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29归P677”“110质P701”二 字及次常用字“喻”“施”“敏”。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归
义项
例句
①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②复回娘合家词省,亲归 宁 , 出 嫁 的 女 子吾妻归宁。(《项脊轩志》)
③返回
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广大;毅,坚强,刚毅;
远 乎 ? ( 固 定 句 式 , 不 ③而() 表并列
也……吗)”(《泰伯》) (第8章)子曰:“譬如为
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④以为() 把…作为
⑤已() 停止
⑥篑(
盛土的竹筐 )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 ⑦平地(
填平洼地)
吾往也。”(《子罕》)
⑧知
6、成语积累
成语
释义
①朝闻夕死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
②见贤思齐 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③文质彬彬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④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⑤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⑤文质彬彬(文质兼) 备、配合适当的样
子
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见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
,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 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得分点:贤:形容词作名词,贤人,贤德的
人。齐:看齐。而:表顺承。内:方位名词作 状语,在心里。省:反省,检查。)
理解性默写 ①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
④归附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归
义项
例句
①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②复回娘合家词省,亲归 宁 , 出 嫁 的 女 子吾妻归宁。(《项脊轩志》)
③返回
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广大;毅,坚强,刚毅;
远 乎 ? ( 固 定 句 式 , 不 ③而() 表并列
也……吗)”(《泰伯》) (第8章)子曰:“譬如为
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④以为() 把…作为
⑤已() 停止
⑥篑(
盛土的竹筐 )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 ⑦平地(
填平洼地)
吾往也。”(《子罕》)
⑧知
6、成语积累
成语
释义
①朝闻夕死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
②见贤思齐 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③文质彬彬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④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⑤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⑤文质彬彬(文质兼) 备、配合适当的样
子
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见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
,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 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得分点:贤:形容词作名词,贤人,贤德的
人。齐:看齐。而:表顺承。内:方位名词作 状语,在心里。省:反省,检查。)
理解性默写 ①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
④归附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共15张PPT)

O
\ PD = PE
用途:证线段相等
E
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 到一个角的两边 的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 PD OA PE OB
PD = PE
\ OP 是 AOB 的平分线
用途:判定一条射线是角平分线
A C
P B
一、已知:如图∠B=∠DEF,BC=EF,补充条件 求证:ΔABC≌ ΔDEF (1)若要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 _A_B=_D_E _; (2) 若要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_A_CB_= _∠D;FE
E
O
B
C
6. 已知:BD⊥AM于点D,CE⊥AN于点E, BD、CE交于点F,CF=BF, 求证:点F在∠A的平分线上。
CM D
F
A
N EB
7、如图所示,DC=EC,AB∥CD,∠D=90°, AE⊥BC于E,求证:∠ACB=∠BAC.
8. 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C, CE⊥AB于E,AD+AB=2AE, 求证:∠B与∠ADC互补。
2.如图(2),点D在AB上,点E在AC上, B
D
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 O
A
∠B=20°,CD=5cm,则 ∠C= 20°,BE= 5.说cm说理由.
E C 图(2)
3.如图(3),AC与BD相交于o,若
A
D
OB=OD,∠A=∠C,若AB=3cm3c,m 则
CD=
友情. 说提说示理:由公. 共边,公共角,B
(3) 若要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_A_=_∠__D ;
AD
B E CF
(4)若∠B=∠DEF=90°BC=EF,要以“HL” 为依据, 还缺条件_A_C=_D_F 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共68张PPT)

l2/m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3.练习
l1=3l2,F1是F2的___倍。 F1:F2=2:5,l1:l2=____。 l1:l2=4:3,F2=60 N,F1=___。 F1=15 N,F2=75 N,l1=15 cm,l2=___。
三、生活中的杠杆:
② 图示杠杆的力臂
例:画出图中力F对 支点O的力臂l 。
l
O
F
例 一块截面积为矩形ABCD的均匀金属块重 2 000 N,它的长宽之比为4:3,将它置于水平地 面上如图所示,若在A点用力F抬起金属块的一
端,则力F至少为 800 N。
A
B
l1
D
l2 C
G
F l1 G l2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② 获取实验数据; ③ 归纳结论。
A.启瓶器 B.切纸铡刀 C.食品夹 D.羊角锤
2.小阳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他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发现左端向下倾斜。 (1)若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需把平衡螺母向
右 端调节。 (2)如果在杠杆的A处挂三个相同的钩码,则在B 处要挂 2 个同样的钩码,杠杆才能重新位置平衡。 (3)若在C处挂6 N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作用在B 点,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最小拉力的方向应 该竖直向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 N 。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 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4)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 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将动力F1、阻 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次数
1 2 3 4 5 6
高等数学第十二章《常数项》复习 课件

12
例 1 讨论 P-级数
1
1 2p
1 3p
1 4p
1 np
的收敛性.(
p
0)
解
设 p 1,
1 np
1, n
则P 级数发散.
y
设 p 1,由图可知
1
np
n dx x n1 p
sn
1
1 2p
1 3p
1 np
y
1 xp
(
p
1)
1
2 1
dx xp
n dx x n1 p
o 1234
x
13
级数收敛
lim
n
un
0.
证明 s un 则 un sn sn1 ,
n1
lim
n
un
lim
n
sn
lim
n
sn1
s
s
0.
8
注意
1.如果级数的一般项不趋于零,则级数发散;
例如 1 2 3 (1)n1 n 发散
234
n1
2.必要条件不充分.
例如调和级数 1 1 1 1
23
2! 3!
n0 n!
(5) sin x x x3 x5
3! 5!
(1)n
1 (2n1)!
x 2n1
,
x
(,
)
n0
(6) cos x 1 x2 x4
2! 4!
n320
(1)n
1 (2n)!
x2n ,
x
(, )
注意: 把函数展开为幂级数的间接展开法实际上就是转化
函数 转化 展开式已知的新函数
n
有
lim
12章《力和运动》复习课件

一架直升机重力为6000牛顿,当它在空中静
等于 止不动时,空气对它向上的举力______6000牛
顿;当它匀速上升时,空气对它向上的举力 等于 _____6000牛顿;当它匀速下降时,空气对它向
或“小于”
等于 上的举力_____6000牛顿。(选“大于”“等于”
G V=5米/秒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 的是( B )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 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 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 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 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变式练习
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米/秒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 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 绳子断开后物体( D )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快 B.立即匀速下落 C.由于惯性,物体以1米/秒的速 度匀速上升 D.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 速度越来越快。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 果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运动叫 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单位: 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换 算:l m/s=3.6km/h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复习课
2011年邵阳有关运动和力的中考题,看看你能做对多少
5.同学们参加了今年邵阳市初中毕业生体育 测试。你认为下列成绩记录符合实际的是 A.立定跳远成绩为5m B.男子1000m跑成绩为50s C.女子800m成绩为40s D.掷实心球成绩为6.5m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件

①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 例:钓鱼杆、使用筷子、用大扫帚扫地 ②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省距离,但费力。
例:开瓶起子、羊角锤起钉子、剪铁皮的剪子
③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费力。
例:天平
例3:一块截面积为矩形ABCD的均匀金属块重 2 000 N,它的长宽之比为4:3,将它置于水平地 面上如图所示,若在A点用力F抬起金属块的一 端,则力F至少为 800 N。
6
3
0.1
0.3
3.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F1×l1=F2×l2
F1 l2 ② 两个力与它们的力臂成反比。 F2 l1 例2:右图所示杠杆平衡吗? 作如下变化,杠杆能平衡吗? 若左侧加一个相同钩码; 若右侧减一个钩码; 支点右移一格; 左侧钩码组左移一格。
4.杠杆分类
应用两“动”两“定”滑轮组,绳子固定端 在定滑轮下最多能提起:
nF 4 300 N=1200 N G物
4.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W有 Gh W总 Fs
W有
直接测量量为G、F、h、s , 用公式计算中间量W有= Fs , W总= Gh 。 计算机械效率
W总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轴摩擦、动滑轮重、 物重有关。 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物 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使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重力臂为0 , 不影响杠杆平衡条件
③实验中,我们是根据测得的数据, 通过计算____ ___________ 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 才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 __。
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
例4:在已平衡的杠杆两边分别 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质量相 等),杠杆仍然平衡,如图,则: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

E
F B
返回
练习
1: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有那几对全
等三角形?请任选一对给予证明。 E F C B
答:
D
△ABF≌△DEC △ABC≌△DEF △CBF≌△FEC
A
练2
练习
1: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有那几对全
等三角形?请任选一对给予证明。 E F C B
∵ QD⊥OA,QE⊥OB, QD=QE ∴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的几何定义: •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 所有点的集合.
记住三个知识点:
•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 三角形的两条外角平分线相交于一 点,这一点在第三角的平分线上, 并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例2: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 求证:DC∥AB
D
O A B
C
证明:在△ABO和△CDO中 OA=OC
∠AOB= ∠COD
OB=OD ∴ △ABO≌△CDO (SAS) ∴ ∠A= ∠C ∴ DC∥AB
例3:如图,OB⊥AB,OC⊥AC,垂足为B,C,OB=OC
AO平分∠BAC吗?为什么? 答: AO平分∠BAC
C O B
A
D
例7:如图所示,AB=AD,∠E=∠C
要想使△ABC≌△ADE可以添加的条 件是
∠EDA=∠B AAS A ∠DAE=∠BAC ∠BAD=∠EAC
依据是
E
B
D
C
例8:如图,已知AB=CD,DE⊥AC,BF⊥AC,AE=CF 求证:△ABF≌△CDE
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

先在过点B的AB的垂线上取两点C、D,使得CD=
BC,再在过点D的垂线上取点E,使A、C、E三点
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ABC,所以测
得ED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
△EDC≌△ABC的理由是( C )
A.SAS
B.SSS
C.ASA
D.AAS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6.如图,AB,CD表示两根长度相等的铁条,若 O是AB,CD的中点,经测量AC=15cm,则容器的
在△AOD和△BO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9.如图,已知AB∥CD,AE⊥BD,CF⊥BD,垂 足分别E,F,BF=DE. 求证:AB=CD. ∵AE⊥BD,CF⊥BD,∴∠AEB=∠CFD=90°. ∵BF=DE,∴BF+FE=DE+EF,即BE=DF, ∵AB∥CD,∴∠D=∠B.
∵BE=CF,∴BE+EF=CF+EF,即BF=CE,
在△ABF和△DCE中,
,
∴△ABF≌△DCE(SAS).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8.如图,已知AD=BC,AC=BD,求证: (1)△ADB≌△BCA; (2)△AOD≌△BOC.
(1) 在△ADB与△BCA中,
,
∴△ADB≌△BCA(SSS); (2) ∵由(1)得△ADB≌△BCA,∴∠D=∠C,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22.如图:已知BD=CD,BF⊥AC, CE⊥AB,求证:AD平分∠BAC.
∵BF⊥AC,CE⊥AB, ∴∠BED=∠CFD=90°,
在△BED和△CFD中,
,
∴△BED≌△CFD(AAS),∴DE=DF, 又∵DE⊥AB,DF⊥AC,∴AD平分∠BAC.
感谢聆听
内径长为(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简单机械复习
东平县初中物理教研组
【知识梳理】
一、杠杆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 2.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使杠杆转动的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从支 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平衡螺母;便于测力臂 4. (1)大于;小于;等于 (2)省力费距离;费力省距离 (3) 二、滑轮和滑轮组 1.(1)滑轮的轴是固定不动的; (2)滑轮的轴是运动的 2.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省力杠杆。 三、机械效率 1.对人们有用的功;并非人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有用功加额 外功。2.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η=W有/W总 3.小于;用用功小于总 功。
解析:图中,售货员向下按扶把时,手推车B轮离地面,C轮仍在地 面上,此时相当于整个推车绕C点转动,把手推车视为杠杆,则此 时杠杆的支点是C。当售货员向上提扶时,推车的C轮离地面,B轮 仍在地面上,把推车视为杠杆,此时相当于整个推车绕B点转动, 其动力作用在E点,阻力则是车内所装货物和车厢本身的重力,可 以认为此总重力作用在图中车厢的中部。由此可见此时动力臂大于 阻力臂,由杠杆原理知此时小推车相当于一根省力杠杆。 初中以看出此时两股 绳子分担吊篮重力,因此人用的拉力为350N,当 人站在吊篮中时,三股绳子分担吊篮和人的重力, 所以人用的拉力为300 N.
初中物理教研组
跟踪练习2:一小车陷在泥地里。现在通过如 图18所示的滑轮组将小车匀速拉出,绳端拉 力F =1000N。求小车和树受到的拉力(不 计滑轮、绳重和摩擦)。
跟踪练习1:假期小盼和爸妈要一起去旅游,在 将较重的摄像机和较轻的衣物装进旅行箱时,你 觉得他应该把重的摄像机放在箱的______(填 “上部”或“下部”)较合理。简述这样放的理 由____________。若忽略箱体和轻物品的重 力,在图11中,用实心黑点表示较重的摄像机。 请根据你的设想,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初中物理教研组
巩固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C 5.A 6.D 7.D 8.B 9.D 二、填空题 10.(1)右(2)便于测力臂;实验次数少,结论不具 有普遍性(3)变大;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 11. 20;10. 12.80℅;12.5 不;没有考虑摩擦力 13.62.5 0.625 16. (1)3500pa (2)1000J (3)7O ℅(4) 150N 17. 83.3℅ 120W
初中物理教研组
考点三 机械效率
命题方向 本知识点要求会结合功、功率、机械效率等计算公 式和简单机械进行综合计算
初中物理教研组
例3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6所示的装置将重为230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 6m 高处,所用拉力为125N,时间为20s。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2) 工人做的总功;(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4)工人做功的功率。
初中物理教研组
考点二
滑轮和滑轮组
命题方向 本知识点主要是考查滑轮组的组装及相关力 的计算。
初中物理教研组
例2人的体重为500N,吊篮重为700N,人要将吊篮匀速吊起,求下面两种情况下 (1)如图14,人站在地面上,至少要用_______N的力拉绳。 (2)如图15,人站在吊篮中至少要用_______N的力拉绳。
解析:(1)工人做的有用功就是滑轮组克服重物重力做的功;(2) 工人做的总功等于所用拉力与绳端移动距离的乘积,注意绳子自由端移 动的距离是物体升高距离的2倍;(3)装置的机械效率可以直接利用公 式计算;(4)工人做功的功率应该是工人做的总功的功率。
初中物理教研组
跟踪练习3:.(2015江苏连云港,第29题)在 小型建筑工地,常用简易的起重设备竖直吊运建筑 材料,其工作原理相当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某次 将总重G为4000N的砖块匀速吊运到高为10m的 楼上,用时40s,卷扬机提供的拉力F为2500N。 求在此过程中:(1)有用功;(2)拉力F的功和 功率;(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教研组
【聚焦考点】 考点一 杠杆
命题方向 知识点主要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来判断杠杆的类型。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 的作图。
初中物理教研组
例1.列车上有出售食品的手推车(如图14所示)。若货物在车内 摆放均匀,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 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______(写出字母);当后轮遇到障碍物 A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__,手推车可以视为 ______力杠杆。
简单机械复习
东平县初中物理教研组
【知识梳理】
一、杠杆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 2.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使杠杆转动的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从支 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平衡螺母;便于测力臂 4. (1)大于;小于;等于 (2)省力费距离;费力省距离 (3) 二、滑轮和滑轮组 1.(1)滑轮的轴是固定不动的; (2)滑轮的轴是运动的 2.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省力杠杆。 三、机械效率 1.对人们有用的功;并非人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有用功加额 外功。2.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η=W有/W总 3.小于;用用功小于总 功。
解析:图中,售货员向下按扶把时,手推车B轮离地面,C轮仍在地 面上,此时相当于整个推车绕C点转动,把手推车视为杠杆,则此 时杠杆的支点是C。当售货员向上提扶时,推车的C轮离地面,B轮 仍在地面上,把推车视为杠杆,此时相当于整个推车绕B点转动, 其动力作用在E点,阻力则是车内所装货物和车厢本身的重力,可 以认为此总重力作用在图中车厢的中部。由此可见此时动力臂大于 阻力臂,由杠杆原理知此时小推车相当于一根省力杠杆。 初中以看出此时两股 绳子分担吊篮重力,因此人用的拉力为350N,当 人站在吊篮中时,三股绳子分担吊篮和人的重力, 所以人用的拉力为300 N.
初中物理教研组
跟踪练习2:一小车陷在泥地里。现在通过如 图18所示的滑轮组将小车匀速拉出,绳端拉 力F =1000N。求小车和树受到的拉力(不 计滑轮、绳重和摩擦)。
跟踪练习1:假期小盼和爸妈要一起去旅游,在 将较重的摄像机和较轻的衣物装进旅行箱时,你 觉得他应该把重的摄像机放在箱的______(填 “上部”或“下部”)较合理。简述这样放的理 由____________。若忽略箱体和轻物品的重 力,在图11中,用实心黑点表示较重的摄像机。 请根据你的设想,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初中物理教研组
巩固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C 5.A 6.D 7.D 8.B 9.D 二、填空题 10.(1)右(2)便于测力臂;实验次数少,结论不具 有普遍性(3)变大;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 11. 20;10. 12.80℅;12.5 不;没有考虑摩擦力 13.62.5 0.625 16. (1)3500pa (2)1000J (3)7O ℅(4) 150N 17. 83.3℅ 120W
初中物理教研组
考点三 机械效率
命题方向 本知识点要求会结合功、功率、机械效率等计算公 式和简单机械进行综合计算
初中物理教研组
例3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6所示的装置将重为230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 6m 高处,所用拉力为125N,时间为20s。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2) 工人做的总功;(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4)工人做功的功率。
初中物理教研组
考点二
滑轮和滑轮组
命题方向 本知识点主要是考查滑轮组的组装及相关力 的计算。
初中物理教研组
例2人的体重为500N,吊篮重为700N,人要将吊篮匀速吊起,求下面两种情况下 (1)如图14,人站在地面上,至少要用_______N的力拉绳。 (2)如图15,人站在吊篮中至少要用_______N的力拉绳。
解析:(1)工人做的有用功就是滑轮组克服重物重力做的功;(2) 工人做的总功等于所用拉力与绳端移动距离的乘积,注意绳子自由端移 动的距离是物体升高距离的2倍;(3)装置的机械效率可以直接利用公 式计算;(4)工人做功的功率应该是工人做的总功的功率。
初中物理教研组
跟踪练习3:.(2015江苏连云港,第29题)在 小型建筑工地,常用简易的起重设备竖直吊运建筑 材料,其工作原理相当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某次 将总重G为4000N的砖块匀速吊运到高为10m的 楼上,用时40s,卷扬机提供的拉力F为2500N。 求在此过程中:(1)有用功;(2)拉力F的功和 功率;(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教研组
【聚焦考点】 考点一 杠杆
命题方向 知识点主要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来判断杠杆的类型。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 的作图。
初中物理教研组
例1.列车上有出售食品的手推车(如图14所示)。若货物在车内 摆放均匀,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 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______(写出字母);当后轮遇到障碍物 A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__,手推车可以视为 ______力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