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素法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词汇(语素)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词汇(语素)
音译词
苜蓿 石榴 菩萨 和尚 刹那 罗汉
拟声词或取声命名
扑通 哗啦 嘀咕 布谷 蝈蝈
第二节 语素的分类—按音节分类
(3) 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
喜马拉雅 珠穆朗玛 安迪斯 法兰克福 奥林匹克 白兰地 凡士林 噼里啪啦 淅淅沥沥 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语素的分类—按意义分类
分为两类:实语素即词根;虚语素即词缀。 1、实语素: 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可以表示事物、 数量、时间、处所、动作、性状等具体意义。
相关文献综述
1959年吕叔湘第一个使用“语素”术语。他在《汉语里 “词”的问题概述》中说:“在现代汉语里,很多‘字’已是一 个语素。”
国内,1961年朱德熙第一个采用“语素” ,《说“的”》 的附注中对“语素”与“词素”的不同作了分析,明确“语素” 是指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此后,”语素“这一术语 被普遍采用,并逐渐代替”词素“。
名素:父 母 山 水 马 牛 桌 椅 动素:做 想 吃 睡 跑 跳 看 学 形素:新 旧 大 小 冷 热 富 贫 2、虚语素:不表具体词汇意义,只表示某种语法 意义。
的了 吗 就才但而第 老 初 子 头 儿
第二节 语素的分类—按活动能力分类
1、成词语素 (v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可以独立运用的语素,也叫自由语素。 2、不成词语素 (vt) 指不能独立运用的语素,也叫不自由语素或黏着 语素。
根据音节数目给语素进行分类。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 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1) 单音节语素: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语素。
天地 人雾雨电江河湖海道路山川 士农 工商柴米油盐教学听说读写
第二节 语素的分类—按音节分类
(2) 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

国际汉语教师联盟分享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法

国际汉语教师联盟分享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法

国际汉语教师联盟分享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法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探讨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主要从词汇教学入手,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拓展和教学实践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

词汇教学的方法拓展1、进行语素教学。

“除了讲解目标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外,还要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语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已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

”进行语素教学的重点在于,语素拓展成词语和“核心”语素的学习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构词能力极强的汉字(即核心语素),因为这些字的基本含义与包含有这些汉字的词语的整体意义关系密切。

学生在学会了一个语素的基本意义之后,再接触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方便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

2、注重“语境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所教授的不是语言中的词汇,而是言语中的词汇。

语言中的词汇是静态的,用描述的方式来释义,例如词典中的释义。

而词汇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词,应该是动态的,即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个词,如何用这个词来表达。

一个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句子或上下文中,正是语言环境的存在,才使一个词有了其中一种特定的含义。

大多数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词汇释义和使用都离不开语言环境。

因此,掌握词汇的具体意义应从不同的语境入手,要结合语境和句子来进行词汇教学。

3、重视“语用色彩”教学。

词汇的语用色彩往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用色彩的教学,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色彩。

如“第一次到昆明,我下榻在翠湖宾馆”和“放假回家,我会晤了很多老同学”,这两个句子的错误均是由于“语用色彩”使用不当而造成的。

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两个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要用在郑重场合,并且用在大人物身上,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简析语素研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

简析语素研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

界对语素持何 看法或有哪些研 究 ?为 了促进 词汇教学 ,语 的地位不 断提 高 。这里不 乏对外汉语 教学界为提 高词汇教 素的哪些方面 尚需要深入研 究 ?这些研 究意义何在 ?本 文 学效果所作的努力和思考。但是 ,在留学生数量 日益增多、
结合 教 学 实 际来 讨 论 这 几个 问题 。

母语背景更加复杂的新形势 下,要真正利用好语素来提升词 汇教学效果,仍有不少基础性的问题尚待深入研究。 二 、涉及语素构词的问题 语素构词时,有构词位置和构词能力两方面的问题 。我 们 随机选取了供初级水平留学生使用的~年级教材 《 汉语教

对 外 汉 语教 学界 对 语 素 的论 述
1( 电) 邮
( )从 留学 生 的词语 偏 误 出发 ,分 析涉 及 语素 的 二 问题 。邢红兵 ( 0 3 2 0 )穷尽分析 了 “ 语中介语语料 库系 汉
统 ” 词 表 中 的全 部 50 偏 误 合 成 词 , 将 偏 误 合 成 词 分 为 新 2条

2 ( 生) 3 发
4( 出发 )
2 7
造词 、语 素替 代、语素错误 、语素顺序错 误及其他错误 五 大类 。邢文发现 ,留学生具有 较强 的语素构 词意识 ,能运 用汉语 的语素和 构词规则直接造 词。朱志平 ( 0 4 2 0 )分析 了双音词偏误 的产 生原因,结果 发现 ,有4 % 7 的偏误是 同语
素近 义 双 音 词 之 间 的 误 用 ,如 “ 秀 ”与 “ 良 ”间 的误 优 优 用 , “ 布 ”与 “ 布 ” 间 的误 用 。 发 宣 ( ) 在 教 学 中 实 践 “ 素 法 ” , 或 者 利 用 语 素 设 三 语
学 人

从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类型看语素教学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意义

从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类型看语素教学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意义

从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类型看语素教学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意义从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类型看语素教学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意义郭玮(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3)摘要:词汇教学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们往往从整词出发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针对近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忽视语素教学的状况,文章从汉语词汇的释义模式出发,分析语素义与词义关系类型借此研究语素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最后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语素教学法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类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181-02作者简介:郭玮,烟台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一、语素教学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语素”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结构主义创始人布龙菲尔德提出来的。

他认为,“跟别的任何一个形式在语音———语义上没有任何部分相似的语言形式是一个简单形式或者叫做语素。

”在中国语言学界,对于“语素”这一级语法单位,吕叔湘先生曾明确提出“讲汉语的语法,由于历史的原因,语素和短语的重要性不亚于词,小句的重要性不亚于句子”,并特别强调语素的重要性。

语素主要功能是作为构成词语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将语素进行组合和替换,有限的语素就可以生成很多的词。

因而一种语言中的语素通常只有几千个,而词通常会有几万个,句子则是无限多的。

叶蜚声和徐通锵先生曾在所著的《语言学纲要》中提到:“据估算,我国的中型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里字和词的比例约为1:6,这个数字大致也就是语素和词之比。

按照这个比数来说,汉语从语素到此扩大了五倍。

所以,掌握语素和构词法,是以简驭繁,有效地扩大词汇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运用整词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词汇学习是在对语言教材的教授之中完成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只能死记硬背,词汇记忆效率低下,加之汉字是方块文字难以记忆,导致学习者积极性也不高。

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导语: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汇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汉语词汇,进而,影响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直接对译法、直观说明法、比较联系法、语素教学法、语境猜测法五个方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作一探讨。

近年来,关于词汇教学的研究层次不穷,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目的是让留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掌握、理解汉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掌握汉语,并且能够流利的用汉语交流。

结合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以及从词汇研究资料中获取的理论知识,接下来对对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做一个粗略的总结。

一、直接对译法直接对译法,即直接用学生的母语解释词义,大部分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呈现生词。

直接对译法的优点是词语解释简单便捷,能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较为直接的解释。

外语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的借助母语来理解或记忆,特别是比较抽象意思的词语,如,“人民”、“间接”、“困难”等,这类词语用直接对译法讲解能够一点就通。

直接对译法的缺点是有些词语与外语没有准确的一对一的对译关系,很难准确翻译,这种不准确的翻译又会产生新的混淆。

比如“认识”、“知道”翻译成英语都是“know”的意思,“I know him.”可以翻译成“我认识他”,也可以翻译成“我知道他”,但是,两者的意思却是不一样的。

另外,“I know it.”只能翻译成“我知道这件事”,而不能说“我认识这件事”。

直接对译法只是初步的界定词语的意思,如果想要区分它们,还需要进一步从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方面辨析词语。

二、直观说明法直观说明法,即是用实体事物、图片、肢体语言对词语进行解释说明。

实体事物、图片可以用来介绍实际存在的事物,如“苹果”,我们就可以拿出一个苹果或展示一张图片,告诉学生“píng guǒ”这两个音节形成所代表的内容及意义。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素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素教学
握而 达到快 速扩充词 汇量 的 目的。
笔者 认 为在基 于 “ 素 教学 法 ” 语 的对 外 汉语 教 学 体 系 成 型之前 , 在对外 汉 语教 学 过 程 中应 抓住 构 词 的最 小
j 靼位— — 语 素 , 理 地 运 用 “ 素法 ”, 助 外 国 学 合 语 帮 生更快捷 、 更有效 地 掌握汉语 词汇 。
第 l 卷 第 4期 7
21 00年 1 2月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 u a f Ch n s a源自S c a r ol o r l o a  ̄ h o il Wo k C i n
V 11 . o . 7 No 4 De . 0 0 e2 1
对 外 汉 语词 汇教 学 中的语素教 学
以不同结构形式参与复合词、 附加词的构造 , 使用率相
[ 收稿 日期 】 21 — 0 2 00 1 — 5 ’ [ 作者简介 】 唐 倩 (96 ,女 ,湖南永州人 ,北京语言大学 国际商学院 O 级国际政治专业 ( 18 一) 8 国际经济方向 )硕士
研究 生 。
第 4期

倩 :对外 汉语 词汇教学中的语素教学
13 0
节 。 因而 , 用语 素 教学 加 深 对 于汉 字 使 用 特 性 的认 利
理 解词语 的意义 , 为进 一步学 习打下基 础 。
二 、 素法 的困难 语
如 “ ” “ 、 安 ” “ ” “ ” “ ” 及 一 些 前 打 、 电” “ 、 本 、 不 、 出 以
习词 汇方 式 的“ 素法 ” 但 是还 没有 属 于词 汇教 学 体 语 ,
系 的 、 有词 汇 教 学 根本 途 径 性 质 的 “ 具 语素 教 学 法 ” 。

立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语素法

立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语素法
或翻译) 和用法外 , 还要将 词语 中的语素 ( 加 以离析 , 字) 然 后 以一定 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 已学或未学的词素再行组合 , 从而巩固所学词语 ( 包括 目的语和 已学词语 ) 和扩大新词 的 学习范围。从 肖贤彬 的定义 中我们可 以了解到“ ” 语素法” 的
言教学领域属于传统观念 。它把词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
的特点 , 更为全面地将教学工作落 实到语素四位一体结构 的
各 个层 面 , 即语 音 、 字 、 义 和 语 法 。据 此 , 者 认 为 语 素 汉 语 笔
法应包含 以下几个 步骤 :. 1 讲练 目的语的音形义 , 使学习者 树立 目的语的整 体概 念和 印象 ;. 2 离析 目的语 , 分析语 素义 和 目的语的构词方式 , 帮助学 习者形成语素观 , 使其了解 并 汉语词汇系统 的构词规律 ;. 3 与已学或未学语素进行语素重
前学者们对于语素法的认识 多从语义层面出发。笔者 结合语 素四位 一体 的特 点对 以往 的语 素法进行补充论 证, 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实施语素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以期对对 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 一点参考。
关键 词 : 外汉 语 ; 汇教 学 懵 素法 对 词
中 图分 类 号 : 1 5 H 9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0 4 ( 0 1 0 — 6 0 10 4 4 2 1 ) 1 0 8— 3


语索 法 释 义
在实施语素法 的过程 中只有牢牢抓住语 素的特点进行教学 才能体现语 素法 的优势 , 也才能更全 面的 , 更好 的达到词汇 教 学 的 目的 。
单位——语素上 ; 另一 方 面却认 为该定 义还 需进一步 的补 充 。可以看 到 , 肖贤彬 在教学 中非 常重视语义分析 , 从对 目

语素分析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语素分析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语素分析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语素分析法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运用有关理论和统计资料并结合教学实践,就语素分析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启发留学生的语素意识,引导留学生充分利用同素关系,注意语素分析与理据解释的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区分语素分析法对于各类汉语词汇的适用性,都是有利于加深留学生对汉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步骤和措施。

标签:词汇教学语素意识同素关系理据解释适用性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表达内容的基本构造单位。

没有词汇就无法传递语言信息,也就无从交际;要想简洁、流利地传达信息,词汇应用的准确度甚至比语法的正确性更加重要。

因此,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核心作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更是培养留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基础环节,词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具有很强的组词功能。

汉语语素特质非常明显,科学地运用语素分析法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汉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地扩大词汇量。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有关汉语词汇知识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汉语词汇的音、义、形和基本用法,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

汉语中词汇数量庞大、系统复杂,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而不是词,留学生对汉语缺乏语感、记忆起来较困难等等,都是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率的阻碍。

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词汇教学首先应该贯彻语素教学的原则,明确语素教学的范围,培养学生的语素意识;要引导学生运用汉语的语素特质积累词汇,加深对词语的记忆。

一、替换法+翻译,启发留学生的语素意识许多留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中只关注词汇的整体意思,不知道词中语素有自己独立的意义,更不知道能从语素的结合中推导出新词汇的意义。

可见,培养留学生的语素意识,训练他们在汉语词汇学习中主动运用语素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素法
作者:赵焕
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7期
摘要: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检验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

本文将从语素教学法的存在依据、教学策略以及实际作用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素法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181-02
我们在日常生活交际的过程中,要想顺利地完成双方信息准确快速的传递,除了语法、相关的文化知识、交际策略等,词汇是重要的一个支撑。

没有词汇,语言的表达就没有材料和依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也就没有办法进行交际。

因此,词汇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不断地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多样,有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如果仅仅让第二语言学习者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汉语词汇,这不但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会打消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造成汉语难学的印象。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采取语素法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可以让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词汇的构造理据,减少记忆的负担,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词汇,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汉语语感,这对他们将来的自主学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一、语素法存在的依据
语素法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它是在对对外汉语词汇特点的认真分析、学习者心理特点的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探讨等基础上提出来的,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该法的合理存在之处。

(一)第二语言习得规律为语素法提供了可行性
现代汉语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它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要完全准确无误地掌握这些词语,靠死记硬背是肯定不行的。

因此第二语言习得规律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理论。

我们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对词汇的认知也从感性认识逐渐发展到理性认识。

因此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我们要遵循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克拉申用“i+1”表示。

i表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也就是在自然顺序上所处的某一阶段。

i+1则是下一阶段应达到的语言结构的水平,即稍稍高出他目前的语言水平。

举例来说,比如留学生在学习“跑”的时候,“奔跑、赛跑”
中的“跑”是“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在“跑材料、跑买卖”中的“跑”是“为某种事物而奔走”,而在“跑油、跑电”中的“跑”是“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

这时“跑”在不同的词中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在给留学生讲解的时候,就要看教学对象,引申出适当的意义,不能超过
“i+1”的难度,给留学生造成过多的学习负担。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特别重要,这对他们的长远学习来说,是一个有益的帮助。

语素法在词汇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这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比如在学习“商场”这个词时,可以利用语素法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了解这个词语整体意义的同时,也了解其中每个语素的意思,加强对汉语词汇理据性的认识。

同时可以运用拓展法,让学生对“商品、商业、商店、商家”“鞋店、饭店、旅店”等词语展开猜想。

这种猜词活动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汉语词汇系统的特点为语素法提供了合理性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有: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同音语素多。

这里特别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可以以语素为切入点,以旧带新,运用原来学过的语素,来推测出新学习的词语的意思,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比如在学习过“电脑”这个词之后,再学习“电话、电机、电视、电力”等词语的时候,虽然学生可能并未完全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但是对它们的大概意思还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的。

特别是词根、词缀的学习,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突出。

比如学生知道了“作者”中“者”的意思,也可以推测“读者、唯物主义者、科学工作者”等词语的意义。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处理好一些同时具有词根和词缀性质的字,比如“老”,在“老虎”中是词缀,在“老人”中就变成了词根。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之前就对这类情况做好归纳,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语素教学的方法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种方法,只要是有效的、利于学生掌握的,我们都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去,所谓教无定法。

那么语素法究竟如何恰当有效地运用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中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地探讨。

(一)语素法与汉字教学相结合
“据统计,90%的现代汉字与语素对应,所以现代汉字可以称为语素文字。

所以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掌握了多少语素,实际上就反映出掌握了多少汉字,掌握了构成语言材料的多少”。

因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把汉字教学和语素法结合在一起,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教“休”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可以拆开进行字形、字意的讲解,“休”字形表示一个人靠在树上,即为休息,同时还可以讲解“休假,休学、休养、午休、轮休”等词
语。

在讲“甘”的时候,可以画出字形,表示口中含着甜的东西,学生对“甘甜、甘美”等词语的了解将会更加深刻。

又比如语素“分”,表示用刀把一件东西分成两半,这在“分开、分割、分家”等词中表现明显,学生在学习这些词语的时候,不仅理解了整个词的意思,对于其中的语素和字也有了深刻的记忆。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下掌握汉字、词汇,提高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他们将来的汉语自学能力来说,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语素的拆分与扩展
所谓语素的拆分,就是把合成词分解成语素,讲清楚语素的意思,让学生对整个词语以及构词理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比如“民主”,“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主”表示做主,所以整个词的意思是“人民自己做主”,主谓结构。

这样留学生学到的就不只是一个词,还包括两个语素、汉字和词语的构成方式,从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所谓扩展,就是把教学中见到的那些构词能力强、能产性比较高的单音节语素作为共同的词根再组成若干词,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

这种词汇扩展,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会令留学生感觉到汉语词汇非常有趣,而且是链条式的,容易记忆。

比如在教“好看”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可以扩展出“好玩、好用、好听、好吃、好喝”“看见、看到、看书”等词语。

这样灵活的教授词语的方法,在增加词汇量的基础上,也培养了留学生的猜词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与语音教学相结合
语素从音节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语素占少数,单音节语素比较多。

而一个音节就可以代表一个或者多个语素,学会了一个音节就相当于学会了一个或者多个语素的读音。

因此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语音与语素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做饭”“座位”“坐下”,三个语素
“做”“座”“坐”,它们的读音都是zuo,却有着不一样的字形和意义,这和西方的字母文字有很大的区别。

同时讲解三个语素,可以让学生在区别中进行记忆。

留学生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也深刻地体会到汉语自身的特点和魅力。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梁蕾.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素教学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12).
责任编辑:刘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