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山东省胶州市2018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 绝对值不等式课中学案(无答案)文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仿真模拟练(三)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仿真模拟练(三)](https://img.taocdn.com/s3/m/2b0fca36ff00bed5b8f31d05.png)
高效仿真模拟练(三)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
今年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
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配套K12]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5练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配套K12]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5练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42b1035763231126fdb1127.png)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2014·江苏高考)为了缓解民众“看病贵”的问题,我国对基本药物实行政府限价,但由于企业利润得不到保障,一些低价药屡屡“玩失踪”,导致部分群众购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为了解决低价药物的供给问题,需要政府( )①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宏观调控②明确规定企业负有保障低价药物供应的责任③加大对生产低价药物企业经营管理干预的力度④以税收优惠等政策对生产低价药物企业提供支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某企业某年利润1.2亿元,称之为私人收益,但污染造成附近居民的经济损失约0.4亿元,这样社会收益约0.8亿元。
由于政府新颁布了环境保护条例,在同样情况下,该企业为避免可能面临的0.4亿元罚款,投入0.2亿元解决了污染问题,此时的社会收益为1.0亿元。
这一过程表明( )A.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B.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C.市场在政府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弊端3.2016年我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继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实施上述举措( ) 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③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④旨在完善市场价格机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提出,“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
这表明,政府( )①应尊重规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②宏观调控要以经济手段为主,法律和行政手段为辅③不应干预市场经济活动,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④应尊重市场主体权益,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②5.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面对经济上的种种考验,挤水分、调结构、简政放权、力促发展模式转型。
【配套K12】中考数学 专题复习六 求最短路径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案六求最短路径问题【专题思路剖析】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
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出题背景变式有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这类问题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一般与垂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关系密切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
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们通常利用轴对称、平移等变换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直线上,从而作出最短路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赏析】类型1 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短路径问题例题1:(2015•辽宁省盘锦,第15题3分)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DAB=60°,E为BC的中点,在对角线AC上存在一点P,使△PBE的周长最小,则△PBE的周长的最小值为.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菱形的性质.分析:连接BD,与AC的交点即为使△PBE的周长最小的点P;由菱形的性质得出∠BPC=90°,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出PE=BE,证明△PBE是等边三角形,得出PB=BE=PE=1,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连接BD,与AC的交点即为使△PBE的周长最小的点P;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B=BC=CD=DA=2,∴∠BPC=90°,∵E为BC的中点,∴BE=BC=1,PE=BC=1,∴PE=BE,∵∠DAB=60°,∴∠ABC=120°,∴∠PBE=60°,∴△PBE是等边三角形,∴PB=BE=PE=1,∴PB+BE+PE=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轴对称以及最短路线问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点评】本题易错误的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解答时需要准确识图,找到图形对应的知识点.【变式练习】(2015•福建第16题 4分)如图,在△ABC中,∠ACB=90°,AB=5,BC=3,P是AB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重合),将△BCP沿CP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B′CP,连接B′A,则B′A 长度的最小值是.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首先由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度,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BC=CB′=3,当B′A有最小值时,即AB′+CB′有最小值,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AB′有最小值.解答:解: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知:AC===4,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BC=CB′=3,∵CB′长度固定不变,∴当AB′+CB′有最小值时,AB′的长度有最小值.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AB′有最小值,∴AB′=AC﹣B′C=4﹣3=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和线段的性质,将求B′A的最小值转化为求AB′+CB′的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类型2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短路径问题例题2:(2015•四川凉山州第26题5分)菱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2,0),∠DOB=60°,点P是对角线OC上一个动点,E(0,﹣1),当EP+BP最短时,点P的坐标为.考点:菱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点B的对称点是点D,连接ED,交OC于点P,再得出ED即为EP+BP最短,解答即可.解答:解:连接ED,如图,∵点B的对称点是点D,∴DP=BP,∴ED即为EP+BP最短,∵四边形ABCD是菱形,顶点B(2,0),∠DOB=60°,∴点D的坐标为(1,),∴点C的坐标为(3,),∴可得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点E的坐标为(﹣1,0),∴可得直线ED的解析式为:y=(1+)x﹣1,∵点P是直线OC和直线ED的交点,∴点P的坐标为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得:,所以点P的坐标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一次函数与方程组的关系,得出两直线的解析式,求出其交点坐标.【方法点评】“两点(直线同侧)一线型”在直线上求一点到两点的和最短时,利用轴对称的知识作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点与直线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一点两线型”求三角形周长最短问题,作点关于两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两个对称点与两直线分别有两个交点,顺次连接所给的点与两交点即可得三角形;“两点两线型”求四边形的周长最短类比“一点两线型”即可.【变式练习】(2015•营口,第10题3分)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OP=5cm,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PMN周长的最小值是5cm,则∠AOB的度数是()A.25° B.30° C.35° D.40°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M、PN、MN,由对称的性质得出PM=CM,OP=OC,∠COA=∠POA;PN=DN,OP=OD,∠DOB=∠POB,得出∠AOB=∠COD,证出△OCD是等边三角形,得出∠COD=60°,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M、PN、MN,如图所示:∵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M=CM,OP=OC,∠COA=∠POA;∵点P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N=DN,OP=OD,∠DOB=∠POB,∴OC=OP=OD,∠AOB=∠COD,∵△PMN周长的最小值是5cm,∴PM+PN+MN=5,∴CM+DN+MN=5,即CD=5=OP,∴OC=OD=CD,即△OCD是等边三角形,∴∠COD=60°,∴∠AOB=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最短路线问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3、求圆上点,使这点与圆外点的距离最小的方案设计在此问题中可根据圆上最远点与最近点和点的关系可得最优设计方案。
[配套K12]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过关训练 人民版
![[配套K12]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过关训练 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d3de9dd15abe23482f4d9d.png)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过关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最近几年中间,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一天一天地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
”这一描述反映出( ) A.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不均衡性B.农业合作化运动正加速推进C.工业化建设带动了农业发展D.毛泽东有改革农村关系的意愿D[材料侧重表达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没有表述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正是为了改变材料所述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建设,故C项错误;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站在发展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了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的想法,故D项正确。
] 2.(2017·太原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
这反映了(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B[苏联就近对中图援助主要是在东北地区,与材料“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不符,故A项错误;通过企业的空间分布,不难看出军用企业在内地的目的是保障经济安全,故B项正确;东南地区的(只涉及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在军用企业均是空白)工业体系完善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加强中国工业实力要求与企业空间分布不同并不直接相关,故D项错误。
]3.(2017·银川质检)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历史性变革”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材料中“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故A项错误;广大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相符,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是土地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之后,与材料中“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没有涉及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
【配套K12】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最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最新人教版)3.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班级:姓名:【学习目标】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能清楚地表述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并养成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列竖式计算2÷384÷4王鹏很喜欢晨跑,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列式是。
二、自主探究仔细观察22.4÷4这个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的不同是:。
根据整数除法的算法用竖式计算:试一试:2÷634.5÷15三、课堂达标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3.5÷2928.6÷1167.5÷15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商店便宜。
3.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理解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8÷7=16.8÷12=二、自主探究探究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
出示课本25页的例2.王鹏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28,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列式是。
根据整数除法的算法用竖式计算:列竖式计算。
6÷1672÷1545÷36三、课堂达标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里画“√”。
04÷676.5÷450.84÷28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9÷27=1.35÷15=3.64÷5=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3.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几位;然后按照进行计算。
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时的计算方法。
列竖式算一算:12.6÷0.28=小试身手。
2.4÷2.6=0.544÷0.16=三、课堂达标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98÷0.23=19.76÷5.2=10.8÷4.5=.根据126÷45=2.8填表。
【配套K1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篇:之整式第一课时:整式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列代数式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二、讲授新课:1.单项式: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归纳得出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如a,5.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abc; b2;-5ab2; y;-xy2;-5.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4.例题: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①x+1;②;③πr2;④-a2b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④是,它的系数是-,次数是3.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①-7xy2的系数是7;②-x2y3与x3没有系数;③-ab 3c2的次数是0+3+2;④-a3的系数是-1;⑤-32x2y3的次数是7;⑥πr2h 的系数是.答:①错,应是?7;②错;?x2y3系数为?1,x3系数为1;③错,次数应该是1+3+2;④正确;⑤错,次数为2+3 = 5;⑥正确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圆周率π是常数;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 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5.游戏: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三、课堂小结: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后记: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以启发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课时:整式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式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培养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单项式与多项式归纳出整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3.初步体会类比和逆向思维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整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掌握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难点:多项式的次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观察以上所得出的四个代数式与上节课所学单项式有何区别.二、讲授新课:1.多项式: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的多项式概念.上面这些代数式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像这样,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例如,多项式3x2?2x+5有三项,它们是3x2,-2x,5.其中5是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3x2?2x+5是一个二次三项式.注意: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2.例题:例1:判断:①多项式a3-a2b+ab2-b3的项为a3、a2b、ab2、b3,次数为12;②多项式3n4-2n2+1的次数为4,常数项为1.题中第二、四项应为-a2b、-b3,而往往很多同学都认为是a2b和b3,不把符号包括在项中.另外也有同学认为该多项式的次数为12,应注意:多项式的次数为最高次项的次数.)例2: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3x-1+3x2;4x3+2x-2y2.解:三项,二次;三项,三次.例3: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x3-x+1;x3-2x2y2+3y2.解:三次三项式;四次三次式.例4:已知代数式3xn-x+1是关于x的三次二项式,求m、n的条件.解:该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分别为n、1和常数,又多项式为三次,即n = 3;而该多项式至少有两项3xn和1,当m?1≠0时,该多项式即为三项式,与已知不符,所以m = 1..例4分析时要紧扣多项式的定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透彻理解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培养他们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小结:①理解多项式的定义,能说出一个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数是几,分别由哪几项组成,各项的系数分别为多少,常数项为几.②这堂课学习了多项式,与前一节所学单项式合起来统称为整式,使知识形成了系统.教学后记:从学生已掌握的列代数式入手,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巧妙的引入了新知,介绍多项式的项、次数以及常数项的概念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接近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掌握了所有的概念后由学生自己举一些多项式的例子,这样更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后列举几个例子,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示范严格的书写格式,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体验一下老师是如何想的,如何来考虑问题的,然后由学生完成当堂课的练习,也可让一两位同学上黑板完成.要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接着布置作业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第二篇:之角教案角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现实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配套K12】[学习]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每日一题
![【配套K12】[学习]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每日一题](https://img.taocdn.com/s3/m/57ef2c6b69eae009591bec15.png)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高低。
下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是A.曲线①B.曲线②C.曲线③D.曲线④2.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城市是A.城市①B.城市②C.城市③D.城市④3.城市③7、8月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高度大B.受高压控制,晴天多C.纬度高,日照时间长D.海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参考答案】1.D 2.A 3.B3.我国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均为全国最高,属世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之一;四川盆地、两湖地区、秦巴山地是太阳能资源低值区;我国东部、南部及东北为资源中等区。
再结合雨带的推移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可知曲线①是北京,曲线②是昆明,曲线③是上海,曲线④是成都。
上海七八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大。
故选B。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2.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
①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②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2)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2018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面分别为“我国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台湾省地形图”。
据图完成1—3题。
1.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C.海陆位置D.地形2.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C.海陆位置D.地形3.导致甲地附近的等值线向南突出的根本原因是A.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C.海陆位置D.地形太阳能资源受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
[配套K12]2018届高考数学 黄金考点精析精训 考点0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题词与存在题词
![[配套K12]2018届高考数学 黄金考点精析精训 考点0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题词与存在题词](https://img.taocdn.com/s3/m/1c5d6608eefdc8d376ee32b0.png)
考点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考点剖析】1.最新考试说明:(1)考查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能用“或”、“且”、“非”表述相关的命题.(2)考查对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意义的理解,叙述简单的数学内容,并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2.命题方向预测: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真假的判断及逻辑联结词是高考的热点,常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命题.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属容易题.相关内容往往与充要条件等轮番出现在高考题中,有时与相关内容同时考查.3.课本结论总结:一个关系逻辑联结词与集合的关系“或、且、非”三个逻辑联结词,对应着集合运算中的“并、交、补”,因此,常常借助集合的“并、交、补”的意义来解答由“或、且、非”三个联结词构成的命题问题.两类否定1.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全称命题p:∀x∈M,p(x),它的否定¬p:∃x0∈M,¬p(x0).(2)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特称命题p:∃x0∈M,p(x0),它的否定¬p:∀x∈M,¬p(x).2.复合命题的否定(1) ¬ (p∧q) ⇔(¬p)∨(¬q);(2) ¬ (p∨q) ⇔(¬p)∧(¬q).三条规律(1)对于“p∧q”命题:有假则假;(2)对“p∨q”命题:有真则真;(3)对“¬p”命题:与“p”命题真假相反.4.名师二级结论:(1)命题的否定形式:(1) ¬ (p ∧q ) ⇔ (¬p)∨(¬q); (2) ¬ (p ∨q ) ⇔ (¬p)∧(¬q ). 5.课本经典习题:(1)新课标A 版选修2-1第17页,例4题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p :y=sinx 是周期函数; (2)p :3<2;(3)p :空集是集合A 的子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值不等式
>1
4,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14⎩⎪
-12,-x ++x -
或⎩⎪⎨
-2≤x ++
x -
或⎩
⎪⎨
x +-
x -
3.
原不等式化为(x +3)-(1-2x )<x
2+1,
解得x <-25,∴-3≤x <-2
5.
③当x ≥1
2
时,
原不等式化为(x +3)+(1-2x )<x
2+1,
解得x >2,∴x >2.
综上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x |x <-2
5或x >2.
绝对值不等式的常用解法
方法技巧] (1)基本性质法:
对a ∈R +,|x |<a ⇔-a <x <a , |x |>a ⇔x <-a 或x >a .
(2)平方法:两边平方去掉绝对值符号. (3)零点分区间法: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零点分区间法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其转化为与之等价的不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组)求解.
【我会做】 1.求不等式|x -1|-|x -5|<2的解集.
解:不等式|x -1|-|x -5|<2等价于
⎩
⎪⎨
⎪⎧ x <1,
-x -+x -
或⎩
⎪⎨
⎪⎧
1≤x ≤5,x -1+x -5<2
或⎩⎪⎨
⎪⎧ x >5,x -1-x -,
即⎩
⎪⎨
⎪⎧ x <1,-4<2或⎩
⎪⎨
⎪⎧
1≤x ≤5,2x <8
或⎩
⎪⎨
⎪⎧
x >5,4<2,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x |1≤x <4}∪∅={x |x <4}.
2.解不等式x +|2x +3|≥2.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x <-32,-x -3≥2或⎩⎪⎨⎪⎧
x ≥-32,
3x +3≥2.
≤0不等式
考点二证明绝对值不等式
★【我能做对】例2 已知x ,y ∈R ,且|x +y |≤16,|x -y |≤1
4,
求证:|x +5y |≤1.
证明] ∵|x +5y |=|3(x +y )-2(x -y )|. ∴由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得
|x +5y |=|3(x +y )-2(x -y )|≤|3(x +y )|+|2(x -y )| =3|x +y |+2|x -y |≤3×16+2×1
4=1.
即|x +5y |≤1. 方法技巧]
证明绝对值不等式的三种主要方法
(1)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去掉绝对值符号,转化为普通不等式再证明. (2)利用三角不等式||a |-|b ||≤|a ±b |≤|a |+|b |进行证明. (3)转化为函数问题,利用数形结合进行证明. ★★【我要挑战】例3 设函数f (x )=x +|x -a |. (1)当a =2 017时,求函数f (x )的值域;
(2)若g (x )=|x +1|,求不等式g (x )-2>x -f (x )恒成立时a 的取值范围. 解] (1)由题意得,当a =2 017时,
f (x )=⎩
⎪⎨
⎪⎧
2x -2 017,x ≥2 017,
2 017,x <2 017.
因为f (x )在2 017,+∞)上单调递增,所以函数f (x )的值域为2 017,+∞). (2)由g (x )=|x +1|,不等式g (x )-2>x -f (x )恒成立,知|x +1|+|x -a |>2恒成立, 即(|x +1|+|x -a |)min >2.
而|x +1|+|x -a |≥|(x +1)-(x -a )|=|1+a |, 所以|1+a |>2,解得a >1或a <-3.
故a 的取值范围为(-∞,-3)∪(1,+∞). 跟踪训练:
★【我能做】1.设函数f (x )=⎪
⎪⎪⎪
⎪⎪x +1a +|x -a |(a >0).
(1)证明:f (x )≥2;
(2)若f (3)<5,求a 的取值范围.
解:(1)证明:由a >0,有f (x )=⎪
⎪⎪⎪
⎪⎪x +1a +|x -a |≥⎪
⎪⎪⎪
⎪⎪x +1a
-
x -a =1
a +a ≥2.当且仅当a =
1时等号成立.所以f (x )≥2.
2)1,
1],求
的函数表达式及图象可知,
;
5.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