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浅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府发挥 自己的导向功能 . 建立 “ 师型” 双 师资队伍建
8 3
山东 纺 织 经济
2 1年第 7期( 00 总第 1 1 ) 6期
考核体 系 ,这样 才 能促进 实现真 正意义 上的 “ 双 师” 队伍 。
图 2 3 教师 下基层或企业 进行实践工作的时间 —
由图 2 3 — 所示 .所调 查 的 5 O名教师 中大多数
: I. . 冒. 雪 : 尽 : 量 l 喜
素质教师 的培养 。
此外 , 问卷 还对教师下企业或基 层的实践 时间 进行 了调查 , 结果如图 2 3 —。
出, 目前高 职院校 的教师来 源都 比较单 一 , 大多 由 高校毕业 后直 接担 任专业课 的教学 .缺乏 实践锻
收稿 日期 : 0 0 0 — 6 2 1— 4 2
作 者 简介 : 高秋 香 , 高级 工 程 师 ; 佳 , 教 。 王 助
是 师 资队伍建 设 的核 心 所在 , 本论 文从教 师 、 学校 、 府及 有 关部 门三方 面进 行调 查 。 讨 目前 高职 院校 政 探
“ 双师” 素质教 师培养与管理的现状及改进 的方向. 而为我 国“ 从 双师型” 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
理 论 支撑 与现 实指 导。
关键词 :双 师型 ” 师 资队伍 ; “ ; 高职 院校
从 图 2 1中可 以看 出 ,职业 院校 中有 7 %左 - 0
文件 , 制定 出符合 自己学校实践 的清晰 的“ 双师型” 是 由高校 直接走 上讲 台 :3 2 %的教师 由企 业 调入 ; 下的 7 剩 %由其他学校 调入 。 由此 可 以看
方面对本论文结果 的影响 , 总结 出对建设 “ 双师型 ”

高职院校梯度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梯度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梯度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作者:崔舒雅林祝亮曹振新来源:《现代教育科学》2023年第06期[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师肩负着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责任。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职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具体,因此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双师型教师既需要有专业知识,又需要具有相关专业实践技能。

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定位标准、队伍结构、培养机制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应建设梯度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从梯度划分、认定标准、培养机制和考核制度等方面激发教师的能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梯度化建设;专业实践技能[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6-0037-07[DOI]10.13980/ki.xdjykx.2023.06.006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的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着人才资源。

近年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成为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

高职教育更加突出职业性,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研究出长期的、高效的、科学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策略,通过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达到为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目的。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释义双师型教师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可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发展,并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质量。

1990年,王义澄先生在《中国教育报》上首次提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观点,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就此诞生。

1995年,原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职教[1995]15号)中最早正式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内容,这是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慢慢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展开了对此内容的研究。

中国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本文系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2020年度课题《“三教”改革背景下湖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JGA202009。

摘要:目前社会对于职业院校存在认知偏差,职业院校存在师资缺乏,影响了职业院校的未来发展。

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本文主要分析了职业院校师资建设现存问题,并针对性研究了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为职业院校建设出高质量教师团队。

关键词:中国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凸显出教育体系人性化、功能化特点。

但是由于近些年来社会对于职业院校存在认知偏差,导致高职院校教师资源不足,师资队伍职业素养达欠佳,职业教育体系的教学氛围不浓厚,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职业院校的未来发展。

因此中国职业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一、中国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存问题1.教学资源欠缺我国教育部门重视设施升级和资金投入,而忽视了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目前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资源欠缺,现有的教学环境欠佳,课堂教学开展具备的专业教学场地不足,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1]。

还有一部分就是由于缺少基础器械设施来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缺少了足够的技能训练设施,长此以往会直接影响教学结果。

2.专业能力强的师资不足目前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中,工作能力强、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欠缺,在职业院校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难以贯彻落实学校制定的整体教学计划。

因此想要解决职业院校师资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师资不足情况,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向教育部门申请,选拔更多知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进入到学校当中。

学校也要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提升个人价值,在工作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勤奋工作努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探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蒋焕王闯

探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蒋焕王闯

探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蒋焕王闯发布时间:2023-05-31T07:52:17.792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6期作者:蒋焕王闯[导读]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的重任。

“‘双师型’标准”的出台,第一次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范围、认定程序和认定的基本标准,是规范职业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纪元。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摘要: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的重任。

“‘双师型’标准”的出台,第一次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范围、认定程序和认定的基本标准,是规范职业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纪元。

基于此,针对“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团队;职业院校;模式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的重任。

“双师型”教师作为对职业教育从业教师的特殊要求,是满足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需要、适应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专门要求,体现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探索。

因此,为了更好的履行培养时代需求人才的重任,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改变与创新,重视”双师型”教师整体素质与个人能力的创新与发展,从而更好的落实高职院校履行时代使命的重任[1-2]。

一、“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时代背景当前,高等教育处于从招生导向型到教育质量导向型的历史性转折点上,“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符合国家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有助于突出和发挥教师的特殊作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建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优秀的专业技能,又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他们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学,是高职院校中的中坚力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一方面,许多教师虽然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但在教育教学方面欠缺相应的能力;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但缺乏深厚的专业知识。

这种教师队伍结构限制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2. 教育教学理念滞后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滞后,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中,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这就使得教师没有受到足够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熏陶,无法成为双师型教师。

3. 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机制并不健全,培训内容、形式和方法不够科学和系统。

教师培训仍然停留在表面功夫,无法真正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 完善教师队伍结构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鼓励专业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要鼓励普通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这样既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2.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 健全教师培训机制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师培训机制的建设,推动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重视教师的终身学习,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我提升的机会。

还可以借鉴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4. 提升教师待遇和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抽样调查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抽样调查及对策分析

4 .1 9 7
4 .4 86
6 .6 6 o
表2
“ 师 型 ” 师 来 源 结 构 统 计 表 双 教

\ \
学 毕 直 校业接
任 教 人 数
调入人数
从业 企

45 5
从他位 其 单
调 入 人 数
总 计
数 量 比

数 量

46 O

89 9
表 1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抽样 院校 “ 双师 型 ”教 师基 本情 况统 计 与
分 析
表 1显示 :北 京市 和黑 龙 江省 高 职 院校 “ 双师 型 ”教 师 占专 业 基 础 课 和 专 业 课 教 师 比例 分 别 为 4 . 6 和 6 . 6 ,北 京市 这一 比例 略低 于教 育部 86% 60% 规定 的 5 % 的合格 标 准⑧ 距 7 % 的优 秀标准 ⑨ 0 , 0 还有 较 大差 距 ,比例 偏 低 的原 因是新 成立 的高职 院校 比 较 多 , 多数 为 民办 院校 。 且 而黑 龙 江省这 一 比例 明显 高 于合格 标准 , 优 秀标准 仅相 差 4 。 距 %
摘 要 : 样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办 院校 “ 师型 ” 师 占专 业 基 础课 和 专 业课 教 师 比例 偏 低 ; 士 以上 学位 占 “ 师 抽 民 双 教 硕 双
型” 师比例偏低 ;双师型” 师 中从 事专 业理论课教 学的人数偏 多; 事实习实训课教 学的人数偏 少; 教 “ 教 从 具有 高级技 术 职 称 和 具有 行 业特 许 资格 证 书和 专 业 资 格 或 专 业技 能 考评 员较 少 。 为此 , 应从 数 量 和质 量 共 同推 进 “ 师 型 ” 师 双 教 队伍 建 设 ; 立健 全 “ 师型 ” 师 资格 认 证 制 度 、 训 体 系和 培 训 制 度 ; 分 发挥 高职 教 师 资培 训 基 地 培 训 “ 师 建 双 教 培 充 双 型” 师的功能 ; 强校本教研 , 高“ 教 加 提 双师型” 师的执教能 力; 强兼职教 师队伍建设等 。 教 加 关键 词 : 高职 院 校 ;双 师 型 ” 师 ; 样 调 查 ; 策 分析 “ 教 抽 对

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教育也成为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与行业对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目前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专业技能不够强传统的职业院校教师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而行业经验和技能培养却相对薄弱。

这使得教师在行业实践中的“双师型”教学能力有所欠缺。

2. 师资流动性大由于职业院校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导致教师师资流失严重,造成队伍建设难以稳定。

3. 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的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而另一些地区却由于资源匮乏,导致队伍建设缓慢。

二、对策1. 加强教师培训针对教师技能不够强的问题,职业院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实训培训,提升其实践能力和行业经验。

同时可以引进行业内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提高教师的“双师型”能力。

2. 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师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鼓励积极向上的教师参与“双师型”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学校的核心力量。

3.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对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职业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4. 加强协作交流建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交流研讨会、行业对接活动等方式,加强各地区职业院校之间的协作交流,促进经验共享和合作。

5. 搭建实践平台职业院校可以与行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让教师能够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学水平。

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多方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学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 设研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 •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
探索 •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2 3
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高 职院校教育发展迅速,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更高 要求。
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培养高技能人才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双师型教 师也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教 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提高其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
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实训、课程设 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 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水平。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薪酬激励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薪酬待遇,吸 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未来展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将更加重要,需要 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05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行业需求导向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确保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符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 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 的发展 , 产 品的生产流程 和生产 工艺不断改善 和调 整, 产 品的科 技 含量不 断提 高, 生产单位和技术 应用部 门对人才的 技能和技术 水平要 求
不断提 升。 因此 , 必须加 大教 师培训 力度, 是教 师知识不 断更 新, 让 教师 掌握最新技术 的发展 , 跟 踪科技发展 的前沿。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 二) 通 过校企合作 产学研结合提高双师素质水平 为提 高现有 专业教师 的能力结 构 , 一 些高职 院校开辟 多种渠道 , 为 教师 贴近 生产实 际, 提高专业 技能 , 提 高学历层 次提 供各种 培训和 实践
2 0 1 3 年, 全 国高职 院校 拥有 专任 教 师3 O . 7 万人 , 生 师 比由上年 的 机会 , 积极为教 师创 造 良好 的进修条 件, 通过合 理配 置教 师资源和完 善 l 8 . 3 : l 下降 N] 7 . 2 : 1 。 专任教 师中, 具有 “ 双师” 素质 的教 师所占比例 由 上 教学管 理, 保证教 师的进修 时间。
文教专论I C U L T U R E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国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唐晓丽 陈志平 黑 龙江教育学院
域 内产业 发展 状况及人 才需求情 况, 能够增强高职院校培 养人 才的针对 教 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方面。 社会化是 高等职业教育的必 由 之路 , 教 师队 性 。 同时, 通 过构建兼职教师和 专任教 师交流 的平 台, 给专任教师带来 生 伍 结构也 必须多样 化与社会化 , 基于此 , 本人针对双 师结构教 师队伍 的现 产一 线的新工艺、 新 技术 , 弥补专任教 师专业 实践经验褪色的缺陷 , 更好 状进行了 分析, 并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双 师结构教 师队伍建设进行 了 探 讨。 地贯彻 以就 业为导 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思想 , 提高毕业生的就 业能力。

中, 有1 . 6 万人具 有 “ 双 师” 素质 , 占外聘教 师总数 的2 3 . 4 % 。 总的来看 , 在 职锻炼 。 高职 院校通 过派遣 教师深 入企 业一线顶 岗实 践, 全面掌握业务 高职 院校教师 队伍建设 过程 中已经初 步形成了一 支理论联 系实 际、 专兼 技术 流程 , 获取实践 工作 经验。 通过 顶岗实践 , 教 师能够 了解社 会、 客户 职教 师相 结合 的师资 队伍, 为高职 院校 的蓬 勃发展 奠定 了基础 , 尤其 是 的要求 , 并根据 要求开发基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 , 提炼 典型工作任务 , 形成 许多高职 示范校 的建设 , 对高职 院校师资 队伍的壮大 起到了带动 和引导 学习领域, 将行业 经验融入教学 内容 , 探索 并创新了教育教学模 式。 教师 作用。 下企业顶岗实践落到实处 的关键 在于学校能够参 照行业 、 企业要求制定 ( 一) 多数高职院校教 师的来 源缺 少稳定性 考核标准 , 对 教师定期进行实践 考核 。 当前, 我 国高 职教育的发展 还不是很完善 , 高职院校 素质高的教师 2 、 加大培训力度, 提升双师素质 的来源是制 约其 发展 的重要 因素。 就 目前情况来 看, 大多数高 职院校都 高等职业 教育直接 面向生产、 市场 的用人服务。 随着科 技的进步和
1 通 过教师 到企 业实践 来提 高专业 教师 的职业 技能 , 年 的2 5 . 5 % 提高至2 8 . 4 % , 上升了2 . 9 个百分点。 另外, 2 0 1 2 年全 国独 立设 ‘ 使 教学紧 贴 置高 职院校 拥有外聘 教师6 - 8 万人 , 其数量 占专职 教师数 的2 5 . 3 %, 一 些 生产实际 大城市 高职院校 的外聘教 师人数 甚至 超过了专职教师人数 。 在外聘教 师 教师 下企业 常见的形 式包 括教 师定期 到企业 顶岗实践 、 到企 业 挂
是通 过从一些大 型企 业聘 请知名专家 、 高级技术人员来解 决这一问题 。 单从 培养 高职学 生的职 业技 能来说 , 这 些来 自企业 的兼职 教师具 有 丰 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 确实是专职教师不 可比的。 ( 二) 高职 院校 教师对自身身 份的认同感较差 公办高职 院校的教 师来 源 比较单一, 大都缺 少企业 实践 工作经 历。 从整 体水平来 看, 目前各级政 府举办的高职 院校师资来源的渠道 比较单 专任教 师缺 少企 业工作 的经历 , 外聘教 师 比例则 偏低 , 部分 学 校对 兼职教 师还 存在一 些重聘 任 、 轻管 理 的现 象 。 另外 , 专任教 师的整 体学 历层 次偏 低 , 具有 研究 生学历 的教师 占专任教 师的 比例为 1 6 . 5 %, 低于 全国高职 院校的平均学历水平, 这也是政 府举办 院校 师资队伍需要解决
[ 关键词】 高 职 院校 ; 双师结构; 模式
一Hale Waihona Puke [ 摘要】 近年来 , 随着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 教学改革 不断深化 , 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建设成 为薄弱环 节 , 突出表现在专业教 师缺乏实践能力,
中聘 请 , 他们熟 悉和 掌管社 会对人 才培 养需 求的第一 手资料 , 尤其是 区



的一个 问题 。
二 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初步探索
校 企共 同参与 , 共 同制定双 师结 构教学 团队培养 制度 , 有利于为双 师 结构教学 团队中兼职教师 队伍 建设 提供制度保 障, 促进教学 团队在教
三, 探索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为保障双师结 构教师 队伍建 设的顺利进行, 必 须具有相应的保 障制
度, 国家示范 陛高职 院校 建设计 划明确要求 “ 逐步建立 ‘ 双师 型’ 教师资 格 认证体系, 研究制定高 等职业 院校教 师任职标准和准人 制度 ” , 这一切 都促进了高职 院校 “ 双师结构” 教师 队伍的建 设。 企业参 与, 校企共 同制定教师 队伍培养 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