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沟村农村空巢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农村人口的逐渐外流以及年轻一代的迁徙至城市,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数量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现状,本次调查旨在探究他们的生活状态、健康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选择了湖北省某农村地区作为研究样本。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生活状态、健康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1. 个人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中,男性占比51%,女性占比49%。
年龄分布较为均匀,60-69岁年龄段的人数占比最高(39%),其次是70-79岁年龄段(36%)。
2. 家庭情况调查显示,空巢老人家庭中已婚的占比为68%,未婚的占比为12%,丧偶的占比为20%。
家庭中有子女的占比为86%,多子女家庭占50%,独生子女家庭占36%。
3. 生活状态绝大部分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都居住在自己的老房子中,其中有60%的老人房屋状况较差。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每天的主要活动包括农活、看电视、锻炼身体和跟朋友聊天,而外出旅游、参加社交活动的次数较少。
4. 健康状况调查中,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大部分为一般(61%),良好的占比为26%。
老年人普遍存在睡眠问题,有54%的老人表示晚上难以入睡。
此外,老年人中有32%的人存在慢性病,其中以高血压和糖尿病最为常见。
5. 心理状态调查显示,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普遍较为稳定。
84%的老人表示对现阶段的生活感到满意,58%的老人表示对未来充满希望。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22%的老人存在抑郁倾向。
6. 社会支持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88%的老人表示得到了家人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只有14%的老年人参加过老年人俱乐部等社会组织,缺乏社会化的交往机会。
四、讨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农村空巢家庭中,老年人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精选7篇)

农村空巢⽼⼈调查报告(精选7篇)农村空巢⽼⼈调查报告(精选7篇) 当某⼀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明⽩时,务必需要展开调查,最后将结果反映在调查报告中。
调查报告要怎么写才逻辑紧密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农村空巢⽼⼈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农村空巢⽼⼈调查报告篇1 为进⼀步了解我街空巢⽼年⼈在⽣活、⼼理、精神及其他⽅⾯的需求,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关爱空巢⽼⼈的惠⽼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董、和平五个社区进⾏了专题调查。
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晚辈)同住的⽼年⼈,由社区专职⼲部对⽼年⼈组织⼊户调查。
调查采取问卷⽅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户直接⾯对调查对象进⾏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当⾯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
现将我街空巢⽼⼈⽣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
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
汇总结果显⽰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占34.55%,⼥性125⼈,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占17.28%,70~79岁的91⼈占47.64%,80~89岁的62⼈占32.46%,90岁以上的8⼈占4.19%。
⽂化程度分组:⽂盲39⼈占20.42%,⼩学初中的112⼈占58.64%,⾼中中专22⼈占11.52%,⼤专及以上18⼈占9.42%。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占3.67%,丧偶的107⼈占56.02%,配偶健在的65⼈占34.03%,离异的8⼈占4.19%,再婚的4⼈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占15.18%,5—10年的42⼈占21.99%,10—15年29⼈占15.18%,15—20年的32⼈占16.75%,20年以上的59⼈占30.89%。
现有⼦⼥分组:有1个⼦⼥的35⼈占18.33%,有2个⼦⼥的45⼈占23.56%,有3个⼦⼥的55⼈占28.8%,有4个⼦⼥以上的43⼈占22.51%,⽆⼦⼥的14⼈占7.33% ⼆、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医疗健康⽅⾯ 1、空巢⽼⼈多数具有较⾼的⽣活⾃理能⼒,但⾝体疾病较多。
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调研报告标题: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调查和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
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对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生活质量、健康状况以及他们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
研究发现,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相对薄弱,他们普遍面临着孤独、经济困难、医疗保障问题等挑战。
一、引言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年轻人的城市化趋势,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外出打工或留在城市工作,将父母独自留在农村生活的老年人。
他们面临着不同层面的问题和困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调研方法为了获得全面而准确的数据,我们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
通过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调查了多个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三、调研结果1.生活状况: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主要依赖于农田务农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由于缺乏劳动力和社会交流,他们的生活相对孤单和枯燥。
2.生活质量: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
他们缺乏社交活动和娱乐,生活条件落后,尤其是医疗、教育和文化设施的缺乏,限制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经济困难:空巢老人往往面临着经济困难。
他们的退休金有限,医疗和养老保障不完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子女的经济支持,但子女在城市的生活压力较大,资助能力有限。
4.健康状况:由于医疗条件差和缺乏社会关怀,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长期的体力劳动和生活压力,加上医疗资源的不足,导致他们容易患上慢性病和精神健康问题。
四、解决方案为了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状况,我们建议:1.加强社会关怀:政府、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应该加大对空巢老人的关怀力度,提供关爱、陪伴和支持。
2.改善社会保障:加强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提供经济和社会支持,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生活和健康问题。
3.促进农村发展: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民收入,减少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压力。
4.开展教育和培训: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空巢老人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和参与度。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的调查报告

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事业,发挥慈善组织、志愿 者等的作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农村养老服务和设施建设
养老服务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满 足农村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设施建设
建设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如健身器材、休闲广场、老年人活动中 心等,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就业机会
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人就业,提高农村就业率,缓解农村老 年化程度,减轻老年人的生活负担。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和贡献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不容乐观
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发现他们的养老状况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活条 件差、医疗保障不足、精神慰藉缺失等。
政策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大农村养老保障力度,提高养老金水平;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关注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 生活,加强精神慰藉工作。
临慢性疾病、骨质疏松等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医疗关注和照顾。
03
心理问题
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中较为普遍。他们缺乏子女的
陪伴和关爱,容易感到无助和沮丧。
精神慰藉和社会交往
缺乏社会交往
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家庭离散等原因,农村空巢老人往 往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他们可能感到孤独和无助 。
精神慰藉不足
医疗支出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医疗需求增加,医疗支出成为他们的一大负担。许多老人由于经 济困难,难以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
医疗保障和健康状况
01
缺乏医疗保障
许多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缺乏医疗保障的问题。他们往往无法承担高昂
的医疗费用,而且距离医院较远,就医不便。
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范文篇1一、社会实践背景20__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
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
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
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
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
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
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
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
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
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调研背景农村空巢老人是指那些子女长期在外工作或定居,身边无人照料的老年人。
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经济收入低、生活照料不足、精神慰藉缺失等。
关注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发放了问卷,并对部分空巢老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对他们的生活环境进行了实地观察。
三、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1、年龄分布农村空巢老人大多在 65 岁以上,其中 70 岁以上的占比较高。
2、性别比例男女比例基本均衡。
3、健康状况多数空巢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
部分老人身体残疾,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四、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1、收入来源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地、养老金和子女的赡养费。
然而,种地收入微薄,养老金水平较低,子女的赡养费也往往难以按时足额支付。
2、消费水平由于收入有限,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普遍较低。
他们在食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占比较大,而在娱乐、文化等方面的消费几乎为零。
五、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情况1、日常生活照料多数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如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
对于身体残疾或患病的老人来说,这些日常活动变得十分困难。
2、医疗照料农村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空巢老人看病就医不方便。
而且,他们往往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及时接受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1、情感孤独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缺乏亲情的陪伴和关爱,内心感到孤独和寂寞。
2、社交活动匮乏农村文化娱乐设施较少,空巢老人的社交活动非常有限,精神生活单调。
七、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1、经济困难收入低、消费高,导致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难以提高。
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调研报告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其主要问题和需求,为提供对策和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以农村空巢老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家庭结构、日常生活状况、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2.访谈:对部分农村空巢老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社交活动、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3.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文献和调研报告,了解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现状和研究成果。
三、调研结果分析:1.基本情况:农村空巢老人通常是家庭中唯一或者孩子不在身边的老人。
他们年龄普遍较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2.家庭结构:由于子女外出工作或者已经迁往城市,农村空巢老人大多数居住在独居的农村住宅中。
家庭结构比较单一,缺乏亲密关系的陪伴。
3.日常生活状况: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主要是自理,包括生活起居、饮食和日常家务等。
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健康状况不好,他们在某些方面需要他人的帮助。
4.经济状况: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较为困难,只有依靠退休金或者农活养活自己。
很少有其他稳定的收入来源,无法承担高额的养老保健费用。
5.身体健康状况:由于长期独居和缺乏有效的护理,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普遍相对较差。
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和孤独感等。
四、问题分析:1.精神状态问题:农村空巢老人长期独居,缺乏亲人的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2.生活照料问题:农村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他人的帮助,但由于人力资源短缺,他们的基本照料和生活照顾存在困难。
3.经济困难问题: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有限,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养老保健费用,因此缺乏相应的医疗和健康保健服务。
4.社交问题:农村空巢老人由于长期缺乏社交活动,容易产生孤独和无聊感,需要有相关的社交和文体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生活。
五、解决方案:基于以上问题分析,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社区关怀服务:建立专门的社区关怀服务机构,提供定期的看护服务、心理辅导、养老托管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调研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状况和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和访谈,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以及养老服务的需求和缺乏的问题等。
本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客观的数据和实地调查,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
一、引言农村空巢老人,又被称为独自、孤老,主要指在农村地区,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移居城市,导致老人独自居住。
他们面临种种问题,如生活无法自理,抑郁和孤独等心理问题,甚至缺乏必须的生活照料。
而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空巢老人如何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覆盖了XX个农村地区,共发放了XX份问卷,有效回收了XXXX份。
针对空巢老人的访谈主要通过与XX位空巢老人进行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健康状况以及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生活状况根据调查数据,XX%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较差,不能自理生活。
其中,XX%的空巢老人面临着缺少基本生活设施、饮食不规律、交通不便等问题。
2. 健康状况调查显示,XX%的空巢老人有一定的健康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高血压、关节炎和消化系统疾病等。
但是,由于缺乏医疗资源和关注,大部分空巢老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照料。
3. 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显示,XX%的空巢老人经济状况较为困难。
由于缺少子女的经济支持,他们的养老金通常不足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XX%的空巢老人每月收入不足XX元。
四、养老服务需求与问题1. 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数据显示,XX%的空巢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较大。
最常见的需求是居家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和心理疏导服务。
相比之下,敬老院等机构化养老服务需求较低。
2. 养老服务问题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存在一系列问题。
其中包括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价格过高等。
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空巢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选择也存在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温沟村农村空巢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人:杨盼盼
一、调查人员:人文学院 1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杨盼盼
二、调查对象:彭阳县古城镇温沟村的部分空巢老人
三、调查目的和意义:在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形势下,大多青壮年选择进城挣钱,由此形成了这样一批特殊的人群——空巢老人。
此次对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使我们更多的了解到现在农村老人的实际生活和精神状况,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唤醒人们尊老爱老养老的良知,更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发扬和传承。
同时也增强我们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道德感。
四、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非常严重。
需要社会关注,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更重要的是国家要予以重视以及儿女们要尽到孝心,去关心照顾这些老人。
第一,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亟待关注。
精神上空虚寂寞、孤独无助是“空巢老人”的普遍问题。
他们年轻的时候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心理寄托和依靠,而今儿女就是他们的感情寄托和依靠。
子女的外出,这些老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对于子女的思念之情难以排解。
他们一面在等待和期盼,一面在为子女的身体和经济状担忧,这就更加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有的虽然身边带着还有孙辈人,但是他们之间沟通存在明显的代沟问题,这些都使
老人有一种精神压力。
有的子女缺乏孝心,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推三阻四,使的关系紧张,给老人心里增添了更大的烦恼与忧愁。
这也就使得这些老人感到更加的辛酸与无助。
有些甚至丢弃老人不管不顾,在调查中就发现有四起这样的事例。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人主要把照看孙辈人作为主要的休闲方式,此外,没什么娱乐活动可以去消磨打发时间,这也是他们精神生活得不到丰富,而且更加空虚,度日如年。
总的来说,他们主要还是处在心情郁闷、沮丧、孤寂,有的甚至食欲减退,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的状态之中的。
更有的时常哭泣,责备自己,认为自己对不起子女,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现象,觉得子女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第二,空巢老人健康问题依然需要关注
许多老人不能跟子女生活在一起,身体健康问题就需要更加的关注。
在农村老人们都买了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但对于奔波了一辈子的老人来说,身体各方面的毛病都显现出来,子女又不在身边,生病倒床没人照料,甚至有些发病死了也没人知道,在调查中发现就有两起这样的事例。
所以很多老人的健康问题需要更加关注。
也需要子女更加关心老人,能够让老人有一个健康安心的晚年。
第三,空巢老人经济压力比较大。
造成老人空巢,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困难。
在这方面,空巢老人的大部分费用都用在日常生活和看病上,而他们的生活来源
大多都是来自子女的供给。
但是这也往往造成空巢老人经济困难的原因。
子女的孝心程度直接关系到老人经济生活状况。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老人都能够购买并且也享受到养老保险的福利,但仍然有大部分人希望的补助。
经济压力大以及为子女寻求更好的教育教学条件是造成老人空
巢的主要原因。
在农村,许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大。
农村也青年为能够找到有前途的工作,背负着发展的压力。
所以有许许多多的中青年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收入,纷纷选择外出务工经商,这就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农村老人空巢。
同样原因,是部分子女减少了回家探望的次数。
特别是比较远的城市打工的人,往返的车费和盘缠想对打工族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所以他们只好缩减回家的次数。
另外,农村的教育教学条件相对来说不如城里,为了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享受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学到更好更新的科学文化知识,许多父母不惜背井离乡撇下年迈的父母亲。
这使得年岁大的老人更加无依无靠。
这也是老人空巢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对策及建议
1、努力充实老人的精神生活。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空巢老人
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生活以及内心世界。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乡镇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空巢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空巢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对身边空巢老人的意识,
从而改善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另外,老人要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减少对子女的心理依恋,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值。
老人要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代替的角色。
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加各种社会和公益性的劳动等。
对于缺少各种娱乐方式和条件的地区来说,政府要加大对这方面的投资,加大对这批人的关注。
更重要的是,儿女要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
儿女应该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离巢”,也要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出现。
对于身在异地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要更加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
子女要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2、努力改善空巢老人的经济生活。
国家应该在建立养老保障体系之外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农村养老工作。
一是继续发挥养老的功能,大力倡导“孝”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过家庭协商最好留有一个在老人身边,或轮流照顾;二是设立社区服务体系,时时关注老人。
三是办好农村养老机构。
国家投资一部分钱,其子女出一部分钱,让农村老年人在敬老院、养老院度过晚年。
3、关爱空巢老人的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容易患病。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病一旦形成
都是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转的并发症。
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并不是分了解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还在为自己的经济能力担忧使病一拖再拖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使病情更加严重化。
为此,乡镇应以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农村老人健康档案及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让老人们更加了解相关政策的好处。
此外设立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时时为老人提供服务。
老人的身体健康需要关心,心理健康更需要关注。
空巢老人的最大特征就是孤独、寂寞空虚。
因此,做好老人们的思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长期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他们缺乏爱,很容易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状态。
对于这些老人就要加大对他们的思想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和排解他们心中的抑郁情绪。
不定期的举办孝敬父母关爱老人活动,加大人们对孝敬、赡养老人的认识。
做子女的要时常关心老人,提倡开展青年志愿这活动,给老人带去最温馨的的问候和关爱。
是老人有个健康祥和幸福的晚年。
六、结论与启示
经调查发现,有90%的老人感觉到孤独寂寞,空虚。
仅有35%的老人感觉到是幸福的。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还从事体力劳动,种田以增加经济收入。
甚至换补贴家用,供给子女。
由此可知,经济和精神压力是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与关心。
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
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
父母的今
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父母本就是为后代做好了表率。
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养老的良好氛围。
对于那些侍奉老人恪守孝道的子女社会要给与表彰。
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
要从关注国计民生的角度出发,以民主的方式关心关注空巢老人的生活。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更应该学习和发扬敬老爱老养老的美德,把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作为一种习惯,关注空巢老人,积极加入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去关心关注空巢老人,把爱心传递给每一个人。
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和身体状况,更好的敬老爱老。
宣传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空巢老人,增强使命感和道德感。
通过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调查,更深的了解了空巢老人的问题,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更重要的是唤起了我们孝敬老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道德感。
加强了对空巢老人问题的认识,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需要社会个人更加重视与关注、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