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包(地球和地图等40讲) 通用13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

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

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第二章《地图》节。

本节主要内容有:地图的种类、地图的阅读、地图的绘制、地图的运用。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种类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绘制过程,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技能。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图的基本种类、地图的阅读和运用。

难点:地图的绘制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地图样品、绘图工具。

学生准备:笔记本、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地图的种类: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等,引导学生了解各类地图的特点。

2. 地图的阅读:教师讲解地图的阅读方法,如比例尺、图例、坐标轴等,并通过实际地图样品进行讲解。

3. 地图的绘制:教师讲解地图的绘制过程,包括数据收集、绘图软件选择、地图编绘等。

三、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道地图阅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根据地形图判断某地的海拔高度。

四、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目:根据气候图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

五、地图绘制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图绘制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实践题目:绘制一幅简单的学校周边交通图。

六、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重点板书设计,包括地图的种类、阅读方法和绘制过程。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家乡的自然地图,并简要介绍地图中的主要地理特征。

2. 答案:略。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次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第二章《地图》节。

本节主要内容有:地图的种类、地图的阅读、地图的绘制、地图的运用。

在这些内容中,地图的阅读和运用是重点,而地图的绘制则是难点。

1. 比例尺: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的符号。

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将地图上的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从而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高考总复习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包(地球和地图等40讲) 通用18

高考总复习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包(地球和地图等40讲) 通用18

一、辽阔的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地区,属北温 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 亚欧大陆 。
基础知识回顾
2.陆上邻国 按亚洲地理分区: 东亚:朝鲜、 蒙古。 北亚: 俄罗斯 。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 坦、塔吉克斯坦。 西亚:阿富汗。 南亚:巴基斯坦 、印度、尼泊 尔、不丹。 东南亚:缅甸、老挝、 越南。
2011高考导航
命题探究
1.以行政区划轮廓作为载体信息,考查 中国区域定位 2.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温 线分布图或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等形式切入, 考查我国局部区域,如四川盆地、秦岭地 区、江南丘陵、青藏高原等地区的地形、气 候、水文特征及其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
2011高考导航
命题探究
3.以三峡、小浪底调水调沙、红水河梯 级开发为背景,考查我国水能的分布、大江 大河的水文特征及综合治理 4.以中国农作物分布的地区差异及成 因,结合“三农”问题及中央的一些新的农 村政策,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深入考 查农村产业结构及其调整,农村与农业的可 持续发展等问题 5.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我国典型区域 的工农业生产、交通、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 特征
基础知识回顾
三、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
类型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总量丰富, 类型多 分布广 条件优 特点 人均少,分 样,比例 泛,相对 越,类型 布不均 不当 集中 丰富
基础知识回顾
空间分布 不均,南 多北少, 西北更 少;时间 分布 分配不 均,夏秋 多,冬春 少,年际 变率大 ①耕地:平原、 盆地和丘陵地区 (湿润、半湿润 区) ②草地:北方高 原山地和青藏高 原(干旱、半干 旱区) ③林地:东北、 西南山区和东南 部山地 分布广 泛、相 对集 中, 煤、 铁、石 油产区 北方居 多,有 色金属 矿南方 居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PPT版)共54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PPT版)共54张

考点二 地图三要素与等高线地形图
1.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①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实上地距距离离
③表示形式
形式
举例
文字式 数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1∶500 000或
1 500 000
线段式
④大小比较
a.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图示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判定 度数的数值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
度数的数值向北增加是北纬,向南增加是南纬
特殊经 0°和180°经线为东西经度的分界线,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 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23.5°是热带、温带界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部位和基本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特征,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 常见的地形部位。 a.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部位
地形 山顶 洼地 陡崖 山脊 山谷 鞍部
示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等高线特点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小 等高线重合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集水区 两个山峰和山谷之间的区域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中,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和颜色,叫图例;用来说明地 理事物和现象的文字、数字,叫注记。如 1 000 m中“ ”为图例,“1 000m” 为注记。
2.等高线地形图 (1)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和等深线 地图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叫等高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 而成的线,叫等深线。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40讲 中国人文地理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40讲  中国人文地理

农作物 水稻、甘蔗、油菜
有利 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 条件 肥沃
不利 条件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伏旱洪涝,人均耕地少
农业 一年两熟到三熟,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 特色 地适宜养蚕
发展 方向
保护耕地和湖泊水面; 建设商品粮、棉、油、水产、经济作物基地; 发展林地,保持水土; 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1,中国的农业——种植业
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松嫩三江北大仓, 两江三湖居中央, 成都平原西南望, 珠江三角在南方。
知识点1:中国的农业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1,中国的农业——种植业
农作物:棉花 生长条件:喜温、喜光、生长期长 优势区域重点: 黄河流域棉区 长江流域棉区 西北内陆棉区 主要分布: 黄淮海平原 南疆盆地 生长条件: 光照时间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
B 1.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粮食总产的增加主要依靠( )
①改变土地经营权 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③挖掘耕地后备潜力④作物品种不断改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3,中国的农业——畜牧业
四大牧区 牧场特点 内蒙古牧区 草原牧场 新疆牧区 山地牧场
优良畜种 三河马、 三河牛
细毛羊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高寒牧场 牦牛 高寒牧场 牦牛
知识点1:中国的农业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发展 方向
增大耕地投入,提高单产; 增加建设用地,保障能源基地建设, 复垦工矿废弃地
知识点1:中国的农业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1,中国的农业——种植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地球与地图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0000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地球与地图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00001

②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相对于所在纬线圈,大圆向南凸出,如下图中CD之 间的大圆。从C到D的最短路程:先向东南,再向东北方向。
2021/12/13
第十六页,共五十一页。
-17-
能力
题组训练
知识梳理 (nénglì) 典题试做 (xùnlià
突破
n)
(2015全国Ⅰ卷)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
知识(zhī shi)梳理
能力
(nénglì)
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xùnlià n)
经纬网图中判定方向、距离、范围、最短路程的方法
经纬网图是试题中常见的重要示意图之一,应用经纬网图可以判定方向、
距离、范围、最短路程等。
1.判定“方向”
在经纬网中,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可以执行“三步走”,即依据纬度定南北
b.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c.若分别在东西经,则有以下三种情况。
2021/12/13
第十一页,共五十一页。
知识梳理
能力
(nénglì)
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xùnlià n)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jídiǎn)经纬网图为例)。
-12-
①呈现特点:此类图中,纬线为圆弧线,经线为直线,定准自转方向是定位
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min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
m,Hmax=400 m,Hmin=100 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kěyǐ)进行以下计算。
2021/12/13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一页。
知识梳理
能力
(nénglì)
突破
图解
(tújiě)
要点

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课件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图课件大纲版ppt

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课件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图课件大纲版ppt

1.比例尺的大小 (1)比例尺的大小与相应实地的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选择
地图所表示的实 图幅大小
地范围越小,内 相同时
容越详细
实地范围 图幅面积越大, 相同时 内容越详细
地图所表示的实 大范围地图多
地范围越大,内 选用较小的比
容越简略
例尺;小范围
图幅面积越小, 地图多选用较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解析: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结合西北坡的等高
线密集程度判断即可。
答案:B
1.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 (1)一般经纬线网图中地理坐标的确定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其关键是把握经纬度的分布规 律:从左往右,数值递增为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从上 往下,数值递减为北纬度,递增为南纬度。明确了南北纬 和东西经,也就确定了某地的地理坐标,从而可进一步判 断其所属半球或纬度带。
2.方向 (1)一般情况下,面对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 箭头 所指方向为正北方。 (3)有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网的地图:经线指示 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 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四、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图上 海拔高度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2)等高线的判读
例如:用长和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可根据纸张长 度和中国东西距离(约5 200 千米)求出长度比例尺为:1∶5 200 000,根据纸张宽度和我国南北距离(约5 500 千米)求出 宽度比例尺为1∶5 500 000。然后可以得出在这张纸上绘制 的中国地图比例尺不得大于1∶5 500 000。

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

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

高三地理一讲义轮总复习课件地图一、教学内容1. 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与地图》;2. 必修二第六章《区域地理》;3. 必修三第八章《地理信息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投影、各类地图的判读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地图的基本概念,提高地图阅读和运用能力;2. 掌握地图的投影原理,了解不同投影的特点;3. 学会分析各类地图信息,提高空间思维和地理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图的投影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知识、各类地图的判读与应用、GIS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投影设备、地球仪;2. 学具:各类地图、尺子、量角器、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地理信息,提出问题:“如何从地图上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2. 知识回顾: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要素和分类,回顾地图投影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判读和应用。

4. 随堂练习:分发地图练习题,学生现场操作,提高地图应用能力。

5. 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讲解GIS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展示GIS在地理研究中的实际案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图的投影原理及其分类;(2)分析地图上的地理信息,描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3)了解GIS的基本功能,举例说明GIS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地图投影原理:将地球表面上的经纬线转换为平面上的直线。

分类: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

(2)我国地理位置特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跨纬度较广,东西经度差异较大。

(3)GIS基本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地图制作。

应用举例: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地图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图应用能力;(2)鼓励学生利用GIS软件,进行地理信息分析和地图制作;(3)组织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ppt课件.ppt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ppt课件.ppt
例题:比较下图中四条线段长度的大小
90°E 120°E
A
B
30°N

D
C
比较: BC = CD = AD > AB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例题2:读图完成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一、不同地形等高线特征
地形
山地 山峰
表示 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闭合曲 线外低 内高符 号
地形 特征
四周低 中部高
说明
示坡线画 在等高线 外侧,坡度 向外降低
纬度相同的为正东、正西关系。
(2)经纬度均不同的做如下判断: 首先经度差要小于180°,然后判断南北,确定东西。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例题2:A处潜水的流向为 ( C )
纬线
经线
定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
义 球仪一周的圆圈
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形 自成圆圈,

半圆
长 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 度 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成
点;
作 用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相等 指示南北方向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地关 系理论 地理环境 决定论
主要核心思想
基础知识回顾
温馨点拨
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在“地理 环境决定论”中所说的地理环境仅 指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无关,其 实质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高频考点讲练
1.环境污染及其衍生出的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
表现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原因 工业“三废”和 有害人体健康的 农药任意排放 典例或分布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 雾、泰晤士河上的 悲剧、部分农业区 的“有毒农作物” 太原矿区的煤矸石 随意堆放
基础知识回顾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 人均资源 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 下降。
基础知识回顾
主要 类型 主要污染物 危害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 人 水 农药 、化肥及畜禽粪 体健康 或破坏生态环境 ,造 污染 便等 成水质恶化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 大气 体状态污染物,常见的 污染 有 二氧化硫、硫化氢、 一氧化氮 、一氧化碳等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 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 候,降低能见度,引发 温室 效应 ,臭氧层空洞 和酸雨等
表现 全球 变暖 臭氧层 破坏 原因 自然:气候的变化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 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 自然:太阳活动 人为:大量排放氟利昂等消 耗臭氧的物质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 易扩散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 体 典例或分布 全球
两极和青藏高原 上空出现臭氧层 空洞
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 重金属 、 土壤 有机污染物、 等发生变化,并导致 土壤自 污染 放射性元素、病原体 等 土壤质量恶化 然功能失调 、
基础知识回顾
温馨点拨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 题,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也必须 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基础知识回顾
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时间
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 19世纪 于所在的 地理环境 的性质 20世 人对环境具有适应与利用的 可能论 纪初 选择能力 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 “二战” 和谐论(人 环境的 和谐 ,使人地之间得 地协调论) 以后 到协调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 人口 、 20世纪 可持续 资源 、 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 80年代 发展论 调
2011高考导航
考纲解读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 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1高考导航
命题探究
1.结合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食品安全、 城市环境问题等背景材料,掌握人类活动所 导致的环境问题 2.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国情 为背景,理解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与 防治 3.关注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加强对 协调人地关系途径的理解
固体废弃 生产和生活中的 物污染 大量垃圾随意堆 (垃圾污染) 放
高频考点讲练
噪声污 交通运输、工业生 染 产等
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泄漏 污染 海洋污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 染 洋
许多城市噪声超标 原苏联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日 本九州岛水俣湾汞 污染、海上石油泄 漏
高频考点讲练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阶段
人类活动对 环境的影响 对人地关 系的认识 很肤浅
人类社 对环境影响极为有限,处 会早期 于 被动地适应环境 的境地
随着人口增加,对 资源 和 认为人类社会 农业革 环境 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 发展是由 地理 命以后 度增大,出现各种环境问 环境 决定的 题
基础知识回顾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基础知识回顾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基础知识回顾
温馨点拨
环境问题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 点,如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 染,而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 坏;发达国家环境污染严重,发展 中国家生态破坏严重。但同时环境 问题又具有全球性,因为有些环境 问题如大气污染、国际性河流污染 不只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可 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高频考点讲练
(3)我国土地的荒漠化、土地的盐 碱化、土壤的侵蚀(水土流失)问题。
(4)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趋紧
张。
(5)我国三河(海河、辽河、淮河) 和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质恶化 问题。
高频考点讲练
例1 (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臭氧层保护 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 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 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1)~(2)题。
高频考点讲练
(1)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 (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高频考点讲练பைடு நூலக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理 坐标图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对臭氧层空 洞等大气环境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 力。(1)结合图分析可知,随着年份的 推移,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位置北 移,在中纬度,臭氧总量随纬度的升 高而递增,而在高纬度递减明显。(2) 臭氧层破坏直接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 线辐射增多,使平流层吸收太阳紫外 线短波辐射的能力降低,从而引起平 流层气温降低。 【答案】 (1)C (2)B
世界:西欧、北 美、日本 中国:南方地区
酸雨
高频考点讲练
2.生态破坏问题
表现 森林的环 境调节功 能下降 原因 典例或分布
滥伐森林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 土地荒漠 自然植被遭破坏 国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 化加剧 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土壤盐碱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化 内陆干旱区原生盐碱化 生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多样 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 遭到破坏或过度 性减少 湿地破坏等 捕猎等原因
高频考点讲练
3.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由于人类 大规模、长期开采与破坏,自然资源 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成为 全球普遍的环境问题之一。
高频考点讲练
4.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1)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愈来愈频繁 (影响范围,出现的季节,形成原因, 造成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问 题(结合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季节移动 来分析;重点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 涝灾害的成因,以及我国东北、华北 的春旱、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