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
5手太阴肺经

经气。列缺穴还和任脉相连。按
摩列缺穴,对糖尿病、耳鸣、双 目干涩、咳嗽、哮喘、咽喉肿痛、 牙齿疼痛、手腕无力、头痛等都 有着很好的效果!
诸脏,虚如蜂巢,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
则虚。”肺易受邪,不耐寒热,固有“娇脏”之
称。
《内经》上说,肺为“相傅之官”,“肺主宣 发肃降,肺为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 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
3、肺经异常不通时,人体易出现的毛病:
肺经异常时,会出现胸闷、咳嗽、气喘、 气短、心烦不安等症状。也会出现鼻塞, 感冒,流涕、伤风怕冷等症状。
肺经异常时,容易导致皮肤的改变,如一
些过敏性皮肤病、色斑、无光泽等。
4、肺经的四个重要穴位
★中府穴——肺脏健康的晴雨表!
位置:锁骨下窝下一寸,距正中线六寸(夹紧上
肢时,大约与腋下对齐)的地方即是。
功效:中府穴是肺的募穴,即肺脏气血直接输注
的地方,最能反映肺的情况。是治疗和诊断肺病
的重要穴位之一。经常用来治疗咳嗽、气喘、胸
四、人体的总理 --手太阴肺经
1、肺经: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 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横
出腋下,下行沿着上臂内侧,下向肘中,沿前臂内
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中医把脉处),上向大鱼
际部,沿边际,出大指的末端。
与太阴肺经关系密切的内脏有肺、胃和大肠。
2、肺:“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
痛等。
但注意,不要太用力!
★太渊穴
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 果极佳! 胸闷、气喘、气短的,可 点按太渊穴。
★ 尺泽穴
手太阴肺经

一、手太阴肺经1.中府:穴位:中府作用:宽胸理气,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生津润燥。
主治:咳嗽,气喘,胸胀满,咳吐脓血,胸痛,腹胀,喉痹,肩背疼痛。
取法: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l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及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刺灸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刺伤肺脏造成气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别名:膺中,膺俞,膺中俞,府中俞,肺中俞,肺募,龙颔。
2.云门:穴位:云门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宣肺。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闷热痛,肩背痛。
取法: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当胸大肌三角的外侧;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静脉,内下方有腋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后支,胸前神经分支,臂丛外侧束。
刺灸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刺伤肺脏造成气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别名:穴位:天府作用:清热宣肺,行气活血,解郁散结,疏经活络。
主治:咳嗽,气喘,鼻衄,吐血,瘿气,上臂前外侧痛。
取法: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解剖:当肱二头肌桡侧沟中;有头静脉,肱动、静脉肌肢;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刺灸法: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别名:穴位:侠白作用:调理肺气,行气活血,疏经活络。
主治:咳嗽,气喘,气短,心悸,干呕,烦满,上臂前外侧痛。
取法: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解剖:同天府穴。
刺灸法: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别名:夹白。
穴位:尺泽(合穴)(水)作用:清热调肺,止咳平喘,祛瘀止痛,疏经通络,降逆,利水。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心烦,胸胁胀满,腹痛吐泻,小儿惊风,上肢瘫痪,肘臂挛痛,乳痈。
针灸学课件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诊断与治疗
手太阴肺经在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中 具有重要地位,通过针灸、推拿等手 段刺激手太阴肺经的相关穴位,可以 调节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的症 状。
科研价值
手太阴肺经在现代医学中的研究价值 日益凸显,为探索人体生命科学和医 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手太阴肺经研究的展望和挑战
高生活质量。
05
手太阴肺经的现代研究
手太阴肺经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现代医学对经络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经络的认识逐渐深入,手太阴肺经作为针灸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与 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
手太阴肺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与现代医学中的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相呼应 ,进一步揭示了其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标本兼治
针灸治疗需兼顾标本,既要缓 解症状,又要调整根本病因。
三因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 患者所处的环境、季节和个体 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手太阴肺经相关疾病,如咳嗽、哮喘、胸闷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肩颈痛、肘 臂痛等上肢疾病。
禁忌症
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针灸;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患者不宜针灸;精神疾病发 作期患者不宜针灸。
位于臂内侧面,肱二头 肌桡侧缘,具有调理肺 气、止咳平喘的作用。
侠白穴
位于臂内侧面,肱二头 肌桡侧缘,具有调理肺 气、通经止痛的作用。
穴位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云门穴
中府穴
适用于咳嗽、气喘、胸痛等肺系疾病,以 及肩臂痛等上肢疾病。注意事项:不宜深 刺,以免损伤胸膜和肺脏。
适用于咳嗽、气喘、胸痛等肺系疾病,以 及肩臂痛等上肢疾病。注意事项:不宜深 刺,以免损伤胸膜和肺脏。
手太阴肺经ppt课件

二、手太阴腧穴
➢ (一) 腧穴概要 ➢ 1.腧穴特点 本经一侧11穴,2穴分布于胸前,9穴分布于
上肢内侧正中及手 。特定穴7个,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 穴。 ➢ 2.腧穴主治特点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肺、大肠、喉咙等相 关脏腑器官的病候,与外经病候,肩臂疼痛等。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全身经穴应用解剖图谱.上海:上海中医药大 学出版社,2005 2. 陈谟训.人体十四经和穴位断面解剖图谱.北京.纽约: 科学出版社,1998
肱桡肌 孔最
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孔最穴的现代研究摘要
针刺孔最穴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30例 ,孔最穴
属于太阴经郄穴,郄穴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善治急性病。
又“手太阴肺经起於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肺主气,司呼吸,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胃相连。故取
肺经郄穴孔最,施针激发精气,振奋脏腑阳气功能,使气血通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 上气, 喘喝, 烦心,胸满,臑 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 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 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二)手太阴络脉
手太阴之别, 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 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小便遗数。取之去腕 一寸半,别走阳明也。(《灵枢·经脉》)
蚓状肌
鱼际肌 鱼际
【定位】 拇指桡侧,距指甲角0.1寸。
11.少商 Shaoshang (
少商 鱼际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正中 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之指背支和 拇主要动、静脉与第一掌背动、静 脉分支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主治】
1.咽喉肿痛,失音,发热,咳嗽, 鼻衄。
手太阴肺经_百度文库讲解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
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
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
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
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
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
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
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
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
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
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少商LU11 少商 Shaoshang〔释名〕少,小;商,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与肺同属金。
穴属手太阴肺经,位居肢体末端,脉气细小,故名。
〔出处〕《灵枢·本输》。
〔位置〕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处。
《灵枢·本输》:“手大指端内侧”,《针灸甲乙经》补充:“去爪甲如韭叶”;《外台秘要》:“在手大拇指甲外畔,当角一韭叶白肉际宛宛中。
”《针灸集成》:“爪甲角距肉三分许,与第一节横纹头相直。
”即拇指指甲廓桡侧角后旁1分凹陷处。
〔局部解剖〕神经:桡神经浅支分出的第一支指背神经与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吻合支,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网,浅层触觉小体丰富。
手太阴肺经

一、手太阴肺经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循行释疑胃口:胃上口(喷门)膈:膈者,隔也。
凡人心下有隔膜与脊肋周围相著,所以遮隔浊气也,不使上熏于心肺也。
肺系:气管。
系,相连接的部位。
臑:上臂。
心主:心所主者,即心包经也。
臂:前臂。
上骨:桡骨。
寸口:桡动脉搏动处。
其支者:即支而横者,络脉也。
如木之有枝,正经之外的旁通之络也。
循行方向:胸──手起止穴:中府──少商联系脏腑器官:胃、肺、大肠、喉咙3主治概要、主要病候2.1主治概要:喉、胸、肺部病证,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2主要病候:A脏腑病:咳嗽、气喘、胸部胀满、咽喉肿痛。
B经脉病: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
3.1中府[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主治] 募穴、与大肠相表里①肺系:a肺主皮毛:+肺俞。
(外感) b肺为储痰之器:+丰隆(咳痰,无论黄白清稀)c肺主呼吸:+ 膻中(胸中胀满) ②消化系:+ 足三里(纳差、腹胀)。
现代应用: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肋间神经痛。
肺及支气管疾患常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操作] 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 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导致气胸。
3.2云门(LU2):治肩臂疼痛及上肢麻木主穴。
天府(LU3):治疗同上。
两种取穴法。
3.3侠白(LU4):为肺经之别,散于胸中,主治胸痛、心悸。
3.4尺泽(LU5)【穴性】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法】仰掌,微屈肘,在肘关节掌侧面肘横纹,肱二头肌腱桡侧取穴。
【命名】尺,寸关尺泽,水聚之处(阴经合穴属水。
)【主治】合穴a合主逆气:咳嗽,咯血,泻:+ 委中(中暑吐泻)b局部舒筋解痉:(瘫痪肘臂挛痛。
手太阴肺经ppt课件

心理调适技巧分享
保持心情愉悦
心情愉悦有助于调节肺气,保持身体健康。
学会放松
学会放松身心,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调 节肺气。
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有助于 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05
手太阴肺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 用
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研究
02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手太阴肺经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转化医学
03
转化医学的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提高了手太
阴肺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融合发展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手太阴肺经的现代 医学应用将更加广泛,与中医的融合发展将成为 趋势。
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
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症状的轻重, 可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 中药、西药等。在使用药物时, 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非药物治疗
如针灸、拔罐、刮痧等,可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法。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保 持舒适体位和避免过度刺激。
预防保健措施
加强锻炼
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预防手太阴肺经疾病的
手太阴肺经ppt课件
目录
• 手太阴肺经概述 • 手太阴肺经穴位 • 手太阴肺经疾病诊断与治疗 • 手太阴肺经养生保健知识 • 手太阴肺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01
手太阴肺经概述
定义与位置
定义
手太阴肺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肺经。
位置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 横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11个穴道)
肺为传导之官,肺藏魄(心藏神,肝藏魂)
肺是气之本:热气,蒸汽,有气才会出油。
肺主皮毛,皮肤毛孔是肺在管,皮肤病,在肺上治疗,肺开窍在鼻。
掉眉毛,魄不守,肺主忧。
木肝怒,火心喜,土脾思,金肺忧,水肾恐。
阴经,手肘一下,膝盖一下,井穴开始,井(木)荣(火)俞(土)经(金)合(水)。
脉是浮脉,晚上3-5点睡的很好,肺就很好。
云门:锁骨下方有个凹洞。
肺的募穴(俞募治疗)
中府:云门下一寸半。
下针,从中府透到云门,一针透两穴。
久咳,气喘。
顺(气)为补,逆为泻,虚则补,实则泻。
实拒按,虚喜按。
新病为实,久病为虚。
天府:弯轴与胳膊中间,鼻头黑点处,专治流鼻血,左鼻孔下针右边,对称治疗。
侠白:天府下一寸,治流鼻血,加强天府的效果。
尺泽:手肘大筋外侧,肺经的合穴,又称肺经的子穴。
肺实则泻,直刺没有所谓的补泻,肺气向下,逆向下针就是泻,引气到病人酸麻胀,再往下推一点,泻上加泻。
孔最:尺泽下三寸,专治痔疮。
郄穴,炎症下郄穴。
;针灸都可以。
经渠:手腕高骨之下
列缺:经渠后五分,主任脉,任脉的病可以下列缺,肺经的本穴(经穴),
络穴
太渊:靠近手横纹的地方。
脉会太渊,肺经俞穴,手太阴肺经的母穴,肺家的虚症在这治,久咳为虚,在太渊下针
鱼际:肺经的荣穴,乳癌
少商:肺经的井穴,点刺放血,扁桃体发炎,发烧(大椎,少商,商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手太阴络脉
1.原文:《灵枢.经脉》: 原文: 灵枢 经脉 经脉》: 原文 手太阴之别 名曰列缺。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 起于腕上分间, 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 分间 之经,直入掌中, 之经,直入掌中,散入 于鱼际。其病: 于鱼际。其病:实,则 手锐掌热, 手锐掌热,虚,则欠 掌热 ,小便遗数。取之 小便遗数。 遗数 支腕一寸半, 支腕一寸半,别走阳明 也。
3、体表路线 、
起于胸外侧( 中府穴) 起于胸外侧 ( 中府穴 ) →上肢内侧前缘 止于拇指桡侧端 少商穴) (少商穴)。 腕后1 腕后1.5寸→ 食指端交大肠经。
4、体内联系 、
属肺,络大肠。 属肺,络大肠。 并与胃、 气管 、 咽喉联系 。 并与胃 、 气管、 咽喉联系。
5、经脉特点 、
肺经——在体内属肺、络大肠 在体内属肺、 肺经 在体内属肺 手太阴——从胸走手。 从胸走手。 手太阴 从胸走手 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 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 在胸部接足厥阴肝经, 在胸部接足厥阴肝经, 在手端交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 在手端交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
(二)经脉循行
1、原文 、
《 灵枢·经脉 》 肺 灵枢 经脉》 经脉 手太阴之脉: 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还循 胃口,上膈属 肺。从肺系, 横出腋下,下 循臑内,行少 阴、心主之前, 下肘中, 下肘中,
特性: 特性:①肺的募穴 ②交会穴 主治:①咳嗽 气喘 主治: ②胸痛 胸部胀满 ③咽喉肿痛 刺灸:向外斜刺或平刺0.5 0.8寸 刺灸: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宜向内深刺,免伤肺脏而致气胸。 不宜向内深刺,免伤肺脏而致气胸。
2、尺泽(鬼受、鬼堂) 、尺泽(鬼受、鬼堂)
特性: 特性:合穴 主治: 主治:①咳嗽 气喘 咳血 咯血 潮热 ②咽喉肿痛 ③胸部胀满 肘臂挛痛 刺灸:直刺0.5 0.8寸 或点刺出血。 刺灸:直刺0.5 0.8寸。或点刺出血。 可灸。 可灸。
思考题: 1、经脉循行原文? 经脉循行原文
2、本经的五输穴具体穴位是? 、本经的五输穴具体穴位是? 3、本经的郄穴是?主要用治什么病 、本经的郄穴是? 变? 4、为什么列缺可治头项 面部病变 面部病变? 、为什么列缺可治头项,面部病变
(二)经脉循行
臂内上骨下廉, 上骨下廉 循 臂内 上骨 下廉 , 寸口, 入 寸口 , 上 鱼 , 鱼际, 循 鱼际 , 出大指 之端。 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 其支者:从腕后, 直出次指内廉, 次指内廉 直出次指内廉, 出其端。 出其端。
2、词解: 、
对经脉行踪、去向的动态描述词: 对经脉行踪、去向的动态描述词: 经脉的起始、 起——经脉的起始、出发。 经脉的起始 出发。 联络、 络——联络、网络、散络。 联络 网络、散络。 隶属、 属——隶属、统属。 隶属 统属。 回来。 还——回来。 回来 顺沿。 循——顺沿。 顺沿 从下向上行。 上——从下向上行。 从下向上行 从上向下行。 下——从上向下行。 从上向下行
①起于中焦 ②横出腋下 ③入寸口
(三)病 候
1、原文 、
2、词解 [1]是动则病 是动则病—指这一经脉发 [1]是动则病 指这一经脉发 生异常变化可能出现有关病 症。
经脉》: 《灵枢•经脉》:是 灵枢 经脉》:是 动则病:肺胀满, 动则病:肺胀满, [2]缺盆 锁骨上窝部。 缺盆— [2]缺盆—锁骨上窝部。缺盆 膨膨而喘咳, 膨膨而喘咳,缺 中为两缺盆之间, 中为两缺盆之间,即胸骨上 窝的天突穴部,深部为喉咙。 窝的天突穴部,深部为喉咙。 盆中痛,甚则交 盆中痛, [3]瞀 心胸闷乱,视力模糊。 [3]瞀—心胸闷乱,视力模糊。 两手而瞀 两手而瞀,此为 [4]臂厥 上臂、 臂厥— [4]臂厥—上臂、前臂经脉所 臂厥。 臂厥。 过处发生气血阻逆的见症
手太阴肺经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目的要求
1、背诵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经脉病候。 掌握11个穴位的标准代号、定位和起止 穴位。掌握重点穴位的主治作用。
2、熟悉其它穴位的主治及11个穴位的刺 灸经脉概述
去欠
2.注释 别——分支,此即指络脉。从本经分出的 络脉,由此走向相表里的经脉。 分间——指分肉之间。当桡骨茎突后方。 并——指与经脉并列而行。 手锐——手的锐骨部,指鱼际后方。 欠去欠——欠,呵欠;去欠同呿,张口的样子。 欠去欠 ,指张口出气,肺气不足所致。 遗数——遗,小便失禁;数,小便频数
小结
(如酸痛、厥冷或手心发热) 如酸痛、厥冷或手心发热)
(三)病 候
[5]是主肺所生病 是主肺所生病—指这 是主肺所生病者: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5]是主肺所生病 指这 一经脉能主治有关肺方 上气,喘喝,烦心, 上气,喘喝,烦心, 面所发生的病症。 面所发生的病症。 胸满, 胸满,臑臂内前廉痛 [6]喘喝 [6]喘喝 喘喝——气喘声粗。 气喘声粗。 气喘声粗 掌中热。 厥,掌中热。 气盛——指实证 、 阳 指实证、 [ 7 ] 气盛 指实证 气盛有余 则肩背痛, 有余,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 证。 [8]欠 原指呵欠 原指呵欠。 风寒汗出中风, 风寒汗出中风,小便 [8]欠—原指呵欠。此属 实证,指张口出气。 实证,指张口出气。 数而欠 气虚, 数而欠;气虚,则肩 [9]气虚 气虚——指虚证、阴 指虚证、 [9]气虚 指虚证 背痛、 背痛、寒,少气不足 证。 以息,溺色变。 以息,溺色变。 [10]溺色变 溺色变—小便颜色异 [10]溺色变 小便颜色异 常。
5、经渠 、
特性: 特性:经穴 主治:①咳嗽 气喘 主治: ②咽喉肿痛 ③胸痛 手腕痛 0.3寸 可灸。 刺灸:直刺0.2 刺灸:直刺0.2 0.3寸。可灸。
6、太渊(大泉) 、太渊(大泉)
特性: 特性:①输穴 ②原穴 八会穴—脉会 ③八会穴 脉会 主治: 主治:①咳嗽 气喘 咳血 ②咽喉肿痛 ③无脉症 ④手腕痛无力 胸痛 刺灸:避开桡动脉,直刺0 刺灸:避开桡动脉,直刺0.3 0.5寸。可灸
(五)主 治 归 纳
1、呼吸系统的疾病:感冒,咽喉肿痛, 、呼吸系统的疾病:感冒,咽喉肿痛, 咳嗽, 哮喘, 咯血等。 咳嗽 , 哮喘 , 咯血等 。 2、经脉所过部位的病变 : 胸痛, 缺盆中痛 , 、经脉所过部位的病变:胸痛,缺盆中痛, 肩背痛, 肩背痛,上肢内侧前缘痛 3、其它病变:无脉症。 、其它病变:无脉症。
3、病候归纳 、 脏腑病:肺胀满、 上气、烦心、 脏腑病: 肺胀满 、 喘、 咳 、上气 、烦心 、 小便数而欠、溺色变、中风。 小便数而欠、溺色变、中风。 经脉病:缺盆中痛、肩背痛、臑臂内前廉 经脉病: 缺盆中痛、 肩背痛、 痛厥,掌中热。 痛厥,掌中热。
(四)腧穴的特性与常用腧穴的主治
1、中府(膺中俞、膺俞) 、 膺中俞、膺俞)
2、词解: 词解: 从外到里。 入——从外到里。 从外到里 侧边, 廉——侧边,棱角部。 侧边 棱角部。 赤白肉际。 际——赤白肉际。 赤白肉际 支者—由经脉分出的支脉。 支者 由经脉分出的支脉。 由经脉分出的支脉 直者—主干 , 为经脉外行的有穴通道。 直者 主干, 为经脉外行的有穴通道 。 主干 末端, 端——末端,为井穴之所在部位。 末端 为井穴之所在部位。
3、孔最 、
特性: 特性:郄穴 主治: 主治:①咯血 气喘 咳嗽 ②咽喉肿痛 失音 ③肘臂挛痛 ④痔疾 刺灸:直刺0 可灸。 刺灸:直刺0.5 1寸。可灸。
4、列缺
特性: 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特性:①络穴 ②八脉交会穴 通任脉 主治: 主治:①头痛项强 面瘫 ②伤风 咳嗽 气喘 ③咽喉肿痛 失音 ④手腕疼痛无力 ⑤热淋 刺灸:针尖向上斜刺0.3 0.5寸 刺灸:针尖向上斜刺0.3 ∼ 0.5寸。 可灸。 可灸。
2、词解: 、
中焦——上腹胃脘所在部。 上腹胃脘所在部。 中焦 上腹胃脘所在部 胃口——胃上口,贲门部。 胃上口, 胃口 胃上口 贲门部。 肺系——气管,兼指喉咙。(系是系带之 气管, 肺系 气管 兼指喉咙。 指相连接的部位。 此指肺脏的系带) 意 , 指相连接的部位 。 此指肺脏的系带 ) 腋———《铜人》“腋为肩之里也”,“腋 《铜人》 腋为肩之里也” 当是指腋前方。 下” 当是指腋前方。 臑内——上臂屈侧。 上臂屈侧。 臑内 上臂屈侧 少阴——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少阴 手少阴心经 心主——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 心主 手厥阴心包经
(不宜疤痕灸)。 不宜疤痕灸)
7、鱼际 、
特性: 特性:荥穴 主治:①咳嗽 气喘 咳血 主治: ②咽喉肿痛 失音 ③热病 掌中热 刺灸:直刺0.5 0.8寸 少灸。 刺灸:直刺0.5 ∼ 0.8寸。少灸。
8、少商 少商
特性: 特性:井穴 主治: 主治:①咽喉肿痛 咳喘 ②急救:中风 昏迷 急救: 中暑 ③高热抽搐 癫狂痫 刺灸:浅刺0.1 0.1寸 或点刺出血。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可灸。 可灸。
2、词解: 词解: 臂内——前臂内侧。 前臂内侧。 臂内 前臂内侧 上骨——桡骨。 桡骨。 上骨 桡骨 寸口——桡动脉搏动处。 桡动脉搏动处。 寸口 桡动脉搏动处 大鱼际部。 鱼———大鱼际部。 大鱼际部 鱼际——大鱼际的边缘白肉际侧。 大鱼际的边缘白肉际侧。 鱼际 大鱼际的边缘白肉际侧 次指——食指。 食指。 次指 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