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天然药物化学 第三十三章 抗生素(34)PPT课件
抗生素(药物化学课件)

图中央是青霉菌,周围是致病细菌。距青霉菌最远 的细菌个大、色浓,活力十足;距青霉菌较近的细 菌个较小、色较浅,活力较差;而最接近青霉菌的 细菌个最小、色发白,显然已经死亡
HH
S
N
H
N
N
OO
COOH
SN NH
N O
O
噻唑 胺
S H2N
N
甲氧 肟基
O
HH
S
N
H
N
N
OO
COOH
SN NH
N O
O
S H2N
N
O H
N H N OO
H S
N
COOH
O O
S
O
HH
H2N
S
N
N
H
N
N
N
OO
HOOC
COOH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
(4)第四代: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发上市。头 孢吡肟、头孢立定。对G+的作用比第一代强,对 G-作用强于第三代,耐酶性更强。
O H
N H
O
H S
N H COOH
pH=4
O N H
O O
S
N+ H HN
+
H COOH
O
HO
H
S N
N
H COOH
青霉二酸
O+
H3C CH3 O
SH H
OH NH2
(3)在碱性条件下或某些酶(如β-内酰胺酶)作用下,开
天然药物化学全部PPT课件

13
3.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结构特点 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方法 结构鉴定方法 生物合成
结构修饰 构效关系 生物转化 体内代谢过程等
14
三、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历史沿革和现状
大体分为以下3个阶段: 1. 原始和萌芽阶段(——18世纪末) 2. 学科真正形成阶段(19世纪) 3. 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16
2.学科真正形成阶段(19世纪)
特点一:以化学成分的发现和分离为主 1806, 阿片——————吗啡(morphine) 1820, 金鸡纳树皮———奎宁 (quinine) 1828, 烟草——————烟碱(nicotine) 1885, 麻黄——————麻黄碱(ephedrine) 吐根碱、士的宁、小檗碱,阿托品、可卡因等
47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前的准备 系统的文献调研 原材料的处理 保留凭证标本 提取分离一般原则 已知物或已知结构类型——文献方法,工业方法 未知物——活性跟踪(定向分离)
70年代,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
1D NMR——2D NMR
30—60—100—300MHz
400—500—600—800—900MHz
UV,X-ray,ORD,CD等
21
3.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特点三:研究深度、广度、速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深度、广度:机体内源活性物质 微量、水溶性、不稳定、大分子
7
4. 天然药物研究现状
世界各地加强天然药物研发的投入 1983-1994年,上市522种新药,44%天然来源 1984-1995,FDA,31种抗癌新药,61%天然来源 93种抗感染新药,63%天然来源
关于天然产物的学术交流日渐活跃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绪论 •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 •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 天然药物化学的实验技术与方法 •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2
01
绪论
Chapter
2024/1/30
3
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与任务
24
06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与趋 势
Chapter
2024/1/30
25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热点 活性成分的发现与结构优化 多组分协同作用与机制研究
2024/1/30
26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 天然药物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2024/1/30
27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01
难点
特点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复杂,成分多样,结构新 颖,活性广泛。研究方法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 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2024/1/30
5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024/1/30
发展历史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经验到科学、从单一到系统、从粗放到精细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
现状
目前,天然药物化学已经成为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为创新药物的发现和中 药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随着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天然药物 化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6
02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
Chapter
2024/1/30
7
生物碱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对呼吸系 统有保护作用。
三萜及其苷类成分
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
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关系
甾体及其苷类成分
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生物碱类成分
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药物利用、天然药物成分研究和现代天然药物化学三个 阶段。
发展
随着分离纯化技术、波谱解析技术和结构鉴定技术等的发展,天然药物化学在药物研发 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为新药的发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随着组学技术、合成生
物学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类型
甾体及其苷类成分
强心苷、甾体皂苷、甾体醇、甾体酸等。
生物碱类成分
有机胺类、吡咯烷类、吡啶类、异喹啉类等。
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
糖类成分
具有羟基和羰基,可形成糖苷键 。
苯丙素类成分
具有苯环和丙烷链,可形成多种衍 生物。
醌类成分
具有醌式结构,可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
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
05
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利用
天然药物的资源分布与保护
我国天然药物资源概况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地域特色。
天然药物资源的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采,可持续利用。
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
建立保护区,人工繁育,替代品研究。
天然药物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天然药物的采集与加工
适时采集,科学加工,保证药效。
天然药物的开发策略
抗生素PPT学习课件PPT学习教案

G+的细胞壁粘肽含量比G-高
Benzylpenicillin对G+的活性比较高
第10页/共68页
性质:
1.酸性:
pKa2.65-2.70,临床以其钾盐或钠盐供药用,但是其钠盐或钾盐的水溶液在室温下不稳定,易
被水解失效,因此注射用青霉素为其钠盐或钾盐的灭菌粉末。
注射给药,不能经口服给药:
第2页/共68页
β-内酰胺抗生素的分类
经典
– 青霉素(西林)类(Penicillins)
–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
第3页/共68页
非经典的β-内酰胺抗生素
碳青霉烯(Carbapenem)
青霉烯(Penem)
氧青霉烷(Oxypenam)
单环的β-内酰胺(Monobactam)
第4页/共68页
o
CH 2OH
NHCOCHCl2
O 2N
交叉诱导结晶法
第66页/共68页
NHCOCH3
H2O
(±) threo
HCl
OH
HO H
Resolution
H
O2N
CH2OH
NH2
D-(-)-threo
复习题
1. 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哪几类?
2. 试说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3*.写出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及其作用机制,指出青霉素化学结构中哪部分结构不稳定?青霉素为什么不能口
第59页/共68页
第60页/共68页
第五节 其它抗生素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D-苏式-(-)-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
研究内容
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结 构鉴定等知识,以探索其防病治病的原理,并根据已阐明结构的成分,按植物亲缘关系寻找同类成分,以扩大药 用植物资源、发掘新的生物活性成分。
特点
涉及多种学科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药理学等;研究对象复杂,包括各种类型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 方法多样,包括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活性筛选等。
色谱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进 行分离的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纸色谱 法等。
结晶与重结晶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 分离纯化的方法,适用于具有不同晶型的物质 的分离。
结构鉴定方法
理化性质鉴定
光谱分析法
通过观察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外观、颜色、 气味、熔点、沸点等理化性质进行初步鉴定。
04
各类天然药物的研究
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
01
从柳树皮中提取的水杨酸经化学修饰得到,具有抗炎、解热镇
痛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
02
从煤焦油中提取的苯酚经化学合成得到,主要用于解热镇痛。
布洛芬
03
从丙酸类化合物中经结构修饰得到,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
用。
心血管系统药
硝酸甘油
从硝酸酯类化合物中经化学合成得到,主要用于心绞痛的治疗。
实验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平衡原理的色谱分离技术。通过选择 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可以实现不同化学成分在薄层板上的分离。
样品制备
将天然药物粉碎、过筛,用适量溶剂提取,得到样品溶液。
实验一:薄层色谱法鉴定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2024鲜版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与特点01020304定义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化学成分的多样性药理作用的独特性植物药01动物药02矿物药03提取与分离结构鉴定生物活性研究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碱定义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
种类与结构生物碱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常见的有吡啶类、喹啉类、异喹啉类、吲哚类等。
性质与活性生物碱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如镇痛、止咳、平喘、抗菌等。
其活性与结构密切相关,如吡啶类生物碱多具有抗菌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定义种类与结构性质与活性萜类化合物种类与结构定义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单萜、倍半萜、二萜等。
其结构特点为具有异戊二烯的重复单元。
性质与活性苯丙素类化合物定义种类与结构性质与活性1 2 3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提取方法系统溶剂分离法色谱分离法重结晶法030201分离纯化方法理化性质鉴定通过测定熔点、沸点、比旋光度、折光率等物理常数以及官能团反应等化学性质进行结构鉴定。
波谱分析法利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官能团、连接方式等。
化学降解法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将复杂化合物降解为简单化合物,再通过分析降解产物的结构来推断原化合物的结构。
结构鉴定方法生物碱的药理作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如咖啡因、茶碱等,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注意力和警觉性。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如长春碱、紫杉醇等,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具有抗癌作用。
抗菌消炎如小檗碱、黄连素等,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抗氧化作用改善心血管功能抗炎作用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抗病毒作用改善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苯丙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抗过敏作用改善呼吸功能抗炎作用天然药物的来源与分类来源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界生物分类根据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可分为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心血管药物等开发策略开发流程临床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将有更多的天然药物进入临床,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01 02 03操作注意事项熟悉实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01 02常用实验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抗生素的概述》课件

某些抗生素可用于污水处理和环境消毒,控制病原菌的传播。
环境治理
抗生素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以便观察和研究微生物的生理和生化特性。
生物科学研究
04
CHAPTER
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
医院感染
医院内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耐药菌株在医院环境中传播,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
抗生素滥用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细菌可通过接触、食物链和环境等途径传播。
细菌细胞壁合成
蛋白质合成
DNA复制
一些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干扰细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某些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的DNA,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03
02
01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或DNA复制等方式,干扰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抑制细菌生长
某些抗生素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导致细菌细胞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外泄,最终死亡。
新型抗生素研发滞后
05
CHAPTER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规范管理
每种抗生素都有其特定的抗菌谱,即对不同的病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因此,应根据引起感染的具体病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针对病菌选用抗生素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性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包括用药剂量、频次和疗程。患者应严格按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按医嘱用药
在感染发生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但长期或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因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仅限于特定的高风险情况,并由医生评估和指导。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需谨慎
某些抗生素可能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绿脓杆菌感染如烧伤,常与羧苄青霉素合用, 但两药不可混合滴注。
3. 口服作胃肠道术前消毒与治疗肠道感染。
11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抗菌谱最广, 对各种需氧G-杆菌、结核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特点: 1. 对钝化酶稳定。对耐药菌仍有抗菌作用, 有 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 2. 主要用于各种需氧G-杆菌耐药菌株的感染。 如GM、KM或TOM耐药的G-杆菌感染。 3. 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所致的败血症等。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目前应用最广泛。
2
一、共性
1. 体内过程相似。
极性强,口服难吸收,仅用于肠道感染或
肠道手术前准备。i.m吸收快而完全,主
2. 抗菌作要用分相布似在。细胞外液,故对细胞内细菌感染
效果差。能进入内耳外淋巴液,是产生耳
1. 2.
主 2. 毒 延要结长性对核,的需杆增氧主菌加G要对-肾杆原链毒菌因霉性有。素。强肾、大功阿的能米杀卡不菌星全作、时用卡t1。/2那显霉著
12
第四节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 均属广谱抗生素,抗菌谱广,
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立克次 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 阿米巴原虫等均有抑制作用。
13
一、 四环素类
本类抗生素具有氢化骈四苯的共同基本 母核,均是化学两性物质,可与酸、碱成 盐,但在碱性水溶液易降解,在酸性水溶 液稳定,一般以盐酸盐应用于临床。
第三十三章 抗生素
本次课主要内容: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抗菌谱、
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二、链霉素、庆大霉素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1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醇环和氨基糖 分子,并由配糖键连接成苷。包括两大类: ① 天然来源: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 由链霉菌和小单胞菌产生。 ② 半合成品:如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等。
素敏感;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妥布霉素敏感。
3. 金葡菌对某些药物敏感。多数肠球菌属厌
氧菌对其耐药。
3
抗菌特点: ①为静止期速效杀菌剂。② 对需氧菌有效,对厌 氧菌无效。③存在抗菌后效应。④首次接触效应, 即首次接触细菌被迅速杀死。⑤在碱性环境中抗 菌活性增强。⑥杀菌作用有浓度依赖性。
3. 抗抗菌机制相似。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 合成,并能破坏细菌胞浆膜的完整性。
原因:通过耐药质粒介导;并可传 递、诱导其他敏感菌成为耐药菌;带 耐药质粒菌的细胞膜对四环素摄取量 减少或外排增加。
20
【药理作用】
属于快速抑菌剂,抗菌谱广。 1. 抗菌谱:包括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支原 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阿米巴 原虫等。 抗菌活性的强弱依次为:米诺
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地美 2. 对立克次环体素、>四支环原素体>抑土制霉作素用。较强。 3. 间接抑制阿米巴原虫。
14
分类:
•天然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 、地美 环素、金霉素 •半合成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 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
•半合成四环素抗菌活性高于天然四环素 类,耐药菌株少,不良反应轻 。
15
四环素
由链霉菌培养液提得,性质稳定。
【体内过程】
1. 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吸收后各组 织分布广泛,能沉积于骨及牙组织中。
17
【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与细菌核蛋
白体30s亚基A位结合,阻止tRNA的联结, 而阻止肽链延伸。
(2)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使胞内 重要物质(核苷酸等)外漏,抑制 DNA复痢疾杆菌、
溶链、肺炎球菌耐药增多。天然药之 间有交叉耐药性。
2. 能与多价阳离子形成难溶难吸收的络 合物,故如抗酸药、乳制品、抗贫血药或 食物中的Ca2+、Mg2+、Al3+、Fe2+等金属 阳离子发生络合而妨碍其吸收。
16
3.F以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吸收最好, 四环素、土霉素和地美环素次之。
4. 体内分布广泛,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仅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可渗透到脑脊 液。 主要在肝中代谢,经胆和肾脏排。 存在肝肠循环。
对蛋白质合成的始动期、延伸期、 终止期三个阶段均有作用,可造 成细菌体内核糖体耗竭及蛋白质
合成受阻。
4
-------
----
5
6
4. 均易产生耐药性。
链霉素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之间存在单 向交叉耐药性。 原因:① 产生钝化酶(乙酰化酶、腺苷 化酶等);② 膜通透性的改变。③ 基因 突变。30S核糖体亚单位改变,致使对链 霉素的亲和力降低。
7
【临床应用】
①敏感G-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如脑膜炎、呼吸 道、泌尿道感染等;②对败血症、肺炎、脑膜炎 等严重感染,需合用其他抗G-杆菌的抗菌药;
③口服用于消化道感染、肠道术前准备、等; ④局部感染:用外用制剂(软膏、眼膏或冲洗 液)。
8
【不良反应】 1. 对第八对脑神药经热的、损皮害疹、血管神经性水 32..原耳前变肾蜗庭因预 ①态脏神功:防用反损经 能在:药与损 障应害内时害 碍剂耳应。表量外现、经淋肿 尤 青:病常巴等其 霉眩人液询,是 素晕耐蓄问偶链 低、受积有恶可霉 ,性,否心引素但相引、耳关起,死起呕鸣。过发亡前吐由、庭敏生率、于功眩性率高平药能晕休虽。衡物障等失克较主碍调,和 4.耳神蜗早经神期肌要经症损肉经状害肾阻。表排滞现,:尿耳药鸣浓、度听高力,减并退在、肾甚蓄至积耳,聋损 5. 其出 或② ③ 米他现新、听 避:肌斯害 严 毒依力免老重 性面肾无的他监与者 药年小部力明尼测增可 物人管、甚对发合酸及上和加口至抗生用肾皮等根耳唇呼,氮。功细。据毒发吸同质能胞肾性麻抑血时不,功的症,制良出给能药及周,者现予无情合慎蛋围可吸尿况用用白神用氧。尿。调,经钙、、避整如炎剂人管免剂呋和工型与量噻/尿肾。,
21
【临床应用】
呼吸。
9
链霉素(SM)
抗G-作用强,因毒性和耐药被GM代替。 [应用] ①鼠疫与兔热病 :首选SM ②结核病:SM+异烟肼
③细菌性心内膜炎:P-G+SM ④布鲁菌病
⑥尿路感染:与碱性药合用可增效
10
庆大霉素(GM)
【作用】 抗菌范围广、抗菌活性较SM强。有抗生 素后效应。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可恢复敏感性。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