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广南县一中2021届高三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xx.10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哲学思想流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

右图两孔子苏格位人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下面对他们思想的相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2.美国学者伊佩霞女士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指出“胜利者将敌人的耳朵割下来献到祖庙;战俘的鲜血被涂在典礼所用的鼓面上;盗贼被砍去双足;国君被刺的危险也总是存在。

但这同时又是一个认真钻研和完美实践外交艺术的时代。

”以上材料旨在表明那时:A.频繁的外交活动促进了国家的统一B.思想活跃,百家争鸣C.社会动荡,战争残酷D.战争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3.1371年太祖对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120进士抱怨说,朝廷诚心寻求才能之士,但得到的只是空话连篇的人。

他不仅停止了科举考试达十几年之久,而且重编了《孟子》,删去了其中85条内容。

原因可能是孟子主张:A.君轻民贵B.君舟民水C.仁政爱民D.人性本善4.“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

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

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

”以下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5.汉密尔顿说:“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共同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的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

此种原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此话旨在说明:A.《独立宣言》不是完美无缺的B.1787年宪法是维系十三个州的共同纽带C.1787年宪法充满错误的偏见D.《独立宣言》是十三个州相互妥协的结果6.阅读统计表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依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以下各项,对统计表解释正确的是:①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优势缩小③废除奴隶制有利于美国制造业的起飞④明治维新并没有使日本工业获得增长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7.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优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避免“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现象的纲领。

2021年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

上述观点不能表明()A.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B.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C.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 D.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xx·西安月考)据说德黑兰会议期间,在一天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我今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的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的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三国争霸的意图显现3.(xx·抚顺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列各项,在二战后“成为扶助欧洲成长的夹板”的应是()A.欧洲共同体 B.杜鲁门主义 C.美苏冷战 D.马歇尔计划4.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二战后德国与朝鲜半岛分裂的最主要原因是图一对德国分区占领图二对朝鲜分区占领A.二战后德日法西斯战败投降 B.美苏相抗衡,争夺世界霸权C.国内内战,长期矛盾和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5.(xx·镇江调研)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番话反映了()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冷战”局面开始出现6.日本前首相小泉谈到安理会改革问题时指出,“日本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关键”,“……为它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南省2021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D卷

云南省2021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D卷

云南省2021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

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

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最恰当的是A . 宗法制B . 科举制C . 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 . 郡县制2. (2分)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到事情也必定要占卜,并以人作为祭品,以敬酬鬼神。

这说明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 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B . 具有极强的残酷性C . 王权来自于鬼神D . 已实行宗法制3. (2分)《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

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A . 太学制度B . 察举制C . 九品中正制D . 科举制4. (2分) (2016高一上·遵义期中) 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④清朝的军机处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 ①②③D . ②③④5. (2分)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

”由此汉初统治者()A . 废除郡县制B . 设置中朝C . 实行察举制D . 分封诸侯王6. (2分) (2017高一上·大连期中)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

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A . 分封制B . 封建社会C . 宗法制D . 禅让制7. (2分) (2017高一上·江西期中)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页,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一、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12.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

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B.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D.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13. 某学生读某一史学家对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他所说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A.郡县制 B.行省制度C.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D.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14. 唐诗在唐代大量出现,促使唐诗流行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15. 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的朝代是A. 西周B. 中唐C. 北宋D. 南宋16.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17.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知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

”这段对话的双方最有可能是A. 伏尔泰与法国贵族B. 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C. 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D. 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18.一位先秦思想家的著作中有“礼论”一篇,说明“礼”的起源是因为人各有所欲求,故彼此争夺,结果发生乱事,于是统治者才制定“礼义”,以确立每个人应遵行的分际。

请问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荀子D.韩非子19.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

云南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D卷

云南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D卷

云南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共19题;共38分)1.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重要青铜器物,其铭文具有丰富而确凿的史料价值,有载:王(周宣王)若曰:“父歆,丕显文武,皇天引厌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怀不廷方(不来朝聘的方国)亡不觐于文武耿光。

……(然)迹迹四方,大从丕静。

呜呼!惧作小子溷湛(沉溺)于艰,永巩先王”。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体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周的政治文化表现出较强的辐射性③西周晚期社会并不安宁④强化中央集权的意识明确A . ①②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③D . ①③④2. (2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唐代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

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称为“公荐”。

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 . 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B . 选官方式有察举的痕迹C . 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D . 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3. (2分) (2017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 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

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

”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A . 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B . 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C . 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D . 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4. (2分)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 .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 .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 . 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 .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5. (2分) (2018高一上·江门月考) 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 .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 . 分封制、郡县制C . 郡县制、行省制D . 分封制、行省制6. (2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60分)1、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 D.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答案】C【解析】考点:文化常识·纪年法。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康熙五十年属于年号纪年法,即康熙当皇帝的第50年,而不是康熙皇帝50岁,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为C;ABD 项表述正确,排除。

2、《殷周制度论》在谈及周代的宗法制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宁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C.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答案】D【解析】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此处他所谓的“天”是指“天命”,也就是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既然是由天定的,于是都很服气,反之如果是人定的,肯定就会起纷争。

王国维用这句话评价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是有道理的。

3、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

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

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答案】B【解析】考点:官营手工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献记载该事业是“奸伪之业”,可知该事业是民营手工业,盐铁酒三业起初可私营,汉武帝始由朝廷垄断经营,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故选B。

2021-2022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VII)

2021-2022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VII)

2021-2022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VII)(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列图片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现象。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转型 B.封建大一统C.文化大发展 D.民族大融合25.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

下列是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口号,在历史上以进步意义为主的是A.“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B.“不用官兵,不用国努,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C.“去征服剥削掠夺乃至消灭劣等民族,乃是我无可推卸的职责与特权”D.“我们要恢复罗马帝国的光荣,地中海是我们的海”26.伯利克里说:“当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至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以伤他的感情……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保护C.注重维护城邦公共利益D.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27.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

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

”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A.英荷战争 B.英法战争C.普法战争 D.法俄战争28.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A.推行“以工代赈” 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29.据下图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新中国经济建设中①生产关系的改革与调整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和发展③所有制形式的改变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3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云南省2021版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II)卷(新版)

云南省2021版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II)卷(新版)

云南省2021版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满分60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列 (共20题;共60分)1. (3分)(2019·新余模拟) 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

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

上述材料反映了()A . 周人将认同血、亲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B . 殷商“重祖”观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础C . 西周将个人情感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来源D . 西周构建的社会秩序实现了人际间的和谐2. (3分) (2017高一上·大石桥月考) 唐代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

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A . 考生名望决定结果B . 主要受制于门阀C .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D .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3. (3分)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A . 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B . 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 . 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D .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4. (3分)公元前一世纪末,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时,罗马已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拥有三十多个行省。

面对如此巨大的版图,屋大维的顾问和官员们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

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下列的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这一困难的是A . 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B . 开始实施公民法C . 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D . 自然法取代公民法5. (3分)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广南县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介绍给了野蛮的拉丁民族,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

”这一说法的依据是A.罗马和希腊相似的国情使二者文化相似B.罗马法的发展体现了古希腊的理性精神C.罗马文化风格与希腊文化风格完全契合D.罗马共和国选择与希腊相似的政治体制2.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

然而当地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D.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3.“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

”这段话评述应指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B.冷战局面的结束C.欧盟的诞生D.世贸组织的成立4.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5.《新潮》2卷4号记载着这样一段话:这次运动是民众自决的精神……这次运动中大家直接向公使团及国外人类表示,是中国民众对外自决的第一声;不避艰险,直接问罪,是中国民众对内自决的第一声。

所以这次运动是“二重保险的民众自决运动”。

“这次运动”应该是A.维新变法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6.“在国际关系中,同早期的私人关系一样,信义发挥着首要的作用,这一术语的含义广泛……它既可以涉及从属关系,也可以涉及平等关系……在同迦太基(非洲北海岸的国家)的第一个条约中,曾提到遵守公共信义的义务。

”这说明古罗马法A.依靠诚信来规范人际关系B.鼓励私人发展对外贸易C.把诚信上升为国际法律原则D.保护不平等的人身隶属关系7.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8.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9.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又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据此可知罗马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法学理论的丰富C.疆域的不断拓展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10.1895年4月28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回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贵大臣若觉到底不能抵抗彼等,则如本使前电,抛弃接续朝鲜之土地……。

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 )A.放弃辽东半岛 B.永久占领辽东半岛C.有条件归还中国 D.转送给俄德法三国11.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

“它”是指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12.1928年中英签订新《南京条约》,取消了协定关税。

这应归功于A.国共两党合作B.英国放弃了在华一切特权C.国民政府努力D.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材料二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三梁启超曰: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者必曰:天下之事,其更急于是者,不知凡几?百举未兴,而汲汲论此,非知本之言也。

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

……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材料四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也因此成为近代妇女解放的代言人。

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

——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婚恋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婚恋观的成因。

(2)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妇女教育观的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

(3)材料四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4.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但其确立经历曲折与反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民主经历发展与辉煌,终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走向衰落……所遵循的各种原则,所创立的组织形式以及运行机制,对西方民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材料二“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每项命令须经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由国民议会选举的参议员以名单投票的方式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材料三“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弹劾之。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起责任。

”“临时大总统统率全国海陆军队……任免文武职员。

”“总统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复权;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兴衰历程及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联系所学知识,请您判断材料二或三节选自哪一部宪法(法兰西1875年宪法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说明理由。

(3)结合法兰西1875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的实际情况,说明为什么强调这两部宪法只“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一一《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败。

16.(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反对越战的歌曲《随风而逝》:要独自走过多少的远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息?炮弹还要再呼啸几时,才能真正销声匿迹?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材料二约翰·列侬是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的主唱,也是一个坚决的反战人士。

1969年,他发表的第一首个人单曲就是《给和平一个机会》,这首地地道道的反战歌曲在当时的社会上大受欢迎,在多次反战活动中被人们反复高唱。

今天,它仍然可以说是反战歌曲中的一个高峰。

材料三如果人类能生存下去,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就可以算作是最重要的。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人活着而了解它,逻辑的真理也是不值一文的——罗素请回答:(1)《随风而逝》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反映出美国人对此持怎样的态度?(2)《给和平一个机会》反映出世界人民怎样的共同心声?(3)自20世纪以来,人们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柏拉图认为我们感觉到的种种变动的、有生有灭的具体事物,只是现象,它们是相对的,它们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理念”。

理念是具体事物的原因和目的,它在具体事物之外,并且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

人对理念的认识是先验的,只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觉就可“回忆”起来。

柏拉图在后期的《对话篇》中对前期的思想作了一些修正,他看到了理念这一普遍的范畴并不是绝对单一的,而是存在普遍联系的,这一看法有较多的辩证法思想。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他批评了他的老师。

亚里士多德把理念称为“形式”,把物质称为“质料”,认为事物是由形式与质料组合而成的。

因此,形式并不是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它只在具体事物之中和质料相互结合而存在。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在《范畴篇》中,他认为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这时候他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

在《形而上学》等著作中,他认为质料只是潜能,形式才是现实,现实先于潜能,形式决定事物的本质;他还认为有不动的第一推动者即纯形式存在,这就偏向唯心主义了。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从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变化的哲学体质。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哲学观点,并指出其体现了怎样的哲学思想?(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料中表明,希腊在政治上成为罗马的俘虏,但在文化上却是胜利者,罗马文化继承了希腊文化中大量的人文精神、理性精神、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并进一步发展繁荣,故B项符合;罗马与希腊处于不同发展时期,之间文化上是继承关系,故不存在国情相似之说,故A排除;C项中“文化风格完全契合”太绝对化,错误,故C排除;罗马共和国时期是由贵族集团掌权,实质是贵族专制,与雅典民主政治不同,故D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