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合金熔炼
锌合金熔炼

锌合金熔炼一、熔炼过程的物理、化学现象合金熔炼是压铸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熔炼过程不仅是为了获得熔融的金属液,更重要的是得到化学成分符合规定,能使压铸件得到良好的结晶组织以及气体、夹杂物都很小的金属液。
在熔炼过程中,金属与气体的相互作用和金属液与坩埚的相互作用使组分发生变化,产生夹杂物和吸气。
所以制订正确的熔化工艺规程,并严格执行,是获得高质量铸件的重要保证。
1. 金属与气体的相互作用在熔炼过程中,遇到的气体有氢(出、氧(Q)、水汽(H0)、氮(NO、CO、CO等, 这些气体或是溶于金属液中,或是与其发生化学作用。
2. 气体的来源气体可以从炉气、炉衬、原材料、熔剂、工具等途径进入合金液中。
3. 金属与坩埚的相互作用当熔炼温度过高时,铁质坩埚与锌液反应加快,坩埚表面发生铁的氧化反应生成Fe2O3等氧化物;此外铁元素还会与锌液反应生成FeZ n13化合物(锌渣),溶解在锌液中。
铁坩埚壁厚不断减薄直到报废。
二、熔炼温度控制1. 压铸温度压铸用的锌合金熔点为382 ~ 386 C,合适的温度控制是锌合金成分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保证合金液良好的流动性充填型腔,压铸机锌锅内金属液温度为415 ~ 430 C,薄壁件、复杂件压铸温度可取上限;厚壁件、简单件可取下限。
中央熔炼炉内金属液温度为430 ~ 450C。
进入鹅颈管的金属液温度与锌锅内的温度基本一样。
通过控制锌锅金属液温度就能对浇注温度进行准确的控制。
并做到:①金属液为不含氧化物的干净液体;② 浇注温度不波动。
温度过高的害处:①铝、镁元素烧损。
②金属氧化速度加快,烧损量增加,锌渣增加。
③热膨胀作用会发生卡死锤头现象④ 铸铁坩埚中铁元素熔入合金更多,高温下锌与铁反应加快。
会形成铁 -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硬颗粒,使锤头、鹅颈过度磨损。
⑤ 燃料消耗相应增加。
温度过低:合金流动性差,不利于成形,影响压铸件表面质量。
图4-1示意温度对流动性的影响。
图4-2示意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温度越高,铸件结晶粗大而使力学性能降低。
铝合金高压压铸工艺

铝合金高压压铸工艺铝合金高压压铸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铝合金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
本文将从铝合金的选择、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等方面介绍铝合金高压压铸工艺的相关内容。
一、铝合金的选择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高压压铸工艺中,常用的铝合金有ADC12、A380等。
选择合适的铝合金材料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二、工艺流程铝合金高压压铸工艺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模具设计、铝合金熔炼、注射成型、冷却固化、模具开启等步骤。
1. 模具设计: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设计合适的压铸模具。
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能够承受高压和高温的作用。
2. 铝合金熔炼:将选定的铝合金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放入熔炉中进行熔炼。
熔炼温度一般在650-750摄氏度之间,保持一定时间使铝合金均匀熔化。
3. 注射成型:将熔化的铝合金倒入注射机中,通过高压将铝合金注射到模具腔体中。
注射过程需要控制注射速度和压力,以确保铝合金充满整个模具腔体。
4. 冷却固化:注射完成后,将模具放置在冷却装置中进行冷却。
冷却过程中,铝合金逐渐凝固,形成所需的产品形状。
5. 模具开启:冷却完成后,打开模具,将成品取出。
在开模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产品变形或损坏。
三、工艺参数铝合金高压压铸工艺的成功与否与工艺参数的选择密切相关。
主要的工艺参数包括注射速度、注射压力、冷却时间等。
1. 注射速度:注射速度过快会导致铝合金在模具中产生气泡或冲刷模具表面,影响产品质量;注射速度过慢则会延长工艺周期。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速度。
2. 注射压力:注射压力过大会导致模具磨损加剧,甚至损坏;注射压力过小则无法充分充填模具腔体。
因此,需要根据模具结构和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注射压力。
3. 冷却时间:冷却时间过短会导致产品未完全凝固就开模,影响产品质量;冷却时间过长则会延长工艺周期。
压铸镁合金熔炼作业指导书

序号重要度1一一级回炉料1.1B 二级回炉料1.2B 1.3A炉料名称重量预热温度180℃~250℃二镁锭<7kg/块 涂料名称浇勺涂料镁锭<5kg/件涂料厚度1㎜~1.5㎜610℃0.1%~0.2%650℃炉内精炼反应时间5min~10min 加料方案230℃~290℃5min~10min 700℃炉内氮气压力>0.4Mpa 650℃保护气压力>0.04Mpa650±10℃630℃~700℃2.4A 2.5A 2.6A 2.7A2.8B 三3.1A 3.2B 3.3B1次/班5100%41次/周3100%2频次保护气体氮气辅料名称会 签处数签字一级回炉料一车(100kg)加料方案AAA 加料:按分别加入镁锭、 一级回炉料、 二级回炉料的顺序进行加料;根据现场炉料情况,选择下面所列配料方案进行加料;料斗车装满炉料后进行称量,一次称量后,后续加料可根据料斗车装料情况按经验加料;炉料检查:加料前检查镁锭外观质量,不合格的选出、单独摆放整齐并打捆后退回库房;对回炉料进行检查,将回炉料中的杂物选出,严禁将含铁杂物混入镁料中投炉。
二级回炉料镁锭一炉(500kg)序号方案1目视方案2控制要求炉前镁锭每捆镁锭表面应清晰地标明合金牌号或代号、炉号;表面整洁,不允许有霉斑、油污、水渍、熔渣及外来夹杂物。
质量检查项目一车(80kg)一车 (200kg)标 准 化批 准日期2.12.22.31更改文件号编 制校 对审 核回炉料回炉料不得含有氧化杂物。
目视检查方法100%炉前分析符合材料的成分要求光谱分析仪镁液含氢量≤0.25ml/100mg测氢仪检测按《高频熔解炉维护保养规程》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清洁整理熔炼设备、工具和生产现场,按现场5S管理要求将工具定置摆放。
镁液温度达到生产温度时,注意穿戴好防护用品,镁水不能溅到地面上。
二次精炼除气:按2.3条处理后,按工艺要求进行二次精炼除气(针对质量工程部和保全工艺部出通知要求的产品)。
压铸件的工艺流程

压铸件的工艺流程压铸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压铸件的工艺流程。
压铸件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模具设计、原料准备、熔炼、注射、冷却、脱模、修整和表面处理等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模具设计。
模具是压铸件生产的核心工具,决定着产品的形状、大小和表面质量。
模具设计要根据产品的需求确定产品的结构和尺寸,合理设计产品内部的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接下来是原料准备。
压铸件的原料通常是金属合金,如铝合金、锌合金等。
原料需要经过严格的质检和筛选,确保符合要求的成分和性能,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然后进行熔炼。
将选定的合金原料放入熔炉中进行加热,使得原料在高温下融化成液态。
熔炼的温度和时间要依据具体的合金材料进行控制,以保证原料完全融化并达到所需的成分。
注射是压铸件工艺中的重要步骤。
将熔融的金属合金倒入注射机的料斗中,在机器的作用下,将熔融的金属注射进预先制作好的模具中。
注射机会对注入模具中的金属合金进行高压射流,确保金属材料充满整个模具腔,以获得完整的产品。
在注入后,需要进行冷却。
冷却的目的是使得注射进模具中的金属快速固化。
通过冷却系统,可以加速金属的固化过程,并提高产品的密度和强度。
冷却时间和方式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合金材料进行控制,以获得最佳的冷却效果。
脱模是将已经固化的金属件从模具中取出的过程。
通常采用冷却水或气体冷却模具,使得金属件与模具分离,然后通过机械设备将金属件取出。
脱模过程需要谨慎操作,以避免金属件损坏。
在脱模后,压铸件需要进行一些修整工序。
例如,修剪去除多余的闪边和浇道,进行打磨和抛光,以提高产品的外观和精度。
修整过程需要依据产品要求进行,确保产品达到设计要求的尺寸和表面质量。
最后是表面处理。
根据产品的需求,压铸件可以进行各种表面处理,如喷漆、电镀、喷砂等,以增加产品的防腐性、美观性和功能性。
以上就是压铸件的工艺流程。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金属零件。
压铸工艺流程

压铸工艺流程压铸工艺流程是指通过对金属加热熔化后进行高压注射入模具中形成所需铸件的工艺过程。
下面是压铸工艺流程的详细介绍。
1. 原料准备压铸工艺的原料主要是金属合金,常用的有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
在开始压铸工艺之前,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金属合金材料。
根据需要铸造的铸件材料进行相应的选材和配比。
2. 熔炼和熔炼处理将所需的金属合金材料放入熔炼炉中进行加热熔化。
熔化后的金属合金经过熔炼处理,如除杂、调整合金成分等。
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保证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3. 模具设计和制造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设计制作相应的模具。
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金属液态流动和凝固过程的特点,以及铸件的收缩率等因素。
模具制造一般采用数控加工或者精密雕刻加工等工艺。
4. 模具预热和涂料处理将制作好的模具进行预热处理,主要是为了防止模具在注射过程中发生变形或者产生应力。
预热后,模具表面需要涂上一层特殊的涂料,以保证铸件的表面光洁度和质量。
5. 注射将熔化处理好的金属合金注入注射机中。
注射机在高压下将金属液态材料注射到模具腔中,填充整个空腔。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注射速度和注射压力,以确保铸件的完整和一致性。
6. 冷却和固化注射完成后,模具中的金属液态材料会迅速冷却凝固。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适当的冷却措施,例如喷水冷却、通风散热等,以防止铸件产生缺陷。
同时,还需要对铸件进行固化处理,使其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
7. 模具开启和脱模当铸件完全冷却固化后,模具开始开启。
脱模时需要小心操作,避免因剥离过快导致铸件破损。
脱模后,可以对铸件进行涂装、抛光等表面处理,使其达到所需的外观要求。
8. 修磨和后处理对于一些不合格的铸件,需要进行修磨处理,消除表面缺陷或尺寸偏差。
修磨后的铸件需要进行清洁、除锈等后处理,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装配和加工。
9. 检验和质量控制对于每个生产批次的铸件,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质量控制。
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外观、力学性能等。
压铸件的工艺流程

压铸件的工艺流程压铸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品,其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原料准备、熔炼、注射、冷却、脱模、后处理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压铸件的工艺流程。
一、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是压铸件制造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模具设计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尺寸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结构设计,确保能够满足产品的要求并且能够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原料准备原料准备是压铸件制造的第二步,通常使用的原料是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
在原料准备阶段,需要对原料进行筛选、清洗和预热处理,以确保原料的纯净度和适用性。
三、熔炼熔炼是将原料加热至熔化状态的过程,通常使用电炉或燃气炉进行熔炼。
在熔炼过程中,需要控制炉温和炉内气氛,确保原料能够完全熔化并且保持一定的温度。
四、注射注射是将熔化的金属液注入模具腔体的过程,通常使用压铸机进行注射。
在注射过程中,需要控制注射速度和压力,确保金属液能够充分填充模具腔体并且形成完整的产品形状。
五、冷却冷却是将注射后的模具进行冷却的过程,通常使用冷却水或风冷设备进行冷却。
在冷却过程中,需要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确保产品能够快速冷却并且保持一定的结构和硬度。
六、脱模脱模是将冷却后的产品从模具中取出的过程,通常使用振动或冲击的方式进行脱模。
在脱模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产品表面,避免产生划痕或变形。
七、后处理后处理是对脱模后的产品进行去除余料、修磨、喷漆等加工的过程。
在后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以确保产品的表面光滑、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总结压铸件的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原料准备、熔炼、注射、冷却、脱模、后处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压铸件制造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需要生产厂家具备一定的设备和技术实力,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锌合金压铸工艺

锌合金压铸工艺
锌合金压铸工艺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压铸工艺,用于制造各种锌合金零件或产品。
以下是该工艺的主要步骤:
1. 准备模具: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制作压铸模具,包括模具的上下模块、填充系统和冷却系统等。
2. 熔炼锌合金:将锌合金料材加热熔化,通常使用电炉或燃气炉来进行熔炼。
3. 充填模腔:将熔融的锌合金液体倒入压铸机的喷射系统中,通过高速注射将液态金属充填进模具腔体。
4. 压封模腔:当充填停止时,压铸机上的千斤顶系统会施加一定的压力来封闭模具腔体,确保零件的完整性。
5. 冷却和固化:待注射的锌合金在模具中冷却,逐渐凝固定形,通常采用水或空气冷却。
6. 打开模具:一段时间后,冷却的零件会变得坚固,压铸机打开模具,取出成品。
7. 喷砂和去毛刺:锌合金零件通常需要进行喷砂和去毛刺处理,去除表面的不平整和毛刺。
8. 进行二次加工和表面处理:根据产品要求,可能需要进行机加工、热处理、抛光、电镀等二次加工和表面处理。
以上是锌合金压铸工艺的主要步骤,不同零件的制造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进行调整。
压铸件工艺流程

压铸件工艺流程压铸件工艺流程是压铸件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工艺环节,包括原料准备、熔炼、铸型、注射、冷却、脱模、清理和质检等步骤。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压铸件工艺流程。
首先是原料准备。
在压铸件生产中需要使用到各种材料,包括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等。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需要对原料进行检验和筛选,确保原料符合生产要求。
其次是熔炼。
选好的原料需要通过熔炉进行熔化,熔化后的合金液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以便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然后是铸型。
将熔化的合金液倒入金属模具中,模具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上模和下模。
合金液在模具中凝固成型,形成压铸件的初步外形。
接下来是注射。
注射机将熔化的合金液通过喷嘴注入模具中,运用一定的压力将合金液充满整个模腔,确保压铸件的尺寸和结构的精度。
然后是冷却。
在合金液充满模腔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冷却,以使合金液完全凝固。
冷却过程中需要控制冷却速度,避免出现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接着是脱模。
经过冷却后,合金液凝固成压铸件,需要将其从模具中取出。
通常需要通过振动或者其他方式来使压铸件从模具中脱落,这一步需要注意脱模力的控制,以防止压铸件形状变形。
然后是清理。
脱模后的压铸件表面通常会有一些余渣和污垢,需要进行清理工作。
可以通过切削、喷砂等方式对压铸件表面进行处理,以获得光洁的表面。
最后是质检。
生产完成的压铸件需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对压铸件的尺寸、外观和物理性能等方面进行检测,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情况需要重新制作。
以上就是压铸件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
整个工艺流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各个环节,保证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以获得高质量的压铸件产品。
同时,工艺流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等要求,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铸锌合金熔炼及其渣的处理
一、熔炼过程的物理、化学现象
合金熔炼是压铸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熔炼过程不仅是为了获得熔融的金属液,更重要的是得到化学成分符合规定,能使压铸件得到良好的结晶组织以及气体、夹杂物都很小的金属液。
在熔炼过程中,金属与气体的相互作用和金属液与坩埚的相互作用使组分发生变化,产生夹杂物和吸气。
所以制订正确的熔化工艺规程,并严格执行,是获得高质量铸件的重要保证。
1、金属与气体的相互作用
在熔炼过程中,遇到的气体有氢、氧、水汽、氮、CO2、CO等,这些气体或是溶于金属液中,或是与其发生化学作用。
2.气体的来源
气体主要由原料中来,也可以从炉气、炉衬、原材料、熔剂、工具等途径进入合金液中。
3.金属与坩埚的相互作用
当熔炼温度过高时,铁质坩埚与锌液反应加快,坩埚表面发生铁的氧化反应生成Fe2O3等氧化物;此外铁元素还会与锌液反应生成FeZn13化合物(锌渣),溶解在锌液中。
铁坩埚壁厚不断减薄直到报废。
二、熔炼温度控制
1. 压铸温度
压铸用的锌合金熔点为382~386℃,合适的温度控制是锌合金成分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保证合金液良好的流动性充填型腔,压铸机锌锅内金属液温度为430℃,薄壁件、复杂件压铸温度可取上限;厚壁件、简单件可取下限。
中央熔炼炉内金属液温度为430~450℃。
进入鹅颈管的金属液温度与锌锅内的温度基本一样。
通过控制锌锅金属液温度就能对浇注温度进行准确的控制。
并做到:①金属液为不含氧化物的干净液体;②浇注温度不波动。
温度过高的害处:①铝、镁元素烧损。
②金属氧化速度加快,烧损量增加,锌渣增加。
③热膨胀作用会发生卡死锤头现象。
④铸铁坩埚中铁元素熔入合金更多,高温下锌与铁反应加快。
会形成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硬颗粒,使锤头、鹅颈过度磨损。
⑤燃料消耗相应增加。
温度过低:合金流动性差,不利于成形,影响压铸件表面质量。
现在的压铸机熔锅或熔炉都配备温度测控系统,日常工作中主要是定时检查以保证测温仪器的准确性,定期用便携式测温器(温度表)实测熔炉实际温度,予以校正。
有经验的压铸工会用肉眼观察熔液,若刮渣后觉得熔液不太粘稠,也较清亮,起渣不是很快,说明温度合适;熔液过于粘稠,则说明温度偏低;刮渣后液面很快泛出一层白霜,起渣过快,说明温度偏高,应及时调整。
2. 如何保持温度的稳定
最佳方法之一:采用中央熔炼炉,压铸机熔炉作保温炉,从而避免在锌锅中直接加锌锭熔化时造成大幅度温度变化。
集中熔炼能保证合金成分稳定。
最佳方法之二:采用先进的金属液自动送料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供料速度、合金液的温度及锌锅液面高度。
如果目前生产条件是在锌锅中直接加料,建议将一次加入整条合金锭改为多次加入小块合金锭,可减少因加料引起的温度变化幅度。
三、锌渣的产生及控制
通过熔炼合金从固态变为液态,这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气体与熔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其中氧的反应最为强烈,合金表面被氧化而产生一定量的浮渣。
浮渣中含有氧化物和铁、锌、铝金属间化合物,从熔体表面刮下的浮渣中通常含有90%<左右的锌合金。
锌渣形成的反应速度随熔炼温度上升成指数增加。
正常情况下,原始锌合金锭的产渣量低于1%,在
0.3~0.5%范围内;而重熔水口、废工件等产渣量通常在2~5%之间。
1.锌渣量的控制
①严格控制熔炼温度,温度越高,锌渣越多。
②尽可能避免锌锅中合金液的搅动,任何方式的搅动都会导致更多的合金液与空气中氧原子的接触,从而形成更多的浮渣。
③<不要过于频繁的扒渣。
当熔融的合金暴露于空气中都会发生氧化,形成浮渣,保留炉面一层薄的浮渣有利于锅中液体不进一步氧化。
④扒渣时,使用一个多孔(Ф6 mm)盘形扒渣耙,轻轻从浮渣下面刮过,尽可能避免合金液搅动,将刮出的渣盛起,扒渣耙在锌锅边轻轻磕打,使金属液流回锌锅中
2.锌渣的处理
①卖回原料供应商或专门处理厂,因为自行处理可能成本更高。
②压铸厂自行处理。
需要有单独的熔炉,锌渣重熔温度在420~440℃范围内。
同时加入助熔剂。
熔炼100公斤渣,需加入0.5~1.5公斤助熔剂,先均匀散发在金属液面,随后用搅拌器将其均匀混入熔融金属中(约需2~4分钟),保温5分钟后,表面产生一层更似泥土类的东西,将其刮掉。
四、水口料、废件重熔
水口料、废料、垃圾位、报废工件等,不宜直接放入压铸机锌锅内重熔。
原因是这些水口料表面在压铸成形过程中发生氧化,其氧化锌的含量远远超过原始合金锭,当这些水口料在锌锅中重熔时,由于氧化锌在高温条件下呈粘稠状态,将其从锌锅取出时,会带走大量的合金成分。
把水口料等另外重熔,是为了将氧化锌和液体合金中有效的分离开,熔炼中须加入一些溶剂,铸成锭后使用。
五、电镀废料重熔
电镀废料应同无电镀废料分开熔炼,因为电镀废料中含铜、镍、铬等金属是不溶于锌的,留在锌合金中会以坚硬的颗粒物存在,带来抛光和机加工的困难。
电镀废料重熔中注意将镀层物质与锌合金分开,先将电镀废料放入到装有锌合金熔体的坩埚中,这时不要搅动熔体,也不要加入熔剂,利用镀层物质熔点高,镀层不会熔入合金中,而会在最初一段时间内浮在熔液表面,当全部熔化后,让坩埚静置15 ~ 20分钟,看表面是否还会有浮渣出现,把浮渣刮干净。
经过这一道工序后,再看是否有必要加精炼剂。
六、熔炼操作中注意事项
1.坩埚:使用前必须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油污、铁锈、熔渣和氧化物等。
为防止铸铁坩埚中铁元素溶解于合金中,坩埚应预热到150~200℃,在工作表面上喷一层涂料,再加热到200~300℃,彻底去除涂料中水份。
2.熔炼工具在使用前应清除表面脏物,与金属接触的部份,必须预热并刷上涂料。
工具不能沾有水分,否则引起熔液飞溅及爆炸。
3.熔炼前要清理干净并预热,去除表面吸附的水分。
为了控制合金成分,建议采用2/3的新料与1/3的回炉料搭配使用。
4.熔炼温度绝对不能超过450℃。
5.及时清理锌锅中液面上的浮渣,及时补充锌料,保持熔液面正常的高度(不低于坩埚面30 mm,因为过多的浮渣和过低的液面都容易造成料渣进入鹅颈司筒,拉伤钢呤、锤头和司筒本身,导致卡死锤头、鹅颈和锤头报废。
6.熔液上面的浮渣用扒渣耙平静地搅动,使之集聚以便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