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岳麓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8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岳麓版

1.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是用资产阶级的文化去反对封建 文化。是对人们封建思想观念的洗礼,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 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两个方面,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政治 民主化的开始和继续,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近代化的主要表 现。
二、运动的新发展 1.背景:1917年,俄国_十__月__革__命__给中国人民送来了_马__克__思__列__宁__ _主__义__。 2.表现: (1)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 (2)_李__大__钊__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3.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_解__放__斗__争__指明了新 途径。
2.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何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一、运动的兴起 1.背景: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一股_尊__孔__复__古__的逆流。
2.概况: 阵地
_1_9_1_5_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青__年__杂_ 标志
_志__》,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人物 陈独秀、_李___大__钊_、__鲁__迅_、胡适等 旗帜 _科__学__和_民__主__ 矛头 指向封建正统思想——__孔__孟__之__道_
3.内容:提倡_民__主__,反对_专__制__;提倡_科__学__,反对_迷__信__;提倡 _新__道__德__,反对_旧__道__德__;提倡_新__文__学__,反对_旧__文__学__。 4.评价: (1)性质: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_资__产__阶__级__新__文__化__反对_封__建__主__义__ _旧__文__化__的斗争。 (2)意义:开启了_思__想__解__放__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_救__国__救__民__真 理的热情。 (3)局限: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记忆要点——第2单元复习(重点知识)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1860---1930年)第5课近代工业的兴起★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有奕 ,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2、洋务运动的主张是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
★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
★4.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年代)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军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
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后期(19世纪70年代)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先后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5、洋务运动的意义是:引进西方科技,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6、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7、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
8、1881年,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唐胥铁路,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9、状元实业家张謇弃官从商,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
第6课戊戌变法1、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史称“公车上书”。
★2、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
内容:(1)政治上,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2)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3)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4)文教上,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
史称“戊戌变法”。
★3、由于变法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旧势力的反对,各省督抚中,除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外,大多持观望态度;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甘为变法牺牲。
2019年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8课 新文化运动巩固辅导第五十二篇

2019年精选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8课新文化运动巩固辅导第五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梦想,为此他们提出了许多主张,入“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民主、科学”等,其共同点不包括( )A、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C、在广大群众支持下得以实践D、具有进步的爱国意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 )A、“民主与科学”B、民主和法制C、自由和科学D、自由和平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被中国知识分子称为“新世纪曙光”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洋务运动C、三民主义的产生D、武昌起义的胜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初期的中央局书记。
”此人是( )A、鲁迅B、李大钊C、毛泽东D、陈独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下列哪一项运动中曾经提出类似的思想主张?( )A、洋务运动B、工业革命C、鸦片战争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为了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倒行逆施,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近代史一些进步的中国人提出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变法维新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给专制主义以空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使广大青年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与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以上内容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 )A、背景B、目的C、内容D、作用【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20世纪初,他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PPT优秀课件

出发时间:1926年
主战场:湖南、湖北
英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背景:1927年, 蒋介石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性质 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利益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 地点:江西省城
时间:1927年8月1日(后来定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上面这首诗歌颂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开发新疆的功绩。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
爆发时间: 1894年(甲午年)
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
➢《马关条约》
签订时间: 1895年 内容:割让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 白银二亿两 允许 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增辟 通商口岸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会议名称:党的“一大”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了。
第11课 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的建立
领导人: 校长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
意义: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
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 张作霖 三个军阀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1860年
➢火烧圆明园
侵略者: 英法联军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总面积: 150多万平方公里 《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
《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
《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
人物
代 表
胡适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8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19

新内容—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 义,创办《每周评论》
活动三
历史感悟—— 传统文化的继承…
思想解放的力量…
当代人们尊孔读经复兴国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 悟
如何认识今天“尊孔复古”的
大 文化现象?
家
谈 当今社会人们还需要解放思
想吗?
活动四:总结展示活动, 形成知识体系( 师生共 同完成知识结构卡片。)
直隶乐亭人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西方的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 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知 识 归 纳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青年杂志》
领袖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 适、鲁迅
口 号— 民主、科学
运动内容— “四提倡” 、“四 反对”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等 思想观念
“孔子之道”
先觉者的新探索:
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 认识到中国贫弱的根源在 封建传统;
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刷新国民观念。
活动二
运动风潮—— 猛烈抨击中国旧文化 大力宣扬西方新思想
陈独秀(18801942)
安徽怀宁人
胡适(18911952)
李大钊(18891927)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 化的起步第8课《新文化运动》优质课公开
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第八课
新文化运动
活动一
穿越时空—— 反对封建传统文化 探寻救国救民良方
袁世凯尊孔复古, 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
《中华民国约法》规定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第8课 新文化运动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七十三

根据材料四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并列举该运动中两位代表人物名称。
【答的活动?这场运动失败的标志?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颁布的法令?这个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的内容颁布的什么法律?是什么性质的法律文件?文件的颁布者领导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多方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br data-filtered="filtered">材料一思想解放是历史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也是社会发展的先导。14——17世纪,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此同时,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逐渐展开,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答案】:
【解析】: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
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并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
图中杂志的创办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后,该运动主要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纵观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如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对中国思想进步做出了贡献。结合图中的作品、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图一中的历史人物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
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译著中影响最大的作品是什么?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那些进步的观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8课《张居正改革》课件(46张)(共46张PPT)

②“外示羁縻”是指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
友好往来
A.①不正确,②正确
B.①②都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3 张居正的边防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表现在
①北方守备日固 ②汉蒙双方互市活跃
A ③归化新城的建立 ④蒙古部首领渐习华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4、以下对一条鞭法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各项赋税统一折合成白银征收 B.以土地和财产为标准征收赋税 C.合并各项赋税徭役分摊于田亩 D.把人丁税折成银两摊入田亩
(成2法);意三义:级内机阁成构为逐推层行变定法期的中审枢核,各大大级提官高了吏办政事绩效率、,实行赏
罚制度。 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2、军事: 实施边防新政
(1)“内修防备”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 大力增修、加固长城
(2)“外示羁縻”: 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来往
(3)、影响:巨大成效
就这样,黄宗羲揭示了一个历史现象,即: 历史上每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 杂派高潮。清华大学秦晖教授把这种现象称为 “黄宗羲定律”。
通式:bn=a+nx。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 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 制次数。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
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在某些地方总结试点 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③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张居正死后官秩被削,名誉被毁,祸及家人同僚,十
年改革毁于一旦。主要原因是( )
A 明神宗的反对
八年级 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 课件

失败方面:①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③没有改变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 教 训: 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一滴滴 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 一曲曲 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壮动心魄 一代代 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 一辈辈 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 风吹过 雨打过, 铁蹄践踏过; 火烧过 刀砍过, 列强分割过。
高 —— 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 结 政治制度 (资产阶 级革命派)
潮
武昌起义:1911.10.10 中华民国成立:1912.1.1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局: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性质:
评 价
成功方面: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山 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维新 变法
×
×
辛亥 革命
自我疗伤
(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
温药慢治
(变法改革)
维新变法
——戊戌变法
医国药方
猛药重治
(暴力革命)
革命救国 ——辛亥革命
近代化的探索之三 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
孙中山建立同盟会
1905年11月, 在日本东京创 办的同盟会机 关报—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
人物 陈独秀、_______、_____、胡适等
李大钊 鲁迅
旗帜 _____和_____
科学 民主
矛头 指向封建正统思想——_________
孔孟之道
3.内容:提倡_民__主__,反对_专__制__;提倡_科__学__,反对_迷__信__;提倡
_新__道__德__,反对_旧__道__德__;提倡_新__文__学__,反对_旧__文__学__。 4.评价:
1.背景:1917年,俄国_十__月__革__命__给中国人民送来了_马__克__思__列__宁__ _____。 主义 2.表现:
(1)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___________。
(2)_______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马驱克。思主义
3.影李响大:马钊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_________指明了新
(3)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文化运 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 想——孔孟之道,你如何认识这个口号?你认为在我们今天现代 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在当时提出这个口号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 主义旧文化,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现在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把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建立起了独裁、专制的统治,尊孔复古 逆流泛滥。对此,陈独秀等人进行了认真反思,在西方民主、自 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把斗 争锋芒指向孔教,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后来在俄国十月 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将革命推进到 一个新时期。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运动。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及重要图片: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口号、主要阵 地、基本内容、斗争锋芒、性质、意义及局限。 (2)新文化运动新发展的背景、先驱及传播的思想、意义。 (3)掌握“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李大钊歌 颂十月革命的文章”等图片。
途径。
解放斗争
1.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是用资产阶级的文化去反对封建 文化。是对人们封建思想观念的洗礼,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 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两个方面,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政治 民主化的开始和继续,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近代化的主要表 现。
2.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何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一、运动的兴起 1.背景: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一股_尊__孔__复__古__的逆流。
2.概况:
阵地
标志 _1_9_1__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青__年杂
___》,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探究主题】新文化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器物和制度(之变)之后,是西方近代文化同中国传 统文化的整体对立,引发了中西文化的激烈论争。
——改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中国先进的知 识分子高举了“两面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 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
(1)性质: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来自_______的斗争。
资产阶级新文化
封建主义
(旧2)文意化义:开启了_________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_________真
理的热情。 思想解放
救国救民
(3)局限: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二、运动的新发展
【探究思考】(1)请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 的不足进行了哪些探索。材料一中“激烈论争”导致哪场思想 解放运动的发生? 【参考答案】器物之变:洋务运动;制度之变: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新文化运动。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的“两面旗帜” 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猛烈 扫荡的? 【参考答案】旗帜:民主与科学。他们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为主要阵地,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 建思想文化发起猛烈的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