 B、发动“靖难之役”
C、迁都 D、执行削藩政策
六、教学效果追忆:
二、讲授新课: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自由阅读卡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 麓,方圆40余里。陵区四周环山,中为平原,陵前还有小河曲折蜿延;十 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 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定陵地下宫殿
万历皇帝金冠
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陵墓。始建于1584年,建成于 1590年。陵园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1955年国务院决定发掘明定陵,1956年5月 发掘工作开始。从地下宫殿中出土的文物共2780件,其中一级品60件。这些殉葬 物中,有嘉靖年间烧制的青花云龙纹大瓷缸和朱翊钧生前用的青花瓷碗,有皇帝 的金冠与皇后的凤冠。金冠是用极细的金丝编制而成;凤冠上有宝石100多块,珍 珠5000多颗。殉葬物中还有名贵的丝织品,包括神宗的龙袍和孝靖皇后的百子衣, 都用金线绣成。
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 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 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 的出了一身冷汗。 通过故事思考朱元璋是通过什么措施知道 宋濂请客这个事的?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什 么?特点是什么?
②锦衣卫特务机构: ①职能:对臣民监视、侦查。 ②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约束。
明十三陵神道
明长陵(明成祖朱棣陵寝)
明孝陵和朱元璋
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 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江苏南 京市东郊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其 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神道, 二 是陵寝主体建筑。2003年,明孝陵和 北京明十三陵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收录到《世界遗产名录》中。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3.(2010·南京学业考试)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 制统治有关的是( C ) A.废除丞相
B.大兴文字狱
C.执行削藩政策 D.设立军机处
4.(2010·湘潭中考)“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
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 B )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家人已 饿死)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 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 40岁时做皇帝, 建立大明 王朝
明朝的建立
时 间:
1368年初
都
城:
应天(今南京)
开国皇帝:
朱元璋(明太祖)
在我国历史上,像朱
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 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 等。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 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 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 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
雏 形
正式形成
发 展
僵化
唐太宗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 明清 武则天 八股取士 唐玄宗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 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 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 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 他只好出家到寺庙当和尚。
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
投奔起义军,作战勇敢, 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 首领,南征北战,建立了 明朝。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布衣皇帝
朱元璋
16岁之前,放牛娃
17岁时,出家当和尚(为了糊口,
如设锦衣卫监视和镇压人民等。所以,我
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锦衣卫
廷杖
[南京皇城午朝门] (即午门,是传达圣旨的地方,也是对大臣施 “廷杖”的地方,原有城楼已毁。)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 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 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 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 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开阔视 野
课外延伸
游览明十三陵你会发现明十三陵,没 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 宏大的是朱棣的陵墓“长陵”,想一想, 明十三陵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为何朱 棣的陵墓那么宏伟?
课堂练习: ( )
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明 长 城(八达岭)
重点总结:
地方 1.行政机构 中央 废行省 设三司 废丞相 设六部
明朝强化君权
2.厂卫特务 机构
明太祖 锦衣卫 明成祖 东厂
3.八股取士 4.削藩 迁都北京
瞻前顾后、思索探究
你能说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 相制度是哪位皇帝设立的?又是哪位皇 帝统治时期被废除的?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所未 有过的?说明了什么?
积极影响: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 试的办法,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 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 义。 消极影响: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 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助长了为了当官而读 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对中国的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皇帝 中央
内 阁 吏 部 地方 布 政 司 户 部
(六部) 礼 部
兵 部
锦 衣 卫 刑 部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课题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主备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识记明朝建立概况,了解明太祖明成祖巩固政权的措施和靖难之役,迁都北京等基本事实。
通过对“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的权力”的探讨,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
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
通过读书指导法,讲授法,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活动。
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包括利用视频软件,对所需视频进行剪切编辑,网络平台搜索材料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教学过程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2‘8‘15‘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迄今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朝代?朝代更替经过建立-巩固-灭亡,今天要了解明朝是中国倒数第二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和政权巩固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3、视频元朝的灭亡明朝建立,朱元璋图像,明朝时怎样建立的呢?二、新授(一)自主学习1、出示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88页第一自然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明朝的建立,并能简单复述明朝的建立情况。
2、提问:朱元璋和他的继承人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其统治?出示任务(二):阅读课本88-91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二部分,分别归纳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课件展示)(二)合作学习1、提问:明太祖为什么要在政治、思想、军事方面采取以上措施呢?出示要求: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根据学案材料,小组合作,分别就每条措施加以分析,并回学生举例学过的朝代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目标学生观看视频,之后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任务(一)明朝建立部分。
学生复述出明朝的建立情况。
积极回答问题:学生自学教材,结合学案分别概括出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伦春旗甘河中学 张淑芹
自主阅读P88,调查出明朝建立之前的社会环境。
❖名字:朱元璋 ❖籍贯:安徽凤阳 ❖出身:贫苦农民 ❖职业:和尚--军人--皇帝
❖ 时间:1368年 ❖ 人物:朱元璋(明太祖) ❖ 都城:南京 ❖ 影响: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课 皇上,微臣老宅的井里涌出醴 ( lǐ )泉,这是一个祥瑞之兆啊,微臣
考中做官后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八股取士
明朝的科举考 试标准化,规 范化,是一种 选拔人才的好
办法
明朝的科举制 度束缚了人们 的思想,扼杀 人们的聪明才 智,危害极大。
你的看法呢?
我们如何评价八股取士?
A、体现了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
B、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 智;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反映了封建统治制度的腐朽和没落,是我 国明清时期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拓 来人,大胆胡惟庸意图谋反,马上派兵
展 把他给围了,抓起来杀了!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废除行中书省 ❖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 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 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 处死。
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 权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中央
殿 左丞相——(六中书省部)——右丞相
阁 大 学
吏户礼 兵刑 工 部部部 部部 部
士
地方
(三行 省司 )
布政司—民政 都司—军政 按察司—刑狱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
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
的什么菜?”宋濂一 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
❖ 2.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分别是(B)
❖ A.朱温,1368年 B.朱元璋,1368年 ❖ C.朱棣,1421年 D.朱熹,1421年
3、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
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是在(B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 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理解这段材料的意思,并从科举考试的 变化和八股取士的目的两方面分析八股取士 说明了什么社会问题?
八股文对文化的毁灭,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八股文对人才的败坏,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 儒还厉害!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加 强 君 权 的 措 施 :
❖名字:朱棣(明成祖) ❖籍贯:安徽凤阳 ❖出身:帝皇之家 ❖职业:皇子--藩王--皇帝
朱元璋死后,接力棒传到了建文帝的手里,为 巩固其统治实行削藩,惹恼其叔朱棣。朱棣以 “靖难”为旗号灭掉侄子,登上王位,并召见群 臣宣布新的巩固君权的措施。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 迁都北京 ❖ 削藩 ❖ 增设东厂
“说得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
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
汗。
锦衣卫是皇帝的侍卫亲
通过故事思考朱元璋是通过军什,么兼措管对施臣知民道的宋监濂视、
请客这个事的?该机构的主要侦职查责。是由皇什帝么直?接特指点挥,
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
特务机构。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
行政 机构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明太祖 建文帝 明成祖
加 强 君 权
② 设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 构,监视臣民。
③ 八股取士
巩固 统一
蕴含 危机
④ 削藩
⑤ 迁都北京
❖ 1.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D)
❖ ①废除丞相 ②迁都北京 ③执行削藩政 策 ④设立东厂
❖ A.①③ B.②④ ❖ C.③④ D.②③④
外 不敢把这个奇观自己收藏,特地禀报皇 拓 上,请皇上到老臣家中观赏。
准奏
展 (朱元璋正在去胡家的路上。) 皇上,不能去胡家!
(朱元璋感到不对劲,立即返回,登上
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 墙道都藏有士兵。)
课
胡惟庸zxxkw 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
外 要是朕今天去了,还不被你给关了?! 我这朱氏江山还不就要改成姓胡了?!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可泥交而苟合乎?
改过乃能入德,过而惮改,则恶长而善微矣,故有过必勇于自治,岂 可畏难而苟安乎? 此皆学问之道所当自尽,而威重之质所由以成者。君子其亦知所务哉
圣人论学,内外相须,而其功不可缺;终始相因,而其序不可乱,可 谓密矣。
“八股取士”五个“只”
目的:只为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范围: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 要求:只准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文体: 只能是八股文。 考生:只顾埋头读书,不讲实际学问,
明成祖 (朱棣)
1、迁都北京 2、继续削藩 3、增设东厂
加强君权的作用:
(1)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 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
(2)另一方面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某同学在学完本课后,认为可用三个 数字概括本课: 3 1 5
“3”个皇帝为了“1”个目的做了“5”件事情
你能解读这些数字历史吗?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想一想:如果你是明朝 时期的考生,你会怎样 准备科举考试?
君子之于学,贵有其质而必尽其道也。
盖质非威重,所学必不能固也。然道或未尽,亦岂能有成哉?
费昔圣宏人之《意若君曰:子君子不以重自修则为学不,而威必以,威重学为而先。不
若言动之间,浮薄轻佻,既不足于厚重;
固则应,酬之主际,忠粗率信慢易,,无亦不友见其不威严如。 己者,过 则勿惮改》 虽曰学以明善,吾知其若存若亡,未必服膺而勿失也;
+
锦衣卫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进一步强化君权 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 化的一种表现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八股取士
思想文化
明太祖 2、改革行政机构,中央废除
(朱元璋)
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 理朝政;地方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3、设立锦衣卫
建文帝 削藩
政治
虽曰学以复初,吾知其随得随失,未必力行以求至也。
(论语·学而) 盖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有其质者斯可以从事于学矣。
学之道奈何? 惟诚乃善之基也。存诸心者,必忠信是主,不矫伪而无物焉;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 惟伪乃恶之门也,发于事者,必忠信是主,不欺诈而无实焉。
取友所以辅仁,友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矣,故所友必求其有益,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