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分析_李顺明
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探索

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探索作者: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0年第02期在我国,全国范围内民族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广西尤其如此。
我们认识到利用校本课程这一平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开发出民族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学校课程,丰富课程资源,突显办学特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发展,使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于是,我们决定开展《民族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课题通过了立项成为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本课题自开题研究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组成了十一个子课题组,在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物理、体育等学科展开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每个学科组在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之后才提出课程开发的选题。
这些课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对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不管是课内知识的拓展课程,还是综合实践探究课程,学生都积极参与,这为课程的顺利开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组在开发学科拓展型课程《中外戏剧的学习与鉴赏》的过程中,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412份,其中262份问卷中学生表示对中外戏剧鉴赏感兴趣,并希望能成立一个话剧社,让他们有机会排演话剧,展示才华。
依据调查结果,语文组成立了我校历史上第一个剧团——“映荷话剧社”,这种比较正式的学生剧团在南宁市的中学很少见。
“映荷话剧社”在课程实施中茁壮成长。
今年,这个社团又在高一年级中招收了新团员(计划每一个新生年级都招收新团员),这就为课程的发展积蓄了人才,更为课题结束之后形成一门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还体现出我们的课程开发并不是一时性的,而是注重长效、实效的。
话剧社的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利用周末、放学的时间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孔雀东南飞》,该剧在校艺术节上获一等奖。
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创新微探

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创新微探发布时间:2022-02-15T15:35:02.270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1月作者:甘立新[导读]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逐渐开始对健康有一定的关注和需求,这样的需求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社会中的人群从原有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转化到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情况。
所以校园教学工作也由原来的以成绩为中心,逐渐转向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
本文也针对中学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的创新方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最佳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甘立新广西崇左市扶绥县龙华中学【摘要】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逐渐开始对健康有一定的关注和需求,这样的需求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社会中的人群从原有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转化到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情况。
所以校园教学工作也由原来的以成绩为中心,逐渐转向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
本文也针对中学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的创新方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最佳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01-162-01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创造型人才,增强国民体质,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都有极其重要作用。
2001年,我国制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不仅能从宏观上规范,指导全国各地、各校的体育教学,又能够给各地各校留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各地各校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中学体育课也改为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指导思想、基本理念、教学内容及评价等都有了很大转变,对其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创新教学势在必行。
一、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现状目前,我国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有效教学成果。
以2010年广西初中体育优质课透视当下广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以2010年广西初中体育优质课透视当下广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导读:与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2010年广西迎接国家教育督导团进行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走访有关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分和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及学生,分析广西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优秀体育课评选所收集到的全区14个地市的97所初中学校的97节体育教学录像课,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形式之一。
本文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数理统计与案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依据国家有关学校体育工作法规文件和体育教学理论,按照新课程标准(水平四)有关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实施建议等说明,以当前广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2010年广西迎接国家教育督导团进行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走访有关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分和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及学生,分析广西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优秀体育课评选所收集到的全区14个地市的97所初中学校的97节体育教学录像课,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广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以为|教育论文网|,在新课程标准下,加强政策学习,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监视检查;因地制宜,加强校本课程研发;多措并举,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使命感。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创造条件,以“目标统领内容”为条件|教育论文网|,把广西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有机结合,以开展有效教学为突破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全面发展,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体质健康,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广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居住着壮、苗、侗等12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用其丰富而独特的民族体育资源进行强身健体和娱乐项目。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具有“纪念性、实验性、综合性、民族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因此开发民旗体育校本课程能较好地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需求,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我们可因地制宜地根据自身特点与地区条件,开发和利用这些民族体育资源,并根据自身的需要拓展民族体育项目,使之成为体育教学受用的课程,这样既能丰富课程内容和课程功能,又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健身娱乐项目。
一、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研究内容、步骤和进程(一)从人本主义的教学发展观和现代课程论的角度出发,对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及课程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
1.一是自行编制问卷,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民族体育的了解、兴趣和需求。
二是通过专家访谈调查民族体育相关内容。
我们走访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专家和教授,以座谈的形式,了解民族体育项目、规则、器材及场地等内容。
2.从2006年- 2009年,在全校各个班级中进行课堂校本课程教学实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入进行研究,并在校运动会中进行尝试运用。
3.参加南宁市第七届传统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毽球比赛和各种竞赛项目的观摩学习,参加广西第十一届传统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毽球比赛和各种竞赛项目的观摩和学习,参加2007年11月全国第十二届传统少数民族运动会毽球比赛和各个项目的比赛和学习。
每年参加关于壮乡“三月三”民族联欢等活动,对民族体育和器材、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和民族服饰进行考察与学习。
4.通过专家访问、文件检索、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经过收集整理和重新创编,对以毽球、竹铃球、天地球、抛绣球、珍珠球、打手毽、跳竹竿、板鞋竞速、打扁担、大象拔河、跳绳、踢毽子、舞龙、斗鸡、滚铁环、跳皮筋、民族健身操、武术等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进入课堂教学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及民族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民族体育在校运会的运用进行研究等。
广西农村中学民族体育课程资源SWOT分析与其开发利用策略选择

aduizt ns a g nt d i a e ncpyi l d ct ncr cl eore i r id n r ay n ti i rt co aio l t i hs a euai ur uu rsucs nr a md l adp m r la o t e i r tn h c o i m ul e i
分析 , 在此基础上对广西农村 中学民族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 出了相 应策略 , 包括加 强师 资队伍建 设、 充分利 用课程资源、 争取领导支持和逐步建立学校体育安全预 防体 系等。 关键词 : 民族体育 ; 课程 ; 资源;WO S T分析 ; 开发 ; 利用 ; 策略 ; 农村 ; 中学
M i d e a d Pr m a y S h o s o a g i d l n i r c o l f Gu n x
许思毛 , 军 , 向 谢 翔
XU S —ma ,XI i o ANG J n, E Xin u XI a g
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 用 S T分析 法对广西农村 中学民族体育课程资源 内部优势、 运 WO 劣势和面 ,的机会与威胁进行 了
侗等 1 个世居少数 民族 , 1 也是少数 民族人 口最多的省 区之 一 , 拥有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 。广西农村 地区特别是少数 民族所 居住 的地方 比较偏远贫穷 , 生活条件差 , 学校资金不足 、 各项基 础设 施十分落后 , 学校 体育工作 开展 较差。因此 , 根据现 实情 况, 积极推进广西农村 中学 民族体育 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 , 对发
s h o so a g i n ld n t n t e i gt e c n t c in o e ta h n t f ma i gfl s fc riu u r— c o l fGu n x ,i cu ig sr gh n n o sr t ft c i gsa , k n l e o urc l m e h u o h e f u u e s u c s o ti i g la e s i u p r , sa l h n rd al c o ls ot aey p e e t e s s m. o re , ba nn e d rh p s p o e tb i i g g a u y s h o p rss ft r v ni y t t s l v e
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19•五月(上)教育研究学刊昭体育校本葆程开发研究吴波(贵州省安顺市第五中学,贵州安顺561000)【摘要】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是提升教学生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抓手。
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补充完善教学内容,活跃体育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体育整体教学成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114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校本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其承担着对体育教材进行补充完善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功能。
广大体育教师要积极支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既要充分认识其积极意义,又要汇聚各方力量,结合教学实际使校本课程的作用发挥最大。
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意义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个性化的特色,是各地区、各学校结合本地体育发展状况和体育资源教学要求开发的校本课程,其具有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拓展教学容量。
单纯的体育教材受到篇幅、容量的限制,许多内容没有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意犹味尽。
对此,运用校本课程进行补充完善,能够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充分融入进去,对增加教材的容量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2.有助于融合地方特色。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各地在体育发展中积累的资源元素,能够融入到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中,能够为教学工作所用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因此注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充分融合地方体育发展特点特色。
3.有助于满足学生兴趣。
许多初中生在体育方面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对舞蹈、武术等方面比较感兴趣,现行教材中涉及这一版块的内容很少,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兴趣。
采取校本课程拓展补充与延伸,能够让体育课程发挥更加全面和积极的作用,让学生体育学习更感兴趣。
4.有助于促进健康成长。
广西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分析

、
1 形式 出现 。另外在实际调查 的访 谈中还了解到 , 各学 l 校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基本上都没有向上级部门 l 上报 , 而且对课 程本 身的评价还停 留在校本课程开发 I 主体的评价 , 仅有两所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评 价是通过 I 学校课 程领导小组来实施的。 l 形成以上原 因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 一是由
断拓展 。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 国家 、 : 实行 地 2体育校本课程 开发项 目及呈现形式单一 .
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增强课程对地方 、 学校及 1
在对 1 所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学校所开发的项 目 9
学生的适应性, 基于这样的背景 , 中小学体育校本课 l 调查中, 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项目共 1 类项目, 5 其
促进学生的个性全 面和谐地发展 ;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 : 育理论 内容课程较少 , 课程大多数是 以体育大课 间的
发有利 于教师主动性 的发挥 与教学 、科研水平 的提 高; 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 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 境 和教育需求 , 校本课程 因校而异 , 更能体 现学 校的 办学特点 。 体育校本课 程开发基本情况 1 育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情 况不好 . 体
校 中, 以学校体育特 色为依据 的有 1 ; O项 以教师特长 I 8人 , 3 占调 查教 师的 2 . %; 加过两 次 学习或培 87 参 9 为依据 的有 9项 ;以学生体育需求为依据的有 8项 ,} 的教师 1 , 训 9人 占调查 教师 的 1 . %; 43 9 而参加过三
而综合考虑的仅仅有 4 项。 1 次或三次以上学习或培训的教师只有 2 人 ,只占 8 调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来源和活动方式 , 可以 l 查教师的 2。 %。 1 1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2 当前广
广西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

广西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作者:苏祝捷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第08期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年,课程的实施取向已由“忠实取向”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转变,课改理念已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所接受,虽然在理论层面及实践层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第二阶段课程改革,我们必须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调整新阶段的课程改革方案,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本研究以广西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18个城市214名教师为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步:问卷设计、评估与编制。
问卷内容:课改对学校的影响度、体育场地条件情况、课程改革实施效果(课改整体效果、教师情况分析、体育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程度、教师参与积极性和学生学习态度变化)、课改对课课堂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练习密度、运动量)、课改对学生的影响(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健康意识)以及课改对教师的影响(课改的收获与困难)。
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54个。
第二步:问卷评估。
聘请从事体育理论和教学研究的专家13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高级教师3人、讲师1人)对已经设计好的问卷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为:很切题、切题、较切题、一般、不切题五个(明确)程度等级以及附后的书面评价。
第三步:问卷编制。
第一轮效度检验发放问卷13份,回收13份,根据专家意见重新调整问卷。
第二轮效度检验发放问卷仍然是13份,回收13份。
各指标认定为很切题的占53.9%,认为切题的占23.0%,认为较切题的占15.4%,认为一般的占7.7%,专家对问卷所列出的各项指标表示认可,表明此问卷有效。
第四步:调查实施。
利用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借广西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之机,现场发放300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89份,有效度为96.3%。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MicrosoftExcel对所收集到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与管理》2012年10月20日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萌芽,并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指导下逐步深入,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拓展。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正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是国家对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重新分配,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要,只有开设校本课程,才能体现学校课程的完整性。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消除国家课程的弊端,更能体现课程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能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校本课程因校而异,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
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基本情况1.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情况不好在所调查的44所学校当中,有43.18%的学校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其中重点中学6所占调查总数的75%;完全中学6所占调查总数的37.5%;初级中学7所占调查总数的35%。
表现出重点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情况好于完全中学学校,完全中学学校好于初级中学学校的状况。
这说明,体育师资、场地器材条件、经费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
但是从调查过程的实际访谈中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教学检查而仓促准备实施的,且在实施过程中脱离学校实际、缺乏科学的评估、严密的设计和科学的论证,如此一来,校本课程开发或开设成了“一次性工程”,形同虚设,不少校本开发纯属短期行为。
2.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及呈现形式单一在对19所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学校所开发的项目调查中,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项目共15类项目,其出现频率分别为健美操9次;武术(操)6次;游戏4次;高跷竞速2次;毽球5次;篮球4次;三人板鞋4次;抛绣球2次;器械拓展训练类2次;跳绳3次;田径3次;形体2次;乒乓球2次;竹竿舞2次;打陀螺1次;珍珠球2次;羽毛球1次;理论课类1次。
由以上调查可见,大部分体育校本课程项目集中在了健美操、游戏、武术(操)等项目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项目范围比较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体育新兴项目及体育理论内容课程较少,课程大多数是以体育大课间的形式出现。
另外在实际调查的访谈中还了解到,各学校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基本上都没有向上级部门上报,而且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还停留在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评价,仅有两所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评价是通过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来实施的。
形成以上原因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学校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而开发健美操、武术操校本课程则有利于课间操的实施;二是由于开发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为校本课程所需度人力,物力,时间相对较多,因此各个学校都在回避这样的校本课程开发;三是开发新兴体育项目、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体育理论课程需要教师有更多的理论准备和前期的工作准备。
3.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学校选择开发项目依据与实现形式不合理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逐步改变了过去《体育教学大纲》统得过死的局面,以目标统领广西中学筅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李顺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分析* 74··内容,只确立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确定了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至于具体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和步骤去实现这些目标,各地、各校有充分的开发空间,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校本教材,因此,如何选择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各个学校体育教师关注的问题。
调查显示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学校中,以学校体育特色为依据的有10项;以教师特长为依据的有9项;以学生体育需求为依据的有8项,而综合考虑的仅仅有4项。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来源和活动方式,可以把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校本课程,即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新开发的,没有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是较高层次的校本课程开发;另一类是隐性校本课程,即从现有课程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稍加改进,如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等。
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现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现最多的是选用已有课程和拓展已有课程作为本校的体育校本课程,而能够体现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补充课程和新编课程则排到了第4和第3的位置,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广大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发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教师缺乏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第二,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量过大,很少再能抽出时间来搞校本课程开发。
广西少数民族及民族体育项目众多,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广西特殊地理及人文环境的体育校本课程。
4.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主体仅以教师为主在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当中,有14项是由学校的部分教师开发的;占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学校的73.68%;分别有7项是由个别教师或全体教师开发的,占开设学校的36.84%;由学生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则仅有两项;而由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为零项。
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由全体教师开发的全新的校本课程被称为“高级的校本课程”,它是集中着教师集体的智慧、经验和能力,体现了最新的学术动态和课程发展理论。
由学生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是学生体育需求、兴趣爱好的积极表现,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
而由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开发的校本课程则体现着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良好互动,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打好基础。
因此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应该加强全体教师的合作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协调各方面力量,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相关学习、培训及后勤保障情况1.体育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学习、培训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在对132人的调查中,有47人从来没有参加过关于体育校本课程的学习或培训,占调查教师的35.61%;仅参加过一次学习或培训的教师38人,占调查教师的28.79%;参加过两次学习或培训的教师19人,占调查教师的14.39%;而参加过三次或三次以上学习或培训的教师只有28人,只占调查教师的21.21%。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广西体育教师新课程标准学习或培训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着培训内容安排与参训人员的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例如:学习或培训内容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
因此,在教师学习与培训方面应通过职前师范教育和在职教师进修,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使学习与培训工作灵活多变,增强适应性。
2.教学设施不能满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研室建设滞后在对学校现有教学场地、器材设施能否满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的调查结果中,仅有12人选择能够满足,占调查人数的9.09%;有52人认为不能满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占调查教师人数的39.39%。
体育场地器材影响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
同时一个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直接决定着这个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
因此对体育校本课程进行足够的投入是保证课程开发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吸引教师积极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学校经济状况的制约,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学校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的工作。
调查显示有9所学校已经成立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研组且取得一定成效,仅占调查学校的20.45%;有17所学校还没有将教研组建设列入计划,占调查学校的38.64%。
说明广西中学体育校本教研组建设情况不尽如人意,各学校应该加紧成立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体育教学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进行。
3.开发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对开发主体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仅有15.79%的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有充足的经费投入;而没有经费的学校则占31.58%;在对待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奖惩这一问题上,仅有2所学校有奖励措施,仅占调查学校的75··10.53%。
因此学校应该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上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力度,同时对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进一步调动开发主体的积极性。
4.体育校本课程与其他学校缺乏交流在调查的19所学校中,与其他学校经常交流的只有3所,仅占15.79;与其他学校偶尔交流的9所,占47.37%;没有交流的7所,占36.84%。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开放的、民主的决策过程,旨在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
它以学校为本,但并不把目光局限于本校,拒绝与外部的对话合作,而是要超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以本校教师为主体,但并不是教师孤立的个人行为,它更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联合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决不是学校自我封闭、学校和地方间相互割据,它需要与不同学校、不同的机构、不同的群体进行沟通、启发激励、交流分享与竞争合作,需要吸纳不同的智慧,倾听多种声音与诉求,借鉴不同的经验以及方法策略来创造性地生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方案与策略。
同时要善于发挥条件较好学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既可以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又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提高现有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以加快薄弱校本课程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挖掘、激活学校课程开发的潜力,丰富、扩充校本课程的内涵,增强校本课程的活力。
5.时间、场地设备资源及具体做法成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校本课程尽管有国家课程不可代替的优点,但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弱点,再加之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而且缺乏充分的规划与组织,使得我们至今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十分薄弱。
尤其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教师,已习惯于利用已有成果,对于自己去选择课程内容,并进行课程设计已不太适应,尤其是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周近20学时的体育课,再加上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课余运动训练等,几乎再难以抽出时间去精选、改编、创新体育教材。
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所遇到的困难的调查中,体育教师认为在课程开发中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工作量大,教师的时间和能力不够,有89.66%的教师选择了次选项;其次是体育场地设备资源不足,有81.03%的教师选择;第三是整体规划不足,具体做法模糊,有75.86%的教师选择。
三、结论与建议1.广西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整体情况不太理想,所开发的校本课程项目不均衡且比较单一,体育新兴项目校本课程较少,尤其是广西少数民族特色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