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IP技术规范书
单口插卡网关全网通IPPBX电话交换机AIO100用户技术参数规格书

1单口插卡网关全网通IPPBX 规格说明简捷通信注意到融合通信产品对多种通信方式的综合需求,率先推出“混搭当道”的产品集成策略,先后推出混合语音卡,混合网关,混合话机等产品,将CDMA/GSM 移动网、PSTN 电话网、WIFI 无线局域网等不同网络环境以及语音通话、SMS 短信、USSD 交互等不同应用需求集成创新,用简捷的产品赋能复杂的通信能力。
AIO100(1V )混合网关就是一个集成了全网通手机卡接口、IPPBX 功能的融合通信产品。
AIO100(1V )采用标准SIP 协议,可与主流的IPPBX ,IMS 软交换平台,SIP 服务器或其他基于SIP的网络电话平台兼容,并支持I P 电话机、I AD 接入网关、软电话等产品的接入。
应用场景举例功能和特点主要功能●集成SIM卡插槽,支持联通电信移动4G/3G全网通●通过手机卡接打外网电话●灵活的dial plan设置,基于时间、号码、IP地址的呼叫路由方式●IVR●高速NA T路由器,支持手机卡LTE上网。
●内置小型SIP服务器,支持16个SIP分机●友好的web管理界面IPPBX功能●电话分组●多个呼叫路由组●主叫、被叫号码变换●根据时间的呼叫路由●根据主叫、被叫号码字冠的呼叫路由●根据Trunk中继的呼叫路由●拨号规则●备份呼叫路由●IVR可更改2●自动总机●通话记录●呼叫等待●呼叫转接(Blind&Attended)●呼叫前转(Unconditional/Busy/No Reply)●呼叫保持●免打扰●热线呼叫语音处理●V oIP Protocols:SIP over UDP/TCP/TLS,SDP,RTP/SRTP●语音编码支持:G.711a/μlaw,G.723.1,G.729A/B,iLBC,G.726●静音检测●舒适噪音生成(CNG)●语音活动监测(V AD)●回声消除:G.168with up to128ms●自适应动态抖动缓冲●通道增益可调●自动增益控制(AGC)●呼叫进程音:拨号音,回铃音,忙音●传真:T.38,T.30●NA T:STUN/UPnP●DTMF:RFC2833/Signal/Inband物理接口●LTE:1●网口:1W AN+1LAN10/100Base-T RJ45环境参数●电源:12VDC,1A●功耗:5W●工作温度:0℃~45℃●储存温度:-20℃~80℃●湿度:10%-90%,Non-Condensing●尺寸(W/D/H):126×75×25mm●重量:0.7kg(铁壳)3。
IP网络安全技术规范

中国电信 I P 网络安全技术规范( VER 1.0 )中国电信总公司发布目录1目的和范围 (7)1.1目的 (7)1.2范围 (7)2安全保护分类 (7)2.1机房安全 (7)2.2传输线路 (8)2.3网络保护对象 (8)2.4网络安全参考点 (8)3安全功能要求及实现 (9)3.1访问控制 (9)3.1.1概述 (9)3.1.2实现策略 (9)3.1.3参考点A (10)3.1.4参考点B (11)3.1.5参考点C、E、G、H、I、K、O (11)3.1.6参考点D、J (11)3.1.7参考点F、L (11)3.1.8参考点H (11)3.1.9参考点M (12)3.1.10参考点N (12)3.1.11参考点P (12)3.1.12参考点Q(拨号用户) (12)3.2认证系统 (12)3.2.1 概述 (12)3.2.2 主干网路由器和接入网路由器 (13)3.2.3参考点O (13)3.3日志与审计 (13)3.3.1 概述 (13)3.3.2 关键服务器主机 (13)3.3.3 参考点A、B、C、D、E、F、G、H、I、K、L、M、O (14)3.4入侵检测系统 (14)3.4.1 概述 (14)3.4.2 参考点A、B、C、E、G、H、I、K、N、P、Q (15)3.4.3 参考点D、J(网管子网) (15)3.4.4 参考点M、O(用户网络) (15)3.4.5 参考点F、L(业务子网,托管主机) (15)3.4.6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15)3.4.7 只对内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16)3.5安全加密 (16)3.5.1 虚拟专用网(VPN) (16)3.5.2 远程登录SSH (16)3.5.3 其它加密方式 (17)3.5.3.1 CA中心 (17)3.5.3.2 PGP (17)3.5.3.3 PEM (17)3.5.3.4 SSL (17)3.5.3.5 SET (18)4安全管理 (18)4.1管理制度 (18)4.1.1策略 (18)4.1.2原则 (18)4.1.3 要求 (19)4.1.4人员管理 (19)4.1.4.1 工作人员 (19)4.1.4.2 系统管理员 (20)4.1.4.3下载软件使用 (20)4.1.4.5 程序开发人员 (20)4.1.5密码管理 (20)4.1.5.1密码的内容 (20)4.1.5.2登录策略 (21)4.2审计评估 (22)4.2.1组成 (22)4.2.2职责 (22)4.2.3审计内容 (22)4.3网络安全规划 (23)4.3.1组成 (23)4.3.2职责 (23)4.3.3规划范围 (23)4.4工程管理 (23)4.4.1 工程规划 (23)4.4.2 施工 (24)4.4.3验收和移交 (24)4.5安全监督 (24)4.5.1组成 (24)4.5.2职责 (24)4.5.3监督内容 (24)4.6灾难恢复 (25)4.6.1组成 (25)4.6.2职责 (25)4.6.3恢复范围 (25)4.6.4恢复措施 (25)5应急响应 (25)5.1范围 (25)5.3应急响应组 (26)5.4步骤 (26)5.5响应级别 (27)5.6响应时限 (28)附录1安全实施方法 (29)1.1 网络安全管理 (29)1.1.1 统一的一次性口令认证 (29)1.1.2子网间安全 (29)1.1.3 网络边界安全 (29)1.1.5 集中、统一的安全管理 (30)1.2 网络互联设备安全 (30)1.2.1 统一时钟管理 (30)1.2.2 统一认证管理 (31)1.2.3统一的日志管理 (31)1.2.4远程登录安全 (32)1.3 信息服务器安全 (32)1.3.1 数据备份 (32)1.3.2重要网络资源保护 (32)1.4 风险评估 (33)1.4.1 安全扫描 (33)1.4.2 日志审计 (33)1.4.3 网络监控 (34)附件2主机信息系统 (34)2.1 操作系统安全 (34)2.1.1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 (34)2.1.2主机加固 (36)2.1.3访问控制 (37)2.1.4主要操作系统的安全操作规范 (37)2.1.4.1账号 (37)2.1.4.2 NIS (39)2.1.4.3 DNS (39)2.1.4.4 审计 (40)2.1.4.5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 (40)2.1.4.6 文件系统安全 (41)2.1.4.7 数据传输通信的安全性 (41)2.1.4.8 备份与恢复 (42)2.1.4.9 安全工具 (42)2.2.数据信息安全 (42)2.2. 1信息、加密强度分级与图示 (42)2.2.2加密 (44)附录3 技术术语 (45)3.1 安全规范 (45)3.2.1 中国电信IP网络安全参考点 (45)3.3 信息安全 (46)3.3.1 物理安全 (46)3.3.2 系统脆弱点 (46)3.3.3 数据完整性 (46)3.3.4 服务器 (46)3.3.5 安全系统 (46)3.4 网络安全 (46)3.4.1网络安全体系 (46)3.4.2 安全水平 (47)3.5 IP网络攻击 (47)3.5.1 黑客 (47)3.5.2 入侵 (47)3.5.3 后门 (47)3.5.4缓冲区溢出 (47)3.5.5 口令破解 (47)3.5.6 电子攻击 (47)3.5.7 网络监听 (47)3.5.8 欺骗 (48)3.5.9 击键监视 (48)3.5.10 跳跃式攻击 (48)3.5.11 恶意邮件 (48)3.5.12 逻辑炸弹 (48)3.5.13根工具包(Rootkit) (48)3.5.14 拒绝服务 (48)3.5.15 病毒 (49)3.5.16 拨号服务查找器(Wild Dialer) (49)3.5.17 网络扫描 (49)3.5.18 端口扫描 (49)3.5.19 应用扫描 (49)3.6 IP网络安全防范 (49)3.6.1 密码技术 (50)3.6.2 密钥 (50)3.6.3 共享密钥密码术(对称密钥密码术) (50)3.6.4 公钥密码术(非对称密钥密码术) (51)3.6.5 散列法/信息文摘 (51)3.6.6 加密强度 (51)3.6.7 数字签名 (52)3.6.8 证书、证明机构(CA) (52)3.6.9 安全数据传输 (52)3.6.10 认证 (52)3.6.11虚拟专网(VPN) (53)3.6.12 存取控制列表(ACL) (53)3.6.13 安全评估 (53)3.6.14 审计 (54)3.6.15 防火墙 (54)3.6.16 代理 (54)3.6.17 入侵检测 (54)附录4 常见的安全攻击 (55)4.1前言 (55)4.2垃圾邮件 (55)4.2.1概述 (55)4.2.2防范措施 (55)4.3 DDOS攻击 (56)4.3.1概述 (56)4.3.2防范措施 (56)4.4特洛伊木马的防范 (57)4.4.1概述 (57)4.4.2防范措施 (57)1目的和范围1.1目的中国电信IP网络是指由中国电信数据通信事业部管理,利用中国电信的数据传输信道和TCP/IP协议等构成的互联网络,又称作ChinaNet。
网络IP地址的使用限制及其合规要求

网络IP地址的使用限制及其合规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IP地址已成为连接全球的重要工具。
为了保障网络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合规使用,各国和组织对网络IP地址的使用都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和合规要求。
本文将探讨网络IP地址的使用限制以及如何合规操作,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网络IP地址的使用限制网络IP地址的使用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域限制:由于不同地区的网络规模和需求不同,一些网络IP地址可能会有地域限制。
这意味着该IP地址只能在特定的地区使用,不得跨地域使用。
2. 用途限制:为了保护网络安全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某些IP地址可能会有特定的用途限制。
例如,某些IP地址可能被专门用于服务器,而不适用于个人用户。
3. 数量限制:由于IP地址资源的有限性,一些组织或个人可能会面临IP地址数量的限制。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在合理范围内使用IP地址,避免浪费和滥用。
二、网络IP地址的合规要求为了确保网络IP地址的合规使用,我们需要遵守以下几个重要要求:1. 合法取得IP地址:在使用IP地址之前,我们必须确保所使用的IP地址是合法取得的。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通过合法途径获得IP地址,而不是使用非法或盗版IP地址。
2. 合理利用IP地址:每个组织或个人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利用IP地址,避免浪费和滥用。
我们应该遵循网络IP地址分配机构或提供商的要求,按需申请和使用IP地址。
3. 遵守地域限制:如果某些IP地址有地域限制,我们应该严格遵守这些限制,不跨地域使用IP地址。
这有助于维护公平的资源分配和网络秩序。
4. 安全保护IP地址:IP地址是关键的网络资源,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保护IP地址的安全。
这包括定期更新防火墙设置、加密通信等措施,以防止IP地址被非法使用或攻击。
5. 配合网络治理:作为网络使用者,我们应该积极配合相关的网络治理工作。
当网络IP地址出现滥用或违规行为时,我们应该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或机构,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秩序。
网线技术规范文件

网线技术规范文件超五类线技术要求1概述:1.1本技术规范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2本技术规范未标明日期的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版本。
2室内超五类线技术要求2.1规格:室内五类水平对绞电缆~特征阻抗100Ω?15Ω~305米/箱。
2.2具体要求:2.2.1 对绞电缆的物理、电气和传输性能等均应满足YD/T 1019-2001《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标准对5e类电缆的要求~需送交有效的第三方测试报告。
2.2.2导体采用实心铜导体~导体直径为0.5?0.005mm,100Ω,~铜导体应符合GB/T 3953-1983中TR型软圆铜线的要求~断裂伸长率应?15,。
2.2.3绝缘层的厚度应达到0.2mm~绝缘材料可采用实心HDPE、发泡HDPE、聚全氟乙丙烯等。
并使产品电缆绝缘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符合YD/T 1019表5的规定。
2.2.4绝缘层与导体的附着力应大于1200g/100mm。
2.2.5绝缘层应采用颜色识别标志~颜色色序应符合YD/T 1019第5.3.2节的规定~颜色应符合GB6995.2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
2.2.6耐火性要求需符合IEC-332-1与NFC 32-070标准C2类标准的要求2.2.7线对:四对导体~每对由分别称作a线和b线的两根23,24awg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扭绞长度在38.1cm至14cm内,按逆时针方向扭绞,相临线对的扭绞长度在12.7cm以上。
线对色序为:1 2 3 4 线对序号 a b a b a b a b 标志白,蓝, 蓝白,橙, 橙白,绿, 绿白,棕, 棕颜色2.2.8 外护套材料:护套包覆于缆芯外可选择采用低烟阻燃PVC、LDPE、含氟聚合物等材料~要求不低于QB 3804,1999的H-70型~厚度不小于0.5mm~既不能使缆芯松动~也不能挤压线芯。
表面应光滑、无孔洞、裂纹、气泡等缺陷。
中国网通IPTV业务管理系统技术规范v1.0

中国网通I P T V业务管理系统技术规范(V1.0)目录1 前言 (1)2 范围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1)4 系统总体架构描述 (2)4.1 业务功能模块 (2)4.2 接口定义 (3)5 功能模块定义 (3)5.1 省级IPTV业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3)5.1.1 用户管理 (3)5.1.1.1 用户属性维护 (4)5.1.1.2 用户激活 (4)5.1.1.3 产品订购 (5)5.1.1.4 用积分管理 (5)5.1.2 产品管理 (5)5.1.2.1 产品维护管理 (6)5.1.2.2 计费策略管理 (6)5.1.2.3 优惠策略管理 (7)5.1.2.4 内容元数据管理 (7)5.1.3 SP/CP管理 (7)5.1.3.1 SP/CP属性维护 (8)5.1.3.2 SP/CP权限管理 (8)5.1.3.3 SP/CP信用管理 (8)5.1.3.4 SP/CP资源限制 (8)5.1.4 计费管理 (8)5.1.4.1 计费处理 (9)5.1.4.2 帐务处理 (9)5.1.4.3 结算处理 (9)5.1.5 门户管理 (10)5.1.5.1 客户自助服务系统 (10)5.1.5.2 SP/CP门户 (10)5.1.5.3 管理员门户 (10)5.1.6 统计分析 (11)5.1.6.1 SP/CP统计分析 (11)5.1.6.2 用户消费统计分析 (11)5.1.6.3 用户访问统计分析 (12)5.1.6.4 应用内容统计分析 (12)5.1.6.5 报表管理 (12)5.1.7 系统管理 (13)5.1.7.1 系统管理功能要求 (13)5.1.7.2 访问权限控制 (13)5.1.8 机顶盒管理 (14)5.1.8.1 库存管理 (14)5.1.8.2 升级管理 (14)5.1.8.3 维修管理 (14)5.1.8.4 监控管理 (14)5.1.9 DRM管理 (14)5.2 区域中心IPTV业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14)5.2.1 认证授权 (14)5.2.2 话单生成 (15)5.2.3 统计分析 (15)5.2.4 系统管理 (15)6 酒店IPTV系统实现方案 (15)6.1 中小规模酒店的解决方案 (15)6.1.1 运营模式 (15)6.1.2 逻辑结构图 (16)6.2 大规模酒店的解决方案 (16)6.2.1 运营模式 (16)6.2.2 逻辑结构图 (17)1前言IPTV系统又称为宽带网络电视系统,是“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或计算机)作为主要终端设备,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通过互联网络协议(IP)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崭新技术”。
中国联通企业内部网IP地址规范

中国联通2007年IP承载网工程资源命名规范(V0.1)设备及端口命名规范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2007年7月Confidential目录1概述 (4)1.1命名、编码与分配原则 (4)1.2命名、编码与分配范围 (4)1.3适用范围 (4)1.4编排格式与约定 (5)2设备和端口命名 (6)2.1设备命名 (6)2.1.1网络设备名 (6)2.1.2网管中心设备名 (7)2.2设备接口名 (8)2.3端口描述 (9)2.3.1LoopBack端口描述 (9)2.3.2网络端口描述 (9)2.3.3用户端口描述 (11)3网管及安全相关命名 (13)3.1网管 (13)3.1.1SNMP密码 (13)3.1.2集中认证telnet帐号 (13)3.1.3SNMP帐号命名 (13)3.2安全部分命名 (13)3.2.1控制列表命名 (13)3.2.2AAA命名 (14)附表一:省市名缩写 (15)1概述1.1命名、编码与分配原则本规范对中国联通IP承载网工程实施中所使用资源的命名、编码与分配作了明确规定。
本规范是进行中国联通IP承载网工程建设、便于规范化的基础性文件,也将是日常维护管理的重要文件。
本规范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1)唯一性本规范保证在中国联通IP承载网层面一个对象只有一个名称,一个名称只对应到一个管理对象。
(2)可扩展性出现新类型的资源对象本规范未包括时,易于增加扩充,同时也考虑到编码容量的可扩充性。
(3)可操作性命名规则与实施原则描述明确、严谨,易于实际操作。
由于中国联通IP承载网工程涉及不同厂家设备,且对同一特性的配置存在较多不同之处。
因此,针对不同厂家的不同情况,也分别进行了规范。
在工程实施中,根据不同厂家设备,匹配不同的规范内容。
1.2命名、编码与分配范围本规范对中国联通IP承载网工程中所使用资源的命名、编码与分配进行了规定。
1.3适用范围本命名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IP承载网的工程实施、各种相关的管理活动。
中国联通移动IP承载网业务接入规范

中国联通移动IP承载网业务接入规范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络分公司运行维护部2011年1月目 录一.前言 (4)二.移动IP承载网网络结构及路由规划 (5)1、骨干层网络结构 (5)2、接入层网络结构 (6)3、总体路由策略 (7)三.移动IP承载网MPLS VPN资源编码 (8)1、VRF名称及编码规划 (8)1.1华为设备VRF命名 (8)1.2阿朗设备VPN编码规划 (8)2、RD/RT值的分配 (10)2.1RD资源分配 (10)2.2RT资源分配 (15)四.移动IP承载网QOS规划 (17)1、承载的业务等级规划 (17)2、分类和标记 (17)2.1华为设备的分类和标记 (18)2.2阿朗设备的分类和标记 (19)3、队列调度和丢包策略 (20)4、QOS部署方案 (20)4.1CR、BR路由器部署 (20)4.2AR路由器部署 (20)五.移动IP承载网业务接入规范 (21)1、业务接入原则 (21)1.1业务接入方式 (21)方式一:配置专用CE路由器接入(推荐方式) (22)方式二:CE配置二层交换机,PE启动VRRP (23)方式三:个别业务系统直接接入PE (24)1.2PE-CE间的路由协议 (26)1.3QOS策略的部署 (27)2、主要业务VPN的接入实例 (27)2.1移动软交换长途汇接局业务 (27)2.1.1网络结构 (27)2.1.2VPN命名 (28)2.1.3RD/RT值分配 (28)2.1.4PE-CE路由协议 (29)2.1.5IP地址、端口规划及VLAN划分 (29)2.1.1QOS规划 (30)2.2移动软交换端局业务 (30)2.2.1网络结构 (31)2.2.2VPN命名 (31)2.2.3RD/RT值分配 (32)2.2.4PE-CE路由协议 (32)2.2.5IP地址、端口及VLAN规划 (32)2.2.6QOS规划 (33)2.33G IuPs业务 (34)2.3.1网络结构 (34)2.3.2VPN命名 (35)2.3.3RD/RT值分配 (35)2.3.4PE-CE路由协议 (36)2.3.5IP地址、端口及VLAN规划 (36)2.3.6QOS规划 (37)2.4GPRS业务 (38)2.4.1网络结构 (38)2.4.2VPN命名 (38)2.4.3RD/RT值分配 (39)2.4.4PE-CE路由协议 (39)2.4.5IP地址、端口及VLAN规划 (39)2.4.6QOS规划 (40)2.5增值业务平台 (40)2.5.1网络结构 (41)2.5.2VPN命名 (41)2.5.3RD/RT值分配 (41)2.5.4PE-CE路由协议 (42)2.5.5IP地址、端口规划及VLAN ID划分 (42)2.5.6QOS规划 (43)一.前言移动业务的承载,对IP承载网的中继带宽、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QoS保障、MPLS VPN业务支撑能力及其可管理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规范中国联通移动IP承载网MPLS VPN业务接入方式以及相关的数据配置,满足移动业务发展需要,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保证业务通信服务质量,特编制本规范。
IP STB 功能规范3.4(终稿)_中国网通

IP STB功能规范中国网通研究院2004年7月目录1IP STB基本功能 (5)1.1 视频点播(VOD)功能 (5)1.2 组播频道功能 (5)1.3 INTERNET浏览及邮件服务 (6)2IP STB可选功能 (6)2.1 可视电话功能 (6)2.2 炒股功能 (6)2.3 视频会议功能 (6)2.4 远程教育功能 (7)2.5 游戏功能 (7)2.6 DVD功能 (7)2.7 卡拉OK功能 (7)2.8 F LASH播放功能 (7)2.9 视频、图片的广告插播功能 (7)2.10 其他功能 (8)3遥控器功能 (8)3.1 操作基本原则 (8)3.1.1遥控器使用要求 (8)3.1.2基本按键及功能 (8)3.2.1电话功能 (11)3.2.2手写输入功能 (11)3.2.3中文输入法 (11)3.2.4其他功能 (12)4STB控制面板功能 (12)5外设接口功能 (13)5.1 基本接口 (13)5.1.1基本视频接口 (13)5.1.2基本音频接口 (14)5.1.3基本网络通信接口 (14)5.2 可选接口 (14)5.2.1可选视频接口 (14)5.2.2可选音频接口 (14)5.2.3可选网络接口 (14)5.2.4管理认证接口 (15)5.2.5其他接口 (15)6EPG (15)7业务连接及认证功能 (15)7.1 网络连接功能 (15)7.2 用户认证功能 (16)8其他相关功能 (16)8.1 IP STB解码器 (16)8.2 IP STB浏览器 (17)8.3 IP STB播放器 (17)8.4 软件升级功能 (18)8.5 下载功能 (18)8.6 信息安全 (18)8.6.1网络防护要求 (19)8.6.2内容保护要求 (19)8.6.3用户安全要求 (19)8.7 所支持软件接口(可选) (19)1IP STB基本功能IP STB接入宽带网络,通过用户身份识别和认证后,可以收看免费视频点播节目及组播频道的节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技术要求1.1总则(1)本规范书为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下招标方)广州城域网工程IP网部分的主要技术业务功能和供货要求,供厂商及集成商(统称投标方)编写建议书和报价之用,建议书的内容格式应符合本规范书附件的要求。
(2)投标方在建议书中,对本规范书中所提各项要求能否实现与满足,应逐项予以说明和答复。
投标方亦可根据自己的产品技术性能具体情况,在建议书中提出建议,并附详细资料和说明。
(3)对本规范书各条目的应答为“满足”、“不满足”、“部分满足”,不得使用“明白”、“理解”等词语,在答复中,要求明确满足的程度,并作出具体、详细的说明,凡采用“详见”、“参见”方式说明的,应指明参见文档中的具体的章节或页码。
(4)招标方要求投标方提出本技术要求中未提到而投标方提供的设备所具有的其它性能,以及附属系统方面的详细资料,以便招标方对该设备性能作出正确评价。
(5)本工程为交钥匙工程,投标方应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并在建议书中说明给招标方提供的技术文件、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的范围和程度。
(6)招标方保留对本文件的解释和修改权。
(7)本技术要求未提出而ITU–T已有建议者,按ITU–T最新建议办理。
但与中国信息产业部的规定有抵触时,应按中国信息产业部的规定,如投标方确有困难,可由双方协商决定。
(8)对于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必须满足以下中国协议、标准、规范:GB2423.1-89 电工电子产品的基本环境规程试验(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2423.2-89 电工电子产品的基本环境规程试验(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4798.3-90 电工电子产品应该环境条件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YD5037-97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设计暂行规定✧YD5070-98 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验收规范✧相关的国际协议、规范、标准(9)在未经双方商定作为订货规范书之前,招标方保留对本规范书进行修改和解释的权利。
(10)如因满足本技术要求,需改变设备的原价格,投标方应在建议书中预先申明。
(11)投标方应提出关于交货、运输、安装、测试和培训等的日程安排。
投标方应派遣专家指导和参加安装施工,并负责系统的测试和开通。
1.2时限要求投标方应根据本文件的要求在十天之内提供八份(中文)建议书和(中文)报价书,要求同时提供文本文档和电子文档(磁盘或光盘载体)。
建议书和报价书应单独分开,同时在建议书中应列明设备清单。
引进设备报价以美元为单位,并分别提出FOB和CIF。
招标方只购买投标方所提方案中的部分设备时或设备配置规模变化时,投标方应承诺方案中所提价格折扣、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条件保持不变。
1.3建议书内容投标方提出的技术建议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逐条对招标方规范书的响应(2)详细的设备和材料清单,单项设备的单位FOB价、CIF价和系统总价(3)网络详细设计和实施方案(4)设备技术指标(5)网络技术指标(6)网管系统(7)计费系统(8)网络安全措施(9)设备不同配置的性能价格比较(10)技术服务的范围和程度(11)安装设备和材料以及工具的数量(12)设备安装要求及建议,抗震加固措施(13)技术文件(14)人员培训(15)工程实施办法和进度安排(16)售后服务安排及质量保证措施(17)设备测试、系统测试的方法和环境(18)对于CNC广州城域网的总体网络结构、业务开放、网络发展方向的建议(19)所建议的主要设备已接受订货和已安装、开通使用的数量和地点,以及这些设备开通使用后运行情况的资料。
(20)其它a. 各种设备的外形尺寸、重量、面板布置、进出线方式等b. 各种设备所需电源种类、耗电量、电压及地线要求c. 机房荷重、温湿度及环境要求d. 对招标方技术规范书提出的要求中不能达到的各点,详细说明其不能达到的原因1.4投标方供货和服务范围所需的货物和技术服务合述如下:1.4.1 系统主要组成部分:-高速路由交换机-边缘路由交换机-网管系统-计费系统上述设备/系统中均含其操作系统软件。
投标方提供的所有设备必须是最新并且是成熟的产品。
所有元件、配件、附件和将设备连成系统的连接线缆都应包括在报价中(除备品备件外)。
投标方必须保证所提供产品的数量、质量,特别是接口的兼容性,并且承担所有在合同中指定的责任和义务。
请投标方依据其所做的骨干层和边缘层方案提供适合于网通资源的接入方案,但接入方案此次不作为评标依据。
1.4.2 软件投标方提供的软件应包括满足确保全网正常运营所需的管理、运行、维护等有关的全部软件,以及Internet网中的主要服务及应用软件,在建议书中要详细列出所提供的软件清单和说明。
软件应为最新成熟的商用版本,具有容错能力,并要保证网络安全可靠及扩容和版本升级方便。
1.4.3 Y2K问题对Y2K问题的要求:各种功能在2000年及2000年后持续正常运转,日期和时间不影响系统的运行、操作维护和业务;应满足ISO 8601标准,采用四位十进制数表示年份。
投标方提供的各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必需已完全解决Y2K问题,并经过测试,投标方应给出有关认证资料。
如果出现2000年问题,由此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都将由投标方承担。
1.4.4 安装材料、消耗品和工具建议书应包含各网络节点的安装材料和清单。
用于连接各种设备和硬件的室内线缆应包含在设备价格中。
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应配有一套数量足够至少两年维护期的消耗品,如熔丝、指示灯等。
在设备价中也应包含消耗品价格。
投标方报价应包含一套专用维护工具。
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应是以至少五年使用期设计的,投标方要保证不论提供的设备是否还生产,在使用期内招标方可得到备件。
1.4.5 技术文件1.4.6 技术培训1.4.7 安装、调测、试运转的技术服务和现场验收测试。
(1.4.5至1.4.7的详细描述见本规范书的第六至八部分。
)1.5 工程进度签订合同后八周内设备全部运抵现场。
2000年11月15日前全网全部建成投入试运行。
二、工程概况2.1 网络定位中国网通广州城域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城市范围的高速宽带IP骨干网络,以IP协议为主,承载包括数据、语音、图像、传真等在内的综合业务及其增值业务,并实现各种业务网络的无缝连接。
2.2 网络结构广州城域网整个网络结构分为三层,即骨干层、边缘层和接入层。
骨干层设4个核心节点(分别设在天河区远东机房、东山区中侨大厦机房、越秀区信息中心机房、海珠区珠江广场机房),边缘层设22(其中有4个和骨干节点同址)个节点。
广州城域网天河远东和东山中侨骨干层节点与远东CNCnet骨干节点互联。
城域网骨干网络总处理能力在20Gbps以上,在接入层可提供多种形式的用户接入手段,支持IP VPN和宽带互联网接入业务,并建设大型数据中心(IDC)等。
CNC广州城域网的网络结构见附图1所示。
三、IP设备技术要求3.1 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及可靠性要求(1) 投标方应提出所提供设备的技术指标(包括支持的协议、处理能力、包转发能力、时延、MTTR、MTBF等)。
(2) 各类设备需保证工作安全。
(3) 各类功能板作N+1(N<10)备用,实现数据通路的保护。
3.2 硬件及软件的一般技术要求3.2.1 硬件(1) 投标方提供的所有设备必须是最新开发的产品,并保证所提供产品的数量、质量,特别是接口的兼容性。
(2) 各种设备应采用功能分担、分布式多处理机结构。
主要模块冗余度为1+1,易于扩容和维护。
(3) 主要设备能在不中断通信的情况下,可带电进行印刷电路板的插拨操作。
(4) 投标方提供的设备要选用世界上高质量的元器件,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出厂前要经招标方人员严格测试和检查,确保设备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3.2.2 系统软件(1) 相应的软件清单投标方提供的软件应是确保全网(包括网管系统、计费系统和节点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管理、运营和维护等有关的全部软件,必须是可以商用的最新版本的软件系统。
投标方在建议书中应详细列出所提供的软件清单、版本和说明。
(2) 软件模块化结构投标方必须保证任何软件模块的维护和更新都不影响其它软件模块,软件具有容错能力。
(3) 故障监视和诊断软件能及时发现故障并发出告警,能够自动恢复系统,不影响任何已建立的业务连接。
(4) 兼容性及升级a. 设备不同时期软件版本应能向下兼容,软件版本易于升级,且在升级的过程中不影响网路的性能与运行。
b. 投标方应承诺在供货时提供最新版本的软件,但该软件必须是经过测试正式推出的,其可靠性、稳定性经过严格验证的。
c. 软件版本升级时,投标方应承诺免费更新软件版本,并提供相应的新版本软件功能说明书及修改说明书。
(5) 厂商应说明目前所使用软件的实际运行时间以及升级完善的计划进度表。
3.2.3 安装材料建议书应包含各网络节点的安装材料和清单。
用于连接各种设备和硬件的室内线缆应包含在设备价格中。
3.2.4 消耗品和工具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应配有数量足够至少两年维护期使用的消耗品,象熔丝、指示灯等。
在设备价中也应包含消耗品价格。
投标方报价应包含一套维护工具。
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应是以至少五年使用期设计的,投标方要保证不论提供的设备是否还生产,在使用期内招标方可得到备件。
3.3 路由交换机技术要求3.3.1 路由交换机技术协议本工程要求采用多协议路由交换机(路由器),至少支持以下技术协议:A. 用户协议IPATMFrame RelayB. 广域网协议:HDLCPPPISDNX.25Frame RelayATMC. 路径协议:OSPFBGPRIPIS-ISPIMDVMRPMPLSD. 路由器管理/安全协议:SNMPTelnet Remote AccessUsername/Password for remote Access Security ControlAccess Lists (Routing)Administration Filtering (Bridging)SyslogEvent LoggingPerformance Tuning投标方应详细列出所支持的其他协议,并列出运用实例。
3.3.2 业务功能(1) 核心路由交换机a. 支持千兆以太网、SDH POS(STM-1、STM-4、STM-16)、ATM连接,速率范围主要在155Mbps、622Mbps、2.5Gbps、1000Mbps。
请投标方给出扩容能力及开发计划(包括STM-64 POS及10GE的适应性)。
b. 支持服务质量保证c. 除IP业务外,投标方应详细说明对帧中继穿透业务的支持程度。
d. 良好的队列管理和拥塞管理功能(2) 边缘路由交换机a. 支持千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SDH、ATM 、DDN、Frame Relay、X.25、PSTN、ISDN连接,速率范围支持n×64kbps、E1/E3、OC1/OC3、10/100/1000Mbps以太网等;连接用户网络的方式包括通过DDN、FR、ATM、POS和各种以太网技术等,同时应具有合适的上行接口如STM-4 POS、GE 连接到核心路由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