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地源热泵工程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运行策略的某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优化分析

基于运行策略的某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优化分析

基于运行策略的某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优化分析我国国土辽阔,但是资源稀缺,所以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尽量节约能源,多采用自然资源,以达到节能的效用。

地源热泵系统是现代常用的供热系统,其最主要的优先就是高效节能,对周围环境无污染,适合各类室内供暖。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民可采用仿真软件模拟系统运行,分析其运行情况,然后对系统进行设计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本文主要基于运行策略分析某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制定合理的优化策略提升系统性能。

标签:运行策略;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系统运行;系统优化地源热泵技术是我国近年来应用较广的环保技术,尤其是土壤源热泵受到大众的欢迎,应用率较为广泛,我国研究人员应该积极研究该技术,提升系统性能,在我国进一步推广该技术。

该系统主要调节大型公共场所的温度,利用符合式的地源热泵代替空调系统做好控温工作。

研究人员应该利用仿真系统对其运行进行模拟,分析其优化途径。

1、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概述所谓地源热泵系统就是一种节能式控温系统,该系统主要借助岩土层、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构成的供热系统,该系统可分为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以及建筑物设备三部分。

该系统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以及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本文所研究的是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就是利用复合式地源热泵作为冷热源工作的系统。

对于此类地源热泵系统而言,其运行策略非常重要,选择良好的运行策略,其系统会出现显著差异,首当其冲的就是系统经济性,如果研究人员为该系统制定的运行策略并不得当,该系统的运行效果及运行寿命就会受到影响。

目前,很多研究人员都在研究该系统的优化,其研究要点在于冷却塔和地埋管的复合形式。

我国研究人员应该充分利用仿真系统模拟该系统的运行策略,以便能得出最佳优化方案。

2、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分析本次研究的系统主要为复合型地源热泵系统,主要由地埋管地源热泵子系统与冷水机组+冷水塔子系统构成,在冬季主要由地源热泵子系统承担供暖任务,在夏季需要制冷时则需要系统中的冷水机组和地源热泵子系统共同调节温度,联合制冷。

地源热泵在工程中的应用

地源热泵在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地源热泵在工程中的应用【内容摘要】地源热泵是一项集制冷、供暖和供热水为一体的地源热空调新技术。

本文简单阐述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工程中应用的经济分析及设计施工中时的技术要求、需注意的问题,分析了该技术在工程中推广应用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作者简介】,男,38岁,在工作,助理工程师,施工管理专业,地址为,电话:。

地源热泵是一种新的中央空调工艺方式,是当前国家重点推广的“节能减排”项目。

地源热泵技术不破坏地下水资源,不造成空气热污染,不产生任何废气和废弃物,具有零污染的良好品质。

它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5年该项技术成为国内建筑节能及暖通空调界热门的研究课题,并开始大量应用于工程实践。

这为地源热泵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让地源热泵真正深入到千家万户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开发商的接纳及老百姓的认知。

1、地源热泵技术简介。

该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

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可以取代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

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以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

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一举三得,是一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

地源热泵系统包括三种不同的系统:以利用土壤作为冷热源的土壤源热泵,也有资料文献称为地下耦合热泵系统或者叫地下热交换器热泵系统;以利用地下水为冷热源的地下水热泵系统;以利用地表水为冷热源的地表水热泵系统。

2、采用地源热泵的优势。

a、地源热泵利用了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作为冷热源,地表浅层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能量,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

它不受地域、资源等限制,真正是量大面广、无处不在。

暖通工程当中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分析

暖通工程当中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分析

暖通工程当中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分析地源热泵技术是常用的供暖技术的一种,从广义上讲地源热泵技术包括土壤源热泵和冷热源、是通过在土壤中埋管来提取冷热量。

夏天室内热量通过换热,通过制冷系统环路中蒸发器将室内热量传递到冷环路中,通过冷凝器与地面管道系统回路进行交换,最终释放到土壤中。

通过这种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保证土壤常年处于稳定状态。

系统能够让制冷稳定运行,也提高了运行效率。

冬季来临地埋管吸收土壤热量,利用板换热量将热量转换到室内供热系统中,能够有效实现热源转换,利用效率也非常高。

1.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优势1.1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地源热泵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节能减排,应用中可以实现热量的转换,应用过程不会出现热量流失以及产生任何的资源浪费。

对于供暖技术来说实现了资源的节约。

另外,该种技术的应用热量都市来自于地表面的热量,从而有效的提升的室内温度,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经过更深层次的分析,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实现节能减排,也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1.2使用的成本比较低地源热泵书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维护成本。

在相同的环境下,建筑物运用了地源热泵技术后,可以节省很多供暖维护成本。

原因在于,地源热泵技术的耐用性非常强,设备内部的相关零件使用的寿命可以达到30年以上,地源热泵的寿命可以达到50年以上,所以说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降低了维护成本,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1.3环保长效性比较强地源热泵的应用,环保效应非常强,也是地源热泵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

地源热泵的启动动力是电能,不用消耗其他资源,对环境也不会产生污染。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都是通过冷热交换的形式实现长期有效利用,也是传统空调无法实现的一种方式。

2.地源热泵及时的常用方式2.1在家用系统中的应用地源热泵在家庭中的应用是很普遍的,但是应用的范围都是小户型的住宅或者单体别墅。

借助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冷热供应,从而大幅度的提升热源泵及时的运行有事。

复合土壤源热泵系统在合肥地区的应用分析

复合土壤源热泵系统在合肥地区的应用分析

fco st a h ud b a e n o a c u ti h r mo in a d a p ia in o y rd g o n — o re a t r h ts o l e tk n it c o n n t e p o t n p l t fh b i r u d s u c o c o h a u y tm r on e u ,a d t e d v lp e tp o p c so h y rd g o n - o re h a e tp mp s se a ep i td o t n h e eo m n r s e t ft eh b i r u d s u c e t
a d t e s i t mp r t r fd fe e td p h n He e r n l z d n h o l e e a u e o if r n e t si f i e a a y e .Th u t b e e g n e i g s h m e . a e s i l n i e rn c e s a i c u i g g o n - o r e h a u l sc o i g t we , r u d s u c e tp mp p u c t r g , r n l d n r u d s u c e tp mp p u o l o r g o n — o r e h a u l s ie s o a e a e n r ie o e t g i b l n e o h p l a i n o h r u d s u c e tp m p s s e i f i n as df rh ai n m a a c ft e a p i to ft e g o n — o r e h a u y t m n He e ,a d c t e c n r l t a e is f r t e d f e e to e a in p a r c o d n l i c s e o . A e i n t i k n h o t o r t g e o h i r n p r t l n a e a c r i g y d s u s d t o s f o d sg h n i g am e ta c r a n n ft e p p e g h f r t e g o n — o r e h a u p s s e i p o o e , t e i d a s e t i me to h i e l n t o h r u d s u c e t p m y t m s r p s d h

复合式地源热泵工程应用分析

复合式地源热泵工程应用分析

复合式地源热泵工程应用分析作者:张宏弢,胡海舰,赵龙来源:《科技传播》2010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相比传统空调系统的优势,分析了热堆积出现的原因,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地源热泵辅助冷却塔联合运行方式的经济性和节能性。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热堆积;经济性;节能性中图分类号 TK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7-0172-010 引言节能和环保是关系到21世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课题。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头等大事,冬季锅炉供暖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夏季空调制冷的高能耗问题越来越突出。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全人类的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建筑及相应的空调系统应运而生,而地源热泵系统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新兴中央空调系统。

1 地源热泵与传统空调形式对比地源热泵技术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是从土壤、地下水、海水等低品位热源中提取热量,转换成高品位清洁能源,来提供供暖热源或空调冷源的地源热泵系统。

热泵系统能效比可达1:4~1:5,即输入1KWh的电能,可输出4~5KWh的热能,其中另外3KWh~4KWh的热量来自免费的天然能源,效率远远高于其它形式的供热方式。

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不燃烧任何燃料,是一种极为清洁的能量转换方式,真正做到了零污染、零排放,可以大幅度降低用户的能源使用费用,同时也大量取代燃煤锅炉,解决了环保的压力。

2 地源热泵系统存在的热堆积现象及工程解决方案夏季,地源热泵系统从室内吸收热量排放到土壤中;冬季从土壤中提取热量来加热室内空间。

当夏季冷负荷大于冬季热负荷,即夏季向土壤中排出的热量大于冬季从土壤中吸收的热量时,就出现了热堆积现象。

长期的热堆积使土壤温度上升,降低了地源热泵系统的换热效率,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

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系统冬夏季的负荷平衡问题,必要时利用辅助设备来实现热量的平衡。

基于空气源热泵辅热的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研究 许高飞

基于空气源热泵辅热的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研究  许高飞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复合地源热泵;取热量分析
地源热泵属于是一种能够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装置,实现供暖和制冷,现阶段,已经在很多领域之中得到了应用。我国很多区域冬季寒冷,实际供暖时间也要长于夏季制冷时间,这也导致供暖负荷较高。因此,在实际地源热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时间较长,取热量也会超过排热量,进而引发系统失衡问题,出现“冷堆积”问题,降低了地源热泵系统性能。为了将该种问题解决,工作人员可以在床柜地源热泵基础上增设辅助热源,维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基于空气源热泵辅热复合地源热泵运行策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夏季制冷系统运行策略。实际夏季制冷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选择开启地源热泵机组的部分阀门,即V1、V5等,并将其他阀门关闭,此时,将地埋侧循环水泵和空调侧循环水泵开启,为后续地源热泵机组向建筑供暖工作创造更多有利条件;第二,在过渡季补热系统运行过程中,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如果工作人员在此时开启空气源热泵机组,阀门V13和V14将处于开启状态,将其他阀门关闭,此时,空气源循环水泵也会处于开启状态,确保空气源热泵机组能够对地埋管换热系统执行有效的补热操作。从该工程运行过程中也能够看出,冬季和夏季之间冷热负荷差距较大,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辅热热源,不但可以承受部分建筑冬季负荷,还能实现季节性蓄热操作,将地源热泵系统冷热不平衡问题彻底解决,同时还能将地埋管换热器划分成A、B、C三个区域,通过分区运行,能够更好的避免地源热泵系统出现冷热不平衡问题。
2.结果与讨论
从该项目选择的2台涡旋式地源热泵机组中能够看出,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实际地源热泵系统累计排、取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表1地源热泵机组性能参数表
实际地源热泵系统累计排热量计算公式如量为:
Q=全年累计热负荷×(1-1/COP)

复合式地源热泵能源系统在大型建筑群中的应用

复合式地源热泵能源系统在大型建筑群中的应用

的 热 量 相 当 于 燃 烧 标 煤 150, 以 说 , 源 热 0t 所 地 泵 技 术 的 应 用 , 在 用 友 软 件 园 的节 能 效 果 非 常
显 著。
2 冰蓄冷技 术的应 用
冰 蓄 冷技 术 的 优 点大 家 众 所周 知 , 要 是 可 以 主 平 衡 电网 的昼夜 峰 谷 差 , 目前全 国各 大城 市 的供 电

施 经验 与 对本 项 目的测 算 , 每年 可 以降低 运 行 费用
2 %~ 3 % 。 0 0
5 地 温 场 监 测 系统
本 项 目设 计 了北 京 市 第 一 个 完 善 的 地 温 场 监 测 系统 , 在埋 置 土壤 换 热 器 区域在 夏 季 用 电高峰 期 多 次 很 出现“ 闸限 电 ” 拉 的情 况 , 以 , 蓄 冷 技 术 是 电力 所 冰
部 门“ 削峰 填谷 ” 的有效 途 径 。本 项 目配 置 了 4 0 4 m,
的蓄冰 球 , 时最 大蓄 冷量 为 9 5 T 可 以实现 电 小 1 R H, 力 削峰 2 %左 右 。 0 另 一 方面 , 户 也通 过使 用 峰谷 电而 节 省 了运 用 行 费 用 , 京现 在 峰 谷 电价 的 比例 为 42 1 本 项 目 北 . :, 建筑 物 的特 点为 白天 办公 负荷 大 ,夜 间 负荷 极 小 ,
后 期 运 行 费用 为 最 合 理 的 综 合 性 能 源 利 用 系 统 方
案。
下面 我就 对本 系 统 的几 大亮 点做 一 介绍 :
还 会造 成 系 统 复杂 , 系 统 的 后期 维 护 增加 了难 度 给
与 费用 。所 以 , 设计 一 个 空 调系 统 应 该 同 时兼 顾 以

地源热泵的研究与应用

地源热泵的研究与应用

地源热泵的研究与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地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地源热泵的研究与应用,包括其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以期为推动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简要介绍地源热泵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阐述其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分析地源热泵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建筑、工业、农业等,以及其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

本文还将探讨地源热泵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技术瓶颈、经济成本、市场推广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地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为推动全球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地源热泵技术的研究地源热泵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供暖与制冷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地下稳定的土壤温度作为热源或冷源,通过热泵机组实现能量的转换与传输,从而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研究地源热泵技术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是地下热能的分布与特点。

不同地区的土壤、岩层和水体等地下资源,其热物性参数和热传递性能都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了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效果。

因此,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与分析,是地源热泵技术研究的基础。

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热泵机组的选型与优化、地下热交换器的设计与施工、系统的控制与调节等。

热泵机组作为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能效比和稳定性。

地下热交换器的设计则需要根据地下资源的热物性参数,选择合适的埋管方式、埋管深度和间距等参数,以确保热能的有效传递。

系统的控制与调节也是关键技术之一,需要根据室外气候条件和室内负荷变化,自动调节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节能与舒适性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传播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8)
参考文献(5条) 1.马最良;吕悦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 2006
2.陈贺伟;杨昌智 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地下土壤温度场变化的研究[期刊论文]-建筑节能 2007(4)
3.王景刚;孙培杰;王惠想 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可行性分析 2005 4.刁乃仁;方肇洪 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 5.徐伟 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指南 2001
1 地源热泵与传统空调形式对比
地源热泵技术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 ,是从土壤、 地下水、海水等低品位热源中提取热量 ,转换成高品位清洁能源 , 来提供供暖热源或空调冷源的地源热泵系统。热泵系统能效比可 达 1 :4~1 :5,即输入 1KWh 的电能 ,可输出 4~5KWh 的热能 ,其 中另外 3KWh~4KWh 的热量来自免费的天然能源 ,效率远远高于 其它形式的供热方式。采用地源热泵技术 ,不燃烧任何燃料 ,是 一种极为清洁的能量转换方式 ,真正做到了零污染、零排放 ,可 以大幅度降低用户的能源使用费用 ,同时也大量取代燃煤锅炉 , 解决了环保的压力。
[5]马最良,吕悦.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6.
《科技传播》2010•4(下) 172
复合式地源热泵工程应用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张宏弢, 胡海舰, 赵龙, ZHANG Hongtao, HU Haijian, ZHAO Long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51
根据 1 万 KWh 折标准煤为 3.57 吨 ,则本项目热泵系统每年 的节煤量为
M1 = Q1 '× 3.57tce = 192.5万kWh × 3.57tce = 687.36tce
通过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 ,可再生能源系统可以有效减轻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地源热泵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向环境产生任 何排放物 ,也不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通过可再生能源对常规能 源的替代 本工程实施后每年可以减少CO2排放量 1 821.5t,减排 SO2 量为 5.66t。
4 结论
通过计算显示 ,由于吸 / 放热的不平衡性 ,导致循环液进入 机组的温度过高 ,偏离了土壤源热泵运行的工况范围 ,为保证土 壤的热稳定性 ,土壤源热泵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及系统的运行效果 , 应采用冷却塔辅助散热 ,从而改善地下换热情况 ,平衡土壤散热 与吸热。同时 ,采用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可有效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 , 保护生存环境。
2 地源热泵系统存在的热堆积现象及工程解决方案
夏季 ,地源热泵系统从室内吸收热量排放到土壤中 ;冬季从 土壤中提取热量来加热室内空间。当夏季冷负荷大于冬季热负荷 , 即夏季向土壤中排出的热量大于冬季从土壤中吸收的热量时 ,就 出现了热堆积现象。长期的热堆积使土壤温度上升 ,降低了地源 热泵系统的换热效率 ,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 ,在地源热 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 ,应当考虑系统冬夏季的负荷平衡问题 ,必 要时利用辅助设备来实现热量的平衡。
(3.1)
式中 :QZL为热泵机组夏季总制冷量(KWh);Q1为热泵机组单
位时间制冷量(kW);
t1为热泵机组每天运行时间( h); T1为制冷运行天数(d);
n1为满负荷使用系数 ;
代入公式(3.1)得夏季总制冷量为 1 045 440KWh
夏季制冷总耗电量 : WZL = (W2 +W3 ) *t2 *T2 * n2 式中 :WZL为制冷季系统总耗电量 ,KWh ;
0 引言
节能和环保是关系到 21 世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 要课题。当今社会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 头等大事 ,冬季锅炉供暖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夏季空调制冷的高 能耗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已成为全人类的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 ,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建筑及相应的空 调系统应运而生 ,而地源热泵系统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新兴中央 空调系统。
应用科学 Applied Science
复合式地源热泵工程应用分析
张宏弢 ,胡海舰 ,赵 龙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昆明
650051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相比传统空调系统的优势 ,分析了热堆积出现的原因 ,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地源热泵 辅助冷却塔联合运行方式的经济性和节能性。 关 键 词 地源热泵系统 ;热堆积 ;经济性 ;节能性 中图分类号 TK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7-0172-01
(3.2)
W2为热泵机组总输入功率 ,kW ;
W3为水泵总输入功率 ,kW ;
t2为热泵机组夏季每天运行时间 ,h ;
T2为制冷运行天数(d);
n2 为平均使用系数 ;
代入公式(3.2)得夏季制冷总耗电量为 312 120KWh
冬季总制热量 :QZR = Q1 *t1 *T1 * n1
(3.3)
式中 :QZR 为热泵机组总制热量(KWh);
参考文献
[1]徐伟.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1.
[2]刁乃仁,方肇洪.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 社.
[3]王景刚,孙培杰,王惠想,等.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可 行性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
[4]陈贺伟,杨昌智.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地下土壤温度场变化 的研究[J].建筑节能,20O7.
(QZL + QZR ) / (WZL + WZR )
热泵系统的能效比COP = Q ,式中 ,Q 为热泵系统的总收益能 ,
W
W 为整个热泵系统的功耗 ,节能量Q'为
Q'= Q −W = Q − Q = Q × (1− 1 )
COP
COP
(3.5)
热泵系统全年总的制冷、制热量为 280.056 万 KWh,热泵系 统的能效比为 3.2,所以本项目热泵系统的节能量为 192.5 万 KWh。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cb201008123.aspx
代入公式(3.3)得冬季总制热量为 135 5040KWh
冬季采暖总耗电量为 WZR = (W2 +W3) *t2 *T2 * n2
(3.4)
式中 :WZR为制热季系统总耗电量 ,KWh ;
代入公式(3.4)得冬季制热总耗电量为 491 040KWh
整个热泵系统能效比为 :
COP=(总的制冷量 + 总的制热量)/ 总的耗电量 =
3 复合地源热泵系统节能及环保性
本工程采用 2 台 968kW 螺杆式地埋管热泵机组 ,根据美国
ARI 标准和中国行业标准 JB/T4329-97,结合本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
满负荷运行系数取 0.6。 夏季制冷按 90 天 ,冬季制热按 120 天 ,
地源热泵机组每天运行 10 小时计算。
夏季总制冷量为 : QZL = Q1 *t1 *T1 * n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