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无移位的骨折可置患肢于屈肘90°位,用颈腕带悬吊2-3周,有移位的骨折应按以下方法处理。
1. 手法复位患儿仰卧位,在适当麻醉下,一助手握患儿上臂,另一助手握住患儿前臂,两助手对抗持续牵引,纠正重叠移位。
若患肢骨折远端有旋前畸形,在助手牵引下,先使前臂旋后,然后左手握住骨折近端,右手握住远端,两手相对挤压,直至使旋转和侧方移位矫正后,术者蹲下,以两手拇指从肘后推尺骨鹰嘴向前,两手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拉的同时,令远端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常可感到骨折复位骨擦音,但应注意勿将骨折远端过度推向前方,以免骨膜剥脱广泛,影响骨折稳定性。
尺偏型骨折复位后,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另一手握住前臂略伸直关节,并将前臂向桡侧伸展,使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嵌插或稍有桡偏,以防止肘内翻发生。
2. 固定方法复位后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位3周。
夹板长度应上达三角肌中部水平,内外侧夹板下达或超过肘关节,前侧板下至肘横纹,后侧板远端呈向前弧形弯曲,并嵌有铝钉,使用柳木夹板时,最下一条布带能斜跨肘关节缚扎而不致滑脱,采用杉树皮夹板固定时,最下一条布带不能斜跨肘关节,而在肘下仅扎内考试,大网站收集外侧夹板。
为防止骨折远端后移,可在鹰嘴后方加一梯形垫,为防止内翻,可在骨折近端外侧及远端内侧分别加塔形垫。
夹缚后用颈腕吊带悬吊。
屈曲型骨折应固定肘关节于屈曲40°~60°位2周,以后逐渐屈曲至90°位1周~2周。
如外固定后患肢出现血循环障碍,应立即松解全部外固定,置肘关节于屈曲45°位进行观察。
观察2小时后,如症状没有改善,作切开处理。
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
第1周应复查2次,以观察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情况,1周后再移位的可能性变小,术后3周解除外固定。
3. 练功活动固定期间多作握拳、腕关节屈伸等活动,粉碎骨折应于伤后一周在牵引固定下开始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其他类型骨折应在解除固定后积极主动地锻炼肘关节伸屈活动,严禁暴力被动活动。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本病的治疗需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于相应的治疗: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
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
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
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
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
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二)预后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血管、神经、骨髂并发症比较多,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一旦并发症发生或形成,需立即或后期手术治疗,尤其后期手术治疗,其效果很难满意。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肘部骨折疾病,极易对患儿的神经血管造成损伤,因此也就需要在患者发生该类骨折时予以及时、有效治疗,避免影响患者骨骼发育,对其日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临床上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多以复位固定手术为主,但整体效果却并不理想。
经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在治疗该类骨折疾病方面传统中医正骨手法依然具有其独特优势[1]。
特此,本文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针对在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正骨疗法的意义展开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并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已在患者知情、自愿下签订双方协议。
此次回顾性研究对象共计98例,主要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依据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方式不同划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其中:对照组—男:女=26:23;患者中最小年龄为7岁,最大年龄为16岁,取中位年龄值为(10.36±2.66)岁;骨折部位在左侧有24例、在右侧有25例。
研究组—男:女=27:22;患者中最小年龄为6岁,最大年龄为18岁,取中位年龄值为(10.41±2.60)岁;骨折部位在左侧有26例、在右侧有23例。
经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所得P值>0.05,可见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后续对比分析有意义。
纳入标准:98例患者均符合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标准[2],且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脏器或血液疾病者、粉碎性骨折者,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在对患者正式实施手术之前,需对患者行臂丛神经麻醉。
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在其肘部外侧的位置开一个切口,将患者的皮肤、皮下等各层组织逐层剥开,一直剥至骨膜。
三种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回顾性分析

临床医学青春期健康75三种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回顾性分析马 波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天水 741000【摘要】目的:研究三种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组(A 组)、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钉固定组(B 组)、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钉固定组(C 组),每组各30例。
对比三种方式治疗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恢复指标、肘关节活动度、Baumann 角(肱骨外髁骺板线与肱骨干纵轴线之间的夹角)和提携角、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
结果:A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B 组为83.33%,C 组为90.00%,C 组疗效最好(P <0.05);C 组患者手术或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B 组和A 组(P <0.05);C 组患者肘关节伸直、屈伸活动度高于A、B 组;C 组患者Baumann 角、提携角与A 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与B 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C 组患者治疗后Mayo 肘关节功能总分高于A、B 组(P <0.05);C 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B 组(P <0.05)。
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更好,更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钉固定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5~12岁的儿童多见,Volkmann 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为治疗后常见并发症,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但是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应该重视并发症的预防[1]。
该病常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钉固定、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钉固定等方法治疗。
本文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观察三种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报道如下。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优势.

骨科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及临床疗效评价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裸上方2 - 3cm处的骨折。
多发生于3一12岁的儿童,尤多见于5一8岁,成年和老年亦可发生,但较少见。
男多于女,左侧多于右侧。
中医优势: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之一,我科应用传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使用中医中药外敷内服,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有效地避免了手术治疗痛苦大、病程长、费用高、併发症多的缺点。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法简单,安全可靠,还避免了手术感染及二次手术取内固定之弊,不失为治疗该种骨折的首选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

正中神经损伤:表现为猿手,出现拇、示、中指不能 屈曲,拇指不能外展及对掌,手掌桡侧三个半手指感 觉障碍。
肱骨髁上骨折
定义: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 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 损伤机制: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 系间接暴力所致。
好发年龄:以小儿多见,5-12岁。
临床表现:肘关节肿胀,功能障碍,压痛明显, 限于肱骨髁上部,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肘 关节骨性标志倒等腰三角形 伸展尺偏型 伸展桡偏型 屈曲型
伸展型:系由间接暴力造成,跌倒时肘关节在半屈曲 位,手掌着地,地面反作用力经前臂传达到肱骨下端, 将肱骨髁推向后方,由上而下的身体重力而将肱骨上 端推向前方而形成骨折。占90%
屈曲型:多由直接暴力造成,肘关节在屈曲位肘尖着 地,暴力经尺骨鹰嘴,把肱骨髁推向前上方的骨折。
治疗
保守治疗: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复 位原则:先做远侧骨折端的侧方移位的整复, 后做前后方移位。石膏托屈曲90固定。
手术治疗:手法整复失败或存在血管、神经损 伤的骨折类型。
治疗不当的后果
缺血性肌挛缩 神经损伤 肘内翻畸形
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伸直, 拇指不能背伸,以及手背桡侧皮肤有感觉障碍。
肱骨髁上骨折3种手术方法的疗效评价

wee o vo s r h n go pA n ( < . 1 . h l o a so c ne c d i a e ng o p A, 7 c s si r u n r b iu et a r u a d B P 0 0 ) T eeb w v r c u ' e 8c s si r u 1 a e g o p B a d mo u n n n
・
1 4・ 0
中 国骨伤 2 0 0 9年 2月第 2 2卷 第 2期 C iaJOto hn r p& TamaF b2 0 V 1 2 N . h ru ,e.09,o. , o 2 2
・
临 德 富, 申运 山, 雁 , 朱 陈默
fnt noebwjit eurne ae ru 6css ng u n 5cssngopC, eic e c f r pC uci o n ocr cdi 6css n opA, ae i r pBa d ae ru t i n o o fl o e n ig o 2 i h n d og u
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

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06-15T15:42:46.0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作者:许纯锐聂润华温伟汪鑫吴剑飞[导读] 探讨临床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
福建省南平市九二医院骨二科福建南平 353000【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2015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30例,患者临床经保守治疗后骨愈合不良而采取手术治疗,总结临床资料。
结果: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30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肿胀、压痛的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低于25分表示正常,手术治疗前患者肘关节肿胀评估分为38.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为30.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手术治疗前患者压痛评估分为36.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为30.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结论: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手术治疗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临床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手术方法值得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手术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发生率占肘部骨折首位。
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6~7岁为发病高峰年龄。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颇多,如治疗不当容易导致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
本文研究了2015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5-13,患者平均年龄7岁,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下列标准,肘关节肿胀、压痛,有功能障碍,有向后突发及半屈位畸形,与肘关节后脱位表现相似,但可从骨擦音、反常活动、触及骨折端及正常的肘后三角等体征与脱位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 骨髁上 骨折 严 重 损 伤肘 关 节 , 别 是肱 骨 远 特 端 C型骨 折 , 骨折 类 型多 , 发症 多 , 并 保守 治疗 严 重 影 响肘 关节 功能 。1 8 9 7年 2月 ~ 0 8年 3月 , 院 20 我
板双张力带进行双柱 固定 , 而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 手术操作简单 , 时间短 , 出血少 , 固定可靠 , 如掌握恰 当的
适 应 证 , 疗 效 与 Y型 板 固定 相 近 。 其 关 键 词 : 骨 骨 折 ; 折 固定 术 肱 骨 中 图分 类 号 : 8 . 1R 6 7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8— 27 2 0 )2一 12— 2 R 63 4 ; 8 . A 10 0 8 (0 9 0 O 9 0
用 臂丛 阻滞麻 醉 , 气囊 止血带 。 上 1 2 1 C型骨折 . . 取 肘后 T型切 口, 8~1 l, 长 0C I 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保 留一侧 部分肱 三 头 肌腱 膜 , 形 切 开肱 三 头 肌腱 舌
wee e c le n 3 a e r x elnti 4 c s s, g o i a d po r i o d n 7 n o n 2.C o l i The u r ls p a o d l rfa t r s o l e ncusons h me a u r c n y a rc u e h u d b
h me a u r c n y a rc u e w r r ae u gc l .T efa t r swee r d c d a d f e t p ae i a e , u rls p a o d lrfa t r e ete t d s r ial y h r cu e r e u e n x d wi Y— lt n 6 c s s i h
板 固定 6例 , 双张力带 固定 1 , 7例 单张力带 固定 2 0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 时间 6— 8 1. 3 4 2 (8 2± . )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应 采 用 Y型
个 月 , 关 节 功 能 按 Mo e 肘 r y评定 标 准 进 行 评 定 : 3 r 优 4例 , 7例 , 2例 。 结 论 良 差
i d wi Y— l t rd u l e s a d o f e t p ae o o b e tn in b n sfrt o u x t n x h o wo c l mn f a i .D u l e so a d r vd e u i in n i o o be tn in b n sp o ie a n w s f ce t — i t r a x t n w t i l e h ia r c d r e n lf ai i s i o h mp e tc n c lp o e u e,s o to e ain t ,ls le i g a d rl b e sa i t i i lr h r p rt i o me e s b e d n n e i l tb l y w t smi a i h a
A s atObet e T vl t tesri l ra eto hm rl urcnya f c r. to s 4 ae f bt c: jci oea ae h ugc et n f u ea spaodlr r t e Meh d 3csso r v u at m au
d be tn i n b n n 1 as sa d sn l e i nba d i a e . s ls Al 4 ai ns we ef l we p fr6 ou l e so a dsi c e n ig etnso n n20 e s s Re u t 7 l 3 p te t r ol d u o o
~
2 1. 8( 8 2±3 4) mo ts T efn t n o h lo se au td ac odn oMory ssae,a d te rs l . nh . h u ci fte eb w wa v lae c c rigt re c l o n h eut s
S r i l rame t f u rl u r cn ya rcu e G OA —o g ( et fO t p ei , u g a t t n mea p ao d lrfa tr A i n Dp r o adc c e oh s d o h s te eo dP ol s o i l axa ,C o in h n og 74 3 C ia h cn e e s t C oin a x ,S a d n 2 4 1 , hn ) S p H pa o f a
・
12・ 9
临床 骨科 杂 志
Jun lfCii l r oad s 2 0 p;2 2 ora l c t p ei 09A r1 ( ) o naO h c
・
临床论 著 ・
肱 骨髁 上 骨折 的治 疗 方 法 及 疗 效 分 析
高爱冬
摘要 : 目的 探 讨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的 治疗 方法 和疗 效 。方 法 手 术 治 疗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4 3例 。 肱 骨 远 端 Y 型 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