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美美事件谈事件营销策划成功四要素
郭美美事件,警示企业认真应对媒体

郭美美事件,警示企业认真应对媒体从火爆开始到恶心收场,郭美美事件,本质是一场媒体战争,回顾郭美美事件,找到关键词,“干爹”、“别墅”、“爱玛仕”、“玛莎拉蒂”、“炫富”,这个事件郭美美确实火了,然而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红会,可以说“郭美美事件三天,毁掉红会一百年”。
几张图片竟将红十字会搅得翻天覆地,足见社会心态的变化,足见媒体的力量,而如今郭美美事件水落石出,如何还原红会的清白,仍然需要媒体的力量,扭转社会心态,可以说这是一场媒体战争。
避入红会后尘,警示企业认真应对媒体对媒体的认识:媒体分类:1、按介质分类:报纸、杂志、电视、电台、户外、直投、网络2、按性质分类:网络媒体:资讯类(政府、企业等)、交易类(当当等)、游戏类(联众等)、有偿资讯类(101网校等)、功能型(baidu等)、综合类(sina等)、办公类网站;报纸媒体:综合类、经济类、晚报类、周末类、地方党报、文娱类、文摘类、都市日报类、行业类。
3、按受众分类:报纸媒体:综合类、渠道类、商情类、时尚类、大众类;网络媒体:门户(新浪科技、天极等)、垂直(赛迪、IT168等)。
媒体是什么?从个人的角度:新闻及重大事件进展等消息的来源、观点与沟通、知识、娱乐与消遣、企业的PR工具。
从媒介的角度:社会守望者、代言人(“喉舌”)、教育公众并使其自律、监督政府行为、提供信息服务、娱乐和教育、财政自足。
媒体的关注规律:“坏消息就是好消息”“某人、某地不愿让我知道的东西”。
媒体最关注企业“猛料”:战略调整、人事变动、产品缺陷、服务投诉、其它最新变化。
邦道咨询对媒体5大观点:观点1:任何时候都不要期望PR操控新闻报道。
因为,媒介可以被购买,但新闻不能。
观点2:对记者只说…想说‟的话,而不是全部。
因为,您对记者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被媒介广泛传播,不能在媒体面前“口无遮拦”。
说什么的要求:经过PR规划的内容要点;公司内部统一的口径;其他授权公开的内容。
不说什么要求:对当地政府/政策的负面评论;对公司内部人事、策略变化的负面评论;公司同事之间的家长里短;竞争对手的非正式消息;未经授权的其他任何内容。
做好事件营销的要素

做好事件营销的要素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向大家扑面而来。
因此,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想让你的品牌或产品迅速抢占消费者的视野,赢得市场,事件营销就是最好的武器。
酷美网络广州事件营销公司认为,成功的事件营销应当包含以下四个要素:1、这是一件重要的事。
这里的重要是指的是事件内容的重要程度。
判断内容重要与否的标准就是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程度——对越多的人产生越大的影响,事件的价值就越大。
因此,要提升事件营销的效果,就要策划一起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的事件。
2、这件事与目标受众息息相关。
越是心理上、利益上和地理上与目标受众接近和相关的事实,事件价值越大。
心理接近主要包含职业、年龄、性别诸因素。
利益上,主要是指和自己非常类似的人,而地理因素是因为一般人对自己的出生地、居住地和曾经给自己留下过美好记忆的地方总怀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情感或者说是乡土情结。
所以在策划事件营销的时候你应当注意分析你的受众群体的特点,越是接近你的受众群体,事件营销的影响对他们也就越大。
3、这件事与知名度高的人和事相关。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娱乐记者?因为人们都对明星感兴趣,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热点话题。
因此,营销事件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知名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吸引大众的眼光,事件价值也越大。
国家元首、政府要人、知名人士、历史名城、古迹胜地往往都是出新闻的地方,同样也是你适合做营销的地方。
4、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猎奇心理,因此大多数人对新奇、反常、变态、有人情味的东西格外感兴趣。
如今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压力之下,他们都需要一些有趣的事情东西来缓解他们的情绪。
专家研究表明,人类本身就有天生的好奇心或者称之为新闻欲本能,因此事件选择,不求最好,但求最怪。
综上所述,酷美网络认为,事件营销的核心就是“借势”和“造势”,通过制造热点事件,借热点事件宣传品牌或者产品,创造新奇概念,捕获消费者的注意力。
要想进行事件营销,必须进行详细的计划,把握好以上四个要点,才能达到营销的目的。
谈“郭美美事件”引发的“慈善危机”

谈“郭美美事件”引发的“慈善危机”作者:钱钰玲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1期【摘要】本文在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架构下考察“郭美美事件”所引爆的“慈善危机”,肯定了网络在公众民意表达中的作用,网民民意可以督促红十字会甚至整个慈善界秉承中立、客观、人道的原则。
【关键词】网络民意郭美美慈善危机郭美美(原名“郭美玲”,新浪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在新浪微博陆续晒出自己的别墅、豪车、名牌包,“炫富女”引发网民的羡慕、嫉妒情绪。
而随后郭美美微博中新浪认证的“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身份激怒了网民,遭来万民围观、万民声讨。
传媒人刘春的微博提出:“大家不是放不过一个炫富的小姑娘,而是针对她背后那些利用慈善机构牟取不当暴利的商业组织,针对不透明、不规范的慈善机构与慈善行为。
”一、“郭美美事件”引发“慈善危机”郭美美在新浪微博得到认证的“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身份和她的奢华生活,将红十字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网民对郭美美的责骂、讽刺、质疑的背后,是对红十字会的这个官办慈善机构的责问。
截止到2011年8月31日,郭美美新浪微博已有565514人关注,每条微博都被转发数千次,针对该微博的评论更是高达上万条,热议“郭美美事件”的微博达两百多万条。
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等门户网站都策划了关于“郭美美事件”的话题。
凤凰网2011年6月27日专题《红十字会因郭美美事件陷信任危机》,238446人参与,相关评论43673条①;腾讯网2011年7月4日专题《郭美美身份曝光,慈善追问继续》78364人参与,相关评论7038条②。
郭美美“火了”,红十字会却饱受舆论争议。
网民希望红十字会给个说法,可是红十字会再三发表声明撇清与郭美美的关系,却不及时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此次由“郭美美事件”引发的“慈善危机”既是红十字会公信力危机潜伏已久的爆发,也是网民披露、舆论重压下的结果。
1、红十字会公信力危机潜伏已久自2008年汶川地震开启“公益元年”后,慈善系统丑闻百出。
郭美美 事件

郭美美事件郭美美事件是中国社会近年来引发广泛关注的一起重大事件。
郭美美,本名郭碧婷,是一名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的网络红人。
她因炫富、卖假设的行为而成为争议焦点,并最终陷入法律风波中。
郭美美事件首次引发公众关注是因为她在社交媒体上炫耀自己的豪华生活,并宣称自己通过参与某公司的网络销售活动获得了巨额财富。
她的舆论影响力迅速扩大,许多人将其视为成功的榜样,追逐着类似的生活方式。
然而,人们对郭美美的炫富行为开始产生质疑,怀疑她的财富来源是否合法。
更令人震惊的是,郭美美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声称自己捐赠了大量资金给慈善事业,但这些声称却遭到了质疑。
媒体开始揭露郭美美所谓的捐赠行为是虚假的,她以此为手段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和知名度。
随着调查的深入,郭美美的真实身份也逐渐浮出水面。
她并非拥有巨额财富的社区小生意人,反而被曝光为卷入了一场非法集资的骗局。
郭美美曾经参与一家网络公司的传销活动,通过发展下线会员赚取佣金,她虚构自己的销售业绩,以此误导其他人。
这一揭露引发了社会的愤怒和关注,人们开始质疑郭美美的诚信和道德底线。
她曾经做出的炫富行为在众人面前显得愚蠢和幼稚,也让人们意识到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危害性。
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舆论讨论和社会反思,人们开始反思社交媒体上的炫富风潮对年轻人价值观的影响。
郭美美事件的发展也牵涉到了法律程序。
她因涉嫌诈骗和非法集资被警方立案调查,并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起事件不仅揭示了郭美美个人的违法行为,也对网络炫富等不良行为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同时,法律的介入也为受害人提供了维权的机会,维护了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郭美美事件在中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讨论。
它暴露了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的危害,引发人们对网络炫富行为的反思。
这起事件也加强了社会对诚信、道德和法治的重视。
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且混乱的时代,人们必须更加警惕和理性的对待网络上涌现的各种信息,同时也要倡导社会价值观的良好传播和实践。
总之,郭美美事件是中国社会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揭示了网络时代信息泛滥的危害性,并对社会价值观提出了引以为戒的警示。
郭美美事件

如何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前段时间,网上热传的“郭美美事件”,引爆了公众和舆论对慈善与商业相结合的模式,以及红十字会财务信息和不透明的运作模式的不满和非议。
至此以后,以红十字基金会为代表的慈善机构的捐款数量大大减少。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慈善组织的账目基本是不对外公开的,慈善运作的不公开不透明,捐赠者的意愿得不到制度保证,就容易导致资金运营效率不高、内部腐败丛生、善款被贪污的情况,进而对慈善事业产生信任危机下边,我就以慈善机构为例,谈一谈如何让加强非营利组织的透明度。
慈善运作模式存在的不公开透明的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中国慈善体系存在固有的弊端,如何使公众捐助的钱物保值增值、最终公众的捐赠去向哪里,这些是慈善组织的核心工作。
要使公众对慈善组织信任,就必须对这些核心工作进行程序化规范,并且让这些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因此,应当努力加强慈善机构的内部约束,慈善组织需要通过各种媒体定期向有关部门和公众详细公开其经费收支情况,实行财务的规范、公开和透明管理,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善款使用的透明度。
一、首先,应该明确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目标营利组织机构的财务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他们提供服务是服从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目标通常可以通过一些企业应完成的使命来表述。
我们说,一个非营利组织在一定范围内为社会公益服务,也就是在完成某一社会使命。
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非营利组织为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需要有科学的财务管理。
与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相适应,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描述为: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
二、其次,加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宣传。
要加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宣传,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和慈善精神,树立慈善机构的良好形象。
2019年郭美美事件简介范文

2019年郭美美事件简介范文篇一:郭美美行政案例分析报告——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信任危机学号:1343001451454姓名:唐敏案例简介:20XX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
她在微博上经常展示自己的生活照,从中能看到,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
而她微博认证的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正是这一点,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孩就当上了总经理,并拥有名包豪车,财产来源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一时之间,网友们展开了“人肉搜索”,各种与郭美美、红十字会有关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真假难辨,真相不明。
之后郭美美接受调查,郭美美连发三条致歉微博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称谓是自己杜撰出来的。
面对舆论质疑,红十字会没有缄默,接连三次回应,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红十字会只是说明,而不是证明,只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没有提供翔实证据。
案例分析:对于慈善,这是我们的愿景:法律规范、政府监管、公众监督、组织善治、行业自律、社会选择、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合作共赢。
中国红十字会是公益慈善组织,是国内接受善款最多的慈善机构。
“郭美美”对于网络和公众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存在于网络的人。
倘若“郭美美”只是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在微博上炫耀一下自己富有的生活,公众未必会过多理会。
然而,牵动公众神经的内幕如果真的存在,事情便不再简单。
中国红十字总会的声明,并没有打消所有人的疑虑,声明没有任何内容来说服公众去相信真相。
作为一个社会的公益机构,承载着中国慈善事业名誉的公益机构,中国红十字会有责任向社会用事实来证明。
在原本缺乏信任基础的情况下,“郭美美事件”犹如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中国红十字会引入舆论漩涡。
公众对红十字的信任度达到历史最低点,随之而来的就是红十字历史性新低的捐款额。
一、郭美美炫富门受到社会关注的内在原因郭美美事件讲的其实不是一个炫富女孩出祸的悲惨故事,而是关于大众仇富以及公益信用破产的故事。
人格权保护的案例

人格权保护的案例以人格权保护的案例为题,列举如下:1. 郭美美事件:郭美美是中国一位知名微博大V,曾发布过一条引起争议的微博,声称自己的财富是靠赌博和非法经营获得的。
该微博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和质疑,郭美美在随后受到了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这个案例涉及到了言论自由和个人声誉的冲突,人格权保护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2. 人脸识别技术滥用事件: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公司和政府机构滥用该技术,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
例如,一些商家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顾客的跟踪和行为分析,未经用户同意就搜集和使用其个人信息,引发了隐私权保护的争议。
3. 网络暴力事件:网络暴力是指通过网络媒体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侮辱、恐吓等行为。
这种行为侵犯了被攻击者的人格权和名誉权。
例如,某位女性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女权主义的文章,结果引来了一大批的网络暴力,对她进行人身攻击和辱骂。
她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了自己的人格权和名誉权。
4. 公开著作权事件: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格权,著作权保护了作者对其作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有些情况下,他人未经作者同意擅自公开作者的作品,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
例如,某位摄影师拍摄了一组优秀的作品,但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一家摄影公司擅自将这些作品用于商业宣传,损害了摄影师的著作权。
5. 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日益严重。
一些公司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使用和传播用户的个人信息,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和人格权。
例如,一家电商平台未经用户同意,将用户的购物记录、浏览历史等个人信息出售给第三方,引发了用户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和维权行动。
6. 社交媒体侵权事件: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个人信息的流通更加便捷,但也带来了一些侵权问题。
例如,某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自己的照片,结果该照片被其他人用于商业广告中,未经网友同意侵犯了她的肖像权和隐私权。
7. 虚假广告事件:虚假广告是指商家在广告中故意夸大产品的功效或虚构产品的质量,误导消费者。
事件营销策划的核心要素

事件营销策划的核心要素事件营销是一种旨在通过策划和组织各种活动来宣传和推广产品、品牌或组织的营销方法。
成功的事件营销策划不仅可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还可以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事件营销策划的核心要素,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要素实现营销目标。
一、目标受众分析在进行事件营销策划之前,了解和分析目标受众是至关重要的。
目标受众可以是潜在客户、现有客户、业界专业人士或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
通过细致入微的受众分析,策划人员可以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兴趣和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安排事件活动。
例如,如果目标受众主要是年轻人,那么活动可以更注重创新、时尚和社交媒体的运用;如果目标受众主要是商务人士,那么活动可以更加正式、专业,并注重提供有实际价值的信息。
二、事件主题和创意事件主题和创意是吸引目标受众关注的重要因素。
一个独特、有趣且引人注目的主题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创意的设计则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吸引目标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确定事件主题时,可以考虑产品的特点、品牌的核心价值、时事热点等因素。
例如,如果是一家咖啡品牌,在冬季举办一个温馨的咖啡文化活动,可以吸引咖啡爱好者的关注。
在设计创意时,可以运用互动游戏、奖品赠送等方式增加参与度,提升用户体验。
三、场地选择和布置场地选择和布置是事件营销策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合适的场地能够更好地展示产品或品牌的形象,并且为参与者提供良好的体验。
在选择场地时,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喜好、场地的容纳能力、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在布置场地时,要根据事件主题和创意进行装饰设计,创造出符合活动氛围的环境。
例如,可以使用品牌标志性的颜色、形象等元素进行装饰,以增强品牌的一致性和辨识度。
四、策划活动内容活动内容的策划是事件营销的核心,它直接决定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活动内容应该围绕着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品牌传达的核心信息展开,充分体现创意和互动性。
可以考虑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讲座或座谈会,组织互动游戏或比赛,举办产品展示或试用活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郭美美事件谈事件营销策划成功四要素
郭美美炫富事件彼彼皆知,这是娱乐圈的一大新闻,也是各界关注的事件,郭美美也因此而出名。
虽然是一次娱乐事件,可这里也有些其营销策划的成功,请阅读企业管理网为大家整理了从郭美美事件谈事件营销策划成功四要素。
据报道,最近一段时间,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颇受关注,因为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
博主郭美美Baby年仅20岁,新浪微博的认证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微博上多次发布其豪宅、名车、名包等照片,2011年6月20日被网友发现,被指炫富。
红十字会的经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不由得让众多网友起了猜疑,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
由此而起的争议之声让事件的主角郭美美一时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微博粉丝也窜升到近60万。
有网友更是指出,这一事件彻头彻尾是一个由网络推手炒作的事件营销。
作为研究事件营销方面的专家和企业的顾问培训师,刘杰克老师一直对本领域关注有加。
在本文中,我们将不讨论道德,善恶或是黑幕之类的问题,而只是从营销角度借此事件与大家探讨下到底什么是事件营销,事件营销成功的关键要素又有哪些?
我们先来看看事件营销的定义,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课程《营销三维论》,所谓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主动策划或借势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个人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销售或
提升个人形象的手段和方式。
由于这种营销方式具有受众面广、突发性强,在短时间内能使信息达到最大、最优传播的效果,且费用低廉,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
既然事件营销具有如此的优势及重要性,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再来看看事件营销要想运作成功的一些关键点。
刘杰克老师认为,虽然决定事件营销成功的关键要素很多,但以下四点无疑具备很强的代表性:
一、事件营销要有显著性
新闻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知名程度越是著名,新闻价值也越大。
国家元首、政府要人、知名人士、历史名城、古迹胜地往往都是出新闻的地方。
所以,我们往往能看到,北大砍棵树,清华的老楼重新起个名字,都很容易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
而在中国这个慈善尚不够透明的国度,中国红十字会无疑也是大众最为关注的焦点机构之一。
正因为如此,郭美美事件借助红会对公众的影响力,迅速成为了大众瞩目的焦点。
二、事件营销要有接近性
越是心理上、利益上和地理上与受众接近和相关的事情,新闻价值越大。
一方面,红会的钱是由企业,由公众捐助而来,与公众具有天然的接近性。
另一方面,郭美美事件的主角作为当前网络时代主流人群的同龄人,跟他们无疑也具有心理上的接近性。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事件营销带来了巨大契机。
通过网络,一个事件或者一个话题可
以更轻松地进行传播和引起关注,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开始大量出现。
在现在这个网络的年代,草根只要营销得当,也能在一夜之间让人皆知,但前提是要与主流公众有心理上的接近性,能让公众情感陷于其中。
三,事件营销要有反差性
根据《营销三维论》中的事件营销论,刘杰克老师认为,大多数受众对新奇、反常、变态的东西比较感兴趣。
有人认为,人类本身就有天生的好奇心或者称之为新闻欲本能。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因为这满足了人们对新闻反差性的追求。
事件营销要求整个事件发生过程,曲折有趣,而郭美美事件无疑在这点上也非常突出。
事件的主角先是主动以中红会的名义炫富引人关注,继而号称财富为干爹亲妈所赠,再接下来还请到我们的郎咸平同志一起做节目,打起了情感牌,这时冷不丁又跳出来一个股神妈妈,再接着郭妈妈又不按常理出牌主动昭告天下自己在撒谎,事件主角最近又号称要代言回报社会,而被代言的企业们则纷纷出来澄清并无此事,与其划清关系。
整个事件可以说是非常离奇有趣、高潮迭起,令人捧腹,真要拍部电影笔者相信也毫无问题。
如果以上关键要素能具备越多,新闻价值自然会越大。
当一件新闻同时具备所有要素时,肯定会极具新闻价值,成为所有新闻媒介竟相追逐的对象。
所以,笔者认为,郭美美要红,在整个事件营销策划计划书呈现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确定了。
郭美美红了,这个事件营销策划案例是否就算成功了呢?笔者认为还不然。
因为还缺少了我们这里要说的第四个关键要
素:
四,事件营销要有正面性
众所周知,这个事件营销的策划人只是考虑到了主角的知名度,却没有考虑到主角的美誉度,无疑让这次本应成为经典案例的事件营销产生了最大的瑕疵,而且这一瑕疵大的甚至到了让整个事件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否能达到也成了疑问。
从现在美美小姐要唱歌,就有娱乐圈说要抵制其唱片,或是美美小姐要代言,就有千万人声称要抵制其代言企业即可见一斑。
毕竟,网络是一个无法预知的国界,一方面分分秒秒都能引起高度反响、高度关注和频繁评论,让你瞬时成为公众心中的偶像,但另一方面下一时刻也可能马上让你成为万众鄙夷的恶人。
以刘杰克老师本人曾策划的北大女博士代言橄榄油事件营销为例,策划之初即已考虑到事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兼顾,社会利益与商业利益兼得,才能使这一事件得到成千上万媒体和公众关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保持了好的美誉度。
笔者祝愿后面的营销策划人,在汲取这一事件营销知名度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到事件营销的美誉度,这样才可能打造出一个真正高水平的成功事件营销案例。
不管郭美美事件是否为一次真实的事件营销,笔者都想说事件营销的创意应往正面的有益大众的方向思考,同时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为已任,否则最终走向的可能并不是成功而是无法预料的负面结果。
相关阅读:从销售起步掌握好营销技巧最有价值的营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