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制冷技术实验指导书0510

制冷技术实验指导书0510

专业课实验室制冷与低温技术实验指导书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二○○二四年十一月制冷与低温技术实验要求实验项目数:4个(选做2个)适应专业:热动类课程总学时:48学时课程总学分:2.5学分实验总学时:4学时实验总学分:0.5学分一、实验基础制冷技术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制冷技术”等技术基础课程及专业技术课程后开设的实验。

实验为综合型、设计型实验。

二、实验类型(1)综合型、设计型实验1、制冷技术实验《设计型》本实验项目由两个实验组成:环境参数变化对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与制冷机组中换热器的传热性能随环境参数变化实验。

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已有实验系统加以改造,自主拟订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搭建实验平台。

2、组装式制冷系统实验《综合型》本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图示的实验系统动手动脑,自主拟订装配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工具、制冷元件,组装制冷实验台,完成组装式制冷系统实验的实验全过程。

(2)验证型实验1、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2、一机二库系统实验三、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锻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

为规范实验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实验课程要求如下:1、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在做实验一周以前,预习实验指导书,设计出实验方案,提出所需的实验辅助材料,拟定实验实施步骤;交实验指导教师审阅。

经实验指导教师审核,合乎要求者方可准予实验;2、要求实验指导教师严格登记参加实验学生名单,在安排的实验课程表时间内不来者视为缺席,给予一次补做机会;3、凡未完成实验课程者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

实验一制冷技术实验一、实验内容及目的本实验项目由两个实验组成:1、环境参数变化对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2、制冷机组中换热器的传热性能随环境参数变化实验。

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已有如图1所示的实验系统加以改造,自主拟订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搭建实验平台,完成实验全过程。

实验八 制冷制热循环

实验八  制冷制热循环

实验八 制冷制热循环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2、针对家用空调器和冰箱,定量计算与分析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和制热循环的供热系数;3、了解制冷与制热设备。

二、实验基本原理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是在逆卡诺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的循环和逆卡诺循环是有区别的。

对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制热循环),主要区别在于:用节流膨胀设备代替了逆卡诺循环中的膨胀机;压缩机主要工作在过热蒸气区;传热是在接近等压情况下的有温差的传热过程。

下面的图1的温熵图表明了蒸气压缩式的理论制冷循环(制热循环)与逆卡诺循环的区别。

ST 1234T k T 0∑wTST kT 0122'33'44'T e,c图1 理论制冷循环(制热循环)同逆卡诺循环的区别在逆卡诺循环中,循环是按照1-2-3-4-1的过程进行的,由等熵就绝热压缩过程(1-2)、等温压缩放热过程(2-3)、等熵绝热膨胀过程(3-4)、等温膨胀吸热过程(4-1)组成。

K T 表示放热温度,0T 表示吸热温度。

在理论制冷循环中,循环也是按照1-2-2-3-4-1的过程进行的,循环的大部分是在制冷剂的两相区内完成,压缩过程在过热蒸气区内完成(认为是等熵压缩);放热过程由于实际冷凝器的特点简化成等压的放热过程;制冷剂放热后变成液体状态,有时还有一定的过冷(图1的右图中的3点),由于用节流设备代替了膨胀机,所以3到4是一个熵增的节流过程;最后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完成等温膨胀吸热过程。

由于循环的吸热和放热大部分是在两相区内完成的,在两相区内等压线和等温线是重合的,因此定义蒸发器中的压力为蒸发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为蒸发温度;定义冷凝器中的压力为冷凝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为冷凝温度。

表示制冷剂状态参数的图线有几种。

前面分析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时,使用的是制冷剂的温熵图。

此图中热力过程线下面的面积为该过程所收受的热量,很直观,便于分析比较。

但是,由于定压过程的吸热量、放热量以及绝热压缩过程压缩机的耗功量都可用过程初、终状态的比焓计算,所以,进行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时,常采用压焓图。

非共沸混合制冷循环的系统性能实验指导书

非共沸混合制冷循环的系统性能实验指导书

非共沸制冷体系运行试验指点书试验项目名称:非共沸制冷体系运行开出试验类别:分解性所属课程:制冷道理与装备本项目试验学时数:2(请求必做)编制人:李改莲一.试验目标懂得非共沸分凝轮回制冷体系的构成;控制载冷剂体系中冷量是若何实现的,以及制冷道理的应用.进步应用所学常识的才能.剖析息争决问题的才能.二.试验场地制冷与空调体系试验室三.重要试验装备及解释.仪器.材料.对象非共沸分凝轮回制冷体系(冷却液轮回泵)分解试验装备及配套电源等.图1 非共沸分凝制冷体系道理图A-紧缩机 B-分凝器 C-集管 D-组合换热器 E-气液分别器 F-湿润过滤器 G-毛细管ⅠH-气液分别器I-毛细管ⅡJ-气液分别器 K-毛细管Ⅲ L-毛细管ⅣM-蒸发器 N-卸荷阀 O-膨胀容器 P-限流管图2 非共沸分凝制冷轮回装备(恒温冷却槽)装备参数:四.根本内容与步调.请求(一)根本内容1.试验开端之前,熟习试验装配各个部分,测试内心装配及要调节的部件,做好其它预备工作.细心研读试验装配图,懂得各个部件的感化.2.熟习制冷主机及载冷剂体系.(二)开机前的检讨预备工作1.检讨制冷机组电源是否接通,电压是否正常.2.检讨载冷剂是否添加,若未添加需即时添加必定量,并检讨其流淌环路是否疏浚,做到不泄露.(三)开机及运行操纵合上总电源电闸,接通电源,在控制屏上设定好运行模式及各参数的设定.1.开动载冷剂磁力搅拌泵:2.开启电源开关,启动紧缩机,留意不雅察紧缩机预热器是否运行.;3.全部体系周全巡查一次,不雅察各运行参数及运转情形有无平常.(四)停机操纵1.正常停机五.试验成果请求1.熟习各体系装备2.描写复叠制冷体系的构成3.描写轮回泵流程4.测定紧缩机系吸.排气压力;5.测定载冷剂进.出口温度,开机到稳固工作时光;67.将成果制成表格.剖析机组机能的重要身分.六.考察内容与方法(一)考察内容1.试验时代的考勤;2.分解应用理论常识剖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才能等;3.试验成果:试验陈述等.(二)考察方法1.教室成绩(考察内容中1.2项);2.试验陈述成绩;3.考察成绩计入课程期末成绩中.七.重要参考书目《制冷技巧》——时阳.中国轻工业业出版社《制冷道理与装配》——郑贤德.机械工业出版社《制冷紧缩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制冷道理与装备》——吴业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热学制冷循环试验

热学制冷循环试验

实验5—1热学制冷循环实验长期以来,热学实验始终是物理实验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对许多热学知识,往往仅局限于书本。

本实验通过应用热学知识广泛而又实际的电冰箱,将一些热学基本知识,如热力学定律,等温、等压、绝热、循环等过程,以及焦耳一汤姆孙实验等,作了综合性应用,使学生在加深对热学基本知识理解的同时,得到一次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相结合的锻炼。

【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与用相结合的实际工作能力。

2.学习电冰箱的制冷原理,加深对热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3.测定电冰箱压缩机的功率、制冷量和制冷系数。

【实验原理】1.制冷的理论基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是:热量不可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只有通过某种逆向热力学循环,外界对系.统作一定的功,才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冷端)传到高温物体(热;端),如图5-1-1所示。

即--- --Q2= °1一W图5-1-1电冰箱是对循环系统冷端的利用,称制冷机。

2.制冷的方式制冷可利用熔解热、升华热、蒸发热等方式。

详细了解请阅读本书第六章实验6-7制冷技术与应用。

电冰箱是用氟里昂或其它替代物作制冷剂,当液体氟里昂在蒸发器里大量蒸发(实际是沸腾,在制冷技术中习惯称为蒸发)时,带走所需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因此,电冰箱是一种利用蒸发热方式制冷的机器。

3.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装置中的载热体,又称它为‘工质”。

制冷剂的种类很多,这里仅简单介绍氟里昂的一些主要特性。

氟里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澳衍生物的统称。

本实验中过去使用的氟里昂12的分子式为CC12F2,国际统一符号为R12。

R12无色、无味、无臭、无毒、对金属材料无腐蚀性。

当容积浓度达到10%左右时,对人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但当容积浓度达到80%时,人有窒息的危险。

R12不燃烧、不爆炸,但其蒸汽遇到800℃以上的明火时,会分解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气,并会破坏臭氧层。

R12的几个重要参数为:沸点(1atm)—29.8℃,凝固点(1atm)—155℃,临界温度112℃,临界压力4.06MPa。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实验一、实验目的:1. 演示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工作原理,观察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和现象;2. 熟悉制冷、制热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3. 进行制冷、制热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二、实验装置演示装置由全封闭压缩机、热交换器1、热交换器2、浮子节流阀、手动换向阀及管路等组成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由转子流量计及换热器内盘管等组成水换热系统,还设有温度、压力、电流、电压等测量仪表。

制冷工质采用低压工质R11。

装置的原理如图1、2、3所示。

当系统做制冷(制热)循环时,换热器1为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2为冷凝器(蒸发器)。

面板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1制冷(制热)循环演示装置原理示意图图2 制冷循环演示装置原理示意图电流表排气压力表排气压力表图3 制热循环演示装置原理示意图图4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控制面板示意图三、操作步骤1. 制冷循环演示(1) 将手动换向阀调至A1、A2全开,B1、B2全关位置;(2) 打开连接演示装置的供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阀门适当调节蒸发器、冷凝器水流量;(3) 开启压缩机,观察工质的冷凝、蒸发过程及现象;(4) 待系统运行稳定后,即可记录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器压力,冷凝器和蒸发器进、出口水温参数。

2. 热泵循环演示(1) 将手动换向阀调至B1、B2全开,A1、A2全关位置; (2) 类似上述(2)、(3)、(4)操作步骤并记录全部参数。

四、制冷(热泵)循环的热力计算1. 当系统为制冷循环时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2111t t C G Q p -= [kW] 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4322t t C G Q p -= [kW] 压缩机功率为:UI N = 热平衡误差为:%100)(1211⨯--=∆Q N Q Q制冷系数为:NQ 11=ε 2. 当系统为热泵循环时换热器1的制热量为:)(1211t t C G Q p -'=' [kW]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3422t t C G Q p -'=' [kW] 压缩机功率为:UI N = 热平衡误差为:%100)(1212⨯'+'-'=∆Q N Q Q 制热系数为:NQ 12'=ε 以上各式中2211,,G G G G ''和为换热器1和换热器2的水流量[kg/s]。

《制冷技术》指导书及报告

《制冷技术》指导书及报告

《制冷技术》指导书及报告1、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2、单级压缩式热泵实验3、膨胀阀节流性能及蒸发器性能综合实验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7年3月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制冷系统的组成2.测定制冷机标准工况(或空调工况)下的制冷量Φ,功率P 和制冷系数ε。

(工况蒸发温度吸气温度冷凝温度过冷温度标准工况-15℃+15℃+30℃+25℃空调工况+5℃+15℃+40℃+35℃)3.分析影响制冷机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具有第二制冷剂的电量热器法。

它是间接测定产冷量的一种装置,即利用电加热器发出的热量来消耗产冷量。

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储液器干燥过滤器回热器图1 实验装置原理图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预习实验指导书,详细了解实验装置及各部分的作用,检查,熟悉个测试仪表的安装位置及所测参数的作用;了解和掌握制冷系统的操作规程;熟悉制冷工况调节方法。

2.启动制冷压缩机(1)检查电源,各点连接是否正常。

(2)检查制冷系统各阀门是否正常。

即压缩机排气阀必须打开,吸气阀处于开启状态。

工况电磁阀处于何种状态。

(3)启动制冷压缩机,并逐渐开启供液阀。

(4)检查制冷系统各部件运转情况。

即排气压力,吸气压力,蒸汽压力,油压是否正常。

3.量热器投入运行。

4.调节稳定工况(1)压缩机排气压力是通过改变冷凝器风量来调节。

吸气压力通过供给蒸发盘管的制冷剂流量来调节。

(2)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是通过改变供给第二制冷剂的功率来调节。

5.测定并记录数据(1)测定蒸发压力Pe,冷凝压力Pc,排气温度t3,再冷温度t6,节流阀后液温度t5,进蒸发器温度t1,,出蒸发器温度t2,吸气温度t4,室内环境温度t h,量热器内压力P并记录到下表中。

(2) 测读量热器的电功率N.(3) 用电压表及电流表测量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4) 待三次记录数据均在稳工况要求范围内,该工况测试即告结束。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01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01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李改莲聂雪丽胡春霞时阳郑州轻工业学院2004实验1 循环式空调过程实验一、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及测定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是将来自室外空气经热湿处理后送到空调房间,吸收余热余湿后全部排除室外,即系统的进风量等于排风量,G1=G d。

如图1-1(a)所示。

图1-1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实验要求:1.利用实验装置模拟室外环境,如上图(b)虚线框内,可模拟夏季室外环境。

2.把室外空气处理到某送风状态,调节一定风量进行运行测定。

3.测定计算各处理设备的耗能。

4.提出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的优缺点。

二、再循环式空气调节系统及测定再循环式空气调节系统是把来自空调房间的空气经热湿处理后再送回空调房间,而没有室外空气补入空调系统。

即空调房间和空气处理装置及送风、回风管路构成了一个循环系统。

如图1-3(a)所示。

图1-2再循环式空气调节系统实验要求:1.模拟夏季室内环境见上图(b)虚线框内。

选择空气处理方案,拟定室内空气状态参数,调节一定的风量进行测定。

2.计算各处理设备的耗能。

将处理过程在h-d 图上表示并说明。

三、回风式空气调节系统及测定由目前的实验我们知道,再循环式空调系统卫生条件差,而直流式空调系统在经济上又是不合理的。

它们都是在特殊要求下使用的。

为满足卫生要求,又较为经济合理,一般是采用回风式空调系统。

即把空调房间的一部分空气与室外的一部分新鲜空气混合经热湿处理后送到空调房间,如图1-3(a )所示。

图1-3回风式空气调节系统实验要求:1.模拟夏季室内环境,选择空气处理方案,拟定室内空气状态参数。

调节系统风量及新风百分比进行运行测定。

2.测定计算各处理设备的耗能。

3.根据实验装置试提出夏季空气处理方案,并在h-d 图上表示并加以说明。

四、计算说明电加热器、电加湿器电功率:)(W IV N =风机、制冷压缩机电功率:)(W IV N ϕcos =式中: I 、V —分别为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ϕcos —电机功率因数。

制冷实训指导书

制冷实训指导书

前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冰箱和空调器逐渐步入家庭,成为改善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必需品。

虽然我国大批量生产电冰箱和空调器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近几年的普及速度相当快。

在条件较好的一些城市,城镇居民电冰箱的拥有率已在90%以上,空调器的拥有率也接近了40%。

电冰箱、空调器的普及,必然给家电维修人员开辟了市场。

因此,各地电冰箱、空调器维修技术的各类培训班也办得十分红火。

家用电冰箱和空调器的结构虽然并不复杂,但涉及到热力学、制冷、空气调节、机械、电工、电子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尤其是近几年来,微电子技术在电冰箱、空调器上的应用,出现了许多新的产品。

如采用电子线路实现温度控制、除霜控制及各种控制的电冰箱;采用模糊控制技术的电冰箱;由单片微电脑控制的空调器;采用变频技术的电冰箱和空调器等。

在给这类产品增添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对广大维修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冰箱、空调器的维修人员,除了应掌握制冷系统的维修技术以外,还必须熟悉新型电冰箱、空调器的控制电路,了解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及作用,了解单片机微电脑的构成及其控制原理。

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水平。

特编写此书,作为电子专业制冷课程的实训指导教材。

此书的编写得到了番禺农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由于本书编写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如有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电子专业实训教材目录第一部分电冰箱、空调器实训项目技能训练一涨扩喇叭口---------------------------------------------------------------(3)技能训练二弯管制作------------------------------------------------------------------(4)技能训练三铜管的套接---------------------------------------------------------------(5)技能训练四半封闭式或开启式压缩机的拆装------------------------------------(6)技能训练五全封闭式压缩机的拆装------------------------------------------------(8)技能训练六制冷系统管路接头的焊接-------------------------------------------(10)技能训练七制冷系统的检漏-------------------------------------------------------(11)技能训练八制冷系统的抽真空和充灌制冷剂----------------------------------(13)技能训练九压缩机电动机绕组的判定-------------------------------------------(14)技能训练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和性能测试-------------------------------(17)技能训练十一电冰箱或空调器控制及保护器件性能测试-------------------(19)技能训练十二风扇及风扇电动机的安装----------------------------------------(22)技能训练十三窗式空调器的安装-------------------------------------------------(23)技能训练十四分体式空调器的安装----------------------------------------------(26)技能训练十五电冰箱电气系统的拆装训练------------------------------------(31)技能训练十六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故障与排除----------------------------------(32)技能训练十七空调器电气系统的故障与排除----------------------------------(33)技能训练十八空调器通风系统的故障与排除----------------------------------(34)第二部分实情教学实情教学一参观电冰箱厂-------------------------------------------------------(35)实情教学二参观空调器厂-------------------------------------------------------(35)实情教学三参观中小型冷库----------------------------------------------------(36)实情教学四参观压缩机生产厂或压缩机修理厂----------------------------(37)实情教学五观察窗式空调器的通风循环系统-------------------------------(37)实情教学六电冰箱的现场检查-------------------------------------------------(38)第三部分电冰箱故障的检查方法-------------------------------------------(39)第四部分电冰箱典型故障的分析与排除---------------------------(47)1电子专业实训教材第五部分空调器故障的检修方法---------------------------------------------(56)第六部分空调器典型故障分析与排除---------------------------------------(63)第七部分常用资料附录附录一电冰箱、空调器考核评分表----------------------------------------(69)附录二制冷工程常用单位换算----------------------------------------------(70)附录三制冷剂饱和热力性质表----------------------------------------------(73)附录四部分电冰箱压缩机的参数-------------------------------------------(81)附录五电冰箱的英文标记和符号释义-------------------------------------(90)第一部分电冰箱、空调器实训项目2电子专业实训教材技能训练一涨扩喇叭口(一)实习目的熟悉切、扩工具,并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循环实验指导书(1)一、实验名称:单级压缩无回热制冷循环实验二、实验的基本理论基础:本制冷循环实验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消耗的机械能(由电能转换),转换成一定量的热能,并实现热量的转移,达到制冷的目的。

本实验还涉及到工质的压力、温度、比容、焓等热力学状态参数。

因此参与实验的人员应具有以上相应的基本知识。

三、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具体体现和运用,熟悉和掌握有关热力学状态参数。

四、实验装置的原理及操作1、实验装置图一为本实验的装置原理图图一图中各温度测量名称如下:(1)压缩机吸气温度(2)压缩机排气温度(3)冷凝温度(冷凝器出口制冷剂液体温度)(4)节流前制冷剂温度(5)节流后制冷剂温度(蒸发温度)(6)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蒸发温度(7)冷却水进口温度(8)冷却水出口温度装置面板上除有上述8个温度数显仪表外,还有制冷压缩机输入功率数显表、蒸发器电加热功率数显表、制冷剂流量数显表、冷却水流量数显表、冷凝压力(排气压力)和蒸发压力(吸气压力)数显表。

2、装置制冷循环过程装置系统中以R134a为工质(制冷剂),本实验制冷剂按图中箭头方向循环,低于环境温度的的制冷剂蒸发经压缩机压缩后温度和压力均提高,进入冷凝器与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放出凝结潜热成为高于环境温度的液体,液体经电磁阀B 和视液镜,最后通过节流阀,压力下降,温度降低(大大低于环境温度),进入蒸发器吸收气化热量(热量由电加热器提供)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蒸汽通过回热器(此时回热器不起回热交换作用,只作为通路使用)后,再被制冷压缩机吸入,完成制冷循环。

3、实验操作步骤参与实验人员应严格按操作步骤操作,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1)将“开关机”按钮置于“关机”处后,插上电源。

(2)按顺时针方向将冷却水流量计下方手动调节阀调至零位(旋不动为止),接通冷却水,按逆时针方向调节手动调节阀,使流量计浮子处于中间位置。

(3)将循环种类切换按钮按至“无回热”位置。

(4)将电加热旋钮按逆时针方向旋至零位(旋不动为止)(5)按动开机按钮启动压缩机。

(6)观察吸气压力表,调节电加热旋钮,使吸气压力控制在0.2Mpa-0.3Mpa范围内(绝对)。

同时观察排气压力表调节冷却水手动调节阀,使排气压力控制在0.8-1Mpa范围内(绝对)。

实验结束后,将“开关机”按钮按至“关机”位,即停止运行,然后将电加热及冷却水调节纽旋至零位,最后切断水源。

五、数据记录:在运行稳定10~20分钟后记录数据1、R134a的压—焓图图二为R134a的压—焓图在压焓图上已知某状态的压力和温度均可查得该点的其它状态参数如比容、焓、熵等。

2、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图三为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图三图中:1点为吸气状态点2点为排气状态点3点为冷凝器出口状态点4点为节流前状态点5点为节流后状态点6点为蒸发器出口状态点3、由R134a的压—焓图查各状态点的焓值4、数据处理P5、误差分析(1)在循环稳定运行情况下,理论上蒸发器中制冷剂吸收的气化热量即制冷量Q0应来自外界的电加热量N j,即应有Q0 =N j但由于传热过程的热损失,因此Q0与Q j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其误差为: △1= (N j - Q0)/ Q0×100%(2)理论上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即Q G应来自于制冷剂放出的凝结热量即Q K,应有:Q K =Q G但由于传热过程的热损失, Q K与Q G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其误差为:△2= (Q K– Q G)/ Q G×100%(3)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能量守恒,带进系统的能量应等于系统带出能量,即应有:N j+Np= Q G但由于向空气中散发的热量,故存在一定的误差,其误差为:△ 3= (N j+Qp- Q G)/ Q G×100%附:R134a的温度—饱和压力对应关系表制冷循环实验指导书(2)一、实验名称:单级压缩有回热与无回热制冷循环对比实验二、实验的基本理论基础:本实验是建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工程传热学基本理论和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参与实验的人员具有上述相应的基本知识。

三、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单级压缩有回热与无回热制冷压缩机两种不同的热力循环的经济效果,了解换热器(回热器)的使用对提高热力循环经济性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了解掌握、熟悉工质的相关热力参数测量、显示、采集及处理的基本方法。

四、实验装置及操作1、实验装置图一为本实验的装置原理图图一图中各温度测量名称如下:(1)压缩机吸气温度(2)压缩机排气温度(3)冷凝温度(冷凝器出口制冷剂液体温度)(4)节流前制冷剂温度(5)节流后制冷剂温度(蒸发温度)(6)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蒸发温度(7)冷却水进口温度(8)冷却水出口温度装置面板上除有上述8个温度数显仪表外,还有制冷压缩机输入功率数显表,蒸发器电加热功率数显表,制冷剂流量数显表,冷却水流量数显表,冷凝压力(排气压力)和蒸发压力(吸气压力)数显表。

2、实验操作步骤参与实验人员应严格按操作步骤操作,以避免事故的发生(1)无回热循环操作先进行无回热循环操作的实验a、检查“开关机”按钮,使之处于“关机”状态后,插上电源插头;b、将冷却水流量计下方手动调节阀调至零位(顺时针方向旋不动为止);c、接通冷却水,调节冷却水调节阀,使流量计浮子处于中间某一位置;d、将循环种类切换按钮换至“无回热”位置;e、将电加热旋钮按逆时针方向旋至零位(旋不动为止);f、按动开机按钮,启动制冷压缩机;g、观察吸气压力表,调节电加热旋钮,使吸气压力控制在0.2Mpa-0.1Mpa范围内(绝对)。

同时观察排气压力表调节冷却水手动调节阀,使排气压力控制在0.8-1Mpa 范围内(绝对)。

(2)有回热循环操作无回热循环实验结束后,再进行有回热热循环实验a、在运行状态下,按下循环切换按钮使之处于有回热位置;b、重复上述(1)g操作,使吸气压力和排气压力与无回热循环实验记录相同,待稳定后记录数据。

四、关机操作按下“开关机”按钮,使之处于“关机”状态即可停止运行,将电加热旋钮及冷却水调节旋钮处于零位,然后断开水源。

五、数据记录对无回热循环和有回热循环,分别按下表记录各自相应的数据。

六、循环的压—焓图及焓值的查取:1、p—h图,图二为循环在p—h图上的表示:图二无回热循环与有回热循环各点异同分别按无回热循环与有回热循环,利用R134a的压—焓图查取各自循环的各点状态焓值对回热循环,应存在如下关系:h1-h6= h3-h4注:可能有一定误差,这是由于测量数据之差取及焓值查取引起的累计误差。

七、数据处理根据制冷剂R134a的热力性质特点,在冷凝压力、蒸发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回热循环的制冷系数应大于无回热循环时的制冷系数。

能量平衡实验指导书(3)一、实验名称:热力系统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实验——(1)全系统能量平衡(2)冷凝器能量平衡(3)回热器能量平衡(4)蒸发器能量平衡二、实验的基本理论基础:本实验以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为实体硬件模型,改系统建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工程传热学基本理论基础上,同时涉及到压缩机制冷循环的基本理论。

在实验过程中需测量、读取或查取系统循环工质的压力、温度、比容、比焓等热力学状态参数,因此参与实验人员需要具备上述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具体体现和应用,熟悉和掌握有关热力学状态参数的测量、数据的采集、显示、查取的基本方法。

了解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的基本构成,了解和掌握热力系统能量平衡前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四、实验装置的原理及操作1、实验装置图一为本实验的装置原理图图一中各温度测量名称如下:(1)压缩机吸气温度(2)压缩机排气温度(3)冷凝温度(冷凝器出口制冷剂液体温度)(4)节流前制冷剂温度(5)节流后制冷剂温度(6)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蒸发温度(7)冷却水进口温度(8)冷却水出口温度图一装置面板上除有上述8个温度数显仪表外,还有制冷压缩机输入功率数显表,蒸发器电加热功率数显表,制冷剂流量数显表,冷却水流量数显表,冷凝压力(排气压力)和蒸发压力(吸气压力)数显表。

2、装置制冷循环过程该循环以R134a为工质(制冷剂),在运行过程中,制冷剂按图中箭头方向进行这个循环。

制冷剂蒸汽经压缩机耗功压缩后,温度压力均提高。

制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后与外界提供的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则制冷剂凝结为液体。

在冷凝器中制冷剂放出的热量应与冷却水吸收的热量平衡。

自冷凝器中排出的液体进入回热器,继续放出热量被从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蒸汽吸收。

在回热器中制冷剂液体放出的热量与制冷剂蒸汽吸收的热量平衡。

从回热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经节流阀节流降温降压后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制冷剂吸收外界提供的电加热量,蒸发成蒸汽,该制冷剂蒸汽而后进入回热器与从冷凝器出来液体进行热交换,温度继续提高后自回热器中排出被压缩机吸入,完成一个循环。

在蒸发器中,制冷剂吸收的气化热量应与电加热量平衡。

分析系统循环全过程,压缩机消耗的能量与电加热器提供的能量之和应与冷却水带走的能量相平衡。

3、实验操作步骤(1)将“开关机”按钮置于“关机”处后,插上电源插头。

(2)按顺时针方向将冷却水流量计下方手动调节阀调至零位(旋不动为止),接通冷却水,按逆时针方向调节手动调节阀,使流量计浮子处于中间位置。

(3)将循环种类切换按钮按至“有回热”位置。

(4)将电加热旋钮按逆时针方向旋至零位(旋不动为止)。

(5)按动“开关机”按钮启动压缩机。

(6)观察吸气压力表,调节电加热旋钮,使吸气压力控制在0.1Mpa-0.2Mpa 范围内(绝对)。

同时观察排气压力表调节冷却水手动调节阀,使排气压力控制在0.8-1Mpa 范围(绝对)。

实验结束后,将“开关机”按钮按至“关机”位,即停止运行,然后将电加热及冷却水调节纽旋至零位,最后切断水源。

五、数据记录:在运行稳定15~20分钟后记录数据1、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图二为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图 二图中:1点为吸气状态点(回热器出口蒸汽状态);2点为排气状态点(冷凝器出口蒸汽状态);3点为冷凝器出口状态点;(回热器进口液体状态)4点为节流前状态点(回热器出口液体状态);5点为节流后状态点(蒸发器进口状态);6点为蒸发器出口状态点(回热器进口蒸汽状态);6、由R134a的压—焓图查各状态点的焓值451634二、能量平衡计算1、全系统能量平衡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对整个实验系统有:N p+N j=Q G注:N p为压缩机功率,N j为电加热功率,Q g为冷却水带走热量。

其中Q G=GC p(t8-t7)1000/3600 [ W]水的比热取C p=4.18KJ/(kg*k)由于数据读取及计算误差△1= (N j+Np- Q G)/ Q G×100%2、冷凝器能量平衡以冷凝器作为局部分析系统制冷剂放出热量Q K=冷却水吸收(带走)的热量Q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