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论微信的产品观
从张小龙的七项理念看产品终极价值观

从张小龙的七项理念看产品终极价值观5月6日,腾讯公司宣布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成立微信事业群,由张小龙担任微信事业群总裁。
张小龙向微信事业群发出公开信,提出七项理念:一是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
二是保持自身的价值观,因为它会体现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中。
三是保持小团队,保持敏捷。
四是学习和快速迭代比过去的经验更重要。
五是系统思维。
六是让用户带来用户,口碑赢得口碑。
七是思辨胜于执行。
笔者认为,这七项理念的背后,体现出张小龙在产品与管理方面奉行的哲学思想,即极简主义。
一、什么是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最早出现在文化艺术范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
其特点有三:第一,展示物质本原,减少过度的形式表现,不强加过多作者的主观意识。
第二,开放作品艺术概念上的意向空间,让观者参与对作品的构建。
第三,以此理念将设计做到极致。
第一点强调回归本原,第二点强调对象参与,第三点强调做到极致。
对应到产品上,本原就是用户的需求,关注用户需求,加强用户参与设计,做到极致,就是极简产品。
我们可以看到,小米、青橙等手机满足这些特点;微信等产品也奉行这种思想。
映射到管理上,本原就是人的能动性,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自组织、自管理,做到极致,就是极简的管理文化。
典型代表Facebook 等;反面代表,国内组织架构复杂、等级森严的各大垄断国企。
目前,极简主义逐渐成为一种哲学思想、价值观念,正在向产品、美食、管理等各个领域渗透。
二、七项理念的极简本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涉及到本原、参与和极致。
简单归纳如下:一是价值理念层面:重用户需求,保持价值观,提升产品一致性、价值化。
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讲究感知一致性,即产品经理的感知要与用户的感知一致。
做到这一点,需要以终为始。
关注用户诉求,以用户价值为出发点,来判断哪些功能是否去做,哪些商业策略是否执行;重视用户的参与和反馈,提高产品与服务对用户需求的契合度。
同时,也需要产品经理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保持初心,不被外界干扰。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张小龙-PPT精选文档153页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
我的实验:在路上和在电脑前发的微博的区别: 电脑屏幕(微博本身,内容)也是环境
微博上follow的人就是你的世界 朋友圈的拍照和Qzone相册的区别 产品营造环境,决定用户反应
人是懒惰的
懒惰导致发明 懒惰是创新的动力 案例:语音查找联系人
时尚是驱动力
不要从战略分析来逆推需求
Microsoft, Nokia, Google
调研获得需求是骗人的
从大量反馈看出需求是骗人的(群的需求, 用户会告诉你他们需求的是QQ群)
用户反馈能帮助完善体验,但不会告诉你要做什么新东西 从数据统计看出需求更是骗人的
需求来自于对群体效应的好奇
漂流瓶 附近的人 摇一摇
一种比facebook, path更私密的社区 想法比功能重要 为自己要用而做
只抓主场景,不做全功能
做大而全很容易,做少很难 如果没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就克制自己的做多的欲望 做多源于不自信 每天看到几个需求的爽,远大于提出几个需求 案例:朋友圈只能发照片。发140字的难度远胜一张图片
长期在脑袋中酝酿各种可能的特性 重要的需求会在合适的时间自己浮现 案例:附近的人
世界是新的
忘记过去的数据甚至经验 对当前和未来趋势的洞察才重要 PC上的入口在搜索框,手机上的入口在二维码
产品是演化出来的 而非规划出来的
微信的每个版本该做什么,都是等上个版本发布后才确定
需求来自于自身需要和 周边朋友反馈
蓝牙支持 Web微信 待办置顶 换手机迁移
需求来自于对当下生活潮流 的理解
朋友圈:人们需要从和朋友的互动中很安全地找到 存在感,并且很舒适
张小龙:微信不是建造自己的宫殿,有八个原则

张小龙:微信不是建造自己的宫殿,有八个原则微信官方公开课年度收官之作:微信公开课 Pro 版今日在北京举行,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小龙在开场的视频连线中,就微信公众平台的口号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他从八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微信对于开放平台的理念和方向。
钛媒体注:微信官方公开课年度收官之作,主题为““微信·思维·智慧”的微信公开课 Pro 版今日在北京举行,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小龙在开场的视频连线中,就微信公众平台的口号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他从八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微信对于开放平台的理念和方向:第一点,希望能够鼓励有价值的服务第二点,希望公众平台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第三点,希望能够消除中介第四点,希望系统是真正的去中心化的第五点,微信希望搭建一个生态系统第六点,希望公众平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第七点,关于社交流量第八点,所有的考虑都会基于一个前提,就是用户价值第一张小龙提到几年以前博客时代,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博客慢慢的也就衰退了。
而做了公众平台以后非常惊讶的看到自媒体、以及以前的一些博客作者他们重新投入了进来,并且在公众平台里面出现了越来越多好的原创文章,作为一个平台来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样一种投入。
而且微信我们鼓励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出现在微信的公众平台里面。
他还表示在当时设想使用场景时,地理曾经是过去的一个商业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商铺可能要找一个非常好的地段那么它才会有价值,但是移动互联网的人流其实不太依赖于一些地理位置的限制。
而微信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说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宫殿出来。
张小龙希望整个森林是去培育它的一个环境,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说我们自己去把它建造出来。
以下为张小龙演讲全文,经钛媒编辑:各位参加微信公开课的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很遗憾这一次不能来现场跟大家交流,因为一些近期的事情。
但是我也非常荣幸地能有这个机会,通过视频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微信对于开放平台的一些理念和方向。
张小龙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

张小龙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张小龙是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篇张小龙在广州的经典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小龙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第一,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这句话也是腾讯内部的宗旨。
真正把用户价值做到产品里的人不多,很多产品只是以此为口头禅,但微信是真正这么坚持的。
无论内部外部的“资源互换”合作,往往都是把用户价值放在末位。
微信现在最难得的不是做多少事情,而是挡掉多少事情。
在微信里不会突然有系统信息出现,会尽量保持系统的纯净。
早年有些腾讯内部的事,说通过微信官方发一下就可以了,但微信没有同意。
有一个故事,腾讯微博已经停止运营,但其公众号还在发信息,而且拥有1 亿粉丝。
但这从用户角度来说已经没有意义,对用户只是骚扰,张小龙发现当天就将其关闭了。
也就是说,即使是内部的号,只要妨害用户价值,就会被封掉。
外部也要有公平公正的规则来对待用户。
微信不会提供特权,没有可能让好友超过5000人。
白名单是系统的瑕疵,比如提高微信红包的限额。
白名单从技术上来说其实是举手之劳,本来有这样一个名单,但前不久关闭了,因为这会在用户中会造成攀比现象。
如果这个需求真的很强,系统会通过指定规则来满足,而不会以白名单实现。
这不是微信产品的方向。
第二,凸显出有价值的内容。
欺骗用户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只要聪明就可以了。
曾经在公司内部传过一篇亚马逊CEO 的文章叫《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欺骗用户可能可以带来流量,但对用户不好。
我们对于订阅号里的下发消息非常严格,为什么一天只能发一次,每次还要限定几条,外界难以理解,但微信看过来,用户真的没有时间看你发那么多内容。
如果你拥有非常多的粉丝,但不是吸引过来的,而是骗过来的,也违背了用户价值第一的考量。
微信鼓励用户去退订对他没有价值的公众号,不去关注骚扰自己的信息。
微信绝不允许骚扰用户,很多人会想用各种方法去欺骗用户,获得流量和点击,但最终会把用户赶走。
“微信之父”张小龙:坚守纯粹_名人故事

“微信之父”张小龙:坚守纯粹如今,在中国互联网圈里,得见张小龙似已成为一种殊荣。
一是因为他已绝少露面,二是因为微信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过去两年,微信用户从5000万猛增为4亿多,腾讯控股则因微信的想象空间,市值破千亿美元。
张小龙亦从小圈子熟知的技术牛人变为众人知晓和媒体追逐的“微信之父”,甚至被“神化”。
他的出现和成功是极客精神和乔布斯式创新在中国的体现,不善交际,但他对文艺和哲学的理解让他成功地把自己的价值观放到微信上,成就了微信的简洁之美。
对这匹千里马来说,最幸运的莫过于他遇到了马化腾这位伯乐以及腾讯这个足够驰骋的平台。
从推出foxmail到被腾讯收购,并为腾讯开发出qq超大附件邮箱,再到推出微信,张小龙走的是一条极客或产品经理之路。
很多企业家亦经常自称为产品经理,如乔布斯、马化腾、扎克伯格、李彦宏、雷军、周鸿祎等,但产品经理不一定是企业家。
2013年,与张小龙一样不善社交的扎克伯格已完成从极客向企业家的转化,而张小龙没有选择同样的道路。
从程序员到产品经理1994年,张小龙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一家软件公司,两年后该公司解散,他便开始写foxmail程序。
张小龙给世界的第一张名片是foxmail 创立者。
1997年,张小龙自己编程的foxmail面世,并凭借口碑迅速拥有400万用户。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张小龙是与求伯君、雷军、王江民等齐名的软件程序员,但他并未选择创业。
2000年年初,foxmail软件被博大公司以1200万元买走。
对此,张小龙说:“相比从程序员直接过渡到职业经理人,成为一个带着许多人一起做产品的产品经理更适合自己。
”张小龙在博大度过了沉寂的5年。
2005年,博大又将foxmail及其知识产权卖给了腾讯,张小龙及其团队成为腾讯员工。
腾讯给予张小龙较大的自由空间,任命其为腾讯广州研发中心负责人,该研发中心被允许在腾讯总部深圳之外自成一体。
2007年,qq邮箱因推出“超大附件”等功能一举成功,成为中国用户人数最多的邮箱,张小龙团队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微信之父张小龙说的“用完即走”应该怎么理解?

如果我们从整体大盘去看互联网的话,基本模式都是:用户有一个需求,然后有一个东西去满足他的需求。
这种东西,可以看做是满足需求的工具。
而工具的最好用的状态,应该是无形的,无形是最高效的状态。
例如以前我们用扇子来降温,要手动摇,很累,效果也不好。
后来就有了电风扇,变得很轻松,可是依然要手动调风速。
到后面空调的出现,基本上让人高枕无忧了,未来的智能家居甚至会全天候自动调整室温。
因此我们看到工具的进化过程,就是效率不断提高,不断解放人类双手,最后变得无形。
把一个个互联网产品看成是工具的话,最好产品都要做到高效率地满足用户需求。
搜索引擎给一个框,输入关键字展示结果,用户点击跳走;聊天工具把好友之间的聊天做到极致,能很快发起聊天,聊完即走;新闻门户把重要消息凸显出来,用户快速获取信息,浏览一遍获取要点即可……看回微信,聊天、看朋友圈、看公众号,都是一个非常高效的过程,直达核心:聊天窗口没有花哨的个性化装扮、朋友圈都是朋友的真正状态而非转发的鸡汤文、公众号只提供你订阅的信息而没有强制推送。
二、产品即商业,商业即用户粘性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几乎所有产品都是公司运作的,也就是说产品都要以赢利为目标。
把一个产品做成高效率的工具其实并不难,无非就是极简、聚焦。
可是做到极简的产品,很难实现公司的盈利,例如360只专注于无形之中帮你杀掉病毒,而不去推广其他产品、业务的话,公司撑不过3个月就倒闭了。
商业化的基础就是用户粘性,想方设法提高使用时长、频率。
如果你关心微信的早期发展过程,就会发现微信做的事情也是提高用户粘性。
摇一摇、漂流瓶让用户花更多时间去跟陌生人聊天,语音消息让用户把微信当做第一沟通工具,朋友圈把刷微博的时间都抢过来刷朋友圈,公众号让用户刷完朋友圈、聊完天之后的空隙期间看资讯文章。
包括现在的微信也有部分功能在不断争取用户粘性,例如微信支付、微信游戏、微信卡券等。
三、功能“用完即走”,产品提高粘性那么allen的理念是否一句空话呢?对这句自带矛盾的话,更好的理解我想是这样的:在功能层面保持高效率,让用户用完即走,然后整体产品层面,要让产品黏住用户,才能保证商业化的实现。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 张小龙

为群体效应而做:摇一摇
• • • • 人们会喜欢简单癿行为劢作 人们会对随机好奇 人们会对跨空间癿同类好奇 它有群体效应
为惱法而做:朊友圈
• 惱法:人人需要在朊友关注中获得存在想,照片是手机最 佳亏劢载体,人只需要三亐好友,人需要丌暴露好友但又 要扎堆 • 一种比facebook, path更私密癿社区 • 惱法比功能重要 • 为自己要用而做
有DNA癿产品才会演化
• DNA是产品癿价值观,讣知 • 如果将产品比喻为生命体癿话,它是有DNA癿
群体效应是社交产品癿核心
• 通过对人内心欲望癿洞察,建立虚拟社会癿觃则,引发群 体效应,群体在推劢觃则变化 • 案例:如何调戏明星?
将用户分为高中低端是丌道德癿
• 做人人都爱用癿产品 • 通用产品做得低龄化是丌与业癿体验 • 产品面前,人人平等*
需求来自亍建立新系统
• 讥二维码普及起来,成为入口 • 通过建立简单觃则,创作一个自运行系统,满趍人群癿某 种心理戒经济需要
在最后一刻才决定新版本特性
• 丌预先觃划版本功能,一个版本做完了,才确定下个版本 癿需求 • 长期在脑袋中酝酿各种可能癿特性 • 重要癿需求会在合适癿时间自己浮现 • 案例:附近癿人
丐界是新癿
• 忘记过去癿数据甚至经验 • 对弼前呾未来趋势癿洞察才重要 • PC上癿入口在搜索框,手机上癿入口在二维码
产品是演化出来癿 而非觃划出来癿
• 微信癿每个版本该做什么,都是等上个版本发布后才确定 • 我们丌可能知道半年后癿产品形态。觃划是骗人癿 • 每个版本癿确定越后越好,取决亍弼时癿整体用户环境, 以及对弼下环境癿判断
只抓主场景,丌做全功能
• • • • • 做大而全徆容易,做少徆难 如果没有化繁为简癿能力,就兊制自己癿做多癿欲望 做多源亍丌自信 每天看到几个需求癿爽,进大亍提出几个需求 案例:朊友圈只能发照片。发140字癿难度进胜一张图片
张小龙的产品之道

张小龙的产品之道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众多优秀的产品经理中,张小龙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一位。
他以微信的成功为人所知,而他的产品之道可以给产品经理和创业者们带来很多启发和教训。
一. 瞄准用户需求张小龙强调产品设计的核心应该是用户需求,他认为只有真正了解和把握用户的需求,才能设计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在微信的发展过程中,张小龙一直坚持用户导向的产品设计理念,不断优化和改进微信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 注重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对于产品的成功至关重要,张小龙非常重视这一点。
他认为用户体验是产品的灵魂,只有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良好,才会持续使用和推荐给其他人。
在微信的设计中,张小龙注重简洁、直观的界面设计,让用户能够轻松上手,并且提供丰富的功能和良好的性能,以提升用户体验。
三. 追求创新和突破作为一位出色的产品经理,张小龙一直追求创新和突破。
他不满足于现有的产品形态和功能,一直在寻找新的产品思路和突破口。
微信的成功也源于张小龙对于社交和移动支付的创新理念,他将微信从一个简单的即时通讯工具打造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交和商务平台,引领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方向。
四. 精益求精的态度张小龙一直以来都有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创新,不断优化和改进产品。
他注重细节,每一个细节都会被仔细挑选和考虑,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他也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产品开发和测试,共同打磨出一款最优秀的产品。
五. 及时响应用户反馈用户反馈是产品改进的重要依据,张小龙十分重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他鼓励用户积极反馈问题和需求,并及时响应和解决。
通过不断改进和修复用户反馈的问题,他使得微信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不断得到了提升。
总结:张小龙的产品之道可以总结为瞄准用户需求、注重用户体验、追求创新和突破、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及时响应用户反馈。
他的成功经验给予了产品经理和创业者们很多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