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新授选修---公开课)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选修课件:中国的气象灾害

高中地理选修课件:中国的气象灾害

冬季气象灾害
夏季中国常受暴雨、洪涝、台风 等灾害影响。这些灾害具有突发 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需要加
强防范和应对。
夏季气象灾害
秋季中国常受连阴雨、秋旱、寒 露风等灾害影响。这些灾害对秋 季作物生长和成熟造成不利影响 。
秋季气象灾害
冬季中国常受寒潮、大雪、冰冻 等灾害影响。这些灾害对交通、 电力灾害 实地考察和体验活动。
07
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趋 势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在某些地区的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仍存在不足,无法及时准确地预测和预 警极端天气事件。
应对气象灾害的基础设施薄弱
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排水系统不完善、防洪设施不齐全等,导致在气象灾害 发生时无法有效应对。
转形成风暴。
影响与危害
台风会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等 ,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如房 屋倒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防御与治理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建设防风林、 海堤等防御工程,提高公众防灾意 识。
冰雹与雷电灾害
定义与成因
冰雹是由强烈对流天气引 起的,雷电则是由于云层 内部电荷分离而产生的放 电现象。
地域性差异表现
北方地区气象灾害
北方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风 沙、寒潮等。这些灾害对北方地区 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 响。
南方地区气象灾害
南方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 涝、台风等。这些灾害对南方地区 的城市运行和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 响。
东部沿海地区气象灾害
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 、风暴潮、海雾等。这些灾害对东 部沿海地区的海洋渔业和交通运输 造成较大影响。
西部地区气象灾害
西部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 雹、雷电等。这些灾害对西部地区 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 影响。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选修讲课文档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选修讲课文档

(3)试分析台风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
(4)入侵我国的寒潮源地在哪里?为什么?
(5)说明寒潮由哪三条路径入侵中国?
第十三页,共46页。
互动探究区
(6)针对我国寒潮频发的情况,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做
好哪些工作?
答案 (1)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以及
本 我国的南海海域。移动的路径主要有太平洋路径和南海路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第十九页,共46页。
互动探究区
2.寒潮灾害
(1)寒潮的形成:冬半年,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 热量 很
少,北极和高纬度地带又被大量 冰雪 覆盖,地面反
本 课
射 强 ,因此高纬地带的气温很 低 ,干冷空气在那里堆

栏 目
积,形成了密度较大的 冷 气团。当很强的冷空气团从高
开 关
目 开
①发源地: 西北太平洋 。

②发生季节:5~10月。
第十七页,共46页。
互动探究区 ③入侵路径如下图所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④利弊:狂风、暴雨、 风暴潮 缓解 伏旱 。
导致洪涝灾害;带来降水,
第十八页,共46页。
互动探究区
(3)衡量一个地区受台风灾害影响程度的标准:一是致灾因 子 的 特 点 ——台 风 登 陆 次 数 ; 二 是 受 灾 体 特 点 —— 地 均 GDP;三是灾情特点——年度经济损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 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互动探究区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 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教学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以自然地理知识为主,要从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让地理更加突出。

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益的自然地理和相关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地理;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努力工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虽然高一学生初中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对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中考地理成绩较低,他们对地理教学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即认为地理是“辅修课”,所以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

四、教学要求1、认真学习大纲,深刻理解大纲中的内容和要求,钻研教材,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2、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改革对当今教学的要求,即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地理观察、学习、调查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评价地理问题。

4、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开展章传检查。

5、课本上的图片,图片下面的小字,活动的内容都作为正文处理。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组织安排教学。

气象灾害公开课

气象灾害公开课

我国的旱灾以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探究活动: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提示:
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 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 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 持续性干旱。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 业发达,用水量大。
2、不同区域的旱灾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
的地理分布。 2.分析寒潮、沙尘暴、旱灾、台 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 程度的地域差异。
一、寒潮灾害
寒 潮 是 由 强 冷 空 气 迅 入 侵 所 造 成 的 大 范 围 剧 烈 温 , 并 伴 有 大 风 、 雨 雪 、 害 等 现 象 的 冷 空 气 过 程
?思考
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点拨: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到来 的早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 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加 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的降 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 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而东部 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对降水的需求 量和保证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现干旱,势必 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 灾频发区。
3、损失
华北干旱缺水、土地沙化和沙尘暴不仅给当 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 威胁,特别是对首都北京的影响。
4、华北地区缺水的表现及原因
补充:
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主要表现为水量性缺水, 有超大城市群,生活用水多;国家商品粮基地,
灌溉用水多;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用水多等;
即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人口密集、
速 降 冻 。
一、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高中地理部编版高一必修一《气象灾害》公开课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部编版高一必修一《气象灾害》公开课教学课件
分布
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 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 候区。 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洪涝灾害 /FLOODS
洪涝灾害的危害
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 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 人畜饮水困难等。
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谢谢大家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部编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第六单元
气象灾害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部编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第六单元
目录 /CONTENTS
洪涝灾害
floods
01
干旱灾害
drought
02
台风灾害
typhoon
03
寒潮灾害
cold front
04
洪涝灾害 /FLOODS
洪涝灾害的概念及分布
概念
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 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 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寒潮灾害 /COLD FRONT
寒潮只产生降温、大风天气,不产生降水过程吗?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寒潮侵袭时,不仅引起流经地区剧烈降温和大风天气,也可能产生降水过程。冬 半年,寒潮天气突出表现为大风和降温。在淮河以北,由于空气比较干燥,很少降水,有时偶有降雨; 淮河以南暖空气比较活跃,含有水汽较多,降水概率多一些。
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干旱灾害 /DROUGHT
干旱与干旱灾害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 /DROUGHT

气象灾害公开课

气象灾害公开课

跨流域调水
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修建水库
干 旱
Hale Waihona Puke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需水量大
控制人口数量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
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
浪费多,利用率低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水污染严重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减少水污染
(2015年10月选考)【加试题】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 原因: ①热带草原气候,旱雨季明显(降水变率大); ②气温高,蒸发量大 ③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 措施: ①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 ②提高区域用水协作协调能力; ③培育抗旱农作物; ④节约用水等
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5) 我国受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①平原旱灾多发生 在每年的 春 季 (3 月到 5 月),称为“春 旱”,成
因是: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

华北

春季

多旱

原因
春季雨季未到,降水少,地表干。 适逢冬小麦返青季节,需水量大。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是造成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因素: a. 人口增多, 工农业用水 的不断增多。
b. 水资源浪费与污染严重 另外干旱的严重程度也与地形有关
南方山丘地区虽降水量较多,但因地形坡度较大或植被 较差,土壤滞水、保水能力较差,因而干旱威胁也比较严重。
2、我国各地干旱成因总结
缺水原因
解决措施
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
内容导航
思维导图
基础 梳理
考点 分析
一种 思维

高一地理气象灾害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高一地理气象灾害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4、准备手电、食物及时饮用水,检验电路,注意炉火、煤气, Nhomakorabea范 火灾;
5、在做好以上防风工作同时,要做好防暴雨工作。 6.台风降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惯用药品 等,以备急需。
第9页
7、关好门窗,检验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东西;检验 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8、将养在室外动植物及其它物品移至室内,尤其是要 将楼顶杂物搬进来;室外易被吹动东西要加固。
第10页
(2)台风期间防范办法 1、台风期间,尽可能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
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衣裤, 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降低受风面积,而且要穿好雨衣,戴好 雨帽,系紧帽带,或者戴上头盔。 行走时,应厂步一步地慢慢走稳, 顺风时绝对不能跑,不然就会停不下来,甚至有被刮走危险;要尽可能 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它稳固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街道行走 时,要尤其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走到拐弯处,要停下来观 察一下再走,贸然行走很可能被刮起飞来物击伤;经过狭窄桥或高处时, 最好伏下身爬行,不然极易被刮倒或落水。假如台风期间夹着暴雨,要 注意路上水深,10岁以下儿童切不可在水中行走,应用盆或桶之类东西 载着幼儿渡过水滩。万一不慎被刮人大海,应千方百计游回岸边,无法 游回时也要尽可能寻找漂浮物,以待救援。
4.强台风过后很快,一定要在房子里或原先藏身处呆 着不动。因为台风“风眼”在上空擦过后,地面会风平浪 静一段时间,但绝不能认为风暴已经结束。通常,这种 平静连续不到1个小时,风就会从相反方向以雷霆万钧之 势再度横扫过来,假如你是在户外躲避,那么此时就要 转移到原来避风地对侧。
第12页
; / 聚星娱乐 mqx93jop

气象灾害优质课

气象灾害优质课

降 水
问题三:干旱成因
较 少
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华北地区因为人口集中,加之工农业生产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需求求量量大大,同时面 临着用水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加剧了当地的旱灾。
3、台风
(1)概念: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涡旋,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结构
(3)分布
新闻回顾——印度新闻
51℃!:印度高温熔化马路 刷新最高纪录 印度北部受热浪侵袭,位于拉贾斯坦邦的小城珀洛迪19日最高气温达到51 摄氏度,打破印度全国范围内保持50年的最高气温纪录。拉贾斯坦邦多地当天 刷新地方高温纪录,高温天气或将持续。 《印度斯坦时报》说,高温、干旱天气今年已造成数百人死亡,印度约四 分之一人口面临食物和饮用水不足。
问题二:洪涝危害
·淹没农田、聚落 ·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 ·引发生态问题: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 ·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越密集、经
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类身体健康
问题三:洪涝原因
⑶干旱 ⑹热带气旋 ⑼雪害 ⑿冻雨 ⒂风害 ⒅浓雾
二、主要气象灾害
1、洪涝灾害
(1)概念: 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
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 种灾害。
(2)分 布 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亚洲。
问题一: 洪涝灾害在我国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部 季风区各大江河 的中下游平原
(2)分布
地区: 除青藏高原和云 贵部分地区外, 其余地区都会受 其影响。
时间: 深秋至初春 (冬半年)
白菜受冻
(3)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旱为主 春旱为主 冬春连旱
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
案例分析:分析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持续干旱的原因。 自然原因: (1)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 (2)西南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 水少,雨季提早结束; (3)气温较往年高,水汽蒸发量大; (4)多喀斯特地貌, 多地下暗河,地表水缺乏。 社会经济原因: (5)水利设施缺乏、老化、损坏严重; (6)人们节约意识薄弱,水资源浪费大。
C
B 福州 ◎
如何确定台风影响地区的风向
• 第一步:先画出台风中心到受台风影响地 区的连线(直线),箭头指向台风中心,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画出地转偏向力作用 下的风向(南左北右) • 台风形成后,通常是自东向西运动:主要 原因是低纬度地区以偏东风为主
台风的防避
台风的危害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
洪水 融水形成的洪水
冰凌 冰凌堵塞河道
北和东北山区。
分布在河流从低纬
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
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洪水
度向高纬度流的河
、洪水进行监测
中上游: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 持水土;②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洪涝灾害的分布:
从地形因素看,洪涝多发生在江河的两岸,特 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低洼地区。
亚洲洪水最多。如:中国、孟加拉国
思考:孟加拉国洪涝多发的原因?
地形:气候:水文;海潮
(2)多发地区:我国多出现在南方地区、华北地区。 (3)发生时间:我国多出现在夏秋季节。
我国洪涝分布图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P39
1.用人造卫星监测台风的生成和移动路径,大 大提高台风预报的准确性--------------------
2.听到台风警报后,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 不要驾船出海…………………………… • 3、在海上的航行船只应尽快靠岸,如果不能 及时靠岸,应采取停.绕.穿躲避办法 • 4、关紧门窗少出门 ,不要在玻璃门、玻璃 窗附近逗留。 • 5.台风眼区,天晴风息,切勿放松警惕,狂风暴 雨还会再度来临 • 6.在台风来临前检查门窗、室外空调、太阳 能热水器的安全,并及时进行加固;检查 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刮风下雨
A O
B
试在下列坐标图中分别作出上图中沿AB线的气压、气 温、降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风速、风向的变化?
气压 气温 降水
O
O
O
左图箭头表示一 台风通过福州前 后的运行路线图, 看图回答: 1、当台风中心位 于A位置时,福州 吹 偏北 风; 2、当台风中心位 于B位置时,福州 静 风;天气情 ____ 况 晴朗无雨 ; 3、当台风中心位 于C位置时,福州 吹 偏南 风。
(1)强风的危害:
• 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 断电线等;
(2)什么原因可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3)风暴潮
• 概念:是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 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
来势猛,速度快,强 度大,破坏力强。
风暴潮——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 主要危害: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 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 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 成的损失越大。 • 危害地区: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 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 为严重。
寒潮的危害
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并做好防寒准备
寒潮的好处
沙尘暴也称沙暴或尘暴,是指强风扬起地面的尘沙, 使 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风沙现象,沙尘暴是 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
1、沙尘暴的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2、沙尘暴的危害:
通过强风、沙埋、土壤侵蚀、大气污染等方式导致生态 环境恶化、生产生活受影响、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交通安全等
(4)旱灾的防治措施
• 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改善气候 • ②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时 空分布不均 • ③开挖机井,适当抽取地下水 • ④防治水污染,充分利用水资源 • ⑤调整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节水农 业
热带或副热带(热力条件)温度在26°C以上 的广阔洋面上(水汽条件)的强烈发展的热带 (1)形成原因: 气旋(动力条件)。纬度大于5度(天气系统 为气旋) (2)多发时间:夏秋季节。
内降低10℃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 温度又在5℃以下时, 我们才把这股
冷空气叫作寒潮。 但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 响不同,寒潮标准也不相同。
• 发生时间:秋末、冬季、初春(9月到次年 的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 即3~4月和10~11月, 3~4月更强。春秋季 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1)形成原因: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现象。(天气系统为 冷锋) (2)多发时间: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
4、寒潮:
(3)影响地区: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外的我国大部分地区。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寒潮的标准
一般是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若能 使那些地方的温度 在一天(24小时)
工 防 措
洪 措 施
程 中下游:①退耕还湖;②裁弯取直, 施 加固大堤;③清淤疏浚河道;④开挖 入海河道(淮海河);⑤修建分洪蓄 洪区。
①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非工程 ②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措 施 ③预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④实行防洪保险等。
4.(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2013全国新课 标卷,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 江西考生使用)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2所示区 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旱灾---突出性的世界问题;是
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 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危害:人畜饮水困难 、粮食减产,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干旱是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的气候现象。 旱灾是因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牧草等 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 产的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 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 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只是属于偶 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 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 台风的时空分布?
南亚的孟加拉湾北部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国家、 日本和菲律宾、加勒比海地区、美国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沿岸 等。 西北太平洋最多。我国东南沿海影响最大,每年5-10月 登陆,7-9月最多。
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 最大风力”,而不说“台 风中心最大风力”?
刮风下雨 狂风暴雨 晴朗无风 狂风暴雨
益处:
台风带来的强风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长 江流域的“伏旱”,暂时消除酷暑。
1.关注台风预报

御 措
利用卫星监测 和雷达跟踪
及时发布台 风预报警报

工程措施
强风—加固建筑物 暴雨—疏浚河道,修建水利工程设施 风暴潮—加固海堤,种植红树林
非工程防御措施
海上船只及时返港
停止户外活动赶紧进入室内
2.台风来了,你该怎么办?P69
Ⅰ Ⅱ Ⅲ Ⅳ




台风眼
b a
4.(2012全国新课标卷)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甲为地震。依据: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乙为飓风。依据: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 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①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 ②制定防灾应急预案; ③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 ④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图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比例图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洪涝灾害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洪涝灾害是指由于降雨、融雪、冰凌、风暴
潮等引起的洪流和积水造成的危害,包括洪水 灾害和涝渍灾害,泛称水灾。
洪涝灾害:
【1】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 泊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 【2】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洼地。
(3)路径:一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二是从西北 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 游;三是从北方直接南下。 (4)影响范围:我国大部分地区(除西藏 云贵 海南影响较小外) (5)带来的后果:能带来严寒、大风和霜冻等恶劣天气。 (6)预防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图示圆圈为台风系统,该系统分成四个区域,短箭头表示风, ⅠⅡⅢⅣ长箭头表示台风整体移动方向,回答21~23题。
• • • • • • • • • • • • • • • • • 21、在航海中不幸处在该台风的控制区域, 请问哪一区域最危险( ) A.Ⅰ B.Ⅱ C.Ⅲ D.Ⅳ甲乙丙丁 22、右图中四艘船的逃生路线(虚线箭头)正确的是( ) 甲路线 乙路线 丙路线 丁路线ab台风眼 23、右图箭头为台风系统中风的运动路线图,圆圈为等压线, 据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台风在南半球,因为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 B.a点风速大于b点,因为向里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C.在台风系统中,风沿ab路线运动,最后做旋转上升运动。 D.当台风登陆后重新回到海上,台风将继续减弱
1、洪涝灾害: (1)形成原因:
①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降水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台风引起。 ②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水文:河道弯曲;水系支流多 等。 ④人为原因:围湖造田降低湖泊的蓄洪能力;破坏植被造成水土 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