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整合.pptx精编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版 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选修外国诗歌散文,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2. 提高学生对诗歌散文的理解、分析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方法。
3. 增进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了解,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选取了五篇外国诗歌散文作品,分别是:1. 美国的《草叶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英国的《西风颂》:领略自然的威力,感受生命的激情。
3. 法国的《海滨墓园》:欣赏墓园的宁静,体味人生的意义。
4. 俄国的《夜未央》:感受黑夜的神秘,体会生命的哀愁。
5. 日本的《雪夜梅花》:欣赏梅花的傲骨,感受东方文化的韵味。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散文作品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分析诗歌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学会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散文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2. 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3. 如何在阅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作品中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典型语句和段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采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单元选取的外国诗歌散文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3. 课堂讲解:针对作品中的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句或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二、不宜寻章摘句,一味追求文辞美。 诗的语言是高度精练的,汉语又大多是以单音字为基本单位,欣 赏中国诗往往着眼于字词之美。我国古典诗歌一向讲究炼字、炼 句,有“诗眼”“词眼”之说。这些“诗眼”“词眼”大多能起到画龙点睛、 提纲挈领、融贯全篇的作用,所谓“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所谓“一字妥帖,则全篇生色”。因而,从齐梁时代的诗论、文论巨著 《诗品》《文心雕龙》开始,就有了寻章摘句评诗的先例。寻找名 句、佳句,并细加玩味,成了我国读者的一种欣赏习惯。 外国诗歌里固然也不乏名句、警句,像雪莱《西风颂》中的“要 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像歌德的一些格言诗,像 日本一些精彩的俳句,也很受人喜爱。因为外国诗也讲究语言的锤 炼,讲究文辞的华美。古典长诗不说,即便是现代派诗人的即兴之 作也随处可见其用语之精妙,读读庞德的《地铁车站》、艾略特的 《窗前晨景》就可见一斑。
诗歌部分整合
怎样欣赏外国诗歌 诗歌欣赏,无论中外都有一些共同规律。比如说,都要把握诗人的情 感脉搏,追求诗的意境美;都要驰骋想象,获取言外之旨的蕴藉美;都要 反复吟诵,领略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等。然而,欣赏外国诗与欣赏中 国诗又有所不同。那么,欣赏外国诗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 怎样才能实事求是地、公允地去评价、鉴赏外国诗歌呢? 一、不宜苛求外国诗歌的音韵美。 我国明代诗人谢榛说过,好诗应当是“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 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四溟诗话》)。这四条标准里,除了 第四条外,前三条讲的都是诗的语言美和声韵美。黑格尔也曾说:“至 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 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辞藻还更重要。”的 确,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吟诵如歌、悠扬悦耳,是诗的魅力之一别种方 式体现出它的语言美和声韵美。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整合课件

-1-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答题模式
写作导引
怎样欣赏外国诗歌 诗歌欣赏,无论中外都有一些共同规律。比如说,都要把握诗人的 情感脉搏,追求诗的意境美;都要驰骋想象,获取言外之旨的蕴藉美;都 要反复吟诵,领略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等。然而,欣赏外国诗与欣赏 中国诗又有所不同。那么,欣赏外国诗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呢?怎样才能实事求是地、公允地去评价、鉴赏外国诗歌呢? 一、不宜苛求外国诗歌的音韵美。 我国明代诗人谢榛说过,好诗应当是“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 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四溟诗话》)。这四条标准里,除了 第四条外,前三条讲的都是诗的语言美和声韵美。黑格尔也曾说:“至 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 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辞藻还更重要。”的 确,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吟诵如歌、悠扬悦耳,是诗的魅力之一,这对 于格律诗来说尤为重要。自由诗虽无严整的格律,但仍需用别种方 式体现出它的语言美和声韵美。
首 页
考题示例
答题模式
写作导引
可以从学校教育方面入手。可以谈学校应废除注入式教学,反对 把学生作为容器满堂灌,倡导不拘一格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以使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代新生力量。具体行文时,可以写一堂 课,写老师如何授之以渔,并且用老师的话来点题;可以写一篇议论 文,谈满堂灌的危害,谈教师授学生以渔的好处,形成正反对比,从而 突出强调主题。 可以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谈。文章不妨先谈在家庭 教育中反对溺爱,提出放手让孩子自立的迫切性,然后过渡到谈学 校教育,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性,这样,我们的文章自 然有深度和高度。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答题模式
写作导引
2018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word版,104页)

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味诗歌与散文的不同,特别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差异。
2.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征、思维特点、形象内涵进行分析,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基本门径。
3.展示诗歌的丰富内涵,扩展学生的理解力和想像力。
单元教学设想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向学生展示诗歌与散文的不同。
单元导言先从概念上辨析了两种文体在语言运用上的差异,并以“分行”为例,讲解在诗歌中语言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在后面的诗歌选读中,可结合具体的作品,从语言的外在特征(如分行、节奏、韵律等)以及内在特征(如想像、暗示、色彩与氛围的对比等)入手,分析诗歌语言的独特使用,如何形成了一种更集中、更丰富、更具感染力的经验表达。
本单元选取的诗在形式上各有特点,要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讲解:《老虎》刻画了想像中一只老虎威猛的形象,诗中强劲的语言节奏,来自相同句式的重复使用;《秋歌》一诗则利用分行、压韵的技巧,营造出忧伤、迷离的氛围,外在形式与内在情感达成完美的统一;与上两首相比,《三棵树》的外在形式特征并不明显,诗人更多的是调动一种同情的想像,让语言摆脱一般的日常应用,给无生命的世界赋予了生命的感觉。
这些作品从不同的侧面,显示了诗歌在语言、修辞上的独特性。
自主阅读部分的三首诗《我自己的歌》《严重的时刻》《黑马》,在句法运用、整体构思和语言节奏上,也分别有可圈可点之处,学生自主阅读时,可进行必要的引导,指出它们形式上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诗歌的阅读有一定的独特性,课堂讲授虽然很重要,但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感受更为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并设计一些实践的环节,如作品的朗诵,不同诗作的比较,有关诗歌形象的讨论等,最大可能地形成课堂的互动氛围。
“思考与探究”中翻译、改写的练习,也可帮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诗歌形式的独特性。
二、在作品讲授中,切忌空洞的主题阐释,在一般印象式的风格描述之外,要更多从具体的形式要素和诗性思维入手,把握注意语言的节奏、分行、韵律等形式特征,以及诗人独特的想像和构思,这样才能使诗歌分析落在实处,也便于学生掌握分析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8.1 奴 性

1.奴 性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暴风集》是纪伯伦最有力度的散文诗集。这个集子荟萃了许 多名篇,最有代表性的是《掘墓人》《麻醉剂与解剖刀》《奴性》 《龋齿》《贪心的紫罗兰》(亦译《雄心勃勃的紫罗兰》)诸篇。 这些篇章都是针对东方特别是阿拉伯世界的社会、政治问题而写 的,呼唤摧枯拉朽的变革风暴,对阿拉伯同胞,对东方民族,具有强烈 的冲击力。
-9-
1.奴 性
首 页Leabharlann 预习引导核心归纳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 (1)伫立 屹立 耸立 ①我走进宫殿、学校和庙堂,伫立在宝座、讲台和祭坛的面前。 ②到玉树驻地的时候,可以看到雄伟的格萨尔王塑像依然在玉树 大地上屹立。 ③广西爆破拆除高楼失败,楼体一半倒下一半耸立。 提示三者都有“立着”的意思,但“伫立”主要指人长久地站着;“屹 立”多指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而不可动 摇,多用于建筑物等;“耸立”则指高高地直立,突出其高。
-7-
1.奴 性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谿 .xī 谷 卧榻 .tà 抹������ā布 抹������ǒ杀 2.写汉字
髑髅 ..dú lóu 河畔 .pàn 藏������á������ɡ匿 宝藏������à������ɡ ������ú嚅嗫 敝������ǐ屣 ������ú孺子 草������ǚ履 ������ú濡染
-13-
1.奴 性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4.“盲奴性。——它把今天的生活和过去父辈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至“为奴性而奴性。——这是惯性的力量”。 点评:这一部分描述奴性的类型及特征。作者列举了奴性的种种 名目和形式,各个类别的奴性分别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某种弊病。种 种的奴性本质只有一个,就是对人性自由的压制。
2018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3.2 石 榴 .pptx精编课件

瓦雷里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禁 .jīn 受 2.写汉字 桔������ě������������梗 ������ě������������哽咽 坚������ì������������硬 3.解词义
飞迸 .bèng
绽 开 zhàn .
辉 ℎ������á������������煌 惊 ℎ������á������������惶 彷 ℎ������á������������徨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石榴》一诗的语言有着怎样的特点? 提示:语言清晰、有力。 诗人对语言的使用,颇值得称道,清晰、有力,又有一种强烈的视 觉效果。如第二、三节,一方面是石榴表皮的粗糙,一方面又是内 部粒子的红玉一样的晶莹,内外的反差传达出“成熟”的艰难与隐秘。 与之相伴随的,是一系列充满对抗性的词汇,如“隔墙”与“打通”,“敌 不过”与“向外飞迸”,在封闭和外射之间,一种反抗的美得以呈现。 这两节写的虽然只是石榴,但因为在第一节中,“石榴”与“头颅”之间 的联想已经建立,所以二者的形象实际上有了一种相互叠映的效果, 石榴的“傲然”就是头颅的“高贵”,而石榴的内与外、阻隔与打通之 间的张力,也影射了灵魂获得成熟过程中,交织在头颅内部的思想 张力。
2.石
榴
-1-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一张脸儿圆鼓鼓,挂在枝头红扑扑,天生乐观笑破肚,露出颗颗玛瑙 珠。”这诱人的水果,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学习本文,了解作者寄寓 的思想,学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保尔· 瓦雷里(1871—1945),法国后期象征派大师, 法兰西学院院士。他13岁开始写诗,20岁就闻名 于法国诗坛。瓦雷里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他的诗 歌耽于哲理,充满了抽象的沉思、内省和分析。 他认为诗歌的灵魂在于指挥和思想,纯粹的思想 产生纯粹的诗。同时,他也注重理和情的统一、 感和知的结合。这使瓦雷里的诗作既深奥抽象, 又具有可感的形象和语言,以及完美的形式和格 律。瓦雷里的主要作品有《旧诗稿》《年轻的命 运女神》《海滨墓园》《幻美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写作示例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 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 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 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 握能力。 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 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三)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 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 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 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 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写作示例
(四)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 法、修辞技法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 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 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 达效果。 (五)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 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 题看,难度虽然在逐步增大,但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还是有照 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 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 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写作示例
2第三段写到作者站在神圣的自然面前,感到头脑“上升到无限的空 间里”。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作者内心世界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把握作 者感情变化的脉络,扣住“我感觉生活中的任何不幸都无法降临到 我的身上——没有自然不能修补的耻辱和灾难”“所有卑贱的自私 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我空如无物,但我却将万物都纳入眼中, 那共同生命的暗流在我全身循环流动”“所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朋 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就只是微不足道的干扰而已了”等信息即 可概括出作者此时此魂 得到升华;内心变得高尚无私,认识到人与万物的契合以及人与人 的平等、博爱。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写作示例
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揭示了人类和植物之 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无人回应的。它们向我 点头,我也向它们致意。风雨中树枝的摇曳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它使我感到惊奇,但却并不是从未见过,那感觉就像当我认为我的 思想公正或行为正确时,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更高尚的想法或一种 更优秀的情感。 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产生这种喜悦的力量并不存在于自然之 中,而是在人的心里,或者在这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对于这些 喜悦加以大力节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自然并不总是穿着节日的 盛装,相反,昨天还在仙女的嬉戏中散发芳香、闪烁光芒的景象,今 天就被忧伤笼罩。自然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对于一个遭受灾 难的人来说,他内心的火焰中就蕴含着忧伤。一个刚刚失去了亲近 朋友的人会从自然风景中感受到一种轻视。而天空在那些卑贱的 人头顶上,也会显得不那么庄严宏大。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写作示例
在森林里,理智和信仰回归到我们心中。在那里,我感觉生活中 的任何不幸都无法降临到我的身上——没有自然不能修补的耻辱 和灾难。站在赤裸的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无忧无虑的空气 中,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 踪了。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空如无物,但我却将万物都纳 入眼中,那共同生命的暗流在我全身循环流动。我是上帝的一部分。 在那时,最亲近的朋友的名字听起来也觉得陌生而并不重要了,所 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朋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就只是微不足道的 干扰而已了。 我热爱那不受抑制的永恒的美。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 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在宁静的自然中,尤其是在远方 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和他自己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东西。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写作示例
1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 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 解答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情感上的作 用,一是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总结全文,引出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 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布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 关系的一种认识。
散文部分整合
-1-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写作示例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种十分 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 自身的特点来思考有关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是有技巧可 言的。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串 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 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 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 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几乎每年都有散文阅读 这方面的命题。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写作示例
(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题。 自 然 [美]爱默生 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对于身 体健康的人来说,空气就是一剂拥有不可思议能力的补品。在阴沉 天空下的暮色中,当我穿行在一片荒芜的坑坑洼洼的雪地里时,我 并没有想到任何特别好的运气,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 度的喜悦。 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 自己的皮一样,因此无论在生命的哪个时期,他都是一个孩子。在 森林里,人们拥有永恒的青春。在这些上帝的花园里,笼罩着端庄 神圣的气氛,常年举行着欢宴,园里的客人即使过了一千年也找不 到厌倦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