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三篇

合集下载

【鄂教版】小学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定稿

【鄂教版】小学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定稿

课前准备:师长尺、生分组、预习纸、铅笔、尺子。

诵读前三首古诗。

一、复习导入。

1、师:“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生:数不清。

”【板书】2、师:卢沟桥的狮子很多,大家想不想看看这多得数都数不清的狮子呢?CAI展示:卢沟桥及卢沟桥的狮子图片。

3、师:就是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石桥,曾被世界闻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谁来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预设:【请两位学生回答】(1)卢沟桥是世界上设计最完美的桥;(2)世界上只有这么一座卢沟桥。

4、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让我们再次齐声读“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5、师: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是怎么样的?以至于被世界闻名的意大利旅行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之外还有哪些特点?二、紧扣关键,上贯下连,落实训练。

1、师: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书54页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狮子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呢?2、师:CAI:是呀,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3、师:这些狮子怎么有意思呢?作者是怎么描写出来的呢?拿出你们的铅笔赶快在书上用直线把描写大小的句子画下来,用波浪线把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

4、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大小的句子,(CAI: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说说怎样有意思。

师:顺手竖起讲台上的一根长1米的直尺。

同学们请看,“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谁来比划比划小的又多小呢?为了说明小的程度,作者又是怎么描写的呢?(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呀!)这么小的石狮子就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真是有意思呀。

谁愿意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句。

【指名朗读】请你读一读这句话,读出有大有小的特点来。

5、师:噢!原来有你说的这么大,小的这么小呀,难怪作者会说:(CAI:生接:这些狮子真有意思!)6、师:如果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相同,那就是(板书:大小不一)。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1卢沟桥的狮子教案5鄂教版word版本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1卢沟桥的狮子教案5鄂教版word版本

《卢沟桥的狮子》课文说明:本教材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课文生动详尽地写出了卢沟桥形态万千、绘声绘色的石狮子,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教课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把阅读、观察、想象联合起来,认识卢沟桥狮子的特色。

3.知道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特别风趣,为国都北京有这样有名的雕琢艺术品而感觉骄傲。

教课难点:1.阅读、观察、想象联合起来,认识卢沟桥狮子的特色。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课准备: PPT 课件第二课时一、发言导入,揭露课题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这句歇后语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很多很多。

这座桥从前被意大利有名的旅游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

这座桥究竟有什么特色呢?今日我们连续学习15 课《卢沟桥的狮子》。

二、品读课文,启示想象⑴学习第一自然段1.师范读第一自然段,生边听边想:你能从这段中认识到什么?2.生反响交流。

a.抓住“举世闻名”介绍卢沟桥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认识它举世闻名的原由。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

1937 年 7 月 7 日,侵华日军借口有一个士兵在演习时失散。

想要引起矛盾和战争。

中国士兵奋起抗战,在这里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抗日战争今后全面睁开。

正是因为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久难忘的一处拥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b.抓住“绘声绘色”、“展览馆”这两个词,感悟卢沟桥上的石狮子生动形象,数目多的特色。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1.师:卢沟桥上的狮子绘声绘色,特别风趣。

大家尽兴地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那句话概括了这段的意思?2.找出中心句,知道作者是从大小和形态来写石狮子真有意思的。

3.品读描述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句子。

a.把描述你最喜爱的那尊狮子的语句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b.师引读整段。

c.练习背诵。

d.指名背诵。

4.欣沟上的石子么绘声绘色、绘声绘色的子。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1教学任务1.激发自读意识,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指名读文,回顾全文内容。

2.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二、析疑定向,自读探索(一)学生自读质疑,师生归纳析疑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梳理归纳如下:(1)卢沟桥的狮子有多少?(2)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3)我不理解“联拱桥”“挑衅”的意思。

(4)卢沟桥为什么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评析]虽然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层次段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回忆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还是必不可少的。

体现了《大纲》要求———从整体入手。

(二)自读解疑1.激发自读兴趣:亲自耕耘,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

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2.生自读课文。

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第一、二段)3.读后,学生说出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部分深化,读中寻解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数不清)2.卢沟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相机理解“联拱桥”。

3.出示投影,指导看全景图。

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

[评析]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进行梳理归纳,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卢沟桥的狮子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卢沟桥的狮子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卢沟桥的狮子一、教材分析教材版本:鄂教版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章节:第二单元《小动物的故事》第三课《卢沟桥的狮子》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认识到历史对当今的影响。

3.能够学会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4.能够学习和模仿写作短文,体验写作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内容及表达方式。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事件及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2.帮助学生在运用表达方式时体现更多的细节,把更多的自己的思考融入到口语和写作中去。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并呈现短文。

2.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及时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词汇及语境表达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原因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逐步引导学生成为历史事件的感性接收者。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前因后果。

•对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

•让学生自己了解课文,提出一些问题一起讨论。

2. 形成表达学生通过形象化场景的演练,并在语音学习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

可以让学生进行以下活动:1.让学生学习课文《卢沟桥的狮子》,并让学生重复朗读,提高口语表达。

2.让学生参加课堂小组讨论,梳理知识点,分享理解。

3.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商讨和协作,完成短文的撰写,同时也可以进行以下活动:1.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想法,并找到可行的方案,共同解决问题。

2.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展示与交流,哪个小组的作品更出色?4. 个人总结让学生回顾课上所学内容,自己做一个总结并给出问题:1.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有哪些?2.细节和逻辑推理之间有何联系?3.这篇课文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六、教学反思理解历史,就是从遥远的生活与现实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一笔一划地呈现出一个人或民族的发展史。

(经典)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3 鄂教版

(经典)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3 鄂教版

《卢沟桥的狮子》学习目标:1. 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淘气、清楚、难忘、抗日战争”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自然段。

3. 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对卢沟桥的狮子进行再造想象,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新课1.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卢沟桥的狮子》,能不能说说你们对卢沟桥的了解?2. 学生交流。

3. 师小结:(CIA课件出示卢沟桥全景图)同学们对卢沟桥的了解还真不少,卢沟桥位于天安门西南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联拱石桥,建于1189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卢沟桥工程浩大,建筑宏伟,结构精良,工艺高超,是我国古桥中的佼佼者。

卢沟桥全长265米,桥面宽度9.3米,有241根望拄。

最吸引人的是卢沟桥的建筑装饰,那就是在每根望拄上都雕着狮子。

这些狮子使卢沟桥举世闻名,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有什么特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二、品味语言激发想象1. 学生自渎课文,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哪一段是概括的写了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CAI出示以上问题)2. 集体交流:(1)哪一段是概括的写了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段落,(CAI课件出示这一段: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

)(2)指名读,说说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数不清)(3)齐读。

3. 师: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数不清这些特点的?生回答。

4. 学生默读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词句,再小组交流。

5. 集体交流:(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2)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3)出示课件看全景图。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上《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执教人:江夏区第一小学刘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词义。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卢沟桥的狮子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

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描述方法。

3.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从石柱上雕刻的狮子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2.学会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学习观察与联想相结合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责任感。

教具准备:课件、词卡、田字格磁贴教学过程:创设氛围,课前互动1.出示一幅卢沟桥的大图,师述:卢沟桥是一座举世的桥梁,到此游览的中外游客都会被卢沟桥的狮子深深地吸引住。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游览一下这座著名的卢沟桥,好吗?2.播放多幅带有狮子的卢沟桥画面(伴随音乐,由远及近、从高到低、从正面到侧面,用简要的话语指引学生欣赏卢沟桥)。

谁能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你眼前的卢沟桥。

(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抓住最大的特点:狮子多。

)同学们,咱们开始上课了,好吗?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着重向我们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

板书:卢沟桥的狮子(边写边指导写“卢”:“卢”字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不要写成“户” )。

生齐读课题。

咱们先来读读词语吧!二.扫清字词障碍,初读课文1.检查词语,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长吼h ǒu 偎w ēi 依y ī 淘t áo 气 甚sh èn 至大概g ài 挑ti ǎo 衅x ìn 建ji àn 筑z h ù 抗k àng 日数s h u 不清 歇x i ē后语联li án 拱g ǒng 石桥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y ì(指名读,一个人读一行词语,字音不对的请小老师纠正;然后重点停留:指出多音字“挑”,另一个读音组词:挑水,理解本课“挑衅”的意思,注意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简笔画理解“联拱石桥”;最后简介“歇后语”的相关文化,明确文中开篇第一句歇后语的用意,突出卢沟桥的狮子多的特点,引起全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卢沟桥的狮⼦》这篇课⽂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从⽽体会我国古代劳动⼈民的聪明才智,感受祖国⽂化的灿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卢沟桥的狮⼦》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卢沟桥的狮⼦》原⽂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数不清。

”这座狮⼦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

这是⼀座联拱⽯桥,总长约266⽶,有281根望柱,每个柱⼦上都雕着狮⼦。

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真有意思。

它们有⼤有⼩。

⼤的有⼏⼗厘⽶⾼,⼩的只有⼏厘⽶,甚⾄连⿐⼦眼睛都看不清。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柱上,好像朝着远⽅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听桥下的流⽔声;有的⼩狮⼦偎依在母狮⼦的怀⾥,好像正在熟睡;有的⼩狮⼦藏在⼤狮⼦的⾝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狮⼦⼤概太淘⽓了,被⼤狮⼦⽤⽖⼦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不⼀,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

但是⽂物⼯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地。

1937年7⽉7⽇,侵华⽇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抗⽇战争从这⾥正式开始。

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民永远难忘的⼀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篇⼆】⼩学三年级语⽂《卢沟桥的狮⼦》教案 教学⽬标: 1、学会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第⼆⾃然段。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民的智慧和创造⼒。

教学重点: 1、了解卢沟桥狮⼦的形态,想象狮⼦的形态。

欣赏⽣动的句⼦。

了解卢沟桥狮⼦的形态,想象狮⼦的形态。

2、运⽤图⽂结合的⽅法,培养学⽣的观察能⼒。

教学难点:了解卢沟桥狮⼦的形态,想象狮⼦的形态。

教学准备:有关“7、7”事变的资料,幻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揭⽰课题 由学⽣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简要的介绍。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4 鄂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4 鄂教版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

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课后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1课《卢沟桥的狮子》,这些词还会读吗?出示课件(词语):厘米甚至长吼大概挑衅联拱石桥石柱淘气形态各异抗日战争建筑2、我们还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了解到卢沟桥的相关知识:建造的时间、桥的造型、长度及桥上的柱子等。

其中有一句歇后语是出示课件(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3、这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样?生:多。

二、品读课文、启发想象,体会和平年代里狮子的无忧无虑。

(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卢沟桥的狮子仅仅是多吗?请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想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这个特点,还有什么特点?指名答,师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2、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大小不一?用“——”画出。

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形态各异?用“~~~~”画出。

2、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是怎样的大小不一呢?生答。

出示课件(有大有小)。

生读。

教师点评:我觉得这个大的还不够大,小的还不够小。

出示课件(有大有小两句对比)。

“有……只(仅仅)有……甚至(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生读。

教师点评:噢,原来大的这么大,小的这么小,卢沟桥的狮子有意思吧!3、更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形态也不一样,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形态各异?出示课件(形状各异)。

把你最喜欢的那尊狮子的语句多读几遍。

4、咱们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那尊狮子的语句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

指导朗读。

(二)创设意境,激发想象。

1、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觉得这些狮子是有灵性的,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我们不禁要问了:作者是怎样把石头狮子的形态写得这么活灵活现呢?出示课件(形态:蓝)生答:写了眼睛看到的,出示课件(形态:红)还写了想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

正确读写“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第一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课文的第1、2、3自然段,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

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预习:1、熟读生字。

2、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准备:小黑板——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教学过程:1、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都在哪见过石狮子?那些石狮子是什么样子的?2、指名生回答。

3、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卢沟桥看一看,那里有众多的石狮子,非常有意思。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整体感知课文1、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生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错误的读音。

3、用小黑板上的生字检查生字的读音,重点检查下面的字音:甚、柱、筑:声母都是卷舌音;厘、卢、联:声母都是边音“l”概:读“ɡài”,不要读成“kài”4、读词语: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5、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的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6、读后指句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从这段的介绍中你对卢沟桥有什么了解?2、指名生回答。

3、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卢沟桥的狮子多得难以数清?4、指句回答。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有意思?作者是怎么描写出来的?2、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想读一读、想一想,再想象一下。

3、集体交流。

(1)议一议:这段描写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可抓住下列词语引导:长吼、专心听、偎依、熟睡、做游戏,说说你想象到什么情景?(2)比较“有的……有的……”这一组句子前后半句有什么异同。

(3)教师相机引导:这段文字先讲所看到的样子,再讲所想象到的。

(4)当你看到狮子的样子时,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是怎样的?师:正因为作者给不动的石狮注入了动作与情感,使它活起来了。

由此可知,写作时,我们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静的写成动的,把无生命的写成有生命的,这样文章才生动形象。

4、演一演: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活泼、威武,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来演一演。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思考:这段话总结出了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3、指名回答,结合第2自然段理解“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4、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2、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3、课内拓展。

教学准备:小黑板预习:收集卢沟桥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朗读或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指名说说: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狮子“大小不一”,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狮子“形态各异”?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2、卢沟桥的出名不仅是因为石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谁能把它讲出来?(1)收集资料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

师相机补充“七七事变”的历史,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是我国人民反抗侵略者永不屈服的写照。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三)总结课文,课内拓展1、读了课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2、课内拓展:卢沟桥的狮子只有这些形态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课文中的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确实是姿态万千,各不相同。

如果你是卢沟桥的设计者,你还会设计出怎样的石狮子?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

四、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字形。

(1)生生之间互相交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2)集中指导:“拱、柱、淘、忘”都可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字形;“卢、异、建”可以分别与熟字“户、导、律”区别字形来识记。

2、指导书写。

(1)生各自观察这些字在书写时哪些部件、哪些笔画容易写错,怎样写这些字才美观?(2)集中指导。

有大有小卢沟桥的狮子有的……有的…… 大小不一有的……有的…… 形态各异还有的……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

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能力目标: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情感目标: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题。

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外,有一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桥“。

你们想看看吗?(出示投影片)这座桥就叫作卢沟桥。

图中都有些什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对卢沟桥,你想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卢沟桥因横跨在卢沟水上而得名。

卢沟桥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桥。

它始建于金大定29年,成于明昌三年,清朝康熙时毁于洪水,后又重建。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三、指导看图。

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四、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两遍,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在文中将自己喜欢的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交流。

(1)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并提示易错的地方。

“联、侵”是前鼻音。

“抗”是后鼻音。

“概”读“gài”,不读“kài”。

(2)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面,后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底。

人们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去,所以叫歇后语。

如文中的“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向学生介绍几则歇后语,或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歇后语。

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联拱石桥:板画或出示图片,并问学生在那见过联拱时桥。

望柱:桥栏板之间的柱子。

结合看图理解。

挑衅:借口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五、精读课文(第1——3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第1——3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找出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一句话,在下面画上“”。

2.学生反复自读这句话后,体会这句话概括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哪些语句你最喜欢或很有感受?为什么?4.通过全班交流,明确这些特点是这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读,分别说出自己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相机解决: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5.重点探究“形态各异”的特点。

(1)课文描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谈谈打算怎么学。

可从文中找处描写狮子的动作、形态的词来想象狮子不同的形态。

可看图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并结合语言文字体会。

可通过边读边想,想象不同形态狮子的画面。

也可通过表演,再现狮子的不同形态。

还可结合句末的省略号,想象其他狮子的形态。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法,自读感悟后,全班交流讨论,适时评价,并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3)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狮子,你想说什么?6.学生整体朗读第1——3自然段,注意读出欣赏、赞美的情感。

六、小结。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识记字形,抄写生字词。

2.完成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卢沟桥的闻名不光桥上的狮子多、各具形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在七七事变中,卢沟桥的狮子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讨论。

3.引读课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学生接读)“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4.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理清层次。

2.请学生交流打算用什么方法背诵。

3.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拓展练习。

1.交流观察当地的石狮子所得,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石狮子的资料。

2.引导学生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写话。

3.交流抄写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六、布置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

板书: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数不清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甚至历史意义的建筑形态各异:有的……有的……篇三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图文对照学习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练习用“甚至”、“大概”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1.运用查找有关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从中受到爱憎分明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

(二)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事物和描写的方法。

(三)解决的办法1.运用反复读的方法,理解和体会文中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

2.课前预习时重点让学生阅读一些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并向家长了解一些有关“七七事变”的经过,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搜集的图片,传阅观察(或做实物投影),说说观察到的狮子的特点,归纳特点让学生试着描写。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活动设计(一)展示一下自己课下所搜集的图片。

(二)小组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挂图和投影片、图片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