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 人物描写一组 类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最新
【最新】部编语文五下习题: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含答案)

四、1.A2.D3.B4.E
五、1.(1)奄奄一息 (2)动作爱财胜过生命
2.外貌 健壮 富有活力
六、1.徐光耀 小兵张嘎 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
2.骆驼祥子 老舍 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
3.儒林外史 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而不断气
七、1.C
2.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最新】部编语文五下习题: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含答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13.人物描写一组
课时练
一、下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腕(wàn) 绊倒(bàn) 揪住(jiū)
B.腮帮(sāi) 铸造(zhù) 扳手(bān)
1.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
2.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 )
3.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
四、选出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E.动作描写
1.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
对结发妻子:(生病时)自此以后,王氏的病,渐渐的重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总不见效。(去世后)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不必细说。
对妻子的兄弟:开了一张厨,拿出两封银子来,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老舅:“休嫌轻意。”
参考答案
一、C
二、摔跤喉咙 剃头腮红阻挠鞭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课后习题及答案1.默读课文。
说一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嘎子是一个顽皮、争强好胜、聪明伶俐的孩子。
骆驼祥子是一个朝气蓬勃、淳朴忠厚、懂得上进的人。
严监生是一个爱财如命,十分吝啬的人。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由此可以看出嘎子是一个顽皮、争强好胜、聪明伶俐的孩子。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由此可以看出祥子是一个朝气蓬勃、淳朴忠厚、懂得上进的人。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由此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爱财如命,十分吝啬的人。
2.举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写嘎子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例如:起初,他依据自己和胖墩儿的体形差异,找准对方的弱点,“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采取了围着对手“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的战术。
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推拉拽顶”,想出了各种办法。
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写祥子时运用了外貌描写,如“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
写严监生时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如“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附答案

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都是随便.(biàn pián)摔,从不跟人一叉(cā chā)一搂。
小嘎子抖擞(sǒu shǒu)精神,欺负小胖墩儿动转(zhuàn zhuǎn)不灵,两个人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2.对面的人鼓着两腮.(sāi sī),颧.(guàn quán)骨突出,脸上还有一条蚯蚓一样的伤疤。
3.自此严监.(jiàn jiān)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téng juàn)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 y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奶妈以为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赵氏急得直揩.(kāi jiē)眼泪。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一)《摔跤》“要不——摔跤。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xiàn 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dǎng dāng),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g)。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bǎn bān)不动他。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dāng dōng)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3 人物描写一组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13 人物描写一组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馒头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酸楚。
那时候,家里穷得丁当响。
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庆祝儿童节,每人发三个馒头。
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
”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第二天,我的手里多了一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的路上,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
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
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
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有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
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
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有一星了。
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
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地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贫困________ 辛酸________ 披星戴月________(2)联系上下文填空。
文中第2自然段写“妹妹笑了”,原因是________“娘也笑了”,是因为________(3)第3自然段中的“故伎重演”具体指:________(4)用横线画出短文第3自然段中的两处心理活动描写。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课内外阅读训练(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13.人物描写一组课内阅读(一)摔跤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xiàn 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dǎng dāng),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g)。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bǎn bān)不动他。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dāng dōng)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在文中画去错误的读音。
2.“小胖墩儿正是抓住了小嘎子的缺点,才把他摔倒了。
”由此我想到一个成语()。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C.道高一尺,魔高一丈3.在摔跤方式上,小嘎子为什么选择“随便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摔跤过程中,文中写了小嘎子的一系列动作,读读短文,把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根据提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起初,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_______________。
(2)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_______________。
(3)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用脚_______________ 。
5.从这段描写中,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参考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摔跤倚仗鞭打欺压喉咙剃头手腕伤疤监视绊倒二、比一比,再组词。
揪(揪住)绊(绊倒)筹(筹备)腮(腮帮)腕(手腕)秋(秋天)伴(陪伴)铸(铸就)思(思考)碗(饭碗)三、多音字组词。
xì关系jiàn 国子监jì系鞋带jiān 监视四、近义词。
欺负—(欺凌)破绽—(漏洞)结实—(坚实)慌忙—(急忙)五、反义词。
结实—(柔弱)慌忙—(从容)手疾眼快—(笨手笨脚)精神抖擞—(无精打采)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直硬)的背睁得(滴溜溜)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吩咐叮嘱1.妈妈(叮嘱)我在上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2.老师(吩咐)我们几个男生去二楼抬桌子。
监督督促3.家长会配合老师检查孩子作业完成情况,(督促)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4.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妒忌)2.拒绝;推辞。
(推却)3.耽搁;拖延。
(迟延)4.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
(虚实)5.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
(神机妙算)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文中“立刻”一次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可以去掉,因为“立刻”一词可以表现出小胖墩的惊喜,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提议正中他的心思,因为他是摔跤的惯手,不会怕和小嘎子比摔跤的。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一句中,“仿佛”一词说明了什么?“仿佛”一词说明小嘎子占上风是暂时的、表面的,暗示了他的失败。
3.“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这几个动作可以看出小胖墩怎样的状态?可以看出小胖墩儿比赛时非常认真,沉着应对,毫不放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课外阅读拓展训练(含答案)

拓展阅读-13 人物描写一组老师的腰围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
老师是个女的,40来岁,胖胖的。
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
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
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
老师的话刚完,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教室里一下静了。
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笑道:“好哇,你来量吧。
”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老师前面,随后他说出了一个答案:“87厘米。
”“不错,答案比较接近。
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
我一掌是11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
”老师笑了。
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了一圈之后,报出了答案:“89厘米。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
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站起来:“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
”我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
老师肯定也没想到,老师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腰带。
小同学量出的是90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
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短文中介绍了、、这三种测量腰围的方法。
2、短文多次描写到了老师的一个神态,那就是,这个神态表现了老师的特点。
3、读一读短文中的画线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这是最漂亮的一节课?4、你觉得这位数学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普通人(节选)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
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
总体银白。
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
导演是李文化。
副导演先找了父亲。
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
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
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
我替父亲拒绝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练习题及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
shuāijiāo biānpào qīfu bāndǎo tìtóu bāhén zhínǚtǔtán()()()()()()()()2.用“√”选择正确读音。
绊倒(pàn bàn)喉咙(lonɡlónɡ)手腕(wàn wǎn)监考(jiān jiàn)揪住(qiūjiū)揩掉(kāi kǎi)亲眷(quàn juàn)挑拣(tiāo tiǎo)3.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神态描写D.心理活动描写(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
()(2)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3)小胖墩儿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4)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4.修改下面的病句。
(1)现在我又看到了那熟悉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大家全都不明白严监生的意思,只有赵氏知道严监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哪里出现了他?哪里就会爆发出一阵笑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5.课外阅读。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文阅读-13 人物描写一组
老师的腰围
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
老师是个女的,40来岁,胖胖的。
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
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
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
老师的话刚完,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
教室里一下静了。
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笑道:“好哇,你来量吧。
”
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老师前面,随后他说出了一个答案:“87厘米。
”“不错,答案比较接近。
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
我一掌是11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
”老师笑了。
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了一圈之后,报出了答案:“89厘米。
”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
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站起来:“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
”
我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
老师肯定也没想到,老师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腰带。
小同学量出的是90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
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短文中介绍了、、这三种测量腰围的方法。
2.短文多次描写到了老师的一个神态,那就是,这个神态表现了老师的特点。
3.读一读短文中的画线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这是最漂亮的一节课?
4.你觉得这位数学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答案:
1.用尺测量用手量测量腰带的长度
2.笑平易近人
3.因为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地解决了问题,而且教学方法富有创造性。
4.我觉得这是一位和蔼可亲、关爱学生的老师。
普通人(节选)
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
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
总体银白。
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
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
导演是李文化。
副导演先找了父亲。
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
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
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
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
我替父亲拒绝了。
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2元。
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的。
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
“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
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
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
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
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
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
演戏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地一笑置之。
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就是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
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
”父亲说:“不行。
我不能离开。
”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
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父亲的语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
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
他将长
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
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
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
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
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
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梁晓声《普通人》节选
1.标题的“普通人”指的是()
A.“我”
B.李文化
C.父亲
D.导演
在短文中画出来。
3.父亲的端坐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4.文章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你找出一处加以分析。
答案:
1.C
2.画:那是一种正襟危坐。
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
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
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
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
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
3.做事情认真、一丝不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他人着想。
4.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
演戏认真极了!”
分析:通过写旁人对父亲的评价,使父亲的性格更加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