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作品中表现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摘要:女性形象在鲁迅作品中非常常见,这些女性形象对鲁迅的作品进行了丰富,同时也表露出鲁迅对于女性的观念以及对当时女性所处悲惨处境的同情之心。

鲁迅在作品中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对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进行客观描述,并为女性甘愿被压迫和奴役感到痛心。

本文针对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展开分析,探究鲁迅的女性观。

关键词:鲁迅作品;女性形象;女性观引言可以说鲁迅先生作为我国近代文学的态度,鲁迅的文笔可以说非常犀利,他对他所处的社会现状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在他的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非常写实并且也非常经典,鲁迅认识到,女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封建社会所存在的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封建社会中的女性来说,她们渴望在社会中获得平等待遇,渴望获得自由。

但是受到封建奴役思想的长期影响,社会对于女性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要求女性必须要做到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面对这种来自社会的压迫,她们只能被迫认命,她们也没有认识到自己遭受毒害的原因,因此也无法和这些封建礼教制度进行抗争。

鲁迅在很多作品中都对封建社会女性的悲惨命运进行了描述,并对她们坎坷的命运深表同情,与此同时鲁迅还对造成这些女性角色命运悲惨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封建旧制度进行了批判。

一、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创作的意义1.批判封建男权社会鲁迅在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充分展现了封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并在作品中对男权主义进行了批判和讨战。

在过去,女性一直以来都处于社会的底层,在压迫的时代中,她们虽然对社会的不公进行了反抗,但并没有成功,甚至还有的女性因此付出性命,并成为社会所批判的对象。

在封建男权社会当中,女性必须绝对服从男性,必须要保守贞洁,为了满足男性的审美需求,女性要忍痛进行缠足,由于脚部畸形走路也会很不方便,从此女性成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这也是导致女性和社会脱轨进而沦为男性附属品重要原因。

2.批判城市文化处于封建王朝的旧中国被帝国主义“撬开”了紧闭的国门,上海汇集了多元的西方文化,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碰撞下,上海转型成为当时的一个现代化城市。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号: 学号: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系 别 文学与传媒学院专 业 对外汉语班 级 1101姓 名 张霞指 导 教 师 董文会2015年3月28日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鲁迅先生一直都很重视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反封建的思想主题,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

对于鲁迅先生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国内外的专家都已有过研究讨论。

论文在大量阅读原着作品和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鲁迅先生的各种杂文、散文等,以鲁迅先生的男性视角为切入点,通过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来细致的分析女性思想的演变以及对其他作家、读者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新时期中国女性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鲁迅作品,女性形象,思想影响AbstractLu xun has alway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women'sissues and explore, and tried to through literature also feudalism thought theme, called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liberation, about shaping the image of women in Lu xun's work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lready studi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a lot of reading the original works from,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various essays prose of Lu xun, in Lu xun's male perspectiv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female image of Lu xun'sto better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women thought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the rest of the author's view of women, and Chinese women's effect on the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ese women thought in the new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key words : The words of Luxun ,The image of woman ,The evlotion of ideas0 1 2一、前言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被打破。

论鲁迅小说中妇女的悲剧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妇女的悲剧形象
在他成功地塑了旧中国被封建制度压迫 、封建礼教毒害的妇 女的典型形象。 本文拟对鲁迅小说 中妇女的形象予以探讨 。 福声 中, 祥林嫂怀着对地狱的恐惧 和疑惑 , 死于风雪的街头 。 祥林嫂在污蔑与屈辱 、压迫与损 害之 中走完 自己充满悲剧的
人 生 之路 。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小说《 祝福》 中一个勤劳、 良、 善 安分的
祥林嫂一生的遭遇 , 让人看到套在她脖子上的四大绳索 ,
神权 、 族权 、 夫权。 尽管她不断挣扎 、 反抗 , 表现了最大的 劳动妇女。她一生中最大的希望是用 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最 政权 、 但依旧冲不破罗网 , 争不到一个普通人实际上也就是鲁 起码的生活。可吃人的封建势力不允许她这微薄 的希望得到 韧性 , 满足, 尽管她一次次 的挣扎, 但却一次次失败 。 最后沦为乞丐 ,
在 中国文学史上 , 鲁迅是以白话写小说 的第一人。 他小说
人跨” 的门槛 , 当作替身为 自己赎罪。 满以为赎 了罪 , 自己是个
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来 自“ 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 描写 干净人 了, 。 祭祀时坦然地去摆福礼时 , 得到的仍然是禁止她沾 的对象主要是农 民和知识分子等。如闰土 、 孔乙 己等。 通过这 手 的呵斥。 这无情的呵斥, 对祥林嫂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 的 她 贺老六的死和儿子的被狼吃 , 就已经 足使祥 些描写 ,反映了处于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双重压迫下 的农 民 精神彻底崩溃 了, 而这一年 的祭祀 , 使她的 生活的面貌 和在激烈 的的社 会矛盾 中挣扎 的知识分 子的命 林嫂的生活充满无限的悲伤和凄凉, 运。鲁迅先生的小说选材广 , 主题开掘深 , 其突出成就还表现 人生道路发生 了由悲伤走 向死亡 的根本转折I ≈ 。在鲁镇 的祝
劣根 性 之 一 。

鲁迅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鲁迅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鲁迅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

在他的小说中,女性形象作为一种特殊存在,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对女性地位与社会问题的关切,并探讨他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关注。

一、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呈现在鲁迅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受尽压迫与剥削。

例如,在《阿Q正传》中,阿Q的妻子小龙女作为一个苦命的农村妇女,承受着夫妻关系的困苦和社会环境的压迫。

她的命运几乎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无法摆脱家族的束缚和社会的压力。

同样,鲁迅的另一部作品《狂人日记》中的兰花,作为一个妓女,更是受到了社会道德与伦理的谴责和弃视。

通过塑造这些女性形象,鲁迅向读者展示了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与压迫,呼唤社会的反思和改变。

二、女性形象的自强意识展示尽管受到社会压迫,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展示出了自身的自强意识与反抗精神。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兰花在面对压迫与歧视时,虽然终究没有能够逃离自己的命运,但她的内心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意志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她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女性的自尊与坚韧。

同样,在《老残游记》中,方玉儿作为一个曾经受尽折磨的女性,通过自己孤身一人的努力,最终实现了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她的形象打破了传统对于女性的束缚和限制,展示了女性自我解放的力量。

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鲁迅呼唤女性要有自强意识,要勇敢地面对社会的不公与压迫,追求自己的价值与尊严。

三、女性形象的社会责任与关爱表达除了对于女性地位与自强的关注,鲁迅的小说中也充满了对于女性社会责任和关爱的表达。

例如,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小龙女的形象,揭示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身份与责任,并呼唤对于女性权益的更多关注与呵护。

同时,在《孔乙己》中,崔钢嘴的妻子虽然只是一个次要的配角,但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于妇女地位的思考。

她是一个虚弱的被压迫者,但也是一个有着责任与关爱的人。

论鲁迅笔下的女性观

论鲁迅笔下的女性观

亦 是 如 此 ,这 种 奴 隶 性 的 集 体 意 识处于我们整体的 民族意识 中。
中 国 人 的 历 史 不 过 是 两 种 时 代 的交 替 循 环 :“一 、想 做 奴 隶 而 不 得 的 时 代 ;二 、暂 时 坐 稳 奴 隶 的 时 代 。” 阿 金 ,是 鲁迅 笔 下 比较 特 殊 的一 个 女 性 形 象 。 阿 金 是 上 海 的 一 个 受 雇 于 洋 人 的 普 通 姨 娘 , 是 鲁 迅 的 邻 居 。 她 的 姘 夫 与 朋 友 在 阿 金 的 住 处 造 成 了 不 小 的 骚 乱 ,这 严 重 影 响 了创 作 中 的鲁 迅 , 对此 鲁迅 向她 发 出过警 告 ,然 而 阿金 并不理 睬 ,在 阿金 的信 仰里 , 只 有 洋 人 才 是 至 高 无 上的 。 阿 金 在 鲁 迅 的 笔 下 是 一 个 与 封 建 女 性 所 不 同 的 地 地 道 道 的 “女 洋 奴 ”, 她 甚 至 能 够 用 一 口 流 利 的 外 国 话 与 洋 巡 捕 交 流 。鲁 迅 还 勾 勒 了 一 个 生 活 中 的 小 细 节 ,阿 金 经 常 将 晾衣 杆 之 类 的 物 品 从 阳 台 上 丢 下 来 ,使 得 鲁 迅 每 次 出 门不 得 不 小 心谨 慎 的 观 望 一 番 。 阿 金 的 形 象 使 得 鲁 迅 长 期 以来 对 于 女 性 弱 势 地 位 的 看 法 得 到 了一 些 改 变 ,鲁 迅 意 味 深 长 的 提 出 了 这 么 一 句 话 :“愿 阿 金 也 不 能 算 是 巾 国女 性 的标 本 。”鲁 迅 的看 法 是 相 当具 有 前瞻性 的 ,在 国民劣根性 慢慢 剔 除 的 过 程 中 ,不 可 能 是 一 帆 风 顺 的 ,甚 至 未 解 放 完 全 的 一 部 分 人 , 完 全 会 穿 新 鞋 走 老 路 ,这 一 观 点 在 十 年 文 革 的 身 上 得 以 印证 ,“直 到文化 大革命 中 ,江 青反革命 集 团的凶焰 熏灼 全 国的时候 ,许 多

鲁迅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简析

鲁迅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简析

鲁迅小说作品中女性形象简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处于时代前沿阵地上的知识分子对封建营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鲁迅作为这一时期文化战线上的主将,其小说中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

一愚昧麻木的单四嫂子鲁迅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

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悲剧女性形象。

她勤劳、善良。

守寡后,遵循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观念,不再改嫁。

她只想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儿子。

但厄运偏偏降临,宝儿病了,她求神签、许心愿、吃单方,但病情依然不见好转,又将希望寄托在庸医小神仙身上。

最终,宝儿死了,她唯一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她面对空虚冷寂的一切,希望在梦里和宝儿见面。

呆呆地等待明天。

可以想象,单四嫂子将面对的“只能是更沉重更无穷尽的痛苦和悲哀,是更漫长更黑暗的无情岁月。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遗毒,使妇女们在礼教的束缚下,逐渐变得麻木愚昧。

面对吃人的封建礼教,不敢有丝毫的反抗,而是寄希望于神灵,甚至寄希望于来生。

正因为她对孩子的爱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她的愚昧才使人震惊和惋惜。

鲁迅以自己犀利的眼光和笔触揭穿了封建宗法迷信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毒害。

二从反抗到妥协的祥林嫂祥林嫂是鲁迅作品中最具有悲剧个性的人物。

她淳朴、善良、勤劳,又有依赖、屈从、自卑的一面。

祥林嫂生活在农村,小农经济的约束与地域的限制,使农村不但有一套既定的妇女纲常,而且,更因承传的愚昧而自觉地维护。

这种强大势力,成了对祥林嫂这样的弱势群体进行打击迫害的武器。

她始终摆脱不了被压迫的命运。

最后在祝福声中惨死在街头。

可以说,祥林嫂是被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绞死的。

旧社会,讲究女子“从一而终”,所以,祥林嫂在祥林死后,不肯再嫁。

但她的一系列悲剧也随之展开。

她的婆婆为了给小儿子娶媳妇,把她嫁到了深山。

祥林嫂的婆婆利用了妇女绝对从属于夫族家长制的特权,要求祥林嫂的行为以她的利益为转移。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2 o gN考 试 周 o ̄ 2 l- 刊
论 电气 1 程 学校 , 安 二 安徽 合肥 摘 要 : 鲁迅 是 中国现 代 著名 的思 想 家 、 学 家 小说创 文 作 是他 阐述 女性 思想 的 重要 方 面 , 他笔 下的 人 物 丰 富 多样 , 尤 为 突 出的 是 对女 性 个性 、 想的 描 写 。其对 女 性 形 象刻 画 分为 思 两 个来 源 : 是 农村 妇 女 形 象 , 是 知 识女 性 形 象 鲁迅 揭 示 一 一 203 ) 3 0 1
形 象 的 宏 观 特 点
关 键 词 : 迅 小说 女性 形 象 悲剧 关 爱 鲁
鲁 迅是 中 国现代 文 学 史 上 伟 大 的思 想 家 、 学 家 , 重 要 文 其 体 现 之一 就 在 于他 的小 说 创 作 鲁 迅 小 说 涉 及 的社 会 问 题 是 相 当广泛 的。正 如他 在 《 呐喊 》 言 中所 说 的 , 写 的小 说 内 容 序 他 都 是 使他 “ 能 全 忘却 的” 不 回忆 。很 明 显 , 迅 写小 说 , 鲁 往往 当 作 回归到 他 回忆 中 的旧 中 国去 游 历 和 探 索 , 此 . 的 小说 绝 因 他 大 多数 取 材 于 自己 的故 乡— — 绍 兴 …。这也 正 如他 在 《 我怎 么 做起 小说 来 》 承认 的 : 的 取 材 , 来 自病 态 社 会 的 不 幸 的 中 我 多 人们 中 , 在 揭 出病 苦 . 意 引起 疗 救 的 注意 。鲁 迅 说 他写 小 说 是 要 画 出“ 默 国民 的 魂 灵 来 ” 因此 他 深 入 到 中 国国 民的 灵 沉 [。 2 5 魂之 深处 去 思 考 、 验 对 于时 代 与 民族 而言 . 迅 无 疑是 超 寻 鲁 前的。 因此 他 无 论生 前 与 身后 都 不 能避 免 寂 寞 的命 运 他 总是 在 思 考着 人 的觉 醒 和 解 放 ,主要 是 那 些 在 旧 中 国处 于 社会 底 层 的 , 封建 制 度 及礼 教 长 期束 缚 的普 通 民众 , 们 的 生 活是 受 他 凄惨 的 , 人格 尊严 是受 到 无 情 地践 踏 的 , 这其 中绝 大 部分 是 妇

简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几位女性形象

简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几位女性形象

作者:唐亚军内容摘要:鲁迅的二十五篇现实小说中,有三分之一多是以反映妇女悲苦生活和妇女解放斗争为主题或内容的。

塑造了诸如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等一系列活生生的妇女形象。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几位女性形象共性和个性的分析,从中领略那个时代女性不断挣脱身外的枷锁和内心桎梏的悲壮历程,去感受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种种罪恶的强烈控诉,和对女性的同情。

探索悲剧故事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女性形象封建罪恶控诉同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处于时代前沿阵地上的知识分子对封建营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鲁迅是这一时期文化战线上的主将,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其笔触最为深刻。

从《狂人日记》开始,陆续发表大量作品,塑造出众多的典型人物。

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可能不如男性形象更丰富。

因为一提起鲁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阿Q、狂人、藤野先生、孔乙己、闰土等。

但仔细梳理,我们依然能够深刻的感觉到,鲁迅小说中众多女性的“国民性”特征。

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显示了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高瞻远瞩。

一.小说中女性的共性和个性分析鲁迅在农村生活过,对农村生活是熟悉的。

农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残存时间最长,封建意识影响最强烈的地带。

农村妇女更是封建社会的最底层。

她们的悲惨命运引起了鲁迅的深切关注。

比如《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离婚》中的爱姑。

但是,更集中更深刻地揭露封建势力对农村妇女欺压和迫害的是《祝福》中的祥林嫂。

作者把祥林嫂放在更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为典型的农村妇女悲剧命运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她的遭遇充满了辛酸和血泪。

她生活在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包围之中。

即使同样受到封建思想麻痹毒害的笃信鬼神的柳妈,也来吓唬她。

从他的丧夫、失子到惨死,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对劳动妇女的束缚和迫害。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动了中国知识女性“走出传统的家庭,走进新兴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鲁迅作品中表现的女性形象
聂婷文学院08级汉语言文学1班20082430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堪称中国的民族魂。

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可谓整个时代的缩影。

尤其是鲁迅的小说作品,深刻反映了民国时期黑暗的社会制度,吃人的封建礼教。

在整个民族被压迫阶级及少数进步人士与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做斗争的时候,鲁迅用他的笔写出了赤裸裸的现实、血淋淋的人吃人现象,用他的文字给黑暗的统治阶层沉痛一击。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鲁迅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对中国封建吃人的礼教进行过尖锐的批判。

他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与第一部《呐喊》不同的是作品中的“不幸的人们”,主要是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

在这些作品中,尤以《祝福》《离婚》《伤逝》中对妇女形象的创造更为典型。

祥林嫂,爱姑,子君,作为三个悲剧妇女形象,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终都失败了。

她们悲惨的结局,深刻展现了妇女在封建制度下被绞杀的过程。

鲁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探索,表现了他对妇女问题的独特见解。

下面我主要谈谈鲁迅小说集《彷徨》中所表现的女性形象。

以《祝福》《离婚》《伤逝》中祥林嫂、爱姑、子君三个形象为典型代表。

祥林嫂,是一位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也是一位对命运历经抗争但最终仍被封建礼教吃掉的弱小者。

《祝福》高度概括了“政权、族权、父权、夫权”四条绳索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折磨。

可以说,祥林嫂是被封建社会政权、族权、夫权、神权这四条绳索活活勒死的。

当她的丈夫死后,针对是否守节四权有不同的要求。

不管她怎么为自己的命运竭力挣扎,她的种种努力始终得不到人们的许可。

最后,在人们喜气洋洋的祝福声中,祥林嫂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鲁迅抨击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鲁迅在揭示封建势力对祥林嫂迫害的同时,也挖掘在她身上的反抗因素。

但她这种反抗意识是朦胧的。

祥林嫂由于长期以来,受着封建反动文化思想的毒害,所以本能地以封建文化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处世为人的依据和标准,故她的反抗是受封建思想意识支配的。

她临死时发出的关于地狱的疑问虽然是她对封建社会有所怀疑。

但她的反抗也具有强烈的封建迷信色彩。

祥林嫂这一系列的挣扎和反抗,是不自觉的,其力量是微弱和苍白的,她最终还是被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所吞噬。

爱姑是鲁迅妇女题材小说中颇具反抗性的农村妇女形象。

爱姑的被迫离婚,说明当时在农村处在中产阶层的妇女,处境仍然是悲惨的夫权、族权有绝对的权威。

爱姑从敢于闹事到妥协,从“母夜叉”、撒野、泼辣到唯唯诺诺。

爱姑的悲剧,说明了处在中产阶层的妇女,逃脱不了遭人践踏的悲惨命运。

尽管她的反抗激烈,为了不离婚作出一系列抗争行为,但其实她的灵魂深处还是被封建伦理道德中“从一而终”的观念牢牢统治着。

因为女子被休在她的潜意识里是比做寡妇还耻辱的,所以她的抗争意义有很大的局限性。

祥林嫂和爱姑虽然反抗方式不同,但最终都失败了。

她们的悲剧,深刻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强大,对妇女压迫的惨重,启示人们反封建的重要性及长期性,艰巨性。

同时,也表现了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

子君是现代文学作品中具有反抗精神,最终被旧制度吞噬的女青年知识分子。

她与祥林嫂爱姑不同的是,她受过知识的熏陶,是受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

她敢爱敢恨,具有叛逆精神。

她为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争取自由,对封建礼教制度和婚姻观念采取蔑视和挑战的
态度。

她试图通过背叛封建婚姻制度来争取女性自由,通过资产阶级个性主义的新式武器来与封建制度做抗争,这是中国妇女的一大解放,也深深震撼了封建制度牢固的根基。

然而子君的反抗最终由于自己的软弱性及未褪尽的封建观念而走向了失败。

她的反抗虽然坚决,但不持久不彻底,脱离了经济改革谈妇女解放只能是空话。

这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

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地位,没有独立自立的意识,只能依赖他人的女性,是注定要在家庭和社会中遭遇不幸的。

子君的可悲之处,在于其自身的思想局限与认识局限。

鲁迅通过祥林嫂、爱姑、子君这几个任务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在封建礼教制度下被压迫的妇女悲惨不幸的命运。

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愚民政策所造成的罪恶。

小说中对女性悲惨人生的讲述使得当时的世人纷纷反思社会吃人的现实。

如何让女性获得解放和自由,使其拥有做人的权利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摆脱被压迫的命运,是鲁迅先生一直思考的问题。

鲁迅一直以来主张与封建社会及制度进行坚决的抗争。

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形象也一直在为争取做人的权利作出反抗与挣扎。

而之所以她们都失败了,鲁迅认为,妇女要获得解放,必须把妇女解放运动融入社会革命大潮之中,只有解放了社会,妇女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