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7单元第1课第1框规模空前的战

持续时间 参战国 卷入人口 死伤人数
一战 1914-1918 30个 15亿
3000万
二战 1939-1945 60个 20亿
6000万
从以上表格中,你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不同点
类别 根本 起止 战争
对象
原因 时间 发起国
重大事件
一战
二战
相同点
共同点之一:大量新式武器运用于战争。
结性 果质
共同点之二:他们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 重大的物质损失。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之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德意日法西斯妄图称霸世界。
墨索里尼:意大利要重现罗马帝国昔日荣耀。
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
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 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 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得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 权。
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福于人类? 科学技术的发展毁灭着人类?
结论:科技发展本身无害,关键在于把科
技用在哪里。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用于提高 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 与精神生活,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用科 技造福于人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
灾难,但人们并没有吸取这一教训,仅 仅过了20年,又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爆 发了,人类又一次经受了规模空前的战 争浩劫的洗礼
马恩河会战 凡尔登战役
俄军夏季攻势
一、时间:1914—1918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交战的双方: 同盟国: 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 协约国: 以英国、法国和俄国为首。
重大战役 : 凡尔登战役
高中历史 第8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目标导航]一、空前的浩劫1.规模及损失(1)规模空前:战争涉及四大洲及四大洋。
(2)损失巨大: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军费开支和物资总损失浩大,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2.法西斯的暴行(1)德国: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性的大屠杀。
(2)日本①在沦陷区进行野蛮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达30万人以上。
②灭绝人性地使用生化武器,成立了代号为“731”的细菌部队,用活人做细菌试验。
③在马来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日军也犯下了滔天罪行。
思维点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战争中,尽管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但是,在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共同目标下,它们互相援助,共同抗击敌人,争取胜利。
二、正义的审判1.纽伦堡审判(1)经过:1945年11月,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纽伦堡对纳粹德国的首要战犯和犯罪组织进行审判。
(2)结果:1946年10月,纳粹党的领导机构及其秘密警察和党卫军等犯罪组织都得到应有的惩罚。
2.东京审判(1)经过: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正式开庭。
(2)结果:东条英机等战犯受到惩罚。
(3)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易混易错纽伦堡审判比较彻底,使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许多日本战犯免于起诉,并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
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2.绥靖主义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霸权野心,未能阻止法西斯国家的局部侵略战争演变为全面侵略战争。
3.突破陈规,积极创新:在战争中,一些国家墨守陈规,军事思想陈旧落后,缺乏创新精神,结果有的遭到亡国的厄运,有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4.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对迅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三维目标间寻找平衡点——《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教学案例

氛 围。 但超过 了一定 的度 , 想入非非 , 就会走 向反 面。 你们
是否从 刚才 老师讲的事例 中得到一些启迪 呢? 听了老师 ” 恰 当的比喻 和精 彩的讲析 , 同学们受 到了触动 , 深深地感 悟到 : 要爱惜 自己的青春 , 世界上没有 比青春更美 好更珍
贵 的东西 了。 从此 , 这个班的早恋现 象也就逐渐消失 了。
总之 ,政 治课教学的教学机智 是教师综 合能力的体
现, 是政治教师教学艺术 日臻完美 、 达到艺术 境地的一个
后来老师才 明白 : 不该开花 的时候 开花了 , 不该结 果的时 候结果 了, 是要 受到 自然规律惩罚 的。 男女 同学 之间的正 常交往 有益 于我们 的身心健康发展 ,两者之 间可以优势 而 营造 出一种 和谐 温馨 、 合作 团结 的
并要求学 生结 合图片与教材 的阅读卡谈谈 对法西 斯的认 识。 老师结合 学生的回答进 一步指 出二 战的性质 。
得 出两国经济发展打破 了原有 的地位 ,特别是 德国 国力 上升较快 。 从漫画中可 以看 出德 国向英国发 出挑 战, 即要
求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 反思 】 富的历史 资料是 一种 有效 的情感 因素 , 丰 通
今6 O周年 了, 虽然整 个世界 局部 战争 不断 , 新 的世界 但 大战始终没有 出现 。 结合这正反 两面的历史进 程 。 你认为
原因这个结论 的基础 上 , 意运 用史 料 的分析 , 注 让学生更
() 4 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 响;
() 5 理解科技的两面性; () 6 谈谈法西斯的暴 行。
地 以导学题 的形式落实 。课堂 内学生 围绕 导学题开展 自
主 阅读 , 达到 了对基本 知识的清 晰了解 , 并整 理 、 归纳成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七 两次世界大战

第 15 页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
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
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焕
材料三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子弹嘘嘘,大炮隆隆。
B . 都 是 反 法 西 斯C战 争
C.都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都以资本主义国家胜利告终
第 12 页
7.(2019·山东日照)下表是对两次世界大战相关事件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是( )
C
序号
历史大事
时间 空间
历史解释
①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 萨拉热窝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
凡尔登战役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 二战场,加速了欧洲战场的结束;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军行动,加速了战争进程,为战后世界秩序的重 建奠定了基础;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第 18 页
我不想再呆在这里……
——一战期间英国士兵在战壕里唱的歌
(2)据材料二、三,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态度: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答出其中一点态度)材料三态度: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答出其中 一点态度)
第 16 页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
美国对日宣战
1942年1月
八下历史目录标题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P4商人的地位变了 P7第二课从破思想的牢笼蒙娜丽莎的微笑 P10“教皇的奶牛”的解放 P11近代科学的诞生 P13理性之光 P15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P18全球联系的加强 P21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 P23第四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 P26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诞生(美国) P27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 P29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最后的盛事 P3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P35专制帝国 P38来自海上的挑战 P41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历史学家的讨论 P45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 P50“科学的世纪” P5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 P53人在工厂 (工厂制度;标准化生产、流水线生产) P55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地球变小了 P58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P60挑战与回应 P62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屈辱的岁月(侵略史实)P64悲壮的战争(军民抗击侵略者)P67“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洋务运动) P68从维新到革命(戊戌变法) P70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工业化和城市化(三大产业;“城市病”) P75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工业化进程出现的事务) P77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P79综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从交通工具看社会进步 P83工业文明大家谈 P85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P88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P91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 P93“西亚病夫”的崛起 P95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 P96第三课民族复兴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P99历史性的转折(共产党成立) P102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北伐;蒋介石反革命;南昌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围剿;长征) P105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生活中的变化 P109头脑中的变化 P110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事变,日军罪行) P113全民族的抗战(西安事变) P115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两种命运的决战 P120“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P122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历史在这里沉思(人民英雄纪念碑及浮雕、题字)P127重温百年历程 P128让历史告诉未来 P129。
蜡烛 2014

二战,人类历史的浩劫
42年,南斯拉夫贝尔格来德,德军在枪决平民
二战,人类历史的浩劫
集 中 营 中 的 受 害 者 的 尸 体
.
二战,人类历史的浩劫
苏联红军士兵的尸体.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 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 领土达成协议。10月5日,签署 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 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 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目的是: 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 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 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 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切 断驻希腊的德军“Ε”集团军群的 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 干岛南部退却。这样,为南斯拉 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的完全解 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贝尔格莱德战役
蜡
烛
苏联 西蒙诺夫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中文名 西蒙诺夫 英文名 性别
Li Sun
国籍 职业
苏联
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
男
代表作品 《生者与死者》、 《军人不是天生的》、 《最后的夏天》 毕业院校 高尔基文学院
通讯是记叙文体中的又一实用文体。
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 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更系统。 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常用表现手法是叙 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形象更
课文小前锋
概括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 因、经过、结果。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 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 老妇人玛利· 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
起因 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
经过 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 结果 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模拟上课”

浅谈“模拟上课”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模拟上课”应运而生,且逐渐被教育界接受和推崇。
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模拟上课”,以及如何发挥“模拟上课”的重要作用等问题。
而模拟上课更侧重于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反映,因此,被成为培训新教师的重要方式,也将成为考核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就培训新教师的一些做法,谈些自己的粗浅体会,与同行分享交流,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概念及特点从字面上理解,“模拟上课”即授课老师模拟上课的情景,把课堂教学中的过程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它既要体现教学水平,又要灵活驾驭、调控课堂进度;既要熟悉教学预案,又要体现出善于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
因此,它是一种将个人备课、教学研究与上课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研活动。
它使教学研究的对象从客观实体中直接抽象出来,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
“模拟上课”活动往往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情的理解和把握水平,还能体现出教师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是一位教师综合能力很好的发挥平台。
因而,它能对教师的基本素质、业务水平和组织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更真实地进行客观评价。
二、如何上好“模拟课”要想上好“模拟课”,我想先要了解一堂好的模拟课该是怎样的。
考核课堂教学水平,一般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素养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考核。
而“模拟上课”往往则从语言、板书、教态、教材、教法等方面考察。
而“模拟上课”是真实课堂的“浓缩”,所以,了解课堂教学水平考核标准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模拟上课”的标准和要求了。
不难看出:首先,处理好教材是上好模拟课的灵魂。
在处理教材时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还需要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学设计是上好模拟课的重点。
只有处理好教学设计中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才能更好体现师生的互动。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在“模拟上课”中脱颖而出呢?下面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第七单元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为例,结合自己的培训经验,谈些“模拟上课”应该把握的几个环节。
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场浩劫:7500万人葬身火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远大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场浩劫。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达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五六十个国家参战,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坚持了8年,英国6年,苏联4年2个月,美国3年9个月。
全世界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
在二战期间,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双方动员军事力量约9000万,其中苏联2200万,美国1500万,英国1200万,轴心国德意日3000万。
中国共有4.5亿人卷入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美国伤亡100余万,英国伤亡120余万,苏联伤亡约3000万,中国伤亡3500万。
此次大战中的死亡者达5500万,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法国死亡58万,英国死亡36万,美国死亡30万,波兰死亡600万人,德国也约有600万人死亡(其中400万军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其中包括600万犹太人和50万吉普赛人。
二战期间直接军费开支约11170亿美元(中日军费开支自1937年算起),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40000亿美元。
数不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仅在欧洲,战争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就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时间 一战 1914-1918 二战 1939-1945
参战国 卷入人 口 30个 15亿 60个 20亿
死伤人数 3000万 6000万
从以上表格中,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相同点
共同点之一:大量新式武器运用于战争。
共同点之二:他们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 重大的物质损失。
共同点之三:两次大战都促使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
“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 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 蓝天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 也要为自己谋求日光下的 地盘。”
1
3
2 4
4
2
——德国统治者 1、别的民族是指哪些国家? 英德矛盾 成为帝国主义 矛盾的主要矛盾。
1910年殖民地 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2、日光下的地盘指什么? 3、纵上所述,请你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引起的。
一方面: 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 联合起来,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 斯进行殊死斗争; 另一方面:反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性。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进步, 争取持久和平是亿万人民关心的头 等大事。
联合国的创立 时间:1945年10月24日 目的:维护人类的持久和平 主要创立国:美英苏中等 标志着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同德十 盟国一 一 国宣月 的布,九 失投德一 败降国八 宣。发年 奥 告第生 匈 结一起 帝 束次义 国 。世, 界十瓦 大一解 战日, 以,同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表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超过15亿 7000多万 3000多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 灾难,但人们并没有吸取这一教训,仅 仅过了20年,又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爆 发了,人类又一次经受了规模空前的战 争浩劫的洗礼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德意日法西斯妄图称霸世界。
墨索里尼:意大利要重现罗马帝国昔日荣耀。 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
罗斯福
斯大林
(1945年8月6日,美机在广岛投下当量 为2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日本居民死 难78150人,受伤和失踪51408人。8月9 日,美机在长崎投掷第二颗原子弹,居 民死难23750人,受伤43020人。)
原子弹爆炸后腾起的蘑菇云 (长崎,1945)
为什么反法西斯战争能最终取得胜利?
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 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 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得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 权。
德国希特勒: 如今,不能靠强烈的抗议,而是靠一
把巨大的剑,使被蹂躏的地区回到共同的德意志帝国的 怀抱。 讨论:上述三种观点有何共同之处?它们与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有何联系?
------萨拉热窝事件
我们要消灭祖 国的敌人!
普林西波
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 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 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 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 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匈皇储 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 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尔维亚青 年普林西普击中毙命。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 件。 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从其民族主义立场出
珍爱和平, 远离战争!
1.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2.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3.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
“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 市,而是一个杀人炉灶…… 这里的街道不再是用米来计算, 而是用尸体来计算。” “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 了 从残酷到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 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斯大林 格勒只会在一种情况下沦陷, 那就是我们的最后一名士兵倒 下”。
苏德战争: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 年7月-1943年2月) 太平洋战场: 标志: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 美国在 太平洋 地区 的转折点 苏德战争转折点
•1945年1月27日,苏 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 辛集中营,但只找到 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 来得及运走的7.7吨 头发。
奥斯威辛集中营有“死亡工厂”之称。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 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他们 挑选了许多被关押者进行医学试验,如试验便捷的绝育方法。纳粹 分子经过筛选后,将身体强壮的青年人派去做苦役,将年老体弱者、 儿童和母亲杀害。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死者的金牙,用死 人的脂肪做成肥皂,剥下文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 织成地毯拿到德国出售。
根 本 原 因 :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直 接 原 因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严重的经济 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 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1)时间:1939—1945 (2)战争的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重要转折点: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4) 性质: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 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 (5)结果:意德日法西斯相继投降,反法西 斯战争取得胜利;但是战争让6000万人失去 生命,交战双方物资总损失40000亿美元。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 军突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 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代 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的日 头军 美 国著名战地女记者怀特拍摄的 颅士 集中营堆积如山的尸体的脚 兵 手 拿 被 杀 害 的 中 中国百姓的尸体 国 万人坑(2) 两日本军官进行杀人比赛 万人坑(1) 人
日 本 士 兵 手 拿 被 杀 害 的 中 国 人 的 头 颅
三国协约
争夺巴尔干
三国同盟
时间:1914—1918 同盟国,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 交战的双方: 协约国,以英国、法国和俄国为首。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重大战役 :凡尔登战役
性质:
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军事集团为重新瓜分殖 民地而进行的战争
一战给人类带来惨重的损失, 结果和影响 : 使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以及苏俄的诞生。
发,刺杀了奥国王储弗朗茨· 斐迪南,德奥以萨拉热窝事 件为借口,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奥匈 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后一周里,德,俄、法、英先后 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爆发了。
四大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俄军夏季攻势
马恩河会战
凡尔登战役
此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 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 54.3 万 人,德军损失 43.3 万人,在40千米宽的正 面战场,德军用1400多门大炮持续轰击法军 要塞,九个小时发射了100多万发炮弹。故 此役有 “ 绞肉机 ” 、 “ 屠宰场 ” 和 “ 地狱 ” 之称。 战争的残酷,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但是,一战中,一些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使用在战场上,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的损失。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福于人类? 科学技术的发展毁灭着人类?
结论:科技发展本身无害,关键在于把科
技用在哪里。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用于提高 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 与精神生活,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一句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用科技造福于 人类。
有人说 十九世纪是科学的世纪
然而正是在20世纪,人类遭遇了有史以 来最残酷的两次世界大战和最为严重的经 济危机,造成了全球性的震荡,它们对人 类的命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读图文,析原因
英 法 德 国 国 国 1860年工业产 量在世界上的 位次 1910年工业产 量在世界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