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防雷技术
防雷、防静电安全知识

防雷、防静电安全知识
一、雷电危害
1、电性质的破坏作用:表现在数十万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对各种电气设备和设施的击穿和毁坏,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放电火花引起的火灾和爆炸;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2、热性质的破坏作用:表现在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造成火灾或爆炸。
3、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由于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在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缝隙中的水份也急剧蒸发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受到破坏或爆炸。
二、人身防雷措施
1、雷雨天不在至高点(屋顶、山峰、岗顶)停留。
2、雷雨天不在堤坝顶上行走,特别是举着带金属尖的雨伞,危险性更大。
3、雷雨天不在孤树下避雨。
4、雷雨天远离防雷接地引下线。
5、雷雨天不在电杆上作业。
6、雷雨天要窗门紧闭,防止球形雷进入室内。
三、静电危害
1、静电电压由于电压高易产生火花放电,能引起火灾或爆炸。
2、人接触静电也能产生电击。
3、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的吸附作用能使粉尘类附着在设备或管道中,影响生产甚至堵塞。
四、防静电措施
1、易燃易爆场所,禁止穿化纤衣服。
2、易燃易爆场所要用木质、金属椅子,禁止用带有人造革坐垫、靠垫的椅子。
3、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管道、容器,一律可靠接地。
4、控制液体、气体、粉体流速,限制静电产生。
5、倾倒和注入液体时,灌注液体的管道最好自容器底部注入或紧贴侧壁,防止液体飞溅和冲击。
(安全生产)防雷击知识安全教育

由于夏天雷雨天较多,学生在路上若预防不当就容易遭受雷击。
前段日子,我市白石一场雷击迅疾带走了5 人的生命。
这一惨重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了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防雷击知识安全教育。
主要内容:1、打雷闪电时不要站在孤立的烟囱、高塔或者大树底下避雨;在大树底下停留,则必须与树身和枝桠保持2 米以上的距离,并且尽可能下蹲和把双脚先靠拢,这样既可降低人体的有效高度又可预防跨步电压的危害。
2、雷雨天,远离电器设备、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物体、水龙头、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将随身金属物放在5 米之外,找一干燥房子逃避。
3 、雷雨天不要在旷野中打伞或者进行户外球类运动,如足球等;不要在水源边停留。
4、雷雨天不要触摸或者挨近防雷引下线、自来水管等管线。
遭雷击之前,普通头发会竖起,身上有微麻感,此时应双脚并起即将蹲下。
5、室内遇雷时,离开电线、灯头、插座、电视1 米以上。
6 、雷雨天晾晒衣物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或者门口,保持室内干燥。
7、打雷时不要打电话、看电视和听音响,应将家用电器的插头全部拔掉。
最好在家的电源线、电话线上安装避雷器二十六防之预防雷击安全教育歌霹雷闪电雷雨天,安全第一莫等闲。
现首歌谣大家唱,劝您牢记在心间。
身在屋内关门窗,电器设备关电源。
最好不要打电话,切莫出屋站檐下。
空阔地域全身缩,尽量减少暴露面。
双脚并拢快蹲下,躲在树下最危(wei)险。
人群多时要疏散,跑步磨擦引雷电。
金属物体不接触,电线杆下不安全。
正在船上要上岸,闪电遇水水带电。
躲进汽车锁好门,换件干衣身上穿。
球形闪电虽少见,不要只顾看稀罕。
它的能量十分大,慢慢躲闪莫擦边。
1. 学校不要建在山顶上,大树(特殊是古树)旁。
2. 按照国家和市区(县)建造物防雷设计规范设置防雷设施。
3. 防雷设施与校舍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4. 按期向气象防雷部门申报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测和定期风险评估,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雷电发生后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损坏引发短路及过电流、过电压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因此,做好防雷电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雷电;危害;防护措施前言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大气中的雷云在过程形成中,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子,当这些正负电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发生碰撞后就会发生激烈放电现象。
同时,伴有强烈的闪光和轰鸣声。
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
因此,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特点,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雷电给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自然界中雷电按照其危害的方式分有;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波。
按其形状分有线型、片型及球型三种。
雷电的危害就是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而冲击能迅速击穿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保护造成电力线路短路而毁坏电力设备。
甚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转换成热能使金属物体迅速熔化,产生火花,火花飞溅引起火灾和爆炸。
遭到雷击的物体通过巨大的雷电流,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迅速气化,以至物体剧烈膨胀而遭到破坏或爆炸。
以上雷电发生的破坏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伴有的爆炸和火灾的出现是最为严重的。
2 防雷装置防雷电伤害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等。
完整的避雷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
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
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施设备。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实际上就是接闪器,是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
当发生雷电时,吸引雷电接受雷击放电。
接闪器一般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所用材料尺寸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技术规范-最新国标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3)5 直击雷防护 (3)6 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5)7 防雷安全标志 (7)8 防雷装置检测和维护 (7)附录A(资料性)作业点防雷安全标志示例 (8)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的一般要求,直击雷防护、雷击电磁脉冲防护、防雷安全标志、防雷装置检测和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的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施工、验收和定期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802.22—2019 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2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选择和使用导则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作业点 operating spot用于地面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地点。
[来源:QX/T 151—2012,8.13]人影弹药库房 ammunition warehouse for weather modification存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炮弹及火箭弹的建筑。
[来源:QX/T 226—2013,3.2]营房 barrack作业人员值班、生活的建筑。
[来源:QX/T 226—2013,3.3]作业平台 platform of operation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场所及设施。
固定作业点 fixed operating spot有固定建构筑物、设备、观测仪器、作业装备、作业平台等的作业点。
[来源:QX/T 151—2012,8.14]流动作业点 mobile operating spot具有作业平台,作业装备可移动的作业点。
防雷接地技术标准及规范

防雷接地技术标准及规范一、引言。
防雷接地技术是指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为了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击危害,采取的一系列接地措施。
良好的防雷接地技术不仅可以保护人身安全,还能保护设备和建筑物不受雷击损害,是保障生产和生活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防雷接地技术的重要性。
1. 保护人身安全,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建筑物和设备如果没有良好的防雷接地技术,很容易受到雷击危害,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保护设备和建筑物,雷击对设备和建筑物的损害往往是不可估量的,良好的防雷接地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雷击对设备和建筑物的损害。
三、防雷接地技术的标准及规范。
1. 地面接地,地面接地是指将建筑物和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导线连接到地下的导体,以便将雷电的电荷引入地下,减少雷击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害。
地面接地的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接地电阻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 设备接地,设备接地是指将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导线连接到地下的导体,以便将雷电的电荷引入地下,减少雷击对设备的损害。
设备接地的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接地电阻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 避雷针,在高层建筑或者设备上安装避雷针,可以有效吸引雷电,减少雷击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害。
避雷针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避雷针的高度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和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
4. 接地测试,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接地进行定期测试,确保接地电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保证防雷接地技术的有效性。
四、结论。
防雷接地技术是保护人身安全、设备和建筑物的重要措施,其标准及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减少雷击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定期检测和维护防雷接地设施,确保其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对人身和财产造成的损害。
防雷防静电技术措施

防雷防静电技术措施导言:防雷防静电技术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雷击和静电产生及其对设备、系统和人身安全所造成的伤害。
雷击和静电是在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处理和预防,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甚至造成火灾和人员伤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技术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1. 接地保护接地是防雷防静电技术中最基础且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通过将设备和系统的金属外壳、架构等部分与地进行连接,可以将雷电能量和静电电荷引导到地中释放,从而实现保护作用。
接地保护的具体实施包括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选用合适的地线和接地装置,确保其电阻低于规定标准。
2. 避雷器避雷器是用来限制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上的过电压,防止雷击对其造成损害的一种重要装置。
避雷器通常由金属氧化物构成,其工作原理为将过电压引向地,保护设备不受损害。
在设计和选择避雷器时,需要考虑额定电压、放电电流和响应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工作。
3. 防雷保护接口防雷保护接口是指将外部的雷击能量引导到设备外围,在设备内部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对设备和系统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常见的防雷保护接口包括采用独立的信号线和控制线、使用雷电保护器和安装防雷针等。
通过合理布置和选择适当的防雷保护接口,可以增强设备的抗雷击能力。
4. 静电防护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静电电荷的现象,常会引发火花、破坏电子设备、引起爆炸等安全隐患。
为了防止静电产生和积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抗静电材料、增加接地导线、合理安装静电消除器以及人员防静电培训等。
5. 定期维护检查为确保防雷防静电技术的有效性,定期的维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定期检查并测试接地系统、避雷器和防雷保护接口的状态和性能,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维护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修复和改进。
结论:防雷防静电技术措施的实施对于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运用接地保护、避雷器、防雷保护接口、静电防护和定期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击和静电对设备和人员的伤害风险。
雷电灾害防范常识: 防雷主要措施

防雷主要措施根据不同雷电种类,各类防雷建筑物所应采取的主要防雷措施有直击雷防护、闪电感应防护、闪电电涌侵入防护、人身防雷。
1、直击雷防护p防护对象: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等均应设置防直击雷措施。
p主要措施:装设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接闪杆分独立接闪杆和附设接闪杆,独立接闪杆是离开建筑物单独装设的,接地装置应当单设。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装设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
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或由其它组合成的接闪器。
2、闪电感应防护p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具有爆炸危险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均应采取防闪电感应的防护措施。
p闪电感应的防护主要有:静电感应防护、电磁感应防护。
(1)静电感应防护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过电压,应将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钢屋架、钢窗、电缆金属外皮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与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对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可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可不单接接地装置。
(2)电磁感应防护为了防止电磁感应,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也应跨接。
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也应用金属线跨接。
在非腐蚀环境下,对于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可不跨接。
防电磁感应的接地装置也可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
3、闪电电涌侵入防护p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均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防护措施。
p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在入户处的总配电箱内是否装设电涌保护器应根据具体情况按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的有关规定确定。
人身防雷常识

人身防雷常识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声势壮观的气象现象是雷电。
地球上每天约发生800万次云对地的闪电,平均每秒近百次。
人身防雷是个人的事,但又是社会问题。
雷电袭击人是经常发生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户外活动的增加,挨雷击的人数逐年增多。
据广东省防雷中心近两年的统计,全省有记录的雷电击人事件就超过100宗,造成近百人死亡。
电闪雷鸣的时候,有很多户外活动会使人容易受雷击,例如:在山顶、山脊、山坡和辽阔的田野上行走,甚至在足球场上赐足球;在泳池、河、湖面和海面上游泳;站在建筑物的天台上;站在大树底下和站在高的电线杆、铁塔、金属贮罐、烟囱旁等。
若在野外,看到雷暴来临,在河、湖、海中,如在金属的大轮船内,则不必忧虑。
如在小船上,则应弃船上岸,尽快离开岸边,汽车在公路上行使,车内的人是安全的,汽车的金属小壳不怕雷击。
在旷野开阔地带行走,如周围没有树木等物,人就成为大地的尖端,易成为雷击的对象。
若举着雨伞或肩上扛着长的带金属物体就更危险。
最好是找一个低洼处,双脚并拢蹲下来,尽可能降低高度,又避免胯步电压。
如附近有树,则应双脚并拢蹲在离树几米远处,较为安全。
如果附近有可以躲雨的亭、棚之类,要视情况作出选择,茅棚是绝对不行的,金属棚和古建筑物是可以的,但要离开这些建筑物的柱子和金属物一段距离,并且双脚并扰站在这些建筑物的中央。
在室内,雷电击人毁物的现象也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大多数都是通过外来的金属管道和各种线路引入的,原因就是这些管道和线路没有按照国家的防雷规范来进行接地处理和安装相应的避雷器。
因此,雷暴当空时,如室内的防雷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不要接触从室外引进的金属管道、电话线、电视天线馈线和电源线等,更不要打有线电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 ,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高耸孤立 的物体。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 空金属体以及铁轨附近停留。
3、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应找一块地势低洼 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临 时躲避。在蹲下避雷时最好将身上金属物摘下,放 在几米距离之外,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雨 衣,防雷效果就更好。 注意大家不要集中在 一起,或者牵着手靠 在一起。
7、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赶路,打雷时切记狂奔。 8、在雷雨天气,如果感觉到 毛发竖立,皮肤有轻微的 刺痛,这就是雷电快要击 中你的征兆,遇到这种情 况,应立即去除身上所有 金属物,并马上蹲下来, 身体向前倾,把手放在膝 盖上,曲成一团,千万不 要平躺在地上。
谢 谢!
二、室外防雷 在野外,特别是在旅途中, 要注意收听、收看或上网查看 天气预报,判断是否会出现雷 电天气。 在雷电来临前,气象部门会 向社会发布雷电预警信号,雷 电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 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1、雷暴发生时,迅速躲入有防雷装置保护 的建筑物内或者很深的山洞里面。专家提 醒,汽车内也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一旦 汽车被雷击中,它 们的金属本身会将 闪电电流导入地下。
5、在室外环境时,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 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 金属工具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 顶。如果四周没有 比自己高的物体, 不要撑开带金属杆 的雨伞,避免直击 雷的袭击。
6、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及作业。不宜 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尽快离 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装置 的地方躲避。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打手机 由于雷电的干扰,手机的无线频率跳跃性增强, 容易诱发雷击和烧机等事故。但公共场所装有避雷 装置,人们处在这种环境中相对安全,而一旦处于 空旷地带时,人和手机就成为地面明显的凸起物, 手机极有可能成为雷雨 云选择的放电对象。所 以尽量避免在打雷时拨 打或接听手机,雷雨中 穿行无障碍物地区时, 最好关掉手机电源。
人身防雷技术
一、 雷电
雷电是自然界中的 一种静电放电现象。当 带正负电荷的雷云不断 形成和积聚以后,若某 处空间的电场强度达到 击穿空气的程度,就能 发生云间放电或对地放 电。放电时发出闪光,且在放电通道中产生高温而 使空气突然膨胀,发出霹雳雷声。
二、雷电袭击人体主要形式 1、直接雷击:雷电直接击中人体。 2、接触雷击:雷电击中其他物体(如建筑物、大树 、电杆)时,如果人体接触到被雷击的物体,雷 电流就从接触点进入人体。 3、旁侧闪击:雷电击中人体附近的物体,由于被击 的物体带有高电位而向附近的人闪击放电。 4、跨步电压:当雷电流向大地散逸时,人站在附近 地面上,容易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三、室内防雷
雷电来临时,Biblioteka 到室内是比较安全的,但这也只是相对
室外而言。在室内如果不注
意采取措施,除了会遭受球
形雷直接袭击外,更可能遭
受间接雷击的侵害。
1、关好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 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2、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
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
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
属装置。
3、房屋如无防雷装置,在 室内最好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 包括电视机、计算机、电话等, 最好拔掉所有的电源线、网线和 电话线。 4、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 能热水器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