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教学中作业成绩给定方法探索——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力学中的解题思路分析

高中物理力学中的解题思路分析

高中物理力学中的解题思路分析【摘要】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力学中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和总结。

文章将介绍常见的物理力学题型,包括力的平衡、加速度、动能等题目。

接着,详细阐述解题步骤,包括分析题目、列出已知量和目标量、选择适当的物理公式等。

然后,文章将分析常见的错误,如数值计算错误、概念理解不清等。

在应用练习部分,读者将有机会通过实际题目提升解题能力。

通过思维拓展,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力学中的问题解决方式。

在文章将总结反思解题过程,并提出解题技巧和学习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物理力学解题方法。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加熟练地解决各种物理力学问题,并提升物理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思路、常见题型、解题步骤、错误分析、应用练习、思维拓展、总结反思、解题技巧、学习建议1. 引言1.1 高中物理力学中的解题思路分析高中物理力学中的解题思路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在学习物理力学时,很多学生常常遇到难以理解和解答的问题,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

本文将从常见的物理力学题型、解题步骤、常见错误分析、应用练习以及思维拓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力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对于高中物理力学中常见的题型,包括力的平衡、受力分析、运动学问题等,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来加深理解。

解题步骤主要包括题目分析、列出已知、待求及相关物理定律、进行计算和得出结论等几个环节。

在解题过程中,常见错误包括数值计算错误、概念混淆和物理定律应用错误等,需要引起重视和纠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力学知识,我们将提供大量的应用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题能力。

在思维拓展环节,我们也将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入探讨物理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正文2.1 常见的物理力学题型常见的物理力学题型包括力的平衡、运动学题、动量守恒等。

力的平衡题型常常涉及多个物体受力平衡的情况,需要根据受力分析来求解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力大小。

华东交通大学科研工作业绩量化办法

华东交通大学科研工作业绩量化办法

华交科[2003]74号华东交通大学科研工作业绩量化试行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地评价教职工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及科研贡献,为教职工的考核、评奖、晋升及校内工资分配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工作量分为科研成果工作量及科研过程工作量。

科研成果工作量与科研过程工作量分别计算后再迭加。

二、科研工作量的具体计算方法第三条科研成果工作量的计算1、通过鉴定或结题的科研成果(单位:标准学时/项)“国家级科研课题”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育科学基金项目。

“省部级科研课题”是指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省科技开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各部委科技司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软科学项目、省教育规划项目、省教改项目。

“厅局级科研课题”是指由市(厅)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相对应的项目。

对于主持人是我校的项目,具体工作量可由主持人分配,每个人的工作量不受上表限制,但总的工作量不得超过总的标准学时;对于有外校参与的合作项目,根据具体分工按上述方案分配工作量。

对于有政府部门颁发结题证书的才可认定为结题,对于自筹项目只认定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

2、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单位:标准学时/篇)3、在学术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并有宣读证书或编入论文集(单位:标准学时/篇)4、专利(单位:标准学时/项)5、科技出版物(包括教材等其它正式出版物)(单位:标准学时/一万字/项)在有多人参与著、编著或编时,由第一作者进行分配。

6、获各级政府奖励科研成果按下列标准增加科研工作量(标准学时/项)国家级奖励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

其中国家社联优秀科研成果奖、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相应下调一个档次算工作量,对于国家二等奖相应下调一个档次为省部级一等奖。

省部级奖励是指省(部)科技进步奖、省自然科学奖、省发明奖。

其中省社联优秀科研成果奖、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相应下调一个档次算工作量,对于省部级三等奖相应下调一个档次为厅级一等奖。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康彩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恰当的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分析。

这对指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对简单习题的教学不能简单简单习题是指那些几乎是直接套公式就能解的题,无需拐弯抹角。

一般要求学生明确解题的格式和规范,弄清物理过程,明确套用的公式和涉及的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意义即可。

例如:一架飞机在120分钟内匀速飞行了1440千米,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合多少米每秒?这道题对教师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计算题的学生来说却未必感到容易。

先分析一下要完整规范解答次题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储备:1、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公式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2、路程、时间、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知道规范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格式和要求等。

若无以上基础知识储备,题的计算简直无从谈起。

更不要说什么思路分析、方法技巧等。

从对作业或多次考试的分析来看,学生做不出或做错的主要原因大多就是这些基础的问题没掌握好。

如符号公式写错、单位或单位换算写错、乱套公式、乱写单位等。

因此,在解此类题时,我们要让同学们首先掌握问题中用到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解题。

如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解答物理计算题的一般格式是什么?本题中要我们求哪些物理量,它们的符号、单位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公式?从公式可看出要求这个物理量需知道哪些物理量?本题已告诉了我们哪些物理量?本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用什么单位较好?等。

基础知识有了,再由几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完成后再集体纠错,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接下来,再请几位同学改动题目中的几项内容或数据,把原题改编成求路程或时间的题目,由同学们再解。

或在原题的基础上补充或去掉几个条件改编成一道多步计算题。

限选课知识和方法传授的功能离析之探究由少学时力学课程调查而归纳

限选课知识和方法传授的功能离析之探究由少学时力学课程调查而归纳

2013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1,2013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9(总337期)Total No .337基金项目:华东交通大学重点建设课程项目。

收稿日期:2012—10—11作者简介:喻晓今(1959—),男,江西南昌人。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力学教学与科研。

肖挺松(1975—),男,贵州贵阳人。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力学教学与科研。

叶翼翔(1965—),男,江西信丰人。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材、力学教学与科研。

限选课知识和方法传授的功能离析之探究———由少学时力学课程调查而归纳喻晓今,肖挺松,叶翼翔(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教师历来对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讲授持谨慎应对的态度,该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本文对该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83份。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存在对课程知识与方法区别对待的现象,并且发生率达到近一半人数。

为了切实落实课程设置的目标,阐述力学的各种工程的实用性,提出改变现状的几种可能措施。

关键词:知识传授;方法论;调查;少学时力学课;统计分析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01—03一、少学时《工程力学》问题的提出华东交通大学在电气工程、化学工程、高分子工程等专业作为限制性选修课开设了少学时《工程力学》,随着各级各类间歇性教学计划的调整,该门课的课时在32至48之间变化,其内容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模块。

力学教师历来对该课的讲授持谨慎应对的态度,有的坦言:说好上也好上,说不好上也是。

[1]从力学教育角度看此问题,很难将所述两大模块的知识、方法贯彻在课程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为了继续适应未来的教学计划的调整,进一步明确目前该课的状况,找出问题的瓶颈,反馈于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并指导新的调整,[2]进行了对少学时《工程力学》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力学问题解析与解决

力学问题解析与解决

力学问题解析与解决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在学习力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问题,包括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加速度、力的大小和方向等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力学问题的解析与解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知识。

一、力学问题的分析在解决力学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个典型的力学问题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物体的质量、运动的时间、位置和速度,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等等。

我们需要逐步梳理问题,并根据已知和未知的要素归纳出求解问题所需要的公式和关系。

二、力学问题的解决步骤1. 分析问题在解决力学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

通过分析问题,我们可以确定问题的关键要素,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2. 绘制清晰的示意图力学问题通常涉及到物体的运动轨迹和位置,因此绘制清晰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

示意图应包含物体的起始位置、终点位置以及其他相关的标记。

3. 确定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在解决力学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来计算未知量。

已知条件可以是物体的质量、速度、加速度等,未知量可以是物体的位置、速度、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清楚地区分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将有助于我们选择恰当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计算。

4. 应用适当的公式和定律力学问题通常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公式和定律进行求解。

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运算。

在进行计算之前,注意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并消除单位不一致的情况。

5. 检查和解释结果在求解完力学问题之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检查和解释。

首先,检查计算中是否有明显的错误。

其次,解释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常见力学问题的解析与解决方法1. 动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涉及到物体的质量、力的作用和物体的加速度等。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应用

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应用

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应用教案: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应用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受到外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应用是丰富和应用力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本教案将围绕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论述,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一、问题的分析与建模问题的分析与建模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第一步。

在解决力学问题时,需要对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并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

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1 理解问题首先,对问题进行仔细地阅读和理解,明确问题要求,确定需要求解的物理量。

例如,问题可能要求求解物体的加速度,或者求解物体所受的合力。

1.2 画图与标记其次,根据问题的描述,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标注所需物理量。

例如,可以画出物体的受力图,标明各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3 建立物理模型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物理模型进行描述。

例如,在求解物体运动问题时,可以使用运动学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等进行分析。

二、力学定律与原理的应用力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力学定律与原理的应用。

掌握力学定律的应用方法,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

2.1 牛顿定律的应用牛顿定律是力学问题解决的基础。

在问题中,可以通过牛顿定律分析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状态,求解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

2.2 力的分解与合成力的分解与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中常用的方法。

当力的合成关系复杂时,可以将力分解为多个已知方向的力,再将其合成为所求力。

2.3 力的投影与合成力的投影与合成是分析平面力系统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将力分解为垂直方向上的分力与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可以方便地求解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三、力学问题的求解策略与技巧解决力学问题需要合理的求解策略与技巧。

3.1 引入辅助量在解决复杂的力学问题时,可以引入一些辅助量,利用辅助量之间的关系简化问题。

例如,可以引入摩擦系数、滑动系数等。

3.2 利用对称性和几何条件在问题中,如果存在对称性和几何条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简化问题的分析和求解过程。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和教学方法改革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和教学方法改革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和教学方法改革
黄晓吉
【期刊名称】《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24)B12
【摘要】通过几年来的一线教学经历和教学实践的初步探索,针对我校土建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情况对《结构力学》课程教学重点的设置、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深刻思考并提出了可行有效的建议。

力求寻找到该课程教学改革与提高学生能力的新突破口.
【总页数】2页(P139-140)
【作者】黄晓吉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和教学方法改革 [J], 黄晓吉
2.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J], 陈斌;黄贤明;陶鹏飞
3.基于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力学差异化课程教学实践 [J], 孙旭峰;陶阳
4.CDIO教育理念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J], 乔金丽; 刘金春; 杜青; 杜闯; 高淑玲
5.金融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J], 王丽娜;潘永强;叶成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物理力学中的几种实用的简捷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力学中的几种实用的简捷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力学中的几种实用的简捷解题方法高中物理力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其内容较为复杂,难度较大。

在学习物理力学的过程中,解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而解题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深厚的理论基础,更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解题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中物理力学中的几种实用的简捷解题方法。

一、物理图像法物理图像法是解决力学问题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物理图像的构建来直观地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

物理图像法适用于诸如运动学、动力学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使用物理图像法时,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物理量和条件。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构建相应的物理图像,可以是运动曲线图、力、加速度等图。

利用物理图像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在动力学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绘制物体受力图来直观地了解物体所受的力,从而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运动学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绘制运动曲线图来了解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情况。

物理图像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问题,有助于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提高解题效率。

二、合力分解法合力分解法是解决受力分析问题的一种实用的方法。

在物理力学中,许多问题涉及到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此时就需要用到合力分解法。

通过将复杂的力拆分成简单的力,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力的作用情况,从而更方便地进行力的分析。

当解题时遇到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情况,可以采用合力分解法。

首先将各个力按照坐标轴的方向进行合力分解,得到各个力的分量,然后再对分量进行综合分析,求解问题。

在斜面上滑动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将物体所受的重力拆分成垂直于斜面方向和与斜面方向平行的两个分量,从而更好地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合力分解法能够将复杂的力分解成简单的力,有助于理清力的作用关系,简化问题的分析,提高解题的效率。

三、动量守恒法动量守恒法是解决碰撞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物理力学中,碰撞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类型,而动量守恒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碰撞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力学课程的学习需要一定量的作业练习来帮助理解,文章基于目前力学教学中学生做作业抄袭严重、课程不
及格率高、理解不够等问题,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探讨了力学教学中作业成绩的给定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优势。

关键词:力学教学;作业成绩给定;作业布置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8)09-0176-01力学作为土木、机械、航空航天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内容[1]。

该课程对学生有较强的数学基础要求,能够培养学生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2-3]。

通过力学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学生总成绩中包含30%的平时成绩,该成绩主要是由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课后作业组成。

该成绩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规范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有较大帮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一、力学教学中作业成绩给定存在的问题
力学课程的学习要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应用能力,并且需要学生平时做较多的习题训练来帮助理解。

因此,力学课程的不及格率较高,甚至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

笔者认为目前在力学作业布置和评价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学时较少。

以笔者所在的华东交通大学为例,机械专业和土木专业的理论力学分别为64和56学时,由于内容较多课时较少,在教学中势必会减少一些公式的推导和证明。

而理论力学又是一门逻辑严密的课程,缺少推导和证明会影响学生后续的深入学习。

第二,作业抄袭。

作业的习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很多学生直接通过网络获得习题的答案,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是以抄袭的方法来应对,显然难以达到课后巩固的目的。

第三,力学教师缺乏,导致班级人数较多。

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现在理论力学或材料力学教学班级人数基本都是100人以上,并且每位教师都有好几个授课班。

所以,教师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批改作业,甚至影响了教师备课。

二、力学教学中作业成绩给定的方法(一)作业布置要合理
作业的难度和量都要适中,能够训练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每一章布置两道难度适中的综合题,该题作为平时作业的分数,再布置一道难度相对较大的题目,这些题目在后续的课程中要进行讲解。

(二)作业批改作业收上来之后,在上课讲解题目之前,教师按不同班级随机交换让学生批改,并把评分细则一并告之。

这样学生
在听课后可以给出该题的得分。

课后授课教师对作业进行整理和检查。

这样能够间接反映出学生的上课投入程度和
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平时成绩的评价给出了依据。

(三)学生讲述前面两步还不能够有效区分出抄袭作业的学生。

学生讲述这一方法主要是授课教师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给教师讲述自己做过的习题。

每个学生至少要来讲述一次。

该方法能够较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能够发现和更正学生抄袭作业的习惯。

三、力学教学中作业成绩给定方法的优势分析根据作业给定方法的特点,其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第一,纠正学风。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能够有效地查出抄袭作业的学生,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深化学习。

在作业互改的环节中,学生通过批改他人的作业能够看到别人作业中的不足,从而能够帮助其深化理解和记忆。

特别是课后向教师讲述习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锻炼和训练学生。

第三,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

通过学生作业互改,这样既不耽误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学习。

教师的劳动强度也能较大幅度降低,从而可以将精力投入更多的教学当中。

第四,有效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课后讲述环节是阻止学生抄袭作业的有效办法。

这样能够直接发现学生的问题,为后续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文章分析了现有的力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初步提出了几个办法来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并给出了该方案的具体操作步骤,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缺点。

为了提高力学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广大教师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叶.结合新工科理念对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7(36):114.
[2]崔亚平.高校工科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环球市场,2017(26):156-157.
[3]金阿芳,胡国玉.工科基础力学课堂讲授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
报,2017(18):247-248.
其他作者简介:甘利华(1985—),男,汉族,江西南昌人。

翁志强(1984—),男,汉族,江西进贤人。

作者简介:万云(员怨愿缘—),男,汉族,江西南昌人,讲师,博士。

注:本文系江西省重点研发“冲击载荷下高速列车复杂曲面复合材料头罩的结构损伤健康监测技术研究”(编号:20071BBE50024)。

力学教学中作业成绩给定方法探索
——
—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万云1,甘利华2,翁志强3
(1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13;2进贤县园林绿化管理所,江西南昌,331799;
3进贤农商银行钟陵支行,江西南昌,33179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