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XX初一语文上册纸船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精品教案:12 纸船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精品教案:12 纸船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纸船》是一首外国散文诗,诗的作者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匠师。

他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集。

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

《纸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

这首诗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极好教材。

二.学生分析初一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

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

这首诗因为它是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进行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设计理念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

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实践性这一学科的特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本文,提高文学修养。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

营造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很好的体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

四.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理解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可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泰戈尔生平的有关资料。

多朗读,理解诗的大意。

练习写一首诗,充分发挥想象,把你的梦想写出来,然后用行楷字写在白纸上。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看,这是什么?(教师拿出纸船)大家都放过吗?很好,那么你们回忆一下放纸船的经历。

把时间、地点、当时的感受甚至放的招式都可以向大家介绍。

(学生自由发言)我们看到这纸船,就会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那种感觉特美好。

今天老师就来帮你们找回那种美好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纸船》,看看能否从这首诗中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七年级语文纸船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纸船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纸船》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纸船》。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纸船》。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情感描写。

分析作者通过纸船这个形象表达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纸船,引导学生思考纸船的象征意义。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纸船》。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描写。

学生分析作者通过纸船这个形象表达的思念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纸船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4.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

教师引导学生珍惜亲情,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五、作业设计:1. 朗读和背诵课文《纸船》。

2. 写一篇关于自己亲人的思念之情的短文。

3. 画一幅关于纸船的画,并写上自己对亲人的祝福。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教师提供其他描写思念亲人的文章或诗歌,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分析不同作品中思念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差异。

2. 创意写作:学生以“纸船”为题材,创作一篇自己的短文或诗歌。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创作心得。

七、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纸船》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体验。

八、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纸船》。

2. 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和分享。

九、教学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年级语文教案:《纸船》阅读教案2

七年级语文教案:《纸船》阅读教案2

七年级语文教案:《纸船》阅读教案2。

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纸船》,了解到作者所带出的一种情感,同时也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本篇教案的内容如下:1.教学重点1.1.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纸船》是曹雪芹的一篇早期作品,文学水平已经非常高水平,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有较大的挑战。

因此,在阅读之前,了解一下小说的背景和作者,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该篇小说是非常必要的。

1.2.把握小说的主题在理解小说的时候,要抓住小说的主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以达到催生学生内心情感的目的。

1.3.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在理解小说的主题之前,必须要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

本次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小说,并对小说的内容做到理解、归纳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所传达的情感。

2.教学过程2.1.课堂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纸船》的兴趣,可以采用以下方法:2.1.1.身临其境在课堂上,可以特意准备一些适合讲小说的道具,如纸船、小舟、小石子等,在讲述小说的故事情节时,配合使用这些道具,引导学生们深度参与到小说的情节当中。

2.1.2.视听结合在讲解小说的情节时,可以配上一些相关的音乐和视频素材,以便更好地展现小说所表达的情感,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追寻。

2.2.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说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演讲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入地发掘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2.2.1.先了解小说的背景及作者,为学生打下基础。

通过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产生背景以及作者的文学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蕴含的情感和主题。

2.2.2.读小说,感受情感。

在学生们阅读《纸船》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帮助学生寻找到小说所传达的情感,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情感的感悟,与小说进行对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2.3.小组讨论和演讲,深入挖掘主题。

《纸船》教学设计(通用5篇)

《纸船》教学设计(通用5篇)

《纸船》教学设计(通用5篇)《纸船》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掌握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大胆探究的精神,以及用不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20课。

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有益的桥梁和纽带。

__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

童话所独有的优势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__的生动之处在于,当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出现“裂缝”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

为引发学生的朗读和感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的良好空间。

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会让学生对如何对待和处理朋友之间的友谊有所认识和体悟,进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我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学生分析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

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

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五、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六、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演中悟”。

2、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在着重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初中语文纸船教案

初中语文纸船教案

初中语文纸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冰心的背景,以及她作品的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制作纸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2)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细节描写,感受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纸船的象征意义。

(2)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纸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纸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纸船的认识和记忆。

(3)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冰心及她的作品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词。

(3)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纸船的象征意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4. 课堂拓展(1)学生动手制作纸船,体会创作的乐趣。

(2)学生展示自己的纸船作品,讲述制作过程中的感悟。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关注现实生活中亲情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感人故事,表达对亲情的珍惜。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纸船的象征意义及亲情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的故事。

2. 拓展作业:(1)收集冰心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文学成就。

(2)观察生活中其他象征亲情的事物,如风筝、蝴蝶等,并进行创作。

七年级语文《纸船》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纸船》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纸船》教案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纸船》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温馨,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1.1.2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1.3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学会关爱他人。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纸船的寓意:象征着漂泊无依的孤独,也象征着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

2.1.2 母爱的表达:通过作者对纸船的描绘,展现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1.3 散文的特点:以小见大,以细腻的笔触表现深刻的主题。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解析3.1.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1.2 教师引导分析课文,理解纸船的象征意义。

3.1.3 学生分享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纸船的象征意义。

4.1.2 学生能够鉴赏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方法,写作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纸船寓意,体会母爱的伟大。

5.1.2 学生能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5.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方法,写作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设计,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继续编写。

请您提供相关要求和内容,以便我能够为您提供完整的教案。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件:包含课文《纸船》全文、相关图片、视频等。

6.1.2 黑板:用于板书设计。

6.1.3 教学用具:如翻页笔、音响设备等。

6.2.1 笔记本:学生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板书设计。

6.2.2 课本:《纸船》所在的语文课本。

6.2.3 资料夹:学生可用于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纸船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纸船的好奇心。

7.1.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语文《纸船》教案

七年级语文《纸船》教案

七年级语文《纸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纸船》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背诵。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阅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如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深入理解课文。

运用讨论、分享、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引导学生关注亲情、友情等主题,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纸船》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背诵。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纸船”为主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制作或见过的纸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课文阅读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纸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3.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正确书写。

进行词语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4.理解课文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如:课文的主题是什么?纸船在诗中代表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深入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6.重点句子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纸船儿漂荡在海上,漂荡在我心中。

”学生背诵重点句子,加深理解。

7.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从语言、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明原因。

8.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9.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以“纸船”为主题的诗歌。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亲情、友情等主题的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四、板书设计《纸船》主题:亲情、友情生字词:漂荡、遥远、思念重点句子:纸船儿漂荡在海上,漂荡在我心中。

【教育学习文章】XX初一语文上册纸船教案

【教育学习文章】XX初一语文上册纸船教案

XX初一语文上册纸船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kj.com12纸船教学目标.了解诗人的生平2.理解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1.童心就是真心,像春日的鲜花一样艳丽,没有任何的掩饰。

童心就是暖心,像夏日的朝霞一样和煦,没有任何阴暗。

童心就是纯心,像秋日的碧湖一样清澈,没有任何机关。

成人应有一些童心,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虚情假意。

泰戈尔的《纸船》就是一篇赞美童心的散文诗。

设计2.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看,这是什么?(教师拿出纸船)有同学放过纸船吗?很好,请你们回忆一下放纸船的经历。

把时间、地点、当时的感受甚至放的方法都可以向大家介绍。

(学生自由发言)我们看到这纸船,就会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那种感觉特别美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纸船》,看看能否从这首诗中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生字注音异地(yì)仰望(yǎnɡ)白帆(fān)浮泛(fàn)2.词语解释异地:他乡,指家乡以外的地方。

仰望:抬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时的伴侣。

子夜:半夜。

浮泛:课文中指漂浮在水面上。

满载:运输工具装满了东西。

平平安安: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

3.作者名片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1913年他以《吉檀迦和》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4.背景追溯本诗选自《泰戈尔散文诗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XX年版,冰心等译)。

泰戈尔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诗集。

共收入诗歌40首,出版于1913年。

这些诗歌是诗人从自己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翻译而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初一语文上册纸船教案
纸船
教学目标
了解诗人的生平
理解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1.
童心就是真心,像春日的鲜花一样艳丽,没有任何的掩饰。

童心就是暖心,像夏日的朝霞一样和煦,没有任何阴暗。

童心就是纯心,像秋日的碧湖一样清澈,没有任何机关。

成人应有一些童心,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虚情假意。

泰戈尔的《纸船》就是一篇赞美童心的散文诗。

设计2.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看,这是什么?
有同学放过纸船吗?很好,请你们回忆一下放纸船的经历。

把时间、地点、当时的感受甚至放的方法都可以向大家介绍。

我们看到这纸船,就会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那种感觉特别美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纸船》,看看能否从这首诗中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生字注音
异地仰望白帆浮泛
.词语解释
异地:他乡,指家乡以外的地方。

仰望:抬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时的伴侣。

子夜:半夜。

浮泛:课文中指漂浮在水面上。

满载:运输工具装满了东西。

平平安安: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

.作者名片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1913年他以《吉檀迦和》成为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背景追溯
本诗选自《泰戈尔散文诗全集》。

泰戈尔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诗集。

共收入诗歌40首,出版于1913年。

这些诗歌是诗人从自己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翻译而来的。

诗集中天真的孩子与慈爱的母亲正是诗人的爱子与妻子。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整体感知
诵读这首散文诗,说说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儿童的
哪些奇思妙想?
【点拨明确】甲生: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
人得到。

乙生: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平安安地到达岸上。

丙生:想到天上的船儿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丁生:想到梦里“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

师评:诗人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世界。

在这里,诗人寄寓了自己的梦想,纸船满载着这些梦想漂向远方。

如果你也有这么一只载梦的纸船,你将放进怎样的梦?结合你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说说你的梦。

深层理解
.《纸船》是怎样形象地写出了儿童的童真稚趣?
【点拨明确】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特别是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用载满秀利花的船平安地到达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

这些想象天真离奇,却形象地写出了儿童的童真稚趣。

.本诗语言虽然朴素,却给人留下一种美好的意境,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你能说说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吗?
【点拨明确】整首诗自然、纯朴而优美,具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风格。

这从诗中所采用的一些意象中可以体会出来,如溪、村、田园、秀利花等,这些自然的或与自然较为接近的意象,为整首诗营造出了一种朴素而单纯的氛围,它们与天真的小主人公,与放纸船的稚气行为结合在一起,在和谐中将主题凸现了出来。

诗人使用了一些限制性的、修饰性的词语,还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童天真纯净的心灵,又构筑了一幅美妙的图画,可谓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走进语言
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点拨明确】“用大黑字”,用语极为质朴,充分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稚气,仿佛让我们看见孩子写字时专注的神
情,体察到那盛满了希冀的小小心灵。

.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点拨明确】“黎明开”的花“在夜里”到,在异地会得到纸船的人,就可以看到花儿开放了,就会给他带来惊喜。

多么美好的愿望,水晶一般的童心!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点拨明确】“同我的船比赛”,特别符合孩子的心理。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梦的篮子。

【点拨明确】梦中有梦,在孩子的眼里,睡仙的篮子是可以装载无数的美梦的。

走进写法
写作特色
疾猛的节奏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

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更强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也有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
“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洪流般潇洒地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许多排比,对仗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铿锵的短句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也不妨写一首诗,最好运用这种写法,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你的梦想写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