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损伤

合集下载

9级伤残鉴定标准

9级伤残鉴定标准

9级伤残鉴定标准伤残分为因工伤残和非因工伤残。

这其中因工伤残可以申请工伤赔付,非因工伤残也可以有侵害人或者相关义务人赔付。

伤残获得赔付的前提是要有具有法律效力的伤残鉴定数据,那9级伤残鉴定标准?由我来回答。

一、伤残等级伤残等级评定标准是根据伤残的严重程度来判定伤残的等级,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并无统一的鉴定标准。

不同的对象不同事由导致的伤残适用不同的伤残鉴定标准。

二、伤残赔付项目1、医疗费因交通事故产生的治疗费用,以及必然产生的治疗费用。

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2、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X10%X20年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3、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确定。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4、误工费本人日工资X误工天数其中,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5、护理费每日护理费(护理人员的日工资或者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的劳务报酬)X需要护理的天数X护理人员人数其中,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人体损伤残疾程度分级2020年

人体损伤残疾程度分级2020年

人体损伤残疾程度分级2020年
人体损伤残疾程度分级是根据《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来确定的。

根据这个标准,人体损伤残疾程度分为十级,分别是,一级(特别重大伤残)、二级(重大伤残)、三级(重伤残)、四级(中伤残)、五级(轻伤残)、六级(较轻伤残)、七级(轻微伤残)、八级(轻微伤残)、九级(暂时性伤残)和十级(临时性伤残)。

每个级别都有具体的鉴定标准,包括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等方面的评定。

这些级别的确定对于工伤、意外伤害等情况下的赔偿和保险理赔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的人体损伤残疾程度分级标准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按照之前的标准执行。

这些级别的确定对于保障受伤者的权益、合理安排工伤赔偿和康复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这也是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的体现,能够保障受伤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这些级别的确定对于保障受伤者的权益、合理安排工伤赔偿和康复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这也是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的体现,能够保障受伤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人体损伤残疾程度分级标准的确定是为了保障受伤
者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级别的确定对于保障受伤者的权益、合理安排工伤赔偿和康复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人体损伤残疾程度分级。

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

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

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引言腰椎伤是脊柱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严重程度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级。

本文将对腰椎伤鉴定的9级标准进行详细探讨,并讨论其应用与临床意义。

什么是腰椎伤腰椎伤指的是人体腰椎部位发生的损伤。

腰椎是人体脊柱中最大的椎骨,并承担着身体重量的压力。

腰椎伤可分为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等不同类型。

而腰椎伤的严重程度则可以通过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估和鉴定。

9级标准的意义9级标准是腰椎伤严重程度评估的一种常用标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判断腰椎伤的严重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

具体的9级标准如下:1.无明显损伤:腰椎结构正常,无骨折、脱位或椎间盘损伤。

2.搏动或凹陷骨折:腰椎有轻微骨折,但椎体尚未移位。

3.部分移位骨折:骨折导致椎体轻度移位,但不超过椎体的50%。

4.明显移位骨折:椎体明显移位,但未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5.压迫神经根:椎体移位压迫神经根,导致明显的疼痛、感觉异常或运动功能障碍。

6.脊髓轻度损伤:腰椎结构有明显的骨折或脱位,椎体移位压迫脊髓,但脊髓功能基本保留。

7.脊髓中度损伤:腰椎结构有严重的骨折或脱位,椎体移位严重压迫脊髓,导致部分脊髓功能缺失。

8.脊髓重度损伤:腰椎结构完全破坏,椎体移位严重导致脊髓功能完全丧失。

9.不可逆损伤:腰椎损伤造成的脊柱完全毁损,不可逆修复,导致永久性残疾。

应用和临床意义9级标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诊断医师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或MRI)来判断腰椎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按照9级标准进行鉴定。

这可以帮助医师更全面地了解腰椎伤的情况,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治疗方案制定9级标准的鉴定结果可以帮助医师制定针对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腰椎伤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较轻的腰椎伤,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而对于严重的腰椎伤,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预后评估9级标准还可以作为评估腰椎伤预后的指标之一。

运动伤残等级标准

运动伤残等级标准

运动伤残等级标准特级死亡或者成为植物人。

一级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或大部分不能自理。

1.因脑部创伤而致极重度智能减退。

2.重度面部毁容,同时伴有二级伤残之一者。

3.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者。

4.四肢瘫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

5.因脑、脊髓损伤致重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6.全身重度瘢痕形成,脊柱及四肢大关节部分功能丧失。

二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1.因脑部创伤而致重度智能减退。

2.一眼有或无光感,另一眼矫正视力小于等于0.02或视野小于等于8%(或半径小于等于5度)。

3.三肢瘫肌力3级或截瘫、偏瘫肌力2级。

4.双侧前臂缺失或双手功能完全丧失。

5.双下肢高位缺失。

6.双下肢瘢痕形成,功能完全丧失。

7.双膝、双踝僵直于非功能位,或双膝以上缺失,不能装假肢,或双膝、双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8.四肢大关节(肩、髋、膝、肘)中四个以上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9.因脑、脊髓损伤而致截瘫及双下肢功能完全丧失。

10.因过度训练或其他运动性疾病而致心功能不全三级。

三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1.面部重度毁容。

2.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小于0.05或视野小于等于16%(或半径小于等于10度)。

3.双眼矫正视力小于等于0.05或视野小于等于16%(或半径小于等于10度)。

4.截瘫肌力3级或偏瘫肌力3级。

5.因过度训练或其他运动性疾病而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6.因外伤一侧肾切除,对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四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可以自理者。

1.因脑、脊髓损伤致中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或中度智能减退。

2.因脑外伤而致外伤性癫痫重度。

3.面部中度毁容,全身瘢痕面积大于70%。

4.一眼有或无光感,另一眼矫正视力小于等于0.2或视野小于等于32%(或半径小于等于20度)。

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

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

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腰椎伤是人体腰部椎骨发生损伤的一种情况,可导致腰痛、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

腰椎伤鉴定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腰椎伤进行评估和判定其程度的过程。

在腰椎伤鉴定中,常用的评级标准是采用9级标准,以便更准确地确定腰椎伤的严重程度。

下面将介绍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的具体内容。

第一级:腰椎未受损伤。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经过仔细的检查和评估,腰椎也没有出现任何损伤迹象。

第二级:无手术标志的腰椎损伤。

经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一些轻微的腰椎损伤迹象,但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第三级:有手术标志的腰椎损伤。

患者的腰椎损伤比较明显,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便更好地修复和恢复腰椎功能。

第四级:腰椎受损,但无神经损伤。

腰椎骨骼结构出现一定的异常变化,但并未影响到神经组织,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第五级:腰椎损伤,有神经损伤。

腰椎受损且对周围神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可能导致疼痛、麻木等神经功能异常症状。

第六级:腰椎损伤导致脊髓部分功能障碍。

严重的腰椎损伤引起了脊髓部分功能的丧失,表现为肢体运动或感觉的局部损害。

第七级:腰椎损伤导致脊髓完全损伤,无感觉运动功能。

腰椎损伤严重到程度,导致脊髓的完全损伤,患者失去了下半身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第八级:腰椎损伤导致膀胱和直肠功能受损。

这一级别的腰椎损伤严重到程度,已经影响到膀胱和直肠的功能,患者可能有排尿和排便困难。

第九级:腰椎损伤导致膀胱和直肠功能完全损伤。

最严重的腰椎损伤级别,患者已经完全丧失了膀胱和直肠的功能,需要长期依赖其他人的帮助。

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根据腰椎损伤的不同程度和对人体功能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类。

它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腰椎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和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不仅仅是根据影像学结果,还需要综合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因此,在进行腰椎伤鉴定时,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

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

腰椎伤鉴定9级标准腰椎伤鉴定是一种常见的鉴定方法,用于评估腰椎受伤程度的严重程度。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标准,腰椎伤鉴定分为9级,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级别的相关参考内容。

1级:腰椎骨折的鉴定主要依据CT或X线检查结果。

当患者腰椎骨折不伴有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或脊髓压迫征象时,可确定为1级。

2级:指患者腰椎骨折伴有神经系统损伤的情况。

鉴定时重点考虑神经系统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例如腰骶段神经损伤可导致排尿困难、肛门直肠功能丧失等症状,即为2级。

3级:指腰椎骨折合并有脊髓损伤的情况。

脊髓的损伤程度决定了该级别的评分,可采用脊髓电生理监测、MRI或CT等检查方法进行鉴定。

4级:腰椎骨折合并有脊髓部分损伤的情况。

鉴定时需考虑损伤的范围、脊髓压迫程度、脊髓功能障碍等因素,可采用临床症状、MRI或CT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估。

5级:腰椎骨折合并有完全脊髓损伤的情况。

评估时需考虑脊髓损伤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可通过MRI、CT或电生理检查鉴定。

6级:腰椎骨折合并有脊髓根损伤的情况。

评估时需考虑脊髓根损伤的部位、数量和严重程度等因素,可通过电生理检查和症状评估进行鉴定。

7级:指腰椎骨折合并有脊膜损伤的情况。

鉴定时需考虑脊膜破裂的程度、创口位置和大小等因素,可通过CT、MRI或蛛网膜穿刺等检查方法进行评估。

8级:腰椎骨折合并有椎间盘损伤的情况。

评估时需考虑椎间盘脱出、膨出或突出的程度、位置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可通过MRI、CT或X线检查进行鉴定。

9级:指腰椎骨折合并有腰椎关节损伤的情况。

评估时需考虑关节积液、关节间隙增宽或缩小、椎间关节突出等因素,可通过X线、CT或MRI检查进行评估。

腰椎伤鉴定的准确性对于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和预测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参考内容可为临床医生在进行腰椎伤鉴定时提供指导,但具体鉴定仍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来综合评估。

工伤手指9级伤残图解

工伤手指9级伤残图解

工伤手指9级伤残图解工伤手指9级伤残是指工人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导致手指严重受伤,损失功能严重,致使手指部分或全部丧失功能,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一种伤残等级。

工伤手指9级伤残的图解如下:1.手指严重损伤:手指遭受重物的挤压或切割等严重伤害。

手指可能出现骨折、肌腱断裂、神经损伤等情况。

2.手指功能丧失:手指的肌肉、神经和骨骼受损,导致手指的灵活性和力量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手指可能无法弯曲或伸直,无法握持物体。

3.手指部分或全部丧失:手指的损伤导致部分或全部的功能丧失。

手指可能完全失去运动功能,无法进行任何手指活动。

4.手指外形异常:手指可能因为损伤导致外形不规则或畸形。

手指可能变形、肿胀,皮肤可能出现瘢痕或瘀斑。

5.手指疼痛和感觉异常:手指可能出现剧烈疼痛和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

手指受伤后可能一直存在疼痛感,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6.手指功能恢复困难:受伤后,尽管进行了手术和康复训练,但手指恢复功能的机会十分有限。

手指的功能恢复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7.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手指是人体日常活动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手指的丧失会对日常生活、劳动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可能无法完成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任务。

8.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工人在手指受伤后,需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手指的功能恢复速度和效果。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手指的运动和功能训练等方法。

9.获得工伤赔偿:工人因工伤手指9级伤残可以向工伤赔偿部门申请工伤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工人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赔偿和医疗费用报销。

总结:工伤手指9级伤残是一种严重的工伤伤残,对工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

受伤后,工人需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争取恢复手指的功能。

同时,合法权益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人有权申请工伤赔偿,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和医疗费用报销,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车伤事故九级伤残标准

车伤事故九级伤残标准

车伤事故九级伤残标准在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伤害程度经常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其中九级伤残是其中一个较为严重的等级。

下面将从头面部损伤、上下颌骨缺损、脊柱损伤、肢体损伤和其他损伤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车伤事故中的九级伤残标准。

1.头面部损伤头面部损伤是车伤事故中常见的损伤类型。

九级伤残标准包括:面部瘢痕形成面积大于等于10平方厘米,或者面部线条状瘢痕大于等于100px;头皮损伤瘢痕或植皮大于等于100px;眼睑下垂瘢痕大于等于20px;鼻部塌陷、歪曲、变形或瘢痕大于等于100px;唇缺损大于等于1/2或瘢痕大于等于40px;牙齿脱落4枚以上;颞颌关节损伤造成张口度小于3.75cm等。

2.上下颌骨缺损上下颌骨缺损主要是指上下颌骨骨折或者缺失。

九级伤残标准包括:上下颌骨骨折固定术或者下颌骨部分切除合并上颌骨部分切除;牙齿缺失8枚以上;舌系带过短等。

3.脊柱损伤脊柱损伤是指颈椎、胸椎或腰椎的骨折或脱位。

九级伤残标准包括:颈椎或腰椎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25%以上;胸椎畸形愈合,致使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等。

4.肢体损伤肢体损伤是指手臂、腿或其他部位的骨折或关节损伤。

九级伤残标准包括:股骨骨折经牵引、固定治疗后,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膝关节韧带断裂或重建术后,致使膝关节活动度小于90度等。

5.其他损伤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损伤类型,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损伤也可能导致九级伤残。

这些损伤包括但不限于:烧伤、冻伤、切割伤等导致身体重要器官功能障碍;骨盆骨折致使产道破坏等。

这些损伤的九级伤残标准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总结:车伤事故中的九级伤残标准涵盖了头面部损伤、上下颌骨缺损、脊柱损伤、肢体损伤和其他损伤等多个方面。

在处理车伤事故时,需要根据受害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达到九级伤残的标准。

如果达到该标准,相关机构将给予相应的赔偿和救助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挫伤
⑵、扭伤
⑶、挤压伤
⑷、爆震伤
2、开放性创伤:受伤部位皮肤黏膜完整性破坏,有伤口和出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易受污染致伤口感染。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⑴、擦伤
⑵、刺伤
⑶、切割伤
⑷、撕裂伤
⑸、撕脱伤
⑹、火器伤
(一)健康史
由于致伤原因和受力不同,创伤病人的伤情轻重差异很大,有的病人随时都有丧失生命的危险,因此应做到:
手掌法:以伤员自己的手五指并拢一侧手掌的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1%。
2)深度的估计:3度4分法。
I度(红斑):轻度灼红、感觉过敏、无水疱。3-7日愈合,无瘢痕。浅II度(大水疱):水疱较大、泡壁薄、基底潮湿、水肿明显,痛剧。2周左右愈合,有色素沉着,无瘢痕。深II度(小水疱):水疱较小、泡壁厚、基底苍白或红白相间、水肿、可见网状血管栓
15
15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内容与方法
评估反馈
时间
【护理措施】
塞,痛觉迟钝。3-4周愈合,留瘢痕。
III度(焦痂):无水疱、焦黄、蜡白、炭化、坚韧、可见树枝状栓塞的静脉网、痛觉消失。愈合较慢,面积小者可自愈,面积大者需植皮,留瘢痕,影响功能和美观。
3)严重性的估计:
①按烧伤面积大小分类②严重程度分类
(2)病程分期估计
3.并发伤和并发症 不同部位可以并发各部位的重要脏器伤、血管伤和神经伤。常见的并发症有休克、感染、肾功能衰竭等。
(三)心理-社会状况
严重创伤病人,可因突发伤害而受到惊吓,可因伤情严重使病人及家属焦虑、悲观。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2.影像学检查
3.穿刺和导管检查
1、现场急救抢救生命,包扎伤口,复合伤评估,有效固定,迅速、安全、平稳地转送。
血容量减少伤后24~48小时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成分丢失到组织间(第三间隙)、水泡内或体表外(水泡破裂后),故血容量减少。严重烧伤后,除损伤处渗出外,其他部位因受体液炎症介质的作用也可有血管通透性增高,故血容量更加减少。除了渗出,烧伤区因失去皮肤功能而蒸发水分加速,加重了脱水。机体在血容量减少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降低肾的泌尿以保留体液,并产·生口渴感。毛细血管的渗出经高峰期后可减少至停止,组织间渗出液可逐渐吸收。然而,如果血容量减少超过机体代偿能力,则可造成休克。
5.熟悉伤口的清创与换药。
重点:
损伤病人的护理
(媒体)
人民卫生出版社
景德镇市卫生学校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内容与方法
评估反馈
时间
【概述】
损伤病人的护理
一、疾病概述
【护理评估】
第一次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损伤—是指人体受各种致伤因子作用后发生组织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见的由机械因素所致的损伤称之为创伤(trauma)。不同的致伤因素、不同的受伤部位、不同的范围,引起损伤的程度不同,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致的损伤称为复合伤,伤及多个部位或器官,则称为多发伤。
5
10
课后记
学生基本掌握了烧伤病人的护理
2)液体种类:胶体:晶体=0.5:1。严重深度烧伤:胶体:晶体=1:1。
3)液体分配:第1个8小时输胶体、晶体总量的1/2;其余在第2、3个8小时输完。基础水分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
4)观察指标:①尿量:成人尿量维持在30ml/h;有血红蛋白尿时维持在50ml/h.。②其他指标:病人安静、脉搏120次/分(小儿140次/分)以下、心音有力、肢端温暖、收缩压90mmHg以上、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
2、全身反应面积较小、较浅表的热烧伤,除疼痛刺激外,对全身影响不明显。面积较大、较深的热烧伤,则可引起下述的全身性变化。
(二)治疗原则
⑴、防治休克
⑵、妥善处理创面
⑶、防治败血症及其并发症。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烧伤程度的估计
1)面积的估计
中国九分法:3、3、3;5、6、7;13、13、会阴1;5、7、13、21。
(一)、病因病理
1、局部病变热力作用于皮肤和粘膜后,不同层次的细胞因蛋白质变性和酶失活等发生变质、坏死,而后脱落或成痂。强热力则可使皮肤、甚至其深部组织炭化。烧伤区及其邻近组织的毛细血管,可发生充血、渗出、血栓形成等变化。渗出是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结果,渗出液为血浆成分(蛋白浓度稍低),可形成表皮真皮间的水泡和其他组织的水肿。
第二次课:了解学生复习情况,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灼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或黏膜的损害,严重者也可伤及其下组织此外由于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害及临床过程类似于热力烧伤临床上均将其归于烧伤一类。也有将热液、蒸汽所致之热力损伤称为烫伤火焰、电流等引起者称为烧伤。
机械性损伤又称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子引起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人体组织结构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多见于工伤、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和战伤等,手术也是一种特殊性创伤。
(一)分类
创伤根据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的完整性分为闭合性创伤和开放性创伤。
1、闭合性创伤: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开放性伤口,多由钝性暴力所致。常见有以下几种:
教学活动、内容与方法
评估反馈
时间
【护理措施】
1.全身表现 轻者多无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创伤性休克。由于出血及损伤组织分解产物的吸收,体温可增高,一般不超过38℃,称为吸收热,如并发感染,体温可更高。脉搏、呼吸、血压均可有改变,尿量常减少。代谢功能改变,出现疲乏、精神及食欲不振等表现。
2.局部表现 常有疼痛、肿胀、瘀斑、压痛和功能障碍。开放性创伤则有伤口伴有出血,如并发感染,局部疼痛、肿胀、压痛等征象更为显著。
2、软组织闭合性伤的护理
3、软组织开放性伤的护理
清创时机:也叫清创适应症,8小时以内的开放性伤口应行清创术,8小时以上而无明显感染的伤口,如伤员一般情况好,亦应行清创术。
5
10
课后记
学生基本掌握了损伤病人的护理
景德镇市卫生学校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内容与方法
评估反馈
时间
烧伤病人的护理
【概述】
【护理评估】
1)休克期:伤后48—72小时
2)感染期:伤后48—72小时后
3)修复期:Ⅰ度:3~5天。浅Ⅱ度:2周左右。深Ⅱ度:3~4周后自愈。Ⅲ度不能自愈,早期(72小时左右)切痂植皮。
1、现场急救:
⑴消除致伤原因⑵保护创面
⑶预防休克⑷保持呼吸道通畅⑸转送
⑴休克期护理
1)补液量的计算:第一个24小时:总量=烧伤面积(Ⅱ、Ⅲ)×体重(Kg)1.5ml(儿童1..8ml、婴儿2.0ml)+基础水分2000ml(儿童70~100ml/kg、婴儿100~150ml/kg)
1.详细询问受伤史
2.了解治疗与处理经过
3.既往病史
(二)身体状况
【清创术】指在一定时间内利用局部浸润或全身麻醉方法,通过对一般性污染伤口的处理使之转变为清洁伤口并争取一期愈合的手术。
详细询问受伤史 包括受伤原因、时间、地点、暴力的强弱和作用方向、受伤姿势,了解伤后出现的症状及演变过程等。
15
15
教学目标
景德镇市卫生学校教案
课程:外科护理学授课专业与班级:08级护理班
单元:第八单元课题:损伤课时:4课时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15-30第17-18周
单元目标:
损伤病人的护理
课时目标:
1.了解损伤的分类。
2.掌握损伤的现场急救。
3.掌握损创伤病人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4.掌握烧伤病人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2)创面护理:
1)早期清创2)包扎疗法护理
3)暴露疗法护理4)渗浴疗法护理
5)切痂植皮前后护理6)特殊部位烧伤护理
(3)烧伤败血症护理:病情观察:①全身表现:②创面变化
⑵、能量不足和氮负平衡伤后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分解代谢加速,出现氮负平衡。
⑶、红细胞丢失较重的烧伤可使红细胞计数减少,其原因可能是血管内凝血、红细胞沉积、红细胞形态改变后易破坏或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贫血。4.免疫功能降低伤后低蛋白血症、氧自由基增多、某些因子(如PGI2、IL—6、TNF等)释出,均可使免疫力降低;加以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灭作用也削弱,所以烧伤容易并发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