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简述莎士比亚戏剧中穿裙子的英雄形象

简述莎士比亚戏剧中穿裙子的英雄形象

简述莎士比亚戏剧中穿裙子的英雄形象威廉.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英国的剧作家,他的三十七或三十八部戏剧里面一共写了128位女性。

他对女性的看法以及他的理想的光芒和破灭都隐现在这些女性的塑造和她们的命运之中。

对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突出女性的,是原初的女性主义者。

他的戏剧尤其是第一时期的悲剧,喜剧当中,女性总是十分活跃,而且几乎毫无例外,女性在剧情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1600年以后,他笔下的女性发生了变化,纯洁光明化身的女性消失了,女性不再都是正面人物。

她们变得软弱,有的甚至是邪恶的代表,于是有评论家怀疑,莎士比亚是个厌女主义者。

真相可能正像他剧中人物所说的:“人生就像一匹用善恶的丝线交织成的布。

”他笔下的女人也是如此。

一:喜剧中的“穿裙子的英雄”莎翁在第一时期创造了大量的喜剧,他的喜剧不像阿里斯托芬那样的讽刺喜剧,而是被称为“浪漫喜剧”。

剧中的正面人物都是些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男女,他们之间的爱情友谊构成了喜剧情节的主要内容。

比如误会,巧遇,巧合,然后大家又哭又笑,又吵又闹,最后热情活泼善良的新一代青年总是战胜了困难和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

18世纪的约翰逊博士赞扬莎翁的戏剧天赋,却贬低他的悲剧创作,约翰逊说:“莎翁喜剧的思考方式是最合乎他的天性的,他的悲剧是技巧的产物,喜剧却是本能的表现。

”他的喜剧里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群生机勃勃富有个性的女孩子,她们不再是一般男性作家笔下那种温柔善良,带有点圣母式味道的女人。

她们是有思想有主见,勇敢,开朗,活泼,调皮的新女性,从他的第一部喜剧《错误的喜剧》开始,便有这种新女性出现。

比如阿德里安娜,《维洛那二绅士》中的茱莉亚,《爱的徒劳》中的罗瑟琳.凯瑟琳,《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无事生非》中的贝特丽丝,《第十二夜》中的维奥拉等。

她们几乎都是和男人平等的身份出现的,而且她们敢于自由的大胆的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捍卫自己幸福的权利。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1. 引言1.1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孤女角色,她们在故事中经历着各种挑战和冒险,最终找到了幸福和真爱。

这些孤女形象不仅展现了莎士比亚对于人性和爱情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着一种童话般的美好与真实。

在这些喜剧中,孤女们往往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的人格,她们并不因为自己的孤独而沉沦,反而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展现了多种形式的孤女童话,在不同的情节和角色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些孤女们或许来自贫穷的家庭,或许因为家庭悲剧而失去亲人,但无论她们的背景如何,都展现了坚强和乐观的一面。

这些孤女不仅仅是故事中的角色,更是对于生活的一种启示。

通过她们的坚持和努力,莎士比亚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希望和勇气的精神。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分别介绍《仲夏夜之梦》中的赫墨娅、《第十二夜》中的维奥拉、《皆大欢喜》中的芙伦斯、《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安妮以及《第二商店女堂》中的维奥莲。

通过对这些孤女角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的意义。

【2000字】2. 正文2.1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墨娅《仲夏夜之梦》中的赫墨娅是一个典型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形象。

她是雅典公主忒西亚的女儿,因为其美貌引来了许多追求者,例如帕米茨以及里西阿德。

赫墨娅在父母的指使下拒绝了这些追求者,而选择了自己心仪的人——莉斯特。

这种坚持己见的女性形象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寻常的,但赫墨娅的坚定和自信给她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在剧情中,赫墨娅因为爱情而陷入了一系列的误会和困境中。

她被人误认为背叛了父母的意愿,导致被迫逃离雅典,最终加入了梦境之森中的神秘仪式。

在这个神奇的场景中,赫墨娅展现出了她的独立和果断,最终与心爱的人莉斯特团聚。

赫墨娅的形象在《仲夏夜之梦》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她代表了爱情与信仰的力量。

她的坚定和勇气启示了观众,让他们意识到在面对困境时,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概述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戏剧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具有深邃人物形象的剧作。

本文将对其中几位经典角色进行分析,包括哈姆雷特、妮娜、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卡桑德拉。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研究中最为热门的角色之一,他是《哈姆雷特》这部著名悲剧的主人公。

哈姆雷特被描绘为一个智慧敏锐却陷入思考和犹豫中的年轻王子。

他面临着复仇父亲被谋杀之事和自己是否应该行动的两难境地。

这个角色的复杂性产生了许多对于他内心状态和动机的解读。

有些说他是一个忍辱负重而忍受痛苦的英雄,有些则认为他是一个消极优柔寡断的个体。

妮娜妮娜是《十二夜》中荒诞喜剧的女主角之一。

她是一位年轻而美丽的贵族女子,由于父亲和兄长去世,她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哀伤中。

她隐藏自己女性身份并变成男扮女装的“退伍军人”妮内斯,使得故事情节更加扑朔迷离。

妮娜以其聪明才智和机智勇敢而受到观众喜爱。

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最着名的恋人角色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也被誉为最悲惨的爱情故事之一。

罗密欧是一个年轻热血、浪漫而富有激情的角色;而朱丽叶则是一个聪明、坚定而勇敢的少女。

他们面对家族仇杀和纷争时选择相爱,并在困境中互相支持,最终走上了悲剧之路。

这个角色描写了莎士比亚对于不同背景出身青年心灵冲动与困境所作的反面教材。

卡桑德拉卡桑德拉是莎士比亚悲剧《特洛伊战争》中的角色。

她是特洛伊王子普利阿摩斯和赫克巴的女儿,被赐予了预言能力。

然而,由于阿波罗对她的爱慕被拒绝,他诅咒了卡桑德拉,使得人们对她的预言不信任。

因此,在特洛伊城即将被希腊军队攻陷之前,她所作出的警告无人听从。

卡桑德拉被描绘为一位深受折磨但却无助于阻止灾难发生的角色。

结论莎士比亚创造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

从哈姆雷特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到妮娜机智和聪明才智,再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深情但命运坎坷的爱情,以及卡桑德拉在厄运中抗争的孤独形象,这些角色都具有鲜明而引人入胜的特点。

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喜剧时期的莎士比亚,是乐观、豁达的莎士比亚。

大不列颠帝国的日益强盛,新兴资产阶段力量的迅速增长,民族精神和士气的大振,给予莎士比亚积极进取的社会环境,莎士比亚也正是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满怀着对大不列颠帝国、对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投入到他的喜剧创作中来。

莎士比亚对美的辨证理解,也洋溢着他对社会、人性的乐观态度,他认为生活中存在着和谐与不和谐,美与不美的相互转化,斗争和渗透,但他坚信美最终能战胜丑,和谐最终能代替不和谐。

从人道主义善良愿望出发,他总是以其善良的心,给喜剧中的女主人公设计出大团圆的结局。

友谊得以长存,正义战胜邪恶。

莎士比亚正是凭着对人性美、对于社会及人生的美好期愿,凭着自己出色的戏剧创作天分,唱出了一曲曲对于妇女,对于新兴资产阶级衷心的赞歌。

威廉·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杰出的戏剧艺术大师、世界文学中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广为人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女性主义在关于莎士比亚的评论中较为流行,因此,“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人物”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女性形象一、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对于爱情的追求为了直面现实,在戏剧创作中,莎士比亚总是以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和女性为争取平等自主的爱情为中心来创作的。

她们既不乏女性的温存与柔顺,又兼有无比的坚韧与刚强,还拥有超群的智慧与才能。

女性的地位与尊严就在为平等自主的婚姻而进行的艰难斗争过程中得以体现。

尽管《威尼斯商人》[1] 中的鲍西亚恪守孝道地遵从她父亲关于女儿婚姻的遗训,但还是被不得不遵守的遗训弄得厌烦了。

亡父遗命剥夺了鲍西亚的爱情的自由,对此鲍西亚不但未屈服,还依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

在鲍西亚的眼中,那些前来求婚的王公贵族们都是庸庸碌碌,一无所长,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

尽管鲍西亚承认取笑别人是罪过,但她还是借机将他们一个个讥讽一番,于是法国求婚者疯疯癫癫,德国人是醉汉,苏格兰人唯唯诺诺,至于那位英国贵族,被讥笑为听不懂任何语言的小丑。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摘要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代表着他在喜剧艺术创作方面的最高成就。

通过这些作品以及激情饱满的笔触,莎士比亚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中,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以及爱憎分明的力量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但是由于当时社会以及历史的局限性,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往往会回归于与传统女性更为相符的形象。

本文在对莎士比亚四大戏剧做出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女性形象的先进性以及局限性两个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做出了解读。

关键词:威廉·莎士比亚喜剧女性形象先进性局限性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分别为《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四部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友谊、婚姻以及爱情,在主题方面虽然略有差异,但是作品的故事情节却都错综复杂、生动丰富。

作品中的情节中往往有着很多的奇遇、欺骗、巧合与乔装打扮,对于喜剧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而言都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部喜剧”都处在作品创作的第一阶段,所以作品中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十分明显,并且作品内容以及人物形象都具有着较强的乐观精神与乐观行为,对人类社会中友谊的真挚以及爱情的美好进行了歌颂。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了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而向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借钱,同时签下了如果安东尼奥不能及时还债将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的契约。

由于安东尼奥出海遇到风暴而不能及时还债,所以夏洛克咄咄逼人要践行契约。

最后安东尼奥在鲍西亚的帮助下得救。

其中,鲍西亚女扮男装为安东尼奥辩护的情节充满了智慧光辉和语言魅力,是《威尼斯商人》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第十二夜》主要讲述了孪生兄妹薇奥拉与瑟巴斯辛出海遇险并漂流到伊利里亚,这里的贵族奥西诺正在向同样身为贵族的奥利维亚求婚但是遭到拒绝。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28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6期总第815期No.16,2020Total of 815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文学家,而其中的代表人物非莎士比亚莫属,其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尤以喜剧的艺术成就最高,可称得上是广为流传的艺术经典。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以深刻的社会现实为来源,借助塑造人物角色对当时的社会现象、人们的思想状态予以反映[1]。

通过分析其创作的喜剧能够看出,整个故事中占据主导的是女性,而这也是其一个鲜明特点。

其喜剧多有复杂的情节,且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都不同,十分鲜明。

同时也肯定了女性自由恋爱和自由结婚权利,其一直表现的重点就是实现女性自身社会价值,思考女性性别地位。

但这部分“新女性”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温柔贤淑、忠贞不二,而这些刚好与男性心中的形象相符。

由此能够看出,虽然莎士比亚将女性先进的一面表现了出来,但其中还是有矛盾的一面存在,他的思想最终还是一致于当时男权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1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1.1大胆叛逆的新女性在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性格大胆叛逆的新女性,从她们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文艺复兴时期,整个英国甚至欧洲社会的新兴资产阶级女性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以及当时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风气[2]。

她们认为爱情和门第、等级以及金钱无关,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拥有决定终身大事的权利。

为了获得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她们勇敢地从封建的藩篱中挣脱,面对父权、政权毫无畏惧。

比如,《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小姐就是这样一位代表女性,即使面对父亲的逼迫以及国家专制政权的威慑,她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畏惧,仍然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

剧中,她的父亲让她嫁给贵族狄米特律师,但她却早已对贵族青年拉山德芳心暗许。

为了争取婚姻自由,身材娇小的她竟公然违背父亲的意愿与法律。

面对威胁(不嫁狄米特便立即处死),她据理力争。

在公爵告诉她如果不听从父亲的安排,就会永远与男人隔绝时,她依然未表现出一丝畏惧,还大声说道:“我不愿意向我心里并不敬服的人奉献自己的贞操。

浅谈莎翁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莎翁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莎翁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莎翁喜剧是莎翁戏剧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其悲剧创作,莎翁的喜剧创作更富有乐观和浪漫的基调,它们反映了莎翁的人文理想和对封建传统的反叛。

其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大异于常,充满了智慧和活力,与中世纪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贬低大相径庭。

她们的出现,丰富了莎翁的女性画廊。

莎翁喜剧中的女性是具有大胆叛逆性格的新女性,在她们身上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中新兴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的时代风气,在她们的心目中,门第、等级与金钱不再是爱情的基础,终身大事的决定权握在了自己手中。

为追求幸福、美满、自由的爱情生活,她们敢于冲破封建的樊篱,有自己的主见,不畏父权与政权。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小姐在面对父亲的逼迫、国家专制政权的威慑之下表现出非凡的胆识。

父亲将其许配给“门当户对”的贵族狄米特律师,而她却钟情于贵族青年拉山德。

为了争取婚姻自主,这个娇小玲珑的姑娘竟敢对簿公堂,违抗父亲的意志和法律。

她不顾父亲伊吉斯“不嫁狄米特”便“立即处死”的威胁,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当公爵宣布她若不遵从父命就“不是受死刑便是永远和男人隔绝”时,她毫不畏惧地回答:“我不愿意把我的贞操奉献给我心里并不敬服的人。

”这种爽直倔强的性格,这种不顾封建礼教束缚无视法庭尊严而为自己的恋爱权利进行斗争的行为,突出地表现了资产阶级新女性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

在《维洛那二绅士》里,西尔维娅这位米兰公爵的千金不爱有万贯家财的修里奥,却爱上了一贫如洗的凡伦丁,不爱“正人君子”普洛丢斯,却爱上了勇敢真诚、品德高尚的凡伦丁。

在妇女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主的文艺复兴时代,西尔维娅大胆择夫的标准,引得公爵大发其火,他对女儿,犹如私人财产,执意要将西尔维娅许配给修里奥。

在遭到女儿拒绝后,公爵一怒之下,流放了西尔维娅的心上人凡伦丁。

但此时西尔维娅更坚强了,发誓非凡伦丁不嫁。

诸如此类的女性在莎翁喜剧创作中比比皆是,像鲍西娅“三匣选亲”的壮举早已被世界各国喜爱莎翁戏剧的人们传为美谈。

从莎士比亚经典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女性观

从莎士比亚经典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女性观

从莎士比亚经典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女性观作者:李嫣然来源:《北极光》2016年第02期摘要:莎士比亚是16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之一,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他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及欧里庇得斯,合称为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

他的戏剧作品脍炙人口,人物形象鲜明,人文主义色彩浓厚。

在他的诸多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细致入微,不论是喜剧还是悲剧,都鲜明刻画出了一群丰满生动、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从而显现出了莎士比亚的女性观。

本文将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中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分析,引出莎士比亚的女性观。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悲剧;女性形象;女性观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莎士比亚的喜剧主要写爱情、婚姻和友谊,情节生动丰富、错综复杂。

情节常常由许许多多的偶合、奇遇、乔装打扮和欺骗组成。

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属于他的第一创作阶段。

作品闪烁着人文主义理想光芒,充满着欢乐气氛和乐观精神.歌颂着人类美好的爱情和真挚的友谊,其魅力永恒。

(一)性格叛逆,不畏强权在《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在面对父亲的逼婚下,并没有屈服,而是据理力争,争取婚姻自主。

父亲把她许配给门当户对的律师狄米特,可是她却爱着平凡男子拉山德。

父亲威胁她说如果不嫁便立即处死;公爵说如果不嫁就要受死刑和拉山德永远不能相见,这些都没有打倒她,而是毫不畏惧地回答:“我不愿意把我的贞操奉献给我心里并不敬服的人”。

赫米娅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不畏父权和强权,宁死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认为婚姻与门第金钱没有丝毫关系,追求自由解放,这是那个时代下新女性的标签。

(二)天生丽质,机智聪慧在《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年轻貌美,同时又是智慧的化身,面对诸多的求婚者,她把人的品行作为考虑的第一条件,并不看重门第财富。

她遵从了父亲的遗言,设置了金、银、铅三个匣子供求婚者挑选,结果挑选金匣的摩洛哥亲王得了一副骸骼画,挑选银匣的法国阿拉贡亲王看到的是副傻瓜画像,只有聪明、坦诚然而贫穷的巴萨尼奥挑选了朴实无华的铅匣,却得到了藏在里面的鲍西娅的倩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大师莎士比亚,一向以人物形象的刻画著称。

在她的喜剧中,我们也可以瞧到各种各样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有勇敢直爽的青年,老成持重的绅士,风趣聪敏的仆人,她们每个人都就是一个生动的个体,在剧中都有各自存在的位置与意义。

在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又以女性形象最为突出、最为显眼。

有人说莎士比亚喜欢表现女性,也善于描写女性,把这种说法拿到她的喜剧中来瞧,就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一莎士比亚的喜剧一般都以男女主人公自由恋爱成功,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结束,借此来正面宣扬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力求摆脱宗教禁欲主义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等。

在这些喜剧中,她塑造出许多贵族青年妇女形象,描写她们与封建习俗、封建道德、封建传统的冲突,最后争取到爱情与婚姻的幸福结局。

这些女性身上存在着不少共同的特点,就是莎士比亚心目中优秀女性的典型。

首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全都具有高尚纯洁的心灵,对爱情严肃认真,忠心不二。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其她名著中,作者为了反对禁欲主义而往往走向它的反面,她们笔下的女性常常就是纵欲放荡的,比如《十日谈》就就是如此。

而莎士比亚的道德观念与她们有着很大的不同。

她在肯定男女爱情的合理性的同时,又坚决反对淫乱行为,主张维护爱情的真挚纯洁。

因而她笔下的女性既向往热烈的爱情,又能洁身自好,重视贞操。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与爱人拉山德一起跑到森林中去,拉山德提出要“一块草地可以作为我们两人枕首的地方”,这对于已立誓白头偕老的一对情侣来说,要求并不过分,但赫米娅却庄重地回答道:“好朋友,为着爱情与礼貌的缘故,请睡的远一些;在人间的礼法上,保持这样的距离对于束身自好的未婚男女就是最合适的”。

再如《一报还一报》中依莎贝拉把贞操瞧的比什么都重要。

当安哲鲁用她弟弟的性命作为要挟手段,企图凌辱她时,她无比坚定地说:“宁可让一个兄弟在片刻中死去,不要让她的姐姐因为救她而永远沉沦。

”就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两位大娘对待男女之事也不马虎,当女王驾幸温莎时,她身边那么多伯爵、随从争着打她们的主意,可她俩却不为所动。

培琪大娘说的好:“我们要告诉世人知道,风流娘儿们不一定轻狂。

”其次,莎士比亚笔下的正面青年女性形象都就是表里如一、内外一致的。

她们无不既具有美好心灵与高尚的操守,又具有美丽动人的容貌。

在莎士比亚瞧来,德与貌就是应当统一的。

有了美德,美貌也就有所附丽;没有美德,美貌也就不能单独存在了。

正如《一报还一报》中公爵这样称赞依莎贝拉:“造物给您美貌,也给您美好的德性;没有德性的美貌,就是转瞬即逝的;可就是因为在您的美貌之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您的美貌就是永存的。

”像依莎贝拉这样德、才、貌兼备的女性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比比皆就是。

《第十二夜》中的奥里维娅长得“真就是各种色彩精妙地调与而成的美貌。

”她的品行也像她的容貌一样美玉无暇。

西尔维娅天生丽质,贤淑美丽,她的心灵也洁白得一尘不染。

《无事生非》中的希罗长相贞静、纯朴、秀美娇柔,她的品性也就是温柔善良的。

再次,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都把恋爱作为生活的唯一内容,就是爱情至上主义者,这正体现了她们思想上单纯方面的一面。

正如前所述,莎士比亚的喜剧大多以爱情生活为中心内容,人物形象的性格也就是在爱情生活中形成、发展的。

因此,她笔下的女性都就是至情、至性之人,恋爱就是她们全部生活的重心。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与拉山德为了追求真爱而私奔,这固然可以表现出她们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追求爱情自由的进步倾向,另一方面,则可以折射出她们头脑中爱情至上的思想,全然不顾私奔的后果,把一切都抛之脑后,而海伦娜知道自己所爱的人伤害了老同学后,一种对爱情毁灭的伤心与对赫米娅的嫉妒使她背叛了自己的朋友,这些都可以瞧出莎士比亚笔下所塑造的女性们,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可以抛弃亲情与友情。

这些女性身上表现出的所有特征,都就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集中表现,也就是她所倡导的道德原则与生活理想的形象化表现。

莎士比亚把人文主义对人性的基本认识运用到她的女性形象身上,她把笔下的女性写成具有纯真节操的人,从而肯定了她们的人格不容侵犯,肯定她们有独自主享受自主并支配生活的权利与自由。

她给女性从外表到内心赋予了那么多美好的禀赋,这就是她用浪漫的方式从正面讴歌了人文主义理想中的人物。

她们忠贞的品德、她们聪敏的思想、优雅的外表,都可以成为人文主义者理想中的人物的楷模。

莎士比亚的那个时代的先进思想寄予到妇女形象身上,这充分反映了她世界观中的进步方面,她敢于冲破整个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对妇女的歧视与偏见,同情她们,赞美她们。

这些女性身上,我们可以瞧出莎士比亚提倡的就是个性、自由、平等。

她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世俗的幸福;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肯定爱情的自由选择。

莎士比亚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或泼辣如凯瑟琳、贝特丽丝,或机智如鲍而娅、薇奥拉,都闪耀着一种新型的光辉,那就就是莎士比亚反对封建的斗争精神与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想,这在当时就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然而,这些可爱而古怪的姑娘们所追求的只就是个人的幸福与自由。

她们把爱情作为生活的唯一内容,就是爱情至上者,这也就体现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局限的一面。

二虽说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有诸多共同之处,但她们身上的明显的个性色彩则更为吸引人。

莎士比亚笔下的有些女性勇敢坚定,具有追求爱情的执着的精神。

《仲夏夜之梦》中的海伦娜就就是这类女性。

她既有女性的温柔,又有刚毅的意志,对爱情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

她热恋这狄米特律斯,而对方却已不爱她,并千方百计地想要摆脱她。

但海伦娜一旦爱上了她,就为了爱情进行锲而不舍的追求,即使她走到荒郊野外野兽成群的森林中,她仍紧追不放,“因为当我瞧见您的面孔时,黑夜也就变成了白昼,因此我并不觉得现在就是在黑里,您在我的眼里就是整个世界。

因此在这座林中我也不愁缺少伴侣。

”她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奥伯朗,在她的帮助下她重新获得了爱情,得到了幸福美满的结局。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有的机智聪敏、有胆有识,放射出耀眼的光彩。

这类女性的典型代表就就是《威尼斯商人》中的鲍希娅,她的性格的主导方面就就是机智,正就是由于她的机智,才使得一场生死官司巧妙地化险为夷。

在威尼斯法庭上,她乔装打扮成一个年轻的法律博士,采取欲擒故纵的计策,先承认夏洛克的契约符合法律,允许她照约割肉。

就在人们为安东尼奥的性命捏着一把汗的时候,她突然把话锋一转,从容不迫的对夏洛克说:“这一张借据并没有规定您可以取她的一滴血;写明的只就是‘一磅肉’,那就割一磅肉,照您的条款执行吧;可就是,割的时候,您要就是流了一滴基督徒的血,那您的土地,您的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没收入威尼斯国库。

”并且,“割起来,不准多也不准少,要刚好一磅肉。

”鲍希娅凭她聪明的才智,把夏洛克打得一败涂地。

她的机智又就是与胆识连结在一起的,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女人只能拜倒在男人脚下,没有独立人格不能走出家门,更不能参与社会活动。

而鲍希娅却勇敢地参与了社会事务,在政治斗争中施展聪明才智,表现出文艺复兴时代新女性的特征来。

还有一些女性,具有新思想的开放性格。

《无事生非》中的贝特丽斯就就是这一代表。

她爱笑,其明朗的笑声成为新时代妇女性格特征。

她妙趣横生的俏皮话对于封建包办婚姻就是一种特殊的武器。

她标榜独身主义,“听人谈到‘丈夫’她就不耐烦”,一提起结婚,她就把男性横加讽刺,一心向往着童男子的生活。

但这并非由于她缺乏丰富的情感,而就是不甘心妇女屈辱的命运,所以在在她反复申诉自己主张的同时,也堕入了情网,虽然她常常不承认自己的爱,但终于还就是结婚了。

她隐隐的喊出了要求男女平等的呼声,“一个女人要认一块泥土做她的主任,还要服从这块绷紧僵硬的泥土的管教,岂不伤心!”这就是对封建伦理道德极大的蔑视。

这类进步的新思想,使她成为与众不同的新女性。

这些女性中还有一些富有女性风韵,积极进取,富有幽默感的人。

《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就就是如此。

她就是一位有杰出才能的快乐姑娘,有明辨就是非的勇气,敢于蔑视其暴虐的叔父,勇敢地面对肉体上的痛苦,经历任何困难都保持着欢乐的状态。

充分表现出她乐观向上的精神。

而同时,她宣言妇女的才华就是不可遏制的,“要就是您用一扇门把妇女的聪明才智关起来,它会从窗子里飞出来;要就是关了窗子,它会从钥匙空里钻出来;堵住了钥匙孔,它会跟着一缕从烟囱里飘出来。

”莎士比亚喜剧中还有的女性,感情丰富、意志坚强、自信,蔑视任何世俗观念。

《第十二夜》中的奥丽维娅就就是这样的人。

她就是富有的伯爵小姐,不仅品貌出众,而且才情过人,富有同情心。

在剧情开始时,违反本性,多次拒绝男人的求婚,对奥西诺的高贵身份、殷勤厚爱不屑一顾,却一眼瞧中了代奥西诺来求婚的侍童,不顾一切,欲与之成婚。

这种爱情虽然具有盲目性,却也体现了奥丽维娅敢爱敢恨的丰富情感。

而她对钱财、地位的不屑也体现了她对世俗的反感,向往自由平等爱情的纯洁心境。

莎士比亚笔下的富有个性的女主人公,不仅仅就是那些贵族小姐们,就连妇人们身上也被抹上了与众不同的色彩。

如《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培琪、福德两位大娘,她们就是有钱绅士的主妇,生性快乐、泼辣、爱调理人,接到富斯坦夫的求爱信,大为恼火,接连捉弄了老爵士几次,同时也教训了爱吃醋的福德。

这两个大娘在莎士比亚笔下性格鲜明,各有特点。

培琪大娘心直口快、处事有胆量,放的开,善于出主意;而福德大娘富有应变的机智、做事从容自如。

同时,莎士比亚也描写了一些传统的女性形象,她们温柔善良,洁身自好,但就是性格内向、软弱,能忍受痛苦而毫无怨言。

如《无事生非》中的希罗,美丽文静,对于情人的侮辱,虽痛不欲生,却软弱而不知所措。

《第十二夜》中的薇奥拉被派去代自己所爱的人向伯爵小姐求婚,却能忍受痛苦,极尽动听的言辞去打动小姐的心,充分表现了她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甚至当公爵因误会而产生杀她的念头时,也毫无怨言。

总之,这些女性形象形态各异,个性鲜明,构成了其喜剧中复杂人物谱的基础,每个姑娘都栩栩如生。

三莎士比亚笔下这些可爱而古怪的女性形象,就是其喜剧中闪耀的明星。

虽然这些姑娘就是性格鲜明的生动的存在,但她们并不就是一成不变或僵硬呆板的。

如果细心地追寻,她们之间还就是有一个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的。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就是物质的,物质就是运动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文学作品也不例外。

这自然也包括作家笔下创作的艺术形象。

而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正体现了这种发展的历程。

首先,这些女性形象之间有一个性格复杂化,多样化,成熟化的过程。

在其早期喜剧中的女性,性格一般都较单一,就是粗线条、不成熟的。

而其以后的女主人公则相比较更复杂、细微与成熟。

例如最初的《驯悍记》,这本戏的主题很明显就是宣传女不如男,即男尊女卑思想,这完全就是种封建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