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 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4章 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基础。
3.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
学习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
教学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刀具在砂轮上磨削时,刀具发热是因为通过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在暖气片上放有一瓶冷水,过一段时间后水变热,这是通过热量传递使这瓶水内能增加。
这些实例中,物体的内能为什么增加了?是凭空产生的还是由其他形式能转化来的?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1.能的转化想想做做:按照书中的操作,观察发生的现象,说一说发生了那些能量的转化。
(1)摩擦手,手发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黑塑料袋盛水,阳光下,温度升高:光能转化为内能。
(3)连在太阳电池的小电扇对着阳光,转动起来:光能转化为机械能。
(4)钢笔杆摩擦后会吸引小纸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看来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仔细观察下面的能量相互转化的图示,你能不能找到更多的实例?(1)运动的汽车紧急刹车,汽车最终停下来。
这过程中汽车的动能(机械能)转化为轮胎和路面的内能。
(2)把一铁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内水,直至水沸腾。
在这一过程中,铁块从周围水中吸收了热量使它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这过程中水的一部分内能通过热量传递使铁块内能增加。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 第三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目标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分析能量的转化,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设疑,导入新课出示以下两个问题,学生思考回答:(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的能的形式有哪几种?(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生物能,等等)(2)在“机械功和机械能”的学习中,我们分析了机械能的转化问题,请你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并举例加以说明。
设疑引学:既然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自然界中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否也可以互相转化呢?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又遵循何种规律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的问题。
推进新课一、能的转化1.指导学生完成下面四个小实验,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讨论其能量转化情况:(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
(2)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放在阳光下。
(3)将连在小电扇上的太阳电池对着阳光。
(4)用钢笔杆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后再靠近细小的纸片。
讨论得出:(1)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光能转化为内能。
(3)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4)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及内能。
教师分析:摩擦生热,摩擦是机械运动现象,生热是热现象,摩擦能够生热,说明机械运动现象和热现象有联系。
学生分析其他实验后得出:光现象、热现象、电现象与机械运动现象之间都有联系。
2.除了电能与化学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外,还能举出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吗?请分别对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和电能、电能和内能、电能和光能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具体事例参照如下:机械能→内能:自行车、汽车在刹车时摩擦生热;汽油机、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汽缸内气体因被压缩而发热等。
内能→机械能: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爆竹爆炸时,火药燃烧产生的内能使爆竹炸飞和升空。
机械能→电能:水电站的水力发电,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 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学习目标:1.知道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知道各种能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3.能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一、学前准备1.生活中常见的能有那些?2. 各种各样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吗?分析右图滚摆实验中,能的转化关系怎么样?二、预习导航(一)预习指导3. 实验: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越跳越低.在课堂上讨论“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为什么越跳越低”这一问题时,有三位同学发表了不同看法.小强说:“这是因为小球每一次落回到地面时,地面都会把一部分能量给小球,只不过每一次给的能量在不断减少,所以就越跳越低.”小雅说:“这是由于小球每次落下时都损失了一部分能量,所以越跳越低.”小敏说:“都不对,小球并没有获得或损失能量,只不过它本身的能量转化成了空气、地表、它本身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致使它的动能越来越小,所以越跳越低.”请你分析一下,哪位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预习疑惑:.(二)预习检测4.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能;燃料燃烧,能转化为能.5. 能量既不会凭空,也不会凭空,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6.市面上出售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扇的帽子如图.在阳光的照射下,小电扇快速转动,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凉意.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是()A.太阳能→电能→机械能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C.电能→太阳能→机械能D.机械能→太阳能→电能7.小王同学分析了四个常见事例中的能量转化,其中正确的是( )A.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电风扇正常工作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C.电热水器工作过程中,内能转化为电能D.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8.在对外没有热传递的房间里有一个开着门的电冰箱,给电冰箱通电,过一段时间后,房间的温度将(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三、课堂互动9.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永动机”,在这个设计中,金属球被顶端的磁铁沿斜坡吸上去,当球到上方时,就由洞中掉下,然后回到原先斜坡的底部.这样一直重复运动下去.想一想,这台“永动机”能否永远运动下去?规律总结:四、总结归纳1. 你有什么收获?(从知识、方法、规律方面总结)2. 你还有哪些疑惑?3. 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4. 在展示中,哪位同学是你学习的榜样?哪个学习小组的表现最优秀?五、达标检测1.光能手机和传统手机的充电方式不同,不仅阳光、灯光,甚至烛光都可以为这款手机充电.光能手机和传统手机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能手机可方便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B.光能手机主要是将光能转化为机械能C.使用光能手机能节约电能D.使用光能手机更环保2.不同的物理现象往往反映出相同的物理规律,下列现象中在能量转化方面的共同点是( )①跳伞员在空中匀速下降②制动后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在站台上③风力发电④水力发电A.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B.物体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C.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D.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3.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实例,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给蓄电池充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下列四种情景中,能说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电灯发光C.木柴燃烧D.电风扇吹风5.下列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高山上滚下的石块越来越快,说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酒精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发电机发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人们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6.从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看,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的过程;用做功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的过程.7. 如下图所示,把一小球放在一碗沿处放开,小球在碗内来回荡动,但第二次达到的高度比第一次低,第三次比第二次低......这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原.教(学)后记: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4章 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各种形式的能量。
2.能列举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及同种能量之间的转移。
3.知道不同能量形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通过合作、交流、编故事、小实验和成果展示等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让学生认识能量转化的普遍性,体会科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归纳能力。
3.培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4.初步形成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自然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难点:能量在转化与转移中守恒。
教学流程设计:(一)自然界中的能量设计理念:利用学生的自然常识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能量这一概念。
不要求抽象地给出能量的定义,教材中也没有能量的严格定义。
教学方法:1.利用大量图片、动画让学生体验自然界的能量现象。
○1教师从各种媒体收集资料;○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体验燃料的能量、生物体中的能量、食物中的能量等比较难懂的化学能的能量形式。
(二)能量的转移设计理念:从机械能中动能的转移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与物体之间通过碰撞而转移的能量,说明能量形式没有改变,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进一步复习热传递现象中内能的转移,让学生对能量有一个比较全面充分的认识。
教学方法:1.学生动手做实验。
让一个运动着的球去碰撞另一个静止的球,观察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2.情景问答。
一杯热开水放在桌面上,一会儿水变凉了,让学生分析水的内能为何减少了?(三)能量形式的转化设计理念:通过主动实践,结合生活体验,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现象中能量的转化,同时领悟到自然界中的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在这些联系中都伴随着能的转化。
九年级物理全册 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一、教材分析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更高层次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力现象之后,对这些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有效的解释,对学过的各种物理现象知识进行一个升华,同时对今后更好学习的电学知识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知道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3.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2.通过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理规律有一个感性认识。
2.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难点: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手段教师演示实验、课件展示、学生动手小实验、学生讨论、概括、总结。
五、板书设计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六、教学过程1.能量的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演示实验:滚摆实验问:滚摆越滚越低的过程中,机械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呢?讲解:大量事实证明,在普遍存在的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导学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列举出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实例;2。
理解“永动机”不能实现的原理。
【学习重点】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
2。
学习运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
【学习难点】运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课前预习】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电话(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重要的通讯工具.手机电池是可充电的锂电池:当手机电池充电时能转化为能。
2。
接打手机时,手机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能;教室里的电风扇工作时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能.3。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汽油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在学习了内能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后,同学们在一起梳理知识时交流了以下想法,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B.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不同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转化C.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D.能量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总会有损耗,但能量的总量总保持不变【自主学习】问题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为什么会热?刀具在砂轮上磨削时,刀具为什么会发热?问题2:倒了一杯开水,过一段时间后水会出现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问题3:分别给电风扇、电炉、电灯通电,会出现什么现象?【小组展示】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指导。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4章 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案 (

(5)光能:一般指人眼可以接收到的光所携带的能量,人们看到的光来自于太阳或借助于产生光的设备,包括白炽灯泡、荧光灯管、激光器、萤火虫等。
2.各种形式的能量间的转化:
(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2.了解各种形式的能可以转移。
3.了解能量守恒定律。
4.能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实例。
教学重点
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实例。
教学难点
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实例。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知识点二: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守恒定律:
从手中自由下落的乒乓球落地后弹起,但弹起的高度越来越低,减少的机械能去了哪里?
球上升、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生热,与地面撞击时对地面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所以乒乓球的机械能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内能。
大量事实表明,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用钢笔杆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后再靠近细小的纸片: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3)将太阳能电池连在小电扇上,并使它对着太阳光:太阳能转化成机械能;
(4)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袋口,放在阳光下:光能转化成内能;
(5)钻木取火: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6)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 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三节。
能量是贯穿整个物理教学的一条主线,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熟悉。
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对声、光、电以及机械能的学习,对能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应该说是比较熟悉了,能量的转化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学生自已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基础。
四、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1、学习重点:能量转化与守恒。
2、学习难点: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五、学习方法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导学案、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启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六、学习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中的一组小实验(二)新课教学学习互动互动1:讨论四个小实验中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①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会感觉到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能分析常见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2.了解能量转化可以反映自然界中各种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3.从对现象的分析总结能量守恒定律,并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日常现象.
能量的转化
阅读课本第27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燃料燃烧时发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观察课本第27页图14.3-1,发现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完成填空,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在下列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①用锯条锯木头,过一会锯条变热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蓄电池放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对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自然界中各种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
1.下列能量的转化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B )
A.点燃爆竹,爆竹腾空而起
B.汽车紧急刹车,轮胎发热
C.给生石灰加水,温度升高
D.给电炉通电,电炉发热
2.火箭在大气层里加速上升的过程中( C )
A.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
B.机械能增加,内能减少
C.机械能与内能都增加
D.机械能不变,内能增加
3.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指出下列情况下能量的转化.
(1)气体膨胀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硅光电池接收太阳光:光能转化为电能
(3)核电站发电:核能转化为电能
(4)正在工作的电饭锅:电能转化为内能
能量守恒定律
阅读课本第28页“想想议议”,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掉在地上的小球会跳起,但是越跳越低,为什么?是否丢失了能量?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
阅读课本第28页第二自然段总结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理解:
(1)存在: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
(2)转化或转移: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结果: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4)普遍性: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在能量守恒定律中,能量的“转化”是指: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即前后两种状态,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如“钻木取火”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电车运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而能量的“转移”是指:一个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形式的能量,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后,还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即前后两种状态,能量的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能量发生了转移,如“热传递”就是一个物体具有的内能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前后都是内能.
1.在一个密封的小房间里,放着一台开着门的电冰箱,给电冰箱通电,过一段时间后,房间的温度将( A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2.用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转移过程;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3.焦耳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成功地发现了焦耳定律,测出了热量……但他在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也走过弯路.年轻的时候,焦耳也和许多人一样设想能制作出一种“永动机”——不需要给它提供任何动力(即不消耗任何能源)就能自动工作起来的机械装置.他曾通宵达旦地冥思苦想,不断地设计、制作,但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接连的失败引起了焦耳的深思,他没有像有些人那样“执迷不悟”,而是反思原来的设想,重新确定新的探究课题.经过不懈地努力,他终于在新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成功,发现了科学真理.
(1)“永动机”制造一直失败的原因是: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2)你从焦耳科学探究的历程中得到的启示是:科学探究要善于思考,认清方向,经常反思,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