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热泵循环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实验八 制冷制热循环

实验八  制冷制热循环

实验八 制冷制热循环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2、针对家用空调器和冰箱,定量计算与分析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和制热循环的供热系数;3、了解制冷与制热设备。

二、实验基本原理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是在逆卡诺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的循环和逆卡诺循环是有区别的。

对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制热循环),主要区别在于:用节流膨胀设备代替了逆卡诺循环中的膨胀机;压缩机主要工作在过热蒸气区;传热是在接近等压情况下的有温差的传热过程。

下面的图1的温熵图表明了蒸气压缩式的理论制冷循环(制热循环)与逆卡诺循环的区别。

ST 1234T k T 0∑wTST kT 0122'33'44'T e,c图1 理论制冷循环(制热循环)同逆卡诺循环的区别在逆卡诺循环中,循环是按照1-2-3-4-1的过程进行的,由等熵就绝热压缩过程(1-2)、等温压缩放热过程(2-3)、等熵绝热膨胀过程(3-4)、等温膨胀吸热过程(4-1)组成。

K T 表示放热温度,0T 表示吸热温度。

在理论制冷循环中,循环也是按照1-2-2-3-4-1的过程进行的,循环的大部分是在制冷剂的两相区内完成,压缩过程在过热蒸气区内完成(认为是等熵压缩);放热过程由于实际冷凝器的特点简化成等压的放热过程;制冷剂放热后变成液体状态,有时还有一定的过冷(图1的右图中的3点),由于用节流设备代替了膨胀机,所以3到4是一个熵增的节流过程;最后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完成等温膨胀吸热过程。

由于循环的吸热和放热大部分是在两相区内完成的,在两相区内等压线和等温线是重合的,因此定义蒸发器中的压力为蒸发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为蒸发温度;定义冷凝器中的压力为冷凝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为冷凝温度。

表示制冷剂状态参数的图线有几种。

前面分析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时,使用的是制冷剂的温熵图。

此图中热力过程线下面的面积为该过程所收受的热量,很直观,便于分析比较。

但是,由于定压过程的吸热量、放热量以及绝热压缩过程压缩机的耗功量都可用过程初、终状态的比焓计算,所以,进行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时,常采用压焓图。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实验一、实验目的:1. 演示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工作原理,观察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和现象;2. 熟悉制冷、制热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3. 进行制冷、制热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二、实验装置演示装置由全封闭压缩机、热交换器1、热交换器2、浮子节流阀、手动换向阀及管路等组成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由转子流量计及换热器内盘管等组成水换热系统,还设有温度、压力、电流、电压等测量仪表。

制冷工质采用低压工质R11。

装置的原理如图1、2、3所示。

当系统做制冷(制热)循环时,换热器1为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2为冷凝器(蒸发器)。

面板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1制冷(制热)循环演示装置原理示意图图2 制冷循环演示装置原理示意图电流表排气压力表排气压力表图3 制热循环演示装置原理示意图图4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控制面板示意图三、操作步骤1. 制冷循环演示(1) 将手动换向阀调至A1、A2全开,B1、B2全关位置;(2) 打开连接演示装置的供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阀门适当调节蒸发器、冷凝器水流量;(3) 开启压缩机,观察工质的冷凝、蒸发过程及现象;(4) 待系统运行稳定后,即可记录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器压力,冷凝器和蒸发器进、出口水温参数。

2. 热泵循环演示(1) 将手动换向阀调至B1、B2全开,A1、A2全关位置; (2) 类似上述(2)、(3)、(4)操作步骤并记录全部参数。

四、制冷(热泵)循环的热力计算1. 当系统为制冷循环时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2111t t C G Q p -= [kW] 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4322t t C G Q p -= [kW] 压缩机功率为:UI N = 热平衡误差为:%100)(1211⨯--=∆Q N Q Q制冷系数为:NQ 11=ε 2. 当系统为热泵循环时换热器1的制热量为:)(1211t t C G Q p -'=' [kW]换热器2的换热量为:)(3422t t C G Q p -'=' [kW] 压缩机功率为:UI N = 热平衡误差为:%100)(1212⨯'+'-'=∆Q N Q Q 制热系数为:NQ 12'=ε 以上各式中2211,,G G G G ''和为换热器1和换热器2的水流量[kg/s]。

制冷实验讲义

制冷实验讲义

《制冷原理与设备》实验指导书目录二、制冷压缩机性能实验三、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四、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实验五、制冷设备电气排故实验(一)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结构、组成见图1所示,换热器为表冷器(风机盘管的换热器,风冷的翅片冷凝器)。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1.循环水泵;2.转子流量计;3.过冷器;4.表冷器;5.实验台支架;6.吸入段;7. 整流栅;8.加热前空气温度;9. 表冷器前静压;10.U形差压计;11. 表冷器后静压;12.加热后空气温度;13.流量测试段;14.孔板;15.引风机;16.倾斜管压力计;17.控制测试仪表盘;18.水箱1.表冷器几何尺寸表1 表冷器几何尺寸铝串片尺寸(mm)片距b(mm)基管直径dw/dn(mm)迎风面积Fy(m2)散热面积F(m2)最窄通风面积f(m2)热水流通面积fˊ(m2)20043 2.0 10/8 0.04 0.885 0.026 1.256×10-52.水箱电加热器总功率为4.5kW,分三档控制,三档功率分别为1.5kW;3.空气温度和热水温度用K型热电偶测量;4.空气流量用孔板配倾斜式微压计测量;5.空气通过换热器的流通阻力,在换热器前后的风管上设静压测嘴,配倾斜式微压计测量;热水通过换热器的流通阻力,在换热器进出口处设阻力测嘴,配压力表和U型管测量。

6.热水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量。

(二)实验步骤1.联接电源(220V,四线,50H Z,5kW);2.向电热水箱内注水至水箱净高5/6处;3.用耐压胶管连接换热器进出口处的阻力测嘴和差压计的管口;4.连接倾斜式微压计及其相应的接口;5.工况调节(1)全开水箱电加热器开关,待水温接近试验温度时,打开水泵开关,利用水泵出口阀门调节热水流量;(2)视换热器情况,调节水箱电加热器功率(改变加热器投入,并利用调压器改变第三组加热器工作电压),使热水温度稳定于试验工况附近。

6.停机注意事项(1)先关闭全部电热器开关;(2)十分钟后关闭水泵和风机开关;(3)最后切断电源。

《制冷技术》指导书及报告

《制冷技术》指导书及报告

《制冷技术》指导书及报告1、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2、单级压缩式热泵实验3、膨胀阀节流性能及蒸发器性能综合实验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7年3月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制冷系统的组成2.测定制冷机标准工况(或空调工况)下的制冷量Φ,功率P 和制冷系数ε。

(工况蒸发温度吸气温度冷凝温度过冷温度标准工况-15℃+15℃+30℃+25℃空调工况+5℃+15℃+40℃+35℃)3.分析影响制冷机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具有第二制冷剂的电量热器法。

它是间接测定产冷量的一种装置,即利用电加热器发出的热量来消耗产冷量。

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储液器干燥过滤器回热器图1 实验装置原理图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预习实验指导书,详细了解实验装置及各部分的作用,检查,熟悉个测试仪表的安装位置及所测参数的作用;了解和掌握制冷系统的操作规程;熟悉制冷工况调节方法。

2.启动制冷压缩机(1)检查电源,各点连接是否正常。

(2)检查制冷系统各阀门是否正常。

即压缩机排气阀必须打开,吸气阀处于开启状态。

工况电磁阀处于何种状态。

(3)启动制冷压缩机,并逐渐开启供液阀。

(4)检查制冷系统各部件运转情况。

即排气压力,吸气压力,蒸汽压力,油压是否正常。

3.量热器投入运行。

4.调节稳定工况(1)压缩机排气压力是通过改变冷凝器风量来调节。

吸气压力通过供给蒸发盘管的制冷剂流量来调节。

(2)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是通过改变供给第二制冷剂的功率来调节。

5.测定并记录数据(1)测定蒸发压力Pe,冷凝压力Pc,排气温度t3,再冷温度t6,节流阀后液温度t5,进蒸发器温度t1,,出蒸发器温度t2,吸气温度t4,室内环境温度t h,量热器内压力P并记录到下表中。

(2) 测读量热器的电功率N.(3) 用电压表及电流表测量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4) 待三次记录数据均在稳工况要求范围内,该工况测试即告结束。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01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01

制冷原理实验指导书李改莲聂雪丽胡春霞时阳郑州轻工业学院2004实验1 循环式空调过程实验一、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及测定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是将来自室外空气经热湿处理后送到空调房间,吸收余热余湿后全部排除室外,即系统的进风量等于排风量,G1=G d。

如图1-1(a)所示。

图1-1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实验要求:1.利用实验装置模拟室外环境,如上图(b)虚线框内,可模拟夏季室外环境。

2.把室外空气处理到某送风状态,调节一定风量进行运行测定。

3.测定计算各处理设备的耗能。

4.提出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的优缺点。

二、再循环式空气调节系统及测定再循环式空气调节系统是把来自空调房间的空气经热湿处理后再送回空调房间,而没有室外空气补入空调系统。

即空调房间和空气处理装置及送风、回风管路构成了一个循环系统。

如图1-3(a)所示。

图1-2再循环式空气调节系统实验要求:1.模拟夏季室内环境见上图(b)虚线框内。

选择空气处理方案,拟定室内空气状态参数,调节一定的风量进行测定。

2.计算各处理设备的耗能。

将处理过程在h-d 图上表示并说明。

三、回风式空气调节系统及测定由目前的实验我们知道,再循环式空调系统卫生条件差,而直流式空调系统在经济上又是不合理的。

它们都是在特殊要求下使用的。

为满足卫生要求,又较为经济合理,一般是采用回风式空调系统。

即把空调房间的一部分空气与室外的一部分新鲜空气混合经热湿处理后送到空调房间,如图1-3(a )所示。

图1-3回风式空气调节系统实验要求:1.模拟夏季室内环境,选择空气处理方案,拟定室内空气状态参数。

调节系统风量及新风百分比进行运行测定。

2.测定计算各处理设备的耗能。

3.根据实验装置试提出夏季空气处理方案,并在h-d 图上表示并加以说明。

四、计算说明电加热器、电加湿器电功率:)(W IV N =风机、制冷压缩机电功率:)(W IV N ϕcos =式中: I 、V —分别为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ϕcos —电机功率因数。

制冷循环实验指导书模板

制冷循环实验指导书模板

制冷循环实验指导书(1)一、实验名称: 单级压缩无回热制冷循环实验二、实验的基本理论基础: 本制冷循环实验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消耗的机械能( 由电能转换) , 转换成一定量的热能, 并实现热量的转移, 达到制冷的目的。

本实验还涉及到工质的压力、温度、比容、焓等热力学状态参数。

因此参与实验的人员应具有以上相应的基本知识。

三、实验目的: 经过本实验, 学生能够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熟悉和掌握有关热力学状态参数。

四、实验装置的原理及操作1、实验装置图一为本实验的装置原理图图一图中各温度测量名称如下:(1)压缩机吸气温度(2)压缩机排气温度(3)冷凝温度( 冷凝器出口制冷剂液体温度) (4)节流前制冷剂温度(5)节流后制冷剂温度( 蒸发温度)(6)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蒸发温度(7)冷却水进口温度(8)冷却水出口温度装置面板上除有上述8个温度数显仪表外, 还有制冷压缩机输入功率数显表、蒸发器电加热功率数显表、制冷剂流量数显表、冷却水流量数显表、冷凝压力( 排气压力) 和蒸发压力( 吸气压力) 数显表。

2、装置制冷循环过程装置系统中以R134a为工质( 制冷剂) , 本实验制冷剂按图中箭头方向循环, 低于环境温度的的制冷剂蒸发经压缩机压缩后温度和压力均提高, 进入冷凝器与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 放出凝结潜热成为高于环境温度的液体, 液体经电磁阀B和视液镜, 最后经过节流阀, 压力下降, 温度降低( 大大低于环境温度) , 进入蒸发器吸收气化热量( 热量由电加热器提供) 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 蒸汽经过回热器( 此时回热器不起回热交换作用, 只作为通路使用) 后, 再被制冷压缩机吸入, 完成制冷循环。

3、实验操作步骤参与实验人员应严格按操作步骤操作, 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1)将”开关机”按钮置于”关机”处后, 插上电源。

(2)按顺时针方向将冷却水流量计下方手动调节阀调至零位( 旋不动为止) , 接通冷却水, 按逆时针方向调节手动调节阀, 使流量计浮子处于中间位置。

制冷、热泵循环实验指导书

制冷、热泵循环实验指导书

制冷、热泵循环实验实验指导书河南理工大学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实验制冷、热泵循环实验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2实验要求:必修实验房间:安全楼520一、实验目的1.熟悉制冷和热泵循环系统工作原理,观察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和现象。

2.熟悉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

3.进行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二、实验内容本次试验主要内容是理解制冷(热泵)循环系统工作原理,熟悉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并确定制冷系数和供热系数。

三、仪器设备制冷(热泵)循环实验装置四、所需耗材无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实验装置由全封闭压缩机、换热器1、换热器2、浮子节流阀、四通换向阀及管路等组成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由转子流量计及换热器内盘管等组成水系R。

统;还设有温度、压力、电流、电压等测量仪表。

制冷工质采用低压工质11装置原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当系统作制冷(热泵)循环时,换热器1为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2为冷凝器(蒸发器)。

图1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原理图图2 制冷剂流向改变流程图六、实验步骤1.制冷循环1)将四通换向阀调至“制冷”位置,1,2关闭,3,4开。

2)打开连接装置的供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阀门适当凋节蒸发器凝器水流量。

3)开启压缩机,观察工质的冷凝、蒸发过程及其现象。

4)待系统运行稳定后,即可观察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进,出口温度及水流量等参数。

2.热泵循环1)将四通换向阀调至“热泵”位置,1,2开,3,4关闭。

2)类似上述2)、3)、4)步骤进行操作和记录。

七、实验结果处理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热力计算1、当系统作制冷运行时换热器1为蒸发器,制冷量:e p q t t C G Q +-=)(2111 [KW]1G --换热器1的水流量[kg/s],21,t t 换热器1内水的进、出口温度[℃] p C --水的定压比热,p C =4.868KJ/kg [℃]310)(0-⨯-=e e t t a q 换热器的热损失系数/1.0w a =℃,e q 较小,可忽略。

制冷实验指导

制冷实验指导

制冷原理与装置实验一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目的]1. 加深了解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

2. 学习测定压缩机性能的方法。

3. 通过实际测定制冷机运行参数以及计算,分析影响压缩机性能的因素。

[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为教学用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台。

该试验台采用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均采用对流式水换热器。

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通过输入电功率来测算。

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台的制冷循环系统见图1,图2为水循环系统简图。

图1制冷循环系统图图2 .水循环系统图1.压缩机,2.冷凝器,3.截止阀,4.干燥过滤器,5.过冷 1.压缩机,2.冷凝器,3.温度计,4.加热器,温度计,6.截流阀,7.蒸发器, 8.吸气温度计, 9.吸气 5.阀门, 6.水泵,7.蒸发器水箱, 8.溢流水箱, 压力表, 10.吸气阀, 11.排气阀, 12.排气压力表9.冷凝器水箱10.流量计,11.出水管13.排气温度计, 14.电流表,15.电压表[实验方法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学习实验指导书和安装使用说明书,详细了解实验台各部分的作用,掌握制冷系统的操作规程和制冷工况参数,熟悉各测试仪表的安装使用方法。

(2)启动水循环系统及制冷系统。

(3)按指导教师要求,参考安装使用说明书介绍的方法调节运行情况。

2. 进行测试:(1)待工况确定后,即可开始测试,测取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吸气温度、排气温度、过冷温度、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进、出水温度及它们的流量、压缩机的输入功率等参数。

(2)为提高测试准确度,要求在稳定的工况范围内,共测取三次数据,以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3)测试结束后,按使用说明书之规定停止系统工作。

[实验数据处理]1. 制冷量: 式中:Q1:蒸发器换热量,G 2——载冷剂流量(Kg/s )C p ——载冷剂的定压比热(Kj/Kg.c)t 1、t 2----载冷剂的进出口温度(℃)i 1----在规定吸气温度、吸气压力下制冷剂蒸发的焓值(Kj/Kg)i 7----在规定过冷温度下,节流阀前液体制冷剂的焓值(Kj/Kg)i 1----在实验条件下,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的焓值(Kj/Kg)i 6----在实验条件下,节流阀前液体制冷剂的焓值(Kj/Kg)v 1----压缩机实际吸气温度、吸气压力下制冷剂蒸汽的比容(M 3/Kg )v 1----压缩机规定吸气温度、吸气压力下制冷剂蒸汽的比容(M 3/Kg )2. 压缩机轴功率N=I ·V ·N(Kw)式中:I V 为封闭压缩机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N 为压缩机的效率取0.753. 制冷系数ε=Q/N4. 热平衡误差式中:Q2----冷凝器的换热量 ,G l ——冷凝器水流量(Kg/s )t 1、t 2----冷凝器水的进出口温度(℃)C p ----水的定压比热(Kj/Kg.℃)[思考题]分析影响制冷机性能的因素以及相应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热泵循环实验实验指导书
河南理工大学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实验制冷、热泵循环实验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2
实验要求:必修实验房间:安全楼520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制冷和热泵循环系统工作原理,观察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和现象。

2.熟悉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

3.进行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二、实验内容
本次试验主要内容是理解制冷(热泵)循环系统工作原理,熟悉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并确定制冷系数和供热系数。

三、仪器设备
制冷(热泵)循环实验装置
四、所需耗材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实验装置由全封闭压缩机、换热器1、换热器2、浮子节流阀、四通换向阀及管路等组成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由转子流量计及换热器内盘管等组成水系统;还设有温度、压力、电流、电压等测量仪表。

制冷工质采用低压工质
R。

11装置原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当系统作制冷(热泵)循环时,换热器1为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2为冷凝器(蒸发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