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册1-2课后实训项目

合集下载

实训内容及过程记录

实训内容及过程记录

实训内容及过程记录
实训内容:实训内容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际项目,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的过程。

实训过程记录:
1. 实训准备阶段:在实训开始之前,需要准备相关的实训材料和设备。

准备阶段包括确定实训的目标和内容,制定实训计划,准备实训教材和资料,确保实训设备和资源的完备性。

2. 实训导入阶段:在实训开始时,导师会对实训的目的、内容和流程进行简要介绍,同时对学生进行动机激发和预热,以便学生能够对实训感兴趣并投入到实训中。

3. 实训操作阶段:在实训操作阶段,学生将根据实训计划和导师的指导,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践。

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实训指导阶段: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导师会对学生进行实时的指导和辅导。

导师会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监督学生的实训进展。

5. 实训总结阶段:在实训结束之后,学生需要进行实训总结和反思。

学生需要对实训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同时,学生也需要对自己在实训中的成果和收获进行评估。

6. 实训评估阶段:在实训结束之后,导师会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实训成果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等。

评估的结果将作为学生实训的成绩和学习能力的证明。

1-2能力训练

1-2能力训练

《万用表电路分析》项目任务书项目资讯
项目实施
二、参考实训内容
1、按图2.1接线,电源使用实验台上的直流可调稳压电源,将电源电压分别调到4V 、8V 、12V 、16V 、20V 、24V ,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电流档分别测出电阻R (510Ω)两端的电压和流过R 的电流值,将读数填于表2-1中,并分析是否符合欧姆定律。

图2.1 表2-1
2、按图2.2接线,R 为限流电阻。

测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时,其正向电流不得超过35mA ,二极管的正向施压U D+可在0~0.75V 之间取值。

在0.5~0 .75V 之间应多取几个测、24V ,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
电源电压(V ) R=510Ω
4
8
12
16
20
24
电压(V ) 电流(mA )
电流档分别测出二极管IN4007两端的电压和流过R的电流值,将读数填于表2-2中,并分析是否符合欧姆定律。

图2.2
表2-2
U D+ (V)
I(mA)
3、利用XKDG03实验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按图2.3接线。

(也可本小组讨论,自行设计电阻串、并联电路后完成测试分析。


图2.3
(1)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U1=5V,U2短路;或使U1短路,U2=15V(先调准输出电压值,再接入实训线路中)。

(2)若U1=5V,U2短路,则I1为回路总电流,用万用表测量电源电压U1、电流I1记入表2-3,再由欧姆定律计算求得回路总电阻;后断开电源,用万用表欧姆档测定回路总电阻,数据记入表2-3并将两数据比较分析。

人教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1~2)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1~2)教案与教学反思

练习课◎教学笔记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教学内容教科书P39~40“练习八”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数数和数的组成,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理解,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3.通过数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练习。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6题。

(1)独立写出这些数。

(2)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3.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8题。

(1)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2)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数的组成和写数,深化学生对数的认识,通过读生活中的数,唤起学生的记忆,结合数的运用,学会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以题为例,加深理解1.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第7题。

师:题目要求我们按怎样的要求写数?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方法。

【学情预设】按要求写数的问题不大,学生最容易出现丢数现象,要结合题目教学生防止丢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按要求给数分类,进一步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理解数位的意义。

2.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9题。

(1)学生独立数一数。

(2)同桌间交流数的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数出38个哨子没有问题,关键是数的方法,大部分会用“圈10”来数,对于少部分不会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圈10”来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数出指定数目的哨子,既丰富学生数数的经验,又能体现计数单位“十”在计数中的作用。

3.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0题。

◎教学笔记(1)独立数一数、填一填。

(2)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师: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学情预设】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利用图中的色彩或方格十个十个地数。

综合实践活动1-2年级《劳动技术 2.我有一双小巧手——制作不倒翁、降落伞、陀螺等》_11

综合实践活动1-2年级《劳动技术  2.我有一双小巧手——制作不倒翁、降落伞、陀螺等》_11

《有趣的不倒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验证等活动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的秘密。

2、使学生初步掌握制作不倒翁的方法及基本过程,提高动手操作技能。

3、通过分组操作培养学生团结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2、通过探究学习了解不倒翁的制作技巧。

教学难点: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自主探究意识。

2、通过探究、交流、评价,完成制作要求。

教学准备:不倒翁、彩蛋、橡皮泥、装饰贴纸、剪刀、水彩笔、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感受创意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瓶雪碧,谁来试试怎样才能让雪碧斜放不倒。

同学们都说做不到,老师有办法,你们相信吗?下面看老师的,我的办法是“喝”,老师将雪碧喝掉三分之二,留下三分之一,下面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睁大眼睛,你们看,喝掉三分之二的雪碧居然可以斜放不倒,还可以转动,是不是很神奇。

其实它的秘密是不倒翁,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不倒翁王国,去探索不倒翁的奥秘吧!板书课题:有趣的不倒翁二、“玩”不倒翁,产生疑惑第一关——寻找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师: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个不倒翁,当你看到这个不倒翁的时候,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1、围绕问题,观察不倒翁说说不倒翁的外形有什么特点?2、不倒翁的里面有什么?3、从重量上看,不倒翁有什么特点?4、学生交流汇报。

5、归纳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A、秘密——底部半球形B、秘密二——上轻下重6、学法指导:刚才,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先提出问题、再进行猜测、然后通过动手实践验证猜测,最后得出结论,你们真了不起!三、动手制作,体验成功1、引导: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寻找学习不倒翁多变的方法。

2、示范制作不倒翁作品。

(1)圣诞老人造型,材料:彩蛋、卡纸。

小学校本课程1-2年级常规训练手册

小学校本课程1-2年级常规训练手册

小学校本课程常规训练手册(1-2年级)目录一、进校常规 (2)(一)着装要求 (2)(二)小学生进校门礼仪程序 (2)1、少先队员 (2)2、非少先队员 (2)二、上课常规 (3)(一)课前准备 (3)(二)课中要求 (3)1、读书 (3)2、写字 (3)(三)课后要求 (4)三、课间 (5)(一)安全 (5)(二)眼保健操 (5)(三)课间操 (5)1、出操要求 (5)2、跑操、做操 (6)(四)周一升国旗要求 (6)四、文明就餐 (7)(一)列队 (7)(二)文明卫生 (7)(三)就餐安全 (8)五、放学离校 (9)(一)值日生要求 (9)(二)卫生保洁 (9)六、放学离校 (10)(一)列队 (10)(二)安全 (10)(三)文明 (10)七、住宿常规 (11)(一)安全要求 (11)(二)宿舍卫生 (13)1、宿舍卫生标准 (13)2、宿舍卫生管理制度 (14)(三)早晚就餐 (15)(四)晚自习要求 (16)1、总体要求 (16)2、具体要求 (16)3、晚自习时间 (17)4、晚自习地点 (17)八、附录 (17)(一)口令 (17)(二)儿歌 (19)一、进校常规(一)着装要求1、一般情况在校时间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扣齐钮扣或拉好拉链,整理好衣领。

不穿无袖,露脐不符合学生身份的服装。

保持衣服的整洁,注重衣服的搭配。

2、将红领巾标准的系于胸,一般情况在校时间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扣齐钮扣或拉好拉链,整理好衣领。

不穿无袖,露前(如有翻领,系于翻领外)。

3、带好队标志,将队标志规整地佩戴在左臂上。

4、穿着舒适,适合学生的鞋子,建议尽量穿着运动鞋。

5、不佩戴首饰(项链,手链,脚链等)。

6、严禁在校服上乱涂乱画。

(二)小学生进校门礼仪程序1、少先队员行走-→立定-→敬标准队礼-→说“老师好”-→继续前走2、非少先队员行走-→立定-→前倾30°弯腰鞠躬-→说“老师好”-→继续前走二、上课常规(一)课前准备1、铃声响尽快进教室安静坐端正等老师上课。

一到二课时方

一到二课时方

一到二课时方一到两课时方一到两课时的时间很有限,但是我们可以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在一到两课时内完成的活动或学习内容。

1. 阅读一篇短文或故事:选择一篇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短文或故事,用一到两课时的时间来阅读并理解其内容。

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2. 编写一篇简短的作文:选择一个简单的话题,用一到两课时的时间来完成一篇约200-300字的作文。

可以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或知识点:如果是在学习某门学科,可以选择一个新的单元或知识点,在一到两课时的时间内进行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做习题或者听老师讲解来掌握新的知识。

4. 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练习一种数学题型:选择一个自己不太熟悉或者感觉困难的数学问题或题型,在一到两课时的时间内进行解答或者练习。

可以通过思考和动手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

5. 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或手艺:可以选择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或手艺,比如学习弹吉他、绘画、编程等。

在一到两课时的时间内,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教程或者进行实践来掌握基本的技能。

6. 进行一次小组讨论或团队合作活动:可以选择一个话题或问题,组织一次小组讨论或团队合作活动。

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阅读一本书的一章或者一篇文章: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读其中的一章或者选择一篇短文阅读。

可以通过阅读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8. 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或外语词汇:可以选择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或者外语词汇,在一到两课时的时间内进行学习。

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来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在一到两课时的时间内,我们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不管是学习新知识、提高技能还是进行交流合作,只要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不错的成果。

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1-2年级《劳动技术2.我有一双小巧手——制作不倒翁、降落伞、陀螺等》_12

综合实践活动1-2年级《劳动技术2.我有一双小巧手——制作不倒翁、降落伞、陀螺等》_12

有趣的不倒翁一、教学内容有趣的不倒翁二、教材分析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并在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有趣的不倒翁》一课以“不倒翁为什么不倒”为探究主题,由学生自主地“把它拆开看一看”,从而经历一个“解暗箱”的科学探究过程,意识到从事物内部探究事物本质是可靠、科学、有效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小学生生活在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形形色色令人惊奇、迷惘、感叹的现象。

“他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时常出现在学生头脑中。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本课顺应学生的年龄及兴趣特点,让学生尽情地玩不倒翁,并以此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探究方法,自主经历探究过程,自行获得问题结论,揭开不倒翁的秘密。

通过探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对事物内部的观察,认识物体,意识到“解暗箱”是认识物体本质的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初步体验“解暗箱”探究活动的过程;能够运用“打开不倒翁”的方法研究不倒翁的秘密;能够初步体验到“解暗箱”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学会制作不倒翁,培养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知道在从外观上无法找到答案的时候可以通过“解暗箱”的探究方法解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由有些物品不容易倒这些现象,意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有十分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审美情操。

五、教学要点分析1、教学重点: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2、教学难点:研究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不倒翁的各种材料;相关课件、图片等。

2、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不倒翁。

七、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很高兴今天能和咱班的同学一起研究问题。

我呀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它就藏在老师的电脑当中,想知道是什么吗?(想)那得先猜一个谜语,如果能猜中,这个礼物就会出现在大家面前。

1-2年级假期实践作业

1-2年级假期实践作业
请你利用假期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访一下一个爱国主义实践基地吧。
照片粘贴处
我的感言(30字以内)
青少年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可以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是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的重要途径。
武汉市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别为:江汉关博物馆、长江文明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陈列馆)、武汉大学周恩来故居(陈列馆)、屈原纪念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博物馆(钱学森专题)、吴天祥同志事迹陈列馆、湖北省电力博物馆、古琴台、首义碑林、木兰山风景区(红军洞、木兰山博物馆、胜景广场)、武汉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解题思路: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 a,高 h,圆柱体体积 c=πr2 h,代码如下: # include <stdio.h> # define PI 3.1416 int main() { double a,h,cube; a=6.0; h=10.0; cube=PI*a*a*h; printf("cube is %f \n",cube); return 0; }
四、找出下面程序中的所有语法错误,然后在计算机上运行输出正确结果。 1. (1)Void应为void;(2)INT应为int;(3) “/* COMPUTE RESULT” 后缺少“*/” ;(4)printf ("The answer is %i\n" sum); 应为printf ("The answer is %i\n" ,sum); 2. (1)缺少预处理指令#include <stdio.h> (2)int x,y应改为int value1,value2。 3. (1)compute应改为main (2)没有对value1,value2进行声明;(3)输出语句中“The sum of value1 and value2 is %d\n”缺少双引号;(4)函数体应由{}括起来。
1.1 课后实训项目
一、 选择题 1.C ; 二、填空题 1. main 函数 2. ; 3. 编译 2. D; 3.A; 4.C; 5.A
三、分析下面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1. 2. The result is 95 we are students. I begin to study C language.
2.1 课后实训项目
一、 选择题 1. C 2. C;3. D;4. D;5. D;6. B;7. A;8. C;9. B 10. B 11. A;12. C;13. A 二、填空题 1. 标识符;2. 变量;3. 整型、字符型、长双精度型;4. 字母、数字、下划线;5. 4B; 6. f;7. exp(x*x+y*y)/(fabs(x-y)); 8. 三、分析下面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1. i=2,j=2 i=2,j=3 2. 119,w 97, a 3. 24,683 3.456000,53400.000000 3.5
4. 5.
2 20.000000 -6
四、找出下面程序中的所有语法错误,然后在计算机上运行输出正确结果。 1. 2. float a = 5, b = 3;错误:应为 int a = 5, b = 3; mian()错误,应改为 main() char c=‟China‟;错误,应改为 char c=‟C‟; printf(„c=%c\n‟,c);错误,应改为 printf(“c=%c\n”,c); Return 0;错误,应改为 return 0; 3、C=a+b;错误,应改为 c=a+b; 五、程序设计题 1. 解题思路: 需要知道三角形求面积公式 s=底*高*0.5, 根据公式进行编程, 代码如下: #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double a,b,c; a=5.0; b=6.0;#34;,c); return 0; } 2. 解题思路:知道根据半径 r 求圆形周长公式 l=2πr以及面积公式 S=πr 2 ,代码如下: # include <stdio.h> # define PI 3.1416 int main() { double a,area,length; a=5.0; area=PI*a*a; length=2*PI*a; printf("area is %f and length is%f\n",area,length); return 0; } 3. 解题思路:已知边长 a,正方形求面积公式 s=a2,代码如下: #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double a,area; a=6.0; area=a*a; printf("area is %f \n",area); return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