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16.鲁滨逊漂流记 拓展阅读 笛福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6 《鲁滨孙漂流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6 《鲁滨孙漂流记》

的处境。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鲁滨孙拾到钱后哭笑不得
和被困孤岛后痛苦无奈的心情。
3.鲁滨孙为了创造生存的条件做出了哪些努力?由此可见 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生活受到威胁时,鲁滨孙为了生存下去,他到森林中打猎,
到海边捕鱼,并把捕到的山羊畜养起来,还把从沉船上找到的麦
子反复种收,这些努力为他解决了生存的必要条件——食物。 由此可见鲁滨孙是一个坚韧不拔、不畏艰难,能靠智慧解决困
我的感悟
语言积累
梗概 畏惧 桅杆 木筏 安慰 简陋 畜养 教化 野蛮 挣扎 忧郁 祈祷 郑重其事 聊以自慰 不毛之地 不可思议
课内
世间万物,只有有用处,才是最可宝贵的。任何 东西,积攒多了,就应送给别人;我们能够享用的,至 《鲁滨孙漂 课外 流记》 中的名言 多不过是我们能够使用的部分,多了也没有用。 我已学会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生 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所缺 乏的东西。这种态度使我内心感到由衷安慰。 我们老是感到缺少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 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
3.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他没有更高的要
求,但是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在岛上生活,鲁滨孙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寻找食物活下去,为
了兊服这个苦难,他每天拿着枪出去打猎、捕鱼,还把山羊畜养起
来繁殖,这样就可以有稳定的食物来源——羊奶和羊肉,他还试着 种植水稻。这些都是他兊服荒岛没有食物所做出的努力。 4.后来,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 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 面对野人的威胁,鲁滨孙未雨绸缪,先在住所附近插上杨柳桩 子,然后在野人内讧时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人,救下了逃跑的野人 并驯化他,教他说话,使他成为了自己的好帮手,化不利为有利。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6《鲁滨孙漂流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6《鲁滨孙漂流记》

二、概括鲁滨孙的优秀品质。
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因此到过许多危 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 涯海角。
勇敢 有冒险精神
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 船舱里,鲁滨孙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 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没有淹死的一 条沟,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 慰。
细心 能干
有爱心 善良 勇敢
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 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 的?应该怎样做?联系实际谈一谈。 Nhomakorabea梗概
梗概就是简要地把故事说出来,也就是讲述 大意。但在讲述时,不能斩头去尾,不能遗 漏重要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 过都要交代清楚。语言要简洁,尽量长话短 说。
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 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 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 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 援救。
有耐心 考虑周到
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 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 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来的 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在围墙里,不久 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 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 粮食。 细心 勤劳能干 做事有计划
16.《鲁滨孙漂流记》
六(1) 邓希瑶
笛福
笛福 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作家,他的代 表作《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 的文学名著,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个 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的精神。其他 小说有《辛格顿船长 》、《摩尔· 弗兰德斯》、《杰 克上校》和《罗克查娜》等,均受读者欢迎。
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 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 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 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

鲁滨逊漂流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ppt课件

鲁滨逊漂流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拓宽学生视野:《鲁滨逊漂流记》作为世界文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鲁滨逊漂流记》作为一部文学名著,可以帮助学 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鲁滨逊漂流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培养学生的冒险 精神与野外生存 能力
稻壳学院
鲁滨逊漂流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 册ppt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鲁滨逊漂流记简介
03
鲁滨逊漂流记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鲁滨逊漂流记在教育中的应用与价
05

鲁滨逊漂流记的教案设计与教学策
07

02
鲁滨逊漂流记的人物形象
鲁滨逊漂流记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
04

鲁滨逊漂流记的拓展学习与阅读体
06
28年
获救离开:28 年后,鲁滨逊 终于遇到一艘 英国船,得以
离开荒岛
回到故乡:鲁 滨逊终于回到象
鲁滨逊的角色特点
坚韧不拔:面对困难从不放弃,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 适应力强:在荒岛上生活多年,适应了各种环境 善良正直:对待野人星期五,展现出善良和正直的品质 聪明机智:利用岛上资源,制作出各种工具和房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难点是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心理变 化和生命的意义。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选择
激发兴趣,注重实效 精讲多练,强化思维 情境模拟,增强体验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
教学评价与反思建议
评价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测验法 评价内容: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形象的理解、主题思想的感悟 反思建议:结合学生的反馈,思考教学策略的优劣,改进教学方法 总结:根据评价结果和反思建议,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相关资料)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相关资料)人教版

16.《鲁滨孙漂流记》相关资料鲁滨孙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

他偷偷瞒着父亲出海,到了伦敦,从那购买了一些假珠子、玩具等到非洲做生意。

第三次去非洲和当第四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难,唯有鲁滨孙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

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

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

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淡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

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

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

还在荒岛的另一端建了一个“乡间别墅”和一个养殖场。

虽然这样,鲁滨孙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

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船。

鲁滨孙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5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有一个脚印。

不久,他又发现了人骨和生过火的痕迹,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

鲁滨孙惊愕万分。

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

直到第24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并吃掉的俘虏。

鲁滨孙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

因为那一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孙把被救的俘虏取名为“星期五“。

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接着,鲁滨孙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

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叛乱,把船长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孙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叛乱水手,夺回了船只。

他把那帮水手留在岛上,自己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

此时鲁滨孙已离家35年(在岛上住了28年)。

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

妻子死后,鲁滨孙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鲁滨逊漂流记》课堂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鲁滨逊漂流记》课堂笔记

《鲁滨逊漂流记》课堂笔记一、作品背景《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该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他在1719年4月25日将这部小说发表,主人公鲁滨逊也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文学形象。

二、故事梗概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心向往着遨游四海。

终于有一天,他登上了前往非洲的船只,不料途中遭遇风暴,船只翻了,他被大浪冲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

在岛上,他并没有绝望,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顽强地生存下来。

他制作工具、建造房屋、打猎、种植庄稼、饲养动物,甚至在绝望中仍然不放弃寻找回家的希望。

最终,经过28年的孤岛生活,他成功地逃离了荒岛,并回到了故乡。

三、人物形象1.鲁滨逊: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勇敢、智慧、乐观的人。

他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成功地回到了故乡。

2.星期五:鲁滨逊在荒岛上救下的一个土著人,忠诚、勇敢、善良。

他成为了鲁滨逊忠实的朋友和助手。

3.船长:鲁滨逊在荒岛上的救命恩人,是一位勇敢、仁慈的人。

他帮助鲁滨逊逃离了荒岛,并把他带回了故乡。

四、主题思想本小说的主题是“冒险、自立和忍耐”。

它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学会自立和自强,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在绝境中的生存能力和智慧,让我们更加珍视生命和自由。

五、艺术特色1.情节紧凑:本小说的情节非常紧凑,充满了惊险和刺激。

作者通过描绘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存的艰辛和人性的伟大。

2.人物形象鲜明:本小说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作者通过描绘这些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3.语言生动:本小说的语言非常生动,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荒岛上的美丽与恐怖。

同时,作者的语言也非常简练明了,易于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6《鲁滨孙漂流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6《鲁滨孙漂流记》

勇敢无畏 机智坚强 聪明能干 乐观向上
精彩片段内容: 鲁
宾孙初到岛上的生活 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 考。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 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 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 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 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 实性。
速读课文“精彩片段”部分, 说一说“精彩片段”大致在“作 品梗概”所记述的故事情节的的 哪个阶段,什么内容最吸引你。
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有勇气克服和战胜
困难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失望。
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 样做的?应该怎样做?联系实际谈一谈。
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
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 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 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 水,只够用两天了……
《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名言

我们老是感到缺少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 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 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感情又怎样变幻无常啊! 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 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 我们今天所希冀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 甚至会吓得胆战心惊。 等待大难临头比遭难本身更令人痛苦,尤其是 无法逃避这种灾难而不得不坐等其降临,更是 无法摆脱这种担惊受怕的恐惧。
我没有抵御野人和野兽 袭击的防御力和手段。

但我所流落的岛上,没有我在非洲看 到的那种野兽。假使我在那里覆了舟, 我又将怎样?

我没有人可以说话,也 但上帝却不可思议把我送到海岸附近, 没有人来解除我的愁闷。 使我可以从里面取出许多有用的东西,
使我终身用之不尽。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 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 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 情。

[精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孙漂流记》知识点分析

[精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孙漂流记》知识点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孙漂流记》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2. 相关背景
3. 主要内容
1作者简介
笛福(约1660—1731),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

166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商人家庭,1731
年4月26日在穷困中去世。

2相关背景
《鲁滨孙漂流记》写于1719年。

小说是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主人公鲁滨孙因沉船遭遇风暴失事,漂流到孤岛,独自在那里生活了28年,历尽艰难困苦,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

鲁滨孙是他那个时代的创业者。

3主要内容
由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组成。

梗概部分介绍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遇上了大风暴,船翻了,他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他战胜了重重困难,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终获救,回到英国。

片段部分主要写了鲁宾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通过这两部分的介绍,表现了鲁宾孙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 16.鲁滨逊漂流记拓展阅读笛福简介素材新人教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

代表作《鲁宾孙漂流记》。

笛福出生于伦敦。

父亲经营屠宰业。

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

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

他早年经营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欧洲大陆各国经商。

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

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

同年又出版了续篇。

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

此后,他写了四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

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几部国内外游记,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

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

笛福的“鲁滨逊小说”,以第一部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五年,最后得救。

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

鲁滨逊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

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

第三部严格说来都是道德说教。

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

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出卖肉体的勾当。

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

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

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

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

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

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