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的五大起源学说

合集下载

第二章_服装学概论---服装的起源与目的

第二章_服装学概论---服装的起源与目的

2-4:性差说
这种学说认为,人类之所 以要用衣物来装饰自己, 是因为男女两性相互为了 吸引对方,引起对方的注 意和好感,把性地特征装 饰得特别突出。
第二章:服装起源与目的--服装起源理论研究 服装起源诸学说: 2-4:性差说
达尔文在研究了当时的原 始民族的习俗之后指出: 原始人爱打扮自己,这种 行为也同样受性选择原理 的支配。
第二章:服装起源与目的--服装起源理论研究 服装起源诸学说:
2:人体装饰说 与生体保护学说观点 相反,这类学说认为 ,服装的起因来自于 人们想使自己更富有 魅力,想创造性地表 现自己的心理冲动, 这其中包括护符说、 象征说、审美说和性 差说。
第二章:服装起源与目的--服装起源理论研究 服装起源诸学说: 2-1:护符说
第二章:服装起源与目的
二、服饰的始创
智人装饰
第二章:服装起源与目的
二、服饰的始创
新石器时代:纤维的使用 从世界各地文明来看,只要进入新石器时代 的定居农耕生活阶段,无论哪个民族,都开 始利用纤维。 经过长期的使用和淘汰,其中被广泛利用的 是直到现在还在利用的麻类,如亚麻。
第二章:服装起源与目的
第二章:服装起源与目的--裸态时代与原始服饰意识
一、裸态时代
代表人物 1.2北京猿人
第二章:服装起源与目的--裸态时代与原始服饰意识
一、裸态时代
在此时期,还没有发明任 何御寒用具的猿人,也和 其他兽类一样,靠自己的 体毛抵御寒冷,裸态地生 活了200多万年。
第二章:服装起源与目的
二、服饰的始创
第二章:服装起源与目的--裸态时代与原始服饰意识 一、裸态时代
地球史上的第四纪,哺乳类中高度 进化的灵长类,逐渐分化出人类的 祖先——猿人。 这时开始使用最原始的石器——石 砾石器,也就是考古学上的旧石器 时代初期。

服装的起源介绍

服装的起源介绍

服装的起源介绍
服装的起源介绍
有关服装起源的学说,纷纭不一
或许:先人的文明,逐步,进化到了开始遮掩裸露的男女之躯
起初,选择身旁最易于获取的韧草、树叶、兽裘、鱼皮
或许:为了防风、蔽雨、保暖御寒的生存之需
及其,部落、民族战争场合的辨别、护体
或许:籍以显示自身的勇敢、美丽
吸引,人们目光的聚焦、注意
或许:原始的宗教信仰,崇拜图腾之意
将其,披系在身上,以求庇护、力量无比
无论如何,至少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服装起源的.典型事例
远在,法老统治之下的古老埃及
同时期,中国也有了黄帝治理天下而垂衣
时至今日,服装,绝非简单的衣着,作为一种文化,已经勿容置疑
演绎的绚丽多彩,继续、连续。

服装史

服装史

一、1、关于人类着装的原始动机有哪些?(1)生理需求论①气候适应说:抵御寒冷、酷热、干燥而创造了服装。

②身体保护说:保护肌体不受损伤。

(2)心理需求说①护符说Ⅰ、保佑和避邪;Ⅱ、作为信仰的“图腾说”②象征说:认为人类的衣物最初是作为某种身份象征来使用的。

(显示等级和地位)。

③装饰审美说:人类服装起源于人类对美的追求。

(3)性需求论①遮羞说(羞耻说):服装起源于人类出现了性羞耻之后。

指服装起源于人类的道德感和性羞耻。

②吸引说:男女为了吸引对方,把身体的某一部分装饰起来以突出性别、刺激性欲。

二、2、简述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

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六大规律):①模仿从众与标新立异的规律②趋简求便与装饰求美的规律③顺应环境与内因支配规律④融合吸收与自我传承的规律⑤符号标识与个性自由的规律⑥发扬优秀与淘汰陈旧的规律。

三、3.原始社会的骨针在我国衣生活中具有怎样的意义?骨针的意义:骨针证明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大约3万年前后,人类告别了赤身裸体时代,已掌握手工披绩技术和手工缝纫技术,可利用兽皮之类的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服装从朦胧中走出,揭开了服装史的第一章,服饰文化史由此开始。

4、人类在进化到穿衣前为什么会有人体装饰阶段出现?其意义是什么?(1)人体装饰原因从原始人类服装起源的装饰审美理论认为,人类服装起源于人类对美的追求。

人们特别喜欢装饰,惹人注目,用装饰方法来满足审美的需要。

(2)装饰的意义原始装饰物改变了原始人类的装扮面貌,促进装饰意识,提高审美心理。

为完善今后衣服和首饰整体配套奠定了基础。

四、奴隶社会服装公元前21世纪(2100)—公元前481年奴隶社会服装包括整个奴隶社会,即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5.什么是冕服?简述其形制和种类。

(1)冕服:是天子率百官举行重大活动时穿的服装。

如祭祀、登基等活动穿。

(2)冕服衣裳形制:采用玄衣纁裳,玄衣即黑色大袖交领上衣,纁裳即绛色长至地的围裳(长裙)。

上衣和下裳有刺绣纹样。

西方服装史第一章服装的起源

西方服装史第一章服装的起源
山东嘉祥武氏祠堂的画像石上 伏羲、女娲头上戴冠,身上着 袍。
A
伏 羲 女 娲 图
12
西王母的传说 《山海经·西山经》中说: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 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
A
西 王 母 像
13
三、北欧神话
爱恋与美之神佛洛夏,有一件鹰毛的羽衣。传说佛 洛夏穿上这种羽衣,就可化为飞鸟。
在北欧神话里,最低级的海神是所谓的“鲛人”, 他们经常变形为鹅或海鸥,高级一些的海神则是人 首人身,但拖着一条尾巴,最高级的海神才具有完 整的人形。
A
14
第三节 人类起源考古与服装成因推断
一、早期岩画上的巫术面具 与地下埋藏的早期饰物,是 人类童年时期的服装杰作。
法国拉斯科洞壁画 《公牛和小马》
A
15
欧洲岩画中的人物大多戴 有面具,或是人身兽首。
A
法国三 兄弟洞 窟壁 画—— 鹿角巫 师
16
岩画人物形象上,留下了 各种各样的头饰和耳饰的 剪影式造型。第一章 服装成因A1羞耻说
第一节 人类起源学说与服装成因推论
一、基督教《旧约全书》 中的“创世说”
亚当和夏娃起初不着装的,只 因听了蛇的怂恿,偷吃禁果, 眼睛明亮了,才扯下无花果树 叶遮住下体——遮羞说。
马萨乔 壁画 《逐出 家园》
质疑:羞耻观念只会在文明社 会出现。
A
2
进化说
二、达尔文《进化论》
A
6
第二节 人类起源传说与服装成因推论
一、希腊神话传说中与服装相关的内容
希腊神话是世界神话传说中最完整、最成熟的,有一 些传说直接与服装有关。
这些服装虽然不能完全说明服装的成因,但是却能基 本概括出人类早期服装特征。
A
7

服装基础知识

服装基础知识

xx天瑞服饰有限公司员工培训教材之一服装基础知识一、服装的概念穿在人身上遮盖人体与四肢的物品的总称。

此概念里不包括帽子、手套、鞋袜。

在古时,人们将服装统称为“衣”。

“服”是上衣、外衣、外衣的单件衣服;“装”是指上下配套穿着、内外配套穿着的套装。

“衣”是“服”和“装”的统称。

二、服装的起源(五种学说)1.适应环境说;2.装饰美化说;3.遮羞避涩说;4.吸引异性说;5.宗教信仰说。

三、服装的总类1.材料(面料、辅料):面料为服装的代表材料。

辅料包括里料、衬料,纽扣和其他的装饰材料,如拉链。

辅料是使服装具有特定效果的材料。

2.款式:使服装在外观结构上达到特定形状和尺寸的一种术语。

3.色彩:能使服装具有某种色彩的效应。

4.服装的加工方法:服装加工技术的要求和工艺特征。

5.价格:正常的价格能使服装体现实际的价值和市场供需价值。

四、服装的分类方法1.按性别分类分男装、女装两大类。

中性服装:女装趋于男性化。

2.按年龄分类2.1.成人服装:青年装和老年装(50岁以上为中老年)。

2.2.儿童服装:大童、中童、幼童。

3.按用途分类3.1.生活服装:便服、便装。

日常生活中所穿着的服装(休闲、睡衣)。

3.2.制式服装:统一的款式和风格,有很强的标识功能(军人、公安)。

3.3.礼仪服装:xx、出访、参加宴会、晚会时的着装。

3.4.舞台服装:文艺演出时的穿着。

3.5.特种服装:具有特殊功能(宇航服、避弹衣)。

3.6.运动服:参加体育活动时的穿着。

特点:舒适、便于运动。

3.7.工作服:厂矿、企业为保护工人便于工作而专门设计的服装。

区别行业,也可称职业装。

4.按季节分类4.1.xx:适于在春秋季节穿着,色彩、材质不同。

特点:色彩明亮、材质轻薄。

4.2.夏装:宽松,冷色调,面料透气、吸湿。

主要采用麻、棉、丝绸。

4.3.冬装:棉衣、羽绒服、xx。

特点:御寒,面料厚重、保暖、柔软。

5.按用料分类5.1.棉麻类:以全棉、xx为主的各类混纺。

服装的起源与发展

服装的起源与发展
服装的起源 与发展
周燕 2011/02/17
服装的起源
服装起源需要:一、人类生理方面的物质需 要;二、人类心理方面的精神需要。 服装起源学说:保护学说、装饰护符学说、 羞耻学说

保护人体学说
爱莫斯基人服饰 阿拉伯人服饰
装饰护符学说
纹身、纹面
护符、装饰
羞耻学说
服装的发展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华夏族→尧→舜→禹→夏朝→商朝→周朝→秦朝→西汉 →东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朝→ 元朝→明朝→清朝 国外服装比较出名的时期: 古埃及时期、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哥特式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19、20世纪
服装的功能
1、防护功能,如消防服、登山服、防化服、 潜水服等; 2、美化功能 3、标识功能
标识作用
服装的分类




1、根据气候分类:春、夏、秋、冬 2、根据性别、年龄分类: 性别:男装、女装 年龄:婴儿服、幼儿装、儿童装、少年装、成 年装(青年装、中老年装) 3、根据用途分类: 日用服、运动服、社交服、礼仪服、职业服、 家居服、舞台服、防护作业服、特殊生活服 4、根据服装基本造型分类:A、O、Y、H、X、 S;矩形、圆形、梯形、三角形
Hale Waihona Puke 2、服装的发展 a .中国服装发展史
先秦时期的服装
春秋战国时期
秦 汉 时 期
南朝
北朝 宋 朝
辽金元时期服装(少数民族)
明朝时期服装
清朝时期的服饰
近代、民国时期的服饰
b.西洋服装发展史
服装的基本概念




服装:指用织物通过制作,穿着于人身上的生活用品。 衣裳:上衣和下裳的总称。 衣服:遮盖于人体的物品的总称。 服饰:1、用来搭配衣服的配件,即装饰品;2、指表现的一 切物品,人的着装状态及着装效果。 时装:指在一定时间和地域内,为人们所接受的,具有时兴、 时尚、时髦特征的服装。 成衣:指服装制造厂商,根据一定规格和国家标准号型,以 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方式所生产的衣服。

服装起源学说

服装起源学说

服装起源学说一、引言服装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和演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服装起源的学说,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这些学说。

二、裸体起源学说裸体起源学说认为,最初的人类是裸体的,后来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人们开始使用树叶、草叶等植物材料来遮盖身体。

这种遮盖逐渐演变成了衣服。

这一学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支持点:1. 人类祖先大约在200万年前出现,当时还没有衣服。

2. 早期人类居住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3.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迁移,有些地区变得寒冷干燥。

4. 为了保暖和防止风沙刺激皮肤,人们开始使用植物材料来遮盖身体。

三、动物皮毛起源学说动物皮毛起源学说认为,最初的衣服是用动物皮毛制作而成的。

这种制衣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支持点:1. 早期人类是狩猎采集者,经常接触动物。

2. 动物皮毛可以提供保暖和防护,适合用来制作衣服。

3. 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动物骨骼和皮毛的残留物,证明了人们使用动物皮毛制作衣服的事实。

四、装饰起源学说装饰起源学说认为,最初的衣服是为了装饰自己而产生的。

这种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支持点:1. 早期人类已经开始使用珠宝等物品来装饰自己。

2. 衣服可以通过颜色、图案等方式来进行装饰。

3. 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用彩色土壤和植物染料染色的布料。

五、功能起源学说功能起源学说认为,最初的衣服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产生的。

这种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支持点:1. 衣服可以提供保暖和防护,使人类能够在更广阔的地区生存。

2. 衣服可以提高人类狩猎和采集的效率,使人类更容易获取食物。

3. 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用鱼鳞、兽皮等材料制作的衣服,证明了衣服可以提供防护的事实。

六、结论以上四种学说都有其合理性和不足之处,目前还没有得出确凿的结论。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衣服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时,各种文化和时代对于衣服的审美和功能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服装心理学--服装起源的三种说法

服装心理学--服装起源的三种说法

服装心理学--服装起源的三种说法一、保护学说服装的保护功能包括生理的保护和心理的保护。

前者是指御寒避暑和防止外物的伤害;后者是指去邪护符的作用。

气候适应说是基于人类的生理需要,随气候的冷暖变化,用服装保护人体,防止疾病,以及防止兽类、虫子、草木对人体的伤害,尤其当人类进化到直立行走和体毛逐渐退化后,需要覆盖人体最易受损的性器官部位。

然而这一学说却有许多学者持反对观点,其主要理由是,他们发现最早的人类生活在热带地区,如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梭罗河的淤泥中发现了最早的类人猿骨头,不需要御寒,即使生活在极其恶劣的寒冷地区,原始人也具有现代人难以想像的惊人的适应能力。

现代的原始人也提供了很多的证据,如接近裸态的新几内亚的巴布亚人,居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平均气温只有10摄氏度左右,但是男人除了阴茎套外,全身裸露,而女子只在腰间围一点点树叶编成的腰饰。

亚马逊河流域低洼的热带森林区,日夜温差达20摄氏度,可那里的人仍处于裸态,且很健壮。

南美南部的巴塔哥尼亚人只用一方块兽皮悬挂在肩上,并且根据风向从肩的这一边移向另一边。

又如火地岛上的原始人只穿一宽松兽皮披肩和涂油脂,任凭雪溶化在他们的皮肤上,当达尔文把一块布送给土著人时,他们不是用来覆盖身体,而是撕成一条条分给部落的人作装饰。

在澳大利亚还过着原始生活的部落里,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常常是一丝不挂到处活动,后来把一小块毛皮披在身上,下雨时,小心地把兽皮拿下来,宁愿光着身体在雨中哆嗦。

而美国的邓拉普(Dun Lap)教授则认为,原始人身上挂着的兽皮所做的条带、动物尾巴等,随着人体的走动而摆动,能驱赶昆虫和各种野生动物。

但是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用现代人的思维方法去推测原始人,当时的未开化的原始人绝对不具有这种推理能力。

此外,原始人认为,天灾人祸、生老病死均受神灵魔鬼的驱使,所以需要用兽皮、虎爪、贝壳等保护自己,特别需要保护的是妇女和儿童,这是所谓心理保护的去邪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的五大起源学说
人类早期是不穿衣服的,但为什么到了后期要穿衣服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观点都不尽相同,说法不一。

归结起来,主要有适应环境说、装饰美化说、遮掩羞涩说、吸引异性说、宗教信仰说等几种。

适应环境说
主张这一派观点的学者认为,服装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身体的需要,是人类起码的生活需要。

我们的祖先历经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衣着,并逐步完善起来。

穿衣是为了能够抵御寒冷和潮湿的天气,同时又大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在距今约5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是不穿衣服的。

到了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随着生产技术的逐渐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得到增强,在距今约180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山顶洞人开始使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学会用骨头做成的针和兽筋或皮条做成的线,将一块块兽皮缝合起来,制成衣服,可以有效地防抵御寒风雨雪的侵袭,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止爬虫或蚊子的叮咬,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

装饰美化说主张这一派观点的学者认为,服装是为了装饰美化人体的需要而产生的。

他们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是不懂得穿衣的,也不需要用衣服来保护身体。

因为至今还有一些民族过着原始生活,他们不穿衣服,但懂得装饰自己。

他们通过涂粉、纹身、披挂兽皮、兽骨、树叶等来装饰自己。

对原始人来说,装饰是他们的第一需要,保护是第二需要,是开化以后的事情。

人类起源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猿人、古人、新人在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中是不穿衣服的。

后来在气候潮湿严寒地区也出现了人类,他们同样不穿衣服。

达尔文曾经对不畏严寒融雪于皮肤的土著民族进行观察,对其自身的抗寒能力表示异常惊讶。

然而,在大多数原始民族中,有不穿衣服的民族,而绝对没有不装饰的民族。

有人做过研究,发现年幼的孩子对装饰的快感比展露的羞涩之感发展得更早些。

小孩子对于装饰物表现出来的兴趣往往是自发的、先天的,而对于遮羞的需要却是在成人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是被动的、后天的。

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爱美的观念,懂得用各种方法来装饰自己。

装饰形式分为肉体和外表两种。

肉体装饰包括对人体的各种“体塑”,外表的装饰包括服装或其他各种装饰物。

这两种装饰形式有着某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耳环或鼻环就是体塑和饰物附贴两者的结合,现代女子使用腰带紧束腰部使其纤细,也是同样的道理。

而我国古代女子的缠足则属于改形装饰。

常用的肉体装饰主要有结疤、纹身、涂粉、残毁、改形等几种。

遮掩羞涩说
主张这一派观点的学者认为,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和其他动物一样,全身毛发甚长,足以御寒。

因此,人类在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里,一直不穿衣服。

后因人类的智能不断发达,逐渐开化文明,懂得了礼仪和羞涩,于是产生了用以遮身的服装。

在炎热的非洲,人们根本不必穿衣,但因男女有别,故均用纱笼、围布或裤衩等遮盖下身。

纵观人类服装的形成,也是从下身开始向上身发展的,首先是以树叶或兽皮围住腹、臀等部位,后来有了裙类服装,然后才发展成衣和袍。

吸引异性说
主张这一派观点的学者认为,服装是为了吸引异性而起源的。

他们认为,人们所以要穿衣服,并不是单纯为了保护身体、遮掩羞涩或装饰。

实际上,由于原始人对性、性感以及性爱有追求,为了吸引异性才产生服装的。

在远古时代,人类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除了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去获取生活必需品,还要通过性爱活动来繁衍后代。

在远古人类看来,性爱是神圣的活动,并且具有神秘化。

而且对性爱的神化,还表现在对生殖器的崇拜上。

特别是在人类进入直立行走阶段之后,一览无余的将生殖器暴露出来,势必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或形式来显示其神圣和崇高,如最初的树叶、鲜花,继而使用兽皮来遮掩或装饰生殖器官,以后又扩展到其他的性感部分。

这些就是今天
的服装的雏形。

因此也有人认为,对性的崇尚是服饰产生的直接原因,要获得性的刺激和吸引异性的好感是服饰最基本的功能。

宗教信仰说
主张这一派观点的学者认为,服装是为了满足宗教信仰需要而形成的。

他们认为原始人在很长时期里,一直是不穿衣服的,后来在原始氏族公社中出现图腾崇拜或偶像供人崇拜。

所以,服装最初出现在部族的首领身上,后来发展到巫师、传教者或者教徒们身上。

直到今天,服装依然有明显的标志功能,这说明服装的起源与满足宗教信仰的需要密切相关。

综合以上的观点可知,服装是受保护、服饰、遮羞、吸引异性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支配和影响而产生的。

新古典主义形散神聚”是新古典的主要特点。

在注重装饰效果的同时,用现代的手法和材质还原古典气质,新古典具备了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审美效果,完美的结合也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端(13世纪末-14世纪上半叶):
“巴洛克时代”是一种风格所处的时代,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时期。

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用这个词来批评那些不按古典规范制作的艺术作品。

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18世纪
帝政时代1804年到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拿破仑波拿巴)
1815年到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皇帝路易十八
1830到1848 七月王朝皇帝菲利普
1852年到1871年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路易波拿巴)
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era),前接乔治时代,后启爱德华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

它的时限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

这个时期的大英帝国走向了世界之巅,它的领土达到了3600万平方公里。

大英帝国的经济占全球的70%,贸易出口更是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上几倍。

18
20 90 这是一个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时代。

80年代被看做太过保守和过分注重性感的时期。

现在时尚不再追逐镁光灯的虚华,将关注回归人性本身。

与崇尚名牌奢华消费的80年代可谓180度大转弯,开始追求节约与回归自然。

而这些天翻地覆的改变仅仅只是这场改革的开始” Calvin Kle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