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人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塑造了一系列丰富生动和光彩照人的女性群像,成为各国人民百谈不厌的话题,受到了不同国度、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赞扬。

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了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她们不是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人类所有的世纪。

莎士比亚戏剧中一系列女性形象根据其创作时期的不同而被赋予了不同的特色。

喜剧中的女性角色大部分处于主角地位,她们充满智慧、才能和美德,她们敢于大胆反抗传统道德,勇于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是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女性。

悲剧中的女性退为次要人物,她们要么是纯洁的天使,要么是狠毒邪恶的恶魔,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入认识。

喜剧和悲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认识生活和创作思想的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男权意识的自然流露。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悲剧,新女性A Study of Shakespeare’s Female Characters Abstract: Shakespeare, the cultural giant in renaissance period, has shaped a series of female characters that are very lively. These characters proved to be the themes talked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he read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different stratum pay close attention to and think highly of the characters. The female images in Shakespeare’s plays enriched the character gallery of world literature. They are not only belonging to a period, but also a part of the whole centuries of human being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 Shakespeare gave the female characters different features. The most women in his comedies take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s. They are full of wisdom, talent and virtue. They rebel the traditional moral bravely, pursuing the freedom of love and the self decision of marriage. They are new women, revealing the humanism ideal. The women in the tragedies correspondingly draw back to the secondary characters. They are either pure female like angle or evil devil, pressing deep recognition of British real social life. The changes of female images in comedies and tragedies reveal the changes of the way how the author recognized life and ideas guiding the creation. And it also naturally reveals the author’s male chauvinism.Key Words: Shakespeare; Comedy; Tragedy; Female charactersContents摘要 (i)关键词 (i)Abstract (ii)Key Words (ii)Contents (iii)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Shakespeare (1)1.2 Creation of Shakespeare’s Female Characters (1)1.3 Study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2)Chapter Two Archetype Analysis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Comedies (3)2.1 The Dauntless and Treasonous Characters (3)2.2 The Smart and Intelligent Characters (4)2.3 The Considerate Wives and Loving Mothers (5)Chapter Three Archetypal Analysis of Female Characters Tragedies (7)3.1 The Fiendish Characters (7)3.2 The Angelical Characters (8)Chapter Four Change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Comedies and Tragedies (10)4.1 Comparison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10)4.2 Reasons for these Changes (10)Chapter Five Conclusion (12)Bibliography (13)。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1. 引言1.1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孤女角色,她们在故事中经历着各种挑战和冒险,最终找到了幸福和真爱。

这些孤女形象不仅展现了莎士比亚对于人性和爱情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着一种童话般的美好与真实。

在这些喜剧中,孤女们往往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的人格,她们并不因为自己的孤独而沉沦,反而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展现了多种形式的孤女童话,在不同的情节和角色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些孤女们或许来自贫穷的家庭,或许因为家庭悲剧而失去亲人,但无论她们的背景如何,都展现了坚强和乐观的一面。

这些孤女不仅仅是故事中的角色,更是对于生活的一种启示。

通过她们的坚持和努力,莎士比亚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希望和勇气的精神。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分别介绍《仲夏夜之梦》中的赫墨娅、《第十二夜》中的维奥拉、《皆大欢喜》中的芙伦斯、《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安妮以及《第二商店女堂》中的维奥莲。

通过对这些孤女角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的意义。

【2000字】2. 正文2.1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墨娅《仲夏夜之梦》中的赫墨娅是一个典型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形象。

她是雅典公主忒西亚的女儿,因为其美貌引来了许多追求者,例如帕米茨以及里西阿德。

赫墨娅在父母的指使下拒绝了这些追求者,而选择了自己心仪的人——莉斯特。

这种坚持己见的女性形象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寻常的,但赫墨娅的坚定和自信给她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在剧情中,赫墨娅因为爱情而陷入了一系列的误会和困境中。

她被人误认为背叛了父母的意愿,导致被迫逃离雅典,最终加入了梦境之森中的神秘仪式。

在这个神奇的场景中,赫墨娅展现出了她的独立和果断,最终与心爱的人莉斯特团聚。

赫墨娅的形象在《仲夏夜之梦》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她代表了爱情与信仰的力量。

她的坚定和勇气启示了观众,让他们意识到在面对困境时,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摘要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代表着他在喜剧艺术创作方面的最高成就。

通过这些作品以及激情饱满的笔触,莎士比亚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中,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以及爱憎分明的力量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但是由于当时社会以及历史的局限性,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往往会回归于与传统女性更为相符的形象。

本文在对莎士比亚四大戏剧做出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女性形象的先进性以及局限性两个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做出了解读。

关键词:威廉·莎士比亚喜剧女性形象先进性局限性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分别为《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四部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友谊、婚姻以及爱情,在主题方面虽然略有差异,但是作品的故事情节却都错综复杂、生动丰富。

作品中的情节中往往有着很多的奇遇、欺骗、巧合与乔装打扮,对于喜剧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而言都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部喜剧”都处在作品创作的第一阶段,所以作品中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十分明显,并且作品内容以及人物形象都具有着较强的乐观精神与乐观行为,对人类社会中友谊的真挚以及爱情的美好进行了歌颂。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了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而向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借钱,同时签下了如果安东尼奥不能及时还债将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的契约。

由于安东尼奥出海遇到风暴而不能及时还债,所以夏洛克咄咄逼人要践行契约。

最后安东尼奥在鲍西亚的帮助下得救。

其中,鲍西亚女扮男装为安东尼奥辩护的情节充满了智慧光辉和语言魅力,是《威尼斯商人》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第十二夜》主要讲述了孪生兄妹薇奥拉与瑟巴斯辛出海遇险并漂流到伊利里亚,这里的贵族奥西诺正在向同样身为贵族的奥利维亚求婚但是遭到拒绝。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28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6期总第815期No.16,2020Total of 815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文学家,而其中的代表人物非莎士比亚莫属,其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尤以喜剧的艺术成就最高,可称得上是广为流传的艺术经典。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以深刻的社会现实为来源,借助塑造人物角色对当时的社会现象、人们的思想状态予以反映[1]。

通过分析其创作的喜剧能够看出,整个故事中占据主导的是女性,而这也是其一个鲜明特点。

其喜剧多有复杂的情节,且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都不同,十分鲜明。

同时也肯定了女性自由恋爱和自由结婚权利,其一直表现的重点就是实现女性自身社会价值,思考女性性别地位。

但这部分“新女性”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温柔贤淑、忠贞不二,而这些刚好与男性心中的形象相符。

由此能够看出,虽然莎士比亚将女性先进的一面表现了出来,但其中还是有矛盾的一面存在,他的思想最终还是一致于当时男权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1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1.1大胆叛逆的新女性在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性格大胆叛逆的新女性,从她们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文艺复兴时期,整个英国甚至欧洲社会的新兴资产阶级女性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以及当时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风气[2]。

她们认为爱情和门第、等级以及金钱无关,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拥有决定终身大事的权利。

为了获得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她们勇敢地从封建的藩篱中挣脱,面对父权、政权毫无畏惧。

比如,《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小姐就是这样一位代表女性,即使面对父亲的逼迫以及国家专制政权的威慑,她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畏惧,仍然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

剧中,她的父亲让她嫁给贵族狄米特律师,但她却早已对贵族青年拉山德芳心暗许。

为了争取婚姻自由,身材娇小的她竟公然违背父亲的意愿与法律。

面对威胁(不嫁狄米特便立即处死),她据理力争。

在公爵告诉她如果不听从父亲的安排,就会永远与男人隔绝时,她依然未表现出一丝畏惧,还大声说道:“我不愿意向我心里并不敬服的人奉献自己的贞操。

从莎士比亚经典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女性观

从莎士比亚经典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女性观

从莎士比亚经典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女性观作者:李嫣然来源:《北极光》2016年第02期摘要:莎士比亚是16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之一,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他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及欧里庇得斯,合称为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

他的戏剧作品脍炙人口,人物形象鲜明,人文主义色彩浓厚。

在他的诸多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细致入微,不论是喜剧还是悲剧,都鲜明刻画出了一群丰满生动、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从而显现出了莎士比亚的女性观。

本文将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中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分析,引出莎士比亚的女性观。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悲剧;女性形象;女性观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莎士比亚的喜剧主要写爱情、婚姻和友谊,情节生动丰富、错综复杂。

情节常常由许许多多的偶合、奇遇、乔装打扮和欺骗组成。

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属于他的第一创作阶段。

作品闪烁着人文主义理想光芒,充满着欢乐气氛和乐观精神.歌颂着人类美好的爱情和真挚的友谊,其魅力永恒。

(一)性格叛逆,不畏强权在《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在面对父亲的逼婚下,并没有屈服,而是据理力争,争取婚姻自主。

父亲把她许配给门当户对的律师狄米特,可是她却爱着平凡男子拉山德。

父亲威胁她说如果不嫁便立即处死;公爵说如果不嫁就要受死刑和拉山德永远不能相见,这些都没有打倒她,而是毫不畏惧地回答:“我不愿意把我的贞操奉献给我心里并不敬服的人”。

赫米娅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不畏父权和强权,宁死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认为婚姻与门第金钱没有丝毫关系,追求自由解放,这是那个时代下新女性的标签。

(二)天生丽质,机智聪慧在《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年轻貌美,同时又是智慧的化身,面对诸多的求婚者,她把人的品行作为考虑的第一条件,并不看重门第财富。

她遵从了父亲的遗言,设置了金、银、铅三个匣子供求婚者挑选,结果挑选金匣的摩洛哥亲王得了一副骸骼画,挑选银匣的法国阿拉贡亲王看到的是副傻瓜画像,只有聪明、坦诚然而贫穷的巴萨尼奥挑选了朴实无华的铅匣,却得到了藏在里面的鲍西娅的倩影。

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大师莎士比亚,一向以人物形象的刻画著称。

在她的喜剧中,我们也可以瞧到各种各样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有勇敢直爽的青年,老成持重的绅士,风趣聪敏的仆人,她们每个人都就是一个生动的个体,在剧中都有各自存在的位置与意义。

在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又以女性形象最为突出、最为显眼。

有人说莎士比亚喜欢表现女性,也善于描写女性,把这种说法拿到她的喜剧中来瞧,就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一莎士比亚的喜剧一般都以男女主人公自由恋爱成功,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结束,借此来正面宣扬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力求摆脱宗教禁欲主义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等。

在这些喜剧中,她塑造出许多贵族青年妇女形象,描写她们与封建习俗、封建道德、封建传统的冲突,最后争取到爱情与婚姻的幸福结局。

这些女性身上存在着不少共同的特点,就是莎士比亚心目中优秀女性的典型。

首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全都具有高尚纯洁的心灵,对爱情严肃认真,忠心不二。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其她名著中,作者为了反对禁欲主义而往往走向它的反面,她们笔下的女性常常就是纵欲放荡的,比如《十日谈》就就是如此。

而莎士比亚的道德观念与她们有着很大的不同。

她在肯定男女爱情的合理性的同时,又坚决反对淫乱行为,主张维护爱情的真挚纯洁。

因而她笔下的女性既向往热烈的爱情,又能洁身自好,重视贞操。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与爱人拉山德一起跑到森林中去,拉山德提出要“一块草地可以作为我们两人枕首的地方”,这对于已立誓白头偕老的一对情侣来说,要求并不过分,但赫米娅却庄重地回答道:“好朋友,为着爱情与礼貌的缘故,请睡的远一些;在人间的礼法上,保持这样的距离对于束身自好的未婚男女就是最合适的”。

再如《一报还一报》中依莎贝拉把贞操瞧的比什么都重要。

当安哲鲁用她弟弟的性命作为要挟手段,企图凌辱她时,她无比坚定地说:“宁可让一个兄弟在片刻中死去,不要让她的姐姐因为救她而永远沉沦。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006级小学教育班季邦建内容摘要:莎士比亚以人文主义思想贯穿于喜剧的创作之中,成功塑造了众多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为观众展示一幅幅精彩丰富的女性人物画像。

本文深入分析了众多女性形象的共性和个性特点,介绍了莎士比亚塑造众多女性形象的缘由,并阐明了他对女性形象的观点。

关键词:莎士比亚;女性形象;女性;人文主义。

前言: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一向以人物形象的刻画著称,在他的喜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在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女性形象描写得最为突出、最为显眼。

一莎士比亚喜剧刻画女性予以相似的形象(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相信爱情是生活的支柱莎士比亚的喜剧当中大部分以爱情贯穿剧中为主要内容,爱情至上、爱情是生活的唯一,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性格也是受爱情的影响和发展的。

如在《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与拉山德、狄米特律斯与海伦娜这两对青年男女之间相互爱慕,他们反对家长和雅典亲王的干涉,逃到离城几里的小树林中,最后得到仙人的帮助,争取到婚姻的自由。

受但是封建思想的影响,女性的地位很低,这时候的她们能够有这样的胆识,这可以表现出她们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追求爱情自由的进步倾向。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追求的是爱情自由、追求的是自己的幸福,她的择偶条件不是门第和财富,而是个人的人品、相貌和才能。

而她父亲“三匣择婚”的遗嘱却剥夺了她爱情的自由,对这种封建思想的束缚,她特别不满“我既不能选择我意中的人,又不能拒绝我所厌憎的人;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意志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不能选择,也不能拒绝,不是太叫人难堪了吗?”但鲍西娅没有停留在抱怨上,而是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行动。

一方面她虚以应酬,拉出真正遵从父命的架势。

但她没有把自己的小像放在金匣和银匣中,而是放到了“质朴的”铅匣里。

她让那些自命不凡的男爵、公爵们全都选错,顺理成章又温文尔雅地将他们驱逐出门。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角色扮演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角色扮演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角色扮演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多样化的人物形象。

尤其是他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深深影响了后世文学和戏剧的创作。

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角色扮演的关系。

一、女性形象的多样性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令人印象深刻。

他刻画的女性角色不仅有娴静贤淑的少女,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还有聪明机智的女扮男装者,如《如你所愿》中的罗莎蒙德;还有权谋沉稳的女王,如《麦克白》中的女魔头。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莎士比亚对女性形象的独特理解。

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角色常常扮演重要的推动剧情发展的角色。

她们不再是被动的附属人物,而是有自己的思想、意图和行动的主体。

她们通过智慧、勇气和坚定的决心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人和事件,成为戏剧中的决策者和领导者。

二、性别角色扮演的探讨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有趣现象是性别角色扮演。

很多女性角色在剧中扮演男性角色,有时候甚至会以男性身份与其他人物产生情感纠葛。

这种性别角色扮演给剧情的发展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张力和戏剧性。

性别角色扮演通常出现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

喜剧作品中常常有一些混乱和误解的情节,性别角色扮演正是其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通过女性角色扮演男性角色,莎士比亚探讨了性别在社会中的束缚和限制,并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观念。

在《如你所愿》中,罗莎蒙德作为一个女扮男装者,不仅勇敢地面对困境,而且用她的智慧和聪明才智改变了剧中其他人物的命运。

她的扮演不仅仅是为了引发观众的笑声,更是莎士比亚对女性能力和潜力的一种肯定。

三、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更是对当时社会角色扮演的一种反思和挑战。

在16世纪的英国,女性地位相对较低,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附属物。

莎士比亚通过戏剧,为女性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和自由。

莎士比亚所创造的女性形象无疑对当代的女性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些形象展示了女性的独立思考、勇气和智慧,让人们认识到女性不只是柔弱的代名词,她们同样可以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周洪宇摘要:本文介绍了莎士比亚笔下形成众多女性形象的原因和理由,分析了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女性大放异彩的形象。

细致深入的描绘出喜剧中女性形象具有共同性和个体性的特点,莎士比亚以人文主义思想贯穿于喜剧,阐明了作者对女性形象的观点。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人文主义目录摘要 (Ⅰ)关键词 (Ⅰ)前言 (1)一、莎士比亚喜剧笔下众多女性的原由 (1)(一)、提倡妇女解放 (1)(二)、描绘理想社会 (1)(三)、赞美真诚友谊 (2)(四)、歌颂自由恋爱 (2)二、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的形象 (2)(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突出强调具有主体地位的女性角色 (2)(二)、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充满着道德美 (3)(三)、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认为爱情是生活的支柱 (3)三、莎士比亚喜剧塑造女性时也突出鲜明的形象 (4)(一)、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具有贤妻良母的形象 (4)(二)、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具有新思想的开放的形象 (4)(三)、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具有才思敏捷的形象 (5)(四)、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拥有着胆识过人、敢作敢为的形象 (5)总结 (6)参考文献 (6)致谢 (6)前言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一向以人物形象的刻画著称,在他的喜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在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女性形象描写得最为突出、最为显眼。

一、莎士比亚笔下众多女性的原由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但是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也不满足于原来的现状,需要新的改革,反对旧的体制,促进自身利益的发展。

新旧阶级交替的同时,文化、思想也紧随着发生变革。

新兴的资产阶级把自己的世界观、思想观、人生观带到了变革的年代,从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发展。

社会变革必然是思想现行,莎士比亚的喜剧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人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的新思潮。

因此,他们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现实生活,肯定人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力.莎士比亚能以人文主义思想引导,从社会生活真实出发,给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提供真实而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塑造很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众多形象群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最为鲜明,在她们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光环。

(一)、提倡妇女解放在一千多年漫长的中世纪黑夜,人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扭曲,尤其是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即使是上层妇女,她们也处于男人附庸的地位。

莎士比亚认为,妇女也是人,她们应该获得人应该获得的一切权利,她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应获得与男人一样的平等地位。

莎士比亚还认为,妇女的才能并不比男人低,她们同样有胆有识,甚至超过那些靠权位财产庸碌无为的男人。

几乎所有的莎士比亚喜剧,都是以女性占中心位置,莎士比亚喜剧的光彩实际上是女性的光彩。

无论是赫米娅、安痕裴琪、贝特丽丝、罗瑟琳,薇奥拉,还是妇女形象中的出类拔萃者鲍西娅,她们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幸福,并表现出机智勇敢,自尊自爱的可贵品质。

(二)、描绘理想社会莎士比亚在喜剧中直接描绘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社会。

这个理想社会虽然还缺乏具体的政治内容,但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以此与丑恶的社会现实对比,因此具有一定的批判力量。

在《皆大欢喜》中,作者描绘了具有英国大自然特色的森林,在现实社会中遭到邪恶势力迫害的有德行的人都聚集到这里,在善良的公爵的周围簇居着许多“自甘流放”的向往真诚的人们,奥兰多、罗瑟琳在患难之中也投奔这个“圣地”。

在那里,人们“像在黄金时代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彼此相亲相爱,“没有充满猜忌的宫廷的风险”,没有虚伪欺骗,见利忘义[1]。

(三)、赞美真诚友谊莎士比亚喜剧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赞美人与人之间真诚无私的友谊。

莎士比亚对于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争斗,尔虞我诈等丑恶现象深痛恶绝,他赞美友谊就是强调人类心灵的沟通、相互谅解,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和谐关系。

《无事生非》中的贝特丽丝与希罗、《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与西莉娅,她们之间的友谊不仅忠诚、深厚,而且她们都能为朋友挺身而出,或执仗正义,或排忧解难,剧中女性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四)、歌颂自由恋爱莎士比亚认为“爱情”是人的自然本性,人有追求自己爱情幸福的权利和自由,爱情是纯洁的、高尚的,它不应受君命、父命的摆布,也不应受金钱、门第、宗教、种族的限制,爱情是两性之间心心相印的产物,应相互忠诚,矢志不渝。

这种崭新的爱情观与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婚姻制度截然对立,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锐利武器。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她鄙夷只重金钱的求婚者摩洛哥亲王和阿拉贡亲王,相中了温柔多情却囊空如洗的巴散尼奥,基督徒罗兰佐与犹太姑娘杰西卡不顾民族、宗教的隔阂,冲破夏洛克的阻挠,终成眷属。

《第十二夜》中的奥丽维娅拒绝了公爵的爱情,却看中了女扮男装的薇奥拉,而薇奥拉此时只是充当公爵的奴仆。

莎士比亚喜剧的女主人公,她们的爱情都是几经波折最后以“皆大欢喜”结局,因为在作者看来,她们得到爱情幸福的意义不仅在于歌颂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道德观,更在于他相信新兴资产阶级的美好理想一定能得到实现[1]。

虽然莎士比亚的爱情观以人道主义为核心,那种强调以男女双方情感为基础的现代性爱即使对于资产阶级也未必能真正实行,但是它毕竟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一次伟大的斗争,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二、莎士比亚喜剧笔下女性的形象(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突出强调具有主体地位的女性角色。

如果说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由男人主导,那么他的喜剧的光亮全景则必属于女人无疑。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超越了她们的男性同胞,并在剧中最终占据了主体地位,这恰好证明了中世纪时期女性的传统角色及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时代女性角色的转换。

莎士比亚喜剧犹如一面明镜,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女性为争取自由、人权及社会尊重所做出的斗争。

传统父权制的社会中的性别系统有利于男性的个人发展,其角色分配是从有利于男人支配女人的动机出发的。

人们把女人看作一种“物”的形态对象化,并从“人”的主体意识中异化出去了。

所谓旧女性,一生天地狭窄、受制于人,自然驯化出顺从、忍让的气质。

女性不仅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与压制,而且这种情况还被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又反过来规范和压抑了现实中的女性[2]。

在这些作品中很难看到客观而真实的女性形象。

在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需要,她们丧失了自我的本体性。

但莎士比亚是一位成就卓越的伟大戏剧家。

他的创作以具有对社会问题的敏锐的洞察力而著称于世,对女性问题的思考是他伟大艺术成就的—个重要的方面。

他通过对女性群体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他对“女性”的重新诠释,以及他对女性的恶劣的生存空间的担忧。

在他的喜剧创作中他肯定女性对于爱隋自由和婚姻自主的追求,他挖掘女性对于自身性别地位和性别价值的认识,他歌颂女性的高尚品质与卓越才智。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世界深刻地表现了新人文主义生活原则和理想对于封建的、宗教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猛烈冲击[4]。

《威尼斯商人》中体贴、谨慎的鲍西亚,她的聪明和勇气超越了该剧中所有其他的角色。

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力量,女性显示了更积极乐观的性情气质和善良,而不是保守。

还有《仲夏夜之梦》里的赫米娅所走的叛逆道路,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抗包办婚姻这一层面上了,而是将冲突提升到反抗“雅典法律”的政治斗争的高度上来了,这个女性的举动,让她在角色超越男性们。

在莎士比亚看来,这正是以伊丽莎白一世为代表的女性颠覆男性统治和在英国提出人文主义的好时期。

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是女性的伊甸园。

(二)、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充满着道德美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都拥有一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具有较高的人格情操,她们信奉爱情,不能朝三暮四,更不能交换买卖,恪守承诺,忠于爱情。

如在《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与爱人拉山德一起跑到森林中去,拉山德提出要“一块草地可以作为我们两人枕首的地方”,这对于已立誓白头偕老的一对情侣来说,要求并不过分,但赫米娅却庄重地回答道:“好朋友,为着爱情和礼貌的缘故,请睡的远一些;在人间的礼法上,保持这样的距离对于束身自好的未婚男女是最合适的” [10]。

她的这种行为是她格守自己的人格底线,为了自己婚姻更幸福、掌握自主权利,以一种优质的、高尚的人格诠释着女性的道德。

《旨大欢喜》中的西利娅,视友情为生命,她可以放弃一切,金钱、地位、奢侈的物质生活,她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金钱、地位的藐视,这个也说明了她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优秀的道德美。

莎士比亚对其笔下女性抒写以高尚道德体现,从她们身上都能看到一种较高的人格情操和道德美[9]。

(三)、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相信爱情是生活的支柱莎士比亚的喜剧当中大部分以爱情贯穿剧中为主要内容,爱情至上、爱情是生活的唯一,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性格也是受爱情的影响和发展的[10]。

如在《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与拉山德、狄米特律斯与海伦娜这两对青年男女之间相互爱慕,他们反对家长和雅典亲王的干涉,逃到离城几里的小树林中,最后得到仙人的帮助,争取到婚姻的自由。

受但是封建思想的影响,女性的地位很低,这时候的她们能够有这样的胆识,这可以表现出她们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追求爱情自由的进步倾向。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追求的是爱情自由、追求的是自己的幸福,她的择偶条件不是门第和财富,而是个人的人品、相貌和才能。

而她父亲“三匣择婚”的遗嘱却剥夺了她爱情的自由,对这种封建思想的束缚,她特别不满“我既不能选择我意中的人,又不能拒绝我所厌憎的人;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意志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不能选择,也不能拒绝,不是太叫人难堪了吗?”但鲍西娅没有停留在抱怨上,而是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行动。

一方面她虚以应酬,拉出真正遵从父命的架势。

但她没有把自己的小像放在金匣和银匣中,而是放到了“质朴的”铅匣里。

她让那些自命不凡的男爵、公爵们全都选错,顺理成章又温文尔雅地将他们驱逐出门。

另一方面,鲍西娅略施小计,使她的意中人准确无误地选中铅匣,随心所愿。

她的行为正是追求爱情、渴望爱情的结果[7]。

如在《第十二夜》中,勇敢、热情、纯真的少女薇奥拉,在争取幸福的权力、爱情的自由的斗争中,显示出忘我无私、坚贞不渝的品格。

这些喜剧作品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和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充分展示着女性追求爱情这一基本主题。

综上所述中莎士比亚女性刻画着、描绘出相似的个人形象,反映着莎士比亚追求个性解放、反封建斗争的人文精神,这是他倡导人文思想的集中体现[6],也是他所表现的生活、情感和道德准则的形象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