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非共沸混合制冷循环的系统性能实验指导介绍模板

合集下载

制冷循环系统性能优化与实验研究

制冷循环系统性能优化与实验研究

制冷循环系统性能优化与实验研究1.介绍制冷循环系统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商业和家庭设施的技术。

冷却过程中,系统通过循环制冷剂来吸收热量,将热量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制冷循环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和实验研究,以提高其效率和节能性,同时降低运行成本和环境影响。

本文将介绍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优化和实验研究方法。

2.制冷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制冷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制冷剂直接或间接地吸收热量,将热量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实现冷却的目的。

制冷循环系统通常由五个主要组件组成: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和制冷剂。

这些组件一起工作,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将制冷剂从压缩机压缩,冷凝在冷凝器中,通过膨胀阀膨胀,最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吸收热量。

这个过程不断循环,直到达到所需要的冷却效果。

3.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优化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优化是提高系统效率和节能性的关键。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优化:3.1 压缩机的选择和调节压缩机是制冷循环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其选型和调节对系统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型号和调节压缩机运行参数,达到优化系统性能的目的。

例如,采用具有高效率和稳定性能的压缩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节压缩机出入口压力、温度和电流等参数,以降低系统能耗和运行成本。

3.2 冷凝器的设计和维护冷凝器是制冷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件之一,其设计和维护对于系统温度控制和能量转移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通过控制冷凝器的温度和流量,调节系统工作状态,提高系统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冷凝器的清洗和保养,以保证其长期高效运行。

3.3 膨胀阀的调节和维护膨胀阀是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对于系统的蒸发效率和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可以通过调节膨胀阀的开度和压力,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速度,以提高系统的能效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对膨胀阀的清洁和维护,以避免故障和性能衰减。

非共沸混合制冷循环的系统性能实验指导书

非共沸混合制冷循环的系统性能实验指导书

非共沸制冷体系运行试验指点书试验项目名称:非共沸制冷体系运行开出试验类别:分解性所属课程:制冷道理与装备本项目试验学时数:2(请求必做)编制人:李改莲一.试验目标懂得非共沸分凝轮回制冷体系的构成;控制载冷剂体系中冷量是若何实现的,以及制冷道理的应用.进步应用所学常识的才能.剖析息争决问题的才能.二.试验场地制冷与空调体系试验室三.重要试验装备及解释.仪器.材料.对象非共沸分凝轮回制冷体系(冷却液轮回泵)分解试验装备及配套电源等.图1 非共沸分凝制冷体系道理图A-紧缩机 B-分凝器 C-集管 D-组合换热器 E-气液分别器 F-湿润过滤器 G-毛细管ⅠH-气液分别器I-毛细管ⅡJ-气液分别器 K-毛细管Ⅲ L-毛细管ⅣM-蒸发器 N-卸荷阀 O-膨胀容器 P-限流管图2 非共沸分凝制冷轮回装备(恒温冷却槽)装备参数:四.根本内容与步调.请求(一)根本内容1.试验开端之前,熟习试验装配各个部分,测试内心装配及要调节的部件,做好其它预备工作.细心研读试验装配图,懂得各个部件的感化.2.熟习制冷主机及载冷剂体系.(二)开机前的检讨预备工作1.检讨制冷机组电源是否接通,电压是否正常.2.检讨载冷剂是否添加,若未添加需即时添加必定量,并检讨其流淌环路是否疏浚,做到不泄露.(三)开机及运行操纵合上总电源电闸,接通电源,在控制屏上设定好运行模式及各参数的设定.1.开动载冷剂磁力搅拌泵:2.开启电源开关,启动紧缩机,留意不雅察紧缩机预热器是否运行.;3.全部体系周全巡查一次,不雅察各运行参数及运转情形有无平常.(四)停机操纵1.正常停机五.试验成果请求1.熟习各体系装备2.描写复叠制冷体系的构成3.描写轮回泵流程4.测定紧缩机系吸.排气压力;5.测定载冷剂进.出口温度,开机到稳固工作时光;67.将成果制成表格.剖析机组机能的重要身分.六.考察内容与方法(一)考察内容1.试验时代的考勤;2.分解应用理论常识剖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才能等;3.试验成果:试验陈述等.(二)考察方法1.教室成绩(考察内容中1.2项);2.试验陈述成绩;3.考察成绩计入课程期末成绩中.七.重要参考书目《制冷技巧》——时阳.中国轻工业业出版社《制冷道理与装配》——郑贤德.机械工业出版社《制冷紧缩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制冷道理与装备》——吴业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使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冰箱制冷循环的冷凝压力分析

使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冰箱制冷循环的冷凝压力分析

从表 4
表 6 同样 可 以 分 析
② 以露 点压 力为饱和温 度对应 的压
得到

当控 制 压 力 (冷 凝 压 力 )

力为控制压 力时
COP


可 以获得较高的

取饱和温 度 5 4

4 ℃
对应的露点

同时冷凝 器 的换热量 减 少

换热
压 力时 压 缩 机 理 论 功 率 冷 凝 器 放 热 功 率 压 比 排 气温 度 等
0 7/ 3 0
1 4 737
少 提 高 系统 的 C O P

同时冷凝
看出 :
0 0 6/ 4
. .
R 290/ 600 R
a
的 摩 尔 配 比在 0


5/ 5 0

器 的放 热 量 也 减 少 对 相 同换 热



曲线 的 重 合 度较高
可 以 很好
面积而言

换 热效 果 更 好


的替 代


2

杨 洋 非共 沸 混 合


西 质 合 理 的 比 较 标 准[M 】 安

西 安 交通 大 学 1 9 9 6

5
与表
7
a
对比

可 以分 析

3
张 金 明 等 非共 沸 混 合 工 质 与 纯 质 制 冷循 环 的合理

比 较标
R 2 90/ 600 R
的 配 比在 0
6/ 4 0

准 [J 】 国 工 程 热 物 理 第七 界 年 会 会 议 文 中 集 1 9 9 1 阴 建 民 刘 志 刚 刘 成 定 对 臭 氧层 无 破 坏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实验一、实验目的:1. 演示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工作原理,观察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和现象;2. 熟悉制冷、制热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3. 进行制冷、制热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二、实验装置演示装置由全封闭压缩机、热交换器1、热交换器2、浮子节流阀、手动换向阀及管路等组成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由转子流量计及换热器内盘管等组成水换热系统,还设有温度、压力、电流、电压等测量仪表。

制冷工质采用低压工质R11。

装置的原理如图1、2、3所示。

当系统做制冷(制热)循环时,换热器1为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2为冷凝器(蒸发器)。

面板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1制冷(制热)循环演示装置原理示意图图2 制冷循环演示装置原理示意图电流表排气压力表排气压力表图3 制热循环演示装置原理示意图图4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控制面板示意图三、操作步骤1. 制冷循环演示(1) 将手动换向阀调至A1、A2全开,B1、B2全关位置;(2) 打开连接演示装置的供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阀门适当调节蒸发器、冷凝器水流量;(3) 开启压缩机,观察工质的冷凝、蒸发过程及现象;(4) 待系统运行稳定后,即可记录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器压力,冷凝器和蒸发器进、出口水温参数。

2. 热泵循环演示(1) 将手动换向阀调至B1、B2全开,A1、A2全关位置; (2) 类似上述(2)、(3)、(4)操作步骤并记录全部参数。

四、制冷(热泵)循环的热力计算1. 当系统为制冷循环时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2111t t C G Q p -= [kW] 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4322t t C G Q p -= [kW] 压缩机功率为:UI N = 热平衡误差为:%100)(1211⨯--=∆Q N Q Q制冷系数为:NQ 11=ε 2. 当系统为热泵循环时换热器1的制热量为:)(1211t t C G Q p -'=' [kW]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3422t t C G Q p -'=' [kW] 压缩机功率为:UI N = 热平衡误差为:%100)(1212⨯'+'-'=∆Q N Q Q 制热系数为:NQ 12'=ε 以上各式中2211,,G G G G ''和为换热器1和换热器2的水流量[kg/s]。

实验4-制冷机性能实验

实验4-制冷机性能实验

制冷机性能实验台一、实验装置概述本实验台是我厂首创高效低耗的热泵型空调及制冷换热实验装置。

功能齐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无噪声、结构新颖。

它由制冷循环,水循环和空气换热系统所组成,可进行直流式空调过程演示实验,制冷压缩机性能实验和表冷器、换热器性能实验。

二、实验操作一、直流空调过程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演示直流式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2、熟悉空气参数的调节方法3、掌握表冷器冷却能力的测定方法4、进行热工测量及计算的训练。

(二)实验原理:直流空调实验可分夏季空气处理状态及冬季空气处理状态实验。

1.夏季处理过程:新风由调节门、低噪音风机进入风道,经过表冷器冷却去湿达到机器露点后,再经过再加热器加热至所需送风状态达到空调段,在空调段吸热吸湿后排出。

2.冬季处理过程:新风由调节门、低噪音风机进入风道,在预加热段对空气进行等湿加热,通过加湿器对空气绝热加湿,再经过再加热器或换热器加热至所需送风状态达到空调段,在空调段放热后排出。

对空气参数的测定是在具有代表性的通道断面上设置干、湿球热电偶温度计,分别测定断面上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本实验可对空气进行:1.等湿加热:电热器或表面式热水器处理空气。

2.冷却处理:①等湿处理:用表冷器降低空气温度但高于空气露点温度。

②去湿冷却处理:用表冷器降低空气温度使低于空气露点温度。

③等温加湿:含湿量增加,温度近似不变。

在实验中,制冷压缩机组通过板式换热器对冷冻水制冷后,由水泵将冷冻水注入表冷器与空气进行冷量交换来模拟夏季空气处理状态。

模拟冬季空气处理状态时,可参见制冷压缩机的实验步骤。

由于冷冻水在表冷器中与空气进行冷量交换,由此可以计算表冷器的冷却能力。

(三)、操作步骤1、启动风机,利用风门调节风量。

2、启动加湿器(注意:不得在无水的情况下给加湿器加电)。

3、启动水泵Ⅰ、水泵Ⅱ,调节水流量使板换Ⅱ水流量400L/h;使板换Ⅰ水流量100L/h,(如实验时出现冻结则应加大水流量)。

中央空调系统性能实验指导书

中央空调系统性能实验指导书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名称:中央空调系统运行开出实验类别:综合性所属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空调用制冷技术本项目实验学时数:2(要求必做)编制人:李改莲一、实验目的了解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掌握常规空调系统中冷量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制冷原理的应用。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场地制冷与空调系统实验室三、主要实验设备及说明、仪器、材料、工具中央空调综合实验设备及配套电控柜等。

图1 中央空调系统原理图图2 实验设备实物四、基本内容与步骤、要求(一)基本内容1、实验开始之前,熟悉实验装置各个部分,测试仪表装置及要调节的部件,做好其它准备工作。

仔细研读实验装置图,了解各个部件的作用。

2、熟悉中央空调系统、送风、回风、新风系统。

空调箱原理等。

3、熟悉制冷主机及冷冻水系统、末端(风机盘管)系统。

(二)开机前的检查准备工作1、查看中央空调机组电源是否接通,电压是否正常。

2、查看冷冻、冷却两个水系统是否满水,若未充满水时需补水到满水状态。

3、检查压缩机的油面:1/8~3/8(以开机为准)。

4、检查压缩机的油加热:A、第一次开车(间隔较长时间的断电后)必须严格按规定预先加热24小时以上(加热时需打开吸气阀);B、每天开车前的油温在40~50℃,手摸加热器须发烫。

(三)开机及运行操作合上总电源电闸,接通电源,在控制屏上设定好运行模式及各参数的设定。

1、开动冷却、冷冻水泵:A、要求进出口压力差0.05Mpa 左右,水压要稳定;B、观察进出口的温差,冷却水进口温度<40℃;C、视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开启冷却塔风机。

2、水系统启动后,注意观察水量、水压、水温等是否正常,泵和电机运转有无异常声音,如有,应立即停泵检查。

3、打开压缩机的吸、排气阀门:A、先松开夹兰稍许,全开到底,然后倒关1/2圈左右,使三通阀全开;B、旋紧夹兰,上紧阀盖,以防阀门泄漏。

4、打开供液阀。

5、接通380V主电源。

制冷技术实验报告[1]

制冷技术实验报告[1]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演示制冷(热泵)循环系统工作原理,观察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和现象。

2.熟悉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

3.进行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二、实验装置演示装置由全封闭压缩机、换热器1、换热器2、浮子节流阀、四通换向阀及管路等组成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由转子流量计及换热器内盘管等组成水系统;还设有温度、压力、电流、电压等测量仪表。

制冷工质采用低压工质R11。

装置原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当系统作制冷(热泵)循环时,换热器1为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2为冷凝器(蒸发器)。

图1装置原理示意图三、操作步骤1.制冷循环演示1)将四通换向阀调至“制冷”位置。

图2 循环流程图2)打开连接演示装置的供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阀门适当调节蒸发器、冷凝器水流量。

3)开启压缩机,观察工质的冷凝、蒸发过程及其现象。

4)待系统运行稳定后,即可记录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进,出口温度及水流量等参数。

2.热泵循环演示1)将四通换向阀调至“热泵”位置。

2)类似上述2)、3)、4)步骤进行操作和记录。

[注] 实验结束后,首先关闭压缩机,过一分钟后再关闭供水阀门。

四、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热力计算1.当系统作制冷运行时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Q 1 = G 1 • C p (t 1 - t 2) [kw] 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Q 2 = G 2 • C p (t 3 - t 4) [kw] 制冷系数为:NQ 11=ε2.当系统作热泵运行时换热器1的制热量为:Q ′1 = G ′1 • C p (t 2 – t 1) [kw] 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Q ′2 = G ′2 • C p (t 4 – t 3) [kw]供热系数为:NQ 12′=ε以上各式中:G1 ,G ′1 和G2 ,G ′2 —换热器1和换热器2的水流量 [kg/s] t1 ,t2和t4 ,t3 —换热器1和换热器2水的进、出口温度 [℃] Cp —水的定压比热,Cp=4.1868KJ/kg •℃ N —压缩机轴功率 [kw]1000IV N ⋅=η [kw] 式中:η—电机效率(由指导教师给出) V—电压 [V] I—电流 [A]五、注意事项为确保安全,切忌冷凝器不通水或无人照管情况下长时间运行。

《制冷技术》实验指导书

《制冷技术》实验指导书

制冷技术实验指导书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实验一食品冷藏库制冷设备现场教学学时数:2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氟利昂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2.了解制冷系统主要设备的外形和结构3.了解制冷系统主要工作原理。

(二)实验项目内容1.压缩机的外部结构和管道连接2.制冷热交换器的类别、结构和管道连接3.制冷辅助设备的结构和管道连接(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制冷压缩机、风冷式冷凝器、高压贮液筒、干燥过滤器、视液镜、电磁阀、热力膨胀阀、蒸发器(冷风机)、电气控制箱。

制冷原理图参考图1。

(四)实验室名称气调库实验室。

图1 气调库制冷系统原理图制冷压缩机:制冷(剂)循环的动力源泉。

冷凝器:冷却过热制冷剂,使过热气态制冷剂相变为液态制冷剂。

高压贮液器:存储缓冲制冷剂,其容量应能够容纳制冷系统所有制冷剂(液态)。

干燥过滤器:过滤杂质,吸收氟利昂内水分(防止冰堵)。

视液镜:观察液态制冷剂的流动状态,也可带指示制冷剂含水量的功能。

电磁阀:控制制冷系统低压蒸发部分的制冷剂供液与否。

热力膨胀阀:节流装置,它是根据干式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度的大小来控制制冷剂流量大小的。

蒸发器:换热器,蒸发器表面温度比库内空气温度低10℃左右(常规设计)。

因此可将库内的空气温度保持在设定值。

温控:温度控制器,检测库内温度,与设定值比较,然后控制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达到控制库温的作用。

高低压控制器(SP):HP>:高压控制,当冷凝压力超过设定值,高压控制器动作,切断压缩机电源并自锁,保护压缩机,需人工手动复位后,才能重新启动压缩机;LP<:低压控制,当蒸发压力低于设定值,低压控制器动作,切断压缩机电源,当蒸发压力回升后,自动复位,重新启动压缩机。

本冷库制冷系统的自动运行:1、温控检测库温,当库温高于设定值,温控开启电磁阀,向蒸发器供液,蒸发器内压力开始升高;2、当蒸发压力升高至低压控制器设定值后,低压控制器闭合,压缩机运转,冷库进入降温工作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共沸制冷系统运行实验指导书
欧阳光明(2021.03.07)
实验项目名称:非共沸制冷系统运行
开出实验类别:综合性
所属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
本项目实验学时数:2(要求必做)
编制人:李改莲
一、实验目的
了解非共沸分凝循环制冷系统的组成;掌握载冷剂系统中冷量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制冷原理的应用。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场地
制冷与空调系统实验室
三、主要实验设备及说明、仪器、材料、工具
非共沸分凝循环制冷系统(冷却液循环泵)综合实验设备及配套电源等。

图1 非共沸分凝制冷系统原理图
A-压缩机 B-分凝器 C-集管 D-组合换热器 E-气液分离器 F-干燥过滤
器 G-毛细管ⅠH-气液分离器
I-毛细管ⅡJ-气液分离器 K-毛细管Ⅲ L-毛细管ⅣM-蒸发器 N-卸荷
阀 O-膨胀容器 P-限流管
图2 非共沸分凝制冷循环设备(恒温冷却槽)
设备参数:
四、基本内容与步骤、要求
(一)基本内容
1、实验开始之前,熟悉实验装置各个部分,测试仪表装置及要调节的部件,做好其它准备工作。

仔细研读实验装置图,了解各个部件的作用。

2、熟悉制冷主机及载冷剂系统。

(二)开机前的检查准备工作
1、查看制冷机组电源是否接通,电压是否正常。

2、查看载冷剂是否添加,若未添加需即时添加一定量,并检查其流动环路是否畅通,做到不泄漏。

(三)开机及运行操作
合上总电源电闸,接通电源,在控制屏上设定好运行模式及各参数的设定。

1、开动载冷剂磁力搅拌泵:
2、开启电源开关,启动压缩机,注意观察压缩机预热器是否运行。


3、整个系统全面巡视一次,观察各运行参数及运转情况有无异常。

(四)停机操作
1、正常停机
五、实验成果要求
1、认识各系统设备
2、描述复叠制冷系统的组成
3、描述循环泵流程
4、测定压缩机系吸、排气压力;
5、测定载冷剂进、出口温度,开机到稳定工作时间;
67、将结果制成表格、分析机组性能的主要因素。

六、考核内容与方式
(一)考核内容
1、实验期间的考勤;
2、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3、实验成果:实验报告等。

(二)考核方式
1、课堂成绩(考核内容中1、2项);
2、实验报告成绩;
3、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期末成绩中。

七、主要参考书目
《制冷技术》——时阳、中国轻工业业出版社
《制冷原理与装置》——郑贤德。

机械工业出版社
《制冷压缩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制冷原理与设备》——吴业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