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温度,热量的关系

合集下载

温度内能热量辨析

温度内能热量辨析

温度\内能\热量辨析作者:王秀勤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2期温度、内能和热量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而由于三个概念比较抽象,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讲述得不够深入,致使同学们在认知上常常存在偏差。

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认清三个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能够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温度温度的概念起源于人们对物体冷热的感觉,它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物体温度的高低与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情况密切相关: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物体的温度就越高。

所以,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中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量,含统计意义。

温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物体所处状态的状态量。

对温度只能说“是多少”“升高多少”“降低多少”。

二、内能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物体温度变化时,内部分子运动的速度大小也发生变化,所以分子的动能发生变化,内能也会变化。

另外,物体状态、体积变化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弱也会改变,分子势能发生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内能变化。

所以,物体内能大小是由物体的温度和状态来决定的。

温度越高,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同样,一个物体的状态改变了,它的内能也会随之改变。

而且,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的,因此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永远不会为零。

内能通常也叫热能。

从物理意义来说,内能也是物体的一个状态量。

对内能只能说“有”“大”“小”“增大”“减小”。

三、热量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由此可见,热量是过程量,它总是伴随着热传递的过程。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量有关。

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放出多少”,说一个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是错误的。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

内能、比热容辅导一、对知识的理解(一)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1.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引起温度的变化。

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2.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吸收或放出了热量;物体吸热或放热,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3. 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变化,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

(二)对公式Q = c m△t的理解1、当c 、m一定时,Q与△t成比。

2、当c 、△t一定时,Q与m成比。

3、当m 、△t一定时,Q与c成比。

4、当Q 、△t一定时,m与c成比。

5、当Q、m一定时,△t与c成比。

6、当Q 、c一定时,m与△t成比强调:c是物质的比热容,只与物质的有关,而与Q、m、△t 。

计算物体吸放热时要注意:△t是物体温度的,而不是物体的温度。

(三)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的理解1、热传递的实质是。

并且两物体存在。

2、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是与的转化。

并且两物体存在。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能转化为能;典型例子: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能转化为能;典型例子。

二、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某汽车的散热器用水作冷却剂,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散热器中水的质量为5kg,水的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是J.2、冬天手冷时,人们总喜欢双手搓几下就感觉暖和,这是利用使手的内能增加.3、质量为80kg的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排汗0.7kg,假如汗水均从身上蒸发掉而没有流掉,这将导致运动员的体温约℃,内能改变了J.人体主要成分是水,可认为人的比热容和水的相等,每千克汗水汽化所需吸收的热量为2.4×106J.4、摩擦生热的过程实质上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5.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这是由于做功,使锯条的内能,温度。

6、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会,气体膨胀时,气体的内能会。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关系辨析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关系辨析

内能热量温度关系辨析一.从概念上分析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热量:是指物体之间存在温差,使物体之间的能量产生传递,所以说热量是一种过程量,所以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

不可以说“含有”“具有”.而该传递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热量的单位为焦耳(J).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二.辨析区别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联系1.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2.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物体不对外做功),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3.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液体沸腾时,温度的不变,内能增加.还有外界对物体做功.4.物体本身没有热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内能的转移时,才能讨论热量问题.5.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6.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无关.练习.判断.1、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热量.( )2、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3、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就会增加.( )4、物体的内能增大时,它的温度就会升高.( )5、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6、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答案解析1.×.因为物体温度升高,除了热传递,还有可能是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2..×.晶体熔化,液体沸腾,内能增加,温度不变.3.√.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4.×.晶体熔化现象.5.×.液体沸腾,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6.×.还可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增加.。

物理中温度、内能和热量关系探讨

物理中温度、内能和热量关系探讨

物理中温度、内能和热量关系探讨概要: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其中,内能和温度是状态量;而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具有”“含有”“增加”等词来描述,常用“吸收”或“放出”来搭配。

要解决有关这三者的中考题,还要掌握热传递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所以这里题得分率不高。

解决这类题,明确三个物理量的概念是关键,还要辨析其物理意义才能突破。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从概念可以看出,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是转移的那部分内能。

内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高温物体减少的内能叫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增加的内能叫吸收的热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所以不能说“具有”或者“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够说“增加”或者“减少”多少热量,通常表达为“吸收”或者“放出”多少热量。

一、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辨析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辨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其含义。

1.内能和温度的辨析物体温度变化,内能一定会变化。

上述可知,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大(或减小),分子平均动能增加(或减少),因此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所以,物体温度变化时,分子的动能就会发生变化,物体的内能就会变化。

物体的内能变化,温度不一定变化。

根据内能的概念可知,内能受质量、温度和体积以及状态因素影响,所以物体的内能变化,其他影响因素变化引起的,而温度并没有变化。

例如,晶体的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于要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内能不断增加;晶体的凝固过程,由于不断向外界放出热量,所以内能减小,而温度保持不变。

2.内能和热量的辨析首先,内能是一个状态量,而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其次,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那部分内能,热传递过程中改变物体内能,即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内能温度热量三者的关系

内能温度热量三者的关系

内能温度热量三者的关系
热量跟温度的关系:物体吸热(或放热),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

因为只有两物体间
有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发生内能转移,内能变化的多少叫热量。

用公式计算,热量跟
物质的质量、比热、变化的温度有关,跟初温和末温无关。

在物态变化时,如晶体熔化或
凝固,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物体温度变化,不一定吸热或放热。

因为发生改变物体内能存有两种方法:热传递过程,必须稀释或释出热量,温度变化,内能变化;作功发生改变物体内能,不须要稀释或释出热量。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状态量
温度
状态量
宏观: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反映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热量
过程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也可以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2、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不一定
气体在吸热的同时对外做功,
内能可能会减小
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 热传递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温度和热量 没有必然联系
不一定 1、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不一定
把手放在火炉旁烤火
内能和温度
不一定 1.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2.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 内能增大
温度是衡量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的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同一物体 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内能和热量
不一定
1、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内能、温度和热量 之间的关系
内能
状态量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温度
状态量
宏观: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反映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热量
过程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某物体含有的热量较多或较少”Biblioteka 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搓手
晶体熔化: 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热传递

初中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初中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初中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说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同学都觉得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确实如此,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因而不少同学对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总是感到模糊不清,不易掌握.1.三者的概念区别(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的是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说“升高”、“不变”或“降低”,但温度不能传递,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2)热量: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它总是伴随着热传递而出现,是一个过程量,因而热量是与热传递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若没有热传递的发生,就谈不上热量,故也就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或“含有多少”热量,而只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J).(3)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从宏观看,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从微观看,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总的来说,当同一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2.三者的辨证关系要揭示三者的辨证关系,可用两个“一定”和四个“不一定”来对它们进行总结.(1)两个“一定”①物体的温度变化,其内能一定变化.因为物体的温度改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也随之改变,故内能也会改变.所以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加(减少).②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改变.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就是发生了热传递.而热传递则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在不考虑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少.(2)四个“不一定”①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必须吸收(或放出)热量,晶体由于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其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晶体物质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温度却是不变的.但非晶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②物体内能改变,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物体内能的改变除了吸收或放出热量(即热传递)这种途径之外,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③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的,但其温度却是不变的.④物体的温度改变,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热量.做功也是改变物体的温度(内能)途径之一,因而物体的温度改变不一定是由吸收或放出热量所致.3.三者的联系热量、温度和内能三者都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热”有关,日常生活中的“热”不但可表示温度,还可表示热量和内能.例如:“今天气很热”中的“热”是表示温度;“蒸发吸热”中的“热”是表示热量;而“摩擦会生热”中的“热”则是表示内能.在这三个量中,温度与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则是一个过程量.例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在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解析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答案 D例2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物体内能减少,一定对外做功解析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A选项说法不正确;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也越大,B选项说法正确;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大,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才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热量不能说“含有”、“具有”.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少,可能是对外做了功,也可能是放出了热量,D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 B。

温度热量内能关系

温度热量内能关系
(B)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正确答案:(D)。
关于温度和热量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不一定改变。例如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物体吸热,但不升温;液体凝固成晶体和气体液化,物体放热,但不降温。另一方面,物体温度发生变化,不一定是由于吸热或放热。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五、知识强化
1.温度高的物体,它的内能一定大
错。物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内能大小不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内分子个数有关。温度高的物体由于其他情况不清楚,所以它的内能也就不一定大。例如一小杯100℃的沸水,温度虽高,但不一定比一大桶80℃的水的内能多。因为水的内能的大小还与水的质量有关。
2.温度高的物体,它含有的热量多
错。温度与热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是表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讲热传递的过程,只讲“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是毫无意义的。只不过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降到同一温度时,△t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5.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热量和温度
内能、热量和温度是热学中三个重要的物理量。

学习内能的知识后,大多数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如下。

一、三者之间的区别
1.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般用“具有、增加或减少”表示内能,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

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2.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3.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

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

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1)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

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2)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改变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

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3) .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物体温度变化,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变化,分子动能变化,则内能变化
(4) 物体的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其他因素(质量和状态)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如:一杯50℃的水,其内能不一定比一桶10℃的水的内能大。

2.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功和热量都可以用来亮度物体内能的变化,所以他们具有相同的物理单位,都用焦耳 3. 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整个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中体现。

它是一个状态量,用“高低”表示。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内能变化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用“吸收”和“放出”表示。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液体的沸腾,气体的液化等状态变化过程中,虽有吸热或放热,但达到了熔点、凝固点、沸点,物体的温度不再变化,保持不变。

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

1.物体的温度升高,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2.物体的温度升高,则物体一定吸收热量;
3.物体内能增大,则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4.物体内能增大,则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5.物体吸收热量,则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6.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其中①和⑥是正确的,而②、③、④、⑤都是错误的。

②的错误是,物体的温度升高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③的错误是,物体的内能增大,若是同时物体发生了物态变化(比如熔化),则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④的错误是,物体的内能增大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⑤的错误是,物体吸收热量的同时,若物体发生了物态变化(熔化),则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区别: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即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物体的内能跟温度的高低、体积大小都有关系。

热量指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因此与内能是一个状态量不同,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一个物体有内能,但不能说其具有热量或者含有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多少只能用热量来表示;
联系:物体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

,内能增加,但温度却保持在0℃不变;同样,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也不一定降低。

可以总结为一个物体温度改变了,其内能就一定改变,但内能改变时,其温度不一定改变。

概念辨析法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
方法指南:
①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②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物体不对外做功),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等。

③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0℃的冰变成0℃的水;也不一定吸收了热量,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④物体本身没有热量。

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内能的转移时,才能讨论热量问题。

⑤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

⑥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