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化学热力学_330_419_20101207182121
热力学全套课件pptx2024新版

辐射传热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普朗克定律、斯特藩-玻尔兹曼定 律等,描述了辐射传热的基本规律和特性。
辐射传热的应用
在太阳能利用、红外测温、激光技术等领域广泛 应用。
综合传热问题解决方法探讨
综合传热问题
涉及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的复杂问题,需要考虑多种 传热机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03
开放系统
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 质交换的系统。
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01
状态参量
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如体 积、压强、温度等。
系统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 各部分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的状态。
02
平衡态
热力学第零定律与温度概念
热力学第零定律
如果两个系统与第三个系统各自 处于热平衡,则它们之间也必定 处于热平衡。
热力学全套课件pptx
目录
•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 热力学过程与循环 •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增原理 • 理想气体性质与应用 • 相变与化学反应热力学 •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机制剖析
01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热力学系统及其分类
01
孤立系统
与外界没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的 系统。
02
封闭系统
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没有物 质交换的系统。
范德华方程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低压、中低温条件下的真实气体行为描述。在高压或低温条件下,需要考虑更复 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量子效应。
05
相变与化学反应热力学
相平衡条件及相变潜热计算
相平衡条件
在相变过程中,物质各相之间达到平衡 状态的条件。包括温度、热计算
化学热力学初步(无机化学) ppt课件

5
2. 局限性:
不知道反应的机理、速率和物质的微观性质,只
讲可能性,不讲现实性。
ppt课件
5
3.2 热力学基本概念
一、体系和环境
体系:被研究的直接对象 环境: 体系外与其密切相关的部分
ppt课件
6
体系类型:根据体系与环境的关系
敞开体系:与环境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与环境有能量交换无物质交换
转动能,平动能,电子动能及核能,电子与电子间的势
能,电子与核间的势能等。
特点:“热力学内能”是状态函数。
现还无法求出体系热力学内能的绝对值;但能测定到
ppt课件
20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容
一个封闭体系,处于一种特定的内能状态U1。若这 个体系吸收一定的热量Q, 同时环境对体系做功W, 这 个体系则达到一个新的内能状态U2
量传递的方向,是由体系的观点 体
Q﹤
系
出发的;
ppt课件
w﹥
w﹤
功 18
3.3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反应热
一、研究基础
1. 热功当量 即: 1 cal = 4.1840 J
为能量守恒原理提供了科学的实验证明。
2. 能量守恒定律
1850年,科学界公认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 律之一。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可表述为:
375 K,506.5 kPa
终态
实际过程与完成过程的不同途径
ppt课件
14
五、热和功: 体系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表现形式
热:体系与环境之间因温度不同而交换或传递的能量 称为热(Q)。
Q>0, 体系吸收热量 , Q<0, 体系释放热量 功: 除热之外,体系与环境之间以其它形式交换或传递 的能量称为功(W)。
2024《化学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化学热力学基础》PPT课件目录CONTENCT •引言•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热化学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熵与熵增原理•自由能与化学平衡•相平衡与相图•结论与展望01引言化学热力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定义化学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变化过程中热量和功的相互转化以及有关热力学函数的科学。
重要性化学热力学是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优化化学反应条件、开发新能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热力学的发展历史早期发展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热力学理论开始形成,并逐步应用于化学领域。
经典热力学建立19世纪中叶,经典热力学理论建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定律被提出。
现代热力学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理论的发展,化学热力学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课程目标与学习内容课程目标掌握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热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包括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反应热力学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热力学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02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80%80%100%系统与环境系统是指我们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物质或空间,具有明确的边界。
环境是指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部分,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相互影响。
系统的定义环境的定义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物理性质的集合,用于描述系统的状况。
状态的概念状态函数的定义常见状态函数状态函数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其值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与路径无关。
温度、压力、体积、内能等。
030201状态与状态函数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ΔU=Q+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
工程热力学 第13章

H c0
标准生成焓( 标准生成焓(standard enthalpy of formation)—标准状态 ) 标准状态 稳定单质或元素的标准生成焓规定为零. 下的生成热 H f0.稳定单质或元素的标准生成焓规定为零.
11
所以理想气体工质 任意温度T的 任意温度 的摩尔焓
Hm=H0f+H
标准生成焓 热焓,物理过程焓差, 热焓,物理过程焓差, 取决于状态变化. 取决于状态变化.
QV = U 2 U 1
Q p = H 2 H1
反应焓--定温定压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焓 定温定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 定温定压反应的热效应 表示. 前后物系的焓差, 表示 前后物系的焓差,以H表示.
Hale Waihona Puke 82.QV与Qp的关系 . 考察物系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定温定压和定温定容过程完成同 一化学反应,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可按理想气体计, 一化学反应,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可按理想气体计,则
1
13-1 概 述
许多能源,动力,化工,环保及人体和生物体内的热, 许多能源,动力,化工,环保及人体和生物体内的热,质 传递和能量转换过程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问题, 传递和能量转换过程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问题,因此现代工程热 力学也包括了化学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力学也包括了化学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一,化学反应系统 与物理反应系统
燃烧热H 燃料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常称为燃料的燃烧热 燃烧热 c —1 mol 燃料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常称为燃料的燃烧热 热值Q 热值 W—燃烧热的绝对值 燃烧热的绝对值 产物如H 为液态 高热值 QGW (higher hating value )—产物如 2O为液态 产物如 产物如H 为气态 低热值 QDW (lowerhating value ) —产物如 2O为气态 产物如
2024版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课件

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课件contents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热力学基本量与计算•热力学过程与循环•热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热力学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热力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目录01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开放系统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统与外界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热力学系统及其分类状态函数与过程函数状态函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如内能、焓、熵等。
状态函数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过程函数描述系统变化过程的物理量,如热量、功等。
过程函数的变化与具体的路径有关。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W表示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并全部转化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熵增原理在孤立系统中,一切不可逆过程必然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熵是描述系统无序度的物理量,熵增加意味着系统无序度增加。
02热力学基本量与计算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热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量之一。
温度的概念温标的定义温度的测量温标是用来衡量温度高低的标准,常见的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开氏温标等。
温度的测量通常使用温度计,其原理是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或其他物理效应来测量温度。
030201温度与温标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是描述气体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体积的概念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对于气体而言,体积通常是指气体所充满的容器的容积。
压力与体积的关系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关系,即波义耳定律。
压力与体积030201热量的概念热量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差而传递的能量,是热力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功的概念功是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是描述系统能量转化或传递的物理量。
热力学教学课件

04 热力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能源分类及利用现状
能源分类
根据能源的来源和利用方式,可分为化石能源 、核能、可再生能源等。
利用现状
当前全球能源消费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但可再 生能源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
能源问题
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热力学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
热力循环
01
压力测量实验方法及技巧
液柱式压力计
利用液柱高度变化来测量压力,常见有U形管压力计、单管压力计 等。
弹性式压力计
利用弹性元件受压变形来测量压力,如弹簧管压力计、膜片式压力 计等。
压力测量技巧
选择合适的压力计和测量方法,确保压力计与被测系统连接良好,避 免漏气和堵塞现象。
比热容测量实验方法及技巧
绝热法
热辐射与地球能量平衡
热力学原理揭示地球如何吸收和发射热辐射,以及温室气体如何影 响这一平衡。
减缓温室效应的策略
通过热力学分析,探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等方法。
大气污染与热力学
01
02
03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热力学原理有助于理解大 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 过程。
化学反应与热力学
大气污染涉及许多化学反 应,热力学可提供反应方 向和限度的理论依据。
封闭系统
与外界仅有能量交换而无 物质交换的系统。
热力学平衡态与过程
01
热力学平衡态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各部分的宏观性 质长时间内不发生变化的状态。
02
热力学过程
系统由一个平衡态转变到另一个平衡态的经过。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容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 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化学热力学导论(傅鹰编著)PPT模板

0 5
§4.分压间的关
系
0 6
§5.总压力与组
成的关系
第十四章溶液
§6.henry定律与raoult定律 §7.渗透压力 §8.溶液稳定性 习题 §7.渗透压力 §8.溶液稳定性 习题
16 第十五章溶液
第十五章溶液
01
(二)理想溶 液
04
§3.henry 定律
02
§1.理想溶 液中各组分
07 第六章第二定律
第六章第二定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根 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 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6.可逆过程 的一个标志
§4.熵是体系 的性质
§5.一些实例
§1.第二定律 解决什么问
题
§2.第二定律 的一些经典
提法
§3.不可逆的 程度;熵的概
04
§3.galvani 电池
02
§1.电中性 及其后果;
平均活度
05
§4.用电动 势测定活度
03
§2.活度之 测定
06
§5.离子反 应的平衡
第十七章溶液
§6.氢离子规定及离子的标准自 由焓,焓和熵 §7.电极的标准电势 §8.有接头电势的电池 §9.膜平衡 习题
19
第十八章表面热力学
第十八章表面热力学
a
§1.绪 论
d
§4.生 成热
b
§2.热化 学方法
e
§5.溶解 热与冲淡
热
c
§3.热化 学定律
f
§6.溶液 中的反应
热
第四章热化学
§7.溶液中离子的生成热 §8.自键焓估计反应热 习题
化学热力学基础PPT课件

相平衡条件
在三组分系统中,除了温度、压 力恒定外,还需要满足各相中三 组分的摩尔分数相等。
三组分系统
含有三个组分的系统。
相图复杂性
由于三组分系统的自由度增加, 相图的复杂性也显著增加,需要 借助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分析 。
应用领域
三组分系统相图在石油化工、冶 金、陶瓷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用 于指导多组分体系的分离、提纯 和合成等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 形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 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 持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 与外界交换的热量,W表示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
工业生产应用
氯碱工业、电解冶炼、有机电化学合成、电化学分析等。
06
界面现象与胶体性质探讨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
表面张力定义
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 缩小的力。
表面能定义
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 体系自由能的增加值。
计算方法
通过测量液体表面张力或表面能相 关的物理量,如接触角、表面张力 系数等,利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01
胶体性质
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布朗运 动等。
02
03
稳定性影响因素
分析方法
电解质种类和浓度、pH值、温 度等。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因素对胶体稳 定性的影响,利用相关理论进行 解释和预测。
界面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举例
日常生活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V = U 2 − U 1
Q p = H 2 − H1
2.QV与Qp的关系
考察物系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定温定压和定温定容过程完成 同一化学反应,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可按理想气体计,则
Q p − QV = ( H 2 − H 1 ) − (U 2 − U 1 ) = p (V 2 − V1 ) = RT∆n
C8H18(l ) +12.5O2 →8CO2 + 9H2O( g)
解:
0 Qp = ∆H 0 = (∑ n j ∆H f0, j ) Pr − (∑ ni ∆H f0,i ) Re j i 0 = 8∆H f0,CO2 + 9∆H f0,H 2O( g ) − ( ∆H f0,C8 H18( l ) + 12.5∆H f,O ) 2
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功 反应物系与外界交换的功包含体积变化功、电 功及磁力以及其它性质的力作功:
Wtot = W + Wu
总功 体积功,不利用 有用功,不包含 体积功
系统对外作功为正,外界对系统作功为负 热力学能 化学反应物系热力学能变化包括化学内能 (也称化学能)
热效应与反应热的异同:
反应热是过程量,与反应过程有关; 热效应是定温反应过程中不作有用功时的反 应热,是状态量 。
1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三、标准热效应和标准生成焓
标准热效应—标准状态(p = 101 325 Pa,t =298.15 K)下的热效应。 标准定压热效应
∆n > 0 Q p > QV ∆n < 0 Q p < QV ∆n = 0 Q p = QV
∆n = n2 − n1
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的 变化量
若反应前后均无气相物质出现,由于可以忽 略固相及液相的体积变化, Q p ≈ QV
9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例13-2 试计算甲烷在600 K和101 325 Pa时的燃烧 热。假设燃烧产物中的水是气相。 解:
该燃烧反方程式为 CH 4 +2O 2 → CO 2 +2H 2 O ( g ) 据
0 0 QT = ∆H 0 + ( H m,600 − H m )CO2 + 2( H m,600 − H m ) H 2 O( g ) 0 0 − ( H m,600 − H m )CH4 − 2( H m,600 − H m ) O2
体积功
Q = U 2 − U1 + Wu + W
δQ = dU + δWu + δW
有用功
实际的化学反应过程大量是在温度和体积或 温度和压力近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
6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定温定容反应
Q = U 2 − U1 + Wu ,V
标准状态下的反应焓等于生成物的标准生成 焓之和与反应物的标准生成焓之和的差。 例13-1 利用标准生成焓数据,试求下列反应的标准燃烧焓 (即标准热效应)。
C8H18(l ) +12.5O2 → 8CO2 + 9H2O( g )
1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1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3-1 概述
化学热力学研究伴随有化学反应的热力过程。 主要内容: 1. 化学反应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关系(热力学 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平衡判断(热 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过程服从质量守恒、热力学第一 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化学反应系统中包含有化学反应,也可 以分成闭口系、开口系等。
δ Q = d U + δ W u ,V
定温定压反应
Q = U 2 − U1 + Wu , p + p (V2 − V1 )
Q = H 2 − H1 + Wu , p
δQ = dH + δWu, p
上述解析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出,不论化 学反应是可逆或不可逆的,均可适用。
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燃烧热ΔHc —1 mol 燃料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常称为 燃料的燃烧热 热值QW—燃烧热的绝对值 高热值
Q GW
—产物如有H 2O为液态时
低热值 QDW —产物如有H2O为气态时
QGW − QDW = M γ
水的汽化潜热
18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 CO + O2 =CO2 + Q3 2
1 C+ O 2 =CO+Q2 2
C+O 2 =CO 2 + Q1
16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C+O 2 =CO 2 + Q1
Q1 = −393791 J/mol
1 CO+ O2 =CO2 + Q3 2 据赫斯定律 Q1 = Q2 + Q3
查附表15得在25℃时的燃烧焓
∆H 0 = −50010kJ/kg = −802310.4J/mol
查附表8得:
0 ( H m,600 − H m )CO2 = 22 271.3 J/mol − 9 364.0 J/mol = 12 907.3 J/mol
0 ( H m,600 − H m )H2O = 20 405.9 J/mol − 9 904.0 J/mol = 10 501.9 J/mol
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定容热效应和定压热效应 化学反应过程不作出有用功,且反应前后热力 系温度不变,这时的反应热称为反应的热效应。 定容热效应 QV 定压热效 应 Qp
定温定压反应的热效应也称为反应焓,等于反应 前后物系的焓差,以∆H表示。
8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2 = Q1 − Q3
Q3 = −283190 J/mol
= −393791J/mol − (−283190J/mol) = −110601J/mol
1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五、燃烧热和热值
0 ∆ H 标准燃烧焓—标准状态下的燃烧热 c
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例 : 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2H 2 +O 2 =2H 2 O
乙炔的生成反应是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2C+H 2 =C 2 H 2
式中的系数是根据质量守恒按反应前后原子数不 变确定的,称为化学计量系数 反应热是过程量,不仅与反应物系的初、终 态有关,而且与系统经历的过程有关。
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化学反应过程中,若正向反应能作出有 用功,则在逆向反应中必须由外界对反应物 系作功。可逆时正向反应作出的有用功与逆 向反应时所需加入的功绝对值相同,符号相 反。可逆正向反应作出的有用功最大,其逆 向反应时所需输入的有用功的绝对值最小。
标准生成焓是(单质→化合物)生成反应的一个 过程量,可以精确测量热量得到。对于指定的化 0 ∆ H 合物, f 是一个确定常数,也就意味着在标准状 况(25℃,1atm) 下,指定化合物的 ∆H f0 是一个常 数而与达到此状态的路径无关。因此标准状况 下,化合物的焓值可以脱离生成反应过程而独立 加以应用,利用标准生成焓计算化学反应热。
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系统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普遍的定律,对于有化学反应的过程 也适用,是对化学过程进行能量平衡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式
反应热
Q = U 2 − U1 + Wtot
Q600 = −802 310.4 J/mol + 12 907.3 J/mol + 2 ×10 501.9 J/mol − 13 132.7 J/mol − 2 × 9 243.1 J/mol = −800 018.2 J/mol
i
= ∑ (n j ∆H 0 f , j + n j ∆H m, j ) pr − ∑ (ni ∆H 0 f ,i + ni ∆H m ,i ) Re
j i
0 0 = ∑ (n j ∆H f , j ) pr − ∑ (ni ∆H f ,i ) Re + ∑ (n j ∆H m , j ) pr − ∑ (ni ∆H m,i ) Re i i j j 0 = Qp + ∑ (n j ∆H m , j ) pr − ∑ (ni ∆H m ,i )Re
= −5074505 J/mol(= −44423J/kg) 0 燃烧产物中H 2O 为气态时,C8 H18( l ) 标准燃烧焓 ∆H C,H 2 O(g)
为 -44 425 J/kg 。
1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四、赫斯定律
由附表16查得有关物质的标准生成焓为: 0 0 ∆H f,CO = −393522J/mol ∆H f,H = −241826J/mol O
2 2 (g)
0 ∆H f,C = −250105J/mol 8 H18(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