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外部化国内文献集锦
内部审计外部化(精选五篇)

内部审计外部化(精选五篇)第一篇:内部审计外部化引言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含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内的审计组织体系。
内部审计作为我国企业中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和发展现代中小企业制度的重要因素。
而我国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作为我国实施内部审计制度的主体部分,受到了当今企业更多的重视,并且不断强调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中小企业如果想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深层次问题进行适当的思考并且要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
怎样才能建立健全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公司内部控制、促使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腐败、浪费和舞弊,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一大重大课题。
所以只有自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监督控制系统,才能够彻底的解决管理不当和舞弊等问题。
在这一企业内部监督系统中,企业内部审计是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内部企业监督机制和自我约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和建立当今企业机制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我国一般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由企业内部专门设置的一个内部审计机构所提供,但是随着审计的发展和经济管理,以及我国一些企业出于人员、成本、技术等诸多因素的思考,选择了向外部审计部门购买内部审计的服务,所以就出现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走势。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专业化分工协作越来越细的结果,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是企业组织进行的理性选择。
然而,在当今国内外实务界和理论界,有关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争议和问题,涉及到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发展情况、范围、将会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等,特别是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给内部审计人员带来的独立性问题。
所有的这些问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和一直关注内部审计事业的人们作出更多的支持和努力。
如今我国已经加入了国际世贸组织,慢慢迈向国际的舞台。
内部审计外部化论文

浅析内部审计外部化摘要: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中国内部审计,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得很快。
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验来看,内部审计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出现重新塑造与当今时代信息化、全球化趋势相适应的企业模式,并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企业组织如何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部化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企业要实现内部审计职能,除了建立内部审计部门之外,另一种选择就是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机构。
即内部审计外部化。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外部化将成为一种趋势。
1 什么是内部审计外部化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著名内部审计专家劳伦斯·索耶(lawrence sawyen)在《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一书中对内部审计下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其是否遵循公认的原则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
按照受托责任观来分析,审计是在会计提供的各类受托责任报告的基础上,对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和结果进行重新认定、计量和报告。
对于服务于公司内部各个利害关系人,审查内部受托责任的审计,称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一个区域性概念,并不是内部审计人员来执行才产生内部审计,而是先有内部审计后有内部审计人员。
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并非当然的审计主体,委托注册会计师也可以达到内部审计的目的。
所谓内部审计外部化就是将一些高度专业化的内部审计工作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于是内部审计外部化就成为实现内部审计目标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段。
2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原因2.1 注册会计师审计能有效的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检验、监督等实效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一些文献

参考文献[1]杜殿明.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北方经济,2007, (14).⑵李云婷.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J].北方经济,2009, (02).[3]路媛媛,袁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一一ERM框架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 (02). [4]张淑艳.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党政干部学刊,2008, (01).[5]杨霞.浅析当前企业内部审计[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Z2).[6]汪海鸿.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供电企业管理,2006, (03).[7]王大友.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防范衍生金融风险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 (06).[8]王红,李继志.论风险基础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08, (05).[9]王清华.试论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J].消费导刊,2008, (08).[10]马明全.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J].广西电业,2009, (01).[11]黄文武.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05).[12]王荣,于露.对于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审计效力的研究[口山西建筑,2007,(01).[13]施岩.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9).[14]余超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7).[15]黄劲,蒋健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2008,(16).[16]刘军.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J]科技风,2009,(09).[17]张娇,田坤.关于工程审计的有效控制[J]山西建筑,2008,(30).[18]卢轶乔晏晨晖.公司治理模式影响下的审计模式[J].当代财经,2007.8[19]王光远.建立政府机关内部审计制度,强化政府施政效率和效果[J].中国内部审计.2007.4[20]戚振东段兴民吴清华.国外人力资源审计发展现状及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7[21]陈美华.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22]吴秋生.论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企审计职责的重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7[23]马玉申姚清云高厚礼.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可行性研究[口.山东社会科学,2007.7[24]李海东莫鸿芳.基于风险控制的公司内部审计监控模式研究[口.经济问题,2007.8[25]余玉苗田娟朱业明.审计合谋的一个博弈均衡分析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07.8[26 ]傅黎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现状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9[27]王炳华.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9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1]吴文娟,高俊杰,赵珂.内部控制质量控制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6, (2) :239-240 ⑵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口,审计研究,2005:70-74 [3]万全,隋玉明,姜春碧.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N], 2008, (3):33-35[4]张淑艳.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党政干部学刊,2008, (01) :150[5]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J].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1:45-50[6]刘继红.浅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N], 2007, (29) :170[7]张小英.先带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中国总会计师,2005,3:32-37[8]汤谷良,刘晓嫱,任晨煜.《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构建与运行的启示,对外经贸财会[J], 2005,5:9-10[9]邓春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建议[J],审计研究.2005,3:72-75[10]杨士华.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J], 2005,1:60-62 [11]白丹.油田企业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探究[用,经济师,2009, (3) :180[12]董庆平.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J].现代会计.2007, (05):33〜35[13]刘小慧.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构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 (18) :32[14]曹红.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口.现代商贸工业,2009, (13) :174-175[15]刘小惠.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机制建设建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 (2):72-73[16]王秀霞.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问题探讨[J].财会天地,2009, (8) :71[17]刘军.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科技风[J], 2009,(09):10-13[18]宋为民.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5, (1) :35[19]张东辉.如何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财经界,2006, (10) :148-149[20]崔志华.加强内部管理审计提升内部审计职能[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 (6) :56相似文献:1.期刊论文白丹油田企业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探究-经济师2009, (3)我国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薄弱,限制了内部审计只能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文章首先阐述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油田企业工作实际针对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于审计方面的参考文献

关于审计方面的参考文献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审计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对于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审计方面的参考文献,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审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二、审计的基本概念2.1 审计的定义审计可以被定义为对一个实体的财务报表进行系统性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其准确性和合法性。
审计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种形式,本节将介绍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2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由组织内部成员组成的团队对其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进行评估的过程。
内部审计旨在提供独立的和客观的评估,以帮助组织改进其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
2.3 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师对组织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查的过程。
外部审计的目的是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进行验证,以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度。
三、审计理论与方法3.1 审计的理论基础审计理论是指对审计活动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的学科体系。
审计理论主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原则和审计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将介绍几个与审计相关的重要理论,如问题导向理论和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3.2 审计方法的应用审计方法是指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一种常用的审计方法是叙述性审计方法,它通过详细描述一个实体的财务交易和财务报表,以帮助审计师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审计方法,如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四、审计的挑战与改进4.1 新技术对审计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对审计师的角色和工作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节将讨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对审计的挑战和机遇。
4.2 审计改进的方向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监管要求,审计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本节将介绍一些关于审计改进的策略和建议,如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提高审计师的专业素质等。
五、参考文献1.Arens, A. A., Elder, R. J., & Beasley, M. S. (2014). Auditing andassurance services. Pearson.2.Simnett, R., & Huggins, A. L. (2015). Integrated reporting andassurance: Where can research add value? Auditing: A Journal ofPractice & Theory, 34(3), 59-78.3.Knechel, W. R., & Salterio, S. E. (2016). Auditing: Assurance andrisk. Routledge.4.Hoitash, R., Prawitt, D. F., & Sharma, D. (2018). Internal auditsourcing arrangemen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Evidencefrom audit fees and restateme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93(3),25-61.5.DeZoort, F. T., & Harrison, P. D. (2016). Internal audit and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Insights from academic research.Current Issues in Auditing, 10(1), 5-26.以上文献仅为参考,读者在深入研究审计方面的时候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900字》

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于内部审计的研究目前侧重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审计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利用西方国家对于内部审计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各大企业,从而为企业探索适合其健康发展的内部审计路径。
在内部审计路径的探索上,刘永威、张阳等人主要基于风险管理视角,建议通过将内部审计工作与内部控制活动相融合,进而实现企业的审计工作目标。
在内部审计路径的探索的另一方面,张博宇、沈琦敏等人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通过对如今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进行分析,主张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实现保值增值的内部审计工作目标。
2003年,王光远提出内部审计由消极防弊阶段转向积极兴利阶段,最后发展到价值增值阶段,并对三个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并对环境保护审计、企业治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外包、战略审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把内部审计推到了价值增值的新阶段。
张伟(2004)研究指出,企业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最大化,作为实现有效企业治理手段的内部审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提高企业价值的活动。
由内部审计师对各代理人的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并进行有效反馈,促使他们有效地履行受托责任是实现这种价值创造的基本方式。
孙伟龙(2006)对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一是迫于巨大的成本压力,其二是管理者受托责任关系扩大的结果,并认为受托责任扩大是其产生的根本动因。
同时指出内部审计的内涵是目标的价值导向、职能的确认和咨询导向、业务的多产品服务导向、模式的风险管理导向及参与式的审计策略。
夏怡(2007)指出增值型内部审计并非一种新的审计形式,而是内部审计的一种理念。
所谓增值型内部审计就是以增加企业价值为审计的主要目的,它是内部审计从重查错防弊到加强管理、创造效益的一个转变。
贾云洁(2009)根据内审特征的不同将其价值增值分为显性增值和隐性增值两类。
[关于,我国,实行,其他论文文档]关于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构想
![[关于,我国,实行,其他论文文档]关于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构想](https://img.taocdn.com/s3/m/7d156ce2b9d528ea81c779c0.png)
关于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构想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措施之一。
强化内部审计,有利于公司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有利于对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也有利于增加公司的价值。
但是,在我国目前仍有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其具体表现为有的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差、形同虚设。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国内理论界已提出了许多对策,如从法律上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进行明确规定,在组织形式上进行规范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等等。
在国外,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已成为解决内部审计弱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外部化在我国十分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应该尽快进行试点推广。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涵义与作用内部审计外部化亦称代理内部审计,是指企业从外部聘请专业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履行内部审计职能。
在国外,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完全外部化,即企业不设内部审计机构,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另一种是部分外部化,是指在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同时,聘请外部审计师配合内部审计工作。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开始出现内部审计外部化至今,内部审计外部化已得到快速发展,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承揽了美国,加拿大一半以上的内部审计业务,在美国的汽车、电子、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均有50%以上的企业实行了内部审计外部化(《财会通讯》2003.11)。
从国外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践来看,内部审计外部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于企业从外部聘请独立会计师进行内部审计所花费用通常小于自身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费用开支,实现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为企业节约财务预算支出;二是提高审计质量,由于外聘会计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二、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必要性首先,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弥补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的弊端。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国内外文献综述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国内外文献综述侯俊志【摘要】本文对国内外风险导向模式下内部审计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内外主要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界定、目标、实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对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要求,以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等方面对风险导向模式下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文献综述一、引言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对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关注。
正是存在这样的需求,一种以内部审计主体组织的内部控制为基础、同时考虑公司治理在内的、以组织整体风险作为审计重点的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势而生。
目前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主要集中于如何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关于如何在具体审计项目中贯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的实践性资料并不多见。
而要将这种新型审计模式贯彻到内部审计全过程,就必须在如何以风险为导向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方面有所突破。
二、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的文献综述(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国内外运用情况研究目前内部审计领域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目前还主要局限于宏观层面,即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选择审计项目时采用这一方法,而在微观层面,即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一方法的运用还非常有限,如Marco Allegrini,Giuseppe D'Onza(2003)对在意大利上市的前100家大型企业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25%的企业未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67%的企业只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只有8%的企业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可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并未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界定研究理论界对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
内部审计优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Xx公司内部审计优化1.2.1国外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研究发展现状国外企业集团是在市场经济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过程中,顺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以及各国所面临历史环境的不同,在企业集团演变过程中产生了欧美式和日韩式两种不同的模式。
欧美企业集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的竞争中通过资本的积累和集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般是以产业为中心的企业集团,以家族性财团为主体,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形成的企业集团。
日韩企业集团是在战后5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适应产业结构剧烈变化的需要产生的。
迄今为止,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集团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如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领导体制﹑隶属关系﹑职能与作用﹑具体审计内容与方式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外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论企业集团的性质如何,基本上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建立了集权制或分权制或混合制的高素质、高效率的现代内部审计机构。
同时,其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也比较明确、合理,大部分企业集团中都在董事会下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隶属该委员会,委员会由董事长、非执行董事和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组成,总经理不得参与,但必要时可参与咨询。
审计委员会是企业集团中高层次、超脱管理的监督机构,有较强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2)根据企业集团经营管理的需要,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审计已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审计。
(3)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逐步由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变为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管理审计,通过审计评估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为企业健康发展扫除障碍,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它更多地关注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在1992年,英国就发布了旨在改进内部控制机制的Cadbury报告,该报告就是建立在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和公司治理相互联系的假设上Majoor(2000)对从审计、组织理论和经济学角度探讨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公司治理的假设基础之上1.2.2国内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研究发展现状我国企业集团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文献
内部审计外部化初探
【作者中文名】冯新荣;
【作者单位】迁安市自来水公司;
【文献出处】经济师, China Economist, 编辑部邮箱2010年09期
内部审计功能外部化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作者中文名】裘欧特;
【作者单位】浙江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文献出处】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编辑部邮箱2010年20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
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研究
【作者中文名】李杨;
【作者单位】山东省夏津县财政局;
【文献出处】时代金融, Times Finance, 编辑部邮箱2010年05期
内部审计外包小议
【作者中文名】张建红;
【作者单位】天津市双林木制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文献出处】中国农业会计, Chinese Agricultural Accounting, 编辑部邮箱2010年02期
内部审计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of Internal Audit
王荣兰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鞍山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探讨
【英文篇名】Discussion on Outsourcing Internal Auditing
【作者中文名】叶蓓蓓;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财务处;
【文献出处】韶关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编辑部邮箱2010年02期浅谈内部审计外部化
【作者中文名】李永红;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审计科;
【文献出处】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编辑部邮箱2009年36期
浅谈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利与弊
【作者中文名】张宇宁、彭志平
【文献出处】2002.04财会月刊(会计)
浅谈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局限性
【作者中文名】王学龙;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
【文献出处】财会月刊,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 编辑部邮箱2002年12期
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刍议
【作者中文名】万春;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文献出处】财会月刊,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 编辑部邮箱2003年23期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理性思考
【作者中文名】陈彬彬;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委党校北京;
【文献出处】财会月刊,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 编辑部邮箱2007年21期
议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适用范围
【作者中文名】黄丽芳;
【文献出处】财会月刊, , 编辑部邮箱200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