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1课时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政治高二政治学案:4.1、2《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和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

专题四: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1、2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和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班级姓名等第【知识要点】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主干知识】一、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1、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1)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2)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2、人民的选择(1)只有才能救中国。
(2)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3、历史的必然(1)法律基础:《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2)组织基础: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
(3)标志: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权力。
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主体——。
(2)代表的产生方式——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
(3)组成机关的性质——各级国家机关。
(4)行使权力的方式——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5)行使权限——①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②产生行政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权力)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什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各种具体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三、说明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课件7:4.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维新派
第4 页
戊戌变法 和平改良方式建立
君主立宪制
梦想破灭!
辛亥革命
第5 页
暴力革命方式建立
民主共和制
中华民国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探索
第6 页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恢复帝制
蒋介石独裁统治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 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依 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 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资产阶级试图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追求西方 议会民主的梦想的最终破灭。历史证明,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行不通。
A、是正确的,欧美国家通过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成了发达国家 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 治制度,建立新型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 作主 C、是正确的,因为至今仍有很多人支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 制度 D、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的一切制度都是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
专题四 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第1课时
第1 页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第2 页
什么是国体?什么是政体? 国体是指国家性质,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什么?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我国采用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7 页
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不敢提反帝反封建; 没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第8 页
课件2:4.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第3 页
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过程。 2.运用所学的政治、历史等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 行不通。 3.阐述和分析我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从而认 同和支持这一制度、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重点)(难点)
第4 页
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1.近代中国的衰败和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探索 (1)中国曾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西方列强的 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衰败,中国逐渐沦为_半__殖__民__地__半__封__建__国家。 (2)为了救亡图存,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社会势力围绕在 中国建立什么样的_政__治__制__度__提出了种种主张,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确立得出的结论
第 20 页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
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
第6 页
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1.探索的过程
时期 第一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初 期
形式 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
_工__农__兵__代__表__苏__维__埃__ _参__议__会__
各界__人__民__代__表__会__议__
第9 页
3.建立标志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_全__国__人__民__代__表__大__会__第一次会议在北京 召开。 4.形成和确立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_马__克__思__ _主__义__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采用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是_历__史__的必然,是_人__民__的选择。
高三政治《4-1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课件

国体应该是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应该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三、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法律基础 组织基础 民的选择
4-1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 活动原则
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雏形
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一、梦想的破灭: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追求
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 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雏形
高中政治 专题4 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政治教案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逻辑脉络: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含义、作用、地位、特点、完善六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两个方面的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主要阐明了其对其他制度、对人民当家作主、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主要强调了民主集中制的含义、表现、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强调了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三个方面的内容。
素养要求:政治认同:明确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通过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作用,坚定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通过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措施,认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科学精神: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作用、地位、特点。
法治意识:既要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增强纪律性,维护中央权威和全国法律、政令的统一。
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公共参与: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相关现象,积极体验、参与政治生活。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议题,探究其形成、含义、作用、地位、特点,并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
可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集等方式了解资产阶级失败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过程;可调查、例举当地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相关新闻,并在班级探究、展示。
以“民主集中制”为议题,探究其机制、优点、要求。
可搜集相关政治现象,加以体验、感悟、探究;可通过班级活动,感受民主集中制的魅力与要求。
1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1.在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曾经给欧美国家的发展带来进步。
但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求,对于中国来说,留下的只是悲怆和梦想的破灭。
高中政治 第四专题 第一框题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教案

知识点 三
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探究问题:请说一说我国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法律基础、组织基础和建立标志是什么。
教师讲解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例题或练习
根据学生习题解答情况进行点拨
知识点 二
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展示反映人民成为主人的相关歌曲的相关图片。
探究问题1: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探究问题2:你能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奋斗历程?
例题或练习
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讲解。
读课本,结合材料思考、展示问题答案
小组讨论。
三、教学难点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诸多知识,并且对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两会早知道·北京进入“两会时间”》相关视频。
探究:你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么?
看书,了解本节课的相关的内容。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四专题第一框《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运用已学的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必然性.
◇1个地位: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高中政治 专题4 第1课时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课时

【课时讲练通】2014高中政治专题4 第1课时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基础达标】1.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建国会、立政党”,一时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政党、团体三百多个。
但是,它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
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议会民主制度,到了中国却成了一幕幕闹剧,这是因为( )A.在中国不适合建立民主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应该继续保留君主制C.当时的政党都是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D.各派军阀、官僚、政客之间的利益不均衡2.中国新型民主政体的确立,经过了艰苦的探索过程。
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新中国的政体必须是人民民主专政B.新中国的政体只能是民主集中制C.与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体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新中国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的政权3.陕甘宁边区的“豆选诗”写道:“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这首“豆选诗”体现的是( )①人民珍惜自己的权利②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亲密关系③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④广大人民积极参与首次普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能力提升】(2013·温州高二模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据此回答1、2题:1.上述论述体现的观点是( )A.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体现出来B.政体决定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C.国体与政体是互为前提而存在的D.政体巩固国体2.从政体角度分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 )A.议会制B.总统制C.君主立宪制D.民主共和制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向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课件1:4.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
解放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 各地普遍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 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二三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法律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 律基础。
思维脉络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资本主义制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 度行不通
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实现人民民主 中国人民形成的共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实践的结论 法律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组织基础 建立标志
一二三
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1840 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衰败,中国逐渐变成半 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志士仁人的求索 为了救亡图存,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社会势力围绕在中国建立什么样 的政治制度提出了种种主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 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所窃夺。辛亥革命 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2)1953 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自 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 基础。
(3)1954 年 9 月 15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一、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知识排行榜】重点排行榜难点排行榜易错点排行榜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区别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区别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区别2.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3.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3.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1课时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到2011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走过了57年的历程,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成为我们国家民主法制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思考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1.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衰败,中国逐渐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____________,资产阶级也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更谈不上实现人民民主。
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1.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______________身上。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________________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____________的地位,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________基础。
2.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________基础。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______________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________________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归纳总结1.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重点)(1)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强大。
它们不希望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旧封建主义不愿退出历史舞台,对新兴的资本主义进行了压制,从而在政治上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2)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中国资产阶级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革命中又怕人民力量的壮大以及人民群众的觉醒,这都注定了其革命的失败。
温馨提示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表明,革命的领导权需掌握在中国共产党的手中,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要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就必须彻底推翻剥削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进行了怎样的探索?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民主深入人心。
新中国建立后,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真正的民主,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3)实践证明了这一结论。
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4)确立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温馨提示不能认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1.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
你认为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欧美国家通过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成了发达国家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建立新型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是正确的,因为至今仍有很多人支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的一切制度都是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点拨中国近代革命的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因此题中观点是错误的,A、C不选;D项表述错误。
B符合题意。
题源由于中国的国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A.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C.新中国的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点拨此题要求指出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A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人民政权的最初尝试,B项是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法律基础,C项是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创造前提条件,只有D项才符合题目要求。
题源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3.◆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民主权利的制度载体。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
我们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制度,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半个多世纪来的历程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
根据上述材料,我们能够得出哪些重要结论?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历程,回答时可以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党的领导等角度,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题源(1)国体决定政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政体进行了长期探索,1954年我国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跨越,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1.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B.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人民民主C.使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D.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2.康有为说,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他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
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证明了()①三权分立、君主立宪不适合我国国情②中国不适合实行民主共和制③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④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3.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建国会、立政党”,一时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政党、团体三百多个。
但是,它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
旧中国的多党竞选和议会民主只给历史留下一幕幕闹剧。
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议会民主制度,到了中国却形成了一幕幕闹剧,这是因为()A.在中国不适合建立民主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应该继续保持君主制C.当时的政党都是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D.各派军阀、官僚、政客之间的利益不均衡4.《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首有着激昂旋律的歌曲,体现了一代代中国人()A.实现我国各族人民平等团结的强烈愿望B.摆脱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真正翻身做主人的强烈愿望C.效仿资本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D.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5.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效仿西方的议会民主。
1913年春,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了多数席位,其民主派代表宋教仁准备以多数党身份组阁,竟遭军阀集团刺杀身亡。
1923年,北洋军阀曹锟以5 000银元一票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590人,被选为大总统,史称为“贿选总统”。
上述事实证明了()①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在中国走不通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具有历史必然性③西方的议会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④中国不具备建立民主制度的历史条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知识点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6.陕甘宁边区的“豆选诗”写道:“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这首“豆选诗”体现的是()①人民珍惜自己的权利②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亲密关系③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④广大人民积极参与首次普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我国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分别是()A.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单一制B.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单一制C.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单一制D.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制、联邦制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