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中考试题

合集下载

【中考真题】河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真题试卷 附解析

【中考真题】河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真题试卷 附解析

【中考真题】河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1.《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

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高级生产工具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诸侯国的徽标2.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河南辉县出土的铁犁头河北易县出土的铁镰刀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锤口A.较高生产力水平B.频繁的兼并战争C.新兴的小农经济D.宽松的社会氛围3.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

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A.建筑用途广泛B.史料价值突出C.艺术价值较高D.材料来源丰富4.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

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

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A.铸币金属匮乏B.币制较为混乱C.农业技术落后D.商品经济衰退5.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6.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

元朝此举()A.完成了全国统一B.加强了边疆管理C.进行了赋税改革D.推行了行省制度7.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

材料体现出他()A.关注科学理论B.得到百姓的支持C.重视数据分析D.注重实践与总结8.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

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C.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0. 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 神话《月桂女神》B. 遗址帕特农神庙
C. 电影《斯巴达克斯》D. 传说罗马城起源
11. 这个帝国的重要性绝非仅体现在它的“武功”,更体现在“文治”成就,如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法典》。材料中的“帝国”指()
1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中国向44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待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让全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B. 适应了文化多样化趋势
C. 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D. 推进了社会信息化建设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A. 目的B. 条件C. 经过D. 影响
5.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以监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务;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为新疆南北两路的最高军政长官。以上官职的设置旨在()
A. 加强海防B. 安定边疆C. 发展交通D. 繁荣经济
6. 某班设计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板报,下列历史人物所在版块的标题是()
毛泽东写信给鞍钢全体职工祝贺:
“我国人民现正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就是对于这一目标的重大贡献。”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中的成就得益于我国政府实行了哪一重大举措?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
19. 某历史小组以“赓续·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19题答案】
【答案】(1)著作:《史记》;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①李时珍;②使人类对客观世界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二

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二

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二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推行焚书坑儒D. 以上都是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强化了士族门阀的势力C.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 导致官僚体系的腐败3. 明朝时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对中外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 增强了明朝的国力D. 导致明朝的衰落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 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 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导致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5.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结束了封建君主制B. 建立了民主共和国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 以上都是6. 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和意义?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 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的解放D. 以上都是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A. 统一了全国各阶层的抗日力量B. 推动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C.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D. 以上都是8. 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 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以上都是9.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A. 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B. 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C. 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D. 以上都是10. 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A. 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B. 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C. 增强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世袭制D. 推行科举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诗词歌赋B. 经史子集C. 法律条文D. 军事战略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拓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求财富D. 传播文化4.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北京条约》5. 辛亥革命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A. 武昌起义B. 黄花岗起义C. 广州起义D. 秋收起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指的是西汉时期______和______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7. 清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政治协商会议是______。

8.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民主运动,其口号是“______,______”。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主要是指______地区。

10.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

12. 简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情况,并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14.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B. 推行郡县制2. B. 经史子集3. B. 宣扬国威4. D. 《北京条约》5. A. 武昌起义二、填空题6. 汉文帝、汉景帝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8. 爱国、民主9. 华北10. 指南针、火药三、简答题11. 唐朝时期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贸易活跃、城市经济繁荣等方面。

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历史 2023.1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1.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

这一局面的出现是因为A.宗法制度的衰落B.官僚统治的完善C.分封制度的推行D.血缘政治的打破2.西汉政权刚一建立,刘邦便立即恢复了秦的上计制度,并启用“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的张苍为计相。

张苍以列侯的身份居于相府,主持全国的上计工作。

由此可知,张苍当时主要负责A.协助宰相,制约君主专制B.审核各地计薄,考核官员政绩C.抑制王侯,加强中央集权D.贯彻秦制汉承,完善监察体系3.隋朝开皇十年,番禺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抗隋。

冼夫人得知广州被困,立刻派孙子冯暄带兵援救。

之后,冼夫人不顾花甲高龄,又亲自披甲胄护卫朝廷使者裴矩巡抚当地诸州,各路豪强被慑服,接受隋朝官爵。

这表明隋朝A.加强了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B.设置了羁縻府州缓和民族关系C.建立了完备的武装巡查制度D.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认同4.“十恶不赦”的罪名经过《唐律疏议》修订,最终确定: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这表明唐朝法律A.开启礼法结合先例B.集封建礼制之大成C.遵循轻罪重罚原则D.重在维护社会稳定5.明成祖统治时期,实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放开拓的政策,不断遣使外出,招徕“四夷”,形成了“四夷来朝”的盛况。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制定《九章律》D. 修建长城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哪项不是科举制度的特点?A. 考试选拔B. 世袭制C. 公平竞争D. 考试内容多样答案:B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找建文帝C. 贸易往来D. 促进文化交流答案:A4. 清朝康熙帝在位时期,哪一项政策没有实施?A. 推行“摊丁入亩”B. 废除“海禁”C. 编纂《康熙字典》D. 推行“一条鞭法”答案:D5.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该条约中规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不包括以下哪个城市?A. 广州B. 厦门C. 宁波D. 青岛答案:D6.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其主要历史意义是什么?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建立了中华民国C. 废除了封建制度D. 实现了民族独立答案:A7.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C. 一战结束D. 辛亥革命答案:A8.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年?A. 1919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49年答案:B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是?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B10.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哪一时期?A. 1949年B. 1950年C. 1952年D. 1956年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火药E. 丝绸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清朝末年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E. 《北京条约》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 陈独秀B. 李大钊C. 鲁迅D. 胡适E. 孙中山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明朝海禁政策的影响。

2024年吉林长春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吉林长春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吉林长春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

对其研究,可以了解()红山文化玉龙A. 中华文明起源B. 奴隶社会瓦解C. 封建国家形成D. 皇帝制度确立2. 《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3.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材料描述的是()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筒车4. 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

实行这一政策的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5. 《史记》被后人赞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这说明历史研究应()A. 形式创新B. 贯通古今C. 秉笔直书D. 彰显个6. 以下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果的是()A. 《齐民要术》B. 《农政全书》C. 《天工开物》D. 《本草纲目》7. “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回族形成”,以上信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社会经济繁荣B. 市民生活丰富C. 对外交流频繁D. 民族交往交融8. “瓷”与“词”是中华文明的代表。

“瓷”有器型颜色纹饰,“词”有墨迹情怀精神,二者的辉煌时代均出现于()A. 隋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的9.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与其“统一”直接相关的是()A. 西夏建立B. 辽宋议和C. 金军南下D. 元灭南宋10. 清政府为了巩固东北边疆,采取的相关举措是()A.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B. 抗击荷兰侵略C. 签订《尼布楚条约》D. 设置伊犁将军11.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导致这种变化的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A. 大泽乡起义B. 李自成起义C. 太平天国起义D. 义和团13. 井冈山被誉为“革命的灯塔”,因为中国共产党在这里()A. 确立建党建军原则B. 始创人民军队C. 开辟正确革命道路D. 发动秋收起义14. “漫漫征途,穿越11个省,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2024年湖北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湖北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湖北省中考历史真题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曰:“仁者人也”。

他认为应当关爱尊重他人。

有同情心,还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

这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道之以政D.有教无类2.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

这说明张骞通西域()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B.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3.在隋朝的废墟上,强大的唐朝建立起来了,新王朝的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隋朝在制度方面的诸多成就。

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这一结论的是()A.确立分封制B.开创中央集权制度C.完善科举制D.地方实行行省制度4.与明朝鼎盛时期相比,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变化(图)。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朝最盛时期和清朝前期人口数量变化情况A.市民文化丰富B.禁海令的颁布C.手工工场成熟D.社会经济发展5.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武汉设立汉阳铁厂。

该厂设立10个分厂,配置了多种炼铁及轧制铁轨的设备,雇佣工人3000多名。

此外,他在武汉还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湖北自强学堂等。

这对武汉产生的影响是()A.促进了海防的建设 B.推动了近代化进程C.淘汰了传统的兵器D.延缓民用企业发展6.1921年6月29日下午6点,毛泽东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

他此行的目的是()A.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领导秋收起义C.参加八七会议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上地革命7.1949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人民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七大召开B.新中国的成立C.土地改革完成D.“双百”方针提出8.图是我国美术工作者1955年创作的宣传画,画面描绘了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开展劳动竞赛的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由此,他比喻A.人性本来就是恶的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C.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2.读图,下列哪一思想家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A.董仲舒B.程颐C. 孟子D. 庄子3.“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家宝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4.顺治皇帝时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

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诏罪己。

这最有可能是受什么思想影响?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B.孟子的仁政C.荀子的性本恶 D.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5.以下词语与我国绘画无关的是A.“民贵君轻” B.“融诗、书、画、印为一体”C.“以形写神” D.“笔墨丹青”6.我们要透过《诗经》了解西周时期民间的生活,最主要的应该来自A.大雅B.小雅C.颂D.国风7.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关于“辉煌灿烂的文学”的说法正确的有:A.甲说:屈原采用楚国的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即汉赋B.乙说: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圣”的美称C.丙说:辛弃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真是豪迈D.丁说:通过明清小说可以看出当时政治黑暗,官场腐败8.一部中国古代医书,对所载药物做了清晰分类,被《四库全书总目》赞为“盖集本草之大成者,无过于此矣。

”此书为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9.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词,促使宋词兴盛的直接社会原因是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队伍的壮大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10.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书写的竹简。

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11.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12.培根说:“(中国)有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培根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13.明朝时甘薯、玉米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农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这部书是A.《齐民要术》 B.《农书》 C.《氾胜之书》D.《农政全书》14.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15.“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成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说明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使用统一的汉字,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16.无论学术界还是广大读者,都一致认为:作品生动而深刻地反映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

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即“红学”。

这部著作是A. B. C. D.17.有人看了古代一幅著名的风俗画称:“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这幅画是A.《送子天王图》 B.《清明上河图》C.《步辇图》D.《女史箴图》18.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19.下列古今中外人物与其言论搭配不当的是A.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朱熹——存天理,灭人欲C.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D.孟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这段话阐述的哲学观是A.人人生而平等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经世致用 D.认识你自己21.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即天堂、天国)的事。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A.追求政治民主 B.追求现实幸福 C.反对禁欲主义 D.反对等级观念22.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A.蒙昧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禁欲主义思想 D.浪漫主义思想23.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源是A.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C.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帝国的故乡 D.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24.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翻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卻依然停滯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雨果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指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25.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

不久前,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

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A.《论法的精神》 B.《社会契约论》C.《纯粹理性批判》 D.《十日谈》26.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

”“这个国度”是指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27.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此语意指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日常经验C.理论物理与人们日常生活很远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28.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

下面可以最恰当的解释人们的这种做法的是A.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的力学体系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C.他和牛顿一样,在物理学研究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忍不拔的探究精神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29.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①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②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条件下,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③接近光速会发生“钟慢”“尺缩”效应,时间会膨胀,流逝变慢,尺度会缩短。

④“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A.①达尔文②伽利略③爱因斯坦④牛顿B.①达尔文②法拉第③普朗克④牛顿C.①拉马克②牛顿③爱因斯坦④法拉第D.①拉马克②牛顿③普朗克④伽利略30.3、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一本著作中写道:“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蒸汽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石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3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

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

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恶论”。

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材料四2007年9月28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

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了北京奥运的礼仪用语。

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回答:(1)材料一中共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只要指出任意一处错误并改正得2分,仅指出错误不得分)(2)如果要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1分)(3)依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2分)(4)依据材料三,概括李贽批判理学的主要观点。

(2分)(5)在材料四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3分)答案:(1)“战国”改为“春秋”;“调和”改为“对立”;“休养生息”改为“强化中央集权”(或”大一统”)(6分)(2)儒家思想的演变(3分)(3)理学继承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3分)(4)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