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尔顿的工作与原子-分子论的建立
道尔顿系统提出原子学说

道尔顿系统提出原子学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道尔顿系统提出的原子学说是现代化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化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道尔顿系统提出的原子学说是指基本元素由不可再分的微小颗粒——原子构成,并且这些原子之间通过化学反应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道尔顿(John Dalton)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他于1803年发表了《关于化学问题的新思想》一文,正式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
在这篇文章中,道尔顿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原子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道尔顿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这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并不会被破坏或改变。
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结构,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和属性。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质量是不可分割的,并且各种元素的原子在质量上也存在着不同。
他还指出,化学反应是原子之间的重新排列或组合,而并不是原子本身的转化或消失。
道尔顿还提出了简单的化合物是由原子以固定的比例组合而成的。
这一理论后来被称为道尔顿的不可分性原理,也成为了现代化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当时化学界引起了轰动,他的理论也受到了当时一些著名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肯定和支持。
后来,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和化学研究的深入,道尔顿的原子学说逐渐被验证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切割的,这在后来的实验中被证实是不完全正确的。
他的原子模型也未能解释化学元素的放射性现象等特殊现象。
道尔顿系统提出的原子学说为化学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来的原子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虽然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但他的贡献和影响依然深远,他被誉为“现代原子论之父”也是当之无愧的。
第二篇示例:道尔顿系统提出的原子学说是现代化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一学说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于物质结构的认识和原子理论的确立。
在之前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不够清晰,对于化学变化的原理也无法解释和理解。
化学家的故事——约翰·道尔顿

化学家的故事——约翰·道尔顿约翰·道尔顿(John Doton)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他于1766年9⽉6⽇出⽣在英格兰北部的伊格尔菲尔德。
⽗亲是兼种⼀点薄地的织布⼯⼈,家庭经济状况相当拮据,6岁起,道尔顿在村⾥教会办的⼩学读书。
在学习中他有⼀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遇到难题⾮把他解出来不可,经常是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他还在教室⾥埋头解题。
刚读完⼩学,他因家境困难便辍学了。
12岁时,他办起私塾教书,并⼲些农活以帮助家庭渡过难关,空闲时间则坚持⾃学。
他酷爱读书,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了对⽓象和仪器制造颇有研究的亲戚鲁宾逊,鲁宾逊利⽤晚上的时间教他学数学、物理,并指导她观测⽓象。
15岁时,他离家来到附近的肯达尔镇,在他表兄任校长的⼀个教会学校⾥任助理教师。
他⼀边⼯作⼀边读书,努⼒⾃学拉丁⽂、希腊⽂、数学及⾃然科学知识。
在这所学校⾥的12年任教⽣涯,为他⼀⽣坚持⾛边教课、边⾃学、边科研、边写作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可达尔镇上有位名叫约翰·豪夫的盲⼈学者,他凭着坚强的毅⼒和出众的才智,掌握了数学、天⽂、医学、植物学等⽅⾯的⼤量知识,并精通拉丁⽂、希腊⽂和法⽂。
道尔顿对他⾮常崇拜,主动登门拜师,向他学习各⽅⾯的知识,并在他的指导下收集各种标本,进⾏⽓象纪录。
从21岁起,道尔顿开始写⽓象⽇记,整整57年,全部记录超过20万款⽬。
⽓象学研究在18世纪后期还较为薄弱,很少有⼈在这⽅⾯下功夫。
1793年到尔顿总结了⾃⼰的研究成果,出版了第⼀部科学著作《⽓象观测论⽂集》,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
1793年,经豪富推荐,加上⾃⼰已经有⼀定的名⽓,道尔顿来到曼切斯特,受聘于⼀所专科学校,讲授数学课和物理课,后来⼜开设了化学科。
为了教好者们⾃⼰原不熟悉的课程,他坚持⾃学,系统地掌握了化学知识,这对他以后⾛上化学科研的道路并取得重⼤成就起了重要作⽤。
曼切斯特是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中⼼,交通便利,⽂化发达。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阅读资料:原子分子论的创始人之一——道尔顿

原子分子论的创始人之一-----道尔顿化学是在近代兴起的一门学科,无数的科学先驱者为这门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就是其中的一位。
道尔顿既具有敏锐的理论思维头脑,又具有卓越的实验才能,尤其是在对原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因而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1803年9月6日,道尔顿在他笔记中写下了原子论的要点:(一)原子是组成化学元素的、非常微小的、不可在分割的物质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保持其本来的性质。
(二)同一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以及其他性质完全相同。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以及其他性质。
原子的质量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的最根本特征。
(三)有简单数值比的元素的原子结合时,原子之间就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化合物。
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
(四)一种元素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化合时,他们之间成简单的数值比。
同年10月21日,道尔顿报告了他的化学原子论,并且宣读了他的第二篇论文《第一张关于物体的最小质点的相对重量表》。
道尔顿的理论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重视。
他应邀去伦敦讲学,几个月后又回到曼彻斯特继续进行测量原子量的工作。
有些时候,道尔顿也遇到一些困难。
有些物质被氧化后生成不同的氧化物,这是一种难解释的现象,当然前人已经进行了分析化验,为了进行计算,道尔顿就只能利用这些结果;有时他在原始文献中发现的结果只是由一位科学家侧得的,为了保证可靠性,道尔顿就再做一次分析。
道尔顿所得出的原子量有很多是不准确的,但实际上他所计算出来的正是今天所谓的当量。
例如他把氧的原子量确定为7而不是16。
1804年以后,道尔顿又对甲烷和乙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实验,他发现,甲烷中碳氢比是4.3:4;而乙烯中碳氢比是4.3:2。
他由此推出碳氢化合的比例关系,并发现了倍比定律:相同的两种元素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时,若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不变,另一种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重量成简单的整数比。
道尔顿 原子

道尔顿原子道尔顿原子是一个由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科学概念,它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一项基础理论。
道尔顿原子的理论是基于实验观测和一些量化数据所构建出来的,这些实验结果和数据成为了道尔顿原子理论的基础。
道尔顿原子的基本概念是:所有物质都是由极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组成的。
这些微粒称为道尔顿原子,每种元素的道尔顿原子都是不同的,且道尔顿原子是稳定和不可变的。
道尔顿假设每个元素的原子重量都是唯一的,并由原子间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所证实。
在道尔顿的理论中,化合物是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的,这些原子以整数比例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化学物质。
道尔顿原子理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的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提出了“原子”这一概念。
但是,德谟克利特并没有提供任何实验数据或科学证据来支持他的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能够通过实验观测原子的行为并量化它们的化学性质。
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什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初期发现了氢、氧和苯等化合物的分子式,这些实验结果启发了道尔顿对原子性质的研究。
他提出了一些实验数据和证据来证明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并且每种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这些原子在各元素之间以定量方式结合。
道尔顿实验室的成员对于他的理论提出了一些质疑,直到1807年,道尔顿发表了《化学哲学》一书,其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理论。
在这本书中,道尔顿总结了实验观测并给出了几个假设,比如所有原子都是球形的,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相遇并结合成为新的分子等等。
他的理论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更多实验数据的发现,道尔顿的理论被证实是正确的。
道尔顿原子理论对于科学的影响深远。
它为化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组成概念,并帮助人们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比如元素之间的反应和化学键的形成。
道尔顿原子理论奠定了化学定量分析的基础,并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道尔顿原子理论也是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桥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够进一步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和性质。
道尔顿与近代原子论

道尔顿与近代原子论道尔顿与近代科学原子论摘要通过对近代科学原子论产生的考察,分析了道尔顿原子学说与以往哲学原子论的重大区别,探讨了道尔顿创立原子学说的思想和研究方法,阐明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导作关键词道尔顿近代科学原子论区别科学思想研究方法正文原子是化学科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原子学说则是建构整个化学大厦的理论基石。
现代著名化学家鲍林说过t 在所有化学理论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原子学说,恩格斯也对近代科学原子论的创立给以高度评价,认为原子论是能给整个科学创造一个中心并给研究工作打下牢固基础的发现。
因此可以说,原子论在人类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历史长河中构成了化学发展的主旋律,规定和指导着化学理论的基本走向和发展。
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原子学说创立过程的历史考察,阐明近代科学原子论产生的历史条件,探讨它与以往原子学说的本质区别,分析道尔顿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上的特点,展示人类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探讨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期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和教益。
1 近代科学原子论创立的历史背景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总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认识论的根源,是人类科学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追溯化学发展的历史,近代科学原子论的创立有以下几个方面为它作铺垫。
1.1 定量分析方法的广泛采用和一些化学经验定律的建立l8世纪末至l9世纪初,化学开始由以搜集材料为特征的经验描述阶段,逐步过渡到以整理材料、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为特征的理论概括阶段。
由拉瓦锡掀起的化学革命不仅建立了化学理论的新秩序,而且在研究方法上给化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别是定量方法的广臣采用,使化学家们搞清了许多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变化中各物质量的关系1789年,拉瓦锡首先用精确定量的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它作为自然界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成为人们从事化学研究的基本依据;1791年,里希特根据大量定量实验发现了酸碱反应的当量关系;1802年,费歇尔在里希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阐述了当量定律;1799年,昔罗斯特根据一系列化学定量分析提出了定量组成定律,大大促进了人们对物质组成的认识;1803年,道尔道在思考原子学说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验归纳,推导出了倍比定律这些化学基本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它促使化学家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化合物在生成时,各物质之间存在着如此严格的定量关系?为什么反应前后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呢?为什么同种化合物的组成总是固定不变?是否有一些不变的看不见的质点在化学反应中操纵着这些规律?由实验中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化学家给予理论上的解释,正是这些化学经验定律的建立,成为化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为科学原子论的产生奠定了牢固的实验基础1.2 古代原子论的广泛传播关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很早就引起了哲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阿伏加德罗 (1776-1856)大利物理学家、化学 家)阿伏加德罗是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 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的人。他的 分子假说奠定了原子—分子论的基础 。
阿伏加德罗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的一个贵 族家庭。1792年8月9日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学, 1796年获法学博士,以后从事律师工作。1800~ 1805年又专门攻读数学和物理学,尔后主要从事 物理学、化学研究。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 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1766-1844)英国化学家、 物理学家、近代化学之父。
约翰· 道尔顿1766年9月6日生于坎伯雷, 1844年卒于曼彻斯特。父亲是一位农民兼手工 业者。幼年时家贫,无钱上学,加上又是一个 色盲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 1793年任曼彻斯特新学院数学和自然哲学 教授;1796年任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会会员; 1800年担任该会的秘书;1817年升为该会会长; 1816年选为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1822年选为 皇家学会会员。1826年,英国政府将英国皇家 学会的第一枚金质奖章授予了道尔顿。
重审道尔顿原子论的建立:1803还是1805

重审道尔顿原子论的建立:1803还是1805道尔顿原子论是化学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对物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化学革命的标志。
对于道尔顿原子论确切的建立时间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1803年,也有学者认为是1805年。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审。
让我们回顾一下道尔顿原子论的主要内容。
道尔顿原子论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再分的微小粒子——原子组成的。
这些原子具有自己的质量和体积,不同种类物质的性质差异就在于它们的原子结构和原子间的组合方式不同。
道尔顿原子论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以往对于物质本质的认识,成为了现代化学的起点。
关于道尔顿原子论建立的确切时间,最早由道尔顿自己在1808年的《化学哲学》中提出了1803年这个时间节点。
但后来一些学者却认为,道尔顿原子论的确立时间应该是1805年。
这一观点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文献和道尔顿的实验数据。
我们来看1803年这个时间节点。
道尔顿在这一年发表了他的第一个科学论文《气体的吸附和与液体的吸附比较》,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气体分子的概念,并指出了不同气体的粒子质量比例。
这是道尔顿原子理论的最初雏形,开启了他对原子理论的深入研究。
还有一些历史文献也支持了1803年的观点,比如一些当时的学者对于道尔顿原子论的评论以及相关的会议记录等。
1805年这个时间节点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性。
1805年,道尔顿在他的《气体与其他物质的热吸收比较观察》等著作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原子理论,并提出了道尔顿定律,即各种气体的分子体积相同、分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成简单整数比的结论。
这一定律可以说是道尔顿原子论的核心内容,对于后来的化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1805年这个时间节点更加准确。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无论是1803年还是1805年,道尔顿对原子理论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一问题的确定可能需要更多的历史文献和文献考证的结合分析。
我们还可以通过道尔顿自己的手稿、日记和信件等个人文献来查证。
原子-分子论

近代化学后期
化学基本定律的建立 道尔顿是将已经总结出 分子学说的论证与早期原子
量的测定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成为 化学发展的主要基石之一
来的宏观经验定律与物
质由原子构成的微观观 念联系起来的第一个科 学家
凯库勒和库柏提出的碳是四
价和碳碳成链的学说 19世纪末形成四大传统化学 分支
2013-6-7
2013-6-7
他在1803年9月6日的笔记中写到: “物体的 最后原子乃是在气休状态时被热质围绕的质点 或核心。”也就是说,气体原子有一个处于中 心的硬核,周围被一些热质所笼罩,即中心核 与其周围的热氛组成一个气体的原子;由于热 氛的存在,因而产生彼此间的排斥力,当温度 越高时,此种热氛就越多,则相互间的排斥力 就越大。
2013-6-7
阿氏的分子学说被冷落
• 阿氏的分子学说无疑是道尔顿原子论的突破性发展,但却 被冷落了大约半个世纪。究其原因.看来是多方面的, • 其一,阿氏自己还缺乏对这一假说给予更充分的实验论证, 而且当时所知道的气体物质或容易气化的物质为数有限, 所以实验条件也受到较大限制; • 其二,作为原子论发起人的道尔顿也坚持认为同类原子必 然互相排斥,而不能结合成分子; • 其三,由于当时化学界中,贝采里乌斯关于化合物构造的 “电化二元论” 占着统治地位,很多人对这位权威的学 说十分推崇,而这一学说与阿氏的分子学说在某些地方有 不相容之处
因此,十九世纪初的一些化学家,如戴维、泰勒、贝采里乌 斯及法拉第都把他尊为化学原子论的创始人之一。但他工作 上的弱点是没有及时用分析实验来确证自己的设想,也没计 划求出各种原子的相对重量。因此他的思想对大多数化学家 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2013-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Step
古希腊原子论:原子的数目 是无穷的,它们之间没有性 质的区别,只有形状、体积 和序列的不同。运动是原子 固有的属性。 原子永远运动于无限的虚空 之中,它们互相结合起来,
01
Step
02
Step
03
现代原子-分子论:意大利科 道尔顿原子论: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原子是单 一的,独立的,不可被分割的,在化学变化中保持着稳 定的状态,同类原子的属性也是一致的。道尔顿原子理 论,是人类第一次依据科学实验的证据,成系统的阐述 了微观物质世界,是人类对认识物质世界的一次深刻的, 具有飞跃性的成就。 学家阿伏伽德罗在法国化学 家盖-吕萨克定律基础上引 入“分子”的概念,补充并 修正了道尔顿原子论的不足, 从而形成了原子-分子论。
实验基础,对以后整个实验科学的
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测定了多种元素原子量,从此原 子不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具有 了可以用实验直接测量的数量特 征,原子量成为区别原子种类的 基本标志,使化学研究走向了精 确化、定量化和系统化。
道尔顿原子论在19世纪初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① 从根本上否定了金术即元素嬗变的可能性 ,并阐明了质量不灭定律的内 在含义。 ② 道尔顿把每一种简单原子与一种化学元素相应起来,有多少种简单原子 就有多少种化学元素。统一了化学元素学说和原子学说。 ③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确切地揭示了化学反应遵循定比定律、倍比定律的内 在根据;而这些定律又使他的学说有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
• 道尔顿首先研究了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于1806年发现的有趣结 论: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都成一定的整数比(定比定律)。最 终提出了倍比定律。 • 最先从事测定原子量的工作。1803年9月,道尔顿利用当时已掌 握的一些分析数据,计算出了第一批原子量。 • 同时着手制作原子量表,提出用相对比较的办法求取各元素的原 子量。1803年10月21日,在曼彻斯特的“文学和哲学学会”上, 道尔顿第一次阐述了他关于原子论以及原子量计算的见解,并公 布了他的第一张包含有21个数据的原子量表。
而生成化合物。化合
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 子。
其他性质。原子的质量
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的 最根本特征。
03
1.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 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 质的最小质点。
2.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化学
变化中,原子结合而成分子, 分子分解成为原子,原子则是 不能再分的最小单位。
3. 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 子,其性质、重量、大 小也不同。
把模糊的猜测变成了明确经得起科
道尔顿完全结合了拉瓦锡的元素 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 种元素一类原子”的观点,这使 道尔顿的原子论具有了前所未有 的明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学实验检验的科学理论,它圆满解 释了各化学实验事实,解释了质量 守恒定律、定比组成定律和倍比定 律的本质与内在联系,有着广泛的
4. 原子和分子处于永恒
的运动中。
现代原子-分子论要点
01
观点①不全面:有的物质是由 原子直接组成,但很多物质是 由分子组成。
02
错误Ⅰ:原子还可以再分,分 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 又可以分成质子和中子,质子 电子又可再分成夸克……
03
错误Ⅱ:同种元素的原子(具 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可能由于 具有不同数量的中子而具有不 同的质量,也有可能表现出不 同的性质。
资料收集整理:费喆昊 赵敏琪 周得祥 PPT制作:沈逸皓 课堂演讲:张轶扬
01. 道尔顿及其工作
01-1. 道尔顿简介 01-2. 道尔顿生平 01-3. 道尔顿的工作及成就
02. 道尔顿与原子论
02-1. 原子论的历史 02-2. 道尔顿的原子论
03. 原子-分子论的建立
03-1. 道尔顿原子论与现代原子-分子论的区别 03-2. 道尔顿原子论的意义与贡献
01
约翰·道尔顿(1766.9.6~1844.7.27),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 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出的原子论 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
巨大的进展。
道尔顿一生宣读和发表过116篇论文, 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
两册。
1776年,接受数学的启蒙。 1778年,12岁的道尔顿在学校里任教。 1781年,自学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数学和自然哲学。 1787年3月24日,记下第一篇气象观测记录,这成为他以后科学发现的实验基础。
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复合物。
原子分离,物体便归于消灭。
②
同种元素的原
子性质和质量都相 同,不同元素原子
① 化学元素由不
可分的微粒—原子 构成,它在一切化 学变化中是不可再 分的最小单位。
的性质和质量各不 相同,原子质量是元 素的基本特征之一。
③ 不同元素化合
时,原子以简单
整数比结合。
道尔顿笔记中的原子论要点
1817~1818年,间不断进行科学研究。
1835~1836年,任英国学术协会化学分会副会长。 1844年7月26日,他使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他最后一篇气象观测记录。
1844年7月27日,去世。
• 1787年开始连续观测气象,从不间断,一直到临终前几小时为 止,记下约20万字的气象日记。 • 1801年还提出气体分压定律。他还测定水的密度和温度变化关 系和气体热膨胀系数相等等。
Point One
Point Two
Point Three
① 原子是组成化学元素 的、非常微小的、不 可在分割的物质微粒
② 同一种元素的所有原子
的质量以及其他性质完 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 子具有不同的质量以及
③ 有简单数值比的元素 的原子结合时,原子 之间就发生化学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
保持其本来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