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天才”笔下的女性——浅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试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戏剧作品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女性形象不仅是高雅的、迷人的,而且还具有活力、智慧和独立性。
本篇文章将谈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并分析其对小说发展和现代文化的影响。
一、初探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的剧作中有许多出色的女性角色,她们在幅员辽阔、世界纷繁、形态各异的角色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这些女性形象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那么这个时代似乎是极其崇尚女人的。
“哈姆雷特”中的奥菲莉娅是一个被他的父亲和男朋友所支配的女孩,她通过自己的歌,表情和言辞来表达自己感情中的崩解。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是一个勇敢、聪明、热情洋溢的少女,她不答应父母的匹配,而是与罗密欧私奔。
她的感情才华和理智创造了她欲望之外的一种自主权。
“李尔王”中的康琳娜是一位强大的女性,她公开反对自己的父亲,保卫自己的爱情并对抗自己的丈夫的背叛。
她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女性的独立精神和力量,使得她成为了全剧中的一段亮色。
总体来说,莎士比亚戏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既丰富又生动。
这些女性形象中的一些体现所在时代对女性的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以及女性在其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
同时,这些女性也是印证了莎士比亚丰富的创造力、对女性个性和性格的多方面探索。
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启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使得人们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生活和社会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尽管这些女性角色的形象是在当时极具争议的,但是,它们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权利运动。
与此同时,莎士比亚的人物形象也可以为女性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用的启示。
这些女性形象中的很多都是聪明而自信的,她们超越了自己所处困境的限制,并证明了自己理解力和判断力的独特性和灵活性。
对于当代女性,我们发现,莎士比亚的女性角色提供了许多灵感。
无论是爱情、婚姻、事业、家庭,莎士比亚的女性有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和规律,我们可以从其中吸取一些精神因素,作为现代生活中的指南。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人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塑造了一系列丰富生动和光彩照人的女性群像,成为各国人民百谈不厌的话题,受到了不同国度、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赞扬。
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了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她们不是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人类所有的世纪。
莎士比亚戏剧中一系列女性形象根据其创作时期的不同而被赋予了不同的特色。
喜剧中的女性角色大部分处于主角地位,她们充满智慧、才能和美德,她们敢于大胆反抗传统道德,勇于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是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女性。
悲剧中的女性退为次要人物,她们要么是纯洁的天使,要么是狠毒邪恶的恶魔,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入认识。
喜剧和悲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认识生活和创作思想的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男权意识的自然流露。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悲剧,新女性A Study of Shakespeare’s Female Characters Abstract: Shakespeare, the cultural giant in renaissance period, has shaped a series of female characters that are very lively. These characters proved to be the themes talked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he read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different stratum pay close attention to and think highly of the characters. The female images in Shakespeare’s plays enriched the character gallery of world literature. They are not only belonging to a period, but also a part of the whole centuries of human being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 Shakespeare gave the female characters different features. The most women in his comedies take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s. They are full of wisdom, talent and virtue. They rebel the traditional moral bravely, pursuing the freedom of love and the self decision of marriage. They are new women, revealing the humanism ideal. The women in the tragedies correspondingly draw back to the secondary characters. They are either pure female like angle or evil devil, pressing deep recognition of British real social life. The changes of female images in comedies and tragedies reveal the changes of the way how the author recognized life and ideas guiding the creation. And it also naturally reveals the author’s male chauvinism.Key Words: Shakespeare; Comedy; Tragedy; Female charactersContents摘要 (i)关键词 (i)Abstract (ii)Key Words (ii)Contents (iii)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Shakespeare (1)1.2 Creation of Shakespeare’s Female Characters (1)1.3 Study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2)Chapter Two Archetype Analysis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Comedies (3)2.1 The Dauntless and Treasonous Characters (3)2.2 The Smart and Intelligent Characters (4)2.3 The Considerate Wives and Loving Mothers (5)Chapter Three Archetypal Analysis of Female Characters Tragedies (7)3.1 The Fiendish Characters (7)3.2 The Angelical Characters (8)Chapter Four Change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Comedies and Tragedies (10)4.1 Comparison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10)4.2 Reasons for these Changes (10)Chapter Five Conclusion (12)Bibliography (13)。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演出和研究。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出丰富多样、复杂而富有内涵的特点。
爱情与婚姻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经常描绘爱情和婚姻这两个永恒主题。
女性形象通过不同角色展示了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和经历。
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是一个浪漫而勇敢的年轻女子,她为了真爱而不惜违背家族仇恨;而在《简·爱》中,简·爱则展现了坚强独立但渴望真实感情和平等婚姻的一面。
权力与野心莎士比亚戏剧中许多女性形象都具有权力欲望和野心。
例如,在《麦克白》中,麦克白的妻子莱迪·麦克白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女性形象,她运用诡计和冷酷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在《奥赛罗》中,女主角德斯代蒙娜则成为了权谋之局的牺牲品。
喜剧与幽默尽管莎士比亚戏剧中也有许多悲剧情节,但喜剧元素同样丰富。
女性形象在喜剧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幽默和机智的言辞展现出其聪明才智和反叛个性。
例如,在《第十二夜》中,主人公维奥拉以男装身份引发一系列笑料和混乱;而在《无事生非》中,凯瑟琳·佩特丝则是一个语言机智、自我意识强烈的女主角。
社会地位与身份莎士比亚戏剧深刻探讨了社会地位与身份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女性形象在不同社会地位和身份下经历不同命运,并展示出对社会规范和束缚的反抗。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奥菲莉娅是一个受父亲和王子操控命运的女性;而在《威尼斯商人》中,波西娅则挣扎于被有效和社会约束之间的矛盾。
总结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展示了不同个性、情感和冲突。
通过对爱情、婚姻、权力、野心、喜剧与幽默以及社会地位等主题的描绘,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为故事增添了色彩和动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和角色认知的复杂性。
浅谈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浅谈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巨人,他对英国戏剧作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他的悲剧作品可以说是他在文艺方面,特别是戏剧方面的顶峰力作. 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
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
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
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
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
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莎士比亚的创作生涯长达23年之久,根据他的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其创作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代表了莎士比亚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
1601——1607是莎士比亚悲剧创作时期。
这一时期,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是矛盾的和悲观失望的,但对现实的认识却大大加深,主要写人文主义理想与丑恶现象的矛盾以及理想的幻灭,其基调是现实的悲愤的和沉郁的。
剧中强烈的批判精神,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个性解放带来的社会后果的深刻反思。
莎士比亚悲剧有一个通点,就是悲剧人物理想人格的彻底破灭,剧情通常以悲剧人物的死亡而告终。
本文将要分析的三位女性形象正是莎士比亚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诞生于1961年《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的中心力作,也是最丰富的作品。
剧中的女主角莪菲利亚是大臣波格涅斯的女儿,一个在封建制度下长大的贵族少女。
她是落魄王子哈姆雷特的初恋情人。
莪菲利亚是一个朴素美丽、善良温柔的未经世面的贵族姑娘,处世不深,天真、柔弱。
她敢爱,但她太弱,因此,总是在还没有发出声响之前就已经失去了说话的权利,也就等于失去了拥有爱的权利。
莪菲利亚是极端顺从的女人,她很少有自己的主观意见。
莎士比亚笔下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笔下女性形象一莎士比亚喜剧刻画女性予以相似的形象(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相信爱情是生活的支柱莎士比亚的喜剧当中大部分以爱情贯穿剧中为主要内容,爱情至上、爱情是生活的唯一,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性格也是受爱情的影响和发展的[2]。
如在《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与拉山德、狄米特律斯与海伦娜这两对青年男女之间相互爱慕,他们反对家长和雅典亲王的干涉,逃到离城几里的小树林中,最后得到仙人的帮助,争取到婚姻的自由。
受但是封建思想的影响,女性的地位很低,这时候的她们能够有这样的胆识,这可以表现出她们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追求爱情自由的进步倾向。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追求的是爱情自由、追求的是自己的幸福,她的择偶条件不是门第和财富,而是个人的人品、相貌和才能。
而她父亲“三匣择婚”的遗嘱却剥夺了她爱情的自由,对这种封建思想的束缚,她特别不满“我既不能选择我意中的人,又不能拒绝我所厌憎的人;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意志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不能选择,也不能拒绝,不是太叫人难堪了吗?”但鲍西娅没有停留在抱怨上,而是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行动。
一方面她虚以应酬,拉出真正遵从父命的架势。
但她没有把自己的小像放在金匣和银匣中,而是放到了“质朴的”铅匣里。
她让那些自命不凡的男爵、公爵们全都选错,顺理成章又温文尔雅地将他们驱逐出门。
另一方面,鲍西娅略施小计,使她的意中人准确无误地选中铅匣,随心所愿。
她的行为正是追求爱情、渴望爱情的结果[4]。
如在《第十二夜》中,勇敢、热情、纯真的少女薇奥拉,在争取幸福的权力、爱情的自由的斗争中,显示出忘我无私、坚贞不渝的品格。
这些喜剧作品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和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充分展示着女性追求爱情这一基本主题。
(二)、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充满着道德美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都拥有一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具有较高的人格情操,她们信奉爱情,不能朝三暮四,更不能交换买卖,恪守承诺,忠于爱情。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专科毕业论文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浅析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Women in Shakespeare’sPlays目录第一章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形象的类型 (1)1.1大胆叛逆的女性形象 (1)1.2聪明机智的女性形象 (2)第二章典型形象分析 (3)2.1《仲夏夜之梦》中的女主角赫米娅 (3)2.2《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 (3)2.3《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 (4)2.4《奥赛罗》的女主人公苔丝蒙娜 (5)2.5《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 (5)第三章与旧女性形象对比 (6)结论 (7)致谢 (8)参考文献 (9)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摘要被认为是古往今来少数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的莎士比亚,他的戏剧之所以经久不衰,流传了几个世纪,原因就在于他笔下塑造的一个又一个性格独特、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形象,给我们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有共同点,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并且,她们之间存在着一个渐进发展的轨迹,这一发展轨迹反映了莎士比亚艺术和思想方面的发展成熟历程。
读莎士比亚的戏剧, 人们往往被那些美貌如花、热情似火的女性形象所感染。
她们是莎士比亚成功的一笔。
从各种角度剖析她们都有不朽的魅力,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剖析这些女性形象更让人耳目一新。
她们不仅美丽动人, 博学睿智, 而且贤淑能干, 是男性心目中的理想伴侣; 然而女权主义者最欣赏的地方是她们似火的热情, 勇敢的行为和在追求爱情和真理时表现出的叛逆。
但是作为萌芽性质的女性反叛, 她们采取的方法常常是私奔和女扮男装, 这些都太过于软弱无力, 更重要的是, 这些女性完全不像今天的女权主义者一样意识到自己被男性控制的命运, 所以她们盲目的挣脱一个圈套, 却又落入另一个圈套。
这也是她们被人控制、利用、抗争无力, 命运悲惨的深刻根源。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摘要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代表着他在喜剧艺术创作方面的最高成就。
通过这些作品以及激情饱满的笔触,莎士比亚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中,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以及爱憎分明的力量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但是由于当时社会以及历史的局限性,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往往会回归于与传统女性更为相符的形象。
本文在对莎士比亚四大戏剧做出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女性形象的先进性以及局限性两个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做出了解读。
关键词:威廉·莎士比亚喜剧女性形象先进性局限性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分别为《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四部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友谊、婚姻以及爱情,在主题方面虽然略有差异,但是作品的故事情节却都错综复杂、生动丰富。
作品中的情节中往往有着很多的奇遇、欺骗、巧合与乔装打扮,对于喜剧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而言都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部喜剧”都处在作品创作的第一阶段,所以作品中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十分明显,并且作品内容以及人物形象都具有着较强的乐观精神与乐观行为,对人类社会中友谊的真挚以及爱情的美好进行了歌颂。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了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而向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借钱,同时签下了如果安东尼奥不能及时还债将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的契约。
由于安东尼奥出海遇到风暴而不能及时还债,所以夏洛克咄咄逼人要践行契约。
最后安东尼奥在鲍西亚的帮助下得救。
其中,鲍西亚女扮男装为安东尼奥辩护的情节充满了智慧光辉和语言魅力,是《威尼斯商人》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第十二夜》主要讲述了孪生兄妹薇奥拉与瑟巴斯辛出海遇险并漂流到伊利里亚,这里的贵族奥西诺正在向同样身为贵族的奥利维亚求婚但是遭到拒绝。
“戏剧天才”笔下的女性——浅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戏剧天才”笔下的女性——浅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摘要:“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创作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赋予悲剧崇高的力量,同样赋予喜剧神气的魔力;不仅探索男性的心灵世界,同样关注女性的内心情感。
他一反以往讽刺喜剧中尊男卑女,在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丰富生动、光彩动人的女性的特征,这些“可爱而奇特”的新女性,她们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
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即肯定女性的智慧, 讴歌女性的美德, 赞美女性不畏强暴勇于追求的气概,还在她们身上体现出了对新人文主义的生活原则和理想的追求,她们是人文主义的典范。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女性形象“戏剧天才”笔下的女性——浅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目录一、摘要 (1)二、引言 (3)三、本论………………………………………………………………3—11(一)莎士比亚喜剧创作中的主要女性形象(二)莎士比亚心目中优秀女性的典型特点(三)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的个性色彩四、结语…………………………………………………………………11-12五、参考文献 (12)引言认识莎士比亚是因为他的四大悲剧之作,生活压力较大的当今时代中都有一些抑郁,为了调节自我常常看一些幽默书刊、视频、及小说,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
他在特殊环境下一反以往讽刺尊男卑女,崇上抑下的因袭惯例,以更大的创作热情,更饱满的精力塑造了一系列值得歌颂的女性形象,活灵活现的将个性不同女性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和现代肥皂剧中的女性形象有共同的特点,甚至更加逼真更加丰富,很有远见,思想非常前卫。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大师,是人文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马克思不仅非常欣赏莎士比亚,称赞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而且还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美学原则。
同时代人本•琼生也称赞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天才”笔下的女性——浅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摘要:“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创作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赋予悲剧崇高的力量,同样赋予喜剧神气的魔力;不仅探索男性的心灵世界,同样关注女性的内心情感。
他一反以往讽刺喜剧中尊男卑女,在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丰富生动、光彩动人的女性的特征,这些“可爱而奇特”的新女性,她们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
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即肯定女性的智慧, 讴歌女性的美德, 赞美女性不畏强暴勇于追求的气概,还在她们身上体现出了对新人文主义的生活原则和理想的追求,她们是人文主义的典范。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女性形象“戏剧天才”笔下的女性——浅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目录一、摘要 (1)二、引言 (3)三、本论………………………………………………………………3—11(一)莎士比亚喜剧创作中的主要女性形象(二)莎士比亚心目中优秀女性的典型特点(三)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的个性色彩四、结语…………………………………………………………………11-12五、参考文献 (12)引言认识莎士比亚是因为他的四大悲剧之作,生活压力较大的当今时代中都有一些抑郁,为了调节自我常常看一些幽默书刊、视频、及小说,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
他在特殊环境下一反以往讽刺尊男卑女,崇上抑下的因袭惯例,以更大的创作热情,更饱满的精力塑造了一系列值得歌颂的女性形象,活灵活现的将个性不同女性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和现代肥皂剧中的女性形象有共同的特点,甚至更加逼真更加丰富,很有远见,思想非常前卫。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大师,是人文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马克思不仅非常欣赏莎士比亚,称赞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而且还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美学原则。
同时代人本•琼生也称赞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确实,莎士比亚的戏剧跨越了时空,直到今天,依然是在世界各地上演的名篇。
在他的喜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有勇敢直爽的青年,老成持重的绅士,风趣聪敏的仆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动的个体,在剧中都有各自存在的位置和意义。
在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又以女性形象最为突出、最为显眼。
本论(一)、莎士比亚喜剧创作中的主要女性形象1、大胆叛逆的女性。
赫米霞、西尔维霞、阿德里安娜、鲍西霞、凯瑟丽娜和朱丽叶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这些美丽的女性敢大胆冲破封建的樊篱,有自己的主见,不畏父权和政权的威逼。
追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和爱情婚姻自主。
在她们的心目中,门第、等级与金钱不是爱情的基础,在爱情跟前渺小至极,追求终身大事的决定权在当事人自身。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主人公爱情专一,性格爽直,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父亲伊吉斯将她许配给贵族狄米特律师,而她却钟情于贵族青年莱珊德。
莱山德与她心心相印,情投意合。
伊吉斯非常恼火,对女儿指责谩骂。
赫米娅没有丝毫的畏惧。
伊吉斯状告于雅典公爵,请求动用国家的专制威力来制服赫米娅。
为了争取婚姻自主,她敢于对簿公堂,违抗父亲的意志和雅典的法律。
她不怕封建舆论的非议、责难,公开为情人辩护。
当赫米娅和莱珊德一起控诉了封建礼教摧残自由恋爱的罪恶以后,她不怕恋爱道路上的坎坷不平,决心坚持到底去争取胜利。
她说:“既然真心的恋人们永远要受磨折似乎己是一条命运的定律,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种磨折,正如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
”她还用偕同情人一起逃离雅典的实际行动来反抗不合理的礼教和法律。
她这种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无视法庭的尊严而为自己的恋爱权利进行斗争的大胆行为,相当突出地表现了女性敢做敢为的性格特征。
在《维洛那二绅士》里,西尔维娅这位米兰公爵的千金,对待爱情何等执着、真诚。
她择夫的标准是男子的美德。
她不爱有万贯家财的修里奥,也不爱正人君子普洛丢斯。
因为前者怯弱和庸俗,后者骨子里有太多的坏水。
她爱上了勇敢真诚、品德高尚的凡伦丁。
公爵把女儿当作私有财产,可以任意支配,他不同意女儿的选择,结果遭到了女儿的拒绝。
公爵一怒之下,便流放了凡伦丁。
西尔维娅更坚强了,发誓非凡伦丁不嫁!最后,她与凡伦丁结成了美满的姻缘。
西尔维娅的大胆追求和顽强毅力令人折服。
诸如此类的女性在喜剧中比比皆是。
像鲍西霞“三匣选亲”的壮举早已被人们传为美谈,“悍妇”阿德里安娜和“悍女”凯瑟丽娜的故事至今仍在舞台上兴盛不衰。
阿德里安娜在家庭生活中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也背上了“河东狮吼”的恶名,但她真诚地渴望甜蜜的爱情和大胆追求现世生活,无所顾忌地享受人生,实际上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对宗教禁欲主义的无情嘲弄。
凯瑟丽娜这朵未被赏识的“恶之花”,就因为行为不符合封建意识所规范的淑女品性,常遭人误解。
而这恰恰是她个性解放、自主择婚选友的独特表现方式。
2、聪明机智的女性。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性往往比男子聪明机智得多,面对困难挫折不畏惧,不气馁,且镇定自若,机智老练,处理的干净利索,又圆滑,比现代《给女人的12堂课》等书更有学习价值。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和男主人公一样热衷于为友献身,把朋友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终身大事还重要,而且敢于积极的干预社会问题,表现出独立的个性,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以过人的机敏,在法庭上欲擒先纵,后又唇枪舌战,战胜了咄咄逼人的守财奴夏洛克,解救了一筹莫展的安东尼奥,制止了一场流血事件。
她的学识胆略是当时男子所无法匹敌的。
她的风度与口才令出席庭审的男子所倾倒。
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中豪杰,是人文主义者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
她的机智又是与胆识连在一起的,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女人只能拜倒在男人的脚下,没有独立人格,不能走出家门,更不能参与社会活动,鲍西亚却勇敢地参与了社会事务,在政治斗争中施展聪明才智,表现出了文艺复兴时代女性的特征。
《第十二夜》中的薇奥拉热恋着公爵奥西诺,但没有向他表白心机和真情的机会。
为了接近公爵,她女扮男装,进入公爵府第当了他的仆人。
她聪明伶俐,善于言辞,很快赢得了公爵的好感。
公爵请她向富家小姐奥丽维娅求婚。
素来紧锁爱情大门的奥丽维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对她产生了恋情,幸亏薇奥拉有个长相酷肖她的哥哥,才免除了这场同性恋的纠缠。
薇奥拉活泼热情,既有女性的温柔,又有男子的阳刚。
公爵明了前因后果之后,热烈地爱上薇奥拉。
“风流的”福德大娘和培琪大娘在同利欲熏心的胖绅士福斯塔夫的斗争中。
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
莎士比亚笔下的这种“才智之士”,都是些“兴致勃勃的人,他们让自己的才智欢快地超越可能和不可能的界限……”表现了这种诗意闪烁的、洋溢的、迷人的才智。
在《无事生非》中的贝特丽丝小姐在捍卫女性尊严上表现了出奇的聪明和俏皮。
在她生活的时代里,女人在社会上不能与男人享有同等的地位,在家庭中也处在从属的位置上,男人可以随意抛弃女人,而女人却无处鸣冤伸屈。
她大胆率直,无所顾忌,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想依傍于他人。
正因为这样,她才把男人比做泥土,“一个女人要把她的终身托付给一块顽固的泥土,还要在他面前伏小,岂不倒霉!”她的尖刻的语言简直令人膛目结舌,然而在戏谑的口气中却表现出了她对爱情与家庭的态度。
她在爱情问题上追求的是个性的自由和崇高事业方面的共同理想。
她所要求的家庭生活必须以男女平等为前提,独立的人格是她所追求的目标。
这也是她对真正的幸福生活的理解,这就是这个形象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意义。
贝特丽丝这种不假掩饰,顺乎天性的乐天性格,表现出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己经从压抑人性发展的中世纪的精神桎梏中解脱出来了,她们对世俗观念投以冷眼,按照新的自然法则做人,满怀希望地投入新生活,旧的道德规范、生活习俗在她们面前只有退避三舍。
贝特丽丝作为一个女子,应该说她已经属于时代女性的行列,具有新的思想了,这也是这个形象所蕴含的进步意义之一。
3、贤妻良母的形象。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也涌现了不少的贤淑女性,她们以其善良温柔,让男人爱慕敬仰,更加丰富了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
《无事生非》中的希罗出生于显赫的世家,父亲是公爵,可是她没有以此炫耀自己,抬高自己。
她追求的是自身的完善,为人女孝敬父母,为人妻热爱丈夫。
她知书达理,贤惠温驯。
由于丈夫克劳狄奥听信谗言,在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当众羞辱她而离去,她当场晕倒在地。
事后她冷静地思考,没有去指责克劳狄奥。
她坚信真金总会闪光。
过了一段时间,真相大白了,有人嫉妒她的贤淑美貌从中破坏。
克劳狄奥十分懊悔,诚恳地向希罗请罪,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希罗以其冰清玉洁之身得了善报。
(二)莎士比亚心目中优秀女性的典型特点莎士比亚的喜剧一般都以男女主人公自由恋爱成功,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结束,借此来正面宣扬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力求摆脱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等。
在这些喜剧中,他塑造出许多贵族青年妇女形象,描写她们与封建习俗、封建道德、封建传统的冲突,最后争取到爱情和婚姻的幸福结局。
这些女性身上存在着不少共同的特点,是莎士比亚心目中优秀女性的典型。
1、莎士比亚喜剧中塑造的女性全都具有高尚纯洁的心灵,对爱情严肃认真,忠诚。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名著中,作者为了反对禁欲主义而往往走向它的反面,他们笔下的女性常常是纵欲放荡的,比如《十日谈》就是如此。
而莎士比亚的道德观念与他们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在肯定男女爱情的合理性的同时,又坚决反对淫乱行为,主张维护爱情的真挚纯洁。
所以他笔下的女性既向往热烈的爱情,又能洁身自好,重视贞操。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霞与爱人拉山德一起跑到森林中去,拉山德提出要“一块草地可以作为我们两人枕首的地方;两个胸膛一条心,应该合睡一个眠床”。
[1]这对于已立誓白头偕老的一对情侣来说,要求并不过分,但赫米霞却庄重地回答道:“好朋友,为着爱情和礼貌的缘故,请睡的远一些;在人间的礼法上,保持这样的距离对于洁身自好的未婚男女是最合适的”。
[2]作为80后的我非常赞成当代莎士比亚塑造的女性对爱情严肃认真,忠诚观念。
2、莎士比亚笔下的正面青年女性形象都是表里如一、内外一致的。
她们无不既具有美好心灵和高尚的操守,又具有美丽动人的容貌。
在莎士比亚看来,“德与貌”应当统一的。
有了美德,美貌也就有所附丽;没有美德,美貌也就不能单独存在了。
在中国传统的电视剧中“德与貌”也是这样的表现的。
《第十二夜》中的奥丽维霞长得“真是各种色彩精妙地调和而成的美貌。
”[3]她的品行也像她的容貌一样美玉无暇。
西尔维娅天生丽质,贤淑美丽,她的心灵也洁白得一尘不染。
《无事烦恼》中的希罗长相贞静、纯朴、秀美娇柔,她的品性也是温柔善良的。
[1]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喜剧集—仲夏夜之梦.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17.[2]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喜剧集—仲夏夜之梦.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17.[3]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喜剧集—第十二夜.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315.3、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都把恋爱作为生活的唯一内容,是爱情至上主义者,这正体现了她们思想上单纯方面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