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飞天梦想

合集下载

飞天梦中国梦

飞天梦中国梦

飞天梦中国梦橘红的烈焰让天空沸腾,银白的火箭奔向苍穹。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万众瞩目中启动了它的太空巡游。

发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这一幕其实并不鲜见。

从艰难探索白手起家的“两弹一星”,到如今一年20次左右的火箭发射,中国航天人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让飞天梦想变成了闲庭信步。

这样的变化,正如一位军旅诗人曾经写下的诗句那么动人:“今夜星星很多,记不清我发射的是哪一颗,千颗万颗汇成银河,千颗万颗都属于中国。

”飞天梦是奋发图强的中国梦。

载人航天工程,就如同“两弹一星”一样,都是展现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性工程。

2003年,中国人第一次进入太空;2008年,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出舱;2012年,中国人第一次进入自己的空间实验室;2013年,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一次应用性飞行,航天员乘组将第一次在太空里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10年间,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刷新着自己的载人航天纪录,展现了探索未知领域、拓展生存空间的勇气和智慧。

正如外媒所评价的那样:“中国的航天技术最近10年发展迅速,未来全球的空间开发合作将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飞天梦是自主创新的中国梦。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让我国在大型现代化工程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炼出大批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并让我们掌握了很多买不来的核心技术。

它推动了能源、信息、控制等领域的发展,带动了电子、材料、制造、化工、冶金、纺织等许多行业的工艺创新和产业提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周建平曾自豪地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我们以突破和掌握载人航天技术为主,组织开展了多学科的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研究试验,取得了900多项发明专利,2000余项技术被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飞天梦是勤俭节约的中国梦。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20周年,累计投入经费400多亿元,而美国航空航天局一年的经费是180亿美元。

起步晚、经费少的中国航天人,走出了一条勤俭节约的中国特色技术进步之路。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课《“飞天”凌空》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课《“飞天”凌空》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课《“飞天”凌空》课堂笔记今天我们学习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课《“飞天”凌空》。

本课主要讲述了人类探索世界的精神、独立自主的思想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下面是我的课堂笔记。

首先,我们了解了人类探索世界的精神。

人类一直在探究世界各种未知的事物,这种精神促使人们不断前进,不断创新,不断拓展世界的边界。

人类探索这些未知的领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编钟的方式,一种是造钟的方式。

更多的是通过造钟的方式来探究未知的领域。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人们不断的探险和创新。

接着,我们讨论了独立自主的思想。

在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自由和独立思考是十分重要的。

人们需要发扬自主的思想,对事物进行分析、探讨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自由思考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自由思考才能得出更广阔的思维和更高级的创意。

最后,我们深入讨论了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探索精神是人类不断前进的火车头,驱动着人类不断地挑战自我、创新创造。

探索精神不仅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保障,也是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动力。

我们需要发扬探索精神,不断追求它,走出我们的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向更高更深的领域探索前进。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人类探索世界的精神,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我们要时刻发扬这些精神,不断探寻未知的领域,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文明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发扬这些精神,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还讲授了一位非常出色的航天先驱——杨利伟。

他在2003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杰出代表。

通过了解杨利伟的故事,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杨利伟的航天之旅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他始终充满信心和勇气。

他的耐心、毅力、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都为他的太空飞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成功充分展现了人类追求未知的探索精神,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科技的追求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2023天宫课堂第三课心得观后感(12篇)

2023天宫课堂第三课心得观后感(12篇)

2023天宫课堂第三课心得观后感(12篇)2023天宫课堂第三课心得观后感篇1今天,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通过这次观看,让我了解了宇航员们在太空生活的乐趣。

当神舟十三号成功到达太空时,与其一起上去的还有两位宇航员叔叔和一位宇航员阿姨。

还记得之前在电视上看见的宇航员叔叔们的脸总感觉胖胖的,还以为是太空上的饭菜太好吃了。

阿姨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脸胖胖的,哦!原来是因为在太空中人体里的血液是往上流的。

叔叔阿姨还给我们表演了一些节目,比如太空喝水和水里开花。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水中乒乓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乒乓球都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在太空中,阿姨把乒乓球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乒乓球没有像在地球一样上浮,而是像石头一样下沉,这就是浮力消失的实验。

这次的《天宫课堂》让我知晓了不一样的生活乐趣,也开阔了我的视野。

同时我也要向太空舱的叔叔阿姨们表达崇高的敬意:“感觉良好”队,您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我长大之后,一定也要向您们一样效忠祖国,为祖国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3天宫课堂第三课心得观后感篇2就在十二月九日的下午,我们收看了一节来自中国空间站录制的“直播教学”,由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行讲解。

宇航员们给我们介绍了很多他们生活所需要的设备,也解答了大家许多在这方面的问题。

有防护失重的“企鹅服”、在失重环境下跳动的心肌细胞、不借助把手在太空中转身,当然,在这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泡腾片实验。

大家都知道,泡腾片如果放入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那么在太空中,它会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在这节课中“太空教师”王亚平老师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她首先拿出了先前已经准备好的失重水球,为了让它更加明显,王老师还在水球中加进了蓝墨水。

随着半片橘色的泡腾片被塞了进去,一种美妙的现象出现了:水球变得膨胀起来,里面充满了泡泡,还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这项奇妙的实验,使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但是时间总是短暂的,仅一小会儿的时间,宇航员们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但是我还有许多问题想去探究,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亲自穿上宇航服去研究!2023天宫课堂第三课心得观后感篇3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天宫课堂”第一课于12月9日下午开始,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关于《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内容

关于《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内容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内容“千年梦”指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在无数航天人的努力下,现在终于实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内容篇1飞离地球、遨(áo)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kūn)鹏(péng)展翅”“九天揽(lǎn)月”的奇妙想象。

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

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qióng)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七年级政治下册_第三课《飞天梦想》教案_人民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_第三课《飞天梦想》教案_人民版

第六课飞天梦想教学案课题:神舟五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我国辉煌的科技成就和“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载人航天发射成功是与相关行业的进步分不开的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讲故事: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今天飞天梦想已经成为现实!幻灯片展示:古代飞天梦想第一环节(总结)这是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从神五到神七,取得巨大的成就。

幻灯片展示:神舟系列飞船设问:1.“神州五号”的顺利升空和成功返回的重大意义是什么?2.我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发射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载人航天成功发射会引起国际上的强烈反映?除了航天技术方面的科技成就,我国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小组交流后,一个代表来展示。

(总结)我国科技在多个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跃居世界先进行列。

朗读66页的黑体字。

第三环节幻灯片展示:了解当代中国取得成就的科技及科学家归纳:航天技术的进步只是我国几十年来取得的巨大科技成果......之一。

除此之外,我国在核技术、基因测序、杂交水稻等领域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

重大科技成果及相关科学家介绍: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世界级科学家、来自不太著名的学府。

在很多学术权威的批判、歧视下,靠自己默默无闻的努力奋斗为中国、为世界人类作出了巨大的奉献,用任何赞语都不过分。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运输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

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的开创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中国导弹、火箭航天技术的奠基人。

中国导弹、火箭航天技术始终位于世界前列,这也是当今中国国防科技中为数不多的不落后于人的领域。

《梦圆飞天》公开课教案

《梦圆飞天》公开课教案

《梦圆飞天》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梦圆飞天》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分享航天英雄的事迹和飞天梦想。

1.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分享、图片展示、学生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播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和成就。

1.4.2 讲述航天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对飞天的向往和梦想。

1.4.3 展示航天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航天器的构造和功能。

1.4.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飞天梦想和志向。

1.4.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的飞天梦想和努力的意义。

第二章:航天英雄的故事2.1 教学目标了解航天英雄的事迹和奉献精神。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2.2 教学内容讲述杨利伟、景海鹏等航天英雄的故事。

分享航天英雄的飞天梦想和奋斗历程。

2.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图片展示、学生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讲述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航天英雄的奉献精神。

2.4.2 分享景海鹏多次执行航天任务的事迹,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梦想。

2.4.3 展示航天英雄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航天英雄的形象。

2.4.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航天英雄的敬佩之情和自己的飞天梦想。

2.4.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第三章:航天器的构造和功能3.1 教学目标了解航天器的构造和功能。

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航天器的各个部分和功能。

讲解航天器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讲解、学生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展示航天器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航天器的构造和各个部分的功能。

3.4.2 播放航天器发射和运行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航天器的工作原理。

3.4.3 讲解航天器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飞天圆梦课文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飞天圆梦课文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飞天圆梦课文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飞天圆梦》课文记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飞天圆梦》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飞天圆梦》课文炎黄子孙有一个梦,这个梦做了很久很久。

当“女娲补天”“嫦娥(chánɡ’é)奔月”这些神活产生的时候,当工匠们在敦煌石窟上勾勒“飞天”造型的时候,当“崂(láo)山道士”“孙悟空”“猪八戒”被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的时候,这个梦就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这是一个瑰(ɡuī)丽绚(xuàn)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

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中,炎黄子孙们不断尝试去圆这个美丽的梦。

人们制作了巨大的风筝,人坐在风筝上,借风力飞上天去。

可是,风筝飞不了多高多远,在空中呆不了多长时间。

明朝有个名叫万户的官员,是世界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把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之中。

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但是万户为梦想献身、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赋予了这个悲剧积极的意义。

为了纪念他的壮举,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决心和意志。

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崭新篇章,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1958年5月,也就是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的第二年,毛泽东主席郑重地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十多年后,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

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

2023年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2023年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2023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023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太空级”名师授课,零延时空中课堂!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

由航天员演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并介绍与展示空间设施。

太空“泳雪”实验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将水挤出,只见一个圆圆的水球漂浮在空中,加入饱和液体开始逐渐变白。

看到白的,大多数人会想到冰雪,但是摸起来实际是热乎乎的。

液桥演示实验中,在一块透明板上粘一滴水,再在另一块板上滴一滴水,将两张板子合到一起,水也融合在一起。

再向两边侧拉,足足拉了六七厘米,看起来就像一座桥。

而在陆地上只有0.5厘米,这就是重力的作用。

在水油分离实验中,王亚平将手里装有水和油的瓶子摇晃,油和水竟然融合了。

而在陆地上,摇晃后会逐渐分层,这是为什么?接着叶光富将小瓶系在绳上做圆周运动,通过离心力的作用,水与油又分离了。

太空抛物实验,派上了顶流冰墩墩,被当作抛物实验中的“物”,没想到冰墩墩也有这一天,被人来回扔。

冰墩墩在被扔的过程中,它没有掉到地上,而是在原方向做匀速运动。

至于实验设备,一看就是高科技,价格绝对是天文数字!未来属于我们,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不断追求的航天梦!我们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强身健体!为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2023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天宫课堂第三课》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

天宫课堂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比次,中国航天员们在4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里各种大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宝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教案《飞天梦想》
城关中学李芳
第三课飞天梦想
第一课时神舟五号/他们无愧于祖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列举三项我国重大的科学成就
2. 记住教材66页黑体字
3. 记住至少三位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如袁隆平,邓嫁先
能力目标
1. 能够列举科学技术成就及其相关知识
2. 从众多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我国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概况
3.能够迅速浏览教材中袁隆平、邓嫁先的故事,并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感受祖国辉煌的科技成就,增强其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
2. 感受科学家为祖国科技发展付出的努力
3. 感受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4. 体验阅读教材后成功找到答案的喜悦
5.感受教师对其的认同和鼓励
教学重点
我国辉煌的科技成就,科学家的辛勤劳动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科学家的献身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插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古代飞天梦想
设问: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飞天梦想,这些梦想就写在动人的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牛郎织女”·那么今天,飞天梦想变成现实了吗?
新授课
一、“神舟五号”
1、通过幻灯片、插图、实况录像等直观的形式再现“神舟”
五号升空时和在太空运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神舟’五号成功的意义:
(通过“新闻链接”介绍国际社会对“神舟”五号成功的热烈反响,着重指出这种成功象征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美好前景,再次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假如月宫里真有嫦娥,她对这个计划会怎么想?你能代嫦娥向中国航天发一封邀请函吗?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由发言,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4、幻灯片展示:航天技术的进步只是我国几十年来取得的巨大
科技成就之一。

除此之外,我国在核技术、基因测序、杂交水稻等诸多领域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跃居世界先进行列。

你了解这些成就吗?拟定一份《新中国重大发明创新一览表》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拟定此表,促进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他们无愧于祖国
辉煌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的辛勤劳动和献身精神:
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世界级科学家、来自不太著名的学府。

在很多学术权威的批判、歧视下,靠自己默默无闻的努力奋斗为中国、为世界人类作出了巨大的奉献,用任何赞语都不过分。

2.小调查:就进采访农户,了解推广农业科技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课下已调查,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总结:在于说明科技工作者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贡献)
3.邓稼先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运输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

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4.上面两位科学家的故事那个最能打动你?是什么打动了你?
有人认为,既然核武器对人类具有巨大的威胁,我们国家就没有必要开发核武器。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5、播放音乐
幻灯片展示:当代中国取得成就的还有那些科技及科学家?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的开创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中国导弹、火箭航天技术的奠基人。

中国导弹、火箭航天技术始终位于世界前列,这也是当今中国国防科技中为数不多的不落后于人的领域。

钱学森在新中国导弹、火箭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

钱三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5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

他在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制,特别是建立和健全学术机构、培养人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

平生积极地大力推广和普及“优选法”和“统筹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茅以升海内外闻名的桥梁专家。

主持设计、建造了当代中国的第一座现代桥梁-钱塘江大桥。

也为我国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陈景润著名数学家,陈氏定理(歌德巴赫猜想1+2)的证明者。

在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年代,陈景润勇攀科学新高峰的奋斗精神曾经激励了多少人!几代学子投身于科学技术
事业,都得之于陈景润这一时代先锋!李四光世界地质力学的开创者,通过对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特点的分析,他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前景,并提出了我国蕴藏丰富石油资源的论断,后来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与开采,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

竺可桢现代中国地理学、气候学奠基人,也是中国科学院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开创了利用历史文献开展中国历史气候研究的新领域。

首次提出季风系统概念,首创区域气候研究,提出划分亚热带的指标,确立了中国八大气候区和气候区划的基本轮廓。

从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每一项科技的成就,都离不开背后辛勤劳动、努力奉献的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中,有没有你比较了解的,请()小组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他们的成果。

讲一讲,他让我感动,因为……第四环节他们让我们感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献身精神感动了无数人,让我们的祖国跃居中世界的先进行列。

他们做到了自己能够做到的,我们虽然只是初一,我们能够为祖国做些什么?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在生活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哪怕只是点点滴滴的?将你的感触写在后记里。

三.小结
认真学习,做到品行规范、学习优秀,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我国的辉煌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的辛勤劳动和献身精神,同样也离不开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自己的努力,祖国的未来是我们一起共同建设的。

四.板书设计
飞天梦想
一.“神舟”五号
新中国重大科技成果
二.他们无愧于祖国
辉煌科技成就背后的科学家
五.布置作业
课下查阅有关资料,拟定《新中国重大发明创新一览表》六.教学后记
1.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旺盛期和关键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初中生一般对他们周围的生活世界和他们所熟知的在场的东西感兴趣,但同时也对离他们较远的、不在场的科技前沿具有浓厚的兴趣,有探求这些领域的求知欲。

所以激发学生的科技热情,培养科技兴趣是本科学习的重点。

2.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阅读、比较、讨论、调研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