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2010.11草)

合集下载

消毒剂消毒效果及有效期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果及有效期验证方案

目录1.概述2.验证范围3.验证目的4.验证参考文件5.验证小组名单6.验证小组职责7.验证内容8.结论与评价9.再验证周期1. 概述. 本公司的洁净区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拟定用于洁净区表面消毒的有三种消毒剂:75%乙醇、%新洁尔灭溶液、2%甲酚皂溶液。

本次验证方案将选用以上3种消毒剂分别进行验证试验。

. 作用对象一样的消毒剂每月轮换使用,避免表面微生物产生耐药菌株。

在利用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消毒过程中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利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的不少于5分钟。

. 为了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力,通过实验室考察部分和现场考察部分分别进行验证。

实验室考察部分,定量悬浮试验法适用于浸泡或液封方式的消毒方法;表面实验法适用于擦拭或喷洒方式的消毒方法。

洁净区设施表面材质有不锈钢、镀锌板及玻璃三种,故表面试验法选用不锈钢载片、镀锌板及玻璃载片模拟洁净区设施表面进行验证试验。

现场考察试验部分选择冻干车间的配液间(C级洁净区)、灌装间(A/B级洁净区)、灌装间操作人员手部消毒前和消毒后分别进行取样,测定其微生物数量。

. A/B级洁净区使用的消毒剂需经μm除菌过滤。

2. 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区的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仪器、操作台、地漏、推车、桌椅等表面以及操作人员双手(手套)的消毒等。

3. 验证目的通过消毒剂消毒效果及有效期的确认,科学制订消毒程序,以保证各洁净级别的操作间及设备外表面、人员手部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消毒能够达到消毒防止污染的效果。

4. 验证参考文件《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品GMP指南-无菌药品》、《现代医药工业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与验证技术》。

5. 验证小组名单6. 验证小组职责7. 验证内容. 验证前参与实施验证的人员必须已经接受本方案的培训且考核合格。

见附表1。

. 验证前准备7.2.1. 菌种7.2.1.1. 试验微生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细菌繁殖体中化脓性球菌的代表;大肠杆菌作为细菌繁殖体中肠道菌的代表;白色念珠菌作为致病性真菌的代表。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精选.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精选.

1、验证方案的起草2、验证方案的审批3、验证方案的批准目录1 前言2 职责3 验证的方法及步骤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6、再验证周期1.前言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

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

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

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1.3验证的范围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1.4验证内容: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2.1验证小组成员:2.2职责2.3验证进度3. 验证方法及步骤3.1实验材料3.3.1 菌株(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大肠杆菌(ATCC25922)伤寒杆菌(ATCC6539)(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3.3.2 培养基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 80 溶液; 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3.3.6 无菌平皿(90mm)3.3.7消毒剂: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3.3.8移液器及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3.2中和剂效力确认①中和剂效力及毒性试验目的在化学消毒试验中,达到规定消毒时间终点时,要求立即终止残留消毒剂的继续作用,以便准确检测出消毒体系中残留存活的微生物及其数量。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1、验证方案的起草2、验证方案的审批3、验证方案的批准目录1 前言2 职责3 验证的方法及步骤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6、再验证周期1.前言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

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

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

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1.3验证的范围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1.4验证内容: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

经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2.1验证小组成员:2.2职责2.3验证进度3. 验证方法及步骤3.1实验材料3.3.1 菌株(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大肠杆菌(ATCC25922)伤寒杆菌(ATCC6539)(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3.3.2 培养基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 80 溶液; 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设计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设计

1、验证方案的起草2、验证方案的审批3、验证方案的批准目录1 前言2 职责3 验证的方法及步骤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6、再验证周期1.前言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

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

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

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1.3验证的范围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1.4验证内容: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2.1验证小组成员:2.2职责2.3验证进度3. 验证方法及步骤3.1实验材料3.3.1 菌株(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大肠杆菌(ATCC25922)伤寒杆菌(ATCC6539)(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3.3.2 培养基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 80 溶液; 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3.3.6 无菌平皿(90mm)3.3.7消毒剂: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3.3.8移液器及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3.2中和剂效力确认①中和剂效力及毒性试验目的在化学消毒试验中,达到规定消毒时间终点时,要求立即终止残留消毒剂的继续作用,以便准确检测出消毒体系中残留存活的微生物及其数量。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目录1. 引言 (3)1.1 概述 (3)1.2 验证目的 (3)1.3验证项目小组成员及职责 (3)略1.引言1.1概述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洁净车间包括操作室和设备及生产用器具均应进行消毒,消毒效果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生产前必须验证消毒方法的适应性和消毒效果。

本公司车间洁净区分为十万级、万级、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及使用1.2确保洁净区按照规定的清洁、消毒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能够达到防止交叉污染的目的,并在消毒有效期内能确保达到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效果。

1.3 验证项目小组成员及职责1.3.11.3.21.3.2.1验证委员会职责1.3.2.1.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1.3.2.1.2负责协调验证的各项工作,保证本方案规定的项目能够顺利实施;1.3.2.1.3负责验证数据及方法审核;1.3.2.1.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1.3.2.1.3负责再验证周期的制定;1.3.2.1.6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1.3.2.2生产管理部职责1.3.2.2.1制定验证方案;1.3.2.2.2组织协调验证活动,确保验证进度;1.3.2.2.3组织验证工作的实施并作好记录,收集、归纳并评估结果。

1.3.2.3质量管理部职责1.3.2.3.1制订验证确认检测项目;1.3.2.3.2负责取样、检验并出据检验报告;1.3.2.3.3确定验证周期。

1.3.2.4物资管理部负责按生产要求提供符合标准的消毒剂。

2. 相关文件3.1 操作方法待生产结束后按操作室和设备及生产用的器具清洁规程进行清洁、消毒,对操作室和设备及生产用的器具进行清洁、消毒后分别以无菌棉签采样,接种后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以确定消毒的效果。

选择操作间的墙面、地面、操作人员手部、设备外壁以及操作台最难清洁的地方作为取样点。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计划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计划

1、验证方案的起草2、验证方案的审批3、验证方案的批准目录1 前言2 职责3 验证的方法及步骤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6、再验证周期1.前言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

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

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

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1.3验证的范围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1.4验证内容: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2.1验证小组成员:2.2职责2.3验证进度3. 验证方法及步骤3.1实验材料3.3.1 菌株(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大肠杆菌(ATCC25922)伤寒杆菌(ATCC6539)(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3.3.2 培养基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 80 溶液; 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3.3.6 无菌平皿(90mm)3.3.7消毒剂: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3.3.8移液器及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3.2中和剂效力确认①中和剂效力及毒性试验目的在化学消毒试验中,达到规定消毒时间终点时,要求立即终止残留消毒剂的继续作用,以便准确检测出消毒体系中残留存活的微生物及其数量。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1、验证方案的起草2、验证方案的审批3、验证方案的批准目录1 前言2 职责3 验证的方法及步骤4 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5. 验证结果评价及建议6、再验证周期1.前言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

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

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

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及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1.3验证的范围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1.4验证内容: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2.1验证小组成员:2.2职责2.3验证进度3. 验证方法及步骤3.1实验材料3.3.1 菌株(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大肠杆菌(ATCC25922)伤寒杆菌(ATCC6539)(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3.3.2 培养基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 80 溶液; 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3.3.6 无菌平皿(90mm)3.3.7消毒剂: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3.3.8移液器及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3.2中和剂效力确认①中和剂效力及毒性试验目的在化学消毒试验中,达到规定消毒时间终点时,要求立即终止残留消毒剂的继续作用,以便准确检测出消毒体系中残留存活的微生物及其数量。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2010.11草)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2010.11草)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编号:版次:年第版目 录1. 1. 概述概述概述 2.验证目的.验证目的 3. 3. 验证内容验证内容验证内容 4. 4. 验证组织验证组织验证组织 5. 5. 验证实施步骤验证实施步骤验证实施步骤 6. 6. 验证的主要依据验证的主要依据验证的主要依据 7.验证合格标准.验证合格标准 8.再验证周期.再验证周期 9.附录.附录9.1 9.1 验证方案会审记录验证方案会审记录验证方案会审记录 9.2 9.2 漏项和偏差处理记录漏项和偏差处理记录漏项和偏差处理记录 9.3 9.3 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书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书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书1.概述:洁净区用消毒剂对地漏、地面、墙面、操作台、设备表面及非灭菌容器具表面等进行消毒,旨在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防止微生物在药品生产环境中污染及交叉污染,保证生产环境符合工艺卫生要求,最终保证药品质量。

染及交叉污染,保证生产环境符合工艺卫生要求,最终保证药品质量。

本公司本公司车间洁净区分为十万级、车间洁净区分为十万级、万级、万级、万级、万级下的局部百级,万级下的局部百级,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及使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及使用对象如下图所示:用对象如下图所示: 消毒剂名称消毒剂名称 所使用对象所使用对象75%乙醇、乙醇、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表面、手部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表面、手部0.2N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只用于生产二部混合设备内表面的消毒只用于生产二部混合设备内表面的消毒 0.2%新洁尔溶液新洁尔溶液 地漏、地面、墙面、操作台、设备外表面、手部 0.05%洗必泰溶液洗必泰溶液地漏、地面、墙面、操作台、设备外表面、手部我公司产品为微生态活菌制剂,我公司产品为微生态活菌制剂,活菌数数量巨大,活菌数数量巨大,活菌数数量巨大,为防止交叉污染,为防止交叉污染,为防止交叉污染,确认确认用此消毒剂消毒后生产环境内物体表面不残留控制菌和目的菌,保证我们使用的消毒剂能够对目的菌起到强抑制作用,能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必须对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进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编号:版次:年第版目录1. 概述2.验证目的3. 验证内容4. 验证组织5. 验证实施步骤6. 验证的主要依据7.验证合格标准8.再验证周期9.附录9.1 验证方案会审记录9.2 漏项和偏差处理记录9.3 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书1.概述:洁净区用消毒剂对地漏、地面、墙面、操作台、设备表面及非灭菌容器具表面等进行消毒,旨在控制微生物污染水平,防止微生物在药品生产环境中污染及交叉污染,保证生产环境符合工艺卫生要求,最终保证药品质量。

本公司车间洁净区分为十万级、万级、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及使用对象如下图所示:我公司产品为微生态活菌制剂,活菌数数量巨大,为防止交叉污染,确认用此消毒剂消毒后生产环境内物体表面不残留控制菌和目的菌,保证我们使用的消毒剂能够对目的菌起到强抑制作用,能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必须对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进行验证。

本方案结合生物指示剂挑战性试验(特定菌挑战试验)和现场考察试验,对消毒剂的杀菌效力进行确认。

2.验证目的:确认洁净区按照规定的清洁、消毒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能够达到防止交叉污染的目的,并在消毒有效期内能确保达到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效果。

3.验证内容: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和四种目的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4.验证组织:4.1 验证小组:4.2验证委员会:4.2.1人员组成:由企业质量副总、生产副总及生产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检验部、设备动力部经理或主管组成。

4.2.2职责:4.2.2.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4.2.2.2 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验证方案的顺利实施。

4.2.2.3 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4.2.2.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核。

4.2.2.5 负责确定该项验证的再验证周期。

4.2.2.6 负责验证证书的发放5.验证实施步骤:5.1验证前准备:在进行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前,洁净厂房空气净化系统应经验证合格并正常运行,设备动力部应提供洁净厂房空气净化系统的验证报告、空气净化系统操作程序;与验证相关的各种设备、仪器均需通过相应验证,所需仪表、计量器具均需校验合格并具备校验证书。

5.2验证所需文件资料:表1. 验证所需的文件资料及存放处(待定)验证所需文件资料及存放处5.3器材与试剂5.3.1菌株(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3)真菌:白色念珠菌(4)四种目的菌: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5.3.2培养基(需化验室帮助确定)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5.3.3稀释液:1%蛋白胨-PBS溶液5.3.4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80溶液;营养肉汤5.3.5无菌载片:12mm直径圆形不锈钢片5.3.6无菌试管5.3.7无菌平皿(90mm)5.3.8含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5.3.9消毒剂:75%酒精,0.2%新洁尔灭,0.05%洗必泰,0.2N氢氧化钠5.3.10移液器及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5.3.11计时器5.3.12净化工作台5.3.13电动混合器5.3.14恒温培养箱5.3.15人工菌落计数器5.5中和剂鉴定试验5.5.1细菌和真菌菌液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或高盐甘露醇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培养基中,23~28℃培养18-24h。

将上述培养物用稀释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备用。

5.5.2枯草杆菌芽孢悬液的制备5.5.2.1 取枯草杆菌新鲜培养物(18-24h)适量至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使菌液布满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再将多余的培养物吸出,将斜面置于30~35℃培养5~7天。

用接种环取菌样少许涂于玻片上,进行芽孢染色镜检。

当芽孢形成率达95%以上时,即可进行以下处理。

否则,应继续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直至达到上述芽孢形成率后再进行以下处理。

5.5.2.2加适量无菌水于每一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试管内,以接种环轻轻推刮下菌苔。

吸出第一批洗下的菌悬液,再取适量无菌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重复洗菌一遍。

将第一和第二批洗下的菌悬液集中于一含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烧瓶内,振摇5min,打碎菌块,使成均匀的芽孢悬液。

5.2.2.3用无菌棉花或纱布过滤芽孢悬液,清除其中的琼脂凝快。

5.2.2.4将过滤后的芽孢悬液放于80℃水浴中10min以杀灭残余的细菌繁殖体。

待冷至室温后,保存于4℃冰箱中备用。

有效使用期为半年。

5.2.2.5芽孢悬液在使用时,应先进行活菌计数。

5.5.3染菌载片制备5.5.3.1载片脱脂处理:①将载片放在含肥皂的水中煮沸30min,②以纯化水洗净,③用纯化水煮沸10min,④用蒸馏水漂洗至pH中性晾干备用。

5.5.3.2菌液滴染:将经灭菌的载体平铺于无菌平皿内,滴加105cfu/ml的菌液10ul,并用接种环涂匀整个载体表面。

滴染菌液后,载体置37℃温箱内干燥约20-30min后再使用。

5.5.4中和剂鉴定操作程序5.5.4.1根据试验分组,准备足量试管和平皿,依次进行编号。

⑴第1组:用无菌镊子取一染菌载片移入含有10ml中和剂的试管中。

作用10min后,用电动混合器混合20s,或将试管振打80次,混匀,分别吸取1.0ml,接种于两个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细菌放30~35℃培养48h,芽孢放30~35℃培养72h,真菌放23~28℃培养72h观察最终结果。

⑵第2组:用无菌镊子取一染菌载片移入含有10ml中和产物(以浸有消毒剂的无菌载片置10ml中和剂内,作用10min)的试管中。

作用10min后,用电动混合器混合20s,或将试管振打80次,混匀,分别吸取1.0ml,接种于两个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细菌放30~35℃培养48h,芽孢放30~35℃培养72h,真菌放23~28℃培养72h观察最终结果。

⑶第3组:用无菌镊子取一染菌载片移入含有10ml稀释液的试管中。

作用10min后,用电动混合器混合20s,或将试管振打80次,混匀,分别吸取1.0ml,接种于两个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细菌放30~35℃培养48h,芽孢放30~35℃培养72h,真菌放23~28℃培养72h观察最终结果。

⑷第4组:分别吸取稀释液和中和剂各1.0ml于同一无菌平皿内,加入上述试验同批次的培养基15-20ml,培养观察。

5.5.4.2判定标准:实验结果符合以下全部条件,所测中和剂可判为合格:⑴第1、2和3组有相似量试验菌生长,其组间菌落数误差率不应超过15%。

第1、2和3组菌落数误差率计算公式如下:(3组间菌落平均数-各组菌落平均数)的绝对值之和误差率=—————————————————————×100%3×3组间菌落平均数⑵第4组无菌生长。

否则,说明试剂有污染,应重新进行试验。

5.5.5.3 结果记录附件1: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记录5.6载体定量杀灭试验5.6.1将菌液用稀释液稀释成 108cfu/ml的菌悬液。

5.6.2取已灭菌的载体放于无菌平皿内,每种微生物试验用载体分"5分钟组"、"10分钟组"和"15分钟组"共3组。

5.6.3滴染108cfu/ml的菌悬液10ul于无菌载体上,载体置37℃温箱内干燥约20-30min后再使用。

5.6.4用无菌镊子将染菌载体加入含有消毒剂的平皿中,作用至规定时间,将染菌载体移入含有10ml中和剂的试管内,用电动混合器混合20s,或将试管振打80次,使菌片上的微生物被洗脱进入中和液内,再放置5 min,使中和作用充分。

最终进一步混匀,适当稀释,分别吸取1.0ml接种于两个平皿中,做活菌计数。

细菌放30~35℃培养48h,芽孢放30~35℃培养72h,真菌放23~28℃培养72h观察最终结果。

5.6.5另取一平皿,注入10ml稀释液代替消毒剂,放入染菌载片,作用10min 后取出载片,移入含有10ml中和剂的试管内,其随后的试验步骤与上述试验相同,作为阳性对照。

5.6.6判定标准消毒剂对挑战菌的杀灭对数值≥3判为合格。

5.6.7杀灭对数值计算杀灭对数值(KL)=对照组平均活菌浓度对数值-试验组活菌浓度对数值5.6.8结果记录附件2:载体定量杀灭试验结果记录5.7现场考察试验5.7.1消毒剂的配制:洁净区操作人员按照《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操作过程》(SOP )配制75%酒精、0.2%新洁尔灭、0.05%洗必泰和0.2N氢氧化钠5.7.2生产结束后操作人员按照生产车间区清洁SOP对洁净区进行清洁消毒。

5.7.3清洁消毒完毕15分钟后,现场QA使用棉签取样法对清洁消毒后的洁净区进行表面微生物监测取样,共测定3次。

5.7.4取样点的确定:各洁净区十万级抽取三个操作间;万级抽取两个操作间;万级下的局部百级。

选择操作间的墙面、地面、设备外壁以及操作台最难清洁的地方作为取样点。

附件3表面微生物监测位点。

5.7.5取样面积:25cm25.7.6取样方法:棉签取样法5.7.8取样程序:取样人员用经过灭菌处理的生理盐水润湿经过灭菌处理的棉签,并将其靠在溶剂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溶剂;将棉签按在取样表面上,用力使其稍弯曲,按图A,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

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到另一边。

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

翻转棉签,按图B,让棉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

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见下图:图A 图B图A 图Bc. 擦拭完毕后,将棉签放入试管中,并加盖密封。

d. 向试管中加入10ml灭菌后的生理盐水,振摇10分钟。

e. 空白样品的制备:按以上第二步湿润棉签,将棉签直接放入试管并加盖密封。

f. 取样完成后,在试管上注明有关取样信息、编号,并做好取样记录。

g.所有样品送质检室进行检测。

5.7.9检测方法:将取样后的纱布或脱脂棉放入广口瓶中,加一定量的浸出液(10ml灭菌生理盐水)充分振摇10分钟,按微生物检查法进行检测。

同时做5.7.10测定结果记录附件4: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监测结果记录5.7.11合格标准6.验证主要依据:6.1《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年版)6.2《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6.3《中国药典》(2010年版)7.验证合格标准:7.1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判定合格标准:消毒剂对挑战菌的杀灭对数值≥3判为合格。

7.2现场考察试验合格标准8. 再验证周期:8.1当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和清洁消毒程序发生变更时应进行再验证。

8.3当有新的消毒剂被使用时应进行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