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裁员财务管理案例评析
青鸟天桥案例

(一)青鸟天桥的财务管理目标资产重组中裁减人员本是正常现象。
青鸟公司决策层认为, 减员增效作为深化改革迈出的第一步, 今天不迈, 明天还是要迈, 明天会比今天更难。
这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
此次停业, 使天桥商场丢掉了400万元的销售额和60万元的利润。
不过北大青鸟认为, 天桥商场是公司很小的一部分, 不足以影响公司的利益, 但是, 事件给社会所带来的警示意义却是深远的。
在风波开始的初期 , 青鸟天桥追求的是利润与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 而风波是在 " 企业价值最大化 " 为目标的指导下才得以平息的.这次事件的起因就是天桥商场的经营不佳, 利润滑落到了盈亏临界点, 并从此疲态不改。
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 公司董事会下决心实行减员增效。
公司董事会秘书、来自北大青鸟的侯琦博士在对员工解释时, 阐明了裁员决定的合法性, 他们以北大方正新近就裁掉了500人等实例, 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控制成本、减员增效、追求利润最大化, 是十分正常的, 是符合市场规则的。
也就是说, 裁员风波是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开始的。
当然, 在正常情况下, 利润的增加, 可以增加股东的财富。
但是, 当员工们的抵触情绪如此之强, 事情已经发展到管理者们难于控制的局面时, 就已经处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非常阶段, 此时就不能再以利润最大化来衡量企业的行为, 而是必须考虑出现这种特殊情况后企业的应对措施。
如果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里就是坚决对员工提出的意见不予理睬——谁都无法想象会出现什么后果。
此时, 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 首要的任务就是平息这场风波, 安抚职工的情绪, 所以, 适当的利润上的牺牲是必要的, 此时的牺牲才会换来更长远的发展。
别的不说, 单是员工们静坐在大厅时商场不能营业的损失就是巨大的。
所以,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而且这个目标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对财务管理目标的适当调整是必要的, 只有这样, 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处于比较有利的竞争地位。
青鸟天桥财务管理目标案例

青鸟天桥财务管理目标案例案例目标:本案例叙述了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对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在实施减员增效过程中遇到的来自员工的压力,以及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情况。
说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且在某些特定阶段,财务管理目标还可能出现与常规不同的变化。
另外,在最后还分析了这一事件中折射出来的相关问题。
1999年11月18日下午,北京天桥商场里面闹哄哄的,商场大门也挂上了“停止营业”的牌子。
11月19日,很多顾客惊讶地发现,天桥商场在大周末居然没开门。
据一位售货员模样的人说:“商场管理层年底要和我们终止合同,我们就不给他们干活儿了。
”员工们不仅不让商场开门营业,还把货场变成了群情激愤的论坛。
1999年11月18日至12月2日,对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和广大员工来说,是黑色的15天!在这15天里,天桥商场经历了46年来第一次大规模裁员;在这15天里,283名天桥员工采取了静坐等点评:企业究竟应该为改革承担什么样的成本?需要承担多大的成本?曾经的辉非常手段;在这15天里,天桥商场破天荒被迫停业8天之久;在这15天里,公司管理层经受了职业道德与人道主义的考验,做出了在改革的道路上是前进还是后退的抉择……这场风波引起了市场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折射了中国经济社会在20世纪末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大冲撞。
一、起因(一)天桥商场的历史天桥商场是一家老字号商业企业,成立于1953年,20世纪50年代,天桥商场是全国第一面“商业红旗”。
80年代初,天桥商场第一个打破中国30年工资制,将商业11级改为新8级。
1984年7月25日,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发行股票300万元。
1988年,天桥商场兴建起了营业面积为8000平方米的新楼。
1988年,天桥商场发行第二期700万元股票。
1993年5月,天桥商场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经济学家万典武概括“天桥”的三个“独占鳌头”之举:全国第一家正式注册的股份制企业、第一批规范煌。
财务管理学案例分析题1

1、案例资料1999年11月18日下午,北京天桥商场里面闹哄哄的,商场大门也挂上了“停止营业"的牌子。
11月19日,很多顾客惊讶的发现,天桥商场在大周末居然没开门。
据一位售货员模样的人说:商场管理层年底要和我们终止合同,我们就不给他们干活了。
员工不仅不让商场开门营业,还把货场变成了群情激愤的论坛。
1999年11月18日至12月2日,对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和广大员工来说,是黑色的15天!在这15天里,天桥商场经历了46年来第一次大规模裁员:在这15天里,283名天桥员工采取了静坐等非常手段;在这15天里,天桥商场破天荒被迫停业8天之久;在这15天里,公司管理层经受了职业道德与人道主义的考验,做出了在改革的道路上是前进还是后退的抉择······经过有关部门的努力,对面临失业职工的安抚有了最为实际举措,公司董事会开会决定,同意给予终止合同职工适当的经济补助,并同意参照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对283名终止合同的职工给予人均1万元、共计300万元的一次性经济补助.这场风波引起了市场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折射了中国经济社会在20世纪末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大冲撞。
结合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哪几种典型代表?(2)该案例对公司制定财务目标有什么启示?(1)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2)公司管理层应当充分考虑到相关利益者的权益,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各方面激烈冲突的出现。
在公司追求财务管理目标或经营目标的时候,不能简单的设定唯一方向,或者说是所谓的利润最大化等具体目标,而是结合相关利益者的思考角度进行综合衡量.2、案例材料20世纪,在美国、日本和西欧,大多数企业都利用预算进行管理,预算管理被视为企业实现管理控制与“评价分部经理计划分部经营,而后按计划运行的能力”的有效方法,被企业界定义为“全面预算是一种由一个独立的主体以财务数字表达对未来某一特定时期的预测,包括组织主要财务收支的整体的经营计划,也是组织执行的书面准则”.随着环境的日趋复杂、多变,规模的不断膨胀,企业越来越难于控制。
青鸟天桥财务管理案例分析(1)

事后:在公布公司政策之后,基于法律宣传和招工措施等 步骤,可以采用更多的安抚措施。需要传达给员工的信息 必须是公司并非一股脑把员工推向社会,或者是下岗,而 是一个重新就业的过程,既是救公司也是自保。 总之,市场经济需要我们按照游戏规则来做事,但是在人 与人的社会关系构成的和谐社会中。游戏规则还必须考虑 到参与者的需要,如同公司实体必须切身体会普通员工的 困难,才能避免不和谐音的发生。 财务管理的目标更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的,不是一 成不变的,对财务管理应该适时适当的进行调整。只有这 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 中处于比较有优势的地位,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
一.青鸟天桥最初的决策是否合理?
青鸟天桥最初的决策,从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运作来看是理性的,也是符合市场规 则运作的。 (一) 是公司根据需要进行员工分流,配合公司改制进程,这是无可厚非的; (二 )是分流杠杆符合目前中国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状况下,普遍人员安臵状况,考 虑到各个年龄阶层的需要; (三)是通过法律和外部企业招工的错失,进一步弥补员工分流所带来冲击。但是这 种表面上看来颇为理性的处臵方法,在实际运作中遇到了困难,它源于: 1、员工固有铁饭碗丢失和公司改制双重冲击带来震动的思考欠缺; 2、完全依赖法律宣传等理性操作,在安抚员工这一块上人性化管理的缺位,而这一 点恰恰是中国实际情况中需要最为重视的一部分内容;三是给予员工的相关补偿机制, 未能在最初始的时候,能够完善并且明确。
“面对这种情况,公司管理层沉重地说,我们实 在不愿意 看到情况继续恶化下去。我们只有两个 选择,要么退步,与 这些员工续签合同或采取其 他退让措施,这将意味着改革的 失败;要么坚持 往前走,实行减员增效的改革,但可能会付 出血 的代价。”
(目标管理)青鸟天桥财务管理目标案例

(目标管理)青鸟天桥财务管理目标案例青鸟天桥财务管理目标案例案例目标:本案例叙述了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XX 公司面对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于实施减员增效过程中遇到的来自员工的压力,以及这壹问题的最终解决情况。
说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且于某些特定阶段,财务管理目标仍可能ft现和常规不同的变化。
另外,于最后仍分析了这壹事件中折射ft来的关联问题。
1999 年 11 月 18 日下午,北京天桥商场里面闹哄哄的,商场大门也挂上了“停止营业”的牌子。
11 月19 日,很多顾客惊讶地发现,天桥商场于大周末居然没开门。
据壹位售货员模样的人说:“商场管理层年底要和我们终止合同,我们就不给他们干活儿了。
”员工们不仅不让商场开门营业,仍把货场变成了群情激愤的论坛。
1999 年 11 月 18 日至 12 月 2 日,对北京天桥点评:企业究竟应该为改革承担什么样的成本?需北大青鸟科技股份XX 公司管理层和广大员工来说, 要承担是黑色的 15 天!于这 15 天里,天桥商场经历了 46 年来第壹次大规模裁员;于这 15 天里,283 名天桥员工采取了静坐等多大的成本?曾经的辉非常手段;于这15 天里,天桥商场破天荒被迫停业8 天之久;于这15 天里,公司管理层经受了职业道德和人道主义的考验,做ft了于改革的道路上是前进仍是后退的抉择……这场风波引起了市场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折射了中国经济社会于 20 世纪末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大冲撞。
壹、起因(壹)天桥商场的历史天桥商场是壹家老字号商业企业,成立于1953 年,20 世纪 50 年代,天桥商场是全国第壹面“商业红旗”。
80 年代初,天桥商场第壹个打破中国30 年薪水制,将商业 11 级改为新 8 级。
1984 年 7 月 25日,北京天桥百货股份XX 公司正式成立,发行股票300 万元。
1988 年,天桥商场兴建起了营业面积为8000 平方米的新楼。
青鸟天桥案例分析

青鸟天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青鸟天桥的最初决策
关于最初的决策,合理但还是有些缺陷。如 果仅从市场经济运作来看,公司的安排是合 理的,为减员划出的四条杠杠也合法合理, 但法理不外乎人情,在遵循法律法规办事的 同时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考 虑一下,在该案例中,如果公司一开始就能 把裁员的合理性必然性在员工中积极宣传, 能够召开集体会议面对面商谈,倾听员工的 建议和意见。
判断青鸟天桥公司的财务目标
从企业合并初衷来看。一方是借壳上市,希望 借助股市的筹资能力与人气,达到企业的效益 最优,实现公司市值操作的市场化,并且实现 最大值。而另一方则是天桥商场,期望通过引 进北大青鸟的优势科技与管理,成功运作陷入 困境的商场,帮助企业回复市场能力。 几个 月后,商场 业绩滑落到了盈亏临界点,并从此 疲态不改。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董事会 下决心实行减员增效,谋求商场的长远发展。
关于青鸟天桥的最后让步
经过我们小组讨论一致认为,公司的最后让步是在 内外环境以及政府的参与下迫于无奈才决定的。如 果站在社会的角度,这样的让步是合适的,员工为 公司奉献这么多年,解雇后给予补助是应该的。但 是站在公司的角度,这样的让步还让我们看到了该 公司制度的残缺,董事会态度不够坚决。作为董事 会成员,在事件刚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把能够预见的 事情都做好准备,给予的补偿数额和范围都确定好 了,在这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做好相应的 安全措施,
某企业财务最新管理目标选择案例分析

青鸟天桥财务管理目标案例1999年11月18日至12月2日,对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和广大员工来说,是黑色的15天!在这15天里,天桥商场经历了46年来第一次大规模裁员;在这15天里,283名天桥员工采取了静坐等非常手段;在这15天里,天桥商场破天荒地被迫停业8天之久;在这15天里,公司管理层经受了职业道德与人道主义的考验,作出了在改革的道路上是前进还是后退的抉择。
…………这场风波引起了市场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折身了中国经济、社会在20世纪末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大冲撞。
一、起因1998年12月,北京天桥百货商场与北大青鸟高科技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后者借壳上市,成为前者的第一大股东,同时,“天桥”更名为“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鸟天桥)”。
天桥员工闻之,欢欣鼓舞,寄厚望于新入主的大股东,盼望高科技给他们带来新的转机。
然而,天桥商场的经营并不令人放心,几个月后,滑落到了盈亏临界点,并从此疲态不改。
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1999年11月2日,公司董事会下决心实行减员增效,谋求商场的长远发展。
天桥商场是一家老字号商业企业,成立于1953年,商场占地7000多平方米,有员工1122人。
其中有664人就业合同于1999年12月26日到期。
考虑到减员行动的合法性和稳妥性,也考虑到员工的承受能力,董事会做出了从这664人入手,先部分减员的选择,具体划出四条杠杠:⑴年老的和年轻的之间,留用老的,女40岁以上,男45岁以上的员工可续签合同;⑵夫妻两个都在商场工作的留一个;⑶军嫂留用;⑷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骨干留用。
根据上述原则,有226人可续签合同,438人则将成为减员的对象。
为确保这一行动的顺利实施,公司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方面,舆论先行,在天桥商场通过板报、咨询等形式,加紧宣传《劳动法》等有关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与有关部门和企业联系,把需要招工的企业直接引进商场,方便员工再就业。
经过两周的紧张准备后,1999年11月18日,商场广播正式播送了董事会的决策:1999年12月26日,有664名员工合同到期,其中的283人商场决定不再续签合同,请全体员工到各部门经理处查阅自己的合同;到期的员工到会计室领取12月份工资、奖金;档案关系商场近期给予转出;目前有8家企业正在楼上招工,有200个就业机会。
青鸟天桥财务管理目标案例分析

青鸟天桥财务管理目标案例分析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实践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实践案例介绍1998年12月1998年12月,青鸟天桥公司是原来的天桥商场和北大天鸟公司合并。
合并后,天桥商场的业绩不好,合并。
合并后,天桥商场的业绩不好,公司为了自身的今后发展打算对合同到期的职工进行裁员。
打算对合同到期的职工进行裁员。
1999年11月18日商场正式广播了董事会的定:1999年12月1999年11月18日商场正式广播了董事会的定:1999年12月日商场正式广播了董事会的定26日664名职工合同到期其中283人不再续签合同。
名职工合同到期,283人不再续签合同26日,有664名职工合同到期,其中283人不再续签合同。
一石激起千层浪,商场内一片哗然。
一石激起千层浪,商场内一片哗然。
合同到期的职工不约而同的涌向领导办公室。
商场工作顿时处于瘫痪,约而同的涌向领导办公室。
商场工作顿时处于瘫痪,不得不挂出停业招牌。
停业招牌。
当晚,未能续约的283名职工在一楼营业大厅静坐。
当晚,未能续约的283名职工在一楼营业大厅静坐。
此次283名职工在一楼营业大厅静坐风波历时1515天终在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平息。
风波历时15天,终在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平息。
Page2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实践企业利益关系企业裁员员工失业企业利益员工利益股东员工Page3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实践成本效益原则财务管理原则利益者关系协调原则依法原则兼顾各方面利益财务分配原则投资与收益原则分配和积累并重原则Page4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实践社会责任企业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越来越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企业优劣的重要杠杆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实践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一、利润最大化二、股东财富最大化三、利益相关者最大化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实践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而且这个目标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对财务管理目标的适当调整也是必要的。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复杂的内外财务环境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