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各生育期的需水规律
农田水利学3-(2)作物需水规律

一般可将作物全生育期划分为4个阶 段:
①初期:发芽与早期生长阶段, 地面覆盖率<10%。
②发育期:从初期阶段后期到地 面完全有效覆盖,覆盖率= 70% - 80%。
③中期:从地面完全覆盖到开始 成熟。
④后期:从中期阶段后期到完全 成熟或收获期。
Kc可查有关作物表, 也可试验获得。
从表中数 据可以看 出:在作 物生育前 期和后期, 作物系数 均小于1, 即需水强 度比参考 作物要小; 生育中期 则等于或 大于1, 需水强度 比参考作 物要强。
N为最大日照时数, n为实测日照时数。 σ为斯瑞藩—鲍茨曼常数
2.01*10-9(mm/日度4)
Tk为绝对温度: 273+T
ET0 CW.Rn 1W . f u.ea ed
ea、ed为平均气温下
空气的饱和水汽压与实 际平均水汽压(102Pa )。
以上各数据可从气象站获得 (一般为表格),或换算得 到。 国内也绘制了参考作物 需水量等值线图,对计算作 物需水量很有实用价值。
作物需水规律—需水量
①缺水条件下土壤因子的康绍忠计算式
d
K
c
c
Kθ 为土壤水分修正函数; c、d 是由实测资料确定的经验系数;
θC 是田间持水量。
θwp 为凋萎系数含水量。
θ
为实际含水量
作物需水规律—需水量
②缺水条件下土壤因子的Jensen公式
K
ln
c
1 / ln101
式中符号如前介绍。
第二步:考虑土壤水分、作物因素的影 响,对参考作物需水量进行调整或修 正,从而计算出实际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计算的 数学模型
ET=k*f(M)
在实际中,作物因子、土壤及 其它因子另作系数k处理。
(完整版)经济作物灌溉制度

(完整版)经济作物灌溉制度棉花的节⽔⾼效灌溉制度1、棉花的地域分布我国棉花产地分布很⼴,但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西北与华东地区。
形成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为我国三⼤棉区。
(1)黄河流域棉区位于长江流域棉区以北,河北内长城以南,⼤约北纬34度~40度之间。
包括:河北长城以南、⼭东、河南(除南阳和信阳地区)、⼭西南部、陕西关中、⽢肃陇南、江苏及安徽的淮河以北、北京和天津地区等。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候区,棉花⽣长期间(4~10⽉)平均温度19~22摄⽒度,⼤于或等于15摄⽒度积温3500~4000摄⽒度,⽆霜期180~230天,年降⽔量500~800mm,年⽇照时数2200~2900⼩时。
春秋⽇照充⾜,⽔热条件适中,有利于棉花⽣长发育和吐絮。
降⾬集中在7~8⽉。
常有春季初夏连旱,播前需重视贮⽔灌溉。
秋季降温较快,不利于秋桃成熟和纤维发育。
⼟壤以壤质的潮⼟为主,海河平原地势低,滨海地带盐碱地较多,⼤多数⼟壤适于植棉。
本区⽔热条件适中,春秋⽇照充⾜,有利于棉花早发稳长和吐絮,但⾍害及枯黄萎病较重,适宜栽培中早熟陆地棉,实⾏⼀年⼀熟或粮棉两熟套种。
(2)长江流域棉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以北,秦岭、淮河及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川西⾼原以东地区。
包括:浙、沪、赣、湘、鄂,苏皖淮河以南,四川盆地,河南的南阳和信阳地区,以及陕南和滇、黔、闽三省北部等地区。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候区,热量条件较好,4~10⽉平均温度21~24摄⽒度,⼤于或等于15摄⽒度积温4000~5500度,⽆霜期220~300天,年降⽔量800~1200mm,年⽇照时数1200~2400⼩时。
春季和秋季多阴⾬,常有伏旱。
⼟壤在平原地区以潮⼟和⽔稻⼟为主,肥⼒较好;丘陵棉⽥多为酸性的红壤、黄棕壤,肥⼒较差;沿海有⼤⽚盐碱⼟。
适宜栽培中熟陆地棉。
实⾏粮棉套种,⼀年两熟或多熟。
(3)西北内陆棉区位于六盘⼭以西,⼤约北纬35度以北、东经105度以西。
花生概述

花生概述(一)花生概述花生原说起源于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鲁一带。
1981年,我国广西宾阳县邹圩双阳村也发现了花生化石,所以,花生的真正起源尚有疑问。
花生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除盐碱地以外,均可生长,花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因此其耐贫瘠性较强。
我国花生的分布非常广泛,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东自台湾,西达新疆,都有花生种植,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占全国花生产量的60%以上,我国花生种植以农业自然区为基础可划分为七个花生产区;北方大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部早熟花生区,西北内陆花生区。
(二)花生的种类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品种繁多,有据可查的有540种,优良品种有30种,现货流通中,一般将花生妥为大粒花生和小粒花生,大粒花生以海花鲁花徐州68—4为主,小粒花生以小白沙为主。
一般可按生育期长短,荚果大小,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关加以区分。
1、按生育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早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20—130天中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45天左右晚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65天左右2、按荚果大小不同可分为:大花生:壳厚、果型大、每百粒花生仁重在80克以上,分布面积最大。
小花生:粒小、壳薄,每百粒花生重在50克左右,适栽于沙地,主要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南,河南西南部等。
大小花生均有出口,但大小花生出口的地方不一样,大花生出口量多于小花生。
3、按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状不同可分为普通型花生:果仁多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硕大饱满,皮色粉红或红色,百仁重在80克左右,含油量52—54%该型花生成晚熟,生育期150—180天,只可一年一作。
珍珠型花生:果仁多为圆形或桃形,硕大饱满,皮色粉红,百仁重在50—60克左右,珍珠型花生早熟,生育期120天左右,可适应南方春秋两熟区花生种植。
多粒型花生:荚果为3—4仁果,果仁多为圆柱形或三角形,皮色深红,光滑,有光泽,有光泽,百仁重在30—75克,含油量52%。
花生的适宜灌溉方法

花生的适宜灌溉方法花生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都广泛种植并受人喜爱。
为了获得丰收的产量和优质的品质,正确的灌溉方法十分关键。
本文将从土壤湿度、灌溉频率和灌溉方式三个方面介绍花生的适宜灌溉方法。
一、土壤湿度花生对土壤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花生的生长周期和土壤的水分特性来确定灌溉的时机和水量。
首先,花生的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在播种后的第一阶段,要保持土壤湿润。
一般来说,土壤的湿度应保持在20%~40%之间。
其次,在花生的生长期间,土壤湿度应保持在50%~70%之间,以满足花生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需求。
最后,在花生的成熟期,减少灌溉,使土壤湿度逐渐下降,以有利于花生坚实的壳和籽粒形成。
二、灌溉频率灌溉频率的确定应根据花生的生长阶段和气象条件来调整。
在播种后的初期,土壤湿度应保持较高,因此需要频繁地进行浅灌溉,保持土壤表面潮湿。
当花生开始生长后,灌溉频率逐渐减少,一般为3-4天一次。
然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在干旱或高温的气候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加灌溉频率以保持土壤湿润。
三、灌溉方式花生的灌溉方式要根据土壤类型和水资源状况来选择。
常用的灌溉方式有滴灌、喷灌和地下管灌。
首先,滴灌能够将水直接滴到花生的生长根区,节约水资源并提高灌溉效果。
对于沙质土壤或水资源有限的地区,滴灌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其次,喷灌适用于土壤质地较为疏松的地区,能够覆盖较大的面积,并能够降低土壤表面的温度。
最后,地下管灌是将水通过埋设在土壤下的管道输送到根系区,能够提供适量的水分并减少蒸发损失。
对于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地区,地下管灌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花生的适宜灌溉方法包括合理控制土壤湿度、调整灌溉频率和选择适当的灌溉方式。
正确的灌溉方法能够满足花生的生长需求,使其获得更好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细心观察植株的生长状态和土壤湿度,及时调整灌溉策略。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才能确保花生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安阳市旱薄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20年第5期(上)LIANG ZHONG LIANG FA良种良法灌溉补水,防止干旱。
进入雨季后,注意防涝,及时排除积水。
(三)科学施肥当植株生长到12~15片叶时(4月5日左右),及时补施肥料。
每667 m 2可用利根液肥50 kg 对水3000 kg,浇施植株根部,每株1 kg 液肥。
进入花球形成期(4月25日左右)每667 m 2用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性液剂50 kg 喷洒植株,可明显增加花球质量,改善产品品质,减轻疫病等病害侵染。
(四)整枝打杈西兰花分枝能力较强,应及时进行整枝打杈,避免杈枝争夺养分。
进入4月10日左右,及时查看长势,发现杈枝及时人工去除。
五、病虫害防治西兰花无公害规模化生产管理应严格按照《农药西兰花花球充分长大,小花蕾尚无松开,花球坚实完好,色泽鲜绿,无病害、无虫害、无机器损伤为合格品。
个体以0.4~1.0 kg 为宜。
(二)采收时间采收时间应在每天清晨进行。
(三)采收方式在花球分枝下5 cm 处切断,除去外皮。
(四)包装储运产品必须以专门装放无公害蔬菜产品的食品包装周转箱集中装运,并在采收后4 h 内及时入库。
包装及运输途中不得与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接触,运输工具在运输前后须经清洗并保持清洁,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装运。
入库产品须经产品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并注明产地、采收时间、入库时间。
河南农业2020年第5期(上)压实,确保地膜覆盖封闭严实,保证增温保墒效果。
由于采用机械播种的花生膜上都覆有土,出苗时不存在高温烧苗,但对于覆土不完全的,也要进行田间检查,及时破膜,引苗出土,防止窝苗、烧苗。
(二)合理浇水花生全生育期的需水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即幼苗期需水少,开花针期和结荚期需水多,饱果成熟期需水少。
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这两个时期土壤的含水量对花生的开花量、开花高峰期的早晚、果针的形成入土及幼果的膨大充实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应保证水分供应,不能缺水。
合理灌溉的指标及灌溉方法

合理灌溉的指标及灌溉方法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8期霍树臣一、作物的需水规律(一)不同作物的需水量不同一般可根据蒸腾系数的大小来估算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既以作物的生物产量和蒸腾系数的积作为理论最低需水量。
但实际应用时还应考虑土壤保水能力的大小、降雨量的多少以及生态需水等。
因此,实际需要的灌溉水要比理论数大得多。
(二)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量有很大的差别。
例如早稻在苗期由于蒸腾面积较小,水分消耗量不大;进人分蘖期以后,蒸腾面积扩大,气温也逐渐升高,水分消耗量明显增大;到孕花期蒸腾量达到最大值,耗水也最多;进人成熟期后,叶片逐渐衰老、脱落,水分消耗量又逐渐减小。
小麦一生中对水分需要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①种子萌发到分蘖前期,消耗水不多;②分蘖末期到抽穗期,消耗水最多;③抽穗到乳熟末期,消耗水较多,缺水会严重减产;④乳熟末期到完熟期,消耗水较少,如此时供水过多,反而会使小麦贪青迟熟,籽粒含水量增高,影响品质。
(三)作物的水分临界期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一般而言,植物的水分临界期多处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这个时期一旦缺水,就会使性器官发育不正常。
小麦一生中有两个水分临界期,第一个水分临界期是孕穗期,这期间小穗分化,代谢旺盛,性器官的原生质粘性与弹性均下降,细胞液浓度很低,抗旱力最弱,如缺水,则小穗发育不良,特别是雄性生殖器官发育受阻或畸形发育。
第二个水分临界期是从开始灌浆到乳熟末期。
这个时期营养物质从母体各部分输送到籽粒,如果缺水,一方面影响旗叶的光合速率和寿命,减少有机物的制造;另一方面使有机物质运输变慢,造成灌浆困难,产量下降。
其他农作物也有各自的水分临界期,如大麦在孕穗期,玉米在开花至乳熟期,高梁在抽花序到灌浆期,豆类、花生、油菜在开花期,向日葵在花盘形成至灌浆期,马玲薯在开花至块茎形成期,棉花在开花结铃期。
开封地区花生产量差异原因分析及对策

花生是开封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年种植面积10多万公顷,是河南省花生主产区之一。
花生的生产发展对促进开封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具有重要作用。
近几年,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河南省大力实施“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得到大力推广种植,优质花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在推广优质花生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由于品种、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不同地区、不同地块之间存在产量差异,导致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制约了开封地区花生的生产和发展。
经过调查研究,现将造成开封地区花生产量差异的原因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产量差异的解决对策,指导开封地区花生生产,更好地促进开封地区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1造成产量差异的原因分析1.1不同区域农田基础设施的差异花生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苗期适度干旱可促进根系生长,而开花下针期和荚果膨大期对水分比较敏感,是需水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时供水,将对花生的生长和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开封地区不同区域之间总体气候基本一致,但是花生生长季节雨量分布不均匀,不同年度和月份间波动较大,并且春季干旱发生频率高,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
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好的田块,在干旱时能及时浇水,避免了因干旱对花生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
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田块,不能及时浇水,缺水严重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导致花生产量明显降低。
1.2不同区域土壤质地的差异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受土壤质地影响较大。
由于质地不同,土壤的理化性状也有很大差别,通过影响热、气、水及养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和含量而影响花生的地下部根系和荚果的发育,对花生产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开封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是沙土、壤土和黏土,这3种质地的土壤,由于土壤组成成分的差异,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较大,导致不同质地间花生产量明显差异。
通过研究不同质地土壤对花生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沙土和黏土,壤土由于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适中,更适于花生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
四种主要农作物节水灌溉技术

四种主要农作物节水灌溉技术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都要经过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每个阶段由于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了需水量的不同。
形成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特点。
只有掌握了作物需水关键期的一些规律,针对不同作物各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使用有利于作物高产的节水灌溉技术,才能达到费省效高的目的。
一、小麦每亩小麦一生总耗水量260~400立方米。
水地小麦亩产500千克时,从播种到返青耗水量每亩约80立方米,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22.9%;返青到拔节的耗水量每亩约21立方米,占5.9%;拔节到抽穗的耗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0.8%;抽穗到成熟的耗水量占总需水量的40.6%。
农谚说:小麦一生需要“八、十、三场雨”,也就是说农历八月播种时、十月越冬和来年三月拔节扬花时,如果有三场透雨,小麦丰产就有一定的把握。
一般来说就可以不灌或少灌。
要是缺雨或降雨与需水错位就必须灌溉。
小麦在播种期,0~30厘米深土层水分含量占田间持水率的75%~85%时出苗最好,墒情不足就必须浇播前水,节水灌溉定额是每亩30~40立方米:小麦越冬前,为促进冬小麦个体和群体冬前壮苗,安全越冬。
土壤田间持水率低于70%时需要冬浇。
节水灌溉定额是每亩40~50立方米;小麦灌浆期是一生的需水关键期,此时正是高温干燥的季节,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籽粒饱满和群体产量,严重干旱时还会导致绝收,因此必须浇好灌浆水。
节水灌溉定额是每亩45~55立方米。
在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降雨不足时还浇返青、拔节、抽穗三水。
冬小麦节水灌溉适宜的灌水技术对小块的责任田来说,应用最为普遍,也最实用的就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简称:管灌),输水过程中水的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还可使用移动滴灌;对土地流转之后的大块田,可以使用喷灌节水技术等;地表水灌区使用“U”渠道防渗。
二、玉米每亩玉米一生需水200~550立方米。
玉米的生长阶段正是一年的雨季,但是由于降雨不足或降雨与作物需水的错位,致使雨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时要进行补充灌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生各生育期的需水规律
要想花生产量高,合理灌水是关键。
但是花生全生育期的总需水量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幼苗期需水少,开花下针结英期需水多,成熟期又趋少。
1、幼苗期
花生播种后至幼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蒸腾量少,需水量约占全期总耗水量20%左右;适宜土壤含水率为15~18%。
特别是春花生正逢春雨期,若土壤水分过多,土壤含水率高于20%以上时,应做好开沟排水,以防烂种、烂根,甚至死苗。
因此,只有在干旱年份,播种层土壤水分不足、出苗困难时才灌一次水。
2、开花下针至结英期
此期气温较高,植株生长发育迅速,地面、叶面蒸腾作用旺盛,土壤水分消耗大。
其田间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耗水量50%左右。
此期是花生需水最多和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土壤含水量以12~14%为宜。
即土壤应保持干干湿湿,以利于开花下针。
3、成熟期
花生进入成熟期后,植株地上部分逐渐停止生长而趋向衰老,叶片开始从下部脱落。
光合、蒸腾作用以及根系的吸收能力都有所减弱。
此期需水量约占全期30%。
适宜土壤含水率应保持在18%左右。
如遇久旱,会使英果不饱满,所以仍需适当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所以说,要想提高花生产量,除了精选良种、精耕细作外,合理灌溉排水则是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