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太阴肺经讲解

合集下载

中医经络之手太阴肺经

中医经络之手太阴肺经
22
小结
手太阴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 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 列缺经渠太渊别, 鱼际拇指白肉际, 少商甲角如韭叶。
23
手太阴肺经
刺灸注意事项: 中府不可深刺;少商治实证热证用三棱针刺出 血;尺泽、太渊不宜用直接灸。
24
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 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 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
手太阴经之络穴
16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②头痛,颈项强痛,齿痛,口眼 喎斜;③上肢不遂。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 ;可灸。
经渠 jinqu(LU 8)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
5
手太阴肺经
3.手太阴肺经异常时的身体表现 (肺,皮肤)
6
中府 zhongfu(LU 1)
【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
寸,平第 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痛 ;②肩背痛。 【特异性】 肺之募穴; 举例:《扁鹊心书》bi'a
7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可向内侧深刺,防止伤及肺脏;可灸(艾炷 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配伍应用:中府配肺俞为“俞 募”配穴,治疗咳喘、胸痛;
云门Yunmen( LU2)
【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
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 距前正中线6寸。 【取法】
正坐位,以手叉腰,当锁 骨外端下缘出现的三角形凹陷的 中点处取穴。
十二经脉
人体的总理
--手太阴肺经
1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胸──手
2
手太阴肺经
3
手太阴肺经

1.手太阴肺经讲解

1.手太阴肺经讲解
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 隙,距前正中线6寸。
云门:在胸前壁的外上方, 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 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云门
中府
取法:正坐位,以手叉腰,
取锁骨外端下方凹陷处的
云门穴。
云门直下1寸,平第一肋间 隙处取之。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五十六分。
[穴义] 中——中焦;府——聚也。穴为中气所聚。 [特性] 肺之募穴;手、足太阴经之交会穴。 [主治] 1、清宣肺气、止咳平喘:咳嗽、哮喘。 2、通络止痛:胸痛、肩背痛。 [操作]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宜向内深刺,免伤肺脏,而致 气胸。 [配伍] 配肺俞治疗哮喘,外感咳嗽;配复溜治疗肺燥热咳。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缘,当尺泽与太渊连线 上,腕横纹上7寸(先取尺泽与太渊中点)
孔最
尺泽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五十六分。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 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
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缘,桡骨 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 纹上1寸。
列缺 经渠 太渊
(1)止咳平喘:咳嗽、气喘。 (2)通络止痛:上臂内侧疼痛。 2、特点 天府:(1)清泻肺热:白配肩髃、尺泽治疗上臂内侧疼痛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五十六分。
(三)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定位]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微屈肘取穴)
(臂内上骨:指桡骨。廉:指 侧边,棱角部。寸口:桡动 脉搏动处。鱼:指大鱼际部 )
8.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
内廉,出其端 。
支者:指支脉,仍属经脉部 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五十六分。
手太阴经脉循行简示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肺经走向:(如下图)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上口;向上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气管、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云门);向下沿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之前;向下到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下面的边缘;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向上到大鱼际;沿着鱼际的边际;出大指的内侧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一直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

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接。

每本书都会介绍每条经络的走向,看字闲乱就看图,一眼就看明白了。

能不能背下来无所谓,不过这里要强调很重要的一点:肺与大肠相表里。

什么叫相表里呢?说的白一点,就是肺与大肠关系非比寻常,有经络相连,它俩在五脏六腑里面最亲,是亲哥俩。

记住这一点就足够了。

肺经这条经络共11个穴位。

手外翻取手内侧外线即为肺经,中医理念讲求离穴不离经,先把这条经络的位置找到,穴位找不准也没关系,从上往下缕,哪疼摁哪,绝对不会出错,有人会问,我疼的这个地方对比穴位图怎么没穴位?这没关系,没有穴位的地方中医给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阿是穴。

意思就是:阿-叫的疼,是-是这里疼。

只要是痛点,就把它揉到不痛了,经络就通了,俗话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疼嘛。

会找经络了,也能找到痛点了,下一步就需要知道治什么病了。

既然是肺经,那就跟肺有关的病都可以找这条经络,如:咳嗽、支气管炎、咽喉炎、鼻炎、胸闷、哮喘等等。

还有肺主皮毛,这点也需要注意,皮肤问题也可以来找肺经。

大肠有一些疾病有时也要求助肺经,因为它俩是亲哥俩嘛,肺经是哥哥如果有事了,自己解决不了,只能找大肠弟弟来解决了,其他器官跟自己不是亲戚,想管也没那份闲心。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经络啥病都治了,那要穴位干啥用的。

这个问题问的好。

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比喻,拿一个房子中的电路来说,整个电路就相当于身体的经络,如果有电路出现问题,比如电灯不亮了,肯定要缕通过电灯的电线了,从头缕到尾,累得要命,不过也可以找到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而解决问题,而穴位就像是电路中每个节点的开关,电灯不亮,我第一个检查电灯的开关,开关没问题我再检查连接电灯的总开关,使解决问题简单化。

1、手太阴肺经(终稿)

1、手太阴肺经(终稿)

一、手太阴肺经(LU) 手太阴肺经
10.鱼际:荥穴 鱼际: 鱼际 【定位】第1掌骨中点 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 咽干、咽喉肿痛、失音 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 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 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 治法。
一、手太阴肺经(LU) 手太阴肺经
11.少商:井穴 少商: 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指 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 鼻衄、高热、昏迷等 肺实热证;②癫狂。 【操作】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一、手太阴肺经(LU) 手太阴肺经 )
3、天府 、 【定位】肱二头 肌桡侧缘,腋前 纹头下3寸处。 【主治】①咳嗽、 气喘、鼻衄等肺 系病证;②瘿气; ③上臂痛。 【操作】直刺 0.5~1寸。
一、手太阴肺经(LU) 手太阴肺经( )
4、侠白 侠白 【定位】肱二头肌 桡侧缘,腋前纹头 下4寸,或肘横纹 上方5寸处。 【主治】①咳嗽、 气喘等肺系病证; ②干呕;③上臂痛。 【操作】直刺 0.5~1寸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经络腧穴各论
经络腧穴各论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有一定 的循行路线, 的循行路线,经脉的循行分布 与该经腧穴的主治有内在的联 系,熟悉经脉的体表循行路线 及其在体内与脏器等的联系, 及其在体内与脏器等的联系, 就能更好地掌握各经所属腧穴 的主治范围和特点。 的主治范围和特点。
经络腧穴各论
一、手太阴肺经(LU) 手太阴肺经
《灵枢•经脉》:肺手 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从肺系,横 出腋下,下循臑内,行 少阴、心主之前,下肘 中,循臂内上骨下廉, 入寸口,上鱼,循鱼际, 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 次指内廉,出其端。
一、手太阴肺经(LU)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ppt课件

手太阴肺经ppt课件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在五行中属 03 于金。
手太阴肺经与肺脏的关系
01 手太阴肺经与肺脏密切相关,它是肺脏病变的主 要经络表现之一。
02 当肺脏发生病变时,手太阴肺经的相应穴位会出 现压痛、敏感等症状。
02 通过对手太阴肺经的刺激,可以治疗和预防肺脏 疾病。
手太阴肺经的生理功能
手太阴肺经具有宣发、肃降的功 能,能够调理气机,使人体保持
手太阴肺经的日常锻炼
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帮助调节呼吸频率, 增强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低强度、高耐力的运 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 性,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
游泳
游泳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可以锻炼 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耐力和协调 性。
手太阴肺经的饮食调理
01
02
03
清淡易消化
调理肺气,通经止痛。
02 尺泽
清肺止咳,调理潮热。
03 孔最
调理肺气,清热止血。
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功能
列缺
调理肺气,散寒止咳。
太渊
调理肺气,止咳平喘。
经渠
调理肺气,降逆止呕。
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功能
01
鱼际
清肺止咳,化痰利咽。
02
少商
清肺止咳,退热截疟。
03
手太阴肺经与疾病的诊断
手太阴肺经与呼吸系统疾病
手太阴肺经ppt课件
目录
• 手太阴肺经的概述 • 手太阴肺经的经络系统 • 手太阴肺经与疾病的诊断 • 手太阴肺经的保健方法 • 手太阴肺经的日常护理
01
手太阴肺经的概述
手太阴肺经的简介
手太阴肺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属于手太阴经 01 脉。
它起始于中焦,经过胸部、上肢和手部,终止于 02 大拇指端。

1-手太阴肺经

1-手太阴肺经

三、本经腧穴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 部的外上方, 部的外上方,上肢的掌 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 桡侧。起于中府, 桡侧。起于中府,止于 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11个穴位 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手 太 阴 肺 经 穴
肺 经 胸 穴 图
☻中府(LU1) 中府(LU1)
[类属 肺募穴 类属] 类属 [定位 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 寸,平第一 定位] 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 定位 肋间隙处。 肋间隙处。In the first intercostal space,6 cun , lateral to the anterior midline. [功效 宣肺理气,平喘止咳,清肺泻热 功效] 宣肺理气,平喘止咳, 功效
0.5— [操作] 向肘部斜刺0.5—0.8寸。 操作] 向肘部斜刺0.5 0.8寸
Puncture obliquely toward the elbow 0.5~0.8 cun.
☻列缺(LU7) 列缺(LU7)
简便取法:两虎口相交, 简便取法:两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 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是穴。 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是穴。
肺 经 上 臂 穴 图
☻尺泽(LU5) 尺泽(LU5)
[类属] 合穴 类属]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On the cubital crease,the radial aspect of the tendon , of the biceps m.of the arm. . [功效] 清肺泻热,舒筋利节,和胃降逆 功效] 清肺泻热,舒筋利节,
☻鱼际(LU10) 鱼际(LU10)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1. 中府*(Zhōngfǔ)肺之募穴出自《素问、离合真邪论》别名:膺俞府中俞中指中焦、中气;府、聚也;寓意为肺经起于中焦,天地之气所聚会之处。

脏气结聚之所、肺脾合气于心,故为中府【定位】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图1-1)。

图1-1【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1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效:宣肺里气和胃利水【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等胸肺病证;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下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可灸【配穴】(1)配风门、合谷、治寒热喉痹(2)配肺腧、云门、天府、华盖治外感咳嗽、哮喘(3)配意舍治胸满(4)配复溜治肺热咳嗽2. 云门(Yúnmén)出自《素问、水热穴论》云指云气、云物;即山川之气;门指肺脉所出之门户。

【定位】在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图1-1)。

图1-1【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功效:肃降肺气止咳平喘【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等胸肺病证;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不可向内下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配穴】(1)配肺腧:治咳嗽、气喘(2)配中府、隐白、期门、肺腧、魂魄、大陵治胸中痛、胁痛(3)配肺腧、膏肓、尺泽治肺痨咳嗽3. 天府(Tiānfǔ)出自《灵枢、本输》天为上,人之头、胸;府为聚,居住之处;肺为人身诸气之府、开窍于鼻、司呼吸、通天气。

【定位】在臂前区,腋前纹头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处(图1-2)。

图1-2【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功效:宣通肺气清热散结【主治】①咳嗽、气喘、鼻衄等肺系病证;②瘿气;③上臂痛。

手太阴肺经linyufen讲稿

手太阴肺经linyufen讲稿

手太阴肺经讲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大肠胃口肺肺系上臂内侧(位置)肘中前臂内侧大鱼际大指食指挠侧(交大肠)主治:主肺所生病,胸肺疾患,咳嗽喘。

尺泽:1、定位2、功能:肃降肺气,滋阴润肺。

3、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舌干,咽喉肿痛,心痛,胸满,呕吐,小儿惊风,小便频数。

(尺泽穴治胃肠炎,乃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也;治咽喉者,行肺系也,急惊慢惊者,合水穴孔,水气通于肾、滋肾水以涵肝木,使肝风不动也。

)(介绍如何放血治疗急性胃肠炎)(穴义:尺,指肘部。

泽,水聚处也,本穴合穴属水,喻手太阴脉气至此象水之归聚处。

《黄帝内经明堂》:水出井泉,流注行已便入于海,泽谓陂泽水钟处也。

尺谓从此向口有尺也,一尺之中脉注此处,留动而下,与水义同,故名尺泽。

)孔最:1、定位2、功能:肃降肺气,凉血止血。

(为郗穴,急症血症常用)3、孔指孔穴。

最指最好,该穴是气血深聚所在,故称孔最,第一,古人认为该穴治疗“热病汗不出”效果最好,能宣通肺气,开泻腠理,发汗解肌。

4、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等。

列缺:1、定位:传统取法,简便取法。

2、功能:列缺为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故可治肺、大肠、任脉三经的疾病,主以清头目、解表热、利咽喉。

(“列缺照海膈喉咙”二穴相配对慢性咽喉炎效好。

慢性咽喉炎表现是指:咽干(夜间尤重)微痛。

说话时间稍长即音哑、干痛,常以列缺清利咽喉。

照海养阴降火,往往获效。

注:肺为声音之门。

肾为声音之根,.列缺是肺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血,通于任脉而上咽,照海是肾经穴位是阳脉所生之,也是八脉交会穴两脉合于肺系咽喉,针刺之,相辅为功,能疏泄肺热,滋肾养阳,利咽喉之效。

)列缺主外感咳嗽、吐痰、头痛,乃一络通二经,大肠经上头,故古人有“头项寻列缺”之说。

3、穴义:古人称雷电之神为列缺,雷电在大气中有通上彻下之功,—人之巅顶如有阴沉郁痛之疾,则头重目眩,刺本穴可使清爽,犹霹雳行空,阴霾消散,天朗气晴。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定位】腕横纹上,桡动脉搏动处【功效】宣肺止咳,活血通脉【主治】1、近治作用:腕臂痛、手指挛痛2、远治作用:胸肺疾患(胸痛、胸闷、咽痛、咳嗽……);经脉所过处:肩痛、手臂痛、手腕疼痛无力、掌中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